天竺子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天竺子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癌之咳嗽。
2.治疗百日咳。
【剂量与用法】
临床常用剂量:3~12g。
大剂量:不宜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或人丸、散吞服。
【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咳嗽
天竺子抑制呼吸中枢可起到中枢性镇咳作用,类似。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炎症控制后仍然咳嗽不止,肺间质炎、百日咳以及中央型肺癌之刺激性咳嗽。在用了许多止咳药后,仍然咳嗽不止,可用天竺子,与天浆壳、川贝母、蒸百部等同用。
感冒后表证已净,咽痒咳嗽不止,影响睡眠者,在三拗汤基础上,加用天竺子,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肺部有大量的痰液,咳嗽不畅,说明炎症未消除,应以消炎祛痰为主,天竺子则不宜使用。
感冒后表证未净,而有咳嗽者,不宜使用。由于感冒后咳嗽能否用天竺子比较难以掌握,必须是表证已净者,才可使用。一般情况下不宜随意使用。
(二)南烛子与南竹子是不同的药
南烛子为杜鹃科植物乌饭树的果实,有益肾固涩功效。由于与南竹子音同,有时会混淆,当南竹子使用。南烛子含有毒成分,应予区分。
【不良反应】
(一)传统文献
《广西中药志》:有毒。
(二)毒理试验
LD50:南天竹碱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为1.0~1.5mg/l0g。
说明毒性比较小。其单体生物碱有一定的毒性。
(三)临床观察
无毒。在15g以内的剂量内水煎服,用于顽固的刺激性咳嗽,没有发现有明显的不良症状。由于对心脏和中枢有麻痹作用,不宜作常规止咳药使用,也不宜大剂量使用。晚期肺癌病人,已经处于呼吸衰竭状态者,也不宜使用。
安乃近用法
1.3个月以下婴儿,每次2~3滴。
2.3个月~1岁婴儿,每次4~5滴。
3.1~3岁幼儿,每次5~6滴,必要时过15分钟可再滴一次。
4.3岁以上小儿适当增加滴数。第二次可于4小时后给药。
滴鼻时,小儿取平卧位,头稍低,将药液按规定滴数滴入鼻腔,滴后用手轻捏鼻翼,以防止药液外流和在鼻内迅速分布。
安乃近属于解热镇痛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安乃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出汗增加,散热加速而降低体温。如果服用任何其它药品请告知医师或药师,包括任何从药房、超市或保健品商店购买的非处方药品。这些药品可能会受本品影响,或者本品能影响其它药品的药效,您可能需要不同的药量或需要服用不同的药品,请遵医嘱。
安乃近系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20世纪20年代开始作为解热镇痛药用于临床。70年代本品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引起临床广泛关注,陆续报道指出安乃近临床应用有引发致命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据此美国1977年停止该产品多种剂型的临床应用。
鱼腥草的副作用
鱼腥草毒性甚小,口服后有鱼腥臭味,肌注时局部可出现疼痛;对阴道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鱼腥草注射液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有药物性皮炎、末梢神经炎、过敏性紫癜等。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乃至死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003年8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现了鱼腥草注射液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对该品种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通报,并提醒临床应用时务必加强用药监护,严格按照药品适应症范围使用,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静脉滴注时不应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并避免快速输注。
2006年6月,鱼腥草注射液等七种中药注射液被叫停,以及连续不断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鱼腥草含马兜铃酸内酰胺,而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肾脏纤维化和尿路上皮癌。
另外,鱼腥草不能多食,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新冠疫苗第二针多长时间打
14-28天。
虽然说新冠疫苗属于一种灭活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由于疫苗研发到临床应用的时间都十分紧急,没有经过全面的临床试验,要是连续接种的话,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所以为了减少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两针之间至少需要间隔14-28天。
缬沙坦胶囊的不良反应
本药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临床应用中曾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头晕、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腹泻、疲劳、鼻炎、背痛、恶心、咽炎及关节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剂量和治疗时间长短无关,与性别、年龄或种族无关,尚未知此反应是否与本品治疗有因果关系。 化验指标: 本药偶可引起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减少。在临床对照试验中,服用本药的患者出现血球压积和血红蛋白明显降低,分别为0.8%和0.4%,安慰剂组为0.1%。 服用本药与服用ACE抑制剂,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分别为1.9%和1.8%。 在临床对照试验中,服用本药的患者发生明显的血肌酐、血钾及总胆红素升高者分别为0.8%,4.4%和6%,而ACE抑制剂组分别为1.6%,6.4%和12.9%。 服用本药的患者偶有肝功能指标升高。 本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无需监测特殊的实验室指标。
鸦胆子临床应用
①治疗阿米巴痢疾
据50例和65例的观察,近期治愈率分别为72%和94%。其中50例组的复发率为6%。治愈病例大都在2~7天内症状消失,大便镜检多数在3~5天转为阴性。从大便转阴时间的长短看,鸦胆子对滋养体作用似较包囊为佳。或认为鸦胆子对急、慢性病例均有效果。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等,其中以腹泻较多见,但不影响治疗。用法:大多采取口服法与灌肠法并用,7~10天为一疗程。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用鸦胆子仁10~20粒,也有少至4粒的;小儿每岁1~2粒。装胶囊吞服。灌肠用鸦胆子仁15~20粒,打碎后浸于1%碳酸氢钠溶液200毫升中2小时,然后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与口服法同时进行,或在口服4天后再单独使用。
②治疗疟疾
对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均有效果,多数病例服药后可控制发作。用法:成人每次用鸦胆子仁10粒装入胶囊吞服,每日3~4次,连服至第4、5天剂量减半,全治程为5天。小儿10岁以下每次6粒,14岁以下每次8粒。副作用较大,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如上腹部不适,饱胀,食欲减退,大便次数增加,少数病人发生呕吐。
③治疗滴虫性及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
用鸦胆子仁20粒加水100毫升,煎成20毫升,以注射器套导尿管注入阴道内,每日1次。治疗6例滴虫性阴道炎,经2~3次用药即获痊愈,随访年余未见复发。另一报告用鸦胆子仁40粒打碎后加水400毫升,煎成40毫升,行阴道灌洗,每日1次,治疗1例阿米巴原虫性阴道炎,经7天后亦获痊愈。
④治疗赘瘤
用鸦胆子油涂搽患部,对于外耳道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及寻常疣、扁平疣等均有治疗效果。外耳道乳头状瘤用鸦胆子油滴入,每日1~2次,3~7天即可脱落。单发性的喉乳头状瘤,可先将瘤体摘除,然后用鸦胆子曲在基底部擦拭;多发性的先将易摘除的瘤体摘除,再用鸦胆子油在瘤体表面涂拭。小儿直接喉镜下涂拭,成人在间接喉镜下涂拭,每周1~3次。一般施用5~6次后肿物即可消失,但最多有用至30次的。鸦胆子油对喉部无不良副作用,涂后局部无红肿或溃疡发现,乳头状瘤处形成瘢痕,对正常粘膜无破坏作用。经鸦胆子油治疗的病例未见复发。对于寻常疣、扁平疣等,可先用小刀将疣体表皮轻轻刮破(不宜刮得过深及损伤周围皮肤),将鸦胆子劈开直接在患部摩擦,或蘸少量鸦胆子油滴于疣上,每4~7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涂油后5~6小时内切勿用水或毛巾洗擦,以免拭去药油或波及周围皮肤;面部用药须防止进入眼内;再次用药如遇皮损结有痂膜时,须先将痂膜轻轻刮除再涂药油。用上法治疗扁平疣47例,治愈39例,大多在5次以内治愈。多数病人用药后皮损及健康皮肤出现红肿、瘙痒及灼热感等炎症现象,但对治疗无效病例则此现象很少出现。炎症反应出现后,继续涂擦,原来发炎之处逐渐变为棕黑色,数日后痂膜脱落而疣即消失。用鸦胆子油较鸦胆子仁效果迅速,但局部发炎也较剧烈。也可将鸦胆子捣成细末,加水调成糊状,涂于疣上,每日早晚各1次,涂至结痂为止。一般2周左右即可结痂而愈。鸦胆子油对于软而作线状之乳头状瘤较寻常疣、扁平疣作用迅速,其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它的毒性作用使细胞发生退行性变,细胞核固缩,最后坏死而脱落。
用鸦胆子仁内服,对于肛门裂和内痔等引起的出血,血吸虫病合并乙状结肠肉芽肿,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此外,鸦胆子外敷曾引致过敏1例。患者于右足中趾上皮角化处敷药后20分钟突发呼吸困难,旋即进入半昏迷状态,经抢救后始恢复。恢复后以鸦胆子仁浸液作皮肤划痕试验,结果涂药后20秒钟局部发生红润,1分钟时出现直径1.2厘米大的丘疹,并觉呼吸有紧迫感,持续12小时之久;同时以健康人用同法作对照,结果阴性。在此以前患者曾两次用鸦胆子仁外敷,亦均在用药后1~2小时左右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如荨麻疹、呼吸迫促、恶心呕吐等。
天竺子附方
①治小儿天哮:经霜天烛子、蜡梅花各三钱,水蜒蚰一条。俱预收,临用水煎服。(《三奇方》)
②治百日咳:南天竹干果实三至五钱。水煎调冰糖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三阴疟:南天竹隔年陈子,蒸熟。每岁一粒,每早晨白汤下。(《文堂集验方》)
④治下疳久而溃烂,名蜡烛疳:红把子烧存性一钱,梅花冰片五厘。麻油调搽。(王玷桂《不药良方》)
⑤解砒毒,食砒垂死者:南天竹子四两,擂水服之。如无鲜者,即用于子一、二两煎汤服亦可。(《纲目拾遗》)
⑥治八角虱:红杷子同水银捣烂擦之。亦可浸酒,去风痹。(《纲目拾遗》)
阿莫西林的副作用
临床应用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6%,因反应而停药者约2%。其主要不良反应有:
1.过敏反应症状 可出现药物热、荨麻疹、皮疹等,尤易发生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少见过敏性休克。
2.消化系统症状 多见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偶见假膜性结肠炎。
3.血液系统症状 偶见嗜酸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4.皮肤粘膜反应 偶见斑丘疹、渗出性多形性红斑、Lyell综合征、剥脱性皮炎。
5.肝、肾功能紊乱 少数患者用药后偶见血清转氨酶升高、急性间质性肾炎。
6.其它 长期使用本药可出现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的二重感染。7静脉注射量大时可见惊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菟丝子的副作用
菟丝子主要功用为补益肾精,有助正常健康的生殖功能;透过水木母子相生的关系,菟丝子亦滋养眼睛、筋,以及其他与肝、肾有关的生理功能。 菟丝子的不良反应、副作用:根据清朝吴仪洛《本草从新》(1757)撰述:“肾家多火,强阳不痿,大便燥结者忌菟丝子。”中药丹参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活血清心,养血安神,临床应用颇为广泛,其不良反应较为少见,文献报道过的丹参过敏反应主要有:头痛、头昏、畏寒、发热、咳嗽、心慌、烦躁、呃逆、恶心、呕吐、腹胀、荨麻疹、疱疹、局限性水肿、口唇发绀、哮喘、气促、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其不良反应机制有人认为系丹参酮与酸性结晶体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致敏原,与体内致敏性抗体在细胞表面融合发生反应,引起释放组织胺、血浆激肽、前列腺素等介质,发生过敏反应。
治疗小儿哮喘的常见药物有什么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其优点是通过吸人,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但通常需要长期、规范吸入才能起预防作用。
2.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支气管舒张剂,尤其是气雾吸入广泛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目前推荐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炎和平喘作用。
3.茶碱
具有舒张气道平滑肌、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用于长期控制时,主要协助吸人型糖皮质激素抗炎,多用于预防夜间哮喘发作和夜间咳嗽。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及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4.抗胆碱能药物
止喘作用比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慢,但长期使用不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少。常与β2受体激动剂合用,使支气管舒张作用增强并持久。
5.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的非糖皮质激素抗炎药,常用药物为孟鲁司特、扎鲁司特等,常与吸人型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哮喘患儿,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并提高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疗效。该药耐受性好、副作用轻、服用方便。
6.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包括色甘酸钠,是一种非皮质激素类抗炎药,适用于轻度哮喘的长期治疗。也可作用于预防运动性哮喘,防止干冷空气等诱发的喘息发作。副作用极少,可长期安全使用。
激素为何会引起骨质疏松
常见的激素多指糖皮质激素,它是肾上腺激素的一种,具有调节免疫、抗炎和抗休克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大,会抑制肠道的钙吸收,促进尿钙排出,刺激破骨细胞增加骨吸收,其造成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居第 3 位,仅低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及老年性骨质疏松。
蛇床子的作用有哪些
注意事项】宜忌:下焦有湿热,或肾阴不足,相火易动以及精关不固者忌服.毒副作用:蛇床子总香豆素给小鼠灌胃,半数致死量为2.44±0.05g/kg.蛇床子提取液20g/kg给小鼠腹腔注射,半小时内小鼠活动减少,呈镇静作用,观察48小时无死亡.临床应用本品,未见有不良反应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