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子宫有什么好处 艾灸阴陵泉穴改善子宫出血
艾灸对子宫有什么好处 艾灸阴陵泉穴改善子宫出血
阴陵泉是除湿的最佳穴位,散积滞,除酸痛效果很好,对于女性痛经,月经不调,阴道炎症,子宫出血等问题都有改善,坚持艾灸可以治疗女性妇科疾病。
取穴方法:寻找阴陵泉穴可以端坐也可以仰卧,在小腿内侧,从膝关节内侧向下摸,至胫骨内侧踝下方,该凹陷处即阴陵泉穴。
艾灸能不能降血糖呢
艾灸是可以降低血糖的!同时要配合食物一起调理,多吃清淡食物!每天早上或中午艾灸,:神阙、关元、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太溪、涌泉、然谷,每穴约10分钟。按摩手三里、曲池、劳宫、鱼际各100下。艾灸足下降糖法,见扬奕《手到病自除》:足下脑垂体、甲状腺、胰腺和手上五个减糖点约10分钟。
月经少用艾炙炙什么穴位
1.1、血虚型
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1.2、肾虚型
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1.3、血寒型
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1.4、气郁型
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月经期间艾灸灸哪里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血分实寒者,与仰卧位加灸天枢,归来穴,于俯卧位加灸次髎穴;血分虚寒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地机,太溪穴,于俯卧位加灸明目穴,灸法同时;血虚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门,足三里穴,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气滞者于仰卧位加灸期门,四满,中极,蠡沟穴。
取气海,归来穴理气活血,调和冲任。太冲为肝经原穴,有疏肝解郁,调理气血的作用。三阴交调气行血,痛经可止。胁肋痛加阳陵泉理气消胀止痛。中极温通胞宫,调理冲任。归来穴温经活血,理气上痛。地机穴乃脾经之郄穴,散寒通经以止痛。取肝俞,肾俞以补肝肾,养冲任。关元补益肝肾。太溪滋阴补肾;足三里以促气血生化之源,充养胞宫。
艾灸怎么治月经不调
1.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艾灸治疗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2.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艾灸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 归来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艾灸,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
要求:归来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
3.血寒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治宜温经散寒调经。
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可同时插三根艾条,或两根艾条,这样火力大点。关元、八髎穴艾灸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10分钟。
艾灸对子宫肌瘤有用吗 子宫肌瘤艾灸哪个部位
主要症状: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较正常,有的人可能经量略多,经期延长,经血淋漓难以干净,乳房胀痛,苔薄白,脉玄涩。检查后发现子宫略大,肿瘤偏硬。
艾灸穴位:两个合谷穴,两个太冲穴,三阴交,足三里,中极,关元,神阙,子宫穴。
艾灸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要症状:月经量多,色紫有血块,下腹有刺痛感,部分患者月经来潮持续时间长,难以干净,舌紫暗有瘀斑,经检查发现,子宫均匀,或不对称增大,质感较硬,能触及单个或多个突起,B超显示下瘤体较大或数目较多。
艾灸取穴: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命门穴,足三里,阿是穴,大椎穴。
艾灸功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补气血。
主要症状:月经量多,经血颜色呈淡紫色,小腹有坠胀疼痛感,伴随头昏乏力,食欲不振的感觉,脸色少华,部分人有腹泻症状,舌体胖大,有紫气,苔薄白或腻,脉玄涩。
艾灸取穴:带脉,中脘,气海,足三里,阴陵泉穴。
艾灸功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艾灸对不孕有用吗
艾灸对不孕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不孕症主要是由于是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导致冲任胞宫阻滞,两精不能相合所致,通过艾灸疗法能达到扶正祛邪,补气养血,调理身体阴阳平衡,补肾益精之功,有效改善不孕症。
不孕症艾灸常用穴位
艾灸取穴:气户,子宫,关元,命门,三阴交,中极,合谷,太冲
艾灸方义:阴交乃任脉,肾脉,冲任会聚之处,可调补冲任;气户,子宫为种子验穴;命门与关元,取其补肾精,助气化之功效。中极理冲任,调胞脉,通经化瘀浊,合谷配三阴交理气血,调月经;合谷,太冲配合开四关,调肝胃二经。
不孕症艾灸辩证疗法
肾虚型
主证:久婚不育,腰膝疲软,头晕,耳鸣;偏阳虚者,兼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闭经,面色晦暗,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治则:温肾补阳益精;偏阴虚者,兼月经先期,量少色红,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养血填精。
施灸取穴:主穴:肾俞,大赫,关元;肾阳虚加灸命门,气海;肾阴虚加太溪,三阴交;头晕,耳鸣加百会,然谷;腰膝酸软加腰眼,阴谷。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肝郁型
主证:不孕,精神抑郁,月经后期量少,或月经先后无定期,经前乳房胀痛,胁肋撑胀,疼痛,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施灸取穴:主穴:气海,气穴,肝俞,三阴交,太冲,阳陵泉。胸胁胀痛加灸内关,膻中;腹胀加天枢。
施灸方法: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痰湿型
主证:形体肥胖,不孕,进行后期,量少或经闭,带多粘稠, 面色㿠白,头晕心悸,胸闷,纳呆,泛恶,便溏,舌苔白腻,脉滑。
治则: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施灸取穴:主穴:足三里,丰隆,四满,中极,气冲,中髎。经行涩滞加地机。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可灸15-20分钟,每日1-2次,5-10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枣核大,每穴可灸5-7壮,每日1次,5-10次为1疗程。
3.无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手麻怎么办小妙招 艾灸缓解
艾灸取穴:大椎、天柱、阳陵泉、内关穴、外关穴、合谷穴、劳宫穴、后溪穴、手指尖。
艾灸方法: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依照先灸上面再灸下面,先前后后的原则,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每日每个穴位灸1次,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1、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月经期间艾灸可以吗 月经少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穴位: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
方法: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普通艾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艾灸穴位: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
艾灸方法:在小腹部用艾条,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治疗方法:治宜温经散寒调经。
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艾灸方法: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艾灸穴位: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
艾灸方法: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月经不调艾灸什么穴位 血虚型月经不调艾灸穴位
艾灸治疗选穴:
膻中: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子宫: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涌泉: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方法: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多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
艾灸时间: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主治症状: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中风艾灸哪里
艾灸治疗中风的效果
艾为温辛,阳热之药,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点燃后,热持久而深入,温热感直透肌肉深层,治疗中风能够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平衡,能够激发人体正气,醒脑开窍,急救固脱,温经通络,活血止痛,消瘀散结。
中风艾灸的方法
将艾条点燃后,不断吹火,助艾火尽快燃尽,艾热迅速传入体内,不待燃至皮肉便扫除,火力壮而短促,灸后不按施灸部位,使体内蕴热之邪随艾火之热迅速发散,起到消散的目的。
中风艾灸取穴治疗
中经络
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口角歪斜加地仓,颊车,言语不利加廉泉,哑门。
操作方法:艾条直接灸疗3-5壮。病久者用平补平泻法,有滋阴熄风,化痰通络之功。
中脏腑
脱证取穴:关元,神阙。
操作方法:隔盐灸,艾条雀啄灸,回旋灸等手法, 急灸3-5壮。有扶正固脱,益气回阳之功。
闭证取穴:水沟(捏按),合谷,劳宫,太冲,涌泉,丰隆。
操作方法:用艾条雀啄灸,回旋灸等手法急灸3-5壮急救,可起清热化痰,熄风开窍之功。
中风后遗症艾灸手法
方一:
取穴:主穴取曲池,外关,肩髃,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昆仑,解溪;配穴胸满痞闷,不思饮食者加中脘,内关;便溏,纳呆者加天枢,中脘;语言不利者加哑门,廉泉;口眼歪斜者加阳白,下关,地仓,颊车,内庭等穴。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5-7穴,每穴灸20-30分钟,日灸1次,1周为一疗程。
2.艾炷灸,每次选用3-5穴,每穴灸5-10壮,艾炷如黄豆大,隔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
方二:
取穴:中脘(单穴),足三里(双穴),神阙(单穴)。
灸法:每穴每次用艾条温和灸,或用艾绒温筒灸25-30分钟,每日灸治1次。
方三:
取穴:环跳(双穴),阳陵泉(双穴 ),神阙(单穴)。
灸法:每穴每次用艾条温和灸,或用艾绒温筒灸25-30分钟,每日灸治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