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经络活血化瘀有良方
通经络活血化瘀有良方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因此,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候,许多疾病病程中都可出现血瘀证。久病多瘀,慢性病中更多见血瘀证。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很多,其共有症状主要常见局部刺痛,固定不移,癥积包块,瘀块瘀斑,舌质紫暗,以及各种检查出现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治疗血瘀证的药物也比较多,配伍应用也十分复杂,为提高临床疗效,试对血瘀证的用药规律进行简单介绍。
一、根据药理研究选用中药
从现代医学理化检查来看,血瘀证多见于血液动力学改变或血液形态的异常。对此,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选用中药,结合上述辨证用药,会收到更好的疗效。
益母草、丹参、川芎、郁金、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延胡索、三棱、莪术、刘寄奴、水蛭可降全血度。
乳香、没药、三棱、莪水、桃仁、山楂、郁金、刘寄奴可降血液粘滞性。
川芎、红花、五灵脂可降低血小板黏附性。
当归、川芎、赤芍、红花、刘寄奴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
二、活血化瘀药的分类应用
治疗血瘀证主要使用活血化瘀药,根据活血化瘀药的功效和性质分类如下:
一是活血止痛药,如延胡索、乳香、没药、三七、丹参、川芎、赤芍、当归、郁金、姜黄、苏木、怀牛膝、王不留行。用于瘀血疼痛,药理研究证明这些药有镇静止痛作用。
二是活血消肿疗伤药,如三七、姜黄、丹参、桃仁、红花、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自然铜、乳香、没药、苏木、穿山甲。用于外伤或出血等所致的血瘀肿胀。
三是破血消癥药,如水蛭、蟅虫、虻虫、穿山甲、三棱、莪术、大黄、刘寄奴。此类药活血力最强,用于瘀血日久之癥积包块。
四是活血调经药,如益母草、桃仁、红花、泽兰、当归、王不留行、五灵脂、凌霄花、月季花、丹参、牛膝、穿山甲。此类药有通经之功,用于妇女月经色黑,伴有血块,月经不调,经闭或痛经。
五是活血通痹药,如鸡血藤、川芎、牛膝、乳香、虎杖、丹参、天仙藤,穿山甲。用于血瘀经络,关节肿胀变形疼痛的痹证,如各种关节炎等症状。
三、配伍应用要点
1.活血与行气:因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治疗血瘀证,行气药是必配之品,而应用活血行气药可一举两得,因此活血行气药是常用之品。
2.活血与益气:正气足则能推动血行,气虚不能推动血行,血行迟缓而瘀滞,在老年病及慢性病中常见因气虚不能推动血行而血瘀者,这时宜配行气药。从药理研究来看,许多补气药如党参、黄芪也有活血之功,但用量宜大于活血药,方可收到更好的疗效。
3.活血与补液:补液是指补血和滋阴,因血液亏乏或阴液不足也可造成血液粘稠,血流不畅而瘀滞。另外,由于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因此,补液与活血同用,不仅有利于瘀血的祛除,也可促进新血的再生,是血虚阴亏兼瘀血的最佳配伍。
4.活血与耗气:活血化瘀药多为辛香性燥之品,特别是破血消癥之药,容易损伤人体的正气。临床上常见到应用丹参注射液等活血药后,病人出现头胀乏力的情况,这可能是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以致能量消耗之故。因此,在久用活血药或用破血消症药等活血力强的药物时,应防止耗伤正气。
5.活血与出血:应用活血药太过,如过用峻烈之品,或用量过大,或应用时间过久时,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妇女经期等,容易造成出血,这时应选用活血止血之品为妥。
6.药量与药效:活血力的强弱往往与活血药量的大小有关,前人曾说,红花小量则养血和血,大量则活血化瘀。故一般的活血药,大量用之可有破血之力,而破血消症之品小量用之反有活血之效。因此,要根据瘀血的轻重久暂以及病者的体质等,来选择药物,酌定用量。
肩周炎刮痧有用吗 什么是刮痧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主要是以中医理论为挤出,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穴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
艾叶花椒泡脚的功效
活血化瘀。
艾叶和花椒都是入药的,中医认为:艾叶和花椒都是性质温和的中药材,将艾叶和花椒一起泡脚,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每次经期会痛经的人群可以在月经前适当的用艾叶花椒进行泡脚,而且经常用艾叶花椒泡脚的话能改善机体微循环,还能增加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症状
一般来说,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出现血淤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类人群典型的症状是,常常伴有憋气、心痛等不适;身体某处时常有针刺般的疼痛,夜间更严重些;面色灰暗无光,容易有黑眼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说,引起血淤的原因有三种:
1.外伤而没有伤口仅在局部造成淤块肿痛。
2.血液运行不畅或无力。3.受寒气或热气影响,导致血液滞留。
足跟痛的缓解方法
[治法]: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强壮筋骨
[药方]:熟地15 补骨脂18 当归15 丹参18 川断15 川芎12 独活12 威灵仙18 牛膝12 杜仲12 黄芪24
[外洗方]:(忌服)生川乌10 生草乌10 川芎15 三棱15 乳香12 没药15 牛膝15
[方解]:中医认为本病病因是肝肾不足,经脉痹阻,瘀血阻滞。方中熟地、当归、补骨脂滋补肝肾,壮骨柔筋;黄芪、白芍、丹参、川断、三七益气活血,通络止痛;威灵仙、川芎、独活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牛膝擅长通经络,强壮筋骨,活血止痛,引药下行。
手脚冰凉按摩什么位置 手脚冰凉按摩的好处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与气虚,气滞,阳气不足有关,通过按摩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以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方能温煦全身,抵御寒冷。
艾灸环跳的好处 艾灸环跳穴功效
艾灸环跳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疏散少阳风热,和营止痒,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
女人贴三伏贴有什么功效 缓解痛经
三伏贴是由一些辛温发散类药物制作而成的膏药,其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像女性因寒凝气滞、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经等月经问题,可以通过贴三伏帖,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艾叶和花椒泡脚能去湿气吗 活血化瘀
肉桂艾叶以及生姜都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将肉桂艾叶生姜一起泡脚,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经期不规律或者是经常痛经的人群来说,适当使用其进行泡脚,可以有效帮助人体改善微循环,促进体血液循环,具有一定活血化瘀的作用。
湿气太重怎么排出来 艾灸
灸是使用艾条或艾绒等温热的刺激,作用于人体表面相应的穴位,从而达到散寒除湿、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的目的,所以生活中湿气重的话,可以进行艾灸去湿气。
刮痧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祛湿,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刮痧能促进代谢,排出毒素 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
血海穴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辅助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状况。
丰隆穴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阴陵泉穴
定位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刮痧作用: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中脘穴
定位方法: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刮痧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地机穴
定位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刮痧作用: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状况。
天枢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刮痧作用: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月经期间艾灸可以吗 经量少可以艾灸
艾灸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月经期间尽量较少,可以考虑艾灸,这样可以促进月经量,帮助排除体内淤阻的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所以,对于经量少的女性可以艾灸。
艾灸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好处
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艾灸是属于一种中医传统的治疗办法,主要是利用燃烧艾条产生的火力对相应穴位或部位产生刺激,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节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对人体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从而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上半身肥胖是什么体制?
上半身肥胖,极有可能是痰湿体质。祛除体内湿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就可以
对着空调吹冷风有什么坏处 刮痧
刮痧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手法,能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湿驱寒的作用,可以沿着斜方肌部位慢慢刮痧,这样也能缓解头痛,可以让人更加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