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防治
碘缺乏病防治
1.去除病因 首先去除病因,由于膳食因素引起,应先调整饮食,如为药物引起,要停药或换另一种药物代替。
2.药物治疗 可通过碘化油的口服或注射来满足机体对碘的需要。碘化油是一种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的防治药物,目前常用的是巴黎Guerter实验室的产品,名为Lipodol UF的产品用于肌注,Oridol的产品用于口服。但在剂量方面,仍存在分歧。需根据缺碘的程度和具体条件以补充,一般来说,推荐剂量是1ml,每6个月需重复一次口服剂量。如补碘后,甲状腺肿大仍不能控制,可采用甲状腺制剂治疗,以补充内源性甲状腺激素不足,可使甲状腺减小。
3.手术治疗 一般不采取手术治疗,但甲状腺肿大严重,引起压迫症状,且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碘盐的辨别及碘过量的危害
碘盐是指含有碘酸钾(KIO3)氯化钠(NaCl)。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碘,而缺碘就会引起碘缺乏病(虽然碘是微量元素),所以国家强制给食用的氯化钠食盐中加入少量的含碘盐。
人体内2/3的碘存在于甲状腺中,甲状腺可以控制代谢,而甲状腺又受碘的影响。所以,若碘不足的话,就可能引起心智反应迟钝、身体变胖以及活力不足。我国学者早就报道甲状腺肿病,而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海草治疗这种疾病的国家之一。碘是1811年Courtois提出的。膳食中的碘大部分在胃肠道中转变未碘化物,几乎被机体完全吸收,在进入血液后分布于全身的细胞外液。肾脏是碘的排泄器官。虽然人体摄入的碘量很少,但是肾脏没有保留碘的机能。少量的碘也通过粪便排出。每年的5月15日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吃碘盐能有效防止碘缺乏病。
碘盐的辨别
1、看包装。 精制碘盐用聚乙烯塑料包装,印有加碘字样,并标明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字迹清晰,袋质量,印制精美,封口严密整齐;假冒碘盐字迹模糊,包装粗糙。
2、看色泽。 精制碘盐外观洁白;假冒碘盐外观淡黄,或暗黑色,不干,易受潮。
3、用手捏,鼻闻,口尝。 精制碘盐手抓捏较松散,颗粒均匀,无臭味,咸味纯正;假碘盐手捏成团,易散,口尝有苦涩味,闻之有氨味。
碘的作用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碘有哪些主要生理功能?研究发现碘的主要生理功能都是通过甲状腺素来完成的,尚未发现碘具有独立的生理功能。因此下面介绍的碘的生理功能其实就是甲状腺素的生理功能。
1.促进能量代谢:促进物质的分解代谢,产生能量,维持基本生命活动;
2.维持垂体的生理功能;
3.促进发育:发育期儿童的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的增长发育和性发育都有赖于甲状腺素,如果这个阶段缺少碘,则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
4.促进大脑发育:在脑发育的初级阶段(从怀孕开始到婴儿出生后2岁),人的神经系统发育必须依赖于甲状腺素,如果这个时期饮食中缺少了碘,则会导致婴儿的脑发育落后,严重的在临床上面称为“呆小症”,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以后即使再补充碘,也不可能恢复正常。
碘缺乏的危害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使机体因摄入碘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损害,除常见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两种典型表现外,还可导致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其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造成碘缺乏地区人口的智能损害。
碘缺乏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碘的缺乏程度,缺碘时机体所处的发育时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青春期或成人期,以及机体对于碘缺乏的代偿适应能力等因素。
碘过量的危害
碘摄入量过低引起的是碘缺乏病,但碘过量也会对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碘摄入过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碘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最常见的是碘致甲状腺肿(IH)和高碘性甲亢。
碘缺乏病症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常见的碘缺乏病症有四种:
①地方性甲状腺肿(地甲病),是由于环境缺碘而引起的地方病,是IDD的主要表现之一,其主要特征是甲壮腺增生、肥大,形成恶性循环,缺碘者的脖子愈来愈粗,造成粗脖子病。
②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同地甲病一样,主要发生在严重缺碘地区,它对人的健康危害较大;由于胚胎期和新生儿严重缺碘,甲状腺激素缺乏,造成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和其它器官或组织发育分化不良或缺陷,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是智力低下、聋哑、生长发育落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甲肿。
③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亚克汀病)是存在于缺碘性地甲肿和地克病流行区的一种碘缺乏症,患者以轻度智力落后为主要表现(智商在69?0),并伴有轻微神经系统损伤、体格发育障碍或激素性甲功能低下的人。这些人缺乏典型地克病的临床特点,因此很容易被人忽视,有时被认为是"正常人"。
④怀孕妇女(胎儿)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缺碘症状。怀孕期妇女缺碘不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还会危及胎儿,从而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克汀病、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以及新生儿甲低。儿童期及青春期缺碘主要导致地甲病、甲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成人缺碘将导致甲肿、甲低、智力低下。
为了消除碘缺乏病的做法
碘是人体所必须的未了元素,碘摄入的太多或者太少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面对碘缺乏病,大家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中,补碘是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补碘的方法很多,各国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包括碘盐的使用,碘油剂的注射,口服碘油丸,碘强化食品(牛奶、面包、油以及鱼子酱等调味品),饮用水补碘等。但全球普遍推广使用的是碘盐和碘油剂的使用,碘油剂主要针对重点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学龄期儿童。在世界范围内,在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及其严重并发症中,食盐加碘是唯一可靠且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首先在美国和瑞士,继而被新西兰引进以来,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方法。口服碘油丸和注射碘剂是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防治“碘缺乏病”的重要措施。碘油注射预防“碘缺乏病”始于 1971-1972年,当时巴布亚新几内亚居住在高原村庄的2万人口接受了碘油注射,结果婴幼儿死亡率降低,实践同时证明,妊娠前注射碘油可以防止克汀病的发生。目前这一措施在亚洲和非洲也得到证实。碘油注射适合于碘盐供给困难的边远或孤立的山区。另外对于特殊人群如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学龄期儿童也可采取口服碘油丸和注射碘油的方法补碘。
以上就是消除碘缺乏病的做法。大家还是要保证自己体内各项维生素指标的平衡,如果发现自己有碘缺乏病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如果发现身边的人碘缺乏病的症状应提醒其前往医院就医。
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碘缺乏病是世界性地方病,全球有110个国家共16亿人生活在缺碘地区,每年因缺碘造成死胎3万,新生儿智力和身体发育障碍12万,地方性甲状腺肿5.66亿,克汀病人600万以上,脑功能受损病人高达3亿人。我国是碘缺乏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特别是对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的危害更为突出。为此,我国卫生部确定每年5月15日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1994年5月15日为第1届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碘缺乏病虽然危害严重,但是可以通过全民食用碘盐这一简单、安全、有效和经济的补碘措施来预防。2009年5月15日第16届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主题:全社会共同努力,持续消除碘缺乏病。
怎样判断我们体内是否缺碘
判断我们的体内是否缺碘,可在医院通过体检尿液中的碘或观察有无甲状腺肿大来确定。
1.看甲状腺肿:儿童体内碘缺乏持续3-4个月之后,甲状腺就会出现明显的肿大,表现出“粗脖根”或“大脖子”。
2.验尿:我们每天从尿中排出的碘能反映身体内碘的水平。吃的碘多,尿中的碘就多,吃的碘少,尿中的碘就少。所以尿碘是判断我们吃碘多少的最敏感指标。如果多次验尿发现尿碘不足,就应该及时就医,否则,时间长了,有可能患碘缺乏病,给身体造成伤害。
碘缺乏病原因
1.自然地理
环境中碘的水平受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碘缺乏病的流行与自然地理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容易造成流行的自然地理因素,包括远离海洋、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植被稀少、降雨集中和水土流失等。
2.水碘含量
人体需要的碘归根结底来自环境中的土壤和水。土壤中的碘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植物吸收,最后通过食物被人体摄入。水碘含量不仅反映了环境中碘的水平,而且反映了人体碘的摄入水平,水碘含量与碘缺乏病的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3.协同作用
我们所处的环境中是存在着致碘缺乏病的物质,不过一般情况下是含量低的,所以不会引起碘缺乏病。但是,如果环境中严重缺碘,并且致碘缺乏病物质含量高的话,则是会引起碘缺乏病的。
4.经济状况
现今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而且越贫穷的国家流行越严重。同在一个病区内,也是越贫穷的家庭发病越多。病区大多在偏僻的山区和农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食用当地自产粮菜。一旦交通条件改善,物质交流频繁,生活水平提高,即使不采取食盐加碘等防治措施,流行情况也会缓解。
5.营养不良
蛋白质和热量不足以及维生素缺乏,会增强碘缺乏和致甲状腺肿物质的效应,促进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
如何防治碘缺乏病
补碘有多种措施,但各国经验证明,最安全、有效、简便而又容易坚持的方法便是长期食用碘盐。按目前我国人均每天食用5至15克计算,每天从碘盐中得到的碘能够满足人体的需要,无需再用其他补碘食品。购买碘盐时要认清包装袋上的碘盐标志,不买小贩或其它来源的非碘盐,更不要食用土盐私盐。
总之:
1、全民使用碘盐。全民使用碘盐能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这是全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方便和价格便宜的补碘方法。但购买碘盐后应该注意密封、避光、避风、避免受热和久存,以防止碘的丢失,并且要坚持常年使用。
2、强化补碘。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这些人群对碘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应在坚持长期使用碘盐的基础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油丸。
3、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紫菜等。
碘缺乏的饮食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缺乏碘而引起的疾病,碘的摄入不足,将导致甲状腺肿大、聋、哑、瘫痪等疾病。其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缺碘引起的轻度智力低下十分普遍,严重缺碘会造成呆傻等残疾。目前全世界有三分之一人口受到碘缺乏病的威胁。
为尽快控制和消除碘缺乏病危害,摸清现阶段小学生中碘缺乏病病情,主要是一些群众购买食盐时图便宜,购买的盐是未加碘的私盐、散装盐所致。此外,在生活条件较好的市内各区,也发现患病儿童,其原因是家长不懂得正确的烹调方法,将食盐直接放入油锅内爆炒,造成碘挥发,致使儿童碘摄入不足。
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但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购买合格的定型小包装碘盐;随吃随买,不要长期存放;防热、防潮,用有盖的棕色玻璃瓶或瓷缸盛碘盐,放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炉火;炒菜、做汤待快熟、出锅时放盐效果好;不要用油炒碘盐;腌制咸菜时用碘盐,不要淘洗碘盐。
碘盐会不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看变化我省自1995年起实行全民食盐加碘策略,碘缺乏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至2015年,全省合格碘盐食用率93.27%;8-10岁学生尿碘中位数从128μg/L上升到158μg/L;8-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从1995年的14%下降到4%。近年来,我省通过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综合监测工作(包括碘盐监测、省级水平病情监测、重点监测和高危监测等),总结监测结果和经验,为我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人群碘营养水平与甲状腺相关疾病专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食盐加碘与甲状腺疾病发生尚不存在直接的相关关系。因此,我省居民仍然必须坚持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
据调查,我省属于自然环境缺碘地区,饮用水中碘浓度中位数仅为3.03µg/L(水碘在10µg/L以下为碘缺乏地区)。 ↓ △浙江省外环境水碘浓度分布情况膳食调查数据表明,居民碘营养70%以上依靠碘盐补充。上世纪80年代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均为碘缺乏地区,共查出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83万余人,发现地方性克汀病患者134例。 ↓ △各种食物对膳食摄入碘的贡献率 2012年:根据《食用盐碘含量》国家标准(GB26878-2011),并结合历次人群碘营养调查结果和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我省将碘盐浓度从原来的20-50 mg/kg调整到18-33mg/kg。 2014年:省疾控中心对重点人群(学龄儿童和孕妇)碘营养水平调查: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71.99μg/L,儿童尿碘水平处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适宜水平区间(100~199µg/L)。但是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34.14µg/L,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适宜量(150~249µg/L),因此应提高孕妇碘营养水平。
杭州市儿童碘营养基本适宜,但孕妇碘营养不足根据近年监测结果显示,杭州市人群碘营养状况总体处于适宜水平,但部分区县(市)碘盐覆盖率有所下降,部分地区存在儿童碘营养不足的情况,同时孕妇面临碘营养不足的风险。杭州市疾控中心地防所所长徐卫民对杭州市的碘情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建议市民,补碘一定要科学和坚持。 我们每天的膳食碘摄入量以多少为宜呢?碘与任何营养素的摄入是一样的,过低或过高的量都会导致缺乏或中毒。碘和甲状腺肿发生的关系可形象地比喻为“U”形,低了有害,过高了也有害。国际组织制定碘的摄入量评价标准,包括推荐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分别为每天150μg和1000μg,而孕妇推荐摄入量应提高到200μg,人群摄入的碘在这个范围之间应该不会出现医学上的麻烦。
杭州市居民现在每天摄入碘289.2μg,说明是适宜的。为了方便人体碘含量的检测(膳食碘摄入量的检测与计算受很多因素影响),世界上通用尿液中碘含量(尿碘)的中位数值来评价人群的碘营养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评价人群碘营养状态的标准,尿碘中位数低于100μg/L说明这一人群碘缺乏和碘营养不足,尿碘100~300μg/L说明碘营养适宜和超足量,尿碘大于300μg/L说明碘营养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