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酒精中毒应如何急救
工业酒精中毒应如何急救
(1)口服中毒者视病情采用催吐或洗胃。吸入或经皮吸收中毒者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物,并清洗污染的皮肤。
(2)严重中毒患者及早采用血液或腹膜透析治疗,以清除已吸收的甲醇及其代谢产物。
(3)根据血气分析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测定结果及临床表然给予碳酸氢钠溶液,以纠正酸中毒。
(4)口服乙醇。或将乙醇混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配成 10%浓度静脉滴注,使血液中乙醇浓度维持在21.7~32.6mmol/L.严重中毒者可连用数天。也有人建议可用叶酸每次50mg静脉注射,每4小时1次,连用几天。
哪些症状说明已经酒精中毒了
乙醇即我们平常所说的酒精,为无色芳香易挥发性液体,广泛应用与工业、医药、家用制剂或酒类饮料。急性酒精中毒多见于一次饮酒过多,即酗酒,由于一些社会原因,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且由于不法分子用工业酒精兑制假酒,工业酒精中毒也时有发生,并且中毒人数多,覆盖面广,后果极其严重,致残及死亡率均较高。
一般情况下,乙醇中毒与饮酒量多少、酒精浓度、饮酒速度以及是否空腹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与饮酒者的个体差异有关,常饮酒的人对酒精的耐受剂量可能大一些,有些人耐受能力则相对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成人的平均致死剂量为250~500克。如饮酒的同时服用了镇静催眠类药物,则乙醇的毒性更大。乙醇进入人体内后,80%由十二指肠、空肠吸收,其余由胃吸收,一小时内血液浓度基本达到高峰。
急性酒精中毒后根据其表现,临床上分为三期:①兴奋期;饮入一定量酒后,病人开始极度兴奋,情绪奔放、健谈高歌、言语幼稚、有时粗鲁无礼、情绪极端不稳定,时悲时喜,面色则表现为苍白或潮红,眼结膜充血;②共济失调期:表现为步履蹒跚、动作笨拙、语无伦次、言语不清;③昏睡期:不分场合、时间、地点,病人进入昏睡状态,皮肤湿冷,呼吸缓慢,唤不醒;昏睡过程中可出现呕吐,如现场无人照顾,很可能出现误吸;此时如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会发现血压下降、呼吸衰竭,重者瞳孔散大、抽搐、休克甚至昏迷,如未进行及时抢救可能导致病人死亡。饮酒过量,还可伴发出血性胃炎、急性酒精中毒性肝炎、急性乙醇性精神病、心力衰竭等。
根据饮酒史、呼出气及呕吐物带有明显的酒味、醉酒后的表现,诊断应无困难。但要注意鉴别是否饮酒过程中心血管病或脑血管病发作。对诊断困难的可进行乙醇定性检查。
乙醇中毒的急救视中毒程度而定,轻、中度醉酒者不必特殊处理,卧床休息并保温,让患者多饮浓茶或咖啡,促进醒酒,有呕吐时注意防止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对重度酒精中毒或喝假酒导致的工业酒精中毒,必须送医院处理。中毒后尚清醒的应迅速催吐(用筷子或直接用手指刺激会厌)。
95度酒精能碰到皮肤吗 95度酒精是甲醇还是乙醇
乙醇。
95度的酒精属于一种乙醇,属于工业酒精中的一种,纯度一般是95%和99%,主要有合成和酿造两种方式生产,合成的一般成本低,甲醇含量高,价格便宜。
而酿造的工业酒精一般乙醇含量大于或等于95%,甲醇含量低于0.01%,价格比较贵。
工业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一、工业酒精对身体的危害
甲醇最初由木柴干馏而成,故俗称“木精”、“木醇”。现在是由一氧化碳和氢气大量人工合成。
吸入大量甲醇蒸气或饮用甲醇液体后,均可使人中毒。甲醇进入体内,经醇脱氢酶及甲醛脱氢酶等的作用,先氧化成甲醛,继而成为甲酸。甲酸可导致酸中毒;甲醛则对视网膜细胞具有特殊的毒性作用,使其退行性变性,甚至使视神经萎缩。
甲醇中毒有轻重之分:轻者头晕、头痛、嗜睡、手震颤和视物模糊等;重者视力剧烈减退,或突然失明,有的还会惊厥、谵妄、休克、昏迷,最后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所以,工业酒精千万不能饮用。
二、工业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
1.慢性中毒
可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2.急性中毒
见于误服甲醇或含甲醇的工业酒精勾兑的酒类或饮料、或吸入大量甲醇蒸气所致,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眼部损害及代谢性酸中毒,可并发急性胰腺炎、心律失常、转氨酶升高和肾功能减退等。
潜伏期8~36小时,若同时摄入乙醇,可使潜伏期延长。中毒早期呈酒醉状态,出现头昏、头痛、乏力、嗜睡或失眠症状,很少出现乙醇中毒时的欣快感;严重者出现谵妄、意识模糊、昏迷等。双眼可有疼痛、视物模糊或复视,视力突然下降、甚至失明;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充血、出血、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工业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常人是不会使用工业酒精的,但是社会中有些弱势群体,对酒精并没有分辨能力,因此会把工业酒精当面食用酒精来用,也有不法的商贩使用工业酒精兑酒,所以在无形中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其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建议大家在购买酒的时候选择正规的厂家,不要随意食用含有酒精类的食物。
酒精中毒应该怎么解决
因为饮酒至轻中度急性酒精中毒的现象太普遍,饮者及周围的人们大多不在意,认为只要让酒醉者睡睡就行了。不幸的是,不乏因饮酒过量而丧命的例子,尤其是原来有慢性疾病者,若不注意节制,逢喝必醉,更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只要饮者出现上述急性酒精中毒症状时,均应留意观察,要进行及时的现场家庭急救。
急性酒精中毒症状的轻重与饮酒量、个体敏感性有关,大多数成人致死量为纯酒精250-500毫升(白酒酒精浓度为50-60%)。
如果遇到严重的急性酒精中毒,会出现烦躁、昏睡、脱水、抽搐、休克、呼吸微弱等症状,应该从速送医院急救。空腹喝酒还能引起低血糖症。此时应喝点糖开水,禁忌喝醋。要注意保缓和卧床休息。如出现抽摔、痉挛时,要防止咬破舌头。
造成小脑萎缩的原因 酒精中毒
醉酒后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胡言乱语、走路摇晃、头晕想吐,这是因为酒精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的缘故,当饮酒过量或者饮用了高浓度的工业酒精后,就会造成酒精中毒,酒精中毒会对神经系统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严重者可引起小脑萎缩。
酒精中毒怎么办
刚刚告别春节,相信有许多朋友在春节期间都会喝酒的,甚至有些人酒喝多了,而出现酒精中毒的情况。那酒精中毒应该怎么办呢?
1、使醉酒者安静睡下,冷天注意保暖,头部给予冷敷。
2、尽快催涂,可用筷子刺激咽部催涂,减轻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
3、酒精中毒的时候,病人应该多喝温开水或者是淡盐水、蜂蜜水等,这样可以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并且加快排尿,使得酒精迅速排出体外。
4、多吃水果,如梨、橘子、苹果、西瓜、番茄等,用果糖把乙醇烧掉,可服用维生素B1和维生素E,促进乙醇的分解。
预防酒精中毒多吃蜂蜜
酒精中毒见于哪些经常喝酒而且是经常过量的人,而且都是食用酒精中毒,外用的酒精和工业酒精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需要警惕的是一些不良商人会将工业酒精勾兑成假酒,那引起中毒的几率就非常大,我们先来探一下普通食用酒精中毒的情况,其实,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醉酒的人,其实,那就是一种酒精中毒的表现。
当然醉酒后的表现各有不同,有些人可能话特别多,然后会做一些行为乖张的举动,还有些人可能醉酒后就睡觉,也有人醉酒后呕吐,剧烈头痛,不管是什么样的表现都是一种酒精中毒的后果,据调查,很多醉酒后驾车会出车祸,所以现在全国都在严查醉驾,这样可以减少不少的交通事故,还有酒后乱性、酒后闹事者,这些都给生活带来很多的困惑,所以,不是不让人们喝酒,但是重点是不能喝醉不能中毒。
而酒精中毒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完全是人为的,酒喝好就好,千万不能喝醉,关于那些在酒桌上的行话还是少听为妙,什么:“感情深一口闷”等等劝酒的词语还是少一点为好,你不想喝没有人可以逼你喝的,一切都是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那如果喝酒过量了,又该如何预防酒精中毒呢?这里只能给大家一些辅助缓解的方法,但是,前提是不喝醉最好。
1、用蜂蜜解酒: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这种成分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因此可以减轻头痛症状,很多人喝红酒后都会有些头痛,用这种方法最有效。
2、多吃葡萄:葡萄是一种非常好的水果,对于解酒非常有帮助,因为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的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这样就可以解酒。而且,葡萄还有预防醉酒的作用,在饮酒前吃一些葡萄,就可以避免醉酒。
3、吃芹菜:如果饭桌上有芹菜,那就多吃点,因为芹菜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分解酒精。对缓解醉酒有帮助。
4、食用橄榄:橄榄较酸,自古以来就是醒酒、清胃热、促食欲的“良药”,如果不怕算的可直接食用,怕酸也可加冰糖一起炖服。
5、香蕉:如果感觉喝多了,酒后就吃一些香蕉,香蕉可以增加血糖浓度,从而降低酒精在血液中的比例,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它还能改善因为喝酒导致的心悸、胸闷等症状。
6、喝酸奶:因为酸奶可以保护胃黏膜,而可以延缓酒精吸收,而且酸奶中钙含量丰富,对缓解酒后的烦躁特别有帮助。
婴儿酒精中毒的表现是什么呢
一说到物理降温,大家可能都知道用医用酒精给发烧的患者擦拭身体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可是现在很多医院的医生不提倡用酒精给宝宝物理降温,因为已经发生过用这种方法给宝宝物理降温时宝宝酒精中毒的事件,那么宝宝酒精中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应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工业酒精含有大量甲醇,甲醇有较强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婴儿的皮肤幼嫩,吸收能力强,很容易吸收甲醇,而甲醇对脑部神经系统的危害可以说是致命的,所以如果用工业酒精给宝宝擦拭身体是引起宝宝酒精中毒的原因之一。
酒精中毒应该怎么处理
遗传型目前国际上对导致酒依赖的遗传性尚未证实,但许多学者相信,酒依赖患者一般具有家族性,酒依赖者的子女患酒依赖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出几倍。
有心理及人格障碍的人,是容易产生酒依赖和酒精中毒的群体。这些人嗜酒前的主要特征是被动、依赖、孤僻、脆弱、悲观等。从心理学角度看,饮酒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心理防御手段,因为通过饮酒消除了忧虑烦恼和紧张恐惧,通过饮酒寻回了一点自信,表现欲得到了一定满足,以往种种的心理不平衡在此时达到了平衡。
职业型饮酒这是一种新人群,随着社会的发展,陪酒的公关人员每天生活在酒精的“浸泡”中,患上酒依赖的病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酒瘾是一种慢性脑疾患,成瘾是由于大脑结构或神经递质的传导出现问题所致。所以,戒酒并非只靠毅力就可以解决问题。研究指出:为了预防酒依赖的发生,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纯酒精的饮用量,女性每天不超过10克纯酒精;中国的精神科专家们对此给予了通俗的解释,男性每天饮酒不得超过2瓶啤酒或1两白酒,女性每天不超过1瓶啤酒;此外,不论什么性别,每周至少应有两天滴酒不沾。
宝宝发烧时爸妈们关注的物理降温误区和正确方法
【宝宝发烧时爸妈们关注的物理降温误区】
前不久一篇报道中宝宝的不幸与父母的无知让人叹息:
1岁男孩高热不退,父母用工业酒精给孩子擦拭全身,最终孩子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这样的悲剧日前发生在东莞。东莞的这户人家,因为1岁男童吃了退热药效果不明显,父母就想起酒精物理降温的土方法,直接用工业酒精擦拭孩子全身,最后男童病情加重,送院抢救一夜无效死亡。据参与抢救的医生介绍,因为工业酒精里含有甲醇,甲醇对人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影响很大,可以经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摄入,导致急性中毒,头痛、恶心、视力模糊甚至失明,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孩子皮肤娇嫩,更容易迅速吸收甲醇而急性中毒。
常有家长问,宝宝高热时可以用酒精擦身吗?
工业酒精对人体危害大,那么医用酒精可以用来物理降温吗?医用酒精虽然没有甲醇等有害物质,但酒精浓度经稀释后在 75%左右,这个浓度还是很高的。酒精擦拭也是以前常用的退烧方法,用稀释的酒精擦拭皮肤,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通过酒精的挥发作用带走体表的热量,使体温降低。但是用酒精擦拭可能造成宝宝的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的刺激比较大,而且,酒精如果稀释不够的话,还有可能通过宝宝稚嫩的皮肤吸收入体内,造成宝宝酒精中毒,因此现在医生不提倡家长自己用这种方法给宝宝降温。
那么,用冰袋冷敷对宝宝退热效果又如何呢?
要知道发烧时,人的皮肤毛孔是收缩的,体内的热量不容易散发出来。如果环境温度高的话,皮肤的毛孔才会扩张,体内的热量才能通过皮肤散发出来。如果用冰袋冷敷或用冷水擦身,皮肤的血管就会收缩,皮肤就像铜墙铁壁,热量无法散发出去。皮肤经过冷敷,体表温度确实降低了,但如果这时测肛温或口温就会发现,因为体内的热量散不出去,宝宝的体内温度更高了,这种情况会让宝宝更不舒服。
还有,一些年轻爸妈们说家中的老人总是叮嘱,宝宝发烧一定要捂被子、多出汗,这种观念对吗?
要知道用被子捂汗容易因出汗多导致宝宝发生脱水,虽然说这是代代相传的退烧方法,不过出于安全考虑,出于科学认识,现在还是不要用了,因为宝宝发烧体温本来就高,给他穿过多的衣服或盖厚被子,反而不利于皮肤散热、降温,越捂体温可能越高,如果宝宝出汗过多,还容易造成宝宝脱水,诱发高热惊厥,严重时还会诱发体液丢失过多,脱水后发现不及时导致休克,面色和四肢循环差,精神意识恶化,所以劝告年轻爸妈们,要用科学的方法给宝宝退烧,同时也要耐心同老人家做好解释。
宝宝酒精中毒有什么症状呢
首先,工业酒精含有大量甲醇,甲醇有较强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婴儿的皮肤幼嫩,吸收能力强,很容易吸收甲醇,而甲醇对脑部神经系统的危害可以说是致命的,所以如果用工业酒精给宝宝擦拭身体是引起宝宝酒精中毒的原因之一。
第二,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工业酒精还是医用酒精,都不适用于给幼童进行物理降温。酒精在皮肤上散发的速度比水分更快,带走的热量更多更快,也更容易引起寒战。而酒精可通过皮肤被吸收进血液,里面的乙醇成分也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应该如何给幼儿进行正确的物理降温呢?
1、少穿衣服、少盖被子,再让宝宝多喝些温水;
2、用温水浴或者用温热的毛巾帮宝宝擦拭身体;
3、少量适当使用冰敷,在孩子头部或大血管位置冷敷或者冰敷。
4、头部冰枕。
40度的酒怎么擦伤口 酒精的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正规的医用酒精。在使用酒精进行消毒时,切不可使用工业酒精,因为工业酒精可能会对皮肤造成损害,所以建议到正规的地方购买医用酒精。
2、注意存放。在平常存放酒精时,应注意避光、避热、并且密封在阴凉处。
3、远离火源。在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应远离火源,防止发生火灾。
咖啡和酒能不能一起喝 咖啡和酒喝会不会中毒
容易引起酒精中毒。
正常情况下,咖啡和酒中的成分是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对健康有害的物质来引起人体中毒的,但由于咖啡具有兴奋作用,可以使人一直保持清醒,就会给人一种自己还能继续喝的错觉,从而导致摄入过多的酒精,引起酒精中毒。
但需注意的是,会出现酒精中毒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摄入的酒精量,或者时喝了使用工业酒精兑制的假酒所致,与咖啡并没有直接关系。
甲醛中毒应急处置和急救
1.迅速撤离人员至上风处,隔离至气体散净,切断火源。如发生燃烧,用泡沫、二氧化碳、沙土灭火。
2.合理通风,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如果喷雾状水只能减少蒸发,不能降低其易燃性),然后运输至废物处理场所。如果发生大量泄露,建围堤收集,然后转移回收或无害化处理。
3.处置中毒人员。迅速撤离人员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和保暖,必要时吸氧。注意观察早期病情变化,中毒人员应避免活动,出现上呼吸道刺激反应者至少观察24小时。眼睛接触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然后就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服,用大量水冲洗或淋浴。严重者速送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