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听力下降应不应该戴助听器
老年人听力下降应不应该戴助听器
依赖助听器没什么不好
“很多人老了,眼睛不好使了,就会借助老花镜,要是腿脚不利索,就会使用拐杖。但奇怪的是,很多人就是不喜欢使用助听器,觉得会产生依赖。其实,助听器和老花镜、拐杖一样,都是老人生活的辅助工具,依赖助听器并没有什么不好!”
老年人一旦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到听力困难,意味着需要助听了,都应该验配助听器。如果老人使用助听器后“离不开”、“摘不下来”,意味着助听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使用者的听觉状况,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不佩戴助听器会使听力越来越差
老年人听力不好,要及时佩戴助听器,不然听力会越来越差甚至导致耳聋。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衰老,耳蜗毛细胞萎缩,听力中枢机能的退化等,使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所以不少老人总在抱怨“听得见却听不清”。然而,佩戴助听器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使听到的声音清晰响亮,同时减缓听力系统衰老的进程。黄斌先生提醒子女及老人,听力不好要及时佩戴助听器,以免听力越来越差。
不佩戴助听器易患老年痴呆症
老年人听力不好,不佩戴助听器会很大程度上导致老年痴呆的情况发生。人体听到声音,大脑接收到声音信号才会兴奋;而听不到声音,意识则会处于不兴奋的状态,大脑就失去活力,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减慢。久而久之,听力下降会使老年人反应迟钝、语言能力下降、交流减少,这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老人产生孤僻、淡漠、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不佩戴助听器影响心理健康
老年人听力不好,不佩戴助听器会影响心理健康发展。据科学研究显示,与听力正常的老年人相比,听力受损的老年人思维和记忆更差。黄斌先生指出,听力下降,大脑接受声音的刺激减少,需要耗费更多能量来处理声音,因而会牺牲一些本来用于处理记忆和思维的能量,长期下来就导致老年人思维和记忆力下降。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会出现沟通困难、交流减少等情况。久而久之,老年人就失去社交的兴趣,逐渐将自己与外界隔离起来,变得沉默寡言、心理自卑。老年人听力不好,不佩戴助听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不正确地使用助听器或会损伤听力
耳不聋、眼不花是人们理想中的老年状态,但是现实却往往不如人意,老年眼花和老年耳背的人比比皆是,肌体的衰老并不受人们的控制。幸亏科技帮我们解决了问题,老花镜和助听器帮助我们的老年人,得以继续清晰清楚地观察世界、接触人群、交流沟通。和老花镜的高使用率相比,助听器的普及率要低得多,很多错误的观念流传在人群中,让很多老年朋友对助听器敬而远之。
错误一:使用助听器,会损伤听力
王女士最近很苦恼,他们兄妹和老父亲的关系日益紧张。原来王老先生的耳聋比较严重,以前老两口相依为命,常年一起生活的默契,让王老先生无需助听器也能看懂老伴的意思。但是年前老伴去世了,王老先生陷入了孤独中。儿女虽然孝顺,但听不见让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变得困难。渴望和子女交流的王老先生,因为听错、听不清而痛苦,甚至迁怒子女。一时之间家里气氛很紧张。为了方便沟通,缓解家庭气氛,王女士想给父亲配个助听器,但是王老先生拒绝了,因为他觉得:助听器越戴耳朵越聋。并举出邻居的例子,反驳王女士。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的主任医师李莹不认同王老先生的话,她说:“助听器是为了帮助人听见、听清设计的,怎么可能会损伤听力?如果是去正规的验配中心,经过验配后购买,使用时多加注意,助听器就不会损伤听力,反而会保护听力。就像一个人近视后,及时配上度数合适的眼镜再加上用眼卫生,能有效防止度数上升的道理一样。”
那是不是科学地使用助听器,听力就完全不会下降呢?李莹说:“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就像老花眼一样,现在大家都知道老花眼是在进展中的,今年配的老花镜可能明年就不适用了,助听器也是相同的道理。但是科学地使用助听器,能够延缓我们听力减脱的速度。”
错误二:平时不戴助听器,要使用了才拿出来
韩大爷一直觉得自己在配助听器时受了骗,他在验配中心里,通过助听器听到验配师轻声细气的讲话。但是回家后,韩大爷总觉得助听器用起来,没有买的时候合适。
李莹发现了韩大爷问题的所在:“韩大爷总是把助听器收起来,不到实在听不清的时候不会拿出来用。因此他使用的时候周围往往很嘈杂,他打开助听器后,听到的声音一下子杂乱起来,这就导致他不舒服。就像一个正常人本来在安静的地方,忽然把他拉到迪厅里,他也会不舒服。”正确的做法是:在安静的室内打开助听器,并且把声音调小,习惯后再逐渐走向室外,慢慢调大声音,给自己一个适应的时间。
李莹告诉记者,像韩大爷这样,有不良使用习惯的患者很多,究其原因还是没有正确认识助听器。近些年来,主动前往验配中心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这些老人意识到,虽然耳聋并不会影响到生存,但是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中和亲戚朋友沟通难;娱乐时听不清广播、电视节目。因此他们选择了助听器。快乐老年,从老而弥坚开始。
老人听力越来越差会导致晚年痴呆吗
年纪大的老人很多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叫吃饭,隔壁楼都听得一清二楚,而老人依旧坐在原处纹丝不动;爱打岔,但说的都是牛头不对马嘴的话,让人莫名其妙……这些都是老年性耳聋的表现,患者需要提高警惕。
听力差引发连锁反应
从生理上说,听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大体上60岁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耳聋现象,但也有的人四五十岁就出现耳聋。问题是,有的老年人耳聋后就感觉自己被家人遗弃了,进而产生抑郁心理。这时如果置之不理,会给老人造成心理创伤。专家建议一旦发现老人听力下降,家人要及时鼓励并陪伴老人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积极治疗。
事实上,听力减弱的同时,老年人对外界信息接受能力也在变弱。另外,它还可导致老年人语言障碍。因为听觉和听觉语言中枢同在颞叶,而听觉语言中枢需要完好的听觉系统传导,当听力减退时,听觉传导减少,听觉语言中枢接到的信息自然相应减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聋哑”。这种听觉和听觉语言中枢的长期“不协调”,就可能导致大脑某个特定区域的功能失灵,造成老年痴呆。采取积极的措施,可以避免或延缓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和发展。
助听器可保残存听力
“超过半数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家人,都曾认为老年人年龄大了,耳背是正常现象,无需在意,这种错误的看法不仅会使老年人出现严重的听力障碍,更会对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伤害。佩戴助听器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听力状况”,老年性耳聋患者及早接受治疗干预可保存残留听力,避免听力进一步受损,因为保留残存听力对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出现早期症状后要考虑是否有听力障碍,及早做测听检查,以便及时干预治疗。
老年人尤应注意保护听力
听觉是我们生来具有的感觉,它是我们一种宝贵的感觉,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我们依赖听觉与这个有声的世界相互联系。如果老年人因听力下降不能与他人交流,更容易患上老年性痴呆。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向老年社会迈进,因此老年人听力的保护更显得尤为迫切。
进入老年阶段,人体各器官出现老化,听觉器官也不例外,听力障碍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然而我们对其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这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对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老年人最常见的听力下降是老年性耳聋,这是指因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听力损失,其病理改变主要在耳蜗及蜗后,临床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言语识别率降低、脑干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延长等特点。临床上常将老年开始出现的双耳对称的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聋,在排除其他原因后诊断为老年聋。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小声音听不到,大声音又怕吵,和人交谈有时能够听到声音但听不清讲话内容,言语识别率明显下降,同时有部分老年人会伴有耳鸣。
另外,由于老年人很多都伴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这些疾病对听觉器官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不但会加重老年性聋,而且还会使这种耳聋提前,甚至导致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现代社会,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如压力、紧张、疲劳等等因素的存在,突发性耳聋发病增高很快。突发性耳聋除了听力下降,多还伴有耳鸣,少数病人可有眩晕症状,突发性耳聋多引起毛细胞变性和缺血,突发性耳聋是不可耽误的急症。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听觉器官老化引起的老年性耳聋,虽然属于自然规律,目前并无逆转此过程的方法。但并不是说,对老年性听力下降可以听之任之,漠不关心;也并不是说,对老年性听力下降没有任何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办法。临床实践表明,对老年性听力障碍,及早进行预防、治疗,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缓衰老,减轻家庭、社会压力。
目前,感音神经性聋在老年人听力障碍中占大多数,合理使用助听器为其主要的康复手段。人体所有的器官都有一个特点,叫“用进废退”,意思就是一个器官或某种功能,越是经常使用或锻炼,其功能越好,如若经常不用或得不到锻炼,则其功能将衰退,听力也具有这个特点。
对于临床上无法治愈的传导性耳聋和经过治疗无效的神经性耳聋,为了防止内耳功能下降,应尽早佩带助听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助听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放大器,仅有放大功能。
助听器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由于每一位听障者的听力损失程度都不一样,因此,电脑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调整放大程度,使放大后的声音接近自然。目前,数字可编程助听器在传统助听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智能降噪;智能抑制反馈啸叫;多频段可调节;自适应数字音频聚焦以及多程序选择等新的功能。实践证明,耳聋病人佩戴助听器之后,其精神状态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改善。
从预防的角度,在工作生活中尽量减少激发因素,能够推迟老年聋的发生。如降低环境噪声,节制脂肪摄入,多食用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鱼类、牛羊肉等,忌酒戒烟、积极治疗体内潜在病灶、劳逸结合、坚持体质锻炼、避免情绪紧张和情绪激动,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忌用耳毒性药物等。从治疗角度,维生素A、维生素E类药物、改善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丹参等均可适当服用。
老人耳聋如何选择助听器
1、选用盒式或耳背式助听器的朋友,一定要选做耳模,这样既能有效地防止助听器反馈啸叫,又能改善和加强助听器的声学效果,提高声音的清晰度。
2、助听器为精细的电子产品,忌潮湿、忌高温、忌碰撞。一般使用寿命5~10年,精心保养,可延长其使用寿命。晚上应取下助听器,关闭电源;一段时间不使用就取出电池,这是最基本、最有效的保养方法。
3、一定要自己亲自试戴助听器,体会一下助听器的感觉。一般来讲,如果戴上助听器,音量放到适中,能听清一米以外的普通讲话声,这就初步说明有效果。决不能图方便,托别人去带一个助听器来用。例如,有的子女孝敬父母,从国外带个价格不菲的助听器来,但事实上配戴效果往往不佳。
4、有人说,戴助听器会加重耳聋,这种观点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有些朋友在习惯戴助听器一段时间后,因为各种原因不戴了,比如耳内流脓、外耳道过敏等,此时会感到听力似乎比以前更差了。这实际上是因为已经习惯了听放大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功能性耳聋;再则因为衰老的过程并没有停止。
5、戴上助听器,并不是万事大吉了。开始戴助听器时,会不习惯,不舒适,尤其是听力下降已持续一段时间的朋友,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是1~3个月。第一步,戴上助听器,音量适宜,听听自己的声音,听听周围生活中各种熟悉的声音。第二步,适应了小范围内的声音后,可试着听大范围内的声音。第三步,去适应各种场合声音。原则为:先单调,后嘈杂;先室内,如厨房、客厅等,后室外,如菜场、商场等;先短时间配戴,慢慢适应,逐步延长时间,直至整天配戴。
老年人耳聋佩戴助听器的注意事项
(1)假如是最近刚刚发现的老年人出现耳聋,最好不要着急佩戴助听器,应该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正规临床治疗,假如还是没有得到改善,那么之后再考虑是不是要佩戴助听器。过早佩戴助听器可能会因接受强声刺激而加重耳聋。
(2)验配助听器前,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根据本人的听力损失程度,选择适合的助听器。千万不可自行选购,随意佩戴,以免损害残存的听力。
(3)老年性耳聋,双耳的耳聋程度常常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助听器宜佩戴在听力较差的一侧,使另一只耳朵仍能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以求双耳听觉尽可能和谐一致。若一耳为中度耳聋,另一耳已达重度
耳聋,则应佩戴在听力较好的一侧,这样可获得最佳的听音效果。而对于双耳耳聋程度一致的中重度耳聋,宜双耳轮替佩戴,以减轻疲劳。
(4)老年人佩戴助听器都有一个适应期,约三五个月。适应期内,助听器的音量应尽量开小,刚开始时,佩戴时间也不宜过长,每次几分钟即可,以后逐渐加长。
耳聋的缓解办法会有哪些
1、有立体声效应,有利于声源定向,人耳具有极强的声源定位能力。但是,它的先决条件是双耳必须具备同等的听力阈值。声音在空气的传递过程中,会有能量和速度的变化,如果听力损失且阈值不对称,无论来自什么方向的声音大多数都会被听力阈值较好的一侧听到,这样就无法判定声源的方向。因此,双耳选配可更好的提高对声源的定位能力
2、有静噪效应,在噪音环境下,双耳配戴助听器比单耳配戴助选择听取能力强,言语识别率高。人耳的耳廓具有集音和降噪功能。对一个听力有缺陷的患者来说,提高信噪比是非常重要的。双耳佩戴则意味着二个耳廓同时具备集音和降噪能力,对提高语言分辨能力有极大的意义。
3、有心理声学效应,在音量相同的情况下,感觉双耳配戴助听器比单耳配戴助听器声音大。双耳听觉所接受的声音响度要比单耳高一些,在阈值水平,双耳阈值好于单耳阈值约3分贝。在阈上水平,双耳阈值好于单耳阈值约10分贝。因此,双耳佩戴助听器可以使每只助听器的整体增益略为降低,从而减少了声反馈的可能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时间。同时对于重度聋患者来说,助听器进入饱和状态的机率降低,更有助于改善助听后的言语可懂度。
4、避免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一个存在有双侧听力障碍的患者如果只选择佩戴一个助听器的话,那没有戴用助听器耳朵的听觉中枢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就会逐渐下降,听力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渐进(迟发)性听觉剥夺效应,时间越长越严重。产生听觉剥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戴助听器的耳朵向大脑输送了足够的信息,使得大脑不再去关注没有佩戴助听器的耳朵,大脑似乎放弃了对传送较弱信号耳的关注。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目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只能是双耳同时选配助听器。
老人戴助听器要注意的事项
佩戴助听器是改善耳聋老年人听力的重要手段。但助听器是不能随意购买和使用的,必须经过严格的验配才可以佩戴。老年人在验配助听器的过程中,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新近发生的老年性耳聋,不要急于佩戴助听器,一定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如仍不见改善,再考虑佩戴助听器。过早佩戴助听器可能会因接受强声刺激而加重耳聋。
(2)验配助听器前,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根据本人的听力损失程度,选择适合的助听器。千万不可自行选购,随意佩戴,以免损害残存的听力。
(3)老年性耳聋,双耳的耳聋程度常常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助听器宜佩戴在听力较差的一侧,使另一只耳朵仍能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以求双耳听觉尽可能和谐一致。若一耳为中度耳聋,另一耳已达重度
耳聋,则应佩戴在听力较好的一侧,这样可获得最佳的听音效果。而对于双耳耳聋程度一致的中重度耳聋,宜双耳轮替佩戴,以减轻疲劳。
(4)老年人佩戴助听器都有一个适应期,约三五个月。适应期内,助听器的音量应尽量开小,刚开始时,佩戴时间也不宜过长,每次几分钟即可,以后逐渐加长。
老人听力衰退60岁后比较明显
老人因“听不到”变得孤独
据估计,75岁以上的老年人70%-80%受到老年性耳聋的困扰。这是因为步入老年以后,身体器官功能逐渐退化,这种退化也会体现在听力上。武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胡海文说,临床上,老年性耳聋常常是以双耳缓慢性听力下降或伴耳鸣为主要特点。这类老人常常会把电视的音量开很大,家里人说话也很难听清楚,有的时候只有贴着耳说才能听到,而且语音辨别力低,即便是听着了也会听错了,以致造成交谈困难。
然而,不少老年人认为,都一把年纪了,耳聋也就让它聋吧,没必要再检查治疗了。实际上,听不到后,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67岁的张伯伯 “听不见”已经有些年头了。以前的朋友都逐渐不来往了 ,社交圈子越来越窄,他自己常常是一个人不言不语,看起来十分孤独寂寞。家里人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带着他到医院检查治疗,被医生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医生建议戴助听器补偿听力。令病人及家属都想不到的是,在接受医生治疗建议后,张伯伯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可以与人交流了,甚至可以结伴外出旅游。
胡海文说,老年人因为听不见,不愿意与人交流,不喜欢出门,什么都积在心里,久而久之抑郁的情绪就来了。但如果这些听力不好的老年人,他们能接收到外界信息,与人交流沟通,心情舒畅,对于身心都是有益的事情。
老年性耳聋尽早佩戴助听器
“老年性耳聋一般在40岁左右出现症状,60-70岁听力下降明显。”胡海文指出,所以,一旦发现听力下降,应尽早到医院的耳鼻咽喉科进行检查,由专科医生判断属于哪种耳聋及耳聋的程度,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目前,对于老年性耳聋还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使这种听力损伤发生逆转,只能通过一些治疗,提高患者的部分听力或减缓耳聋进展的速度,比如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神经营养剂或者是活血化瘀开气的中成药等。另外,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等,可减少耳聋的发生率和减缓耳聋的发展速度。
值得提醒的是,虽然扩血管药物和增加能量代谢药物对延缓老年性耳聋可能有帮助,但要想听力改善提高生活质量,还须到医院请专科医师验配合适的助听器,而不可未经听力测试及专业医师选配,自行到市场购买助听器。一旦选配不恰当,会损伤原来剩余的听力,造成残余听力恶化。
老年人听力障碍如何选配助听器
大量的实验结果显示老年性听力障碍是涉及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传导经路和大脑皮层听区等多部位的病变,其中又以内耳退行性变最明显。听力康复除了预防、药物治疗外,助听器的选配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但是社会上对助听器有一些偏见,同时在助听器的使用上有一些误区,使得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不愿意佩戴助听器。其实,佩戴助听器有助于听力的康复,有助于社会交流能力的提高。
佩戴助听器与戴眼镜一样,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
老年性聋难以通过药物治愈,听力康复干预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是在我国,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佩戴助听器的比例较低。许多人对助听器有偏见,认为戴助听器是衰老的象征。其实老化是自然规律,戴助听器就像戴眼镜一样,有助于生活质量,有助于人际交流。视力障碍的人佩戴眼镜接收更多的形象和色彩信号,同理听力障碍的人佩戴助听器可以接收更多的言语和音乐信号,都可以增加社会的交流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人担心戴上助听器会加重听力损失,其实经过正规途径选配调试好的助听器,不但不会加重听力损失,反而保护听神经。
什么时候需要佩戴助听器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听力障碍分级:轻度耳聋为26-40分贝,表现为3-5米之外常听不清楚,中度聋为41-60分贝,距离1米常听不清楚;重度聋61-80分贝,需要在耳旁讲大声才能听到;极重度聋为81分贝以上,能够听到非常响的声音,分不清言语。当出现听力损失,经过听力检测在45分贝以上、90分贝以下的患者,在确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听力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助听器。
老年人佩戴什么样的助听器
盒式助听器:功率大,但不方便;耳背式助听器:功率大,相对体积略大;耳内式助听器:戴在耳道外,体积相对小,佩戴方便;耳道式助听器:塞在耳道口,比较隐蔽但功率较小;深耳道式助听器塞在耳道内,从外面看不到,但功率较小,老年人取出不方便。推荐老年人采用耳背式助听器,功率大,使用方便。
佩戴助听器分辨不清怎么办
一些听力下降的老年人不愿佩戴助听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听语速快以及噪声背景下言语理解度差,分辨不清楚。
原因有几种,一种是佩戴了模拟式助听器,这种助听器的噪声大,对频率的分辨差,可改用数字式助听器,优点为噪声小,分辨率高。一些佩戴数字式助听器仍然分辨不够,是因为传统的助听器对声信号采用快压缩技术,适用于年轻人。目前有一种慢压缩放大技术,可以解决老年人反应能力减退的问题。众所周知,汉语的特征是强调声调变化。慢压缩技术保留了词汇信号中的强弱对比线索,提高了老年性听力障碍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国外已有报道慢压缩对于老年性聋助听效果的优势,在汉语使用中预测其效果应该优于快压缩。采用上述方法仍感到分辨不清楚表明高频的听觉细胞已经坏死,尤其是听力超过90分贝时,助听器的效果会明显下降,需要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来提高有效听力。当然85岁以上的高年听力下降者,戴助听器能够听清楚声音,却分辨不清,是因为大脑听觉皮层退化所致。这种情况判断助听器仍然有减缓听觉皮层退化的趋势。
佩戴助听器有啸叫声怎么办
佩戴助听器后经常出现耳机的啸叫声,老年人往往无法忍受,解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普通耳塞换成定制的耳模,解决普通耳塞漏气所致的啸叫。另一种是佩戴最新产品开放式耳塞,优点是助听器体积小,耳塞不用密闭,没有啸叫声。
听到过大声音或在嘈杂环境下不能忍受怎么办
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动态范围减小,无法忍受大声;对声音的解析度下降,快速以及噪声背景下言语理解度差。可以采用高保真的助听器。目前较先进的助听器有自动分析背景环境、自动抑制背景噪声的功能,即使坐在轰鸣的汽车中也能够听清楚讲话。
助听器可以直接到店里买一个吗
助听器是一个处理和放大声音信号的电子设备,内有不同的可调程序。助听器出厂时都处在一个统一的程序中,但是每一个人的听力下降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助听器需要与专用计算机联机,输入测出的听力曲线,通过计算机给助听器下达指令,使得助听器的程序符合听力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助听器的选配。由于助听器是电子产品,电子元件有老化的过程,因此如果助听器的效果不如过去了,需要到专业机构调整助听器的程序。
有耳鸣可以选配助听器吗
耳鸣是听神经的自发性神经冲动,利用适度的外界声音,可以抑制耳鸣,这种方法称为声治疗。佩戴助听器放大听到的声音后,具有声治疗作为,可以抑制耳鸣声。有些助听器配有抑制耳鸣的声音,对听力障碍伴有耳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根据我们的临床应用,对中度听力障碍伴耳鸣者,有70%左右使用者耳鸣消失或改善。
老年人保护听力健康有哪些注意事项
进入老年阶段,人体各器官出现老化,听觉器官也不例外,听力障碍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然而我们对其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这严重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对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老年人最常见的听力下降是老年性耳聋,这是指因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听力损失,其病理改变主要在耳蜗及蜗后,临床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言语识别率降低、脑干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延长等特点。临床上常将老年开始出现的双耳对称的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聋,在排除其他原因后诊断为老年聋。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小声音听不到,大声音又怕吵,和人交谈有时能够听到声音但听不清讲话内容,言语识别率明显下降,同时有部分老年人会伴有耳鸣。
另外,由于老年人很多都伴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这些疾病对听觉器官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不但会加重老年性聋,而且还会使这种耳聋提前,甚至导致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现代社会,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如压力、紧张、疲劳等等因素的存在,突发性耳聋发病增高很快。突发性耳聋除了听力下降,多还伴有耳鸣,少数病人可有眩晕症状,突发性耳聋多引起毛细胞变性和缺血,突发性耳聋是不可耽误的急症。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听觉器官老化引起的老年性耳聋,虽然属于自然规律,目前并无逆转此过程的方法。但并不是说,对老年性听力下降可以听之任之,漠不关心;也并不是说,对老年性听力下降没有任何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办法。临床实践表明,对老年性听力障碍,及早进行预防、治疗,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缓衰老,减轻家庭、社会压力。
目前,感音神经性聋在老年人听力障碍中占大多数,合理使用助听器为其主要的康复手段。人体所有的器官都有一个特点,叫“用进废退”,意思就是一个器官或某种功能,越是经常使用或锻炼,其功能越好,如若经常不用或得不到锻炼,则其功能将衰退,听力也具有这个特点。
对于临床上无法治愈的传导性耳聋和经过治疗无效的神经性耳聋,为了防止内耳功能下降,应尽早佩带助听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助听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放大器,仅有放大功能。
助听器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由于每一位听障者的听力损失程度都不一样,因此,电脑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调整放大程度,使放大后的声音接近自然。目前,数字可编程助听器在传统助听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智能降噪;智能抑制反馈啸叫;多频段可调节;自适应数字音频聚焦以及多程序选择等新的功能。实践证明,耳聋病人佩戴助听器之后,其精神状态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改善。
从预防的角度,在工作生活中尽量减少激发因素,能够推迟老年聋的发生。如降低环境噪声,节制脂肪摄入,多食用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鱼类、牛羊肉等,忌酒戒烟、积极治疗体内潜在病灶、劳逸结合、坚持体质锻炼、避免情绪紧张和情绪激动,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忌用耳毒性药物等。从治疗角度,维生素A、维生素E类药物、改善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丹参等均可适当服用。
耳聋听力恢复的主要方法
1,药物治疗和其它保守治疗方法。如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炎,耳道耵聍栓塞和早期的突发性聋。特别是突发性聋一旦发生,需尽早药物治疗,越早治疗预后越好。有噪声性聋发生高危因素者要注意噪音防护。
2,手术治疗。手术可重建外耳和中耳传音结构和清除病灶。如大部分慢性中耳炎,听神经瘤,耳硬化症等。
3,佩戴助听器。对药物和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佩戴助听器是不错的选择。助听器是一种声音放大装置,通过它将声音放大后传输到耳内,使听力损失者的听力得到补偿。但佩戴助听器也是一门学问,不能随便去买一个戴上。正如配眼镜要验光一样,配助听器也要“验听力”,我们的言语是由不同频率的声音组成的,耳聋患者的听力下降各个频率损失不同,因此需要针对频率进行调试放大,否则就会“只听到很响的声音而不知道人家说什么”或者“听到的声音刺耳,无法忍受”。助听器的种类很多,有盒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耳道式助听器等,耳道式助听器因其体积小、隐蔽在耳道内外表不能发现目前最受欢迎。对于严重传导性耳聋或外耳道闭锁的患者,可能需要骨锚式助听器(又称BAHA)。BAHA是将助听装置通过手术植入到颅骨表面,让声音直接经骨导传入内耳。
4,电子耳蜗植入或脑干植入。对于双侧极重度聋与全聋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根据专业的检查结果可以考虑植入电子耳蜗或脑干植入。
老人耳聋能治疗吗
1.生理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是听力的衰老现象,基本上属于生理范畴,任何治疗不能根本改变这一规律,
平时注意增强体质,或能延缓其发展.在耳聋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最好配戴助听器。老年人如果出现耳聋这个疾病可以吃一些药品来改善血液的粘稠度,有的药品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营养神经方面的作用,对于老年性耳聋这个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如果老年性耳聋这个疾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助听器的方法进行调理,如果单耳耳聋一般是不需要佩戴助听器的。
2.饮食延缓
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重者可致全聋的一种老年性疾病。通常情况下65~75岁的老年人中,发病率可高达60%左右。科学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性耳聋与饮食关系密切。日常生活中健康的饮食疗法对改善老年人听力,延缓耳聋的发展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3.药物治疗
一般老年性耳聋这个疾病可以通过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一般由于发病的原因和病症的不同,可能用的药品也是有所不同的,大多数都是一些维生素药物或者降低血液粘稠度方面的药物,有的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扩张内耳血管的药物,这些药对于老年性耳聋的治疗有很好的作用,在吃药的同时,老年人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平时多吃一些维生素b的药品,对老年人耳聋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