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期出现黄疸的常见病

新生儿期出现黄疸的常见病

根据黄疸发生机理可分为肝前性、肝细胞性和肝后性。兹按发生多少为序简述如下:

1.肝前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

(2)新生儿溶血病

(3)血管外溶血:较大的头颅血肿、颅内出血或其它部位出血,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黄疸。

(4)红细胞增多症:母→胎或胎→胎之间输血,脐带延迟结扎等引起的红细胞增多,在红细胞破坏增加超过肝脏忍受能力时可导致黄疸。

2.肝细胞性黄疸

(1)窒息:缺氧可影响肝酶的活性,使胆红素代谢发生障碍,患儿可在生后2~3天出现较重黄疸。

(2)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及其它细菌感染,不但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还可发生溶血。因此血清中有结合和未结合两种胆红素。感染控制后,黄疸可消退(详见新生儿败血症)。

(3)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4)红细胞酶的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在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华侨中发病较高,我国其它地区也有散发病例。蚕豆、抗疟药、磺胺药、萘等为诱发因素,广州市儿童医院曾报告54例,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46.2%,黄疸平均出现时间为出生后第3天,第5天达高峰。

(5)甲状腺功能低下:肝脏不能充分维持高能量磷酸盐有效地去结合胆红素,和胎粪排空延迟可使本病早期就出现黄疸。

(6)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型:第一类是克-纳氏(Crigler-Najjar)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完全不能形成结合胆红素,苯巴比妥对其高红素血症无作用。有胆红素脑病危险,以蓝光治疗效果颇佳。第二类是暂时性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Lucey-Drisoll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葡萄糖醛酰转移酶仅部分缺乏,黄疸较轻,大便色深黄,脑损害危险性少。苯巴比妥治疗有效。

(7)半乳糖血症:由于肝细胞内缺乏一种酶,不能使双磷酸半乳糖尿嘧啶苷转化为双磷葡萄糖尿嘧啶苷,以致未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不能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成为结合胆红素。不饲乳糖即可好转(详见下册先天性代谢病章)。

(8)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新生儿时期可表现为胆汁淤积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消退后可遗留肝肿大,往往发展为肝硬变。

(9)药物:在新生儿时期,维生素K3,磺胺药及新生霉素等可引起黄疸。

新生儿溶血症有什么症状

黄疸

一般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的表现,但是患有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会过早地出现黄疸,而且发展很快,血中胆红素水平偏高。溶血症婴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

肝脾肿大

新生儿溶血症较轻的情况下,肝脾无明显地增大,当出现重症溶血时,就会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就是Rh溶血病的症状。

贫血

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均有轻重不等的贫血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全身浮肿。

发热

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常伴有发热的症状,发热可能是小儿溶血后机体的一种反应,也可能是较严重胆红素脑病时。热度也许不一定很高,但如果是因后者而发生的,说明病情已比较严重。

新生儿黄疸症状

一、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正常现象,是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生理性黄疸常在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即可达高峰,5-7天后消退。患儿表现为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虽然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二、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有新生儿溶血、病毒或细菌感染、胆道阻塞等等等。病理性黄疸可发生在新生儿生后24小时以内,黄疸症状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呈进行性加重。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母乳性黄有什么特征 警惕病理性黄疸

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需要及时住院治疗。


新生儿黄疸到底是什么病

新生儿黄疸到底是什么病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宝宝中非常常见,大概60%-80%的宝宝在出生2-5天内都会遇到,所以也被称为“宝宝的第一场病”。造成黄疸的原因是宝宝体内胆红素上升,具体表现的症状时宝宝全身的皮肤、巩膜发黄。

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是不需要治疗的,病理性黄疸要根据致病原因对症治疗。

小儿黄疸 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

出生2-3天后开始发黄并逐渐加深,第二周开始减轻,一般第二周末就能完全消退,早产儿在第三周左右也能消退。宝宝的体温、食欲、排便等情况都正常。

2.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时间早,发展快,持续时间长,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水平,可能还伴有其他症状。

小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常见病因

1.生理性黄疸

宝宝在子宫内时血液里的红细胞较多,而且这些红细胞不成熟易破坏,宝宝出生后就造成胆红素过多,另外因为新生宝宝肝脏功能不成熟,胆红素代谢受限制,也会加重这个情况。

2.母乳喂养不当

母乳中含有某种酶,会影响胆红素的吸收,有些宝宝会因此出现黄疸。这种情况不用担心,必要时可以先暂停母乳喂养用奶粉喂宝宝,等黄疸好些后再恢复母乳。

3.ABO溶血

这是因为新生宝宝和妈妈血型不合引起的,以妈妈血型为O,宝宝为A或B最常见,这种黄疸的表现是出生24小时内就会出现,并且逐渐加重。早期的话可以使用换血疗法,如果只是轻微的症状,可以照蓝光治疗。

4.其他疾病

细菌或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先天性胆道畸形等疾病都会引起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退黄疸的方法

新生儿黄疸是在新生儿时期出现皮、巩膜及黏膜黄染,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病因特殊而复杂,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60%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在出生后3-5天可出现黄疸,但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14天内黄疸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黄疸全部消退。病理性黄疸则属于异常,一般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①细菌感染和新生儿败血症以及病毒感染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等;②新生儿溶血病;③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胆总管囊肿;④母乳性黄疸,多于出生后4-7天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在停止哺乳1-3天后胆红素即可下降,如3天无明显下降者可排除母乳性黄疸;⑤其他因素如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当新生儿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过早(于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程度重或进展快;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黄疸退而复现者。任何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都应找出原因进行治疗,尤其是1周内的早产儿和有严重缺氧、酸中毒、颅内病变、严重感染的患儿,必须尽早积极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一般的黄疸都是属于正常现象,作为家长来说不必太多的担心。但是每个新生儿的状况是不一样的,严重的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对于新生儿还是要多注意观察状况。以上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一下这种状况,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遇到状况不要惊慌。

黄疸的症状是什么

什么是黄疸?临床上黄疸又称为黄病,主要是由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多数人由于对黄疸抱有深深的恐惧心理,以为出现黄疸就是肝病来临的“前兆”。为了消除大家对于黄疸的恐惧心理,也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黄疸,肝病专家从黄疸的症状、及出现黄疸的原因两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述:

1、黄疸有哪些症状

(1)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乙肝的常见症状。

(2)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3)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4)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2、出现黄疸的原因

黄疸是乙肝的症状表现之一,但出现黄疸时并非就是乙肝。婴儿时期的黄疸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肝炎和先天性胆管闭锁;儿童时期至30岁以前以病毒性肝炎为多见;40岁左右所见的黄疸常由胆石症所致;30-50岁的男性黄疸患者应多考虑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50-60岁以上发生的黄疸常见于癌肿男性以胰头癌女性以胆道癌为多见。

(1)肝细胞有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完成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而发生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2)肝细胞病变以致胆红素代谢失常而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

(3)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4)肝内或肝外胆管系统发生机械性梗阻,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导致梗阻性(阻塞性)黄疸。

以上就是什么是黄疸的详细介绍,肝病专家提醒,并非所有的黄疸都是因为肝功能障碍引起的。因而当出现黄疸时也不用过于恐慌,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找出出现黄疸的原因,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且不可盲目听信江湖游医之言,乱用药,滥用药,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治疗乙肝要科学规范治疗,治疗乙肝一定要到信誉高、条件好的专业大型医院。

新生儿黄疸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病史

1、黄疸出现时间: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者应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病,其次再考虑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先天性感染;2~3天者以生理性黄疸最常见,ABO溶血症亦应除外;4~7天者以败血症、母乳性黄疸较多见;7天后出现黄疸者则败血症、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均有可能。

2、黄疸发展过程:新生儿溶血病最快,其次为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及胆道闭锁发展较慢且持久。

3、粪便及尿的颜色: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可能。

4、家族史:家族有蚕豆病患者应考虑是否G6P-D缺陷病;父母有肝炎者应除外肝炎。

5、妊娠史、生产史(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提示可能有产时感染)、临产前母亲用药史等。

(二)临床症状:

1、生理性黄疸轻者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6、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黄疸患儿应该如何调理

一、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正常新生儿几乎都有。其特点是:

1、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微带黄色,尿稍黄,无不适表现,第4-6天黄疸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第10-14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能延至第3-4周消退。

2、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偏高。

产生生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体内产生胆红素过多,而肝转化、排泄胆红素能力差,致使胆红素堆积于血中而发生黄疸。因系生理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可多饮葡萄糖水,促进利尿,排出胆红素。有些严重的黄疸可并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引起永久性脑损害,所以一旦发现宝宝黄疸有所加重就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遗憾终生。

二、需要区别的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由疾病引起。其特点是:

1、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或1周后出现,或黄疸消退后又复出现。

2、黄疸持续时间长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时限。

3、黄疸过重,血清胆红素超过了生理性黄疸的数值。病理性黄疸常见于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胆道畸形、克汀病、头颅血肿等,一旦发现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医诊治,并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介绍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其发病机制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病理现象。其病因特殊而复杂,既有生理性黄疸,又有病理性黄疸,还有母乳性黄疸。这些情况要区别对待,加以处理。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

相关推荐

茵栀黄口服液几天能退黄

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如果是病理性黄疸,茵栀黄口服液恐怕多长时间也退不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其特点: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

怎样识别新生儿黄疸

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区别孩子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对于治疗十分重要。父母可以根据以下的特点来识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其特点: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一、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新生儿期的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表现为:1、出生后3~4天出现,4~6天最重;2、足月儿在1~2周内消退;3、新生儿一般情况正常,无其他临床症状。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不需处理。二、病理性黄疸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出现过早;程度过重;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伴有发热,精神不好,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症状。病理性黄疸除原发病以外,高胆

新生儿黄疸指数

黄疸是每个小孩必须经历的过程,父母也不用过分担心,听医生的建议,按时给孩子吃药和护理。很快就会好的。下面是新生儿出现黄疸的详细说明:(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揭开黄疸的神秘面纱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黄

怎么识别新生儿黄疸

怎么识别新生儿黄疸,常新生儿出生后23天即有黄疸出现。表现为面部、躯干及四肢的轻度黄染,一周内消退。这就是生理性黄疸,有的黄疸很轻微,不仔细观察,甚至看都看不出来。1、有的黄疸很深,持续时间也长,半个月或二十余天不等,表现出黄疸滞留现象。以早产儿或有头颅血肿的及有过窒息史的新生儿为多见。但只要吃奶好,精神无异常,大小便正常,而且黄疸日渐变淡,这也属生理性黄疸范围,不必惊慌。2、若孩子一出生即有黄疸

小孩眼睛周围黄是什么原因

如果是新生儿的话肯定是因为黄疸的缘故,如果是大宝宝的黑珠珠有点黄不黑的话,就要想想是不是平时让宝宝看手机或者电视看得比较多,2周岁以下的宝宝是不能看电视的哦,然后手机是非常伤眼睛的,不能让宝宝用手机玩游戏哦,这样很伤眼睛,会导致眼睛变黄的。平时多给宝宝吃水果,然后多吃鱼,坚果之类的食物,尽量让宝宝少玩电子产品最好别玩!这样的话宝宝很快就会恢复明亮的眼睛的!黄疸在新生儿较其他任何年龄都常见,其病因特

新生儿溶血症的表现 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

一般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的表现,但是患有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会过早地出现黄疸,而且发展很快,血中胆红素水平偏高。溶血症婴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新生儿溶血症较轻的情况下,肝脾无明显地增大,当出现重症溶血时,就会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就是Rh溶血病的症状。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均有轻重不等的贫血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全身浮肿。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常伴有发热的症状,发热可

初生婴儿都有黄疸

1、初生的婴儿都有黄疸吗并不是所有新生儿都有黄疸,只是有部分初生婴儿会出现黄疸现象。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宝宝黄疸能喝茵陈吗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早期新生儿,它可以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特殊的干预的,黄疸它到了一定的程度,一般四到五天到高峰期,慢慢地就会有减轻直至消退,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周。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时间还好,只是进展稍微偏快一些,一般情况还好是可以适当吃一些退黄的药,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退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