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1、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2、月经量少怎么判断
月经量少(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属月经病。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常伴体重增加。该病发生于青春期和育龄期者可发展为闭经,发生于更年期者则往往进入绝经。
痛经可以艾灸吗
经量多的人不能艾灸
有的人来月经期间经量比较多,艾灸主要是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这个情况下艾灸的话,会促进活血化瘀的功效,导致经血增加。
经量少的人适当艾灸
如果经量每次都比较少的话,经期的时候适当的艾灸可以借助其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效果来促使经量增加,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缓解痛经。
痛经艾灸哪个位置
子宫穴
子宫穴位于脐下4寸,旁开三寸除,艾灸该穴位,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子宫下垂崩漏,子宫内膜炎,腰痛等症,具有调经止带,理气和血,升提下陷的功效。
次髎穴
取俯卧位,在腰骶部两凹陷处连线上,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户食指比一横指处取穴。艾灸该穴位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腰痛等症,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采用仰卧的姿势,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艾灸该穴位主治彭抢眼,月经不调,痛经,腰痛虚劳,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具有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 强身健体的功效。
三阴交穴
正坐屈膝成直角,找到足内踝尖,向上取3寸作为X轴,与胫骨内侧后缘作为Y轴,两轴线相交处即为三阴交穴。艾灸该穴位主治痛经,腹胀,腹痛,便溏,肠鸣等,具有通经活络,滋阴补肾,疏肝理气,调和气血,健脾利湿的功效。
痛经施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悬灸子宫,次髎穴等穴位,每次灸10到20分钟,每日1次,3到5日为一个疗程,每次月经前3到5日进行。 艾炷隔姜灸:取姜片放在子宫,关元,三阴交穴上,然后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每次3到5 壮,每日灸治一次,疼痛停止即可。 艾灸的疗程比较长,治疗痛经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可用四孔,六孔艾灸盒进行施灸,或艾条温和灸法,每次取三到五个穴位,艾条温灸各穴10到15分钟,艾盒灸各穴位15到3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完一个疗程之后,间隔2到3天再开始下一个疗程。
月经量少艾灸哪些穴位
月经量少,中医里叫血虚,它同样是月经不调的一种症状,而不是病。中医里有句话:肾主骨生髓造血,也就是说肾负责管理骨,然后骨生髓造血。中医告诉大家其实是肾在造血,肾在造血的过程当中,其实你的血少了,用老百姓的话就是肾虚。其实,月经量少就是女人肾虚的表现。
月经量少如不及时调理,会引发更严重的妇科问题。中医针对月经量少的调理,是从病根抓起,通过调和气血,使气血顺畅、气血充足、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从根本上调理月经量少的问题。
如何调理血虚?中医所谓血虚,与贫血不完全一样,但血虚是造成贫血的重要原因。血虚贫血一般表现为面白无华、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等。
中医认为血的生成和调节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脏腑功能充分发挥,则气旺血足,所以治疗血虚最重要的还是调理腑脏,做到生血调血,引血归经。
——膈俞穴——
膈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是八会穴之一,为血会。诸经之血皆从膈膜而上下,又心主血,肝藏血,心位膈上,肝位膈下,交通于膈膜,因此血会于膈俞。故此穴可调理血分,治疗血证。
● 方法:按揉膈俞穴
● 取法: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 按法:用拇指指端按揉穴位,每次2分钟,每天1~2次。
——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按摩足三里穴可调节身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强健,阴阳调和,气血才能旺盛。
● 方法:按揉足三里穴30~40下
● 取法:在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 按法:用拇指用力按压穴位,并顺时针揉动15~20下,再逆时针揉动15~20下,双腿交替按摩,每天2~3次。
——血海穴——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屈膝时位于大腿内侧,用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下面便是此穴。血海穴为治疗血证的要穴,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
●方法:按揉血海穴
● 取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 按法:拇指弯曲,用拇指指尖按揉穴位,每天早晚各1次,每侧按揉3分钟。力量不要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每天上午9~11点刺激血海穴最好,因为这段时间是脾经经气的旺时,人体阳气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按揉就可以了。
膈俞穴调理血分,足三里穴调和气血,血海穴引血归经。诸穴相配,可生血调血,是治疗血虚诸症的最佳组合。
——三阴交穴——
除了以上介绍到的三个穴位,我们还可以按摩三阴交。三阴交穴的功能有健脾补血、舒肝补肾,凡血虚经少、气滞经痛、经前郁火、带下不孕等妇科诸疾,莫不能治,敌三阴交在临床上是妇科的治疗、保健首选要穴。所谓“妇女三阴交”,亦为四总穴之一。
● 取法:三阴交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约一手掌宽或 10公分左右),胫骨后缘。左右脚各一穴,属太阴脾经,与厥阴肝经、少阴肾经交会,故名三阴交。
● 按法:每天睡觉前坚持按揉三阴交穴 5~10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艾灸对子宫肌瘤有用吗 子宫肌瘤艾灸哪个部位
主要症状: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较正常,有的人可能经量略多,经期延长,经血淋漓难以干净,乳房胀痛,苔薄白,脉玄涩。检查后发现子宫略大,肿瘤偏硬。
艾灸穴位:两个合谷穴,两个太冲穴,三阴交,足三里,中极,关元,神阙,子宫穴。
艾灸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要症状:月经量多,色紫有血块,下腹有刺痛感,部分患者月经来潮持续时间长,难以干净,舌紫暗有瘀斑,经检查发现,子宫均匀,或不对称增大,质感较硬,能触及单个或多个突起,B超显示下瘤体较大或数目较多。
艾灸取穴: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命门穴,足三里,阿是穴,大椎穴。
艾灸功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补气血。
主要症状:月经量多,经血颜色呈淡紫色,小腹有坠胀疼痛感,伴随头昏乏力,食欲不振的感觉,脸色少华,部分人有腹泻症状,舌体胖大,有紫气,苔薄白或腻,脉玄涩。
艾灸取穴:带脉,中脘,气海,足三里,阴陵泉穴。
艾灸功效: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月经不调灸哪里能恢复正常
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这类女性可以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穴位艾灸。用隔姜灸或温和灸,小腹,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随身灸器和灸条。
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这类女性可以用八髎穴、归来、三阴交穴位艾灸,用隔姜灸或温和灸,小腹归来和八髎穴,三阴交用随身灸器和灸条。
归来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
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的女性,可以用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穴位艾灸。
用隔姜灸或温和灸,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可同时插三根艾条,或两根艾条,这样火力大点。关元、八髎穴艾灸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10分钟。
其实女性月经周期还是正常为好,否则不管是月经量过多、过少都属于不正常体质,都是因为内分泌不太好。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
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艾灸治疗不同类型的痛经
艾灸治疗痛经,主要是针对女子器官无病变引起的痛经,艾灸前要先明确是什么导致痛经的,然后找准穴位,对症治疗
艾灸治疗痛经的方法,取中极穴(脐上一寸)和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在腹部取穴时可以采用仰卧姿势,用3毫米左右的姜片置于腹部穴位上,取少量艾绒放于姜片上,点燃后施灸,如果感觉温度过高可以稍移动一下位置,以免烫伤皮肤,而三阴交则可采用悬灸方法施灸,在月经开始的前几天开始,月经停止后在灸数日,每个穴位灸20至30分钟。
如果是月经不调可以取三阴交穴位(在内脚踝上3寸)关元穴和气海、足三里,采用艾条悬灸法。
艾灸治痛经是通过艾叶的特有气味与温热的刺激,来调整体内机能,达到缓解子宫肌肉反射性痉挛、解痉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要想达到好的效果,好的艾条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现在劣质艾条实在太多了,大家在买时千万要小心,可以去看看艾香地艾条,真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