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刮痧可以刮哪些地方 章门穴滋补五脏

刮痧可以刮哪些地方 章门穴滋补五脏

章门穴可以疏肝健脾,强壮五脏,助脾运化,促进五脏贮藏经期,经常刮拭可以预防五脏疾患,促进五脏疾患康复。

注意:腹部刮痧用力要均衡柔和,过重会让患者感到不适。


刮痧可以有效治疗胃痉挛

1、刮痧用具:刮痧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匙、瓷碗、瓷酒杯、牛角板等。刮痧用具可沾香油、花生油、菜子油、色拉油及清水等做润滑剂进行刮痧。

2、刮痧取穴:刮痧取穴任脉(腹部穴均在 腹正中线)-上脘(脐上五寸)、中脘(脐上四寸)、下脘(脐上二寸);胃经-不容(脐上六寸,任脉旁开二寸)、梁门(中脘旁开二寸)、足三里(外膝眼下三 寸);膀胱经(背部穴均为脊柱旁开一寸五分,脊椎棘突下)-肺俞(第十一胸椎)、胃俞(第十二胸椎);心包经- 内关(羊臂掌侧,大陵穴直上二寸,两筋间).

3、刮痧方法:刮痧方法首先让患者俯伏在椅子或桌子上,用热毛巾擦洗准备刮痧的部位,最好用75%的酒精作常规消毒。施术者手持刮痧工具在润滑剂中蘸湿,沿选定的经穴,顺一个方向,用力均匀、缓慢地刮。一般每处刮抹20次左右,以皮下出微紫红或紫黑色即可。

颈部刮痧的方法有哪些

肩颈部是连接头部与躯干的一个桥梁,肩颈部承担着人体头部血管、神经、经络与全身的沟通,因此可以说肩颈部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人体全身的健康。通过刮痧疏通肩颈部的经络,不仅可以治疗肩井的疾患,对于人体面部的疾病也有很大的改善。

坐位肩颈刮拭方法:

首先,在颈部涂抹均匀刮痧介质(刮痧油),并用刮痧板的平面在皮肤上摩擦到有热感为度,被刮痧者一定要放松。

其次,先从颈部正中刮痧开始,用水牛角的刮痧板,从颈部上的风府穴向下刮至大椎下的陶道穴;从哑门两侧的天柱向下刮至风门穴。刮痧板应以45度角平面向下均匀一致,从轻手法逐渐加力到中度手法。整个刮痧过程中刮痧板都要有一种渗透到皮肤内部的力,每一条刮痧带刮拭15-30次。

最后,再从双侧的风池穴刮至肩井穴,风池穴和肩井穴采用点压、按揉法。颈部一律采用轻手法刮痧,刮15-30次。

关于文章介绍的颈部刮痧的方法介绍,相信大家对于这种颈部刮痧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吧,而且这种方法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是起到了一定的疗效的,所以大家想要尝试一下颈部刮痧这种方法可以寻找好的诊所去尝试。

胃疼刮痧有效果吗 脾胃虚寒型胃痛

取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公孙,关元至气海。

刮痧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章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内关,最后刮足部公孙。

刮痧方法:补法。

方义:脾俞,胃俞与章门中脘相伍可温中祛寒,健脾补胃;内关,公孙相伍可健脾和胃;取任脉关元,气海可温中补虚。


慢性胃炎的刮痧疗法

一、胃气壅滞

(一)症状

可见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

(二)治法

(1)选穴天枢、足三里、内关、里内庭、下脘至神阙、阴陵泉。

(2)定位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里内庭:在足底,当第二、三趾骨问,与内庭穴相对处。(内庭:当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下脘: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神阙: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阴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3)刮拭顺序先刮腹部下脘至脐中、天枢,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阴陵泉、足三里,最后刮里内庭。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线下脘穴至天枢穴,用刮板角部白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内关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内侧阴陵泉穴和外侧足三里穴,各30次,可不出痧。最后刮拭足部里内庭穴,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为度。

二、肝胃气滞

(一)症状

可见胃部攻撑作痛,胸闷暖气,喜叹息。

(二)治法

(1)选穴足三里、中脘、太冲、期门、内关、膻中。

(2)定位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膻中: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3)刮拭顺序先刮胸腹部膻中至中脘,再刮胁部期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再刮下肢足三里,最后刮足背的太冲穴。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腹部正中线膻中穴至中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问,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刮拭上肢内侧部内关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30次,可不出痧。最后刮拭足背部太冲穴,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为度。

三、脾胃虚寒

(一)症状

可见胃痛绵绵,空腹为甚,得食则缓,喜热喜按,泛吐清水。

(二)治法

(1)选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公孙、关元至气海。

(2)定位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关元: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气海: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章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内关,最后刮足部公孙。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线,从脾俞穴向下刮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刮中脘穴至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中脘穴起,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走向刮至掌门,出痧为度,用力轻柔。刮拭腹部正中线,从气海穴向下刮至关元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刮拭上肢内侧部内关穴,由上向下刮,用力轻柔,刮30次,出痧为度。最后刮拭足部公孙穴,用刮板角部刮拭,出痧为度。

宫寒女人常刮这里子宫不再寒冷

刮痧对调理宫寒的作用

传统的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的俞穴都分布在背部,通过刮痧可以使脏腑内致病“浊气”通过皮肤散发,从而起到驱邪治病的功效。

所以,刮痧又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和行气活血的作用,常常被用于调理身体,治疗妇科病、儿科、内外科等方面。并且还用于美容保健和亚健康保健。

人体表面分布着大量的穴位、经络、反射区等,刮痧刮不同的部位,所起到的治病疗效也不同。

宫寒女人刮哪里?

1.八髎穴

八髎穴既是八个穴位,也是一个身体区域。八髎穴在身体的腰骶部位,在尾椎骨上方,呈对称分布。

因为八髎穴这个区域临近胞宫(子宫),故而可以同调理妇科和下肢疾病,中医常常通过按摩、艾灸、刮痧八髎穴来调理腰痛、月经不调、盆腔炎、小腹痛等。

2.命门穴

人体与肚脐相对的后背学处穴位便是命门穴,因为命门穴在腰部,而腰为肾之府,女性宫寒多因肾阳不足引起。刮痧命门穴这一区域可以改善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月经不调、痛经、畏寒等情况。

3.肾俞穴

肾俞穴与命门穴处于同一水平,命门穴向两侧1.5寸便是肾俞穴。在中医里肾俞穴主治肾气不足引起的腰痛、耳鸣、月经不调和泌尿系统等疾病。并且中医认为这个穴位有寒则泻之,热则补之的作用。

4.关元穴

关元穴不在背部,而在肚脐下三寸的位置,中医认为这个穴位有补气的功效。故而常常用于补肾虚、改善宫寒不孕、痛经等。而关元穴的保健方法除了刮痧之外,按摩、艾灸同样有效。

胆结石刮痧位置

刮痧位置:脊柱两侧,肩上区,胸8~12及其两侧(急性期配胸1~5及其两侧),肩胛区,上腹部及异常反应区,膝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命门)轻刮3行及肩上区,至泛红为止,再于胸8~12及其两侧(或加刮配段)刮5行(手法力度:急性宜重,慢性中等),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肩胛区和异常反应区、上腹部及膝弯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症。

急性期(发作)用泻法,慢性期(缓解)用平泻法。临床屡用,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必要时,应配合其他疗法治疗。

刮痧位置:发作期取天宗、胆俞及肩胛部期门、日月、梁门;缓解期取胆俞、日月及上腹部阳陵泉、胆囊穴、光明、丘墟及小腿外侧。

治法:用刮痧法。发作期用泻法;缓解期用平泻法。随证取穴,依次刮拭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胆绞痛(胆囊炎、胆结石症)。

此法适用于慢性期治疗。对于急性病例(有感染)及剧烈的胆绞痛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刮痧位置:分3组:一为天宗、胆俞及肩胛部;二为期门、日月、梁门、阳陵泉、胆囊穴;三为光明、丘虚。并随证配穴:肝郁气滞配肝俞、章门、太冲;肝胆湿热配三焦俞、三阴交、昆仑。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至有得气感为止,每日1次。最后随证加刮配穴,2型均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急性胆绞痛。

用之临床,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若配合以药物解痉治疗,则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应避免暴饮暴食,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刮痧位置:中脘、天宗、阿是穴(压痛点)、胆俞、足三里。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强压点揉中脘穴3~5分钟,并寻找压痛点(多在背部,每取1或2个压痛点)。再刮天宗、阿是穴、胆俞、足三里,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痧痕未消失时,改用点揉,已消失仍用刮痧法。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症。

验之临床,不仅有止痛之效,若连续治疗20天后可能排出结石。

刮痧位置:分2组:一为肝俞、胆俞、膈俞、曲垣、章门、日月、梁门、太乙、足三里、胆囊穴;二为肝俞、胆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太冲。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背部的膈俞、肝俞、胆俞、曲垣,再刮胸腹部的日月、梁门、太乙、章门,然后刮下肢部的足三里、胆囊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第2组先刮背部的肝俞、胆俞,再刮胸胁部日月、期门,然后刮下肢部阳陵泉、胆囊穴、太冲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慢性胆囊炎(第1组主治)和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结石症(第2组主治)。

多年使用,用之多效。


胃疼刮痧有效果吗

胃痛刮痧有效果。

刮痧疗法有宣通气血,发汗解表,舒筋活络,调理脾胃等功能,亦有明显的退热镇痛的作用。胃痛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胃脘部疼痛,常伴随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根据兼症不同,可分为以下证型刮痧治疗。

脾胃虚寒型胃痛

取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公孙,关元至气海。

刮痧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章门,关元至气海,然后刮前臂内关,最后刮足部公孙。

刮痧方法:补法。

方义:脾俞,胃俞与章门中脘相伍可温中祛寒,健脾补胃;内关,公孙相伍可健脾和胃;取任脉关元,气海可温中补虚。

寒邪客胃型胃痛

取穴:中脘至脐中,内关,梁丘,足三里,公孙。

刮痧顺序:先刮腹部中脘至脐中,重刮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公孙,最后从梁丘刮至足三里。

刮痧方法:泻法。

方义:胃之募穴中脘与下合穴足三里相配以疏调胃气止痛;内关,公孙是八脉交会穴相配,能宽胸理气,开郁止痛,善治胸胃疼痛,梁丘为胃经郄穴可止胃痛。

胃不好刮痧位置示意图 胃不好刮痧方法五:脾胃虚寒

脾俞、胃俞、中脘、章门、气海、足三里。

取穴方法:

(1)脾俞:第11胸椎下凹陷处,旁开1.5寸。

(2)胃俞:第12胸椎下凹陷处,旁开1.5寸。

(3)中脘:脐正中直上一掌。

(4)章门:位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5)足三里:犊鼻直下3寸,胫骨前缘一横指。

(6)气海:脐正中直下两横指。

采用水牛角刮痧板,介质采用红花油。刮法采用直接刮法,手法采用补法。

先刮后背部脾俞、胃俞;然后点揉或刮上腹部中脘、两胁部章门、腹部气海;再刮下肢部足三里。

具体操作方法:

(1)在脾俞、胃俞、足三里处均匀涂抹红花油;

(2)脾俞、胃俞采用平刮法:用刮痧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按一定方向进行大面积的平行刮拭;

(3)足三里穴采用坚刮法:用刮痧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按竖直上下进行大面积的平行刮拭,以上各穴均以局部起痧为度;

(4)中脘、章门、气海穴采用拇指揉法,以局部酸胀为度。

滋阴、和胃止痛。

注意:术前要进食少量温食,术中身体要呈半卧或头部稍高于躯干部。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素体禀赋不足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脾胃受损,或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均可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作痛。


胃疼刮痧有效果吗 胃阴亏虚型胃痛

取穴:脾俞至胃俞,中脘,章门,内关,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刮痧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部中脘,胁部章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刮下肢血海至三阴交,最后刮足三里。

刮痧方法:补法。

方义:脾俞,胃俞,章门,中脘为俞募配穴法,加足三里,内关可健脾和胃以促气血化生,血海,三阴交补阴以养血使阴液得复,胃得其濡养。


相关推荐

背后怎么

身体健康是非常受到大家重视的,所以各种养生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说拔火罐,等等。其中,就越来越流行了。的方法不知是否大家都了解过了,如果是为了通过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治疗疾病,那就一定要知道哪些是的正确方法,背后怎么?背部法,背部由上向下拭。一般先后背正中线的督脉,再两侧的膀胱经脉和夹脊穴。背部正中线拭时手法应轻柔,用补法,不可用力过大,以免伤及脊椎。可用板棱

产后缺乳的疗法

一、气血亏虚(一)症状表现为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而无胀感,面色少华,神疲食少。(二)治法(1)选穴少泽、足三里、膻中、乳根、脾俞。(2)定位少泽: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乳根: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

治疗遗精

遗精以非性交时发生精液遗泄为主要特征,有梦遗、滑精的区别。梦遗为夜间有淫梦,精随梦泄;滑精为无梦而滑泄,甚或清醒时精液自流,或有所思慕而精液自流,或见色而精液自流。梦遗和滑精均有各自的特征,相比较而言,遗精病轻,滑精病重。患者多伴有头昏失眠、精神委靡、腰腿酸软等症状。一、梦遗(一)症状以心烦不寐,梦中遗精阳兴不举,头晕目眩,心悸健忘为主要症状。(二)治法(1)选穴关元、太溪、神门、三阴交。(2)定

牙疼怎么 虚火牙痛治疗

取穴:太溪,合谷,颊车,下关,行间。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行间: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法:用木鱼石板,介质用凡士林油。在部位涂以介质,用板的棱角或边角,在拭部位进行较小面积或沟,窝,凹陷地方。直至皮下出现痧痕为止。作用:滋阴降火。合谷,颊车,下关皆属于阳明经,是治疗牙痛效穴,太溪是足少阴经原穴,滋阴补肾,以治其本,行间为足厥阴经荥穴,用以清热解火。

胃痉挛治疗的步骤方法

胃痉挛与急性胃炎均是祖国医学胃脘痛中的常见病。其病因相近,均为寒邪客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素体阴虚,又复感外寒而致病。气机郁滞、失于和降是其共同病机,因此可用同一方法治疗。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宜通而不宜滞。气机郁滞,失于和降,则胃痛频作。应用疗法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使胃部痛疼缓解。胃痉挛治疗1、用具用具可用边缘厚而钝圆、光滑、无破损、不会划伤皮肤的瓷汤

治疗遗精

正常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者,每月遗精l~2次,或偶尔稍多,属正常生理现象。若未婚成年男子遗精次数频繁,每周2次以上,或已婚有正常性生活而经常遗精,则属于病理状态。遗精以非性交时发生精液遗泄为主要特征,有梦遗、滑精的区别。梦遗为夜间有淫梦,精随梦泄;滑精为无梦而滑泄,甚或清醒时精液自流,或有所思慕而精液自流,或见色而精液自流。梦遗和滑精均有各自的特征,相比较而言,遗精病轻,滑精病重。患者多伴有头昏

耳鸣可以吗 虚证耳鸣疗法

取穴:肝俞,肾俞,听宫,听会,耳门,太溪,三阴交。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听宫: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听会:在面部,当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耳鸣: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太溪:在组内侧, 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

怎样用来治疗失眠

1、肝郁化火取穴 四神聪、行间、足窍阴、风池、神门拭顺序 先点揉头顶四神聪,然后后头部风池,再前臂神门,最后足背部行间至足窍阴。拭方法 泻法方义 四神聪局部取穴宁心安神行间平肝降火 足窍阴降胆火以除烦 风池疏调肝胆而止头痛头晕 神门宁心安神。2、心脾两虚取穴 脾俞、心俞、神门、三阴交。拭顺序 先背部心俞至脾俞,再前臂神门,最后下肢三阴交。拭方法 补法。方义 脾俞、三阴交健脾益气

头部能益智健脑

头部是人体的缩影,是全身各脏腑器官的全息穴区,全身经络所 有的阳经部上述于头部,这些经脉通达全身,所以拭头部的全息穴区和经脉,不但可以给大脑补充氧气,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细胞新陈代谢,还间接的增强五 脏六腑的功能,对脏腑经络失调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神经衰弱、脑供血不足、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高血压、脑血管,神经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头部循环的经脉有督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头部

低血压方法

方法一:头部法1.头顶部可将少许油涂抹在板上,在头部全息穴区用立法沿额中线、额顶线后2/5处、额旁2带进行拭,约30次。2.头侧部用斜法沿头部两侧胆经头临泣至风池、肩井约30次,并用角法点双侧太阳穴及血压点,每穴5分钟。操作原理:头部全息穴区既对应人体经脉系统的分布,又对应脑组织的功能分区;足少阳胆经主治头部侧面及眼耳的各种病症,拭后能够有效调节高血压或低血压的一系列症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