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返流病的治疗
胃食管返流病的治疗
在本病的防治上,要积极消除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削弱的因素,再用药物控制症状,做到“标本兼治”。大部分患者经注意饮食调节、减轻体重、垫高床头及加用药物治疗,都有良好的效果,在药物上可按医嘱选用1~2种药物。
降低腹内压
据《食管疾病》杂志报道,腹内压降低70%以上能够显著减少腹水患者的胃食管反流。
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院的T.Navarro-Rodriguez博士及其同事研究了腹内压降低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ESP)和24小时pH值监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腹内压显著降低时,LESP不发生显著变化。腹水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而腹内压降低70%以上可使胃食管反流显著减少。
改变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改变对许多GERD患者是有益的,但单纯依靠这些未必能够控制多数患者的症状。研究表明抬高床头,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餐后3小时避免卧床可以减少远端食管酸暴露。一些食物如巧克力,酒精,薄荷,咖啡以及大蒜被推测对患者有益。
抑制胃酸
制酸剂和非处方(OTC)的抑酸剂如海藻酸对于烧心和反酸的病人是个体治疗的选项,它们对于轻度的GERD是有效的。当症状持续,或者当报警症状、体征出现时,应该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抑酸是GERD治疗的主要手段。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可以使症状快速缓解并使食管炎达到最高的愈合率。PPI类药物在美国已经使用了超过10年的时间,在欧洲和澳大利亚的时间更长。另外有些病人可以通过相对较弱的抑酸药如H2RA得到效果。一旦患者使用较弱治疗失败,他们应该转向长期PPI治疗。对于Barrett食管患者,通常需要两倍于常规的剂量,即使患者在低剂量的情况下没有症状。
促进胃动力
促动力药可以在部分病人中使用,尤其是作为抑酸剂的辅助用药,但不能作为GERD患者的理想单一用药。甲氧氯普胺和氨甲酰甲胆碱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药物的应用。西沙必利和多潘立酮被证明可以缓解症状,但前者可导致致死性心律失常。多潘立酮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因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很小。另一种药物巴氯芬据报道可以同时减少酸反流的次数和食管酸暴露的时间百分比,因有很高的副作用发生率,难以作为常规用药。
维持治疗
由于GERD是一种慢性病,许多病人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有效的维持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容易控制并且预防并发症发生。无论使用哪种药物多少剂量,能够控制症状的剂量即应该使用的剂量,包括足量甚至加量。
手术治疗
对于确诊为GERD的患者,可以考虑由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进行抗反流手术。研究表明,10年以后92%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仍然在服药,而一开始行手术治疗的病人仅有62%返回到药物治疗中。手术治疗在5年后略优于奥美拉唑20mg 每天,而当药物剂量增大到40~60mg每天时,两种治疗的效果相当。最好的手术预测因子是:年龄小于50岁,可以通过药物完全缓解的典型反流症状,典型的反流症状相对于不典型症状更容易通过手术得到控制。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病人,特别是有夜间反酸的病人,可以从手术中得益。
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对于确诊GERD的部分患者可以控制症状。目前有三组内镜治疗方法:在LES区域进行射频技术,内镜下缝合技术以减少反流,LES区域注射技术。所有这些技术都表明可以改善症状,但对于确诊为GERD并对PPI治疗有效的患者,目前(21世纪初)不支持应用。
胃食管返流病如何预防
1.过度肥胖者会增大腹压而促成反流,所以应避免摄入促进反流的高脂肪食物,减轻体重。
2.少吃多餐,睡前4小时内不宜进食,以使夜间胃内容物和胃压减到最低程度,必要时将床头抬高10厘米。这对夜间平卧时的反流甚为重要,利用重力来清除食管内的有害物。
3.避免在生活中长久增加腹压的各种动作和姿势,包括穿紧身衣及束紧腰带,有助于防止反流。
4.戒烟、戒酒,少食巧克力和咖啡等。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在患病率方面有何特点
胃食管反流病(简称GERD)在欧美国家十分常见,人群患病率为7%~15%,而我国北京、上海的人群患病率仅为5.77%。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老年人是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发人群,欧美国家老年人患病率高达20~35%,自然人群反流性食管炎(简称RE,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类型,另外2种类型分别是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简称NERD和Barrett食管)现患率为2%,老年人为5%。上海华东医院报道:反流性食管炎总检出率为5.9%,男性为7.9%,女性为3.0%,老年人检出率为8.9%,中青年人为4.3%;日本人报道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达15%。但是,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常常较轻或不典型,而病变已较明显,因此实际患病率可能更高。此外,据国内文献报道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有明显的逐年增高之势,这可能与我国近10余年来饮食结构西化、人口老龄化、肥胖者增多以及我国消化病工作者对胃食管反流病认识和诊断水平提高有关。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何特点
胃食管反流病的直接致病因素是反流至食管的胃或(和)肠内容物,尤其是其中的胃酸、胃蛋白酶、胆盐、胰酶等。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包括食管抗反流屏障功能失调、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增加、反流物的质和量、食管内反流物清除障碍、食管局部黏膜防御能力下降、胃排空延迟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等方面。在这些方面老年人与中青人比较有更显著的变化:(1)老年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于中青年人;(2)老年人因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而常用的某些药物,如α-受体阻断剂、β-受体兴奋剂、抗胆碱能药物、钙拮抗剂、硝酸盐类、左旋多巴、止痛剂、茶碱类药物等,可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3)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常伴有食管裂孔疝,破坏了胃食管结合部的正常解剖关系,造成下食管括约肌移位、His角及膈食管韧带对下食管括约肌的外压作用减弱,造成下食管括约肌松弛;(4)食管内反流物的清除有赖于食管蠕动、唾液重力、唾液对反流物稀释与中和作用,但老年人食管蠕动减弱,蠕动幅度下降,无推动的自发性收缩增加以及唾液分泌明显减少,从而增加了食管粘膜在反流物中的暴露时间;有研究显示: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pH<4的时间百分比为32.5%,而中青年患者仅为12.9
%;(5)老年人胃排空能力下降,胃内压增高,超过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导致反流发生;(6)此外,老年人食管上皮再生修复能力降低,食管黏膜抵抗反流物损伤的能力减弱。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上有哪些特点
反酸和烧心是老年人胃食管返流病患者典型症状,常发生在餐前、后半夜或清晨,也可发生于饱餐后、身体前倾时。烧心是指发生在剑突下或胸骨后的一种灼热、火辣辣的感觉;胸痛是指由反流物引起的食管痉挛性疼痛或食管溃疡所致的胸骨后疼痛,有时酷似心绞痛;吞咽困难常为问歇性、非进行性加重,系食管动力异常所致,少数为食管炎性狭窄引起。与中青年胃食管返流病患者比较,老年人患者有以下特点:
(1)反酸、烧心等典型症状较少见或缺如,常与内镜下的病变程度不一致,而纳差、呕吐、吞咽困难、贫血、体重减轻等非典型症状相对多见。进入老年以后,严重烧心症状的人数越来越少,而严重食管炎的病人数越来越多,形成一个交叉(见下图)。
(2)伴出血(呕血或和黑便)的较多,老年人患者伴出血者占14.6%,而中青年RE只占6.9%(P<0.05),老年人常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入院。
(3)老年人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伴发病以食管裂孔疝、慢性胃炎和残胃较多,而中青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伴发十二指肠溃疡较多。
胃食管返流哮喘的治疗是什么
胃食管返流病乔装成哮喘后,主要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饮酒、高脂饮食都可能会加重哮喘发作。
如果患者弯腰或平卧时也可能会加重病情。 其次,胃食管返流病乔装成哮喘后,可能会伴有返酸、烧心等胃食管返流症状,患者存在明确的食管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
综上所述,有些患者出现哮喘症状可能是胃食管返流病在捣鬼,因此患者一定要注意区分两种疾病,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
揭开伪装的哮喘,对哮喘的治疗和预防由一定的帮助,早日帮助哮喘患者走出疾病的困扰。
但是据研究发现有一部分哮喘患者与胃食管返流病有一定的关系。而由于有些医生对胃食管返流病的认识不足,再加上哮喘患者只重视哮喘的症状,往往忽略了此病,因此使得由于胃食管返流病引起的哮喘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诊断治疗。 的相关内容,胃食道返流和哮喘病的区别就是以上的内容,哮喘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区分这两种疾病。
哮喘与胃食管返流病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胃食管返流病是指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以及食管以外部位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临床表现分为三类,即典型症状、不典型症状、食管外症状。典型症状是烧心、返酸、返食;非典型症状为胸痛、上腹痛、腹胀、嗳气和恶心等;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哮喘、咽异物感、声嘶、喉部发紧、打鼾、鼻塞、流涕、听力下降、牙侵蚀症、复发性口腔溃疡等。一旦出现食管外症状,患者往往首先就会想到去呼吸科、口腔科或耳鼻喉科就诊,阴差阳错进行治疗。由于国内医学界对胃食管返流病缺乏足够的认识,非消化科的医生往往忽视了患者存在的胃食管返流的症状,更不能作出正确诊断,使这些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老年人患胃食管返流病的发病率明显比年轻人要高,大约有5%~7%的老年人每天都会出现与胃食管返流病相关的烧心或返酸症状,这是因为食管肌群的萎缩导致食管运动功能低下,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降低,抗返流防御能力下降;或因食管蠕动异常而使食管清除能力降低。唾液分泌量减少,使唾液中和返流入食管内的胃酸能力下降。还有一点,由于老年人上了年纪,尤其是60岁以上,心肺功能都随之下降,哮喘、咳嗽、呼吸困难比较多见,而这种情况,医生根据惯性临床经验,一般都会把50%的患者误认为气管炎和支气管炎来治,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其实这些症状有可能还是胃食管返流病导致。
烧心的检查方法一般都有哪些
烧心常伴反酸、 易饱、餐后腹部不适及胀气等,一般在进餐后或卧位时发生,亦可由过度弯腰引起。近来研究表明,烧心主要是由于胃酸反流到食管而引起的不适,这种疾病称为胃食管反流病。临床上烧心一般可通过以下检查方法确诊。
诊断烧心主要依据患者对症状的描述,有时也需采用一些辅助检查措施。可以借助胃镜——一根经口插人的细长并可弯曲的管,或X线检查观察食道。如果症状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可进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脏电活动来协助诊断。
另外,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痛者,可通过食管腔内pH测定、食管腔内测压,以及胃-食管闪烁显像,以确定有无胃食管返流。应用食管滴酸试验,则可确定症状是否由胃食管返流所致。必要时可作食管内镜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内镜可以确诊反流性食管炎,并可评估其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同时可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如食管癌、胃癌等。
胃食管返流多久才会好
胃食管返流多久才会好,网上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所以还是找医生咨询一下比较好,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据统计,在西方国家10-20%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其中GERD者占14-17%,我国的患病率较西方国家者为低,且病情较轻。GERD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40-60岁为高峰,男女发病大致相当。
幼儿胃食管返流的症状
婴儿胃食管返流症有四大症状,即吐奶、体重不增、出血和肺部症状,其中以吐奶最常见。据统计,几乎有2/3的病孩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反复呕吐,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发展到后来,甚至每次喂奶后都呕吐。呕吐多不费力,非喷射性,但也有部分病孩为喷射性呕吐,平卧位和嗳气时更容易发生。有的孩子不喂奶时也常吐奶。
反复吐奶,会引起营养不量,体重不增或下降。由于胃食管返流,胃酸等腐蚀食管黏膜,还可造成食管炎,甚至引起食管黏膜血管破损、出血。此外,胃食管返流时,若胃内容物误入气管则可引起肺部反复感染,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因此,应根据婴儿胃食管返流的不同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希望父母们在照顾宝宝的过程当中,能够注意观察了解宝宝,是否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因为这都是为谁管反流的症状表现,所以我们就需要注意引起重视,及时的通过正确的方法,帮助宝宝预防和解决为食管反流,快速的治疗。
老年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咳嗽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除了常见的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引起的急性咳嗽外, 也常见咳嗽>8 周以上的慢性咳嗽。由于咳嗽时间长,咳嗽原因复杂,给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老年人常见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如下:
①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原因除了鼻部疾病外,还与咽喉部的疾病有关,如咽炎、喉炎、咽喉部新生物、慢性扁桃体炎等。
②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没有明显喘息、气促。
③嗜酸细胞增多性支气管炎: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④胃-食管返流性咳嗽: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老年人由于吞咽功能减弱,加上经常合并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返流性咳嗽也较为多见。
⑤药物诱发的咳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物可以引起咳嗽,是该类药物的 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在 10%~30%。停用此类药物后咳嗽缓解可以确诊。通常停药4周后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
⑥其他慢性咳嗽:包括变应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肺癌等。
胃肠动力性疾病
近十余年来胃肠动力性疾病是西医提出的新概念,这是由内镜和影象迅速发展及基础研究和检查方法开展,使胃肠动力性疾病得到了新认识和诊断:特别是新的胃肠动力性中药问世使胃肠动力性疾病的治疗有了较好的方法,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一、食管、胃肠动力性疾病,有FGID归为5类21种病(1995年即ROME标准)。常见的有几种简述如下: (一) 胃食管返流病(GERD) (二)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 (三) 假性肠梗阻(IPO) 诊断标准:有肠梗阻的表现(如腹胀、腹膨隆、腹平片有液气面
胃食管反流如何护理对身体好
改变生活方式其目的在于减少酸的反流和减少反流物与食管黏膜的接触时间。
1.过度肥胖者会增大腹压而促成反流,所以应避免摄入促进反流的食物,减轻体重。
2.少吃多餐,睡前4 h内不宜进食,以使夜间胃内容物和胃压减到最低程度,必高脂肪要时将床头抬高10cm。这对夜间平卧时的反流甚为重要,利用重力来清除食管内的有害物。
3.避免在生活中长久增加腹压的各种动作和姿势,包括穿紧身衣及束紧腰带,有助于防止反流。
4.戒烟、戒酒,少食巧克力和咖啡等,因抽烟减少唾液的生成,也与烧心有关;饮酒、进食巧克力和咖啡等会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延缓胃的排空,食管清酸能力下降。
专家指出:胃食管返流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贲门功能的衰退,细胞学最新研究发现,贲门括约肌肌细胞功能及形态改变,是导致贲门功能衰退,贲门松弛的罪魁祸首,因此细胞治疗成为胃食管返流病治疗研究的新方向;张璐教授等经过30多年的临床研究,发明了"降逆安胃细胞学疗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胃食管返流难以根治的问题。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自我保健原则
胃食管返流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病程长,有的甚至终生,所以预防胃食管返流病的复发,加强自我保健对于曾患有该病的病人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来防止本病的复发。改变生活方式是预防反酸、烧心的最好办法。胃食管返流多与饮食有关,油腻、高脂肪、粗纤维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摄入过多是引发反流的一个重要诱因。尽量少吃高脂肪餐、巧克力、咖啡、糖果、红薯、土豆、芋头。
严格戒烟和停止饮酒,少吃多餐,餐后不宜马上躺下,活动20-30分钟后方可入睡,但应注意餐后活动以小运动量为宜(如平地散步),避免活动增加腹压而加重反流。睡前2-3小时最好不要进食,平时可多咀嚼口香糖,这样能增加唾液分泌的质和量,能改善食管的清除能力,保护食管黏膜以防止炎症发生。
多喝温开水可增加食管清除能力,稀释胃酸,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保护食管黏膜。如果晚上容易反酸,最好在睡眠时把床头抬高10-20厘米,都会有帮助的。另外心理因素也十分重要。心理因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也十分大,若焦虑,抑郁都会使消化系统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在紧张的时候注意缓解压力显得非常重要。
胃食管返流多久才会好
1、胃食管返流多久才会好
胃食管返流多久才会好,网上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所以还是找医生咨询一下比较好,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据统计,在西方国家10-20%具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其中GERD者占14-17%,我国的患病率较西方国家者为低,且病情较轻。GERD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40-60岁为高峰,男女发病大致相当。
胃食管返流多久才会好
2、胃食管反流的检查
2.1、胃镜检查
胃镜结合病理检查是诊断EE和Barrett食管的金标准。
2.2、病理检查
从胃食管结合部开始向上进行活检取材,常规取材应采取2cm的间隔,对间变或疑有癌变的BE则应采取1 cm的间隔取材,应分别在4个象限取活检,溃疡、糜烂、斑块、小结节狭窄及其他腔内异常,均要取活检。
2.3、其他检查
如X线和核素检查、反流监测、食管灌酸检查、内镜新技术如色素内镜、放大内镜、光诱导的荧光内镜和光散射分光镜技术等。
3、胃食管反流的危害
现在有不少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在胃镜下看不到任何异常的表现,(胃镜报告也没发现任何问题)但病人仍然有反流、烧心、咽喉不适异物感、咳嗽,胸闷憋气等一系列的不舒服的症状。导致很多患者误认为自身胃肠道没有太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往往会耽误对患者病情的治疗。
贲门松弛症怎么办
西医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一般是气囊扩张治疗!!最好还是中医辨证治疗配合针灸治疗!!因为贲门松弛容易造成胃食管返流所以饮食注意如下:油腻、高脂肪、高蛋白和粗纤维等不好消化的食物摄入过多是引发返流的一个重要诱因。吃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尤其是长期吃这种食品,发生胃食管返流的可能比较大。除了油腻食物之外,甜食也容易让人返酸、烧心,所以要尽量避免吃的过量。预防胃食管返流是十分重要的。改变生活方式是与防泛酸、烧心的最好办法。尽量少吃高脂肪餐、巧克力、咖啡、糖果、红薯、土豆、芋头;严格戒烟和停止饮酒;少吃多餐,餐后不宜马上躺下,睡前2---3小时最好不要进食;如果晚上容易反酸,最好在睡眠时把床头抬高10---20厘米,都会有帮助的。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与原因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胃食管返流病为慢性病,与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及一些药物相关,如非甾体抗炎药,还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本病病情易反复,治疗效果差,反酸、烧灼感和反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研究显示长期的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会致食管腺癌。所以对于胃食管返流病的发病原因应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有主与我们更好的预防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是食管贲门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增强的结果。人体在成长过程中,开始进食时都有反流,如婴儿喝完奶后都会反呕,有经验的妈妈会将宝宝抱直拍拍后背让奶水顺利流入胃腔中。婴儿胃酸很少,虽然喝奶后胃内容物随奶水反流入食管甚或口腔,但反流物是奶水不会造成对食管粘膜的损害。成长过程中,胃肠道的蠕动也是一种驯化过程,慢慢形成了一种单行道,进食后食物只能往往胃腔、小肠方向走,不会逆蠕动走,如果长大后还是出现乱走的现象,就是胃肠功能紊乱,在食管就会引起反流病。
一般人理解在食管下端和胃腔相连处有道“门”称之为贲门,这扇门只容许食物从食管进入胃,而阻止胃内容物由胃进入食管,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胃酸对食管粘膜的破坏,如果没有了这道门(如胃手术后)或这扇门损坏了,就失去了把门功能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Barrett食管、食管裂孔疝就容易造成这扇门损坏,从而易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
其实食管胃之间虽然有贲门,但并不是真正的“门”,它是由包绕著食管下端的肌肉构成称食管下括约肌。正常情况下LES呈绷紧状态,造成该外食管腔内的压力超过胃内压形成高压带,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食管。当LES压力降低、腹内压升高使隔压差增加可诱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其中,一过性LES松弛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裂孔疝胃排空延缓、食管蠕动障碍或清除功能下降等也与NERD的发生有关。部分病例还与食管敏感性升高和精神、心理障碍有关。本病虽属一种酸相关性疾病,但常不伴有胃酸分泌增多。说到底,其实是因为贲门口松了的原因。至少是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也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还与精神因素或者饮食方式有关。某些患者症状反复发作,顽固异常。表现为反复咳嗽、胸痛、胸闷、哮喘、咽喉不适等,需及时就医。治疗应坚持长期服药注意健康饮食、坚持长期服药。
什么方法可以将胃食管反流病治好
药物疗法可以将胃食管反流病治好:药物疗法目前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抗酸剂,不仅能中和胃酸,还可促进幽门窦胃泌素的产生,升高血清胃泌素的浓度,从而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压力;另一类是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其机理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食管反流病,从而减轻症状。手术据统计,新生儿、婴儿胃食管返流经内科治疗绝大部分数月后可明显改善。若经上述治疗6个月后仍有吐奶或其他症状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饮食控制可以将胃食管反流病治好:饮食控制饮食宜少量多次,选择质地柔软而热量丰富的食物。避免吃过热或过冷的食物。由于胃食管反流病与胃的充盈度关系较大,食品应做得稠厚些,以减少容量。
体位疗法可以将胃食管反流病治好:体位疗法对轻、中度的胃食管反流病婴儿,喂奶时应将婴儿抱在半直立位,喂奶后维持半卧位1小时左右,睡眠时床头抬高20~30厘米,保持头高脚低位。通常在2星期内就可使呕吐减轻。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患儿应24小时持续维持体位治疗,可让患儿睡在倾斜30°的床板上(头高脚低),取俯卧位(趴着睡),以背带固定,或抬高床头20~30厘米。
一般疗法可以将胃食管反流病治好:生活方式的改变应作为治疗的基本措施。抬高床头15~20厘米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这样可在睡眠时利用重力作用加强酸清除能力,减少夜间反流。脂肪、巧克力、茶、咖啡等食物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宜适当限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睡前3小时饱食,同样可以减少夜间反流。25%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改变上述生活习惯后症状可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