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的自诊要点
风疹的自诊要点
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初期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疼、头痛、低烧等上呼吸道症状。上述症状出现1-2天内,即开始出疹,皮疹是浅红色,稍稍隆起,分布均匀。一般由面部延及躯干和四肢,往往第一天疹子即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心大都无疹。
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耳后淋巴结肿大是风疹的另一个特点。
大约4-5日皮疹即消退。全身症状几乎与皮疹同时消退。
注意事项
1.注意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即牛奶、稀粥、蛋羹等。
2.做好五官的护理:可用棉花沾湿生理盐水清洗五官,年龄大的患儿可用盐开水漱口;在清洗完鼻腔分泌物后,可涂以石腊油或金霉素软膏,以保护鼻腔粘膜。
3.风疹已有疫苗,但尚未普遍应用。在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玩,不要带孩子到患儿家中串门。
风寒皮肤风疹如何有效的治疗
1.一般疗法 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较显著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可予对症处理。
2.并发症治疗 脑炎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新鲜全血。
3.先天性风疹 自幼即应有良好的护理、教养,医护人员应与病儿父母、托儿所保育员、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观察病儿生长发育情况,测听力,矫治畸形,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等。帮助学习生活知识,培养劳动能力,以便使其克服先天缺陷。
4.药物治疗 除对症治疗外,干扰素、利巴韦林等似有助于减轻病情。
5.对症处理 隔离病人,卧床休息,多饮水,适当给予退热剂;头痛、关节炎、肌痛则需用止痛药。外用炉甘石洗剂。重症病人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清(20~40ml)或减毒活疫苗。孕妇预防风疹至为重要,如接触风疹患者后应即时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妊娠早期患者最好终止妊娠或人工流产,以防发生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我国已有不少地区将儿童及育龄妇女列为免疫保护人群,开展有计划的免疫接种。在我国已制成减毒风疹活疫苗,在全国推广应用,免疫血清抗体阴转率可达95%。有资料表明,未使用国产风疹疫苗以前上海市每年发病在万例以上,近年来发病数字已减为数10例。
风疹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二)快速诊断近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查咽拭涂片剥脱细胞中风疹病毒抗原,其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观察。
(三)病毒分离一般风疹病人取鼻咽部分泌物,先天性风疹病人取尿、脑脊液、血液、骨髓等培养于RK-13、Vero或SIRC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风疹病毒,再用免疫荧光法鉴定。
(四)血清抗体测定如红细胞凝集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免疫荧光、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其中以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最常用,因其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迅速上升,4~12月后降至开始时水平,并可维持终身。风疹特异性分泌型IgA抗体于鼻咽部可查得,有助诊断。也有用斑点杂交法测风疹病毒的RNA以诊断风疹感染。
特异性风疹抗体IgM有诊断意义。如果在新生儿期考虑先天性风疹时最好同时检测母亲和婴儿的标本,并作动态观察以判断新生儿期的感染指标是来自母体的被动获得性抗体时,风疹抗体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如随访中风疹抗体逐渐升高即为婴儿已被感染,为此最好多观察几项指标。
慢性荨麻疹的症状
早期的患者,在患了荨麻疹之后,不管是不是急性或者是慢性的荨麻疹,自己的身体上的慢性荨麻疹症状表现为就是在此时迅速发生了一些风疹块(风团),而且患者身体上发生了风疹块之前的几分钟,身体的局部常发痒或有麻刺感。有的病人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一两天内有些全身症状如食欲不好全身不适,头痛或发热。风疹块则表现为扁平发红或是淡黄或苍白的水肿性斑而边缘有红晕。该病好发于四肢伸侧、躯干及臀部,易反复,皮损为圆形或梭形之风疹块样损害,顶端可有针头到豆大之水疱,分散或集中分布。有时疾病会瘙痒的重症,经过搔抓之后症状现象更加分明。
荨麻疹病重者会伴发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反应性休克样症状。部分病人可发生腹痛、腹泻、甚至窒息,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荨麻疹不传染但严重者可致死亡,得了荨麻疹要及时远离过敏原,并及时治疗,以防病情恶化。
面对慢性荨麻疹症状的危害,我们在了解这样的疾病之后,对于自身的病情,必须要及时的予以更好的了解和认识,才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希望在平时我们对此要有所觉察,一旦及时发现,积极予以诊治才是最重要的。
小孩风疹症状有哪些
风疹是限于人类的病毒,很多时候给人类带去的伤害是特别多的,很多时候风疹患者常常不清楚自身风疹的症状有什么,所以耽误了风疹的治疗,其实对于风疹疾病一定要在早期诊断好自身常见症状,那么、常见的风疹症状有哪些呢?
常见的风疹症状有哪些?
1、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2、风疹初期症状病初1~2天风疹的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
3、风疹的症状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出皮疹后风疹的症状表现为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
常见的风疹症状有哪些的讲解大家是不是都清楚了呢?如果风疹患者发现自己有风疹疾病的迹象的时候,请患者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风疹的就诊,以免耽误风疹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
治疗风疹的最好方法有哪些
一、普通康复疗法
1、一般疗法,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较显著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可予对症处理。
2、并发症治疗,脑炎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新鲜全血。
3、先天性风疹,自幼即应有良好的护理、教养,医护人员应与病儿父母、托儿所保育员、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观察病儿生长发育情况,测听力,矫治畸形,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等。帮助学习生活知识,培养劳动能力,以便使其克服先天缺陷。
4、药物治疗,除对症治疗外,干扰素、利巴韦林等似有助于减轻病情。
5、主要是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o.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二、隔离检疫
病人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但本病症状轻微,隐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离。一般接触者可不进行检疫,但妊娠期、特别妊娠早期的妇女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病人。
三、自动免疫
国际上经过十余年来广泛应用风疹减毒疫苗,均证明为安全有效,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在95%以上,接种后仅个别有短期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关节肿痛等反应,免疫后抗体持久性大多可维持在7年以上。接种对象方面不同国家尚不统一,例如美国主张1岁至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中的儿童为主要免疫对象,因为小儿风疹发病率最多,且可传播给孕妇等成人。青春期及成年妇女也应接种,先天性风疹已明显减少。尽管目前关于风疹疫苗病毒株对人体、胎儿的影响了解得不够,但活疫苗的弱病毒确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胎儿畸形,因此孕妇不宜接受此类活疫苗。风疹早已与麻疹、腮腺炎疫苗联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也已制成风疹减毒活疫苗,有的地方已开始使用并将逐步纳入计划免疫执行,重点免疫对象中包括婚前育龄妇女,含高中、初中毕业班女生。
风疹和湿疹的诊断
风疹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 发热,1~2 日后出现红色斑丘疹,耳后、颌下、颈部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关节痛。
2.确诊病例
①在2~3 周内与风疹患者有明显接触史。
②在8 年内已接受过麻疹活疫苗接种。
③末稍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
④病原学或血清学检验获阳性结果。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上确诊病例中①或①和②或③项。
湿疹诊断标准:
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较容易。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自觉瘙痒剧烈;容易复发。对特殊型湿疹应注意其独特临床症状,诊断也不困难。慢性湿疹需同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好发于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
不管是风疹还是湿疹对于患者来讲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出现皮肤上搔痒剧烈疼痛难忍的现象的时候,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及时的接受一些检查科学地去应对和治疗.
风疹如何鉴别诊断
风疹患者的皮疹形态介于麻疹与猩红热之间,因此应着重对此三种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此外,风疹尚需与幼儿急疹、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组中2、4、9、16型及B组中1、3、5型,埃可病毒4、9、16型感染相鉴别。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还需与宫内感染的弓形体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鉴别。
此三种胎内感染与先天性风疹有相类似的症状。
风疹的基本常识
疾病概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风疹病毒可通过患儿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
自诊要点
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初期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疼、头痛、低烧等上呼吸道症状。上述症状出现1-2天内,即开始出疹,皮疹是浅红色,稍稍隆起,分布均匀。一般由面部延及躯干和四肢,往往第一天疹子即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心大都无疹。
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耳后淋巴结肿大是风疹的另一个特点。
大约4-5日皮疹即消退。全身症状几乎与皮疹同时消退。
治疗建议
由于对病毒性感染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故可以自己以对症治疗,其中以对发热的处理为主。体温在38℃以下不用给退热药,只需多喝开水。体温达38℃以上可以服用退烧药,如儿童退热片。如高烧达39℃以上可同时在头部加用冰袋冷敷,每5-10分钟换一次。或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注意事项
1.注意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即牛奶、稀粥、蛋羹等。
2.做好五官的护理:可用棉花沾湿生理盐水清洗五官,年龄大的患儿可用盐开水漱口;在清洗完鼻腔分泌物后,可涂以石腊油或金霉素软膏,以保护鼻腔粘膜。
3.风疹已有疫苗,但尚未普遍应用。在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玩,不要带孩子到患儿家中串门。
风疹的鉴别诊断
风疹患者的皮疹形态介于麻疹与猩红热之间,因此应着重对此三种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此外,风疹尚需与幼儿急疹、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组中2、4、9、16型及B组中1、3、5型,埃可病毒4、9、16型感染相鉴别。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还需与宫内感染的弓形体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鉴别。此三种胎内感染与先天性风疹有相类似的症状。
大人风疹的症状有哪些
发病初期主要症状为发烧,伴有头痛、咳嗽、咽痛、流涕、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发病当日或次日,在面部、颈后开始出现淡红色圆形斑丘诊,以后扩展至躯干四肢,3天后皮疹自然消退;
风疹出现前,耳后、枕骨后和颈部的淋巴结肿大,且稍有压痛。但成人发病症状较轻,有些病人甚至不出皮疹。
依感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然感染性风疹及先天性风疹,其表现有不同。
1.自然感染的风疹:潜伏期平均18天(14~21天)。
(1)前驱期:较短暂,约1~2天,症状亦较轻微。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咳嗽、喷嚏、流涕、咽痛、结合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一般说来,婴幼儿患者前驱期症状常较轻微,或无前驱期症状。而年长儿及成人患者则较显著,并可持续5~6天。
(2)出疹期:通常于发热1~2天后即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但手掌、足底大多无疹。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
因为不管是对哪一些疾病,只要我们更多的去了解它的症状表现,才能够及时的发现自己,是否受到这些疾病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解决和应对方法,所以通过上面的内容介绍之后,大家应该知道,大人风疹的症状了吧!
风疹的诊断标准是怎样的呢
诊断标准对一种疾病的诊断很重要,我们只有通过这个标准,才能判断该疾病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治疗,对症下药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去了解疾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典型的风疹病人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如前驱期短,开始在面、颈部有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1天后发展到躯干和四肢,4天或更少时间皮疹消退,上呼吸道炎症,低热、特殊斑丘疹,耳后、腋窝、腹股沟枕部淋巴结肿痛等,但在流行期间不典型病人和隐型感染患者远较典型病人为多,对这类病人必须做病毒分离或血清抗体测定,方可以确定诊断。特异性IgM抗体有诊断价值。此IgM抗体于发病4~8周后消失,只留有IgG抗体。妊娠期怀疑感染风疹的妇女所生婴儿,不论有无症状、体征,均应作风疹病毒分离和测定IgM抗体,阳性者即可诊断为先天性风疹。先天性风疹时特异性IgM抗体与自然感染者不同,胎儿 16周龄时,即有他自己的特异的IgM,出生后6个月内持续升高,此后渐下降,但一岁内均可测得。自母体来的IgG抗体生后数月时即下降而婴儿自身的 IgG风疹抗体同时持续上升。
风疹视网膜炎往往为诊断先天性风疹的重要甚至唯一的体征。视网膜上常出现棕褐或黑褐色的大小不一的点状或斑纹状色素斑点,重症患者除斑点相大外并伴有黄色晶状体。视网膜血管常较正常窄细。
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我们大致了解了风疹的诊断标准,这种诊断标准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判断标准,一般通过这种标准诊断出来的风疹基本上是确定下来了,所以,我们要相信这个标准给我们带来的帮助。
有效的风疹治疗法有哪些
风疹的有效治疗方法
因本病症状多轻,一般预后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别预防,但先天性风疹危害大,可造成死胎、早产或多种先天畸形,因此预防应着重在先天性风疹。
一、普通康复疗法
1、一般疗法,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较显著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可予对症处理。
2、并发症治疗,脑炎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新鲜全血。
3、先天性风疹,自幼即应有良好的护理、教养,医护人员应与病儿父母、托儿所保育员、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观察病儿生长发育情况,测听力,矫治畸形,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等。帮助学习生活知识,培养劳动能力,以便使其克服先天缺陷。
4、药物治疗,除对症治疗外,干扰素、利巴韦林等似有助于减轻病情。
5、主要是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o.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二、隔离检疫
病人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但本病症状轻微,隐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离。一般接触者可不进行检疫,但妊娠期、特别妊娠早期的妇女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病人。
风疹诊断鉴别
诊断
典型的风疹病人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如前驱期短,上呼吸道炎症,低热,特殊斑丘疹,耳后,枕部淋巴结肿痛等,但在流行期间不典型 病人和隐型感染患者远较典型病人为多,对这类病人必须做病毒分离或血清抗体测定,方可以确定诊断,特异性IgM抗体有诊断价值,此IgM抗体于发病4~8 周后消失,只留有IgG抗体,妊娠期怀疑感染风疹的妇女所生婴儿,不论有无症状,体征,均应作风疹病毒分离和测定IgM抗体,阳性者即可诊断为先天性风 疹,先天性风疹时特异性IgM抗体与自然感染者不同,胎儿16周龄时,即有他自己的特异的IgM,出生后6个月内持续升高,此后渐下降,但一岁内均可测 得,自母体来的IgG抗体生后数月时即下降而婴儿自身的IgG风疹抗体同时持续上升。
风疹视网膜炎往往为诊断先天性风疹的重要甚至唯一的体征,视网膜上常出现棕褐或黑褐色的大小不一的点状或斑纹状色素斑点,重症患者除斑点相大外并伴有黄色晶状体,视网膜血管常较正常窄细。
鉴别诊断
风疹患者的皮疹形态介于麻疹与猩红热之间,因此应着重对此三种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表2),此外,风疹尚需与幼儿急疹,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组中2、4、9、16型及B组中1、3、5型,埃可(ECHO)病毒4、9、16型感染相鉴别,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还需与宫内感染的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鉴别,此三种胎内感染与先天性风疹有相类似之症状。
怎么自己诊断疱疹
成群的针头大水疱,好发与口唇周围、外生殖器,常在感冒或其他发热性疾病时伴发,有轻微痛、痒感,数日水疱偶结痂而愈,常易复发。
初起为皮肤发红,出现簇集成群的红色丘疹,1~2天内演变成圆形水疱,水疱周围有红晕,极少融合,一周内疱疹沿神经近端向远端陆续出现,到躯干中线停止发展,排列成带状,伴明显神经痛;各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数天后,疱液由澄清而变为混浊或化脓,逐渐吸收干涸结痂,或破溃糜烂继发感染,愈后遗留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好发于肋间神经分布区和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以及颈部、腰骶部、四肢等处。
发热后数小时或1~2日于躯干和头部出现直径为3~5mm的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水疱表浅壁薄易破,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常伴有搔痒。1~2日后疱疹中心干枯,红晕消失并结痂,1~3周后脱痂;若继发感染可持续数周,一般不留痕迹。皮疹呈向心分布,以躯干为多,四肢较少,手掌及足底更少。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10日左右自愈;多在冬季流行传染于儿童。
水疱常位于足底或手掌指间,疱壁厚而不容易破,内容透明;成群或散在分布,水疱周围皮肤正常,瘙痒明显,数日后疱液吸收而干燥脱屑,如继发细菌感染则成脓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