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竟然是吃出来的
痛风竟然是吃出来的
吃是引起痛风的隐形杀手,首先不是什么地方的人们都能随意吃,如居住在沿海城市的人们患痛风的发病率就比内地人高,这是因为他们长期食用属于高嘌呤食物的海鲜所致。
其次吃太多也会诱发痛风的发作,这是因为大量进食会导致体内尿酸沉积过多,从而诱发痛风的发作。
最后一点是肥胖的人容易患痛风,因为肥胖使得肝脏合成尿酸增加,而尿酸从肾脏排泄减少,更易患高尿酸血症,增加患痛风的风险,痛风患者需格外控制体重。
痛风不都是吃出来的
如果说痛风就是“吃出来的病”,那也不够全面。人血尿酸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性别、种族、遗传、年龄、过劳、药物等有关。 性别和年龄血尿酸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青春期以前男女并无区别,青春期以后,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并持续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波动。女性在绝经以后血尿酸才升高,但仍低于男性。基于上述特点,痛风大部分在30~70岁发病,绝大多数在40岁以上发病,男性最高的发病年龄在50~59岁。目前痛风有逐渐年轻化的倾向,30多岁患痛风的并不少见。女性痛风的发病几乎都在50岁以后,平均发病年龄为53.4岁。女性痛风发病年龄不仅大于男性,而且症状也不典型。
种族与遗传不同的种族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很大差别。黄种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低于西方白种人,但个别生活方式接近西方的中国人,血尿酸水平较高,甚至高于白种人。黑人的痛风患病率高于白种人。据美国1986年的统计资料,非洲黑人中痛风的患病率占风湿病的9%以上。棕色人种的痛风患病率也高,新西兰毛利族痛风患病率为6.4%,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13.9%。痛风也可能与遗传有关,如印尼爪哇的痛风病人大都居住在农村,生活方式也不西化,而痛风的发病率接近于白人水平。一般认为,约10%~25%的痛风病人有痛风家族史。有医院曾统计626例痛风病人,有家族史的93人,占14.8%。其中12人中三代人都有人患有痛风,1人4代都有痛风病人,42人同胞兄弟都有痛风。痛风遗传方式还很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为多基因遗传,具有遗传效应微效、累加和共显的特点。继发性痛风已肯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外显率高达90%以上。
疲劳和药物痛风病人有的是加班加点干活后,或长途旅行、搬迁新居,因疲劳而发病;也有的因受凉、关节局部劳损或扭伤而发病;还有不少病人是因为长时间应用某种药物而引起痛风。如高血压病人。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降压药,可损害肾脏,阻止尿酸从肾脏排泄,导致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结核病人应用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不合理使用利福平,多数人血尿酸升高,痛风也是常见的并发症。心脑血管病人长期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了尿酸的排泄,可使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增高。另外,b-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类药物,大部分由肾脏排泄,也可阻碍尿酸的排泄。总之,凡是损害肾脏功能。或是阻滞尿酸排泄的药物,都可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防止痛风可吃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但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多由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引起,常与肥胖、糖类脂类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聚集发生,继发性痛风则由某些系统性疾病或者药物引起
高尿酸血症不一定需要药物干预,只有每年痛风超过两次,体内有痛风石沉积,或者已经出现尿酸性肾结石病,这时才需要用药物降低尿酸水平。
防止痛风可吃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
小心痛风是吃出来的
1、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就应该逐渐减轻体重。
2、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面食等。
3、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公斤体重应摄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质,并以牛奶、鸡蛋为主。如果是瘦肉、鸡鸭肉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
4、少吃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至25%以内。
5、大量喝水,每日应该喝水200毫升至3000毫升,促进尿酸排除。
6、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2克至5克以内。
好的血压是吃出来的
古人说“药食同源”,可见“吃对了”能防病。5月17日在卫生部召开的“世界高血压日暨健康膳食、健康血压促进活动”启动仪式上,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指出:“高血压的发生可以通过健康的饮食来预防。”可见,好血压是吃出来的。
中国高血压病人超2亿
中国高血压联盟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文教授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为7.7%;到了本世纪初,迅速上升到18.8%;而近10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增长了31%。“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估计已超过2亿,而且这一趋势仍会继续延续,短时期内不太可能出现逆转。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在今后的15年中将增长50%。”
因为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高血压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尽管早期不容易被发现,但它却并不因此减少对机体的伤害。“大量的人群流行病研究证明,从血压110/75毫米汞柱起,随着血压升高,心血管病的发生几率就会增高。此外,血压长期过高,还会带来诸如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失明及慢性肾病等恶果,直接缩短病人的寿命,更不用谈他们的生命质量会如何了。
高血压是生活方式病
虽然高血压已日渐成为社会中的“流行语”,对国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但好在它并不是不可预防的。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预防高血压发生,而且能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我国多年来一直是北方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南方高。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同。”王文教授解释说:“首先,北方人吃盐较多;其次,北方人超重、肥胖的远多于南方人;最后,北方人生性豪爽,喝起酒从来都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很少懂得节制。”而高盐饮食、超重肥胖和过量饮酒是公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此外,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又缺乏运动,高血压自然就找上门来了。“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人类行为是致病的罪魁祸首。”王文教授痛心地说。
控制血压,一定要管住嘴
“虽然现在高血压已成为健康的主要杀手,但至少它是可以控制的,并且通常是可以预防的,这首先就建筑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王文教授说:“总的原则是,保持热量摄入和消耗平衡,摄取足够的满足身体需要的、比例适当的营养素,多吃低盐、低脂和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当然,也不是说光注意饮食就万事大吉了,保持平和的心态,加上每周三四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运动,也很重要。而且,需要强调的是,即使过去身体健康,也必须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这样才能做到早发现,真正远离高血压。”
吃得太腻,血压高
高血压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物中的营养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因此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世界各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饮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在工业越发达,生活越富有的国家,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越高。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老百姓富裕了,饮食结构逐渐西方化,表现为脂肪含量很高的西方快餐食品越来越多地被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接受。随之而来的,是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
为什么高脂食物会导致高血压呢?这是因为摄入过多的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后,除了会造成脂肪沉积产生肥胖以外,还会增加饱和脂肪酸在人体中的含量,这也是造成血压增高的重要原因。
另外,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会使人身体的氧化负担过重,造成一氧化氮(NO)生物活性降低,从而引起高血压。200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瓦则瑞博士做了一个有名的动物实验,他仿照美国人的饮食结构为大鼠制订食谱,结果发现,高脂饮食造成的氧化负担过重能诱发动物高血压。瓦则瑞博士进一步说:“实验进行了2年以后,我们终止了给大鼠喂食高脂饮食,而代之以健康饮食,发现大部分异常可以逆转。这充分说明,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永远不晚。”
吃盐一天别超5克
古人说,盐是百味之祖。没了盐,食物索然无味,还会引起倦怠乏力、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嗜睡等一系列症状。可盐吃多了也会出问题,特别是引起高血压。
目前普遍认为,高血压是遗传与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高盐饮食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每人每日食盐的建议量由6克减到5克。
研究表明,长期过度摄入钠盐,会从两方面引起血压升高:首先,高钠会刺激口渴中枢,使人大量饮水,导致血容量扩张,使血压升高;其次,血液中钠离子增多,会协同钙离子进入细胞,造成细胞水肿、平滑肌收缩,加重高血压。我国调查表明,一般人群中有1/4的人对高盐摄入敏感,表现为血压升高。
科学的食盐方法是:正常成年人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若出汗过多、呕吐腹泻时,钠和氯丢失较多,可适当增加食盐;若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患者,则应严格限盐,防止病情加重。
原来小脸是吃出来
小脸吃出来!轻松小脸不是梦。想要知道有哪些瘦脸食品轻松小脸?下面来看看为你介绍的饮食瘦脸食品吧!
菠菜:小小一把的菠菜就含有丰富的钾及维生素A和C,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烹饪方式,菠菜的营养可是相当容易流失掉哦。
豆苗:绿色的豆苗菜含有相当丰富的营养,其中当然少不了有利于消除水肿的钾,而且豆苗可以强化咀嚼效果,是兼具营养价值及促进口腔活动的优质食品。
胡萝卜:相当营养的新鲜胡萝卜榨成汁,每天和蜂蜜搭配饮用,不仅可以帮助瘦脸蛋,还能带来全身的轻盈改变。
西洋芹:富含高纤维质以及充沛的钾元素,还能促进口腔活动,是不可多得的小脸健康食物呢。
柿子干:可以当零食吃的柿子干,不仅不用担心会发胖,极好的咀嚼功效和超高的钾质让你越吃脸越小。
痛风圣清茶药理
痛风患者中少数人是遗传性疾病,更多的人是过度饮食所致,是吃出来的病。无论是遗传型的还是后天吃出来的痛风,要想治疗和控制痛风复发,必需控制饮食,然后配合药物治疗。降尿酸新产品通风清圣茶有什么用呢,哪里有卖呢?
痛风患者中少数人是遗传性疾病,更多的人是过度饮食所致,是吃出来的病。无论是遗传型的还是后天吃出来的痛风,要想治疗和控制痛风复发,必需控制饮食,然后配合药物治疗。降尿酸新产品通风清圣茶有什么用呢,哪里有卖呢?
痛风圣清茶内含的虫草酸等有效成分能有效修复肾脏正常排泄尿酸的功能;所含的葛根黄酮、绞股兰总甙等有效成分,能改善关节,软骨,肾脏器官等组织的微循环,促进尿酸结晶体从组织中溶解出来,使关节,软骨,肾脏器官恢复正常;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脏排泄尿酸效率达15-35%,每天可通过尿液多排出60-200mg尿酸。
痛风圣清茶有以下5种功效:
1. 溶解关节中尿酸结晶,除掉导致痛风病症“祸根”
痛风圣清茶抑菌粉里含有K离子成分,这种离子可以和人体关节中尿酸盐里的Na离子出现等效替换,是一种化学平衡反应,反应后生成了能够溶解在血液中的K类尿酸盐,辅以痛风圣清茶排尿酸的功效,共同解除痛风“病根”。
2. 提高肾脏对尿酸的排泄,,避免尿酸结晶形成
痛风圣清茶里的功效成分还包括有护肾功能,除了能够很快速的提高肾血流与肾远曲小管对尿酸的分泌排泄作用,还能加强肾脏器官更高效排出尿酸,这样就能很好的将尿酸完全排泄出来,达到降低血尿酸防止形成尿酸结晶。
3. 防止并发症,杜绝尿酸屯积
痛风圣清茶所含的葛根、绞股蓝等是已证实有效降低血脂、血黏度的有效物质,可改善微循环,使血液流畅通,尿酸结晶不在关节腔沉积,有效消除痛风并发症(慢性痛风石、痛风性肾病变、尿路结石)。
4. 尿酸值达到正常水平并稳定,不会复发
服用痛风圣清茶后,可以把人体中多余的尿酸全部排泄出来,及时吃了肉食等含高嘌呤的食物,只要及时的服用一包痛风圣清茶,也不会出现尿酸升高的情况,所以能够实现尿酸值长期稳定。
痛风圣清茶在各大药店都有售。适用于高尿酸人群、痛风人群、酸性体质人群。温水泡服,可反复泡水2-3次,每天2次,每次1-2包。痛风圣清茶在各大药店都有售。
常吃樱桃可有效预防痛风
痛风是种高发疾病,专家表示,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可以说痛风是吃出来的,因此,预防痛风可以从日常饮食入手。有研究表示,常吃樱桃可有效预防痛风。
常吃樱桃能够有效预防痛风
有关专家表示,常吃樱桃可减少痛风。因为樱桃里的槲皮素、鞣花酸能抑制肿瘤生长,花青素则能减少痛风的发病几率。樱桃上市时可多买一些冷冻起来,营养依然能够百分之百保留。
日常生活中预防痛风的措施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吃嘌呤含量较高的饮食。多饮水,保持每日有充足的尿量。不要等到口渴很明显时才想到饮水。
(2)根据工作与活动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进食,不要吃得过饱,也不要随意增加进餐次数,以免热能及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应保持理想体重。
(3)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等。
(4)生活要与规律,按时作息。消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彻夜的伏案工作,通宵达旦的玩牌、看电视或电影等,均对身体危害极大。情绪要平和,心情要乐观。
(5)每隔1~2年检查一次血尿酸,以及时发现早期高尿酸血症,采取有效措施使血尿酸恢复正常,则可防止其进一步的发展。
好的血压是吃出来的
古人说“药食同源”,可见“吃对了”能防病。5月17日在卫生部召开的“世界高血压日暨健康膳食、健康血压促进活动”启动仪式上,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指出:“高血压的发生可以通过健康的饮食来预防。”可见,好血压是吃出来的。
中国高血压病人超2亿
中国高血压联盟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文教授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为7.7%;到了本世纪初,迅速上升到 18.8%;而近10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增长了31%。“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估计已超过2亿,而且这一趋势仍会继续延续,短时期内不太可能出现逆转。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在今后的15年中将增长50%。”
因为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高血压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尽管早期不容易被发现,但它却并不因此减少对机体的伤害。“大量的人群流行病研究证明,从血压110/75毫米汞柱起,随着血压升高,心血管病的发生几率就会增高。此外,血压长期过高,还会带来诸如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失明及慢性肾病等恶果,直接缩短病人的寿命,更不用谈他们的生命质量会如何了。
高血压是生活方式病
虽然高血压已日渐成为社会中的“流行语”,对国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但好在它并不是不可预防的。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预防高血压发生,而且能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我国多年来一直是北方地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南方高。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同。”王文教授解释说:“首先,北方人吃盐较多;其次,北方人超重、肥胖的远多于南方人;最后,北方人生性豪爽,喝起酒从来都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很少懂得节制。”而高盐饮食、超重肥胖和过量饮酒是公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此外,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又缺乏运动,高血压自然就找上门来了。“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人类行为是致病的罪魁祸首。”王文教授痛心地说。
控制血压,一定要管住嘴
“虽然现在高血压已成为健康的主要杀手,但至少它是可以控制的,并且通常是可以预防的,这首先就建筑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王文教授说:“总的原则是,保持热量摄入和消耗平衡,摄取足够的满足身体需要的、比例适当的营养素,多吃低盐、低脂和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当然,也不是说光注意饮食就万事大吉了,保持平和的心态,加上每周三四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运动,也很重要。而且,需要强调的是,即使过去身体健康,也必须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这样才能做到早发现,真正远离高血压。”
吃得太腻,血压高
高血压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物中的营养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因此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世界各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饮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在工业越发达,生活越富有的国家,高血压的发病率也越高。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老百姓富裕了,饮食结构逐渐西方化,表现为脂肪含量很高的西方快餐食品越来越多地被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接受。随之而来的,是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
为什么高脂食物会导致高血压呢?这是因为摄入过多的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后,除了会造成脂肪沉积产生肥胖以外,还会增加饱和脂肪酸在人体中的含量,这也是造成血压增高的重要原因。
另外,研究表明,高脂肪饮食会使人身体的氧化负担过重,造成一氧化氮(NO)生物活性降低,从而引起高血压。200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瓦则瑞博士做了一个有名的动物实验,他仿照美国人的饮食结构为大鼠制订食谱,结果发现,高脂饮食造成的氧化负担过重能诱发动物高血压。瓦则瑞博士进一步说:“实验进行了2年以后,我们终止了给大鼠喂食高脂饮食,而代之以健康饮食,发现大部分异常可以逆转。这充分说明,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永远不晚。”
胃病是吃出来的
肠胃病专家建议说,一旦出现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早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并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不规律易伤胃
俗话说,“胃病是吃出来的病”,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最易损伤胃。
专家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早上起床晚,顾不上吃早餐,午饭在外随便应付点,晚上加班完后,大吃一顿,一日三餐,饥饱不均。进食间隔时间太久,胃早已经排空,过多的胃酸侵蚀胃、十二指肠粘膜,易导致消化性溃疡,还会使肠液分泌和蠕动受到抑制,导致腹胀、便秘等症状。肝、胆、肠、胃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一个脏器受到损害,则会影响其他脏器。三餐不规律易造成胆汁淤积、胆结石等症,遂影响肠胃对脂肪的消化。
此外,爱吃冷饮也会导致肠胃疾病。夏季,大量进食冷饮,冲淡了胃酸和胃蛋白酶,影响消化功能。有的人贪凉饮冷,冰淇淋、雪糕、冰镇啤酒、冰镇西瓜、冰镇饮料等,图一时之快,却留下胃病隐患。
“恐癌症”也会诱发胃肠病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时,常常茶饭不思;而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时,食欲倍增。事实上,胃肠功能的改变是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某些突发事件、家庭和工作单位人际关系的紧张、工作压力增加等导致的疲劳、焦虑和心情抑郁,可使溃疡病发生率明显升高”,专家说,从临床看来,精神压力也常会导致肠胃疾病,例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发病也常常与情绪变化有关。
值得指出的是,某些非科学性误导和医务人员的不当解释,也常常可加重或诱导胃肠疾病。如对某些所谓的癌前病变的错误解释和过分夸张,常常使许多患者感到恐惧,终日惶惶不安,多方奔走求医,甚至不听其他医务人员的正确意见。如有位病人家属听说大蒜防癌,就每天给患者煮大蒜水喝,不久病人出现了胃痛。
专家建议说,当出现消化道症状时,患者应及早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相关检查。
痛风可以吃玉米吗
痛风是可以吃玉米的。
痛风主要由于血尿酸过高而引起的关节肿痛,而血尿酸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吃了含高嘌呤的食物所致,比如动物内脏,鱼虾等海产品以及酒精饮料等。而玉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不会升高尿酸,所以痛风的病人是可以吃玉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