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幼儿血小板低怎么回事

幼儿血小板低怎么回事

1.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病、原发性血小板少性紫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等:患者有出血倾向,如皮肤上有瘀点、红斑或原因不明的鼻出血等表现。

2.炎症、服用磺胺药、血液病及先天性遗传缺陷等:但多数原因不明。

3.血小板数量异常:往往也伴有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都是典型的血小板功能低下的疾病,但在心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肿瘤及外科手术中,血小板功能增高,是血栓产生的重要原因。了解体内血小板是否异常的最简单手段就是作血常规检查,可以查出血小板数量是否正常,并根据血小板计数结果,初步判断其功能情况。进一步检查血小板的功能。对于血小板低的症状来说吧,可以使用中药治疗的。比如卷柏紫癜方。治疗的相对彻底,没有什么副作用。

以上就是 幼儿血小板低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血小板有个正常值,孩子也会遇到血小板偏低的情况,往往血小板偏低对人体都有一定伤害,尤其是婴儿,婴儿的免疫力本来就不如成人,生的病越多,孩子的抵抗力也会越低,对于治疗血小板,家长们可以用食疗试试。

血小板低怎么办

一、西医治疗 (一)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破坏。 (二)治疗措施 1、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激素可以抑制抗体生成,抑制抗原抗体反应,抑制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及吞噬作用,以防止血小板在脾窦阻留,从而减少血小板破坏;还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减轻出血;并能刺激骨髓造血。对于初治ITP,一般均主张使用激素,且剂量宜大,疗程宜短。常用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mg-2mg,3-4周后不管有否疗效,均宜递减至逐渐停药。一般减量方法是,达到缓解后每周递减5mg,直至每天20mg以下,使血小板维持在50×109/L以上,维持治疗一般不超过6个月,以免发生副作用。治疗6周未达缓解,考虑为皮质激素治疗失败。不能为使血小板恢复正常而长期大量使用皮质激素。

2、丹那唑(Danazol):是一种合成雄性激素,男性化副作用少。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使抗体产生减少而提高血小板数。剂量:每次0.2g,每日3次,连服6个月后减量至停药。复发者,再服有效。目前有取代皮质激素成为ITP首选之势。亦可与皮质激素联用。

3、脾切除或脾动脉栓塞术:脾切除是治疗慢性ITP的有效方法。术中即可有血小板回升,术后24小时可明显上升,1-2周达高峰,维持正常水平2个月以上为有效。近期完全缓解率可达70%-80%;但复发率达30-50%,可能与存在副脾或肝脏参与血小板破坏有关。脾动脉栓塞术近年较流行,创伤较少但疗效较差。切脾适应症:①经内科治疗积极治疗半年以上无效者;②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需30mg/d以上才能止血者;③激素禁忌症者;④有颅内出血倾向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者;⑤妊娠6个月内严重出血者。禁忌症:①年龄在2岁以下者;②有心脏病及其他并发症者;③首次发病的早期病例;④妊娠晚期;⑤急性爆发型患者。

4、免疫抑制剂;为三线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免疫抑制剂适应症:①激素或切脾无效者;②伴有脾功能亢进而又不能切脾者。可用长春新碱每周1mg-2mg,连用4周,1-2周内血小板回升,但停药后血小板多不能维持;或用环磷酰胺每日每公斤体重1.5mg-3mg,分3次口服,或每平方米体表面积0.3g-0.6g,静脉注射,每3周1次;或硫唑嘌呤每天每公斤体重1mg-3mg,口服,常须4周以上才见效;或环胞素A,每日每公斤体重10mg,分两次服,缺点是昂贵。

5、他莫昔芬:可竞争抑制雌激素与T细胞结合而升高血小板。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见效慢,宜连续用药3个月以上,待血小板复常后2个月再停药。

6、成分输血:一般仅用于ITP急救治疗或切脾术前准备或难治性ITP。 ⑴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疗效佳,但价格高。机理:①抑制血小板抗体产生;②封闭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③保护血小板免被抗体覆盖和致敏;④清除病毒感染灶。用法:每公斤体重0.4g,连用5天,或在血小板减少时周期性给予每公斤体重0.5g。 ⑵ 血浆置换术:能去除血浆中大量血小板抗体,使病情近期缓解。用法:每次用新鲜血浆1000-3000ml,至少连用2次-3次。缺点是费用高,且反复使用易产生同种免疫抗体。 ⑶ 浓缩血小板:一般不宜使用,因ITP输血小板大部分被破坏,疗效差而成本高。仅用于救急止血或切脾术前。

二、中医治疗 (一)证候特征 ITP的起病有急有缓,表现以紫斑、齿衄、舌衄、鼻衄、尿血、崩漏为多,亦可见咳血,便血,甚者可见动风闭窍、暴盲等危侯。属实火者起病急,病程较短,紫斑色紫红,或融合成片,分布肢体阳面较多,甚则遍布周身,兼有血热妄行证候;属虚火者起病或急或缓,病程较短或长,紫斑色绛红,分布肢体阴面较多,兼有阴虚火旺证候;属气虚者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紫斑色淡红,兼有脾肾气虚证候;属血瘀者起病或急或缓,紫斑色紫暗,兼有瘀血内阻或气滞血瘀证候。

(二)治疗要点 治疗ITP应当止血以治标,辨证以治本。出血首当止血;血出之后,离经之血停留体内,即为瘀血,故止血消斑既是本病治标之法,又是基本治法。辨证治本方面,血热妄行者,配以清热凉血;阴虚火旺者,兼宜滋阴清热;气虚不摄者,结合益气摄血;瘀血阻络者,并当活血宁络。证情兼夹者,据其具体辨证,灵活配用上述法则。

(三)分型治疗

血小板低的危害

首先鼻子、口腔、牙龈等部位出血;身体有血斑;轻微的碰触即可导致身体淤血;皮肤有创伤则长时间流血;有便血的现象(一般是内部出血导致)。伴随腹痛头痛等;长期出血必然导致皮肤暗黄,精神萎靡不振等。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最常规最典型现象有身体有紫癜牙龈出血。

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值低,止血功能差,血小板减少的危害包括:血小板减少的危害(鼻粘膜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粘膜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阴道出血等。年轻女性月经量增多,严重的病人吐血、便血,甚至引起腔内出血危及生命。术后大出血血小板低于2万,有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的危险。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内出血可危及生命。多发性瘀斑、紫癜最常出现于腿部。

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血小板减少的注意事项血小板减少若长期不愈,就会引起粘膜渗血致便血、尿血、咯血、呕血等,甚至心脏粘膜出血、心肌渗血致使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脑出血亦会致使昏迷或死亡,还会造成皮肤过早老化、黑色素沉着、各脏腑功能低下而早衰。

紫癜与EB病毒有关吗

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是幼童常见的血液疾病,高雄长庚儿童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发现与EB病毒有关,可以球蛋白或高剂量类固醇治疗,但如非EB病毒引起,就须以其它方法治疗。

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是血液中出现许多抗血小板的自发性抗体,并附着在血小板上,导致被吞噬细胞破坏,形成血小板数目严重降低,正常人的血小板数在十五万到四十万间,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病患只有数千个到一、二万个。

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好发于二到五岁幼儿,大部分病例在发病前三、四周或同时,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因此常被误诊为普通感冒,目前原因不明,但病毒感染被医学界认为是重要的致病因子。

高雄长庚儿童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主任萧志诚9号表示,幼儿皮肤出现血点、瘀青、流鼻血或黏膜出血是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常见的病症,甚至有百分之一颅内出血,导致死亡。

院方小儿血液肿瘤科过去十年诊治一百零八名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幼童,年龄从一个月到十六岁,平均年龄四点五岁,检验证实有三十五人是因EB病毒引发,另七十三人为非EB病毒引起。

其中有两名十多岁女生因颅内出血而不治死亡,她们都不是EB病毒引起,因对球蛋白、类固醇反应慢,血小板数量升高慢,导致死亡。

萧志诚表示,台湾地区百分之九十儿童在十岁前感染EB病毒,远超过国外,主因是父母嚼碎食物喂食幼儿。

大多数人感染EB病毒后会痊愈,但病毒存在人体内,藉由口沫传播,除引发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外,较严重的会引发传染性单核球增多症(俗称接吻病)、溶血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病毒关联性噬血症候群、脾脏破裂及爱丽斯梦游仙境症候群等,甚至与淋巴癌、鼻咽癌有关。

他说,EB病毒与非EB病毒引发的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症状相似,但治疗方式不同,若确定为EB病毒引起,免疫球蛋白或高剂量类固醇是最好的疗法。

血小板低的原因

1、人体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如果严重了,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也可出血、还可出现月经血量多、血尿等。

2、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 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 血小板还有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

3、通常是由于身体所形成的抗体(有防护症,通常是由于身体所形成的抗体(有防护作用的生化物质)攻击自身的血小板所致。某些急性感染是造成这种病的根本原因,在短时间内输血太多(如在动大手术期间),或发生异常出血和凝血,都可能造成血小板减少。

婴儿血小板高怎么办

1、一般来讲,婴儿血小板增高症的治疗目的是让婴儿自身的血小板减少或者向正常值靠拢,因此,服用药物是很多血小板增高症患者最常选用的治疗方法,骨髓抑制性药物是最常使用的血小板增高症诊治方法,但由于婴儿自身免疫力不高,因此婴儿不宜食用过多药物。

2、血小板分离术是治疗婴儿血小板增高症治疗十分常见的手术方式,血小板分离术能够逊色减少血小板的数量,从而对婴儿血小板增高症的症状有所减缓,不过其最佳效果适用于一些类似于胃肠道出血及分娩等一些选择性手术前进行。

3、干扰素是目前医疗行业最新兴起的治疗血小板增高症的一种手术方式,其可以成功的抑制血小板生存期限,从而降低血小板的数量,除此之外,消炎止痛以及阿司匹林等药物也对血小板增高症的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由上可见,对于婴儿血小板高这种疾病的治疗同样是有多种方式可选的,而文中为治疗婴儿血小板高这种疾病的方法介绍,主要是从治疗婴儿血小板高效果较好的方面而选择的,所以,在治疗婴儿血小板高的时候,不妨试试文中所述三种方式。

什么是血小板低

人体血液当中的血小板,一般来说,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至30万个血小板,它们的寿命平均是八到十二天。由于不同因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参考值下限的就是血小板减少,比较低。

血小板低的原因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

①先天性:包括非免疫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病、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感染等;免疫性疾病,如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新生儿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②获得性:非免疫性疾病,如病毒感染(流感、风疹、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感染(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原虫感染(弓形虫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妊娠等均可引起;免疫性疾病,如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生成减少

①遗传性血小板减少:如桡骨缺血伴血小板减少症、先天性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生成素缺乏症、骨髓浸润性疾病(先天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及新生儿风疹等。

②获得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血小板减少症、肿瘤细胞浸润骨髓、骨髓硬化症、物理作用(如放射线)、化学因素(如药物)、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细菌感染、营养缺乏、饮酒及溶血等。

血小板分布异常或阻留在脾内过多

肝硬化、血吸虫病、脾淋巴瘤、海绵窦状血管瘤、骨髓纤维化等所致的脾大,导致脾脏内血小板滞留过多引起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小儿血小板低于正常值怎么回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孕母有血小板减少症或用药,会使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出血,免疫、感染等因素也可使血小板减少而发病。

怀孕期的母亲用药不当、感染等都是导致小儿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状的原因。由于用药不当而发病的患者,病情一般会在一周后好转;由于感染而发病的患者需要在控制感染后再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重症患者需要采取换血或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小儿血小板减少发生后不但会对小儿患者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加重家长的心理负担,所以我们需要针对小儿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还有就是由孕母用药引起的,一般在一周后就会逐渐的好转而恢复,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需要对重症患儿需输新鲜血及换血;如果是感染引起的,需要控制感染后才可以进行治疗。

1.合理用药,同时在其使用过程要定期观察血象。

2.避免毒物或放射性物质的损害 。

3.积极防治病毒感染。

小儿的血小板减少是较为严重的,它病因主要是孕妇的 不合理用药、或者期间发生了任何病毒感染。所以针对这些病因,孕妇们需要特别注意,为了宝宝的健康,应积极预防感染,同时在用药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注意其指征。

血小板低的原因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遗传性:如Fanconi贫血、先天性伴畸形无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May-Hegglin异常等。

(2)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结核),化疗药物,辐射,巨核细胞再生障碍,病毒感染(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影响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如酒精),维生素B12、叶酸缺乏。

2、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感染,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蛇咬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烧伤等。

3、免疫因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肝素、奎宁、奎尼丁、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利福平、呋塞米、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磺脲类降糖药及苯妥英钠等),输血后血小板减少。

4、血小板分布异常

脾功能亢进、降温。

5、血小板丢失

出血、体外灌注、血液透析。

6、其他

假性血小板减少。

紫癜与EB病毒有关

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是幼童常见的血液疾病,被发现与eb病毒有关,可以球蛋白或高剂量类固醇治疗,但如非eb病毒引起,就须以其它方法治疗。

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是血液中出现许多抗血小板的自发性抗体,并附着在血小板上,导致被吞噬细胞破坏,形成血小板数目严重降低,正常人的血小板数在十五万到四十万间,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病患只有数千个到一、二万个。

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好发于二到五岁幼儿,大部分病例在发病前三、四周或同时,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因此常被误诊为普通感冒,目前原因不明,但病毒感染被医学界认为是重要的致病因子。

儿童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主任萧志诚9号表示,幼儿皮肤出现血点、瘀青、流鼻血或黏膜出血是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常见的病症,甚至有百分之一颅内出血,导致死亡。

院方小儿血液肿瘤科过去十年诊治一百零八名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幼童,年龄从一个月到十六岁,平均年龄四点五岁,检验证实有三十五人是因eb病毒引发,另七十三人为非eb病毒引起。

其中有两名十多岁女生因颅内出血而不治死亡,她们都不是eb病毒引起,因对球蛋白、类固醇反应慢,血小板数量升高慢,导致死亡。

萧志诚表示,台湾地区百分之九十儿童在十岁前感染eb病毒,远超过国外,主因是父母嚼碎食物喂食幼儿。

大多数人感染eb病毒后会痊愈,但病毒存在人体内,藉由口沫传播,除引发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外,较严重的会引发传染性单核球增多症(俗称接吻病)、溶血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病毒关联性噬血症候群、脾脏破裂及爱丽斯梦游仙境症候群等,甚至与淋巴癌、鼻咽癌有关。

他说,eb病毒与非eb病毒引发的免疫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症状相似,但治疗方式不同,若确定为eb病毒引起,免疫球蛋白或高剂量类固醇是最好的疗法。

孕妇血小板低吃什么好

怀孕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大喜事,然而当孕妇发现自己血小板低时内心就开始会有担忧,心情也开始变差,不过大家知道孕妇血小板低吃什么好吗?下面就来告诉大家孕妇血小板低吃什么好!

1、多食含丰富,优质蛋白质白质,铁、钙、磷及维生素食物,如木耳,海带,动物肝脏,果类,避免食用腌制类和有硬壳类食物。

2、多吃花生、红枣和红豆。

3、血小板少可以食补的,如猪肝牛奶,花生仁的红色表皮,最好是生吃,或者有热水烫一下就行,要是煮完营养都没了。

动物的胶脂脂肪,像牛蹄筋肉皮什么的,这些东西不用天天刻意去吃,隔三差五的吃一回就行。

幼儿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1、急性型ITP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癌等。

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明显增高,故认为是病毒抗原引起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fc受体或是病毒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起交叉反应,损伤血小板,并被吞噬细胞所清除。

2、 慢性ITP发病前常无前驱感染史,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90%病历有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其中95%为PalgG,2/3为PalgG和PalgM,少数作用为PalgA和pac。抗体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少数作用与Gbib复合物,使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功能改变。其含量与血小板寿命呈负相关,已经证实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血小板减少的症状

血小板减少症状主要体现在皮肤或粘膜呈点状或片状的紫红色,压之不褪色,医学上称为出血点、紫癜或淤斑。

血小板减少的体现还在青壮年女性表现为月经过多。当血小板降至2万以下时,出血会加重。1万以下时会更明显,最主要的危险是颅内出血引起死亡均是血小板减少症状表现。

当血小板低到5万以下时,才可能有出血现象。这是主要的血小板减少症状。

血小板减少症状还有口腔颊粘膜或舌头出现血疱,眼底出血引起的视物模糊等,也是血小板减少症状。在医学上,只要血常规检查血小板数连续两次以上低于10万,就称为“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急性病例主要是发生在发病之后的一周到两周内出社会比较的严重,在发病的初期一定要减少活动,避免出现创伤的情况,尤其是注意头部的外伤,重度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卧床休息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关推荐

血小板低吃什么好

血小板低吃什么好一、饮食要有规律,主副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如小麦、玉米、小米、糯米、豆类、瘦肉、蛋类等。多吃新鲜水果,如橘子、红枣、核桃、红皮花生、菠菜、青椒、觅菜、白菜等。忌辛辣、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烟酒等刺激类食物应以戒除;二、平时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要保持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特别要注意防止外伤的发生;三、缓解阶段可以适当参加一些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

血小板低吃什么好

血小板低的患者血液会出现不健康的问题,血小板低吃什么好,很多血小板低的患者吃一些食物会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些汤,常见的羊脊骨汤,枸杞参枣鸡蛋汤,圆肉花生汤对于增加血小板很好。花生煨汤篇(1)每天生吃连皮花生米每日50~100克。(2)连皮花生米100克,猪蹄一只,老藕节适量,共煨汤食用。(3)连皮花生米200克,与带肉脊骨500克或猪肝加水煨汤食用。龙眼肉15克,连衣花生30克,鸡蛋1枚,同炖汤

血小板低的原因 血小板分布异常

脾脏是人体血小板分布最多的脏器,当各种原因如肝硬化、骨髓纤维化等造成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时,大量血小板储藏在脾脏中,也会引起外周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低的原因

一、了解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在小血管破裂处,血小板聚集成血小板栓,堵住破裂口,并释放肾上腺素, 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是促进血液凝固的重要因子之一。 血小板还有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血小板减少如

血小板低吃什么好

实热型:饮食宜清凉之品,可以进食绿豆汤、兔肉、田螺、香蕉、甘蔗、橄榄、藕、冬瓜、丝瓜、空心菜、黄花菜、茭白等清解毒热之物,忌食或少食羊肉、狗肉、牛肉、鸡肉、驴肉、雀肉、水龟肉、胖头鱼、黄花鱼、荔枝、杨梅、核桃仁、杏、辣椒、花椒、胡椒、蒿子杆、大蒜、芥菜、榨菜、丁香、茴香菜等性温、辛热之品,以避免发生紫斑连片,使毒热更盛。虚热型:饮食宜凉润之品,可以进食菠萝蜜、柿子、丝瓜、菠菜、空心菜、藕、蚌、银耳

痛风不能吃什么水果蔬菜和食物 羊肚菌不适合什么人吃

1、羊肚菌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故而血小板低有出血倾向的人不宜吃。2、羊肚菌属于易致敏食物,如对羊肚菌过敏的人要忌吃,以免诱发过敏症状。3、羊肚菌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通便,但腹泻者不宜吃,以免加重病情。

新生儿血小板正常值是多少

1、约有50%的新生儿于出生时发生紫癜,其原因很多,但血小板减少是其中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新生儿血小板数] 新生儿期血小板数的正常值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国外统计,在生后2天内的血小板平均数为 223X10^9/L( 22.3万/mm3 ),其范围是( 84~478 )X10^9/L( 8.4万0~47.8万/mm3 ),大多数在( 100~350 ) X 10^9/L( 26.8万/mm3 )。年

血小板低是不是贫血啊

有一部分人在检查血液是会出现血小板含量低这一现象,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代表什么,可能只是隐约感觉与贫血有点关联,那么到底血小板低是不是就代表贫血?答案是否定的。血小板低跟贫血没有什么关系。血小板是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

化疗后血小板低怎么办 适量运动

化疗后的患者要进行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增加自身体内血小板的合成。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运动时要注意避免磕碰出血,运动以适中为度。这是因为化疗后的患者血小板低,如果有磕碰出血,不容易自我止血。

孕妇血小板低的危害

血小板对血液凝固具有重要作用,对毛细血管壁也有营养和支持作用,血小板数量减少时,毛细血管易破裂,皮肤、黏膜就会出现出血点。孕妈妈若血小板减少,不仅会使胎儿的血小板遭受破坏,而且会在分娩时出血不止,非常危险。因为怀孕期间一些药物是不能服用的,不论什么药对胎儿的身体都会有影响,你可以通过吃一些补血的食物来调理试试。若还是不可以恢复身体症状还比较严重最好是慎重考虑这个胎儿问题。血小板减少一般使用天然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