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如何正确滴用鼻药水
鼻炎如何正确滴用鼻药水
得了鼻炎时用滴鼻药,快速缓解鼻塞。但如果滴药时操作不当,会使药效大打折扣。以下三步都很重要。
1、躺平
用滴鼻药的最佳姿势是平躺,肩膀与床或沙发的边缘平齐,还头最好悬于沙发或床的边缘下,让鼻腔低于口咽部。
2、侧头
如果是左边鼻腔堵,就把头向左偏,沿鼻外侧滴入药液。
3、等2分钟再起身
要想药液充分覆盖到鼻黏膜上,至少需要2—3分钟。蜿蜒曲折的鼻腔与口腔相通,如果一滴完就起身,药液很容易流到嘴里。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常用的滴鼻剂有5种,通畅鼻腔的属于血管收缩剂,这类药能消除鼻黏膜充血肿胀、改善通气,作用迅速,适用于急性鼻炎、鼻窦炎以及慢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发作等导致的鼻塞。但这类药也有副作用,因反复收缩鼻腔血管,使鼻腔内黏膜或纤毛的弹性下降。同时,它还有一定的依赖性。就像头痛吃止痛片一样,通鼻液最好只在应急时用。高血压、冠心病、萎缩性鼻炎的患者则应禁用。
鼻炎患者要合理的滴药
(一)滴鼻法:为提高疗效,滴药时一定要采取正确的姿式的位置。家长一定要事先对孩子讲清这样做的重要性,让他配合完成。因为鼻子里弯弯曲曲,鼻炎、鼻窦炎的病变在鼻腔都有一定部位。不采取正确的躺卧姿式,药就难以进入到有病的部位。小孩怕滴鼻药,是因为药水滴到鼻孔里不舒服,许多家长因此迁就孩子,滴鼻时让孩子稍微头仰一仰,挤两滴药进去、抬起头就算了。这样滴进去的药一下子就流出来了,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疗效。请注意你用药时的体位。
(1)仰卧垂头法:适用于鼻炎、后组筛窦炎、蝶窦炎患儿。孩子仰卧,躺在床上,颈项紧挨床沿,头挂在床沿外,鼻孔朝向天花板。
(2)侧头法:适用于鼻炎、前组筛窦炎、上颌窦炎、额窦炎患儿,患儿取侧卧体位,肩下垫小枕头,使头偏向一侧,并下垂,将药滴入3-5分钟后换另一侧再滴。这样药液不但治了鼻炎,还进入了筛窦、上颌窦或额窦。如果不取这样的体位,药液进不了这些窦口,那药就不起作用了。
滴药后不要马上起立。为了使药液分布均匀和到达所有鼻窦的窦口,滴药后让孩子头部可略向两侧轻轻转动,保持体位3-5分钟,然后捏住鼻子起立。
(二)喷鼻法:近年来家庭鼻腔用药开始用喷雾包装了,这大大提高了疗效。因为药液不是像滴鼻剂那样滴出的是水,如果不取一定的体位,不易保留药液,不易进入窦口,而喷鼻法,药液喷出为雾状。在黏膜上附着的时间长、接触面广、用量小、效果好、不需特殊体位,易为患者接受。一般喷鼻时先直喷一次,2-5分钟后分左右一侧一侧地向上(鼻顶)、向后(鼻后部)各喷一次。当然为了提高疗效,喷鼻前一定也要清除鼻涕。
鼻炎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由于许多人都在遭受鼻炎的侵袭,所以很多人都会开始重视研发鼻炎药物,临床上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治疗鼻炎的药物。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鼻炎药物虽然很多,但一定要能针对性的选择,不然的话乱用药物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导致鼻炎越来越严重,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运用药物治疗的时候除了要“门当户对”外,还需要提醒大家用正确的药物,无论是中成药、西药还是中药,只要用对药物就能帮助自己的鼻炎病情控制住。而且鼻炎类型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鼻炎所用的药物会不一样,希望患者能关注这方面知识。
急性鼻炎主要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起病时患者鼻内先有干燥感、打喷嚏,随即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流清水样鼻涕,后鼻涕变为黏液脓性,说话时呈闭塞性鼻音。治疗同时还要大量饮热水,饮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畅,如果伴头痛,要加服解热镇痛药等。
慢性单纯性鼻炎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引起的。主要鼻炎症状是鼻塞,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寒冷时加重,鼻涕多为黏液脓性,有时不易擤出。由于患者鼻子不通气,长期用口呼吸和鼻涕的刺激,易产生慢性咽炎、喉炎等。用鼻炎药和手术结合是最佳疗法。
鼻窦炎又叫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衣着适度,多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鼻子干燥,不要轻易滴用鼻药。
过敏性鼻炎表现很像感冒,口服抗过敏药物或采用手术疗法,可降低鼻黏膜敏感性。
干燥性鼻炎鼻腔内干燥不适,分泌物减少,病人一般无鼻涕,由于鼻内干燥诱发痒感,病人常挖鼻子。治疗方法重在防止黏膜干燥。
血管运动性鼻炎表现为鼻塞、喷嚏和流鼻涕等症状。它是植物神经、内分泌对鼻黏膜血管、腺体功能调节失常引起的鼻病,虽然不是过敏反应引起的,但它有和过敏性鼻炎相似的症状,因此治疗时一定要诊断准确,避免误诊。
药物性鼻炎怎么治疗才有疗效
药物性鼻炎,也被成为中毒性鼻炎,是人们长期鼻腔用药不当的所导致的最终后果。因其长期受到药物的干扰,体内部已经对某些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因此对于药物性治疗,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一、对药物性鼻炎应以预防为主,避免长期使用鼻血管收缩剂。
一般认为使用鼻血管收缩剂的时间不要超过l周。(中国鼻炎网提示您:成人用低浓度。新生儿禁用滴鼻净。)小儿需用鼻血管收缩剂时,宜选用浓度更低的麻黄素。用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量每次每侧l~3滴,间隔时间应不少于4--6小时。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给亢进、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的病人,以及常服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应慎用或禁用鼻血管收缩剂。
二、对于已经形成药物性鼻炎的病人,可作如下处理:
①立即停用鼻血管收缩剂,至少停用两个星期以上;
②积极治疗鼻部原发病,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慢性肥厚性鼻炎、鼻窦炎等;
③用其他滴鼻剂替换血管收缩剂。有人推荐使用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配成液滴用。生理盐水加地米配成浓度为0。25毫克/毫升的滴鼻液,第一周滴20毫升,一般可改善鼻腔通气,第二周仅滴生理盐水。若第一周症状来改善,第二周再滴地察米松滴鼻液。亦可用曲安缩松滴鼻。
④在滴鼻的同时,内服抗组胺物如氯雷他定以及三磷酸腺苷(ATP),有助于改善症状。
耳鼻喉科专家在此呼吁大家:正确认识鼻炎,正确治疗鼻炎,正确使用各种药物,以免产生耐药性,使得病情加重,延误治疗最佳时期。
宝宝有黄鼻涕的治疗
伤风感冒引起流鼻涕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但为什么有的人感冒好了还经常流鼻涕?感冒时流涕称急性鼻炎,此时鼻腔粘膜充血肿胀,腺体分泌增多即形成鼻涕。起初为清水样的,3~5日后渐为脓涕,1~2周后可痊愈。如果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粘膜长期充血肿胀甚至肥厚,即为慢性鼻炎,就会经常流鼻涕了。
鼻内有涕时应叫孩子自行擤出。要有正确的擤鼻方法,按住一侧鼻孔,一侧一侧地擤。同时要在鼻腔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副鼻窦内鼻涕不易擤出,而鼻腔内脓涕可进入副鼻窦内,也可进入咽鼓管造成中耳炎。
鼻内滴入麻黄素之类的血管收缩药可使涕减少,但萎缩性鼻炎患者不可用此类药物。滴药时要防止药液流入口中,因孩子感觉到苦味,以后不会再让滴药。同时,为使药液均匀滴入鼻腔,而不至于迅速地流出来,也必须要有正确的滴药姿势。鼻涕过多的副鼻窦炎,可到医院作换置疗法或穿刺灌洗法治疗
以上的文章,我们了解到了,关于孩子常见的,宝宝有黄鼻涕的现象,首先是非常正常的,而且在生活中,家长朋友们,可以给孩子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鼻子堵塞如何正确使用滴鼻剂
常用的滴鼻剂大致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有缩血管作用,改善通气的滴鼻剂,另一类是治疗鼻炎的滴剂。一般来说,具有缩血管作用的滴鼻剂有麻黄素、鼻眼净、羟甲唑啉等药物,使用初期效果很好,患者马上会感觉舒服很多。
但这一类药有严格的使用指征,尤其不能长期使用。滥用或时间过长、药量过大,可引起药物性鼻炎,这样滴鼻剂不但无效,还会加重病情。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使用缩血管滴鼻剂时,连续使用不能超过两周。
另外,小孩用药要慎重,建议尽量少用这一类药,以免引起鼻黏膜损伤。而高血压患者也应慎用,以免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
而治疗鼻炎的滴剂一般有局部激素类和抗阻胺类。这些药物在控制鼻炎后缓解鼻塞也是有效的,如用久了无效,就要上医院检查鼻炎病情是否有了进展,是否有鼻息肉、鼻甲肥大、慢性鼻窦炎等并发症发生。这些并发症均需手术治疗,使用药物一般效果不佳。
鼻炎流鼻涕是怎么回事呢
鼻炎是因为长期鼻子里发炎如感冒恶化或生理因素如怀孕或鼻腔内结构的机械性改变如鼻中隔偏曲而行成。鼻子发炎部位就会分泌出大量脓性物质,即我们所说的鼻涕。鼻涕里含有大量病菌和能让组织发炎的物质,所以鼻涕在鼻腔内的堆积将使鼻子里的炎症不断恶化和发展,并且更容易引发感冒,形成感冒→鼻炎→更容易感冒→鼻炎更严重的恶性循环。
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起病时患者鼻内先有干燥感、打喷嚏,随即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流清水样鼻涕,后鼻涕变为黏液脓性,说话时呈闭塞性鼻音。治疗同时还要大量饮热水,饮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畅,如果伴头痛,要加服解热镇痛药等。
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衣着适度,多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鼻子干燥,不要轻易滴用鼻药。
鼻塞、喷嚏和流鼻涕等症状。它是植物神经、内分泌对鼻黏膜血管、腺体功能调节失常引起的鼻病。
血管运动性鼻炎表现
急性鼻炎主要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起病时患者鼻内先有干燥感、打喷嚏,随即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流清水样鼻涕,后鼻涕变为黏液脓性,说话时呈闭塞性鼻音。治疗同时还要大量饮热水,饮食宜清淡,保持大便通畅,如果伴头痛,要加服解热镇痛药等。
慢性单纯性鼻炎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引起的。主要症状是鼻塞,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寒冷时加重,鼻涕多为黏液脓性,有时不易擤出。由于患者鼻子不通气,长期用口呼吸和鼻涕的刺激,易产生慢性咽炎、喉炎等。药物和手术结合是最佳疗法。
广告
鼻窦炎又叫化脓性鼻窦炎,以多脓涕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鼻塞、头痛及嗅觉障碍。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衣着适度,多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鼻子干燥,不要轻易滴用鼻药。
过敏性鼻炎表现很像感冒,口服抗过敏药物或采用手术疗法,可降低鼻黏膜敏感性。
干燥性鼻炎鼻腔内干燥不适,分泌物减少,病人一般无鼻涕,由于鼻内干燥诱发痒感,病人常挖鼻子。治疗方法重在防止黏膜干燥。
鼻炎用药要注意什么
鼻子是我们身体一个重要的器官,出现鼻炎的人有些想快点彻底治疗好选择了去医院治疗。有些人不喜欢去医院,生病了喜欢自己用药,可是得了鼻炎可不能自己用药,因为鼻炎的用药随着病症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判断不准确自己在吃错了药,那就麻烦了,大家用药前一定要先做检查病情明确了在用药。
鼻炎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鼻炎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当鼻内出现炎症时,鼻腔内可以分泌大量的鼻涕,并可以因感染而变成黄色,流经咽喉时可以引起咳嗽,鼻涕量十分多时还可以经前鼻孔流出。
鼻炎实质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这时,如果短期使用含有少量麻黄素的滴鼻液,可以迅速改善以上症状,防止病情迅速发展。这类药有1%的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液、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等。
需要提醒的是,那些药只适用于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的早期,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周。麻黄素只能暂时性地收缩鼻腔静脉,减轻鼻腔阻塞的症状,频繁使用可产生反弹现象,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塞,若长期使用可造成鼻黏膜损伤,产生耐药性和药物依赖性。在临床中,滥用麻黄素而发生药物性鼻炎的病人非常多见,病人常表现为鼻腔干燥,鼻塞,鼻甲肥大。值得一提的是给孩子使用麻黄素滴鼻液尤其要慎重,因为经常使用会影响孩子的嗅觉灵敏度。
麻黄素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长期使用的话,会加重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此外。孩子有了鼻炎,睡觉不好,有些父母擅自加大麻黄素滴鼻液的剂量,会导致药物滴入过多,药液经后鼻孔进入食管,过多的麻黄素可引起心跳加快,孩子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等现象,睡眠反而更不稳。
鼻炎疾病本来对患者危害就大,再因为自己的盲目用药耽误了病情的治疗甚至导致病情恶化,这种行为是绝对要不得的。所以一旦发生鼻炎疾病我们要坚持去正规医院检查,再配合医生的诊断进行治疗,这才是治病时正确的做法。
鼻窦炎如何正确使用滴鼻液
用滴鼻液前要把鼻涕尽量擤干净,如果鼻腔有干痂,可用温盐水清洗鼻腔,待干痂变软取出后再滴药。滴药时需取鼻部低于口和咽部的位置:患者仰卧于床上,头向后伸或肩上垫一个软枕,也可将头悬垂于床缘外或座位,头尽量后仰,滴药时可将药液顺着鼻孔一侧慢慢流下,让鼻腔侧壁起缓冲作用,以免药液直接流入咽部而味苦难忍。滴药后轻按两侧鼻翼两三下,使药液布满鼻腔,一般滴鼻液每次滴两三滴,每日滴三次。鼻窦炎患者滴完药,保持原体位3至5分钟后,药液达鼻旁窦开口,使窦口黏膜收缩,窦腔内的分泌物容易流出,这时把鼻腔中的分泌物擤干净,然后再滴一次药,药液可经窦口进入窦腔,起到消炎作用。膜干燥引起的鼻出血,这样的患者可用薄荷石蜡油滴鼻液,滴药时将药液顺着鼻孔内侧慢慢流下,以起到润滑鼻中隔黏膜的作用。
鼻炎吃什么药好
慢性鼻炎的治疗需遵照以下原则:耐心治疗,充满信心.正确滴药,坚持不懈.夏秋治疗,效果更佳.
1. 一般治疗:用于治疗慢性鼻炎的滴鼻药水有很多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慢性鼻炎不适合用“滴鼻净”滴鼻,更忌长期使用.滴鼻药的使用方法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方法:滴药时鼻孔朝上,头后仰,以不使药液流人口中,每次一侧鼻腔点人3~5滴即可,点药后保持头位5分钟,每日用药3~5次.
2.中医药治疗
(1) 中医认为慢性鼻炎以肺脾气虚和气滞血淤为主,慢性单纯性鼻炎多以补益肺脾,通利鼻窍的办法为主,慢性肥厚性鼻炎则以调和气血,行滞化淤的方法治疗.基础方药: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辛夷10克,薄荷3克(后下).慢性肥厚性鼻炎加川芎10克,赤芍10克.鼻涕多者加半夏10克,茯苓12克,冬瓜子12 克.
(2)推拿疗法:以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梁两侧,上下稍用力推移,上至内眼角下,下至鼻翼上方,每次10分钟,每日2次.此法对鼻塞症状的缓解有明显效果.
(3)针灸治疗:取穴迎香,印堂,太阳,风池,曲池,足中里等,每次2—3穴,强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