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表扬孩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表扬孩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表扬的目的是给孩子们营造一种内部激励机制,让孩子做了好事、完成某项任务时,能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也是孩子成年后从事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原动力。具体说,在表扬孩子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表扬不要敷衍。家长在表扬孩子之前一定要想想孩子是否真的值得表扬,随口就来的表扬,实际上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敷衍,这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应持的态度。长期敷衍孩子会影响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与威信。因此,父母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应该将表扬孩子看做一件重要的事情,不能漫不经心,张口就来。即使自己忙、情绪不好或有其他原因,也不能用一两句话连哄带骗地表扬打发孩子。

2、表扬孩子要讲究技巧。一般来说,表扬孩子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父母在奖励和表扬时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将二者巧妙结合,灵活运用。

3、3岁以前的孩子,经验很少,他们对某些精神奖励方式缺乏体验,而更看重物质奖励,比如好吃的糖果、点心、漂亮的衣服、玩具等,所以,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父母应当多采用物质奖励的手段,并适当运用积极鼓励的语言来强化孩子的好习惯和好行为。

4、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慢慢过渡到诸如口头表扬、赞许、点头、微笑、注意或认可等精神奖励为主的阶段。比如对三、四岁左右的孩子,父母对于孩子的良好表现,就可以用给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带他到户外或公园游玩、和他一起下棋、做游戏等作为奖励。

两岁宝宝的教育

第一:两岁的宝宝是不可能乖乖听父母的话的,他们经常会哭,也会闹,但是作为宝宝的父母一定要耐心的教育宝宝,不要因为他的苦恼而感到不耐 烦,甚至有一种想打孩子的冲动。要慢慢的教育好宝宝,但对于孩子过分的要求也不可以完全顺着宝宝。

第二:尊重宝宝,正确引导宝宝,理性对待宝宝的错误,不要过分干涉,少拿自己的宝宝和别家的宝宝做比较,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培养宝宝的自信、 自爱、自立、自尊,而不是给他们规划好道路,限制孩子必须走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应当做到:赏识有度,批评有方。赏识为主,批评为辅。

第三:不要过分宠溺孩子,要培养宝宝独立自主的个性。

第四:为人父母者,要多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宝宝做好榜样。我们做父母的,只要让孩子身心都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将来能自力更生就足够了 ,孩子没有完全照着我们期望的那样去做,这是很自然的事,大方向对了就行,不必拘泥于小节,这一点在教育中很重要。

第五:教育宝宝的事要千变万化的,不同的小孩要用不同的方法。但一定要记得多表扬孩子和鼓励孩子。表扬孩子要表扬到位,不要经常说同一句话来表扬孩子。在宝宝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

有了以上方法你还担心您的宝宝会教育不好吗!总之,作为宝宝的父母一定要从小教育好孩子,给宝宝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宝宝从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康的成长与生活, 让您的孩子从小赢在起跑线上。

家庭教育经验谈

1.环境布置。 我为孩子设一个陈列架,使他们可以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东西。 如果孩子的房间和桌面很乱,只要这与他们的创作活动有关,我就不会因此而责怪他们。 我给孩子一个房间或房间的一部分供其玩耍。

2.当孩子做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时怎么办? 我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帮助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以及完成计划的方法。 当孩子失败时,我从来不表示看不起,我会对他说:“我也不会干这个。”

3.当孩子犯了错误。 我从来不用辱骂来惩治孩子。 我从来不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

4.知识上的帮助 我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玩。 我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以便帮助他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我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我激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我帮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5.进行鼓励 我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我表扬孩子会背诗歌、讲故事和唱歌。 我不断从孩子干的事情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我从不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6.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 我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我允许孩子参与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我让孩子有机会真正做决定。 在孩子所从事的工作中,我喜欢让孩子独立完成其中的基本部分,即使我不相信这样做会有积极的结果。

7.以身作则。 我养成合理的行为标准,并注意使孩子能照着做。

8.与孩子交流感情。 在我与孩子之间,并不存在完全不能讨论的话题。 我诚实地评价对孩子的感情。 我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用不着再表现自己了。 我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

9.自立。 我相信理智并信任孩子。 我尽量发挥孩子具有的积极认识自身才干的能力。 我鼓励孩子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 我勉励孩子尽量不依靠成年人。

表扬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表扬的方法

桐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都是非常用心地哺育桐桐,特别是在教育理念上正确运用表扬的手法,值得许多家长学习。专家认为,用表扬的方法来肯定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进步,非常有效果。但表扬要讲方法,讲艺术,如果方法不对就会适得其反。掌握鼓励和赞美孩子的技巧很重要,在此推荐以下方法供读者爸妈参考。

表扬要分年龄

表扬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的年龄阶段,比如对年龄很小的孩子在口头表扬时再给他一个吻,一次拥抱或者其他的身体接触,效果将更好。而大一点的孩子习惯表扬的方式含蓄一些,可心领神会地向他们眨眼睛,或者竖起大拇指表示自己已经注意到他做的不错。家长应有意留意哪一种表扬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更好。

表扬要及时

家长还应该注意,当孩子的表现很不错时,你的表扬一定要及时。当时的表扬要比迟到的表扬效果好,尤其是他对自己的一贯做法有所突破时。

表扬要具体

很多父母在表扬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用“你真棒”一句带过,并不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做出表扬。其实,这就不是一种正确有效的表扬方式。特别对于一些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父母更应特别强调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的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比如,两个小女孩在一起玩,一个不小心摔倒了,另一个赶紧跑过去把她扶起来,帮她拍净身上的土。这时,父母就应表扬得具体一些:“你今天把小朋友扶起来,你做得真好,妈妈很高兴。以后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就要像这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种更具体的表扬方法,既赞赏了孩子,又培养了孩子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孩子以后再遇到相同的情况,也就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表扬要适当

表扬切记要适当,不要期望值过高,不要表扬过头。表扬过高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会让孩子暗想下次要是达不到怎么办?父母会不会很失望,会不会不喜欢我?有时表扬很简单:一个赞许的微笑,拍一下肩膀,一个OK的手势,点点头。

表扬不要太频繁

表扬不易太频繁,太频繁了会造成孩子接受能力弱,一旦染上表扬瘾,如果没有表扬,就不去做事情。另外孩子会有所不珍惜,养成唯我独尊的想法。它最大的弊端是让孩子的心理变得脆弱,只能接受表扬,不能接受批评。

教养方式决定孩子快乐能力

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孩子制造快乐的能力

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

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听了这话的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自己给妈妈或是周围人带来的成就感,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贴士:

定期与心理老师进行沟通。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与心理老师沟通,而是父母。父母获得充足的教养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是帮助不快乐孩子最快最有效的途径。

将关注的重点不是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自己的教养方式与教养思路上,从自身的改变来影响孩子,这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表扬孩子要掌握好分寸

儿子程程今年五岁,长得虎头虎脑,很招人喜欢。他常常在外人面前唱歌跳舞后,到我面前显摆,并索要掌声与赞扬。开始,我对孩子竖大拇指,说他是未来的歌王、舞蹈家,对他的赞扬那叫一个费劲唾沫不嫌舌干。后来,我想,如果光表扬他,他难免会骄傲自满,于是,当他再到我面前要赞扬时,我变得爱答不理,有时候我干脆背过脸去,来一句“还行吧”敷衍了事。

后来,我发现小家伙对我有了意见,吃饭绷着个脸,像我欠他钱一样。我问他话也不正眼看我,在我的追问下,他才说我对他的赞扬是假的,哪有夸奖人背着脸的?我想想也对,表扬“未来新星”时就应该下点本儿。于是,当孩子唱完歌再到我面前邀功领赏时,我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对孩子大夸特夸。没想到,热脸蹭了冷屁股,儿子还是不乐意,说我夸奖人太假,不是真心的。

当时我就蒙了:拍个马屁还有那么大学问吗?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伺候了。

后来,我和一个做小学老师的邻居聊起此事,她告诉我,表扬孩子可不简单,轻了,孩子觉得家长不重视自己。重了,孩子会变得骄傲蛮横或是觉得家长在演戏糊弄自己。邻居说,表扬孩子要像做买卖一样,要掐准斤两。如果像奸商一样,表扬时缺斤短两,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而如果像热情过度的小贩,人家要一斤菜,你硬是给人家二斤半,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猜测。正确的方法是在斤两足够的情况下,秤杆稍微翘一下,让买菜的多点实惠,这才是做买卖的正道。

同理,表扬孩子时,一定要诚心实意,“给足分量”,但切记不要表扬过度,否则,受伤害的会是父母与孩子双方。

怎样表扬孩子效果更好

问:作为家长,我们已经意识到应多表扬、多鼓励孩子,但发现这样做收效甚微,我们的表扬是否不得法?一位困惑的母亲

答: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表扬好的行为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表扬也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使表扬更有效呢?希望下面的观点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也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成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年龄愈小表扬愈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

对应表扬的行为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表扬要具体。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长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并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孩子厌学说谎怎么办 合理期望

先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期望。

孩子厌学是否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了呢?是否是太过严厉了呢?如果孩子长期达到不了目标,会丧失信心与兴趣,要多表扬孩子,给孩子时间和信心。


表扬孩子要真诚要发自内心

方法一:表扬要真诚,要发自内心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信服赏识教育,并经常用表扬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女孩,但他们试过几次后都摇着头说:“我家女儿特殊,这种方法在她身上不管用。”真的是这样吗?这些家长都是怎样表扬自己的女孩的呢?

一位妈妈听说“赏识教育”后,便决定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回家后,女儿每做一件事,无论做得怎么样,她都说:“女儿,太好了,你太棒了!”

整整一个晚上下来,女儿被他夸得莫明其妙。最后,这个小女孩摸摸妈妈的额头说:“妈妈,你没事吧?”

表扬是种神奇的教育方法,是讲究技巧的,如果妈妈不分场合、不分事情地一味表扬孩子,孩子往往就会被夸得莫明其妙。有时,甚至还会引起女儿的反感,她们会认为父母太“虚伪”。

此外,有些父母认为鼓励就是说好听的,或者是简单地戴高帽。而这样做,也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爸妈不在家的时候,女孩乔乔一个人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家具摆得整整齐齐的,她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妈妈一回来,高声说:“我太爱你了,你很自觉嘛!”

一听这话,乔乔觉得扫兴极了,马上说了一句:“真没劲!”

孩子为什么觉得扫兴呢?因为她得到的只是诸如“自觉”这样干巴巴的表扬,她会因此认为:妈妈之所以爱我,是因为我打扫了房间,如果我没有这样做,她还会爱我吗?当女孩因此而怀疑妈妈的爱,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由此可见,表扬孩子应该发自内心,从孩子本身出发。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长处、不断进步,进而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方法二:表扬女孩的行为,而非她本身

某学者去一位在中国居住的外国朋友家做客,朋友家8岁的女儿拿出水果来招待他。他接过小女孩递来的水果,很真诚地对她说:“你真漂亮。”

当小女孩回屋之后,朋友很严肃地对他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必须向他道歉。”

“我没有伤害她呀,我还赞美她呢!”学者一脸茫然。

“问题就出在这里,你赞美她长得漂亮,这是她的外表,是父母给予的,并不是她努力得来的结果。而她和你打招呼,并给你递水果,你却忘了赞美她的礼貌了。”朋友一本正经地说。

最后学者向小女孩真诚地道了歉,并夸奖了她的礼貌。

其实,很多父母也常常会犯这位学者所犯的这种错误。如当你下班回来感觉很累,女儿过来给你捶背,这时,你夸女儿“你真是个好孩子”,就不如这样表扬孩子:“女儿捶得轻重正好,妈妈现在舒服多了,有你这么孝顺的孩子,妈妈觉得很幸福。”这会让女孩明白,孝敬父母是一个人的美德,她也会为自己拥有这样的美德而自豪。

另外,家长还应该注意,对那些年龄比较小的女孩,当她的表现很不错时,你的表扬一定要及时。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视而不见,会大大挫伤这些小女孩的积极性。

方法三:表扬要具体

很多父母在表扬女儿的过程中,往往会用“你真棒”一句带过,并不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做出表扬。其实,这就不是一种正确有效的表扬方式。

特别对于一些年龄尚小的女孩子来说,父母更应特别强调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的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

比如,两个小女孩在一起玩,一个不小心摔倒了,另一个赶紧跑过去把她扶起来,帮她打净身上的土。这时,父母就应表扬得具体一些:“你今天把小朋友扶起来,你做得真好,妈妈很高兴。以后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就要像这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这种更具体的表扬方法,既赞赏了孩子,又培养了孩子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良好行为。孩子以后再遇到相同的情况,也就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

正确表扬孩子的诀窍

1.表扬要具体

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父母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2.表扬要及时

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3.表扬要适度

过分的表扬易使孩子骄傲自满,过少的表扬也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鼓励和爱抚。

有一个小男孩儿不管有没有病都向妈妈要药吃,原来这位妈妈平时不经常表扬孩子,只有当孩子有病吃药时才说上一句“能干”,致使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吃了药才算能干,这不能不说是这位母亲在育儿中的一个失误。

4.表扬要有针对性

有些父母和教师常对孩子许愿:“你做了这件事我就表扬你。”“你考试达到90分我就奖励你。”这容易使孩子为得到表扬鼓励而做某件事,哪怕这件事是他应该做的,没有表扬鼓励他就不做,这将有悖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

5.表扬要兼看结果和过程

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刷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

这时父母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父母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他家务。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哪种方式最恰当最适合你的孩子,就靠你去用心选择了。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在父母适当的表扬声中学会自信、进取、探索和自我激励。

父母多多表扬孩子不怕强迫症

关心孩子,不是只关心他们的身体就够了,心理健康同样重要,也就是所谓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在小时候,需要父母们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健康的成长,反之,如果缺乏表扬,孩子们可能会换上强迫症。

1、父母的通病

在生活中,你可能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向家长们联系孩子情况的时候,孩子的家长可能会向老师们批评孩子,说他们在家里没有进步。例如在寒暑假的时候,老师们会定期的打电话向家长们询问孩子在家里的作业完成情况,或者是业余生活的丰富情况,这时候有的家长会直接回答孩子没有任何进步,每天只知道玩,并不会写作业,或者看些无聊的书和电视,这样的消极回答会让孩子非常的不高兴,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老师批评而就此抵触接老师的电话,或者是在接下来的校园生活中会显得非常被动,甚至是不愿意主动的完成作业,形成叛逆的性格。

其实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妈妈们虽然在陈述事实,但是并不能够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话,要知道你的孩子会非常的受伤,他们会难过的,这样孩子的闪光点会被埋没,之后他们便会形成不良的心理疾病,家长们要关注并且避免批评孩子的行为。

2、父母们注意自己的言行

父母在平时对待孩子的时候,或者是与老师们进行交流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在孩子的面前批评他们。据说严厉的父母亲会把孩子逼成强迫症,这是因为父母们觉得孩子应该更加好,给孩子施加了太大的压力,这样他们便会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进而使得自己无法控制自己压抑的情绪,导致心理疾病。因此父母亲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的表扬孩子,只要他们有进步,那就不要吝啬于言语上的表扬。

3、强迫症会危及孩子的健康

如果孩子患有强迫症的话,他们会表现出强迫思维,也就是说他们会反复的进行一项思想活动,或者会一直做着同一件事情,非常的焦虑,急躁,只是为了将一件事情做好,孩子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很容易换上抑郁症,这对孩子而言是不健康的。所以在平时,父母们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不必要求那么高,适当的表扬孩子的进步,这样会让孩子更加有兴趣进步更多,要知道父母的表扬是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进步空间的。

相关推荐

孩子好动怎么办

多和孩子玩一些体力游戏。好动的孩子,家长可以多给他设定一些锻炼或者游戏,例如慢跑、赛跑、蹦床、打斗游戏,孩子喜欢动,阻止他反而会引起他的反弹,相反,尊重他并帮助他排解一下好动的天性,孩子才会在该慢下来的时候慢下来。帮孩子找到一些他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孩子多涉猎一些,观察他喜欢什么,有的好动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建构积木,有的喜欢天文,有的喜欢玩电路,找到他喜欢的领域,多带他接触一下,就会发现多动的

四种个性宝宝性格转型方案

1、消极型宝宝肯定他的积极行为个性描述:这类孩子平时表现沉默、孤僻、害怕生人。他们看上去很讨人喜欢,一般不会缠着父母要这要那,更不会对某些新奇的事物提出问题。建议:平时个性比较消极的孩子,通常身体比较虚弱。这类孩子常会因小事而情绪紧张,在孩子每一次情绪紧张过后,父母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放松心情。这种类型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所以,即使是孩子犯了不可饶恕的过错,父母也要谨慎行使惩罚手段。转

鼓励孩子表扬成绩还是表扬努力

度过了手忙脚乱的几个月,随着宝宝的成长,如何教育宝宝渐渐成为父母关注的热点。成为父母之后,才会发现,原来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暗含着对宝宝教育的机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教育理论层出不穷,问题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困扰着父母,让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比如表扬孩子和批评孩子就是一门学问。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提倡以表扬、鼓励为主,但是又应当如何表扬宝宝呢?怎样的表扬才是适度,而到底是表扬他所做出的努力呢,

孩子啃铅笔会不会导致铅中毒呢

铅笔里不含铅,主要是石墨,所以不会造成孩子铅中毒。不过常啃咬铅笔,毕竟不太卫生,家长还是多提醒孩子为好。家长可以放心,铅笔的成分里没有铅,笔芯内主要是碳的一种形式,是无毒的。不过他经常接触到被铅笔扎伤的孩子,有时一个月就有五六个,所以特别要提醒家长注意防护。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若笔芯不小心划到脸上、嘴唇、手部时,会给皮肤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会留下永久的痕迹。这痕迹包括铅笔的颜色,皮肤自身的色素沉积,

赞扬孩子众所周知的优点

角度一:正面强化,赞扬孩子众所周知的优点今年6岁的过过很有环保意识,常把小区里的果皮、纸屑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年前还被小区管理处评为“环保小卫士”。可是,最近过过保护环境没有以往积极了,因为爸爸妈妈觉得孩子环保方面的表现已经受到了肯定,便不再表扬他这种行为,过过拿回“环保小卫士”的奖状时,他们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就再也没有提起。孩子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慢慢失去了保护环境的兴趣。孩子在表现优秀的时候,最

性格不同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

1 消极型孩子:肯定他的积极行为个性描述:这类孩子平时表现沉默、孤僻、害怕生人。他们看上去很讨人喜欢,一般不会缠着父母要这要那,更不会对某些新奇的事物提出问题。建议:平时个性比较消极的孩子,通常身体比较虚弱。这类孩子常会因小事而情绪紧张,在孩子每一次情绪紧张过后,父母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放松心情。这种类型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所以,即使是孩子犯了不可饶恕的过错,父母也要谨慎行使惩罚手段。

如何鼓励孩子诚实

专家建议父母鼓励孩子说出真相的一种方式则是,对孩子说:“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并且在平常生活当中,倡导诚信和透明。其次,通过表扬孩子说真话,进而鼓励并且支持他们将诚实放首位的品质。告诉孩子:“妈妈很高兴你告诉我真相”。如果家长意识到孩子在故意误导,向他们解释清楚:说谎是不被认可和接受的,以及说出真相的必要性,这是父母能够信任他们的基础。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孩子听到的谎话越多、说出的谎言也越多。孩子会持

学龄前孩子性格转型四法

暑假过后,达到学龄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专家建议,为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以良好的个性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家长不妨利用暑假这段时间,对孩子进行学龄前的个性转型教育,而对于不同性格类型的孩子,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1 消极型孩子:肯定他的积极行为个性描述:这类孩子平时表现沉默、孤僻、害怕生人。他们看上去很讨人喜欢,一般不会缠着父母要这要那,更不会对某些新奇的事物提出问题。建议:平时个性比较消极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四大建议

一、给孩子指明方向!孩子在成长中需要一个道德的标杆,这不仅仅意味着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包括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当一位妈妈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时,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最好的道德标杆就是爸爸妈妈自身的行为,如果你们自身逃避责任,那么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会离你们的期望越来越远!二、和孩子一起玩耍!现代社会中,由于竞争压力随处存在

孩子智力低下日常训练

1、鼓励孩子:由于智力低下孩子受人照顾较多,动手机会较少,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家长朋友应教育孩子从吃饭、穿衣、自理大小便做起,逐渐增强其自理能力。还要鼓励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如扫地、抹桌子、摘菜等。2、表扬孩子:智力低下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不能因孩子学得慢,学不会而批评孩子。应一旦发现了孩子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心。3、注意感知觉与动作的发展训练。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