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积水患儿静脉穿刺的特点

脑积水患儿静脉穿刺的特点

小儿静脉穿刺是脑积水护理工作中一种最常见且技术难度较大的操作,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小儿因脑积水伴脑萎缩,血管脆性大且萎陷不易看清,穿刺失败率高,加之治疗时用中草药头部外敷,头皮静脉大部分被覆盖,配合治疗用的脑细胞活性药及脑细胞营养药需要静滴的疗程长,而使小儿静脉穿刺要反复长期进行,以致对小儿静脉穿刺常用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也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根据肢体浅表静脉的走向及手指触摸有弹性感、沟痕感的特点,提高了小儿脑积水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肢体浅表静脉走向及穿刺方法:上肢浅静脉穿刺常用头静脉、贵脉及它们在手指的属支静脉网,下肢浅静脉穿刺常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在足背的属支网,在有静脉走行的皮肤处用手指触摸,皮下有滚动的弹性感,或沟痕感,对于小儿头皮穿刺有困难者,可在上述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上行绕过前臂桡侧缘,上行于前臂掌侧面,在肘窝处借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交通。头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外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在前臂桡侧桡骨茎突背侧缘处用手指触摸有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即可找到头静脉。

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上行逐渐转至前臂的掌侧面,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要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内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在前臂尺侧、尺骨头背侧缘处用手指仔细触摸有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即可找到贵要静脉。

大隐静脉,在足背内侧缘起于足静脉弓径内踝前方沿小腿及大腿的内侧面上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注入股静脉,在内踝前方可摸到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可找到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沿小腿后面上升至月国 窝处注入股静脉。在外踝后方用手指触摸到弹性或沟痕感处,可找到小隐静脉。

在穿刺前,首先应熟悉上肢前臂浅静脉及下肢小腿浅静脉的走向特点及体表位置,根据体表位置可先在肢体静脉较清楚的患儿身上反复触摸,体会手感,有静脉走行到皮肤表面的弹性感或沟痕感。

根据解剖特点,在相应静脉的部位可触及明显弹性感时,方可行穿刺。穿刺时对于肥胖型血管较深的小儿针头应与皮肤呈约15度角进针,对于瘦型血管比较浅的小儿针头与皮肤呈约10度角进针,进针速度不可过快且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回血,见到回血后再向前缓慢进少许即可固定,如果在穿刺进针后感觉到有落空感等确认已进血管,但不见回血,此时不要轻易拔除针头,可向后挤压一下输液管头端或直接用注射器抽吸,若仍无回血,再考虑重新穿刺。

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合适选择用针是关键,对于比较细而不易看清的静脉穿刺,宜选择4~4.5号针头,以免针头直径大于血管,造成刺穿失败。

小儿静脉穿刺部位的准备工作要跟上,如肢体冰冷末梢循环差,造成血管看不清者要用温水浸泡及反复揉搓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使穿刺部位的血管达到最大限度的充盈,从而有利于静脉的穿刺,对于活动度较大的血管,一定要用手指沿血管纵向绷紧,以防穿刺时滑动。

小儿头皮血管分支多,有些动静脉相伴行,一定要在明确为静脉后方可穿刺,往往动脉可触及转动,而静脉则无转动感,触摸时切勿用拇指,以免与拇指动脉相混淆,如果穿刺时发现回血不止,且液体不滴表明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除针头,按压止血。

输液完毕后拨针时,一定要按压好穿刺部位,切不可反复揉按,以免形成血肿影响再次穿刺,按压方法是用无菌棉球或棉签在穿刺部位的针眼前方处按压,时间为2-3分钟。

脑积水能治好吗

脑积水是由于颅脑疾患使得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脑室系统扩大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大的一种病症。其典型症状为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视神经乳头水肿,偶伴复视,眩晕及癫痫发作。未经治疗的先天性脑积水,虽有20%可以停止发展,但是,约半数患儿一年半内死亡。脑积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与脑积水严重程度正相关,应积极诊治。

对于继发性脑积水,也就是梗阻性的脑积水,基本上只要脑脊液循环通路通畅,脑积水就会好转,但是脑室的大小恢复,直接与其形成时间成正比,也就是说,脑室变大时间越短,脑脊液通畅后脑室恢复的越快。反之慢性脑积水需要几年时间,甚至有的终身也无法恢复到正常形态。

出现急性脑积水症状的病人应尽快手术。

脑积水患者的饮食护理

脑积水这种疾病除了治疗之外,脑积水患者的饮食护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根据患病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饮食方法。

1、患病初期,脑积水患者还可以正常饮食;

2、中晚期不能正常饮食的时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特别的饮食护理,或者由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食物宜清淡,少食多餐,温度不宜过冷过热。

中晚期脑积水患者的饮食护理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昏迷或咽喉肌肉麻痹,防止误吸必须下胃管进行鼻饲饮食。

2)、鼻饲时脑积水患者有一个适应过程,开始量应少、清淡,以后逐渐增多,每次灌注量一般在200-300ml(包括水),最多不应超过500ml,每日6次,每次间隔3小时。

3)、鼻饲前先抽吸一下胃管,脑积水患者的饮食护理如能吸出胃内容物说明胃管在胃中,方可注入流质。如果胃残留量大于1500ml,说明胃排空能力差,可减少鼻饲次数,并找出引起胃潴留的原因。鼻饲后要用清水20ml冲洗胃管,避免食物潴留在胃管内发酵、变质而引起脑积水患者腹泻。

4)、鼻饲过程中,由于贲门括约肌始终处于开放状态,易导致胃、食管返流引起倒吸,因此鼻饲后要抬高床头30-40度,脑积水患者的饮食护理同时还要避免过量喂养。长期鼻饲的脑积水患者要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如鼻、食管溃疡,胃出血,中耳炎,腮腺炎,水电解质紊乱,肺部及胃肠道细菌感染等,餐具要保持清洁。

5)、胃管要经常更换,一般每2周换1次,从另一侧鼻腔插入。

护理脑积水患者的方法是什么

脑积水是生活中常见的脑部疾病,一旦这个病出现将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影响,为了各位脑积水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治疗,建议各位脑积水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生活中还需做好正确的护理工作,那么正确科学护理脑积水患者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针对此问题进行具体介绍。

1、室温保持在18~21℃,湿度55%为宜,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病房空气流通,为脑积水病员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治疗康复环境。危重脑积水病人做好抢救准备(器械、药品),必要时气管切开。对症护理,抽搐时通知医生给镇静剂,有缺氧指征时吸氧,高热时退热处理。

2、脑积水患者饮食应易开脑窍、通经络、健脾益肾、填精益脑、强身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作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作到亲切、热情、耐心地照顾病员详细了解病员的病情、家庭、社会环境,帮助病员及家属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变被动为主动,创造出一个接受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3、定时测量脑积水患儿头部,询问有无恶心、呕吐等病史。颅内压增高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意识、瞳孔的变化,有无脑疝发生及颅内高压三联症(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做好特护记录,记出入量。

4、脑积水患者应用甘露醇降压时一定要快速滴入,在半小时内滴完,不可漏入皮下,以防局部皮肤组织坏死。预防并发症,颅内压增高时避免搬动,头下垫以软枕头偏向一侧并抬高15~30°,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时注意保护角膜,预防褥疮。

5、指导家长或协助脑积水病员做功能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针对疾病病因及康复治疗原则治疗,做好出院指导以保疗。

梗阻性脑积水有哪些典型症状

1、头围扩大岁前囟颅缝多未闭合故见,患儿提醒比例失调头颅大于躯干头盖部分比颜面大前额膨出尤为明显,头皮变薄有光泽头皮静脉因回流障碍而怒张。

2、前囟扩大张力增高,如抱患儿为立位且安静时,囟门仍呈膨隆状而不凹陷也看不到正常搏动时,则表示颅内压增高婴幼儿脑积水时十分典型。

3、破罐音脑积水患儿在额颞顶交接处头部扣诊时其声,如同扣破罐或成熟了的西瓜。

4、落日现象患儿眼球呈下转位状大部分虹膜为下眼睑所遮盖,只有少部分外露如同夕阳落到地平线下。

5、头颅的透光性在重度脑积水,如脑外套(皮质白质)厚度不足cm时,用强光手电筒直接接触头皮颅骨,如透光有亮度则为阳性如为血肿则为阴性。

6、视神经乳头萎缩由于扩大了的第三脑室前部直接压迫视神经故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则较多见,即使颅内压增高也看不到视神经乳头水肿,在脑积水早期即使有视神经萎缩对视力的影响,也不大主要是颅腔扩大使颅内压得到某种程度代偿的缘故。

家长须知这些方法能尽早发现儿童脑积水

脑积水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很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头围增大即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头颅进行性增大,前囟也随之扩大和膨隆。头颅与躯干的生长比例失调,如头颅过大过重而垂落在胸前,头颅与脸面不相称,头大面小,前额突出,下颌尖细,颅骨菲薄,同时还伴有浅静脉怒张,头皮有光泽。

前囟扩大、张力增高 竖抱患儿且安静时,囟门仍呈膨隆状而不凹陷,也看不到正常搏动时则表示颅内压增高。婴儿期颅内压力增高的主要表现是呕吐,由于婴儿尚不会说话,常以抓头、摇头、哭叫等表示头部的不适和疼痛,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嗜睡或昏睡。

落日目现象即脑积水的进一步发展,压迫中脑顶盖部或由于脑干的轴性移位,产生类似帕里诺(Parinaud)眼肌麻痹综合征,即上凝视麻痹,使婴儿的眼球不能上视,出现所谓的“落日目”征。脑积水患儿常伴有其它畸形,如脊柱裂,眼球内斜(展神经麻痹所致),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膝腱反射亢进,发育迟缓或伴有严重营养不良。

当发现婴幼儿出现上述症状时,极有可能是脑积水,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以免严重影响今后的健康成长发育。

婴幼儿脑积水有哪些症状

头围增大

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头颅进行性增大,前囟也随之扩大和膨隆。头颅与躯干的生长比例失调,如头颅过大过重而垂落在胸前,头颅与脸面不相称,头大面小,前额突出,下颌尖细,颅骨菲薄,同时还伴有浅静脉怒张,头皮有光泽。

前囟扩大、张力增高 竖抱患儿且安静时,囟门仍呈膨隆状而不凹陷,也看不到正常搏动时则表示颅内压增高。婴儿期颅内压力增高的主要表现是呕吐,由于婴儿尚不会说话,常以抓头、摇头、哭叫等表示头部的不适和疼痛,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嗜睡或昏睡。

破罐音 对脑积水患儿进行头部叩诊时(额颞顶叶交界处),其声如同叩破罐或熟透的西瓜样。

“落日目”现象 脑积水的进一步发展,压迫中脑顶盖部或由于脑干的轴性移位,产生类似帕里诺(Parinaud)眼肌麻痹综合征,即上凝视麻痹,使婴儿的眼球不能上视,出现所谓的“落日目”征。

头颅透照性 重度脑积水若脑组织(皮质、白质)厚度不足1cm时,用强光手电筒直接接触头皮,如透照有亮度则为阳性,如正常脑组织则为阴性(无亮度)。

视神经乳头萎缩 婴幼儿脑积水以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较多见,即使有颅内压增高也看不到视神经乳头水肿。

神经功能失调 第Ⅵ对颅神经的麻痹常使婴儿的眼球不能外展。由于脑室系统的进行性扩大,使多数病例出现明显的脑萎缩,早期尚能保持完善的神经功能,晚期则可出现锥体束征,痉挛性瘫痪,去大脑强直等,智力发展也明显比同龄的正常婴儿差。

其它 脑积水患儿常伴有其它畸形,如脊柱裂,眼球内斜(展神经麻痹所致),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膝腱反射亢进,发育迟缓或伴有严重营养不良。

CT征象是脑室扩大,中度与重度脑积水通过一次扫描即可确诊,轻度者需多次观察确有脑室进行性扩大才能诊断。

脑积水的食疗方

脑积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患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饮食方法,患病早期,脑积水患者可以进行饮食调理,那么脑积水患者的饮食调理有哪些方法呢?

脑积水患者的三种食疗方法如下:

脑积水食疗方一:黑木耳6克,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

脑积水食疗方二: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若中风并发糖尿病,不宜加蜂蜜。

脑积水食疗方三:川芎10g,桂枝10g,鸡血藤30g,葛根12g,羌活10g,归身10g,北芪60g,地龙 10g,三棱10g(炒),炒莪术10g,石菖蒲 10g,乌梢蛇10g,赤芍10g,甘草6g,醋15g (冲服)。水煎服,每天1剂。有活血化瘀之功效。

急性脑积水的饮食调理方法:由于急性脑积水患者病情危重,加之病人常有呕吐、多汗、发热、呼吸困难、缺氧、应用脱水剂和利尿剂,很容易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因此在急性期保证营养供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做好饮食护理,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急性脑积水患者病情稳定时不能进食者由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每日的入量不宜过多,一般在2000ml左右。病情较轻,意识较清醒、无吞咽障碍者,可帮助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宜清淡,少食多餐,温度不宜过冷过热。

脑积水的症状

典型症状为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视神经乳头水肿,偶伴复视,眩晕及癫痫发作。有的患者脉搏变慢,血压升高,呼吸紊乱,瞳孔改变;部分患者可有眼球运动障碍、锥体束征,肌张力改变及脑膜刺激征;有表现内胀综合征,如呕吐、便秘、胃肠道出血、神经源性肺水肿、尿崩症、脑型钠潴留及脑性耗盐综合症。

婴幼儿脑积水临床特征

⑴头围增大 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头颅进行性增大,前囟也随之扩大和膨隆。头颅与躯干的生长比例失调,如头颅过大过重而垂落在胸前,头颅与脸面不相称,头大面小,前额突出,下颌尖细,颅骨菲薄,同时还伴有浅静脉怒张,头皮有光泽。

⑵前囟扩大、张力增高 竖抱患儿且安静时,囟门仍呈膨隆状而不凹陷,也看不到正常搏动时则表示颅内压增高。婴儿期颅内压力增高的主要表现是呕吐,由于婴儿尚不会说话,常以抓头、摇头、哭叫等表示头部的不适和疼痛,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嗜睡或昏睡。

⑶破罐音 对脑积水患儿进行头部叩诊时(额颞顶叶交界处),其声如同叩破罐或熟透的西瓜样。

⑷“落日目”现象 脑积水的进一步发展,压迫中脑顶盖部或由于脑干的轴性移位,产生类似帕里诺(Parinaud)眼肌麻痹综合征,即上凝视麻痹,使婴儿的眼球不能上视,出现所谓的“落日目”征。

⑸头颅透照性 重度脑积水若脑组织(皮质、白质)厚度不足1cm时,用强光手电筒直接接触头皮,如透照有亮度则为阳性,如正常脑组织则为阴性(无亮度)。

⑹视神经乳头萎缩 婴幼儿脑积水以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较多见,即使有颅内压增高也看不到视神经乳头水肿。

⑺神经功能失调 第Ⅵ对颅神经的麻痹常使婴儿的眼球不能外展。由于脑室系统的进行性扩大,使多数病例出现明显的脑萎缩,早期尚能保持完善的神经功能,晚期则可出现锥体束征,痉挛性瘫痪,去大脑强直等,智力发展也明显比同龄的正常婴儿差。

⑻其它 脑积水患儿常伴有其它畸形,如脊柱裂,眼球内斜(展神经麻痹所致),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膝腱反射亢进,发育迟缓或伴有严重营养不良。

年长儿童及成人脑积水的临床特征

⑴临床一般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

⑵慢性脑积水患者临床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特征,可出现双侧颞部或全颅疼痛,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视神经萎缩,智力发育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

⑶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交通性脑积水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于慢性交通性脑积水基础,代偿调节功能使分泌减少,部分完好的蛛网膜颗粒吸收功能代偿加快,从而形成新的平衡。虽然脑室系统扩大,但脑脊液压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故称正常压力脑积水。CT表现:脑室系统普遍扩大,脑沟加深,但两者不成比例,脑室扩大更显著。临床多表现为痴呆、共济失调、尿失禁(三联征),应与脑萎缩鉴别。

脑积水宝宝静脉穿刺的特点

小儿静脉穿刺是脑积水护理工作中一种最常见且技术难度较大的操作,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小儿因脑积水伴 脑萎缩 ,血管脆性大且萎陷不易看清,穿刺失败率高,加之治疗时用中草药头部外敷,头皮静脉大部分被覆盖,配合治疗用的脑细胞活性药及脑细胞营养药需要静滴的疗程长,而使小儿静脉穿刺要反复长期进行,以致对小儿静脉穿刺常用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也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根据肢体浅表静脉的走向及手指触摸有弹性感、沟痕感的特点,提高了小儿脑积水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肢体浅表静脉走向及穿刺方法:上肢浅静脉穿刺常用头静脉、贵脉及它们在手指的属支静脉网,下肢浅静脉穿刺常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在足背的属支网,在有静脉走行的皮肤处用手指触摸,皮下有滚动的弹性感,或沟痕感,对于小儿头皮穿刺有困难者,可在上述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上行绕过前臂桡侧缘,上行于前臂掌侧面,在肘窝处借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交通。头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外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在前臂桡侧桡骨茎突背侧缘处用手指触摸有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即可找到头静脉。

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上行逐渐转至前臂的掌侧面,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要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内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在前臂尺侧、尺骨头背侧缘处用手指仔细触摸有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即可找到贵要静脉。

大隐静脉,在足背内侧缘起于足静脉弓径内踝前方沿小腿及大腿的内侧面上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注入股静脉,在内踝前方可摸到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可找到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沿小腿后面上升至月国 窝处注入股静脉。在外踝后方用手指触摸到弹性或沟痕感处,可找到小隐静脉。 在穿刺前,首先应熟悉上肢前臂浅静脉及下肢小腿浅静脉的走向特点及体表位置,根据体表位置可先在肢体静脉较清楚的患儿身上反复触摸,体会手感,有静脉走行到皮肤表面的弹性感或沟痕感。

根据解剖特点,在相应静脉的部位可触及明显弹性感时,方可行穿刺。穿刺时对于 肥胖 型血管较深的小儿针头应与皮肤呈约15度角进针,对于瘦型血管比较浅的小儿针头与皮肤呈约10度角进针,进针速度不可过快且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回血,见到回血后再向前缓慢进少许即可固定,如果在穿刺进针后感觉到有落空感等确认已进血管,但不见回血,此时不要轻易拔除针头,可向后挤压一下输液管头端或直接用注射器抽吸,若仍无回血,再考虑重新穿刺。

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合适选择用针是关键,对于比较细而不易看清的静脉穿刺,宜选择4~4.5号针头,以免针头直径大于血管,造成刺穿失败。

小儿静脉穿刺部位的准备工作要跟上,如肢体冰冷末梢循环差,造成血管看不清者要用温水浸泡及反复揉搓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使穿刺部位的血管达到最大限度的充盈,从而有利于静脉的穿刺,对于活动度较大的血管,一定要用手指沿血管纵向绷紧,以防穿刺时滑动。

小儿头皮血管分支多,有些动静脉相伴行,一定要在明确为静脉后方可穿刺,往往动脉可触及转动,而静脉则无转动感,触摸时切勿用拇指,以免与拇指动脉相混淆,如果穿刺时发现回血不止,且液体不滴表明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除针头,按压止血。

输液完毕后拨针时,一定要按压好穿刺部位,切不可反复揉按,以免形成血肿影响再次穿刺,按压方法是用无菌棉球或棉签在穿刺部位的针眼前方处按压,时间为2-3分钟。

脑积水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要做哪些治疗呢

脑积水是由于颅脑疾患使得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脑室系统扩大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大的一种病症。其典型症状为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视神经乳头水肿,偶伴复视,眩晕及癫痫发作。未经治疗的先天性脑积水,虽有20%可以停止发展,但是,约半数患儿一年半内死亡。脑积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于脑积水严重程度正相关,应积极诊治。脑积水不是一种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病理结果。 建议及时医院就诊,找出脑积水的原因并对症治疗。

相关推荐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护理

1.加强护理保持安静,避免孩子哭闹导致病情加重。姿势宜平躺或右卧,头肩稍稍垫高,约15——30度即可。若患儿有呕吐的症状,则应保持平躺。注意保暖,体温稳定在35.5~36.5℃为佳。出生时就有明显症状者,应当推迟哺乳,发生呕吐则适宜插胃管喂食。呼吸保持顺畅,并控制好输液量。2.抗惊厥及时使用有助于止血。可以采用一种药物加量治疗,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不同的药物。用药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药物血浓度,当孩子

针对脑积水的经穴体外反搏法

经穴体外反搏疗法是综合运用传统中医经络穴位理论与现代医疗器械体外反搏机相结合,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方法有效率达82.6%,应用简单,可操作性强,患儿易接受,且安全有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诊断标准主症:头颅明显增大,囟门宽裂,颅缝开解,头皮青筋暴露,颅部叩诊呈破壶音,两眼下视。次症:面色晦暗,神情呆钝,语言不利,目无神采,舌淡或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指纹沉滞。有主症中任意2项及次症

结核性脑膜炎治愈率是多少

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病型,常在初染后1年内发生。近年来发病率已在为降低。那么这种疾病的治愈率大概是多少那,下面就让小编来为您分解下。1.一般疗法:必须严格执行下列各项措施:①切断与开放性结核病人的接触。②严格卧床休息,营养必须丰富。③细心护理。改变患儿体位。细心护理眼睛、粘膜及皮肤,预防皮肤褥疮。耐心喂养,保证入量。昏迷患儿应用鼻饲法。④最好住院治疗,只在条件不许可时才可考虑门诊治疗

怎么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

怎么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下面具体一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方法支持疗法专家指出,在对颅内出血患儿进行支持疗法的过程中应保持患儿安静,注意液体平衡,维持血压,保持体温,保证热量供给。止血新生儿颅内出血该如何治疗?专家表示,其在治疗过程应重视止血,医生可选择使用新鲜冰冻血浆、维生素K1、止血敏、立止血等。防治脑积水可选用乙酰唑胺50~100mg/(kg·

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并发症

1.硬膜下积液:约30-60%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出现硬膜下积液,1岁以内的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儿较多见。硬膜下积液多发生在化脑起病7-10天后,其临床特征是:(1)化脑在积极治疗过程中体温不降,或退而复升;(2)病程中出现进行性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头围增大、呕吐惊厥、意识障碍、或叩诊有破壶音等。怀疑硬膜下积液时可做透光检查,必要时行B超检查或CT检查,前囟穿刺可以明确诊断。正常小儿硬膜

脑积水的偏方

偏方一生食大蒜或洋葱10-15克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偏方二川芎10g,桂枝10g,鸡血藤30g,葛根12g,羌活10g,归身10g,北芪60g,地龙 10g,三棱10g(炒),炒莪术10g,石菖蒲 10g,乌梢蛇10g,赤芍10g,甘草6g,醋15g (冲服)。水煎服,每天1剂。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偏方三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若中风并发糖尿病

静脉穿刺的部位在哪里

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患儿去枕平卧,头向后仰并转向穿刺对侧,必要时肩后垫一薄枕,头低位15°~30°,充分暴露颈静脉。??穿刺点掌握在下颌角与锁骨上缘连线中1/3肘肩方向处为最合适??操作者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持针,在距静脉最隆起1~2cm处沿血管平

小孩的头越来越大是脑积水

脑积水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内脑脊液存量增加、脑室扩大的一种顽症。在胎儿时期,脑积水可致死胎;出生后患儿的头颅会在数周或数月后快速、进行性增大,很快成为一个大头娃娃。大头娃娃不仅是外观上和正常儿童不一样,而且因为脑内的积液压迫脑组织,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小儿脑积水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先天性脑积水,如导水管狭窄或闭锁;后天性脑积水可以是自发性脑出血或外伤性脑出血导致,或为脑炎后遗症;也有一些为肿瘤堵塞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

1.1 穿刺前的准备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让患儿平卧,嘱咐家长摁住患儿膝关节,另一家长双手绷紧患儿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另备一条长能足够缠绕患儿头部一圈的胶布,为了防止粘患儿的头发两端留余10 cm将中间的大部分对折粘在一起即可。1.2 小儿头皮静脉特点 小儿头皮静脉丰富浅显易见,血管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回流故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额正中静脉粗、直、不

脑积水的饮食方法有哪些?

因为很多脑积水患者的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在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饮食方法,患病初期,脑积水患者还可以饮食,到了中晚期不能饮食的时候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特别的饮食护理,或者由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食物宜清淡,少食多餐,温度不宜过冷过热。一、鼻饲的护理1、由于脑积水患者昏迷或咽喉肌肉麻痹,插胃管时不能配合,必须选择新胃管或硬度较大的无弯曲胃管缓慢插入,经试验确认在胃内后方可注入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