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症我们要怎么办呢
孩子抑郁症我们要怎么办呢
一、做好思想工作 一般孩子对抑郁症是没有什么概念的,那家长和医生就得要注意帮助孩子做好思想工作了,让他配合好医生使医生清楚地了解孩子的主要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真实心理机制。 二、让孩子对医生建立信任 很多的孩子都是比较反对治疗的,那在对治疗上,一定要帮助孩子和医生建立自信,让医生充分了解孩子,便于互相交流,让他有充分的机会描述自己的感受。家长配合心理医生让孩子能主动合作,参与治疗。医生在给孩子治疗时,家长应认识到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应积极与医生沟通,与...
儿童也会得抑郁症
孩子得抑郁症的原因
专家也并不确定什么样的孩子会更容易得抑郁症,不过以下几个原因可能会是导火索。
抑郁基因
如果孩子父母中有一方曾经得过抑郁症,那么其孩子得抑郁症的几率为25%,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此病,孩子的几率则增加到50%甚至更高。
神经物质失衡
脑中一类神经传导素的物质,也就是血清素、正肾上腺素和多巴芬,它们在控制情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专家们认为抑郁症的孩子可能是由于这些神经物质分泌不足导致的。
创伤
有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包括儿童和成年人,他们都曾经经历过一些重大的、使生活发生巨变的事件。比如,失去至爱,搬到新的城市、或者是一次事故中的直接受害者。而孩子们通常没有处理这些重大创伤的能力,于是便在心里产生了阴影。艾欣7岁便得了抑郁症,那年她妈妈遇到一次严重事故并且受了重伤。从那以后,艾欣便关闭了自己的情感大门,但专家们认为其实她也尝试走出自己的世界,只是用了另一种方式:她恐吓别的小孩,画一些恐怖的画,比如受伤的人或被杀的人,当她觉得不开心的时候她抓破自己的脸。
荷尔蒙分泌发生变化
学龄前孩子也会得抑郁症,不过更多诊断有抑郁症的儿童是那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这个阶段正是荷尔蒙发生变化的时期,男孩与女孩得抑郁症的比例大致相当,但是在十几岁和进入成人期时,女孩得抑郁症的比例提高,是男孩的两倍。变化的荷尔蒙以及社会的期望是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所在。
太过追求完美造成的现实失落感
如果说是因为自卑造成的抑郁症,倒不如说是太过追求完美而导致的失落引起的自卑感,所以家长应该多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完美的,用一颗常态的心理面对挫折、失败,多给孩子一些安慰,比如这件事情没做好也没关系,我们重要的是做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千万不要对孩子太过严苛,否则这些无形的压力也会成为孩子抑郁症的原因。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
儿童抑郁症通常可分为急性抑郁、慢性抑郁、隐匿性抑郁三种。
1、急性抑郁
这一类儿童发病前常有明显的精神诱因,如父母突然死亡,遭受意外灾害,或因病住院而离开父母等。这类儿童病前精神正常,发病时忧郁症状明显,如整天流泪、动作迟缓、声音低、食欲不振、乏力、失眠、恶梦、日渐消瘦,常常独进独出,不与其他儿童交往,有时可流露出绝望感。
2、慢性抑郁
这一类儿童过去常有与父母多次分离的经历,或有其他的精神创伤的病史,但并无重大的突然的诱因。病前适应能力差,忧郁症状呈逐渐加重,表现为胆小、害差异、容易受惊、不合群、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少而浅。检查时可发现其行为退缩、表情淡漠,并有厌世观念和自杀企图等。
3、隐匿性抑郁
这一类儿童的抑郁症状常常相当隐匿,多表现为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不听话、多动、执拗、反抗、攻击、不守纪律、学习困难、冲动捣乱或其他不良行为。也可出现头痛、呕吐、腹痛、腹泻、厌食、过食、大小便失禁等身心问题。多数儿童忧郁不明显,但有的儿童可周期性地出现抑郁症状。
抑郁症对不同年龄孩子的影响
婴儿期抑郁症
大多发生在6个月以后,主要与母子分离有关,患儿首先表现为不停地啼哭、易激惹、四处寻找父母、退缩、对环境没有兴趣、吃奶差、体重不增、睡眠减少。
学龄前期儿童抑郁症
学龄前期儿童抑郁症可使患儿易激惹、社交行为退缩、不愿上幼儿园、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食欲下降、易生病,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
学龄期儿童抑郁症
学龄期儿童抑郁症的患儿常性格孤僻、不合群、和同学关系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不好、自我评价低,可产生消极意念或自杀行为,部分儿童出现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
青春期抑郁症
患儿除有心理低沉、思维迟滞、理解力和记忆力下降外,还可出现反社会行为,如吸烟、酗酒、吸毒、犯罪、自杀等。
我们要怎么自己缓解抑郁症呢
1、坚持锻炼:
特别是早晨时期的锻炼,很多抑郁症患者有行动迟缓、邋遢、懒惰的状况,长期这种状况不仅严重损害身体机能,更会加重抑郁症患者消极、负面情绪。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空气可以说是一天当中最清新的时刻,它可以充分调动人体潜能活化身体细胞,当身体放松了,内心也慢慢就会放松下来,情绪自然就会有一定的缓解。
2、外出交际:
把自己关在家里,逃避与人接触,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表现,而这首先是他们所需要改变的地方。
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不如他人、什么都做不好等负面症状,这些感受......
抑郁症有遗传性吗 抑郁症遗传的概率
如果家中有某一家庭成员患抑郁症,则其一级亲属(子女、父母及同胞)的患病危险比普通人高2—3倍。如果父母双方和一个孩子均患抑郁症,则家中其他孩子抑郁的可能性达40%,家中其他孩子患同种精神障碍的可能性为25%。
抑郁症能自愈吗
1。抑郁症情况在我们身边随处所见,所以面对抑郁症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一般的抑郁症情况我们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因为产生抑郁情况非常多,这是个人心理素质表现的问题,这与患者的生活的客观因素有着重要的联系,有些人因为身处的家庭背景而抑郁,有些人因为学习或工作而抑郁,而有些人却是因为感情问题而抑郁。所以,要想治疗抑郁症,首先我们要找到病根,从而将病人心结出发,对症下药
2。当然,病有轻重缓急,心理疾病同样是这个道理,当我们遇到较为严重的抑郁症时,我们会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因此,我们要马上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心理医生会根据病人病情轻重做适当的治疗,轻者可以通过交流、解答的情况解开病人心结,重者要加以药物进行配合治疗。所以,当遇到病情严重的病人时,药物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3。在找到病根的基础上,要想缓解病人的病情,我们要讲究科学的办法。首先,我们要给病人一个舒心的治疗环境,多点与外界接触,培养个人信心,我们要多给病人鼓励的话,让病人重新获得自信,所以,一般的抑郁症状通过客观的鼓励,是完全可以使客人痊愈的。因此,面对一般的抑郁状况,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家庭冲突多对孩子心理影响
青少年患抑郁症,出现低龄化趋势
记者发现,暑期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就诊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而在抑郁症专病门诊诊室前,八九岁带着眼镜的小女孩, 十几岁低头不语的小男生默默地跟着父母坐着排队。少儿门诊杜亚松博士说,每周都有几十名孩子因为出现持久、显著的情绪低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最后被 父母送来就诊。
杜博士说:“抑郁症已成为当今青少年最普遍的心理疾病之一。孩子进入青春期,本来就变得不愿意和大人交流,所以即使得了抑郁症也不容易被家长发现, 隐匿性强容易导致延误治疗,等发现的时候已经很严重了。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10年来,儿童期重型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4%,青春期上升到4%—8%。终身患病率与成人接近,达15%-20%。青少年抑郁症可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学校表现、人际关系,使青少年自杀风险增加,使成人期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2倍-4倍。
家庭冲突越是多,孩子抑郁越高发
12岁的小雯(化名)近日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市心理咨询中心,和一年前相比,她瘦了十多斤,原本就不太外向的性格现在变得更加“闷”,平时几乎看不到 小雯露出笑容,小小年纪似乎就看破世事。父母对医生讲述着小雯的许多“莫名”行为,而当医生对他们的夫妻关系、教育子女的观念进行深入了解时,发现身为某 公司老总的博士爸爸平时很少管小雯,但却对小雯的功课有着极高的要求,妈妈全权负责女儿的学习、生活,但总觉得老公不够顾家,常常以“不管女儿”为由挑起 事端,与丈夫争执。以前父母争执,小雯常常会躲到房间里哭,可是现在她不太哭了,看父母的眼神却变得冷漠了。
青少年抑郁症能治好吗
有一位家长这样主诉青少年抑郁症,“我离婚的时候孩子还小,为了不让离婚阴影滞留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当中,我费尽心思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高中的时候去往美国留学,但是眼看就要毕业了,孩子却因为患上青少年抑郁症被遣送回国,不愿意说话,成天沉浸在游戏和网络上是孩子经常干的事情,我想问的是,青少年抑郁症能治好吗?我应该如何帮助我的孩子?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只要及时接受治疗是可以治好的,因此有这样担忧的父母不必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几种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方法,希望对患者父母有所帮助:
一、药物治疗:尽管心理治疗是青少年抑郁症治疗的首选,但是如果治疗后4~6周内病情没有改善,就应当考虑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应该制定一个综合治疗计划,对于那些症状严重影响心理治疗效果的儿童和青少年、那些不能经受心理治疗、有精神症状及慢性或复发的抑郁症,药物治疗应是首选。
二、青少年抑郁症治疗以攻“心”为主:针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特点,目前临床心理学界主要采取抑郁症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家庭治疗等治疗方法,作为青少年抑郁症特别是急性发作和轻中度抑郁症的首选治疗方式。
三、个别心理辅导对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效果好: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最有效的治疗形式是个别心理治疗而非集体心理治疗。青少年时期正是其认知方式、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认知行为治疗的针对性就更为突出。
四、营养疗法: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也可以采用营养疗法,因为我们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有很多食物中所含有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于人的神经健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的专家认为,倘若是多疑症的人如果缺乏某种单一营养物质也会引起抑郁症,因此建议大家多吃维生素b含量丰富的食物,例如粗粮。
青少年抑郁症能治好吗?大部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长在描述孩子的病情的时候,经常使用的字眼就是沉默寡言、丢三落四,不愿与人交往等,很多家长在面对这种疾病的时候除了独自落泪,满心的苦不愿和人说,其实青少年抑郁症的发作已经成为一种即成事实,父母应该做到就是配合孩子做好相关的治疗工作,还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阳光型抑郁症
说到抑郁症,我们总会和“垂头丧气”、“无精打采”、“满面愁容”等联系起来。可是你知道吗?一个整天乐呵呵、满脸阳光的人也会得抑郁症,而且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抑郁症——阳光型抑郁症!
所谓阳光型抑郁症,即把郁闷、委屈、愤怒等情绪掩藏起来,表面上给人阳光、快乐、充满激情的感觉,而长期无法宣泄而成的忧郁症,症状有“幻想逃离现有环境”,“领导面前积极背后消极”等等。 患者往往会把自己真正的情绪隐藏起来,只向人们展示自己阳光的一面,长期得不到宣泄的负面情绪积累下来,形成巨大压力。
从表面上看,这类人是非常快乐和充满激情的,所到之处有如阳光,让周围的人灿烂快乐。但当他们一个人的时候,却有着突然收敛的笑容和心中刹那的隐痛,犹如“双面人”。而且,阳光型抑郁症通常具有隐蔽性,让身边的人无法察觉,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这也是这类抑郁症的最“危险”之处。
产后抑郁症当心心理亚健康
新妈妈——孩子养不好怎么办?
产后抑郁症是“最危险的抑郁症”!不仅新妈妈产后会得抑郁症,甚至连产前,她们也可能有抑郁症的表现!生育之前,她们担心孩子会畸形,不敢看电视、不敢感冒、不敢打电话、不敢……孩子出生之后,她们又有了新的担心——回去工作以后,是否保得住原来的位子,孩子会不会发生意外,要怎么教育才妥当……
一般母亲过一星期就能完全适应角色转换,脱离产后抑郁的阴影。但是,一些有严重“产后抑郁症”的妈妈,会有很强烈的自杀冲动,她们在自杀前,常常担心别人照顾不好自己的小孩,狠狠心就会向孩子“痛下杀手”!美国一起母亲谋杀5个孩子的案例,就是“产后抑郁症”的恶果。
医生建议:“产后抑郁症”的母亲要学会自我调整,身边的人不要只忙着给产妇“吃吃喝喝”补身体,也要时刻关心她们的心理状态。
女性当了妈妈后一定要注意调节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孩子,要对自己有信心能把母亲这样一个角色扮演好,这样才能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抑郁症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这项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急性期发病,旨在缓解抑郁症状,改善抑郁病人的一些社交问题。抑郁症病人常见的人际问题包括四方面,即不正常的悲伤反应、人际冲突、角色转变困难和人际交往缺乏等。 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中最受患者欢迎的一种,莫过于音乐疗法。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而音乐对这些神经结构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其实对于治疗抑郁症,我们现在如果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这种症状的话,一定要及时的确诊,而且还要有实际的治疗方式,其中抑郁症的自我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家人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尽早康复
1、正确看待抑郁症,这个放在首要的位置,我们要及时的辨别抑郁症,不要误诊,因为抑郁症的症状很多会伴有焦虑等症状,会多疑,不明原因的肢体症状,有些甚至影响思维,这些都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需要去精神科看病。
2、按时吃药,目前治疗抑郁症主要依靠药物,抑郁症病人的神经递质出现问题,一些常用的抗抑郁症药物正是有改善神经递质正常分泌的效果。吃药原则足量足疗程。要听医生的建议。
3、亲人要给与宽容和关怀,抑郁症的病人大多懒惰,家务工作都不能完成了,家人这时要给予关怀,因为他们并不是真的懒惰,只是抑郁症的折磨。因此家人一定要宽容病人,不要大呼小叫,更不要辱骂病人。那样只会加重病情。
4、给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抑郁症大多睡眠质量差,饮食不好,没有食欲。此时我们要积极劝导,注意病人的身体。给病人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改善病人的睡眠情况,买些病人喜欢吃的食物,改善病人的食欲。当病人睡眠改善,食欲改善时,也就是抑郁症的病情缓解的信号。
5、多多开导病人,尽量带病人走出门。抑郁症病人大多不喜欢出门,怕见人,作为亲属我们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这个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好的,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6、注意:如果病人病情好转,能够参加劳动,能与人正常交流后,一些药物是要逐渐递减不能立马停掉,否则可能出现病情反弹。对于抑郁症康复的病人我们也要给予他们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免再次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