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牙期间的问题
换牙期间的问题
1.乳牙滞留
乳牙该掉的时候而不掉这种现象称为乳牙滞留。
(1)主要原因①恒牙胚错位;②局部炎症;③恒牙胚缺失。
(2)治疗恒牙已萌出而乳牙仍未脱落的滞留牙,应尽早拔除,以免影响恒牙在正常位置上萌出。超过换牙年龄而乳牙未脱落,恒牙未萌出者,则不要轻易拔掉,若是恒牙先天性缺失,应尽量保留乳牙。
2.乳牙早失
乳牙在应脱落之前脱落,称为乳牙早失。往往造成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使缺牙间隙变小,恒牙因间隙不够而错位萌出。应在乳牙缺隙处戴缺隙保持器,防止两侧牙齿倾斜,直至恒牙萌出。
3.恒牙萌出困难
恒牙在超过替牙期仍没有萌出,叫做恒牙迟萌。
主要原因:①乳牙早失;②多生牙;③牙瘤或囊肿的阻碍;④恒牙本身发育异常;⑤遗传因素;⑥缺钙。
4.牙齿错位咬合
换牙期有时出现暂时性错位咬合,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自行调整恢复正常。而有的错位咬合不能自行调整,会影响颜面发育,应去医院诊治。
5.双层牙
乳牙还没脱落,恒牙就钻出来,造成牙齿排成前后两排。这并不罕见,很可能是乳牙根未能完全吸收造成的。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拔除滞留的乳牙,腾出位置,以利恒牙萌出。
小孩蛀牙怎么办呢
鼓励儿童
由于儿童患了蛀牙后可能因为疼痛等原因,导致情绪不佳,这样对他们的配合治疗或是饮食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家长需要进行鼓励。
保持正常的刷牙模式
不能因为得了蛀牙后牙龈、牙神经痛疼,孩子不想刷牙,家长就心疼也就同意儿童不刷牙了,这样虽然一时不痛,但是牙齿中的细菌、食物残渣也会刺激口腔炎症。
不要吃喝酸性的食物
有些儿童喜欢喝酸酸甜甜的果汁,哪怕是在患了蛀牙之后,也不知收敛,这样会导致蛀牙的症状加剧,酸性会腐蚀本来就不堪重负的牙齿系统的哦。
不要吃过硬的食物
当儿童患了蛀牙后,牙齿非常脆弱,如果此时食用一些较硬的食物,这样会导致牙齿的损伤,建议让患儿食用较软的食物。
去看牙医
如果患儿的蛀牙问题比较严重,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就要带孩子去看专业的牙医,来通过科学的手段解决口腔问题。
另外,儿童在换牙结束时也能够自然解决蛀牙问题
如果孩子过小,家长其实不必担心,只要改变患儿的饮食习惯,在其换牙阶段结束后,长出新牙就会好了。
儿童掉牙换牙常见问题
妈妈疑问:
孩子刚刚5周岁,就已经掉了1颗前门牙了,是不是有点太早了?对孩子以后有没有影响?
专家解答:
孩子的牙齿过早松动,会让爸妈的心跟着紧张起来:这么早换牙正常吗?其实,除了孩子的牙齿松动或掉牙的时间,爸爸妈妈还要了解更多换牙知识,我们从孩子换牙的顺序说起。
到底几岁换牙才正常?6岁是一个标准时间,但是一般说来,出牙较早的孩子(早于4-7个月)往往乳牙掉得也早。同样,那些在12个月后才出牙的孩子通常到8岁时还长着乳牙。国外儿童口腔科的教授曾指出,虽然孩子第一次掉牙的平均年龄可能在5岁半或6岁,但4岁的宝宝掉牙其实也是有的。所以,对此不必过度担心。
爸爸妈妈们对换牙期的了解不能局限于时间,更应该了解换牙顺序。通常最先脱落的牙齿是下面的一对门牙。因此,如果4岁孩子掉了一颗下门牙,那很可能是正常的。这虽然早了一些,但如果掉的是别的牙齿,比如说后面的一颗牙,就要引起重视。因为那多半说明有其他问题存在,如蛀牙等。当然,如果你对孩子松动的牙齿感到担心,也可带他去看牙医。检查一下,就能知道是否有问题了。
家长可以通过脱落的乳牙以及是否在短期内有新牙萌出来判断牙齿是否为自然脱落,儿童的乳牙没有牙根,脱落面呈蚕食状,与折断的牙齿有较明显的区别。
儿童出现乳牙过早脱落通常是身体的内部原因造成的,也可能只是口腔局部的原因,如代谢紊乱、牙周疾病、牙齿外伤等。如果乳牙过早脱落,而恒牙迟迟不能萌出,可能会对儿童以后的恒牙的正常萌出和整齐排列带来一定的影响。
建议家长对孩子的牙齿情况多加关注。如果发现孩子乳牙由于龋坏、外伤、牙周病等过早脱落,就应该及早就医,以免因此导致咬合功能受损,影响到恒牙及颌面部的正常发育。
儿子7周岁了,出了两颗新牙,可旧牙还不掉,这是什么原因呢?
专家解答:
新牙长出来了,旧牙还不掉,如今这种问题十分普遍。现在儿童的精细化喂养问题比较严重,孩子们常吃蛋糕等软质食物,就连吃苹果都被家长削成小块,市售的儿童食品更是均做工精细,往往入口即化。这样一方面容易造成食物残渣在牙齿表面的堆积,诱发龋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口颌发育和咀嚼功能的训练。
硬的东西吃得少,牙齿磨损不够,所以里面虽然有新牙萌出,但是乳牙也不掉。只能拔牙后等牙齿慢慢归位。家长可鼓励儿童多吃硬性食物,增强咀嚼功能,有助于儿童的口腔健康。
提示家长应注意保证儿童的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特别是多吃蔬菜和新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营养又丰富的食物,这样,既有利于牙齿的自洁作用、减少蛀牙,同时也有利于口腔颌面的生长发育,使乳牙正常脱落,新生恒牙排列整齐。
换牙期间常见的问题 牙齿咬合错位
换牙期牙齿替换,有时出现暂时性错位咬合。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自行调整恢复正常。
应对措施:如不能自行调整,且会影响颜面发育的,应及时去医院就治。
宝宝出牙问题
概 述宝宝出牙是每个妈妈所关心的问题,妈妈们带着宝宝一起玩的时候,就会讨论你们家宝宝几颗牙了,什么时候开始长牙的啊,先出的哪个牙啊等等,一圈问下来,答案都不一样!大家都开始紧张了,是不是自己的宝宝出牙有什么问题,是不是由于缺钙引起的呢?是不是营养不够好?要不要去看医生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宝宝出牙的一些基本的问题,
步骤/方法:1婴儿出牙有早有晚,最早一般4个月开始长牙,大部分宝宝6个月的时候开始长牙。宝宝的第一颗牙在4--12个月之间都是正常的。如果一岁还没有长牙,其他发育都正常,也不要担心。
2出牙的时候一般是一对一对长出的。最早出现的是下方的门牙(前牙),之后是上门牙,然后是侧门牙,再后是前磨牙和犬齿,最后是后磨牙。一般到2岁时,20颗乳牙全部出齐。
3有很多宝宝出牙的顺序都是乱的,妈妈们也不要紧张!一个孩子一个样,不可能都按照书本的要求去长,因为孩子比书本可丰富多了。只要孩子吃的好,也好玩,睡得好,就由他去吧。
宝宝换牙期间的几种常见问题
1、牙齿迟迟不掉
牙齿从牙根开始松动到真正掉下来,通常会持续几个月,而且是在不注意的时候自己掉下来,比如吃东西的时候。但也有的牙就像有一条线拴着,总也不掉,此时可能就会影响咀嚼,或者让孩子觉得不愉快。
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让孩子试着转转它,如果牙根完全脱离了,轻微的旋转就会让它掉下来,切不可勉强,更不能猛拉,因为如果牙根只有一半脱离,强拉的后果很容易造成损伤和感染。
2、换牙时有一点疼
牙齿松动脱落的过程一般不疼,但伴随着乳牙开始脱落,孩子们的“六龄齿”也就长出来了,这时可能会造成牙龈肿胀,使孩子抱怨牙痛。如果孩子疼痛得比较严重,需要去看牙医,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消炎止痛等。
换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其间,孩子可能会抱怨没法嚼东西,但即使他吃饭不香,也要保证合理均衡的饮食,这时父母可以做一些蔬菜汤、肉汤等容易咀嚼吞咽的食物,以保证身体所需,同时,鼓励他坚持刷牙,清洁口腔。
孩子换牙期的几个问题
换牙期应注意乳牙是否滞留或早失
乳牙脱落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应脱落而不落称乳牙滞留,其后果往往是恒牙不能在正常的位置萌出。大多数孩子在五六岁时开始换牙,也有的从4岁开始,个别孩子会迟到7-8岁才掉第一颗乳牙。当发现孩子的乳牙还未脱落,新牙已从旁边长出,看起来像是“双排牙”。这时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拔除滞留的乳牙,腾出位置,以利恒牙萌出;若乳牙在应脱落之前就脱落了,称为乳牙早失,这往往会造成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使缺牙间隙变小,恒牙因间隙不够而错位萌出。此时应在乳牙缺隙处戴缺隙保持器(由儿童口腔科医生订做),防止两侧牙齿倾斜,以保持恒牙应有的萌出位置,直至恒牙萌出。
换牙期应注意恒牙萌出是否有困难
乳牙过早脱落,孩子习惯用牙床咀嚼、舔吮,牙床会变得肥厚,阻碍恒牙萌出。因此,如果孩子已到换牙的年龄而恒牙未长出,应带孩子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取得医生的帮助。而恒牙萌出时出现轻度拥挤、扭转是正常的现象。
换牙期应注意预防和治疗乳磨牙龋病
换牙期乳磨牙易患龋病,如龋齿引起根尖病,可影响继承恒牙的生长萌出,因此要注意乳磨牙龋病的及时治疗和预防,绝不能有“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也不必治”的错误观念。
换牙时宜多吃耐嚼食品
孩子到六七岁左右,恒牙就开始陆续萌出,替换原有的乳牙。有些孩子恒牙虽已萌出,乳牙却常常不肯“让位”,迫使恒牙不得不从乳牙的内侧长出,形成“双层牙”,造成恒牙排列不整齐。引起乳牙滞留迟脱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孩子进食过于精细,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自然吸收、脱落。因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耐嚼食物,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当孩子门牙和后磨牙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些芹菜、玉米、苹果等食物,使换牙顺利完成。
换牙期应注意纠正孩子不良习惯
在换牙期,乳牙与恒牙共存,恒牙刚刚萌出,特别是作为“咬合关键”的“六龄牙”,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加之多数儿童刷牙不彻底,常容易发生龋坏。此时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正确地刷牙。在换牙期,乳牙松动即将脱落时,儿童常习惯用舌舔松动的牙,这是一种不良习惯,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应及时给予纠正。
牙齿错位咬合会影响容貌
儿童在换牙期,牙齿在替换,颌骨在发育,随之逐渐建立咬合关系,有时会出现暂时性的错位咬合,在牙齿的发育过程中,往往能自行调整而恢复正常。有的错位咬合,如因上唇唇系带位置过低而造成上前牙间隙过大,或个别牙齿出现的反颌,应尽早去医院诊治,否则将影响孩子的容貌。
换牙期的正确护理
宝宝的牙齿逐渐长出之后,要教育宝宝养成正确刷牙的好习惯,保护好出之不易的好牙齿。除了养成正确刷牙的好习惯外,孩子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父母控制好孩子甜食及饮料的摄入,这些食物都容易导致牙齿龋坏。
孩子换牙期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孩子换牙期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孩子从五六岁开始会出现乳牙脱落恒牙萌出的情况,这段时间被称为换牙期,对于换牙期,很多家长朋友对它的认识不够,认为孩子换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其实,小孩子换牙期是孩子的重要时间,是有许多问题值得家长朋友们关注的,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孩子换牙期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问题一、换牙期乳牙出现蛀牙不会有事,恒牙长出来了就好。
解答:乳牙很容易患有蛀牙,特别是换牙期的乳磨牙更是成为蛀牙的高发区,如果乳牙因为蛀牙而引起根尖病可能会引起恒牙的生长萌出,因此,需要注意乳磨牙蛀牙的及时治疗和预防,不能有“乳牙迟早是要换的,不必治疗”的错误观念。
问题二、换牙期乳牙出现滞留或早失怎么办?
解答:乳牙的脱落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有些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没有脱落的情况就做乳牙滞留,这样很容易造成恒牙无法在正常的位置萌出。孩子出现换牙的情况一般是在五六岁左右,但是,有些人却会出现乳牙没有及时脱落,从而出现了恒牙出旁边萌出,影响到了恒牙的生长,这时候应该尽快带孩子拔除滞留的乳牙,这样才能给牙齿腾出足够的空间,便于恒牙的萌出。另外还有些人提早出现乳牙脱落的情况,这种就是乳牙早失,这样会是的两边的牙齿往空缺的位置倾斜,使得牙间隙变小,从而造成恒牙萌出的空间不够,导致错位萌出的情况。这时应该在早失的乳牙处戴缺隙保持器,防止两侧牙齿倾斜,以保持恒牙应有的萌出位置,直至恒牙萌出。
问题三、换牙期孩子有不良习惯有没有事?
解答:在换牙期,乳牙和恒牙是共存的,恒牙刚刚萌出的时候会有六龄齿出现,它具有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容易滞留食物残渣等特点,加上孩子的刷牙习惯不好,很容易引发蛀牙。因此,这段时间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另外,很多孩子在乳牙出现松动的时候喜欢用舌头去舔松动的牙齿,这样会影响到恒牙的正常萌出,应当给予纠正。
问题四、牙齿错位咬合怎么办?
解答:儿童在换牙期,乳牙和恒牙在替换,颌骨也在发育,并正在逐渐建立咬合关系,但是,有些人会出现暂时性的错位咬合,有些可能会在自行调整中恢复正常,但是,有些情况,如因上唇唇系带位置过低而造成上前牙间隙过大,或个别牙齿出现的反颌,应尽早去医院诊治,否则将影响孩子的容貌。
问题五、换牙期孩子要怎么保护口腔健康。
解答:孩子在换牙期萌出的恒牙都是全新的健康的,因此,要从这个时间就开始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除了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外,也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应该合理控制孩子甜食和饮料的摄入,因为这些容易给孩子带来蛀牙,会损害口腔健康。
孩子换牙期的问题及护理
1. 流口水。出牙时,宝宝口腔的唾液分泌会增多,但由于吞咽能力还不完善,所以,一部分唾液就会溢出,形成流口水现象。
应对策略:做好卫生护理
给宝宝围上围嘴,防止口水弄脏衣服。父母要经常为宝宝擦去嘴边的口水,并经常用温水洗净,擦上润肤露,不要让口水淹坏了下巴的皮肤。如果宝宝口水流得特别严重,就要去医院检查,看看宝宝口腔内有无异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2. 啃咬硬物。出牙期间,宝宝会感到牙龈痒痒的,所以,常喜欢找一些较硬的物品来啃咬。
应对策略:给予磨牙食品
当宝宝产生出牙不适感而喜欢啃咬东西时,妈妈可以准备一些专为出牙宝宝设计的磨牙饼干,还可以亲自制作一些手指粗细的胡萝卜条或西芹条,让宝宝啃咬,以缓解不适。另外,这些磨牙食物还能为宝宝提供营养、锻炼其咀嚼能力,强壮脸部肌肉。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用安慰奶嘴,建议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孩子10个月。
3. 哭闹、发低烧。出牙时的不适感常使得宝宝吃不好、睡不香、脾气火爆、爱哭闹,有一部分宝宝在出牙时会出现低烧现象。
应对策略:按摩及冰镇牙龈
妈妈可以戴上指套或用湿润的纱布巾帮宝宝按摩牙龈,也可以将牙胶冰镇后给宝宝磨牙用。这样做除了能帮助宝宝缓解出牙时的不适外,还能促进乳牙的萌出。
4.腹泻。有些宝宝出牙时会有腹泻。
应对策略:当宝宝大便次数增多、但水分不多时,应暂时停止给宝宝添加其他辅食,以粥,细、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为主,并注意餐具的消毒;若次数每天多于10次、且水分较多时,应及时就医。
宝宝出牙问题
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即开始生出第一颗牙齿,这时长出的牙齿叫乳牙,一共20个,先后持续到2岁或2岁半时全部出齐整套牙齿。不过每个宝宝的生长各有差异,有些宝宝可能在四五个月大的时候就能长牙,有些则可能直到1周岁才长牙,只要在1周岁长牙都是正常的现象。
在宝宝长牙的期间,他会表现出很多症状,比如烦躁不安、流口水,甚至到处乱咬,这些都是长牙所带来的不适。这些不适虽然会随着牙齿的成长而慢慢消失,但是它们对宝宝牙齿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护理不好,甚至可能影响恒牙的健康。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小办法来缓解宝宝长牙带来的不适。
1、每天用纱布蘸点凉水擦拭宝宝的牙龈,如果是夏天,可以用棉纱布包一小块冰块给宝宝冷敷一下,能够暂时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
2、进行牙床训练,可以买一些牙胶或磨牙棒之类的产品让宝宝咬,一来可以缓解不适,二来还能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一举两得。
3、清洁口腔。母乳或者配方乳中含有乳糖和碳水化合物,是细菌存活的能量来源,所以不要以为小宝宝就不用刷牙,也不要怕麻烦,每次给宝宝喂养完毕后用温水擦拭宝宝的牙齿和牙龈。
少数宝宝在长牙的时候还会出现发烧和拉肚子等异常现象,这些症状不是每个宝宝都会有,也不会自己消失,应该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对症下药。宝宝出牙是一种生理过程,一般无需小题大做,但有些情况,妈妈应有所了解和注意,以免心中无数,大惊小怪或疏忽大意。
孩子换牙要注意什么,儿童换牙会遇到的问题都在这了! 儿童换牙会遇到的问题
如果乳牙脱落后,新牙很长时间长不出来,是需要及时带孩子去拍牙片,了解恒牙的牙胚发育情况。
这是因为有时候新牙可能已经长出牙槽骨,但是由于长期的咀嚼摩擦,使牙龈变厚变硬,从而难以顺利长出来。这时候医生会采用助萌术,切除恒牙表面的牙龈组织,使新牙尽早长出来。
有些孩子的乳牙在恒牙萌出后还不掉,这种现象为乳牙滞留。家长可以检查一下孩子的乳牙是否松动,如果已经松动可以待其自行脱落,如果丝毫不动,就需要到医院将乳牙拔除。
恒前牙比乳前牙大很多,因此在恒前牙萌出后很多孩子都会表现为前牙区的拥挤,而替换乳磨牙的双尖牙一般要比乳磨牙小一些,因此在乳磨牙替换完成后,前牙区的拥挤能得到消除或缓解。
对家长来说,没有必要因为孩子前牙替换后单纯的拥挤不齐而着急,即使对那些的确是牙齿排列不齐拥挤的患者,一般也要到12岁乳牙完全替换完成后再进行正畸治疗。
孩子到了六岁左右,在上下左右最后一颗乳磨牙的后面会静静的长出第一恒磨牙,因其通常在六岁萌出,又称"六龄齿"。
六龄齿是承担咀嚼功能最主要的牙齿,由于萌出早,加上很多家长以为它也是会替换的,疏于护理,导致许多小朋友的第一恒磨牙早早开始龋坏。
所以六龄齿是窝沟封闭的主要对象。
7-8岁六龄齿完全萌出,是进行窝沟封闭的最佳年龄。窝沟封闭是一种能有效增强牙齿抗龋能力的技术,就像给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使被封闭部位的牙齿组织免受食物和细菌的侵蚀,从而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儿童换牙多久长出新牙 换牙期间常见的牙齿问题
恒牙已经萌出而对应的乳牙没有正常脱落,会出现“双排牙”,此时应把乳牙拔掉,否则会令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正。
乳牙早已脱落而对应的恒牙尚未长出。会使邻牙挤占该缺失部位,继任的恒牙失去生长空间,成为畸形齿。此时应去牙科给孩子做“间隙保持器”。
乳牙有龋齿,不能坐视不理等着换牙。如果龋坏的乳牙发炎,会直接破坏到恒牙胚,使其釉质发育不全。
第一磨牙又名“六龄齿”,一般在6岁左右萌出,因位置靠里,且没有对应脱落的乳牙,有些宝妈往往会当成乳牙来对待,忽略了对它的保护。六龄齿十分重要,对恒牙的生长、排列有定位作用,但因窝沟较深,易发生龋齿,因此进行窝沟封闭是对它最好的保护。
一种是正常现象,缝隙会随着两旁侧切牙和尖牙的萌出而消失;另一种情况是病理因素造成的,如:两颗门牙间有埋伏的多生牙存在,门牙间的缝隙不能自行消失,应到医院及时治疗。
尖牙的萌出时间很晚,由于间隙不足,它可能就会长在牙槽骨的唇侧,俗称“虎牙”。一般不要轻易拔除这颗牙,因为它是撕裂食物的“一把手”,应听医生建议来确定治疗方案。
换牙期间会遇到什么问题 新换的牙比较大
新萌出的恒牙会比乳大较大一些,因为在日后牙冠大小将不再改变,但是牙槽骨却随牙根的继续发育而增高,颌骨也在变大。
应对措施:不要担心,当孩子面部日益丰满时,牙齿也会变得匀称和谐起来。
乳牙龋齿不治疗影响宝宝面部发育
若乳牙龋齿不治疗,会造成宝宝乳牙牙体缺损,可继发牙髓病、尖周病,导致残冠、残根、失牙,使孩子降低或丧失咀嚼功能。其次,会殃及恒牙,使继承恒牙或相邻恒牙也易患龋齿,恒牙萌出异常,进而产生恒牙咬合异常,影响宝宝的面部发育,让原本可爱的宝宝发生颌面部畸形。所以,乳牙龋齿不能忽视。
为防止乳牙龋齿,家长要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甜食。从2岁开始,应培养宝宝进食后漱口的习惯。对待宝宝刷牙问题,家长别刻意培养“自立”,要主动帮宝宝对每个牙面进行清洁,每次刷牙2分钟左右。
若宝宝磨牙发生龋齿,更应及时补牙,因磨牙比门牙晚4年换牙,所以,磨牙龋齿后果比门牙龋齿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