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艾灸哪里最好 心俞
抑郁症艾灸哪里最好 心俞
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或左右约1.5寸)。
心俞穴主治惊悸,健忘,心烦,癫痫,癫狂,失眠,咳嗽,吐血,以及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很适合艾灸治疗抑郁症的选穴。
如何利用艾灸戒烟
为什么艾灸“戒烟穴”,可戒烟呢?这是因为灸法能抑制烟瘾,并能消除或减轻戒烟后出现的“戒断症状”,例如头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烦躁不安等。
【取穴】列缺 戒烟穴(列缺与阳溪之间) 肺俞 心俞
艾灸戒烟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日,直到戒断为止。烟瘾发作时,可随时灸戒烟穴。
2. 瘢痕灸:肺俞、心俞可采用瘢痕灸,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日。
3. 艾炷隔姜灸:每次灸5-10壮,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日。
艾灸也能治疗失眠
艾灸治疗失眠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神门、心俞、足三里、太溪、百会、肾俞为主穴。神门穴能养心安神,心俞穴能理气宁心,足三里穴能使气血源源不断生长,太溪、肾俞穴能滋阴补肾,百会穴能通畅脑气、宁静心神。所以艾灸上述几个穴位,能增进睡眠。 另外如烦躁、心情抑郁,可加灸太冲、阳陵泉穴,以行气解郁;如有头晕、耳鸣、腰酸痛、口干少唾液、手足心热及盗汗等,可加灸三阴交穴以滋阴降火;如容易生气、不思饮食、腹胀、消化不良,可加灸肝俞、脾俞穴以调理肝脾;如心慌、记忆力减退、多梦、肢体乏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可加灸脾俞、三阴交穴以健脾补心。 当然,艾灸治疗失眠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返病现象和排病气的现象,这些表现就是会有头晕,会有出汗、会有大便恶臭、会有小便频数,有的会有耳鸣,会有身上起小疙瘩等等。这些都是艾灸的反应,但是这些反应不一定在一个人的身上同时出现, 并且艾灸治疗失眠有很多取穴方法,并不拘泥于以上介绍的几种,而且失眠也有很多不同症形,如果你认为效果不是很明显,那么可以在医生的辩证指导下选用其他的穴位进行艾灸。 艾灸治疗失眠的效果,对于每个患者来说可能都不太一样,如果效果不太明显也不要灰心,一定要及时与专业人士沟通,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
抑郁症艾灸哪里最好 涌泉
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与后三分交点上。
涌泉穴主治昏厥,头顶痛,眩晕,喉痹,衄血,舌平,失音,小儿惊风,癫痫,足心热,五趾尽痛,及休克,中暑,神经衰弱,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是艾灸治疗抑郁症的适宜选穴。
胃寒灸什么穴位
1、胃寒艾灸哪些穴位
艾灸治疗胃寒:主要针对上脘、中脘、下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肝俞、胆俞、脾俞、胃俞。
2、治疗胃寒关键穴位
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问题都可用足三里这个穴位治疗。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中脘则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可治疗胃痛、恶心、腹胀等。内关则是宽胸解郁、行气止痛之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
腹部: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上腹部全覆盖移动艾灸。肢体可以使用单眼艾灸盒或艾灸罐来艾灸。
背部俞穴:也可以使用4~6罐艾灸罐或4~6眼艾灸盒,基本上在背俞穴全覆盖移动艾灸,每天轻者一次,每次40分钟;重症,每天一到两次,每次1个小时左右。时间不要拘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施灸的时间。
寒症无论是宫寒还是胃寒,都是遇寒则痛,遇热则舒,所以由于寒凝导致的胃病,应该说最适合艾灸了。
3、治胃寒的小偏方
3.1、鲜姜、白糖治胃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个星期,一般都能见效;如没彻底好,再继续吃,直至好为止。
3.2、白酒烧鸡蛋治胃寒: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腹吃。轻者吃一、二次可愈。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
抑郁症艾灸哪里最好 命门
命门穴跟肚脐在同一水平高度,可以沿着肚脐向后找,到了背后正中的凹陷就是了。
命门穴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等,也可用来艾灸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艾灸哪里最好 神门
神门穴位于手腕处,掌心朝向自己时,在小指向下延伸、手腕关节的横纹处,有个骨头之间的凹陷处。
神门穴有镇静安神、舒缓神经的作用,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痫症,目黄,失音,喉痹,胁痛,腕关节痛等,很适合用于艾灸治疗抑郁症。
艾灸治疗不育症效果好吗
男性不育多与肾、心、肝三脏有关,心肝气郁,痰湿内盛,都可导致不育,其中尤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发病原因多为肾气虚弱。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艾灸方法进行治疗。
肝气郁滞: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又主筋,其经脉络阴器。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血不畅,致宗筋痿而不举;或气郁化火,灼伤肾水,而使肝木失养,宗筋拘急,精之道被阻,致同房不射精或无精子,影响生育。
(1)症状表现:婚后经年不育,性情忧郁,沉闷不语,胸胁胀满,嗳气不舒,阳痿不起或举而不坚,或性交不能射精。舌质暗,脉弦细。
(2)灸疗原则:疏肝解郁,益肾壮阳。以取足厥阴、足太阳、任脉经穴为主。
(3)灸疗处方:肝俞、期门、太冲、肾俞、命门、次、关元。
(4)随症加穴:①情志内郁者,加间使;②胸胁胀满者,加支沟、阳陵泉。
温馨提醒:其实男性患上不育并不是所有都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进行治疗,至于哪些男性适合使用艾灸治疗就需要到医院做详细准断才能明确,不能随意使用艾灸治疗,否则容易导致带给男性健康更多的影响。
月经不调艾灸怎么调理 月经先期艾灸治疗
主要症状: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甚至每月两次。行经先期,量多色紫,质稠而黏,且伴随面红心烦,舌红口干,尿黄便结,为实热;量少色红,五心烦热为虚热;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块,胸肋乳房胀痛,则为肝郁;量多色淡,经质清稀,神疲肢软,心悸气短,为气虚。但如果提前仅3-5天,或偶尔提前一次,无其他明显症状,不做病论。
艾灸疗法:患者仰卧,取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用艾条温和灸,患者以感觉温热舒服,以至微有热痛感觉为度,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或用艾炷隔讲究,每穴灸3-5壮。气虚者加灸中皖,神厥,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俯卧加灸心俞,脾俞穴;肝郁者于仰卧位加灸期门, 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灸法同上。
艾灸作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男性带脉不通的危害 肾虚
男性带脉不通还会影响肝经、脾经、肾经的症状,如自身肝脾不畅,就容易情致抑郁,影响自身激素分泌,导致肾虚,出现四肢发冷、畏寒、水肿、虚汗、头晕、身体发沉、腰膝酸痛、小便清长、多梦等症状,建议用艾灸的方法疏通带脉,调理肾虚。
取穴:带脉配关元、肾俞。
位置
1、带脉: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2、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3、肾俞: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方法:采用艾条悬灸穴位5~ 1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度。或艾炷灸3~ 5壮。
抑郁症艾灸哪里最好 太冲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太冲穴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癫痫,目赤肿痛,胁肋胀痛,黄疸,疝气,遗溺,尿闭,遗精,崩漏,闭经,滞产,小儿惊风,脚软无力,以及肝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等,很适合用于艾灸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艾灸哪里最好 风池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风池穴主治头痛,头晕,伤风感冒,鼻渊,鼻衄,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耳鸣,耳聋,颈项强痛,落枕,荨麻疹,丹毒,及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电旋旋旋旋光性眼炎,视神经萎缩等,对于抑郁症神经衰弱等效果很好。
如何利用艾灸戒烟
吸烟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等疾病。有些吸烟的人喜欢吸烟时的感觉,享受那一刻的美好。又有些人为了健康想戒烟。然而,苦苦找不到有效的戒烟方法。中医认为,可艾灸“戒烟穴”,以达到戒烟的目的。艾灸戒烟穴,是一个很好的戒烟方法。想戒烟的朋友不妨一试!
为什么艾灸“戒烟穴”,可戒烟呢?这是因为灸法能抑制烟瘾,并能消除或减轻戒烟后出现的“戒断症状”,例如头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烦躁不安等。
【取穴】列缺 戒烟穴(列缺与阳溪之间) 肺俞 心俞
艾灸戒烟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日,直到戒断为止。烟瘾发作时,可随时灸戒烟穴。
2. 瘢痕灸:肺俞、心俞可采用瘢痕灸,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日。
3. 艾炷隔姜灸:每次灸5-10壮,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日。
经期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
月经先期又称“经早”,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甚至每月两次,如仅超前3-5天,或偶尔朝前1次,无其他明显症状,不作病论;若经行先期,量多色紫,质稠而粘,并伴随面红心烦,舌红口感,尿黄便结,为实热;量少色红,五心烦热为虚热;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块,胸胁乳房胀痛,则为肝郁;量多色淡,经致清稀,神疲肢软,心悸气短,为气虚。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月经后期指月经延后7日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若经行后期,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喜暖畏寒,面白肢冷,苔薄白,脉沉紧,为血分实寒,若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腰酸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血分虚寒,若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或心慌失眠,面色恍白,舌淡苔少,脉虚细,为血虚。若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痛,胸胁乳房发胀,脉玄涩,为气滞。
艾灸疗法:灸气海,关元,子宫,气穴,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血分实寒者,与仰卧位加灸天枢,归来穴,于俯卧位加灸次髎穴;血分虚寒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地机,太溪穴,于俯卧位加灸明目穴,灸法同时;血虚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门,足三里穴,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气滞者于仰卧位加灸期门,四满,中极,蠡沟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益气活血。
月经先后无定期指的是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其中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暗,经行不畅或有血块,胸胁,乳房,小腹胀痛,精神郁闷,喜叹息者为肝郁;量少色淡,精神不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多为肾虚。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肾虚者,于仰卧位加灸太溪,水泉穴,于俯卧位加灸命门,肾俞穴;肝郁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蠡沟,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益气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