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总胆红素超标怎么办 总胆红素超标应积极治疗

总胆红素超标怎么办 总胆红素超标应积极治疗

总胆红素超标常见于黄疸,如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等等。也可见于溶血性贫血、大面积烧伤、肿瘤等。这些疾病都是需要积极治疗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进行系统治疗。


乙肝总胆红素过高的原因有哪些

1、乙肝患者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导致间接总胆红素高,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

2、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总胆红素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这种病症表明乙肝病毒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体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及时的治疗。

3、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出现总胆红素高,就会发生阻塞性黄疸。

4、生理性原因: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在出生时出现上半身皮肤黄染的症状,其它没有不适,经过几周会自行消退,一般对新生儿没什么影响,长期饮酒、剧烈运动等都是有可能引起总胆红素偏高,生理性原因引起的总胆红素偏高一般都会在调节后自行恢复。

5、病理性原因:某些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阻塞、胆汁淤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黄疸、慢性肝炎、溶血性黄疸、胆结石、胰头癌等都会引起总胆红素偏高。病理性原因引起的总胆红素偏高应该到医院去及时检查出原因,积极治疗,总胆红素偏高对肝脏是有损害的,长期如此可能会引起肝区疼痛。对于肝内疾病引起的总胆红素偏高更应该积极治疗,以免肝病恶化。

总胆红素标准值 总胆红素超标应注意饮食

总胆红素超标多数因肝功能受损对胆红素的代谢障碍造成的。在饮食方面应以调肝理肝为主。如吃鱼、鸡蛋补充蛋白质可助肝脏的修复,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可保护肝细胞,饮食重质不重量,过度进食会加重消化负担,影响肝功能的修复。严禁饮酒,避免对肝脏的进一步损害。


总胆红素超标怎么办 总胆红素超标应注意休息

总胆红素超标表示肝脏的功能可能已经受到损伤,过度的运动、熬夜或劳累均可能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耗。中医思想表示“人静则血归于肝”,故当人处于静止休息状态时,肝脏的血流量是最丰富的,可有助于肝脏的恢复。


总胆红素超标一倍 总胆红素超标有什么临床意义

当总胆红素超出正常范围又不高于一倍(17.2-34.2μmol/L)时,可出现隐性黄疸。

当总胆红素超标一倍(超过34.2μmol/L)时即可诊断为显性黄疸。

当总胆红素在超标正常值1倍和10倍(34.2-171μmol/L)之间可称轻度黄疸。

当总胆红素在超标正常值10倍到20倍(171-342μmol/L)之间可称中度黄疸。

当总胆红素在超标正常值20倍(超过342μmol/L)以上可称为重度黄疸。


胆红素超标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大量破坏。

当人体红细胞大量破坏时,人体中间接胆红素会增加很多,此时肝脏不能全部转化,导致血液中间接胆红素增高。此时导致胆红素高的主要病因为:白血病、严重贫血、疟疾、溶血性贫血等。

肝脏疾病。

肝胆关系相当密切,肝胆疾病一般同时出现,肝脏不好的患者在检查时会发现胆红素高。因为肝脏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转化的场所,肝脏有疾病两种胆红素的转化能力则降低,从而使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同时肝脏疾病患者直接胆红素排出障碍,逆流入血液中。胆红素高的肝病患者会导致皮肤黄、尿黄和眼球黄等症状。

胆道疾病。

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胆道疾病,直接胆红素从胆道进入肠道内,胆道受阻,直接胆红素不能顺利进入肠道从而逆流进入血液中,导致胆红素高。 此时导致胆红素高的主要病因为:胆结石、胆管肿瘤、胰头癌等。

输血错误。

临床进行输血时,如果血型不符,会造成溶血,破坏红细胞,从而导致大量间接胆红素释放到血液中,造成胆红素偏高。

新生儿黄疸。

许多人不懂为什么新生儿会有黄疸,其实是因为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导致溶血,造成胆红素偏高;同时重生儿先天性胆道畸形也会造成胆红素偏高。

总胆红素高的原因

1、乙肝患者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导致间接总胆红素高,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

2、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总胆红素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这种病症表明乙肝病毒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体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及时的治疗。

3、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出现总胆红素高,就会发生阻塞性黄疸。

一、生理性原因: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在出生时出现上半身皮肤黄染的症状,其它没有不适,经过几周会自行消退,一般对新生儿没什么影响,长期饮酒、剧烈运动等都是有可能引起总胆红素偏高,生理性原因引起的总胆红素偏高一般都会在调节后自行恢复。

二、病理性原因:某些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阻塞、胆汁淤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黄疸、慢性肝炎、溶血性黄疸、胆结石、胰头癌等都会引起总胆红素偏高。病理性原因引起的总胆红素偏高应该到医院去及时检查出原因,积极治疗,总胆红素偏高对肝脏是有损害的,长期如此可能会引起肝区疼痛。对于肝内疾病引起的总胆红素偏高更应该积极治疗,以免肝病恶化。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什么疾病

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亦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一分钟胆红素低于3.4μmol/L。当总胆红素在34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黄疸最常见于肝胆疾病,但其他系统疾病也可出现。

1.溶血性黄疸

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时,生成过量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的能力,致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特征:

(1)巩膜轻度黄疸,在急性发作(溶血危象)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黏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有脾肿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如周围血网织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

(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

2.肝细胞性黄疸

因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肝细胞损害和(或)肝小叶结构破坏,致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

特征:

(1)皮肤和巩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皮肤有时有瘙痒;

(2)血中非结合和结合胆红素均增高;

(3)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但在疾病高峰时,因肝内淤胆致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4)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

(5)血中肝炎病毒标记物常阳性;

(6)肝活组织检查对弥漫性肝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总胆红素的参考值

一般来说小于34.2μmol/L的黄疸,视诊不易察出,称为隐性黄疸;34~170μmol/L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340μmol/L为高度黄疸。完全阻塞性黄疸340~510μmol/L;不完全阻塞者为170~265μmol/L;肝细胞性黄疸为17~200μmol/L;溶血性黄疸<85μmol/L。

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定量测定结果应低于17.1μmol/L,包括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其中直接胆红素占血清总胆红素的比值应小于35%.当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可出现巩膜、皮肤的黄染。总胆红素的检测能确定有无黄疸、黄疸的程度及黄疸的类型,对于黄疸的诊断与鉴别有很重要的价值。

当总胆红素 < 85.5μmol/L,为轻度黄疸,85.5~171μmol/L为中度黄疸,> 172μmol/L为重度黄疸。

新生儿黄疸还有哪些危害 新生儿黄疸退了还会复发吗

新生儿黄疸退了还有可能复发。

黄疸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血液中的总胆红素超出了正常水平,只要有造成宝宝血清总胆红素过高的因素出现,新生儿黄疸就会复发。


相关推荐

血清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区别

血清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没有区别。血清胆红素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处理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所以,血清胆红素是直接与间接胆红素的总称,与总胆红素的意义是相同的。临床上,根据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升高的情况,可对黄疸的性质做出初步判断。

什么是总胆红素?参考值范围是多少

胆红素total bilirubin,英文缩写TBIL或STB。参考值:3.4~17.1μmol/L。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检查

相关检查总胆红素(TBIL,STB) 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 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测定在生后1周内,均超过34.2μmol/L(2mg/d1)。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值不超过205.23μmol/L(12mg/d1),早产儿较足月儿为重,峰值可达17l~205μmol/l(10~12mg/d1),但不超过256.5μmol/L(15mg/d1)。鉴别诊断与病理性黄疸相鉴别,注意观

黄疸是怎么回事

黄疸是指血中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增高,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现象。临床上常以巩膜和皮肤发黄或尿呈浓茶色而被发现有黄疸。正常血清胆红素不超过18毫摩尔升(10毫克分升),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肉眼尚末能察见巩膜,皮肤黄染,称隐性或亚临床黄疸。黄疸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和体征。按黄疸发生的机理,分为:(1)溶血性黄疸。各种急,慢性血管内溶血所

孕妇总胆红素偏高是怎么回事

医生指出,孕妇总胆红素升高有可能是肝脏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平常日常生活中不合理的饮食引起的,那么孕妇总胆红素偏高是怎么回事?1、对于孕妇总胆红素偏高,首先该到正规的医院做个详细检查,查明病因后,再进行科学有针对性的治疗,在不确定病因的情况下,孕妇不能私自用药治疗,这样对自身对胎儿都是不利的。推荐:总胆红素在哪个范围属于正常2、如果总胆红素持续偏高,那么引起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就有可能是急性黄疸型肝炎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由于总胆红素是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总和,因此间接胆红素升高或直接胆红素升高都会引起总胆红素升高。一、总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当患有溶血型黄疸时,使得红细胞大量破坏,间接胆红素升高,超过了肝脏的转化能力,使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从而引起总胆红素升高。一般常见于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新生儿黄疸等疾病。二、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如果胆道有问题,直接胆红素不能全部排入肠道,而逆

病理性黄疸症状包括哪些

(1)黄疸出现时间较早或太晚:生后24小时或36小时内即出现黄疸,或于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复出现黄疸。(2)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3~4周。(3)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译】:血清胆红素是体内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而产生的,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峰值足月儿超过221μm

胆红素偏高吃什么好

胆红素是肝功能检查中的一个很常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情况,临床上胆红素高的现象也比较常见,此时除了积极的检查治疗以外,患者还要做好饮食保健工作,这样对于病情恢复是很有好处的。那么胆红素高吃什么好呢?胆红素高饮食要注意什么?胆红素高吃什么好?肝病专家介绍说,胆红素偏高吃以下食物比较好:1、胆红素高饮食以清淡为宜,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满足人体维生素的需求,患者可以多吃一些

如何治疗胆红素偏高引起的肝病

许多做了肝功能化验的患者,不知道肝功能化验单中总胆红素偏高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要知道总胆红素偏高是什么意思以及总胆红素升高的危害和治疗方法,那就继续往下阅读吧!总胆红素数偏高与黄疸的关系总胆红素主要用来诊断是否有肝脏疾病或胆道是否发生异常,总胆红素正常值在3.4~20.5μmol/L之间。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之间,可视为隐性黄疸;总胆红素在34.2-170μmol

血清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是肝功能检查中的一项。肝功能的检查中用来判断总胆红素偏的值,以此判定乙肝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黄疸情况。但是在临床上不少患者出现了胆红素高的的情况,那么血清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是什么呢?血清总胆红素是血清直接胆红素和血清间接胆红素的和。血清总胆红素的正常范围值是1.7~17.1μmol/L。当血清直接胆红素或血清间接胆红素其中有一种胆红素偏高,血清总胆红素偏高就会发生。(1)当红细胞大量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