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是如何正确认识冠心病的
中西医是如何正确认识冠心病的
1、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
7、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冠心病的护理办法有什么
1、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遇事要心平气和,尽量避免情绪激动。大家知道,情绪激动有可能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那些脾气急躁,爱管闲事,易生闷气的人,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谈话应心平气和。若心情一时难以保持平静,应走开到别的地方去,换一换环境,或进行适当劳动或体育活动,以缓解、释放内心的不痛快。
2、要正确认识冠心病,消除心理上的压力。首先要在医生帮助下了解心脏的构成,冠心病形成的原因,以及常见的诱发因素,从而使患者对冠心病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消除那种“为何偏我得冠心病?”的不正常心态,建立起一种能与病共处的正常心态,减轻不必要的思想压力,有助于预防心肌梗塞、猝死等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
3、冠心病的日常护理有哪些还包括在冬季要做好保暖。冬夜寒冷,也可增加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发病机会。寒冷能使交感神经兴奋,冠状动脉痉挛,可使冠心病症状加重,诱发冠心病发作。平时还要注意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人际间的融洽。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如果真的患上了这种疾病的话,大家一定要注意及早的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对于冠心病的日常护理有哪些也要多注意,否则,冠心病不仅不容易治好,反而可能诱发更多的疾病。
中医是如何正确认识肝癌疾病的
中医是如何正确认识肝癌疾病的?中医认为,肝癌是以脏腑气血虚亏,加之七情内伤,情志抑郁;脾虚湿聚,痰湿凝结;六淫邪毒入侵,邪凝毒结等可使气、血、湿、热、瘀、毒互结而成一种恶性疾病。一般来说,肝癌的形成原因如下:
1.情志久郁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故一身之气机畅达与否主要关系于肝。若情志久郁,疏泄不及,气机不利,气滞血瘀,是肝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2.脾虚湿聚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气血化源告竭,后天不充,致使脏腑气血虚亏。脾虚则饮食不能化生精微而变为痰浊,痰阻气滞,气滞血瘀,肝脉阻塞,痰瘀互结,形成肝癌。《医宗必读·积聚》也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3.湿热结毒情志不遂,气滞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火郁成毒;肝郁乘脾,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湿热结毒,形成肝积,肝之疏泄失常,影响及胆的排泄功能亦失常,故此种病因所致肝癌多伴胆汁外溢而呈黄疽。
4.肝阴亏虚热毒之邪阻于肝胆,久之耗伤肝阴,肝血暗耗,导致气阴两虚,邪毒内蕴,此为本虚标实。
总之,肝癌病位在肝,但因肝与胆相表里,肝与脾有密切的五行生克制化关系,脾与胃相表里,肝肾同源,故与胆、脾胃、肾密切相关。中医是如何正确认识肝癌疾病的?其病性早期以气滞、血瘀、湿热等邪实为,主,日久则兼见气血亏虚,阴阳两虚,而成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病机演变复杂,由肝脏本脏自病或由他脏病及于肝,使肝失疏泄是病机演变的中心环节。
肝失疏泄则气血运行滞涩,可致气滞、血瘀,出现胁痛,肝肿大;肝失疏泄则胆汁分泌、排泄失常,出现黄疸、纳差;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若影响及脾胃之气的升降,则脾胃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而见纳差、乏力、消瘦,水湿失于运化而聚湿生痰,湿郁化热,而出现胁痛、肝肿大;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若影响及肺、脾、肾通调水道的功能,则水液代谢失常,出现腹胀大、水肿。故由肝失疏泄可产生气滞、血瘀、湿热等病理变化,三者相互纠结,蕴结于肝,而表现出肝癌的多种临床表现。日久则由月于病及脾、肾,肝不藏血,脾不统血而合并血证;邪毒炽盛,蒙蔽心包而合并昏迷;肝、脾、肾三脏受病而转为鼓胀。
冠心病跟遗传有关
冠心病跟遗传脱不开关系
有一项调查发现,冠心病有遗传易感性的特点。人体的多种脂蛋白均由脂质,和环形的脱辅基蛋白构成。而人体中任何蛋白质,都是由组织细胞的,一种基因控制的,同样,每一种,脱辅基脂蛋白的产生也受人体,肝细胞等组织的一种基因控制。据调查:人群中的30%-50%会因这种遗传基因的,缺陷而患冠心病。
除遗传基因缺外,由于同一家族中,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起居习惯等类似,以及父母吸烟导致子女吸烟,或被动吸烟等,均可造成冠心病的家族倾向。如果冠心病人的家庭成员,能共同改变高脂饮食、高热量、高盐、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同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冠心病的发病是肯定会降低的。
对于疾病的遗传性,相信是很多人头痛的问题,确实,冠心病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所以,建议患有冠心病的家长朋友们在,平时就应该多加,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最好能够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下检查,避免因为发现不及时,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情绪会影响冠心病
专家认为,情绪剧变可诱发急性冠脉事件;高温下心情长时间烦闷,容易紧张、产生抑郁,随着症状的加重,其引发的猝死、心梗、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也会逐渐上升。而越来越多的心脏性猝死患者,由一半以上是冠心病引起,西方国家的统计资料证明,可高达80%以上。这些患者年龄多不太大,病人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病史,发病前也常无任何症状或不适,很少能引起病人或医生的注意。由此看来,要真正认识冠心病,医生还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冠心病人讲究什么
充分认识冠心病的症状
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表现为阵发性的胸骨后不适,多呈挤压或紧缩感,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左手甚至颈部和喉部等,在激烈劳动或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等时诱发。历时短暂,持续几秒到十几分钟,一般不超过20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即可缓解。但是,假如这些症状的发作频率比平时高或者严重的话,那么应该马上联系主诊医生。假如症状经过休息和服用药物,15分钟还没缓解,那么应该马上拨打急救电话。要记住,把医生的电话和急救的电话都帖在电话旁边的墙上,以免情急的时候遗忘。
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这些措施包括:戒烟、降低胆固醇水平、控制高血压、适当运动、健康饮食、缓解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等。
按时服药
有些患者在症状消失的时候,便认为已经治愈,自行停止用药或者用药不规律。要知道,这些药物能提高心肌供血和维持心脏的功能。遵循医嘱、按时服药、规律用药,是有效控制冠心病的保障。
定时进行复诊
医生一般会要求患者每隔一段时间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评价心脏的功能和治疗的效果。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的时间进行复诊,有利于疾病的监控和及时发现其他并发症。
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少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
节制饭量,控制体重。
生活规律,避免多度紧张和情绪波动。
认识癌症 中医教你正确认识癌症
一、中医对癌症的认识
1、病机基础
关于癌症的病因病机,历来说法较多,但多不外乎内虚外邪。痰、瘀、热、毒、虚等因素均与癌症有关,因此癌症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甚至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机体内出现截然相反的病理现象。而厥阴经为两阴交尽之经,具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特点。中医认为,癌症的临床症状特点正与厥阴病的特征不谋而合,进而认为癌症的病位在厥阴,病机基础在于“阴阳气不相顺接”。
2、病机转化关键
专家认为,“癌”不是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而是人体的一种状态,体现的是人体内部、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在“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基础上,人体正气会逐渐亏耗,而癌毒也会因之而生。但癌毒的产生与正气的亏耗并不是必然出现癌症。
当人体正气尚能遏制癌毒时,人体就不会出现癌变,若相反,癌变就会发生。因此正气耗散与癌毒扩散趋势的互相转化、互相影响是癌症进展、肿瘤转移的重要原因。
3、病机的外在表现
在“癌”这种状态下,人体就会呈现出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如气滞、血瘀、痰凝等,这些病理表现与癌毒一起耗伤正气,使正常的气血转化为“恶气”、“恶血”,最终导致“癌瘤”的出现。
二、中医治疗癌症的关键点
1、癌毒的根源
铲除毒根即消除肿瘤,这是治疗癌症最直接的手段。
2、人体内环境
气滞、血瘀、痰凝等为肿瘤发病提供了土壤环境。放疗、化疗之后,癌细胞的生长、扩散速度反而加快的现象并不少见,这正是由于放疗和化疗虽然在短时间内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却也破坏了人体的内环境,反而更利于癌细胞的生长。
3、“种子”
当正气耗散,不能制癌毒时,癌毒会逐渐扩散,在病态的人体内环境的帮助下,把正常的细胞转变为癌细胞,肿瘤就会扩散。这个过程中,正常细胞就充当了癌变的“种子”。
中西医是如何正确治疗肝癌
肝癌患者可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医进行治疗,如健脾益气法、益气补血法、理气消导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等。
1、健脾益气法:适应体倦乏力,脉弱,舌苔薄,舌质不红者。故中医治疗肝癌可用人参(或党参)、当归、白术、云茯苓等。
2、益气补血法:适应贫血或失血后,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无力,舌质淡,脉细弱。所以中医治疗肝癌可选用黄芪、当归、枸杞、仙鹤草等。
3、理气消导法:适用于胸胁胀满,脘腹胀闷,食后胀甚,胃纳不佳,或作为腹水辅助治疗。故中医治疗肝癌可用熟地、白芍、枳实、川厚朴、大腹皮、乌药、降香、焦三仙、鸡内金、谷芽等。
4、清热解毒法:适应黄疽,或伴有热证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而数。所以治疗肝癌疾病可用陈、薏仁、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田基黄、虎杖根等。
5、活血化瘀法:适应肝区疼痛,舌有瘀斑等典型血瘀者。可用莪术、生蒲黄、桃、元胡索、郁金等,注意有出血倾向者和晚期肝癌慎用。
6、软坚散结法:适应肝区有肿块者。治疗此类型的肝癌可用山慈姑、炙鳖甲、浙贝母、穿山甲等。
冠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介入治疗之后用药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长期预后,那么支架术后患者该注意那些事项,如何用药呢? 首先:患者要对冠心病和介入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冠心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迄今,病因不清,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虽然植放了支架,也只是机械性地开通了病变血管,恢复了冠脉血流。因此,支架并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技术,支架术后还需要在全面改良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全面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改善预后。
其次:支架术后要长期使用如下药物: 1.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或是伴发疾病的药物: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2.抑制血小板的药物:主张选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一是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早晚服用均可;二是氯吡格雷,每天75毫克,每晨一次。建议阿司匹林终生服用,氯吡格雷至少用一年到一年半,对于高危患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高的人群可以服用氯吡格雷更长时间。 3.降血脂的药物:常用药物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用制剂和剂量。需要指出的是,冠心病患者需要将血脂控制到比常人更低的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预后,因此,不可将化验单后面附的参考值用于判定是否服用降脂药物,也不可用它来衡量是否达标或停药。 4.稳定心电活动,改善原期预后的药物。
如研究发现:美多心安或是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可减低冠心病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可能改善心脏功能,但是,该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5.其它一些药物:有时医生还会根据需要对患者开具一些保护胃肠道的药物,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尼替丁等;扩血管的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等;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如曲美他嗪等;抗血管痉挛的药物,如合贝爽等;以及改善心力衰竭的强心利尿药物等等。这些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添加和删减。 最后:冠心病患者要定期随访,一般术后随访时间界定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后即使没有症状也要每半年到一年随访一次,有症状即使就诊。
中西医对风湿病原因的认识
金匮要略上说:风湿病是由于风邪入侵,与正气相搏产生痰浊(湿邪),痰浊遇寒邪而凝聚,分开肌肉,产生疼痛,遇热血而溶解,疼痛消失,疼痛感时断时续,游走不定。痹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时,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内由痰、瘀、、热毒引起经脉闭阻,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沉困,麻木不仁,关节肿大,屈伸活动不利,甚则关节变形,累及脏腑,致瘫痪、残废等病症。
按病因分有:风痹,是风寒湿邪合侵,合而为痹,而以风气偏盛的痹症,症见四肢关节炎肌肉酸楚,呈游走性疼痛,部位不定,多见于上肢、肩背;寒痹,是风寒湿邪合侵为痹,而以寒邪盛的痹症,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剧烈,得热则缓,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甚则关节不能屈伸,痛处冷凉感,四肢末梢欠温,遇阴冷天加重等;湿痹,是风寒湿合侵为痹,而以湿气偏盛的痹病,症见肢体关节肌肉肿胀,酸沉重着疼痛,麻木不仁,且伴周身困重,嗜卧,胸闷,纳呆等。
热痹,证候为患处红肿热痛,遇热疼剧;周痹,疼痛遍及全身;众痹是此起彼伏疼痛不断。按肌体组织分有:皮痹,肉痹,筋痹,脉痹,骨痹。中医说的痹证就是现代医学所述的各种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肌纤维组织炎,坐骨神经疼,肩周炎,强直性脊椎炎,脉管炎等。病因病机:1、正气虚:人的气血精津等物质不足,人体调节功能、抗邪功能低下是引起痹证的先决条件,是内因。正气虚多因起居不慎,房劳过度,素体虚弱或长期劳损,劳逸失宜,产后、病后引起的。感邪致病之时多见卫气虚,因为卫气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略,温煦润泽皮毛,相当于国防军的功能。若卫气虚弱,腠理不密,御邪力弱则邪气乘虚而入,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痹症。
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不同,当它们相撞在一起时,就会反应出不同的化学效果。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效果,我们都不可能阻止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能说的就是支持自己的国家。相信自己的国家永远都是对的。
中医讲述冠心病的病因病机
1、肾气亏损:久病或年迈之人,肾气不足,脾胃虚弱,肾阳虚,不能温煦五脏之阳,则心阳不振而发胸痹。肾阴虚,水不函木,则肝肾阴亏,心肝火旺,心脉失于濡养,拘急而痛。中西医是如何正确认识冠心病的?脾胃虚弱或失血之人,气血生化无源,血脉不充,血虚无以载气,则气亦随之而少,致气血两虚,心气虚弱,鼓动无力,心脉痹阴而发胸痹。
2、寒邪内侵:由于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心脏不通发为胸痹,从而导致冠心病发生。
3、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或暴饮暴食,致使脾胃受损,失其升降之机,水谷不运,聚湿生痰,痰浊阻滞脉络,致胸阳不振,气滞血瘀,心脉痹阻从而是冠心病高发。
4、情志失调:忧思伤脾,郁怒伤肝,脾虚失运,则痰浊内生,肝郁气滞,则经脉受阴。无论痰浊、气滞或痰气互结,均可致血脉运行不畅,胸阳不振,心脉痹阻成为胸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冠心病。
导致冠心病高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年龄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得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死亡的危险。
4、长期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患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此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得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死亡率。
7、长期久坐: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8、肾气亏损:久病或年迈之人,肾气不足,脾胃虚弱,肾阳虚,不能温煦五脏之阳,则心阳不振而发胸痹。肾阴虚,水不函木,则肝肾阴亏,心肝火旺,心脉失于濡养,拘急而痛。中西医是如何正确认识冠心病的?脾胃虚弱或失血之人,气血生化无源,血脉不充,血虚无以载气,则气亦随之而少,致气血两虚,心气虚弱,鼓动无力,心脉痹阴而发胸痹。
9、寒邪内侵:由于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心脏不通发为胸痹,从而导致冠心病发生。
10、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生冷,或暴饮暴食,致使脾胃受损,失其升降之机,水谷不运,聚湿生痰,痰浊阻滞脉络,致胸阳不振,气滞血瘀,心脉痹阻从而是冠心病高发。
11、情志失调:忧思伤脾,郁怒伤肝,脾虚失运,则痰浊内生,肝郁气滞,则经脉受阴。无论痰浊、气滞或痰气互结,均可致血脉运行不畅,胸阳不振,心脉痹阻成为胸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冠心病。
中西医是如何认识焦虑症的
中西医是如何认识焦虑症的?首先是西医对焦虑症的认识:
西医认为焦虑现象与遗传因素有关,焦虑症患者的家族中,焦虑症的发病可达15%,而一般居民的发病率为5%;有的学者强调,此病是脑内生理生化异常的器质性疾病,特别指出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下丘脑及额叶皮层。其他脑结构在焦虑发生中的作用,焦虑症的生理改变在于神经功能活动的全面亢进,但这些生理改变并非焦虑症所独有,因而这也可能是疾病的结果而非原因。
在生物化学方面,焦虑的产生可能与多种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有关,包括去甲肾上腺素、5一羟色胺和GABA。还可能与血中皮质类固醇的浓度增高有关。即与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或神经传递系统紊乱有关。
其次是中医对焦虑症的认识:
中医神经学中并无“焦虑症”之名,从临床症状看,属于情志病范畴,可能与“郁证”、“惊”、“恐”、“惊悸”、“心悸”、“怔忡”、“不寐”、“脏躁”、“百合病”、“灯笼病”等病症有关。主要由于“脏腑虚弱”,加之不良环境、精神刺激,心主神明失司;中西医是如何认识焦虑症的?或忧思过度,气机闭塞不行,使脏腑气机失调,涉及心、肝、胆、脾、胃、肾,其中以肝、心、肾失调最常见,以气郁、火热、阴血亏乏居于主要地位。
尽管有关焦虑症的病因,中西医的观点有所不同,但临床症状上都有心悸、疲乏、失眠、神经过敏、胸闷气急、烦躁的症状,而中医药的治疗方面则侧重于从症状的表现上进行分症分型治疗,西医则在诊断后进行比较单一的给予抗焦虑剂治疗。
中医是如何正确认识肝癌疾病的
1.情志久郁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故一身之气机畅达与否主要关系于肝。若情志久郁,疏泄不及,气机不利,气滞血瘀,是肝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2.脾虚湿聚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气血化源告竭,后天不充,致使脏腑气血虚亏。脾虚则饮食不能化生精微而变为痰浊,痰阻气滞,气滞血瘀,肝脉阻塞,痰瘀互结,形成肝癌。《医宗必读·积聚》也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3.湿热结毒情志不遂,气滞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火郁成毒;肝郁乘脾,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湿热结毒,形成肝积,肝之疏泄失常,影响及胆的排泄功能亦失常,故此种病因所致肝癌多伴胆汁外溢而呈黄疽。
4.肝阴亏虚热毒之邪阻于肝胆,久之耗伤肝阴,肝血暗耗,导致气阴两虚,邪毒内蕴,此为本虚标实。
总之,肝癌病位在肝,但因肝与胆相表里,肝与脾有密切的五行生克制化关系,脾与胃相表里,肝肾同源,故与胆、脾胃、肾密切相关。中医是如何正确认识肝癌疾病的?其病性早期以气滞、血瘀、湿热等邪实为,主,日久则兼见气血亏虚,阴阳两虚,而成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病机演变复杂,由肝脏本脏自病或由他脏病及于肝,使肝失疏泄是病机演变的中心环节。
肝失疏泄则气血运行滞涩,可致气滞、血瘀,出现胁痛,肝肿大;肝失疏泄则胆汁分泌、排泄失常,出现黄疸、纳差;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若影响及脾胃之气的升降,则脾胃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而见纳差、乏力、消瘦,水湿失于运化而聚湿生痰,湿郁化热,而出现胁痛、肝肿大;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若影响及肺、脾、肾通调水道的功能,则水液代谢失常,出现腹胀大、水肿。故由肝失疏泄可产生气滞、血瘀、湿热等病理变化,三者相互纠结,蕴结于肝,而表现出肝癌的多种临床表现。日久则由月于病及脾、肾,肝不藏血,脾不统血而合并血证;邪毒炽盛,蒙蔽心包而合并昏迷;肝、脾、肾三脏受病而转为鼓胀。
乳腺癌的中西医认识
中医辨证论治
本病属于中医“乳岩”“乳疳”范畴。早、中期多为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毒热蕴结之实象,而晚期多为气血亏虚之虚象。
(一)肝郁气滞 主症:乳房结块,皮色如常,质地坚硬,精神抑郁,胸闷不适,舌苔薄白,脉弦缓或弦滑。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青皮,陈皮,当归,赤芍,香附,金铃子,甘草,夏枯草,山慈菇,瓜蒌等。
(二)痰瘀互结主症:乳房结块,皮色青紫,形体多肥,面色晦暗,舌质紫黯或淡暗,有瘀斑,苔厚而白,脉弦而滑
治法:化痰散瘀,消肿散结
方药:二陈汤合抵挡丸加减:陈皮,半夏,茯苓,穿山甲,桃仁,乳香,没药,水蛭,丹参,白花蛇舌草,全蝎,山慈菇等。
(三)冲任不调主症:乳房结块坚硬,不红不热,伴有月经不调,婚后未生育或有多次流产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调摄冲任,软坚散结
方药:二至丸合二仙汤加减:女贞子,旱莲草,仙茅,仙灵脾,当归,菟丝子,黄柏,知母,生地,甘草,鹿角胶,夏枯草,山慈菇等。
(四)热毒蕴结主症:岩肿溃烂,血水淋漓,臭秽不堪,色紫剧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消肿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化岩汤加减:金银花,蒲公英,地丁,当归,生黄芪,当归,红花,白术,猪苓,茯苓,陈皮,生甘草,夏枯草,蜂房等。
(五)气血两虚主症:晚期乳岩,破溃外翻如菜花,不断渗流血水,疼痛难忍,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调补气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生炙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木香,远志,酸枣仁,白芍,夏枯草,仙鹤草,生甘草等。
西医治疗
(一)手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扩大根治术、保乳术、单纯乳房切除术,而随着乳腺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未来手术将不断趋向保守。
(二)放疗:单纯根治性放疗:早期乳腺癌的根治放疗可达到与根治性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少数有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的病人可采用此治疗。预防性放疗:主要用于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乳房及瘤床、区域淋巴引流区的照射,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区域淋巴结的照射 缩瘤放疗:通过照射晚期不能手术的乳腺癌,肿块缩小达到手术切除的目的,为手术切除创造机会。姑息性放疗或减证放疗:主要用于晚期乳腺癌伴多发远处转移,减轻患者症状,或年龄≥70岁,一般状况差不能承受手术、化疗者,姑息治疗控制病情,达到镇痛、减压、缩瘤目的。
(三)内科治疗:1.化疗:类型包括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常用方案:单药化疗-阿霉素、表阿霉素、紫杉醇类、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化疗:含蒽环类和杉醇类化疗方案、含铂类、含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等化疗方案。2.内分泌治疗:类型包括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常用药物:抗雌激素类-他莫昔芬(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剂-常用第三代: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3.生物靶向治疗: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曲妥珠单抗、 拉帕替尼;针对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新生:贝伐单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针对上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西妥昔单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