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蠕虫病的寄生虫都有哪些
造成蠕虫病的寄生虫都有哪些
医学上所说的蠕虫指的是一大类寄生虫的总成。分为土源性蠕虫和生物源性蠕虫。土源性蠕虫完成整个生活史必须有中间宿主参与而生物源性蠕虫则不需要这一过程。
寄生于人体的蠕虫主要包括线虫、原虫、绦虫和棘头虫四大类群,不但种类多而且数目也极大。这些寄生虫所引起的蠕虫病对人体有极大的伤害。
常见的蠕虫主要有钩虫、绦虫、蛲虫、蛔虫、绦虫等。
钩虫引起的蠕虫病,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病理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肺组织、肠组织等。
消化系统的症状:病人大多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消瘦等。贫血症状:重度感染后3~5个月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长期严重贫血可发生性心脏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率加快等。严重贫血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
蛔虫引起的蠕虫病在世界各地最为常见, 患者以腹痛最常见,位于脐周,呈不定时反复发作,不伴有腹肌紧张与压痛。常有食欲减退与恶心、消化不良,烦躁不安、荨麻疹等,时而腹泻或便秘,常突然发生脐周阵发性疼痛,按之无压痛。亦可有腹泻、便秘等。儿童患者有时可引起神经症状,如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等。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蛔虫 病、肠梗阻、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症、胰腺炎、肝脓 肿、阑尾炎、肠穿孔和腹膜炎等。
我国人体寄生的绦虫主要以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最为常见。
本病的流行主要与猪的饲养方式和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关。由于居民随地大便、厕所简陋或猪圈与人厕连在一起,使猪能吃到患者粪便而使猪感染;猪的散养增加了猪的感染机会。人的感染则与居民饮食习惯直接相关。我国多数地区居民多因食用未充分煮熟的大块肉,或带肉馅食品蒸煮时间不足或炒肉片时加温不匀,致使肉内的囊尾蚴未全部杀死而感染。故掌握烹调的温度和时间对预防感染很重要。用切过生肉的刀或菜板再切熟食,因囊尾蚴污染熟食也可导致感染。
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疾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狗为终宿主,羊、牛是中间宿主;人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
蛲虫性蠕虫病, 最常见的表现是肛周瘙痒,尤以夜间为重。重度感染时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发热、腹痛等。
昏睡症是什么
昏睡病只发生在南撒哈拉非洲,发生在具有可能传播该病的采采蝇的地区。出于很多目前尚不能解释的原因,有很多地区即便存在着采采蝇,但是并没有发现昏睡病。 生活在发生该病传播并依赖于农业、捕鱼、畜牧或狩猎地区的农村人口最容易受到采采蝇的叮咬,因此最容易患病。 昏睡病一般发生在没有卫生系统或该系统脆弱的边远乡村地区。该病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传播。人口流离失所、战争和贫困是导致该病迅速传播的重要因素。 该病发展的地区范围可从一个村庄至整个区域。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疾病的严重程度在村庄之间有所不同。非洲人类锥虫病根据所涉寄生虫有两种类型:
布氏冈比亚锥虫(T.b.g.)发生在西部和中部非洲。这一类型占所报告昏睡病病例的90%以上,造成慢性感染。一个人可受染数月甚至数年而没有主要疾病迹象或症状。当确实出现症状时,患者通常已处于晚期,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侵袭。 布氏罗得西亚锥虫(T.b.r.)发生在东部和南部非洲。这种类型占报告病例的不到10%,造成急性感染。在染病数月或数周之后即可观察到一些最初的迹象和症状。该病发展迅速并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另一种锥虫病发生在15个南美国家,称为美洲锥虫病或恰加斯病。其病原体与导致该病非洲型的病原体不同。
动物锥虫病 其它寄生虫种属和锥虫属的亚型能使动物致病并在很多野生和家畜种属中引发动物锥虫病(在牛中该病称为那加那病,这是祖鲁语的一个字,意为“抑郁”)。动物是人类致病寄生虫的宿主,特别是布氏罗得西亚锥虫;从而家畜和野生动物是最重要的寄生虫宿主。动物也可感染布氏冈比亚锥虫,然而尚不得知这一宿主的确切流行病学作用。
家畜,特别是牛患此病对受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项主要障碍。过去发生的几次大规模昏睡病的流行造成很多人死亡,造成沃土荒芜。
几次大流行 上个世纪非洲发生了几次流行:一次发生在1896年至1906年,主要在乌干达和刚果盆地,一次于1920年发在很多非洲国家,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970年。1920年的流行得以控制是由于巡回医疗队对上百万处于危险中的人们进行了组织和筛检。到60年代中,该病几乎消失。在成功之后放松了监测,因此过去的30年中该病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世卫组织最近的努力以及国家控制规划和非政府组织的努力阻止了该病的流行并开始扭转新病例上升的趋势。
疾病的地理分布 昏睡病威胁着南撒哈拉非洲36个国家中的上百万人。然而,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得到监测,经常进行检查,前往能提供诊断便利条件的卫生中心,或受到媒介控制干预措施的保护。
鬼箭羽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
鬼箭羽对肠道寄生虫有杀灭、麻痹或刺激虫体,促使其排出体外,起到驱虫杀虫作用,可治虫积腹痛、肠道寄生虫病。
为什么会得肝纤维化
可以导致肝纤维化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比较常见有: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药物或者毒物、胆汁淤积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某些代谢性疾病、寄生虫病,例如血吸虫病等。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肝脏细胞的损伤,而肝脏在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肝纤维化。
长跑时肚子疼怎么回事 本身有肚子疼疾患
原本就患有肠胃疾病,寄生虫病,或是痢疾的人群,这些疾病都会有肚子疼的迹象,在跑步的时候症状更明显。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在非洲、亚洲和中、南美洲甚为普遍,而在其他地区则很少见。从工业发达国家到流行区的旅行者,只要遵守饮食和游泳卫生准则并采取减少暴露的简便措施,常能减少感染的危险。来自流行国的旅游者有时不大可能在发达国家传播寄生虫病,因为工业化国家通常不存在很多寄生虫病传播所需的环境条件,即媒介和中间宿主。但通过粪-口途径,输血,器官移植或当地的适宜媒介,仍有可能发生输入性感染的传播。
寄生虫在宿主的细胞、组织或腔道内寄生,引起一系列的损伤,这不仅见于原虫,蠕虫的成虫,而且也见于移行中的幼虫,他们对宿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夺取营养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宿主,寄生的虫数愈多,被夺取的营养也就愈多。如蛔虫和绦虫在肠道内寄生,夺取大量的养料,并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引起宿主营养不良;又如钩虫附于肠壁上吸取大量血液,可引起宿主贫血。
(二)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对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组织和器官可产生损害或压迫作用。有些寄生虫尤其个体较大,数量较多时,这种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例如蛔虫多时可扭曲成团引起肠梗阻。棘球蚴寄生在肝内,起初没有明显症状,以后逐渐长大压迫肝组织及腹腔内其它器官,发生明显的压迫症状。另外,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可造成严重的损害,如蛔虫幼虫在肺内移行时穿破肺泡壁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
通过以上介绍,对寄生虫感染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对这样问题发生后,也是知道该如何进行改善,不过要注意的是,治疗寄生虫感染疾病,使得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这样对疾病改善,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寄生虫对胎儿的影响有哪些
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寄生虫的种类繁多,生活史有多种多样,繁简不一,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直接型 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人体肠道寄生的蛔虫、 蛲虫、鞭虫、钩虫等。
2.间接型 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如丝虫、旋毛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猪带绦虫等。
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寄生虫在体内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进行繁殖和生长,所以感染寄生虫之后往往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1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
1.1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在调查的虫种中,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蛔虫、鞭虫、蛲虫等5种,属全国性分布。
必须指出,广大人民健康仍然受到庞大寄生虫的威胁。估计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1亿〔3〕;钩虫感染者为1.94亿;鞭虫感染者为2.12亿。估计全国有包虫病人40万~45万,囊虫病人约300万。尚有近三分之一流行县、市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长江流域的湖区和云南、四川两省的大山区防治难度很大,非近期所能控制(详见本文“血吸虫病”一节)。
1.3感染率高低与人群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的关系目前,我国人体感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和多数虫种感染率结果都显示了女性高于男性的性别分布特点。究其原因,可能与在寄生虫感染率高的农村人口中,男性职业变化与受教育程度均高于女性有关。虫种的人群感染调查,在年龄分布上是5~14岁儿童为多种寄生虫高发人群。职业分布特点是许多职业都有其高感染虫种,如蛔虫感染是学生最高(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钩虫、肝吸虫感染是半农半商的菜农感染最高;鞭虫感染率是渔民最高;贾第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带绦虫是牧民和半牧民最高〔6〕。至于寄生虫感染的民族分布特点,主要是由各民族居住地区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的差别所决定的。
1.4寄生虫感染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疟疾和黑热病是虫媒传染病,其地理分布基本上与传播媒介按蚊和白蛉分布一致。但是,一种虫媒病的传播媒介,在不同流行地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在一个地区的一种虫媒病,其传播媒介可能只有一种,也可能有数种。如有数种时,其中有主要媒介和次要媒介。现已查明单纯间日疟流行于北纬33°地区。北纬25°~33°地区为非稳定性中、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恶性疟存在,偶见三日疟。北纬25°以南地区属高疟区,其中山区为高疟区,平原为中、低疟区,恶性疟较多见,间日疟次之。此外,还有天然无疟区,包括西北和华北的荒漠干旱地区,西南的高寒地区和华北的山区。
什么是肠道寄生虫病
什么是肠道寄生虫病
寄生虫在人体肠道内寄生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肠道寄生虫病。常见的有原虫类和蠕虫类(包括蛔虫、钩虫、蛲虫、绦虫、鞭虫、阿米巴、贾第虫、滴虫等)。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多,在人体内寄生过程复杂,引起的病变并不限于肠道。依据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部位以及人体宿主的免疫状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各异。
肠道寄生虫病的病因
大多数肠道寄生虫感染与当地的卫生条件、生活习惯、健康意识、经济水平和家庭聚集性等因素有关。自然界的气温、雨量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是流行病学上的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