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预防血常规异常
孕期预防血常规异常
问:怀孕快6个月了,最近的血常规中发现红细胞比正常范围要偏低一些,会不会是贫血?此外,我的尿液里面有潜血,会不会与之有关,我该怎么办?
答:女性妊娠后血容量较非孕期增加大约45%,由于血细胞增加数比血容量少,血液相对稀释,会出现贫血。低于正常标准110g/L的应补充铁剂,症状比较轻的可以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如猪肝、红枣、红豆等,重者需要药物治疗。
孕期贫血会影响胎儿发育,所以一般在孕中期以后,都应该补充铁剂。孕后特殊的高激素水平会使阴道分泌物增多,尿检留样时,如果分泌物混入标本,就可能造成尿中有白细胞的异常结果而影响临床判断,必要时可进一步检查肾功能。
血脂异常如何预防
一.合理饮食
人体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两种。高脂血症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人体脂肪的积聚和部分类脂的来源,主要来自饮食。只有一部分类脂是在体内合成的,称为内生性类脂。
控制饮食对高脂血症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1、饮食提倡清淡,基本吃素。
但不宜长期吃素,否则饮食成分不完善,反而可引起内生性胆固醇增高。
2、宜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饮食,如动物脑髓、蛋黄、鸡肝、黄油等。
3、脂肪摄入量每天限制在30~50克。
4、限制糖类食品,不吃甜食和零食。
5、多吃蔬菜和水果。
6、宜低盐饮食,食油宜用豆油、花生油、菜油、麻油等。
7、饥饱适度。
每餐进食量以下一餐就餐前半小时有饥饿感为度,不宜采用饥饿疗法,过度的饥饿反而使体内脂肪加速分解,使血中脂酸增加。
二.戒烟忌酒
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周围血管收缩和心肌应激性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绞痛发作。不适当饮酒能使心功能减退,对胃肠道、肝脏、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损害,应绝对戒烟忌酒。
三.适量饮茶
茶叶中含有的儿茶酸有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可预防血管硬化。茶叶中的茶碱和咖啡碱能兴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和具有利尿作用。适量饮茶能消除油腻饮食而减肥。但过多喝浓茶,会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对身体有害。
四.适当运动
控制肥胖是预防血脂过高的重要措施之一。除饮食控制外,提倡坚持体育锻炼,如慢跑、五禽戏、太极拳、打乒乓球、老年迪斯科等。平时经常参加体力劳动。要控制体重的增长。
五、限制咖啡
咖啡因会增加体内的胆固醇。因此,应注意尽量少喝咖啡,并禁服含有咖啡因的药物。
正确烹调。
在烹调动物性食品中,绝对避免油炸。较适宜的方法是蒸和烤,这样才能使食物中的油脂滴出。
七、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高胆固醇者,饮食治疗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营养。
异型淋巴细胞偏高是什么情况
分析:根据您的描述,可考虑为病毒感染。
建议:除咽喉炎外,有否发热,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血常规异形淋巴细胞5.4%,此多见于病毒感染,结合ALT,AST升高,咽痛,有否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必要时可以查EB病毒抗体IgM,就可明确诊断。口腔出血,口腔科检查,除外牙龈炎可能,高尿酸血症,建议复查。
心律不齐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常规
心律失常伴血常规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甲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继发性心律失常;也可预示心律失常非常严重,已造成肾功能衰竭,导致肾性贫血。
2.尿常规
尿常规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造成的继发性心律失常。若尿中伴微量蛋白尿,提示心律失常合并肾脏早期损害,治疗重点除降压外,应改善肾功能。
3.空腹血糖
这个检查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糖尿病,若患者存在糖尿病肾病,初诊心律失常可能是糖尿病造成的。心律失常合并糖尿病是危险的组合,发生心血管危险是普通人群的4~8倍,总死亡率增高4~5倍。
4.血脂
如果异常,则提示心律失常可能合并冠心病、脑梗塞等,易诱发心脑血管恶性事件,建议这部分患者详细检查,即使检查后未发现心脑血管疾病,也应给予降压调脂治疗,否则冠心病、脑卒中会高发。
5.血钾
心律失常伴低血钾提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而伴高血钾提示肾功能异常,可针对诊断,选择特殊治疗。
6.血尿酸
心律失常伴高血尿酸提示心律失常可能是痛风性肾病造成的。需要注意的是,心律失常伴高血尿酸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治疗时,不要应用双氢克尿噻等增加尿酸的药物。
骨髓炎血常规会异常吗
骨髓炎发病的时候,一般血常规有异常,如白细胞增高,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都会出现,再配合C反应蛋白以及血沉的升高, 都会表现出感染的迹象,但是有些慢性骨髓炎,通过化验指标发现,有些将细菌已经进行包裹,所以说通过血常规的检验,可能白细胞比例不增高,但是C反应蛋白和血沉是有明显的升高。
孩子感冒发烧不妨做个尿检
目前,儿科门诊就诊率最高的疾病是呼吸道感染。专家建议,孩子感冒发烧到医院就诊,除了查血常规,有必要再查一下尿常规。
某某医院主任建议,当孩子发热时,首先应分清楚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或者是二者混合感染,这关系用抗病毒药还是用抗生素。
一般临床医生会给患儿查血常规,如果可能的话,建议再查一个尿常规。陈自佳解释,首先,有的发热的患儿虽然有呼吸道症状,但也有尿常规异常的可能。例如细菌超标,提示有尿路感染。而且,患儿就诊后,在未用药之前,先化验尿常规,以确定有无异常,以免用药后发现异常,无法判定是疾病发展造成,还是用药物副作用所致。再次,一旦确定患儿发热伴尿路感染,复查尿常规是否恢复正常也是能否停药的指标。
此外,各种感冒和感染是引起肾炎最主要的因素,而肾炎又是造成尿毒症的主因。肾囊肿等病症如不及时治疗,到后期也会发展为尿毒症。慢性肾病早期很难被察觉,特别是小孩子,不太会表达自己身体的不适,有时候增加一个小便检查,就有助于查出肾病。原有肾病的儿童,平时查尿可能查不出来,但是在感冒发烧时,肾病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活跃期。因此,感冒发烧的时候验小便,更容易帮助早期发现肾病。
血常规异常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
在孕期很容易出现这两者的减少。准妈妈体内的血容量会比孕前平均增加30%-50%,血液中红血球的造血量却跟不上血液总量的增加,从而形成了血液中水分偏多的状况,红血球中用来携带氧气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也就相对减少了,加之准妈妈身体吸收的营养都是以“宝宝优先”为原则来进行代谢的。两者的减少可能出现的现象就是准妈妈贫血。
应对措施
动物内脏:准妈妈可以每周补充一次动物内脏。在动物内脏中含有的铁质往往高于动物的肉,猪肝、牛肝等不仅含铁量高,而且维生素的含量也很丰富。
动物血液:动物血液中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容易为准妈妈消化和吸收,但提醒准妈妈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必须要弄熟了再吃。
黑木耳和红枣:黑木耳和红枣不仅能防治准妈妈缺铁,同时提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数量。如果准妈妈血糖偏高,不能吃多。可用银耳、海带、芝麻酱等来代替。
白细胞数量偏高
准妈妈的血容量较孕前增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数量相对减少,白细胞的数量会出现相对增加的状况,只要中性粒细胞正常就没问题。在身体内部或外部有发炎的现象,引起准妈妈体内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时,白细胞数量会出现微量上浮情况。
应对措施
及时复查:首先准妈妈不要担心,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大问题的,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及时的复查。
消除炎症:炎症是白细胞增加的罪魁祸首之一,准妈妈一定要检查身体某部位是不是正在发炎,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血小板减少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是很常见的现象,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感染、药物过敏等等,也可能是妊娠期并发子痫前期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血小板减少,如果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7fL以上或者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9/L,就需要准妈妈到医院详细检查了!
应对措施
及时复查:出现血小板不正常时,准妈妈一定要再进行一次检查,有可能是检查误差,观察血小板变化的情况!
积极治疗:准妈妈要找对病症的根源,进行及时的治疗,如果是过敏就应该注意过敏原,减少与过敏原的接触;如果是感染或其他病症引起的,就应该及时地遵循医生的叮嘱,积极地进行治疗。
饮食补充:出现血小板减少,是不能单纯补铁的,应该进行全方面营养补充,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高铁的食物,比如排骨、蔬菜、鸡蛋等。
注意事项
将准备采血的部分清洗干净,这些部位通常上耳垂、中指或无名指的指尖,等到采血的部位干燥后再进行采血。在寒冷的日子里,可将局部搓热后再采血。
血常规检查前应空腹,但空腹并非不吃早餐这么简单。检查前一天晚上,就应该避免吃油腻的食物,8点之后更是应该禁食,假如12点还在吃夜宵,到抽血时,就不能保证空腹。体检当天早上,除了白开水,包括果汁、牛奶在内的饮料一律不能喝。如果想要使检查结果更理想,最好从检查前三天开始就基本吃素。
体检当天,最好穿袖子宽松的衣服,方便静脉抽血时捋袖子,衣服要干净,以防针孔感染。
采血后应伸直前臂,用另一只手按紧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不要屈肘止血,也不要捻动棉球以免皮下淤血。如果针眼周围青紫,24小时后可做热敷。为避免感染,24小时内不要让针孔沾水。
尿常规异常是怎么回事
尿常规是临床中三大常规检查之一,是比较重要的基础检查,尿常规有很多的检查项目,比如白细胞、红细胞、潜血、尿酮体、尿葡萄糖、尿胆原等。而这些检查项目都有可能会出现异常,如小便中白细胞升高,红细胞升高,需要考虑是否尿路感染,如尿中只有红细胞升高,则要考虑是否是尿路结石,如果尿葡萄糖是阳性,则要考虑有没有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