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膝距可将O型腿分为3种程度
根据膝距可将O型腿分为3种程度
有人把弓形腿也叫做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膝内翻。造成罗圈腿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遗传或者缺钙,也有可能是后天的不良坐姿。站姿所引起的。如果经常走外八字,或者长期穿高跟鞋,盘坐,跪坐等都会造成O型腿。一般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两个指标来判断O型腿的轻重程度。常态膝距在三厘米以下的,为轻度O型腿。常态膝距在3到10厘米之间的为中度O型腿。常态膝距大于十厘米的,属于重度O型腿。
O型腿应该如何矫正呢?方法一,小腿外侧翻平踢健子或小沙袋。方法二,两膝间夹一物体,向前走路,物体的薄厚程度可由厚变薄逐渐改变。方法三,两脚开立,双手扶膝关节外侧,身体向前倾,半蹲着,双手用力向外侧推压膝部,然后膝部慢慢还原。坚持做10到15次。以上三种方法O型腿的人可以自行锻炼。O型腿的矫正方法还可以手术、仪器、夹板、绑腿、矫正鞋垫、锻炼等。只要长期坚持,O型腿的症状一定有所改善。
O型腿在走路时不仅不美观,而且还因严重的影响了骨骼的发育,患有O型腿的患者,在年龄大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关节疼痛,从而影响到正常的行走活动。O型腿的出现,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腿部的畸形会影响体型的健美,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患有O型腿要及早矫正。
O型腿需要做哪些检查
是否患有O型腿
将双足跟、双足掌并拢,放松双腿直立,如果大腿、膝、小腿、内踝之间的距离超过2厘米,大约距离为1根手指头的距离,或者膝关节可以相触,但是膝关节下方小腿内侧上方出现明显弧形凹陷。如与以上试验结果相吻合,则说明患上O型腿。
O型腿患者症状程度
根据O型腿患者两膝之间距离的大小,可以把O型腿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类型。
轻度:将两膝并拢无缝隙,其下方小腿内侧上方呈弧形凹陷,此程度的O型腿患者较多。
中度:将两膝并拢,两膝距离在2厘米~3厘米。
重度:将两膝并拢,两膝距离在3厘米以上。
罗圈腿有什么坏处
一、 O形腿影响我们的形体美观
1、身体两侧的S型曲线被破坏,原本到膝关节应该内收的弧线消失,或者成为向外膨胀的曲线,视觉上就缺乏那种玲珑之美了。
2、由于O形腿的人,大小腿都是骨骼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这样导致下肢外轮廓线更加外移。显得胯宽,小腿特别弯。
3、O形腿由于肌肉分布不匀称,显得大小腿都很弯,这样腿失去了笔直曲线,整个人也少了几分挺拔。
4、O形腿的人,两条腿之间巨大的缝隙,在视觉上非常不美观。
5、O形腿的人,由于小腿膝关节下面向外突起比较多,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小腿很短。
6、O形腿的人,由于大腿曲线变化,从正面看,显得腿短,上下肢比例失调。
7、O形腿的人,由于身体重量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在行走时,不易保持平衡,容易摇摆,形成鸭子步,步态难看。
二、O形腿对人心理的影响
腿部的畸形不仅仅影响体型与健美,对人体健康也有损害。对人们体型的危害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三、O形腿对健康的影响
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给。由于O形腿破坏了膝关节正常力的分布,使关节一侧所受的生物应力增大,对侧相对减少。天长日久,还会引起膝关节行走时疼痛,关节活动也受影响,进而易导致骨性膝关节炎。
O形腿对人们的危害大小、需不需要治疗与其严重程度及人的认知心理有密切关系。重度(二膝间距离10厘米以上)患者属于症状最严重的,无论患者爱不爱美都应该到专业的医院进行咨询和治疗;对于中度的O型腿(二膝间距离3-10厘米),有的朋友不在乎,认为这不算什么,不挡吃,不挡喝,管它好不好看呢?还有人说,我想治疗,就是没有钱,没有时间。这是对自己、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不同,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生活。北京兴和骨伤医院所提供的服务是针对那些对生活负责任、善待自己、追求高质量高品位人生的朋友。选择我们医院采用微创孟和架外固定手术矫正治疗,一定没错,矫正O形腿,提高自信心,近期疗效是体形健美,远期疗效是避免了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远期损伤!!!
跳舞能改变孩子腿型吗
1、跳舞能改变孩子腿型吗
听说,孩子练习舞蹈能矫正腿型,而且跳舞能蹦蹦跳跳孩子也特别喜爱,但就不知能不能对腿型矫正有益。专家指出:练习舞蹈虽然对O形腿或X形腿的康复有好处,但不能彻底好转。
2、腿型不好看的检查方法
让孩子仰卧,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孩子双腿,向中间靠拢。若两腿靠拢时,双侧膝关节之间的距离超过3厘米,则属于病理性的O型腿。
若双踝之间的距离超过6厘米,则属于病理性的X型腿。家长最好带孩子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作出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我们平常所说的O型腿和X型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孩子的腿型发育有一个过程。0~3岁时,孩子的腿型为一定程度的O型腿,3~6岁,腿型开始出现膝外翻,表现为轻型的X型腿。一般来说,孩子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O型腿或X型腿,绝大多数都会自行矫正,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家长只要多注意观察即可。
O型腿需要补钙吗
1.O型腿和X型腿的总论
●婴幼儿的腿看起来通常是弯曲的。事实上,很多孩子在1岁前都有胫骨弯曲,之后2岁前都有O型腿(像个小猴子似的走路),再之后可能看起来像X 型腿(负重增加),3-4岁最常见,可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有时,孩子直到9-10岁时才有笔直的腿,但是笔直也意味着有7度左右的外翻,成人也是如此。 一般来说,如果不是疾病导致的畸形,到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腿将会自然伸直。
●什么时候需要检查?
以下症状提示孩子的O型腿和X型可能是由于严重的疾病导致的,需要去医院检查:
◆弯曲的非常厉害,例如两脚踝间距大于8cm,两膝关节间距大于6cm;
◆只有一条腿受到影响;
◆O型腿在2岁后加重;
◆X型腿在7岁后仍然持续存在;
◆孩子同时还有身材矮小;
◆孩子除了有症状外,还诉说腿痛。
●如何治疗:
O型腿和X型腿通常是下肢形态的正常变化,无需治疗。支护,矫正鞋,和运动帮助很小,并可能阻碍孩子的身体发育而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导致O 型腿和X型腿的疾病有:关节炎,膝关节生长板损伤,感染,肿瘤,布朗特病(胫骨的生长障碍),和佝偻病,这些疾病都可以导致腿的曲线的改变,而这些疾病时需要治疗的。
2. 相关基础知识
●首先,给大家看下正常孩子腿型的变化:由上图可以看出,2岁前孩子都有O型腿(像个小猴子似的走路),18个月左右可能最重,之后随着生长自动矫正,可能会矫正过度,到3-4岁时,又变成了X型腿,一直持续到6岁左右,还有些孩子直到9-10岁时才有笔直的腿。
儿科或骨科医生可以看的更细致点,下图是儿童腿型变化的详细数据图,也就是胫-股角的变化,就是通俗说的多少度内翻或外翻的度。
●其次,还要了解一下怎么评估膝关节的方法,因为咱们说的膝内翻/膝外翻都是以膝关节为基础的。用的最多的就是胫-股角,就是上面讲的。其次为髁间距和踝间距,A图是踝(huai)间距,就是膝盖并一起时,两脚踝之间的距离;B图片是髁(ke)间距,就是脚踝并一起时,膝关节之间的距离。胫股角有其正常值,上面第二幅图片明确表明了各年龄的角度变化,但是踝间距和髁间距比较模糊,因为儿童的体重、身高等可能影响其大小,所以不好以具体数值表示正常与否,通常以踝间距小于8cm和髁间距小于6cm为正常标准。
3.O型腿(膝内翻)
●O型腿,医学上称为”膝内翻”,因为是膝关节向内成角。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双下肢形成O型,患者股骨內髁间距增大,小腿向内偏斜。
●O型腿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
●生理性膝内翻(O型腿)是最常见的儿童腿部扭转,继发于胎儿正常的宫内位置,孩子在宫内处于屈曲蜷缩位置,膝关节处于内翻位,所以生后头两年孩子仍处于膝内翻位置。生理性的膝内翻,孩子年龄通常小于2岁,髁间距通常小于6cm(一个拳头的距离),胫-股角小于20度,干骺端 -骨干角通常小于11度(这个需要医生在X线上测量)。随着生长发育,其会逐渐正常。
●病理性O型腿:2岁之后的O型腿可能是病理性的。其原因包括代谢性骨病(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低磷酸酯酶症),生长不平衡(损伤,感染,肿瘤,Blount病),骨发育不良(侏儒症,干骺端发育不良),和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其特点为年龄大于2岁,髁间距大于6cm(一个拳头的距离),胫- 股角大于20度,干骺端-骨干角大于11度,尤其是大于16度的。不会自愈。
女生标准腿型是怎样的?
自测腿型方法
一、标准腿型:五处紧贴、四处分开
五处紧贴、四处分开也就是说,在脚尖与脚跟贴紧的状态下立正站好时,大腿、膝盖、小腿、内侧脚踝、脚趾尖等五点,必须贴紧,而这五个地方之间则必须有四处是呈现分开的状态。
具体判断参数如下:
胫骨点高/身高=25.44%
小腿长/身高=亚洲女性平均为21.30%
最大圆周:大约是胫骨点高的3/4
三围尺寸:上围等于最大圆周,中围是上围加下围除以2,下围是上围的63%。
如果你的身高160cm,那么你的胫骨点高应该是42cm左右,最大圆周应该在32cm左右,上围32cm,中围26.5cm,下围20cm左右。不论前面还是后面,内缘应该是一条垂直线,而外缘要体现一定的弧度。
二、O型腿:膝盖无法贴近
在自然的站姿中,大腿贴近,但是膝盖无法靠拢,用力夹紧也无法贴近则为O型腿。
轻度O型腿: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
中度O型腿:常态膝距在3-10厘米之间
重度O型腿:常态膝距大于10厘米
O型腿矫正方法
1.调整走姿
你可以这样做:走路时,学会重心放腿内侧。良好的走姿是身体直立、收腹直腰、平视前方,双臂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跨步均匀。刚开始调整时可能觉得很别扭,有种不会走路的感觉,时间才长就自然了。
2.一有空就记得做夹紧动作
你可以这样做:无论是等公车,还是在办公室、看电视时,记得时时伸直双腿用力夹紧双膝,一天3-5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这样不仅能够矫正腿型,时间长了,还有瘦腿的功效,特别是瘦大腿。
3.蹲起矫正法 锻炼小腿内侧肌肉
你可以这样做: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足和膝关节略微内扣,做下蹲和起立的动作,不需要完全蹲下去。20次每组,每天2-4组,坚持一个月就会看到效果。
三、X型腿:膝盖靠拢,两足跟靠不拢
型腿是指两足并立时,首先是两侧膝关节碰在一起,而两足跟则靠不拢,走路出现两膝打架互碰的步态。双脚并拢后只有膝盖能接触到,大腿小腿间都有缝。
小腿弯曲要怎么矫正
一、腿型判断方法
正常腿型:双足并拢,双膝贴近
O型腿:双足跟、双足掌并拢,放松双腿直立,两膝存在距离。双膝距离若小于3厘米,为轻度O型腿,双膝距离在3~10厘米为中度O型腿,双膝距离大于10厘米为重度O型腿。
X型腿:双足并拢时,膝盖比双足先触碰。当双膝触碰时,双足跟无法并拢。平时走路,膝盖会相互碰撞。
二、不良腿型形成原因
0型腿形成原因
除了遗传和缺钙原因外,失衡性因素是导致O型腿的最常见原因。在身体发育时期,不注重站姿坐姿,如走路是脚跟外翻等不良用力习惯使得支配关节的肌肉力学失衡,导致关节发生移位,最终形成O型腿。
X型腿形成原因:
形成x型腿的原因有多种。首先会受到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腿型自生下便是x型。其次是营养摄取失衡,缺乏维生素D,导致发育期患佝偻病,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致使腿型变形。再者,长期不良姿势也会使得腿型变形。三、XO型腿的矫正方法
(一)O型腿矫正法
“内八”姿势站立
1.左右脚打开至与肩同宽,脚掌稍稍往内侧转向,以“内八”的姿势站立,膝盖尽量绷直,此时股关节往内转向,双手叉腰,两肩下压,肩胛骨往后仰,令胸廓打开。
2.左右膝盖同时往内弯曲,拉动小腿与大腿往中央靠拢,令膝盖以上的大腿前侧互相触碰,期间保持内八的双脚姿势,骨盆始终立起来,上身切勿往前倾侧,保持笔直地垂直地面,保持姿势10秒,并重复3次.双腿屈膝打开,膝盖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与肩同宽。
3.左右膝盖同时往内弯曲,拉动小腿与大腿往中央靠拢,令膝盖以上的大腿前侧互相触碰,期间保持“内八”的双脚姿势,骨盆始终立起来,上身切勿往前倾侧,保持笔直地垂直地面,保持姿势10秒,并重复3次。
浅坐扭腿
1.浅坐于椅子的1/2处,双腿屈膝打开,膝盖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与肩同宽,而左右脚再稍稍往外侧打开,腰板挺直,令上身垂直于椅子,尽量不要往后挨着靠背,两肩放松,肩胛骨下压并适度后仰,两手分别放在大腿靠近膝盖的位置上。
2.全身躺平在地上,双腿往前伸直并拢,骨盆水平地躺着,全身的背部充分与地面相贴,两手放于身旁,然后往上屈膝抬起左腿,用左手扶着膝盖以固定.再用右手扶着左侧小腿,慢慢地将屈膝的左腿往右压,令左侧的股关节往中央拉伸,保持10秒后松开,左右各重复3次.
躺卧压腿
1.全身躺平在地上,双腿往前伸直并拢,骨盆水平地躺着,全身的背部充分与地面相贴,两手放于身旁,然后往上屈膝抬起左腿,用左手扶着膝盖以固定。
2.再用右手扶着左侧小腿,慢慢地将屈膝的左腿往右压,令左侧的股关节往中央拉伸,保持10秒后松开,左右各重复3次。(二)X型腿矫正法
外扩双膝
1.脚掌往左右两侧以“一”字形站立,膝盖绷直,从大腿根部、膝盖内侧、小腿肚、脚跟4点连成直线,令双腿并拢站直。手臂屈肘,两手叉腰,肩胛骨下压并后仰,令全身挺直,处于同一平面内。
2.左右膝盖分别往外侧弯曲,令大小腿形成菱形,骨盆垂直下沉,上身切勿往前后倾侧,保持上身挺直的姿势,左右脚跟不要松开哦,屈膝保持10秒后,再次站直,重复3次。
3双腿屈膝浅坐于椅子的3分之二处,双膝稍稍往左右打开,间距稍大于肩宽,腰背挺直,但注意不要挨在椅子靠背上,屈膝翘起左腿,将左脚架在右侧大腿上,两手分别放在膝盖与左脚上.右手缓缓将脚腕往自己的方向压10秒,左右各做3次.
浅坐压腿
双腿屈膝浅坐于椅子的2/3处,双膝稍稍往左右打开,间距稍大于肩宽,腰背挺直,但注意不要挨在椅子靠背上,屈膝翘起左腿,将左脚架在右侧大腿上,两手分别放在膝盖与左脚上。右手缓缓将脚腕往自己的方向压10秒,左右各做3次。
前俯拉伸
往前俯身,手臂在前方撑直并支撑身体,收起腹部与臀部的肌肉,尽量往前拉伸上身,左右膝盖着地,往两侧打开双腿,保持这个姿势10秒,并重复3次。
注意上身切勿往上仰起,尽量往前拉伸,骨盆与大腿要浮起,仅用双手、膝盖及小腿着地,左右脚也尽量打开哦!
教您生活中如何诊断罗圈腿
罗圈腿的诊断之症状诊断:
人体正常股骨纵轴线与胫骨纵轴线交角170°~179°,如果大于180°为内翻畸形,小于170°则为外翻畸形。也可测量股骨角和胫骨角来判断膝关节内翻或外翻。那么,如何来判断O型腿的严重程度呢?一般临床上主要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两个指标来判断罗圈腿的严重程度。
所谓常态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双腿和膝关节放松时,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所谓主动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腿部和膝关节向内用力并拢,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的大小,罗圈腿可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度: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为0。
Ⅱ度: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大于0。
Ⅲ度:常态膝距在3厘米~5厘米之间。
Ⅳ度:常态膝距大于5厘米。
罗圈腿的诊断之鉴别:
“X”型腿:是指孩子两膝靠拢站立时两踵(脚后跟)依然分得很开的腿形而言。如将双踵靠拢,则两膝就会前后重合起来。
八步矫正法:向后迈步走,注意要脚跟先着地,路线走直。每次走八步。
锻炼腿部内侧肌肉的方法: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足稍内扣,膝关节内扣做下蹲和起立的动作。20次一组,每天做2~4组。不需要完全蹲下去即可。
如何让腿型变的好看
X型腿:膝盖靠拢,两足跟靠不拢型腿是指两足并立时,首先是两侧膝关节碰在一起,而两足跟则靠不拢,走路出现两膝打架互碰的步态。双脚并拢后只有膝盖能接触到,大腿小腿间都有缝。
O型腿:膝盖无法贴近在自然的站姿中,大腿贴近,但是膝盖无法靠拢,用力夹紧也无法贴近则为O型腿。
轻度O型腿: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
中度O型腿:常态膝距在3-10厘米之间
重度O型腿:常态膝距大于10厘米
标准腿型:五处紧贴、四处分开,五处紧贴、四处分开也就是说,在脚尖与脚跟贴紧的状态下立正站好时,大腿、膝盖、小腿、内侧脚踝、脚趾尖等五点,必须贴紧,而这五个地方之间则必须有四处是呈现分开的状态。
1.敲脚底
有做瑜珈的人就知道,准备动作前都会做这个动作,利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一脚约敲击100下。
2.双脚晃动
全身血液循环不好,毒素无法排出就会让你的脚看起来更水肿,躺在床上时,可以让双脚在空中晃动,接着再踩空中脚踏车,持续两分钟,立刻燃烧脂肪,全身都通畅。
3.热水泡脚
热天用热水泡脚,同样可以让你的腿部循环加速,帮助废弃物和水分的排出,之後再用冷水冲凉,会让脚的肌肤更加紧实。
4、坐姿
小腿不直怎么办?不能翘二郎腿坐,不能盘坐、跪坐。这三种坐姿,都可能腿型的弯曲。
5、站姿
不能长时间重心落在一条腿上稍息姿势站立。稍息姿势站立的时候,着力的腿,膝关节也会受到向外的力,而内旋角度增加。时间久了,就会形成O型腿,或者O型腿加重。
6、睡姿
睡觉的时候,切切不可交叉脚。交叉脚睡觉的姿势,会向外撑膝关节,导致腿型变化。
7、运动
小腿不直怎么办?踢足球、练武术、打乒乓球等运动能导致O型腿,是众所皆知的了。其实很多田径运动,如果姿势不正确,给了膝关节比较剧烈的向外的冲击,都会导致O型腿。所以运动员中O型腿的比例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