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打肉毒素针治疗面肌痉挛注意事项

打肉毒素针治疗面肌痉挛注意事项

有的患者不愿意做手术治疗面肌痉挛,这时可以采取肉毒素针进行治疗,注意事项如下:

1,女性打肉毒素,注意避开例假,一般在月经后一个星期比较好

2,打肉毒素前请注意停用抗生素,以避免术后肿胀

3,有怀孕计划的妇女,注射后要超过一个月再怀孕,越迟越好

4,哺乳期的妇女不知道药物是否会随乳汁分泌影响婴儿,因此建议不要打。

5,不正规的医生打肉毒素,容易出现眼睑下垂、面瘫、眉下垂、两边不对称等并发症,请到大型三甲医院找专业医生来操作。

面肌痉挛的治疗办法都有什么呢

1、射频温控热凝疗法:射频温控热凝疗法,这是一种目前经常使用到的治疗面肌痉挛这个疾病的方法,这个方法主要利用电偶原理,通过射频使得患者神经纤维间产生热能,具体温度是控制在65-70℃之间,在这个温度下使得患者面肌部位经热凝变性,同时减少传导异常冲动神经纤维达到治疗目的。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一种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不过这个方法不是针对于所有患者的,有的患者在使用这个方法治疗之后,还会出现的问题就是加重病情,因此这个方法还是应该慎重使用为好的。

3、打肉毒素:打肉毒素这是一种见效最快的方法,一般在注射之后立刻就会出现病情的缓解,但是这种方法是人为的麻痹面神经,不是一种长久的治愈方法,仅仅是一种暂时的治疗方法而已,长期使用这个方法治疗,还会引起身体出现面瘫。

4、手术治疗:手术也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这个疾病常常使用到的方法,也是一种最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体是通过锁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帮助患上解除血管对神经压迫,从而可以达到治疗目的。术后面肌痉挛病人抽搐即停止,患者面神经功能也会恢复的。

哪些药物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好

一、镇静药物治疗面肌痉挛

1、氯硝西泮(氯硝安定)每次0.5~1mg,3次/d服用,可使症状减轻,剂量加大后常有乏力、嗜睡等副作用。

2、卡马西平,一般400~600mg/d口服时症状开始改善,600~1000mg/d时发作完全消失。但停药后可迅速复发,因而需长期维持治疗。持续好转率为35%,完全控制率为22%。因此可用卡马西平治疗面肌抽搐有肯定疗效,但需较大剂量,长期服用。长期服用较大剂量的卡马西平常可出现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其有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面神经核的兴奋性,从而减少其异常放电有关。

3、巴氯芬(氯苯氨丁酸),首次用5~10mg/d,分1~2次服用,每2~3天增加5~10mg,直至每天30mg。48h后症状可明显改善,3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

二、肉毒杆菌毒素A(BTXA)治疗面肌痉挛

1、上眼睑注射治疗面肌痉挛:从内眦至外眦之间的中点,各向两侧外移5~8mm,距上睑缘5mm处注射BTXA5~5.5U,一般选择1~2个点注射即可。上眼睑注射BTXA时,应注意一定要避免直接注射到上眼睑的正中央部位。因为,此部位是提上睑肌的附着部位,将BTXA直接注射于此,可使提上睑肌麻痹,导致上眼睑下垂。

2、下眼睑注射治疗面肌痉:从内眦至外眦之间,均分为4等份,在每1等份中点,距下睑缘5mm处注射BTXA 5~5.5U。如睑痉挛程度较轻,BTXA的注射剂量可适当减少。

3、眼外角注射治疗面肌痉:眼外眦的外侧部分眼轮匝肌的肌肉较多,所以在原发性眼睑痉挛的患者中有许多人主诉他们此处的肌肉痉挛是非常严重,故此处的注射部位相对较为集中。一般在外眦外侧5~8mm处注射3~4点,每点的间距为5mm左右,呈三角形或四边形排列。

面肌痉挛可以自愈吗

您的症状应该是面肌痉挛了,我建议您还是继续针灸治疗.还有推荐您进行药物治疗,以下是我为您列举的一些常用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

1.药物治疗:卡马西平,每天600mg左右,分3次口服;或苯妥英钠,每天300mg左右,分3次口服;或氯硝安定,0.5~1mg,每日3次,对部分病人可能有效,但需持续用药,停药后容易复发.

2.射频温控热凝疗法:缺点是术后要发生面瘫,在1~2年内的面瘫逐渐恢复过程中又会旧病复发;或者电热过度,痉挛虽可长期不发作,但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面瘫,我想您也是不愿意接受的.

3.手术治疗面神经干压榨和分支切断术,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面神经钢丝绞扎术,颅内显微血管减压术,颅内面神经干梳理术,但是手术治疗可能会产生面瘫,还有复发的可能,因此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冒着一定的风险,假如您很为美观考虑,我不建议做.

4.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一般治疗后可以维持3个月左右,3个月后需要再次注射,但是A型肉毒毒素是剧毒物,万一注射不当有生命危险.

5.针灸治疗.综上所述,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方法很多,但是各有利弊,很多治疗方式都可能会产生面瘫,也可能会复发.所以比较起来,我推荐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虽然效果可能不好,但是起码不会引起面瘫,也没有生命危险.面瘫的话,人就不会笑了,那样反而更不好.衷心祝您早日恢复健康!

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半面痉挛,偶可见于两侧.指导意见:像你这种情况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口服药物如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另外可以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也有很好的效果,针灸的方法相对就慢一点,也可以一试.

针灸巧治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以单侧眼睑颤动及眼角、嘴角抽动为特征,多呈进行性发展,可渐致同侧各面肌痉挛。若病因不除,甚至会双侧发作,令人一脸怪相,说话用眼均不方便。

根据《灵枢官针》中有关“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的记载,笔者将仿针刺与足部按摩结合起来,创竹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局部取穴针灸,对发病在一年以内者效果尤为显著。

具体方法是:选择坚韧的竹扦削制成竹针,消毒备用。取足部反射区之脑、三叉神经、肝、肾、眼、耳区,十四经穴太冲、太溪、解溪、涌泉。先行竹针点刺,再以指腹揉按之。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两天。可单针治疗,也可多针集束使用。

本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足部反射区原理设计的。治则遵循补益肝肾,平肝熄风,养血舒筋,缓急制动,立意上病下取、以下治上。竹针能比金属针进行更大范围的区域性多点集束式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和经络传导,使大脑皮质和受损神经获取充分的良性调节信息,从而调整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修复受损神经,或者解除病理性压迫和干扰,缓解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的病因是什么

随着经济日益增长,人们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压力也随之而来,从而导致疾病的滋生。面肌痉挛是众多常见病之一,它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不自主抽动。那么面肌痉挛是如何引起的呢?下面我们具体的来看一下。

1、面肌痉挛的发生因为某种压迫面神经传导发生病理性的干扰引起的,大部分的面肌痉挛患者是因为正常的血管交叉压迫,如小脑前下动脉、椎神经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压迫、动静脉畸形等。

2、还有一部分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特发性的面神经瘫痪,在恢复之后会出现有继发性的患侧的面肌痉挛。可能为面神经炎引起的神经脱髓鞘的病理改变而没有恢复正常。存有部分的髓鞘失,导致面神经的电传导容易受泛化引起的,或是因为面神经炎累及脑干内的神经核团,引起类似癫痫病症而发生面部肌肉的发作性的抽动,从而引发面肌痉挛的发生。

3、偶尔还会出现有脑瘤、动脉瘤等恶病质性病变压迫面神经根部引起的。

4、极少数的面肌痉挛患者为外科手术或是外伤肿瘤之后出现的患侧的面肌痉挛。可能和面神经恢复的过程中和其他脑神经出现短路,其他脑神经兴奋的时候也会出现有一侧的面部肌肉抽动。

5、继发性面肌痉挛指存在明确诱发疾病者,如面神经外伤或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在恢复期可以引起面肌连带运动, 特点类似面肌痉挛;某些桥小脑角的肿瘤或炎症累及面神经根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面肌痉挛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注射肉毒毒素和手术治疗来治疗面肌痉挛。希望有疑似病症的人士尽快到医院求医,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左眼皮跳引起惕面肌痉挛怎么办

1眼皮跳多和休息不好、精神紧张有关,短期内可以自动消失。如果持续不停,就很可能是面肌痉挛的早期症状。要引起重视。

2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最好不要针灸,有时反而会加重病情。注射肉毒毒素可以控制面肌痉挛,但长时间注射会导致面瘫。

3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也是唯一能够根治本病的方法,治愈率在95%以上。

如何治疗面肌痉挛呢

由于对病因认识的局限性,目前治疗方法很多:药物治疗、封闭、面神经干梳理术、面神经根部微血管减压术、射频温控热凝术等。

1、 药物治疗

可用镇静、安定、抗癫痛等药物,如鲁米那、安定、卡马西平等,对部分病例有效,尤其是发病初期的病例效果较好。但必须注意其诸多的药物副作用,如嗜睡、精神抑制、粒细胞下降、药物性肝炎、剥脱性皮炎等。曾有文献报道因治疗面肌痉挛服用卡马西平7天后出现了粒细胞下降、药物性肝炎、剥脱性皮炎“三联症”。“三联症”如治疗不及时可以导致患者死亡。

2 、封闭

神经干封闭多用复方奎宁,经乳突前缘入路、乳突后缘入路、腮腺入路法穿刺面神经主干,注射复方奎宁0.3一0.5m1即可。采用奎宁注射是因其有长效麻醉作用,奎宁的作用是生物碱对原生质的毒性作用的结果,因此奎宁的作用与其对细胞的毒性成正比,其麻醉作用持久,要过几周之后神经机能才能完全恢复,市售复方奎宁注射液是常用药物,其对注射处的组织无显著影响,很少发生水肿与渗出及增生,仅在麻醉区的皮肤周围有轻度麻木或感觉过敏,动物试验亦同样表明,无论是将复方奎宁注射于家兔的股神经内或股神经周围均是安全的,没有永久性的病损发现,没有不良并发症。

3 、 三联注射疗法

面肌痉挛三联注射疗法,是我们在研究国内、外治疗面肌痉挛的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治疗面肌痉挛的特效疗法。主要方法是根据患者面肌痉挛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有针对性地、个体化地将有关药物注射于茎乳孔,耳屏前皱褶中点及面部有关运动点或使用特殊技术检测出的“敏感点”上,从而有效地缓解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三联注射疗法的突出优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不易复发、简便易行、安全、治疗无痛苦、患者乐于接受、局部副作用小、重复注射无过敏反应等。是我们治疗面肌痉挛的特色疗法。 2004年8月在广州举办的全国面瘫、面肌痉挛新技术培训班上,这一新颖的特色疗法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推崇和欢迎。

4 、肉毒素注射疗法

肉毒素是厌氧梭形芽胞杆菌属肉毒杆菌产生的一种大分子蛋白毒素,主要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引起肌肉的麻痹。其作用时间可达数月。国外报道,有明显疗效者达70%一90%。维持时间与症状缓解程度、并发睑下垂和鼻唇沟变浅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换言之,疗效维持存在剂量依赖性,而与病程和痉挛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但是,肉毒素是细菌毒素中毒力最强的一种,应严格掌握适当的剂量和重复注射间隔时间,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为使这种治疗方法更好、更长久地造福于患者,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好治疗的适应症,选择明确的治疗目标,一般讲,症状越局限,累及的肌肉及运动功能越单纯,肉毒素的治疗效果越佳。应以切实的功能改善为目标,注意权衡注射治疗后靶肌肉松弛的利弊影响,避免矫往过正。在治疗过程中遵循个体化原则,在治疗前要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清楚,肉毒素注射治疗尚属对症措施。影响疗效的最重要因素是正确选择注射肌肉及注射位点。原则上应尽可能将药物注射于神经肌肉接头处,必要时需在肌电图下进行注射治疗。一次注射足量的肉毒毒素可以很快减轻或消除肌肉痉挛,而不适当的少量多次注射则达不到预期应有的治疗效果,并致使以后的注射治疗失败。在溶解稀释过程中不可用力冲注、摇晃,应尽量减少抽吸次数及泡沫形成,避免使用在室温下放置4小时以上的溶液,以减少相关因素对神经毒素空间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降低药物的生物活性。肉毒素本质为异体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在部分接受肉毒毒素重复注射的患者已检测到抗体,抗体形成的表现是对再次注射的反应减弱。大剂量、频繁注射及年轻是产生肉毒素抗体的主要危险因素,因而倡导尽可能小的注射剂量和尽可能长的注射间期。原则上一般注射间隔不应短于3个月。

5、面神经干梳理术

在常规局麻下面神经总干解剖法游离出约1 cm总干,在5倍手术显微镜下,用口腔科探针将面神经干拉起,再用显微镰状刀将面神经干外膜剥脱并贯穿插人面神经干进行分束,因面神经纤维平行排列,故极易分束,常规分成7一8束,症状重者分10束以上。有作者统计用该法治疗面肌痉挛超过1年的患者 74例,其有效率为97.3% ,复发率2.7%。但该方法有伤口感染可能,影响美观。同时也给患者留下程度不同的面瘫,常需3个月左右才能恢复正常。再次手术困难。

6、面神经根部微血管减压术

自1875年Schultze在面肌痉挛病例的解剖中发现桥小脑角有动脉瘤的压迫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面肌痉挛系面神经在出脑干区受到血管轻微持续的压迫所致。有鉴于此,将压迫神经的血管、蛛网膜分隔开,以解除面神经的压迫、短路现象,即可达到缓解面肌痉挛的目的。临床上经常采用局麻下耳后4cm - 6cm长横切口,开颅骨窗2cm × 3cm,“+”字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下探查桥小脑角,将距面神经根2mm以内的血管均视为压迫血管,即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仔细分离周围增厚、粘连的蛛网膜,将动脉血管剥离神经根部,面神经采取不同程度梳理、刺激后,在动脉血管和神经之间垫以聚四氟乙烯棉片。有作者统计用该法治疗面肌痉挛超过6个月的患者229例,其中224例效好,2例无效,31例复发。该方法有脑脊液耳漏、皮下积液、同侧听力减退。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副作用明显减少,面神经根部微血管减压术逐渐成为有效治疗面肌痉挛的主流方法。

相关推荐

治疗面肌痉挛的中药方

面肌痉挛的发病初期,多起于眼轮匝肌,逐渐向面颊乃至整个半侧面部发展,逆向发展的较少见。那么面肌痉挛治疗偏方是什么呢:一、面肌痉挛治疗偏方可采用天麻、防风、白芷、芥穗、羌活、辛荑、细辛、全虫、僵蚕、白附子各等份。用法:上药共压细粉,每次取药粉少量纳入脐内,外以胶布固定,1日1换。主治:面肌痉挛。二、治疗面肌痉挛可采用胆南星,雄黄,醋芫花,黄芪,马钱子总生物碱,共为细粉,再喷入白胡椒挥发油,混匀。

面肌痉挛能治好吗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面肌痉挛是可以治疗的,并非不治之症。面肌痉挛又称半侧颜面痉挛或面肌抽搐,一般指原发性的面肌抽搐,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以中年女性多见,症状进行性加重,无自动缓解趋势,在精神紧张或疲劳时症状会加重。痉挛发作时可使眼睑反复抖动、口角抽动、面部变形,不仅影响美容,还可导致工作、阅读、行走等困难。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引起面瘫、眩晕和听力下降。面肌痉挛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常眼跳当心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症状表现为半侧面肌阵发性的不自主抽动,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当天气转凉时,往往还会被患者误认为是受风的生理反应,不值得大惊小怪。为此,我们邀请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外六科主任孙洪涛,为读者历数关于面肌痉挛的四大常见误区。误区一:不拿面肌痉挛当回事儿面肌痉挛除了被误以为是眼跳、受风之外,还由于其发病人群集中在中年以后,不少患者也会误以为这是机体老化的一种反

面肌痉挛怎样治疗减少危害呢

药物治疗面肌痉挛治疗面肌痉挛除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对一些轻型面肌痉挛患者可能有效外,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过去常用普鲁卡因、无水酒精或5%酚甘油等做茎乳孔处注射,以造成一时性神经纤维坏死变性,减少异常兴奋的传导,一次注射量为0.3~0.5ml,以达以出现轻度面瘫为度。剂量过大将产生永久性面瘫,剂量过少3~5个月后仍要复发。现已很少采用。射频温控热凝疗法治疗面肌痉挛治疗面肌痉

中医针灸治疗面肌痉挛

针灸是常用的面肌痉挛治疗方法,针灸治疗面肌痉挛要根据面肌痉挛的临床特点,应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熄风镇静,解热除湿,所以局部取穴治疗效果差或会失败,甚至会加重病情,针灸治疗面肌痉挛应取四肢和腹部的穴位为主,着重取阳阴经穴,才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伏正康专家介绍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也还是不错的,为大家介绍一下两种比较有效的处方:【处方一】组成:胆南星8克,雄黄3克,醋芫花50克,黄芪30克,马钱子

面瘫后遗症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一般采用营养神经(B族维生素)等药物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部神经水肿、促进功能恢复。面肌痉挛时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2.中医治疗对患者尽量不采用电针,电按摩过重、过频刺激的治疗方法,在采用针灸治疗的同时可配合中药熏蒸及营养神经的药物有助于神经的恢复。3.A型肉毒毒素注射当面瘫后遗症表现为面肌痉挛时可在痉挛部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注射尽量在肌电图引导下进行,多数患者可取得满意效果,

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有哪几种

一、中医针灸治疗面肌痉挛面肌痉挛最好不要针灸,因为此病本身就怕刺激,有时针灸反而会加重病情,有的人当时见效,日后复发起来反而会厉害。二、按摩治疗面肌痉挛1、下唇方肌可以选择用拇指指腹从嘴角向上进行脸部的按摩治疗、推拉,有助于面肌痉挛患者的下唇方肌、颏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复。2、眼轮匝肌大部分面肌痉挛患者表现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泪,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缩,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按

治疗面肌痉挛的中药方

面肌痉挛的发病初期,多起于眼轮匝肌,逐渐向面颊乃至整个半侧面部发展,逆向发展的较少见。那么面肌痉挛治疗偏方是什么呢:一、面肌痉挛治疗偏方可采用天麻、防风、白芷、芥穗、羌活、辛荑、细辛、全虫、僵蚕、白附子各等份。用法:上药共压细粉,每次取药粉少量纳入脐内,外以胶布固定,1日1换。主治:面肌痉挛。二、治疗面肌痉挛可采用胆南星,雄黄,醋芫花,黄芪,马钱子总生物碱,共为细粉,再喷入白胡椒挥发油,混匀。

面肌痉挛治疗方法有哪些

1.一般治疗(1)药物治疗: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巴氯芬及各种镇静安定类药物,如苯巴比妥等,对少数病人可减轻症状。与三叉神经痛不同,这些药物对面肌痉挛的疗效不佳。(2)理疗或针灸:应用钙离子透入疗法或平流电刺激,可减轻症状,不能根治。(3)微血管减压术:适应证:①药物、针灸、理疗等治疗无效者;②CT和(或)MRI不能除外继发性面肌痉挛;③排除Bell面肌麻痹或面神经外伤后的面肌痉挛。2.手术方法:麻

治疗面肌痉挛的中药方

一、面肌痉挛治疗偏方可采用天麻、防风、白芷、芥穗、羌活、辛荑、细辛、全虫、僵蚕、白附子各等份。用法:上药共压细粉,每次取药粉少量纳入脐内,外以胶布固定,1日1换。主治:面肌痉挛。二、治疗面肌痉挛可采用胆南星,雄黄,醋芫花,黄芪,马钱子总生物碱,共为细粉,再喷入白胡椒挥发油,混匀。用法:每次取药粉,敷脐,常规法固定。每周换药1次。主治:面肌痉挛。以上已经详细介绍了治疗面肌痉挛的中药方,相信大家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