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息肉准确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子宫颈息肉准确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妇科检查:急性炎症,可见宫颈充血水肿或糜烂,有脓性分泌物自宫颈管排出,触动宫颈时可有疼痛感,或见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触诊宫颈较硬如为宫颈糜烂或子宫颈息肉,可有接触性出血。
2、病理检查:可见子宫颈息肉中央为一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纵轴,其中血管多而密集,外有宫颈固有的组织,包括腺体与间质,表面为宫颈黏膜覆盖,组织成分和结构基本上与正常宫颈组织相同,此为典型的子宫颈息肉组织相。
3、阴道镜检查:根据子宫颈息肉表面被覆的上皮不同,阴道镜下有2种图像。属宫颈管黏膜过度增生堆集而形成者,阴道镜下息肉呈鲜红色,有一定光泽,单发者有一较细的蒂,多发者呈簇状,基底较宽,蒂较短。起源于宫颈阴道部表面被覆鳞状上皮的息肉,息肉为粉红色,从宫颈鳞状上皮区突出,基底较宽,也有少数有一较细的蒂,质地较韧。
较大子宫颈息肉在双合诊时很易发现,但小息肉只有在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才能见到。息肉偶可发生恶性病变或与之并存,故绝不能发现息肉即不再进一步检查。子宫颈息肉患者应先作宫颈刮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再取息肉送作病理检查。子宫颈息肉是慢性子宫颈炎的一种表现,虽然可以将息肉切除,但只要宫颈的慢性炎症并没有消除,致病菌仍然潜伏在宫颈组织内,也就是说致病原因依然存在,子宫颈息肉就有可能会再次复发。因此在切除子宫颈息肉后,还应对宫颈的慢性炎症进行彻底治疗,才能防止子宫颈息肉复发。
宫颈息肉检查方法
1、宫颈刮片示巴氏Ⅱ级。宫颈巴式涂片是过去的检查宫颈息肉方法,一级是完全正常,二级是有异常,可能是炎症,也可能是早期宫颈癌前病变。还应进一步检查明确,最佳方法就是TCT超薄细胞检测,其不但能发现宫颈息肉前低度病变及早期癌,还能准确对滴虫、霉菌、细菌、人乳头瘤病毒及疱疹病毒感染进行诊断。
2、妇科检查:急性炎症可见宫颈充血水肿或糜烂,有脓性分泌物,宫颈管排出触动宫颈时,可有疼痛感,慢性宫颈炎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息肉,腺体囊肿、外翻等表现或见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触诊宫颈较硬,如为宫颈息肉,可有接触性出血。
3、宫颈息肉病情较重者可做宫颈活检,以明确诊断当妇科常规检查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时,所见的息肉外形大小不等,形状不一。
子宫颈平滑肌瘤疾病诊断
1.与宫体黏膜下肌瘤的鉴别 宫颈黏膜下肌瘤须与宫体黏膜下肌瘤相鉴别,根据病史、症状、检查即可鉴别,宫颈黏膜下肌瘤表现为经量正常,诊刮所得病理检查见典型的子宫黏膜,诊断即可明确。
2.与宫体部肌瘤的鉴别 有时宫颈肌瘤较大占据骨盆腔,将子宫体推向上方,难于鉴别是宫体抑或是宫颈肌瘤,必要时可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见颈管延长及宫腔位置较高,可与宫体肌瘤相鉴别。
3.与慢性子宫内翻的鉴别 从病史、症状及体征可鉴别,子宫内翻往往有产后出血史以及经量增多,检查可见翻出的子宫突出于宫颈口外,被扩张的均匀一圈宫颈边缘围绕,有时突出的子宫黏膜面上可见输卵管开口。
4.与宫颈癌鉴别 宫颈黏膜下肌瘤有血性或脓性白带增多,继发感染时,有恶臭排液常误诊为宫颈癌。宫颈癌癌瘤不规则,表面菜花状或有溃疡,基底部有浸润,轮廓不清,且组织脆易出血。活组织检查确诊。
5.与卵巢肿瘤鉴别 向侧壁生长的宫颈肌瘤最终形成阔韧带肌瘤,无月经改变,又在子宫一侧扪及实质性肿块,临床上易误诊为卵巢肿瘤。应仔细行妇科检查,注意肿块与子宫关系及其活动度,结合B型超声检查,必要时做宫腔探查术,探查宫腔长度及方向,一般均可准确诊断。
6.与宫颈息肉鉴别 宫颈息肉有性交后出血或经量增多,须与宫颈肌瘤鉴别,息肉色鲜红,呈舌状,质软,而宫颈黏膜下肌瘤有蒂伸入宫颈管,呈球形,质硬。
7.与宫颈妊娠鉴别 宫颈妊娠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流血量由少到多,严重时可发生休克甚至危及生命。B超检查提示胚胎完全种植在宫颈管内即可鉴别。
宫颈息肉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一、【检查】
1、宫颈刮片 示巴氏Ⅱ级。宫颈巴式涂片是过去的检查宫颈息肉方法,一级是完全正常,二级是有异常,可能是炎症,也可能是早期宫颈癌前病变。还应进一步检查明确,最佳方法就是TCT超薄细胞检测,其不但能发现宫颈息肉前低度病变及早期癌,还能准确对滴虫、霉菌、细菌、人乳头瘤病毒及疱疹病毒感染进行诊断。
2、妇科检查 急性炎症可见宫颈充血水肿或糜烂,有脓性分泌物,宫颈管排出触动宫颈时,可有疼痛感,慢性宫颈炎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肥大、息肉,腺体囊肿、外翻等表现或见宫颈口有脓性分泌物,触诊宫颈较硬,如为宫颈息肉,可有接触性出血。
3、宫颈活检 宫颈息肉病情较重者可做宫颈活检,以明确诊断当妇科常规检查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时,所见的息肉外形大小不等,形状不一。
二、【鉴别】
1、与早期宫颈癌相鉴别:宫颈癌早期有血性自带或接触出血,可有乳头状突起。而宫颈息肉则为扁平或水滴样红色赘生物,质软而脆,易出血,蒂细长。通过宫颈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即可确诊。
2、应与粘膜下子宫肌瘤相鉴别:粘膜下肌瘤是突向子宫腔内生长的子宫肌瘤,由于肌瘤表面覆盖着子宫内膜,增加了子宫内膜面积,且在宫腔内占位,影响经血排出,因此可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发生痛经,并伴有月经量多及周期紊乱。有1/3的患者可伴发不孕,约占肌瘤总数的10%左右,是子宫肌瘤的一种。
3、与子宫肌瘤鉴别,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
宫颈息肉手术前检查
妇科检查:对于患者进行初步的妇科检查以了解炎症发展状况,观察宫颈有无水肿、糜烂以及分泌物状况等。
病理检查:运用该检查可以观察到息肉表面血管分布密集,外有宫颈组织,包括腺体与间质,表面为宫颈黏膜覆盖,组织成分和结构基本上与正常宫颈组织相同,此为典型的息肉组织相。
阴道镜检查:可以观察到不同病理状况的宫颈息肉情况。宫颈管粘膜过度增生堆集而形成者,阴道镜下息肉呈鲜红色,有一定光泽,单发者有一较细的蒂,多发者呈簇状,基底较宽,蒂较短,质地较软。而宫颈阴道部表面被覆鳞状上皮的息肉,息肉为粉红色,从宫颈鳞状上皮区突出,基底较宽,也有少数有一较细的蒂,质地较韧
宫颈刮片检查:主要是通过宫颈刮片示巴氏Ⅱ级来了解宫颈息肉病理情况,并且对于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性。
宫颈活检: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还可做宫颈活检,从而明确诊断。该病恶变的病理诊断标准为息肉周围的内膜无癌变;恶变限于息肉内;必须看到整个息肉的形态。
TCT超薄细胞检测:此检查不仅能够发现宫颈息肉前低度病变以及早期癌变状况,同时还可以准确的对滴虫、霉菌、细菌等病毒感染进行诊断。
以上为您介绍的就是宫颈息肉术前要做的检查项目,专家还强调,临床上的宫颈息肉约有0.2%~0.4%的恶变率,也就是说,宫颈息肉会有向宫颈癌转变的可能性。所以,意识到自己有宫颈息肉后,应积极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防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影响。
血性白带不一定代表了癌症
子宫颈癌的患者也可以有血性白带,但多伴有臭味,早期最明显的特点是容易发生接触性出血,就是在性生活或进行妇科检查接触到官颈时会有较多的出血。但是,阴道细胞学检查和宫颈活体病理诊断,才是确定诊断的可靠手段。
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垂于阴道突出到宫腔之外,因组织表面感染、糜烂、坏死也可以造成血性白带。宫颈管的内膜由于炎症感染而增生,形成宫颈息肉并脱出宫颈口外时,息肉表面因炎症充血同样可有血性白带及接触性出血,然而通过妇科检查会很容易地发现黏膜下肌瘤或宫颈息肉,其区别是前者较大、蒂较粗。
此外,各种阴道炎都可表现白带增多,甚至夹杂有血,却又常伴有其他不同的症状,如外阴痞痒或烧灼感等,有助于鉴别诊断。有的患者子宫内安置避孕环后也会发现白带中有血,这可能是避孕环与子宫内膜摩擦所致。
总之,血性白带可能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不仅应根据白带的性状、数量、颜色加以区别,而且应结合全身情况以及局部特征进行分析,作出准确诊断并及时处理。
宫颈息肉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子宫颈息肉大多来自宫颈管粘膜。息肉形成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比如长期炎症会容易导致宫颈息肉。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使宫颈管局部粘膜增生,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
宫颈息肉易被忽略因为1/3以上的患者缺乏明显症状,只是医生检查时才发现。即使有症状大多也轻微,主要是少量点滴出血鲜红色,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有时被误认为是“回经”。妇女在非经期中,阴中流出似血非血的红色粘胶,且绵绵不断者,称“赤带”。而子宫颈息肉是以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血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
宫颈息肉鉴别诊断
宫颈息肉vs粘膜下子宫肌瘤
粘膜下子宫肌瘤由子宫粘膜表面突出于宫腔,其蒂长时。在子宫收缩后可将肌瘤排出宫颈外悬于阴道内。一般肌瘤都有蒂在宫腔,触诊较硬较圆;而宫颈息肉有蒂与宫颈相连,质地软,大者可露于颈外口。
子宫颈息肉vs子宫粘膜下肌瘤
子宫颈息肉务必与子宫粘膜下肌瘤鉴别,一经确诊后再行治疗。鉴别时除外观性状外,可借助探针检查,如果蒂较深,不附着于颈管内,则应排除宫颈息肉,亦不可草率按宫颈息肉的切除方法治疗。
宫颈息肉vs早期宫颈癌
宫颈癌早期有血性自带或接触出血,可有乳头状突起。而宫颈息肉则为扁平或水滴样红色赘生物,质软而脆,易出血,蒂细长。通过宫颈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即可确诊。
宫颈息肉一经发现,可以手术摘除,也可以非手术治疗。宫颈息肉摘除术比较简单,碘伏消毒阴道、宫颈后,用止血钳夹住息肉蒂根部旋转取下即可。手术无痛苦,术后创面上用赛霉胺药粉,并用棉球压迫以消炎止血。
血性白带不一定是癌症
由于妇科防癌普查工作的大力开展,很多妇女对妇科疾病的一些症状似乎并不陌生,她们一旦看到自己的白带中有血,首先就会想到是长了恶性肿瘤。的确,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就可能有血性白带,不过这种白带多为水样,而且往往与月经异常的症状同时出现,需进行诊断性刮宫之后才能作出确切的诊断。
子宫颈癌的患者也可以有血性白带,但多伴有臭味,早期最明显的特点是容易发生接触性出血,就是在性生活或进行妇科检查接触到官颈时会有较多的出血。但是,阴道细胞学检查和宫颈活体病理诊断,才是确定诊断的可靠手段。
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垂于阴道突出到宫腔之外,因组织表面感染、糜烂、坏死也可以造成血性白带。宫颈管的内膜由于炎症感染而增生,形成宫颈息肉并脱出宫颈口外时,息肉表面因炎症充血同样可有血性白带及接触性出血,然而通过妇科检查会很容易地发现黏膜下肌瘤或宫颈息肉,其区别是前者较大、蒂较粗。
此外,各种阴道炎都可表现白带增多,甚至夹杂有血,却又常伴有其他不同的症状,如外阴痞痒或烧灼感等,有助于鉴别诊断。有的患者子宫内安置避孕环后也会发现白带中有血,这可能是避孕环与子宫内膜摩擦所致。
总之,血性白带可能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不仅应根据白带的性状、数量、颜色加以区别,而且应结合全身情况以及局部特征进行分析,作出准确诊断并及时处理。
子宫囊肿应该怎么办
专家指出,该疾病一般无临床症状,只有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时才能被发现。妇科检查于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触及囊性肿物,与子宫可分离,不随子宫活动而移动,超声波检查囊肿与子宫关系可协助诊断。
子宫颈息肉宫颈口有物突出,应与子宫带蒂粘膜下囊肿相区别。宫颈息肉多为单个,但亦有多个,有蒂,表面光滑,色红。因息肉含有较丰富血管容易破裂而出血,可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息肉摘除送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专家介绍,治疗子宫腺体囊肿并不难,一般先要检查清楚哪一种病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检查清楚后针对感染引起相应的治疗。
所以,患者发现病情后及时到正规的妇科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恶化给您的生育造成影响。
宫颈息肉诊断鉴别
根据临床表现和妇科检查既可诊断。
宫颈息肉的鉴别诊断
1、宫颈息肉与早期宫颈癌相鉴别:宫颈癌早期有血性自带或接触出血,可有乳头状突起。而宫颈息肉则为扁平或水滴样红色赘生物,质软而脆,易出血,蒂细长。通过宫颈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即可确诊。
2、宫颈息肉应与粘膜下子宫肌瘤相鉴别:粘膜下子宫肌瘤由子宫粘膜表面突出于宫腔,其蒂长时。在子宫收缩后可将肌瘤排出宫颈外悬于阴道内。一般肌瘤都有蒂在宫腔,触诊较硬较圆;而宫颈息肉有蒂与宫颈相连,质地软,大者可露于颈外口。
3、子宫颈息肉务必与子宫粘膜下肌瘤鉴别,一经确诊后再行治疗。鉴别时除外观性状外,可借助探针检查,如果蒂较深,不附着于颈管内,则应排除宫颈息肉,亦不可草率按宫颈息肉的切除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