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鼻衄的原因很多
引起鼻衄的原因很多
1.局部原因
(1)鼻部损伤 ①机械性创伤 如车祸、跌伤、拳击伤及挖鼻等,是引起鼻出血常见的原因。②气压性损伤 在高空飞行、潜水过程中,如果鼻窦内外的气压差突然变化过大,会使鼻腔鼻窦内黏膜血管扩张破裂出血。③放疗性损伤 头颈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鼻黏膜发生充血水肿,或上皮脱落,也可出现鼻出血。
(2)鼻中隔偏曲 多发生在骨嵴或骨棘(矩状突)附近或鼻中隔偏曲的凸面,该处黏膜较薄,空气气流的流向在此处发生改变,故黏膜变得干燥,以致血管破裂出血。存在鼻中隔穿孔的患者,由于穿孔边缘的黏膜干燥、糜烂及干痴脱落,可引起反复鼻出血。
(3)鼻部炎症 ①鼻部非特异性炎症 急性鼻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易引起鼻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②鼻部特异性感染 结核、狼疮、梅毒、麻风和白喉等特异性感染,因有黏膜糜烂、溃疡、肉芽、鼻中隔穿孔可引起鼻出血。
(4)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 其中最易发生鼻出血者为鼻中隔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主要症状之一。
(5)鼻腔异物 常见于儿童,多为单侧鼻出血,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于鼻腔内,可致鼻腔黏膜糜烂出血。动物性鼻腔异物,如水蛭等,可引起反复大量鼻出血。
2.全身原因
(1)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病①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缺陷性疾病 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缺乏症、过敏性紫癜、药物性血管性紫癜、感染性血管性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等。②血小板数量或机能障碍性疾病 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等。③凝血因子障碍性疾病 如各型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④血液的自身抗凝作用过强 如抗凝剂使用不当、血循环中存在抗纤维蛋白原等抗凝物质,或纤维蛋白溶解过度或加快,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2)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如上感、流感、出血热、猩红热、疟疾、麻疹及伤寒等。多因高热、血管发生中毒性损害,鼻黏膜充血、肿胀及干燥,以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一般情况下出血量较少,多发生于发热期,且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前部。
(3)心血管系统疾病 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鼻出血的重要原因,血管硬化是其病理基础。血压增高,特别是在便秘、用力过猛或情绪激动时,可使鼻血管破裂,造成鼻出血。另外,打喷嚏、用力咳嗽、猛力的经鼻呼吸或鼻腔按摩,也是鼻出血反复和难以控制的因素。②静脉压增高 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颈部或纵隔占位性病变等疾病,可致上腔静脉高压,这些患者的鼻腔及鼻咽静脉常怒张淤血,当患者剧烈咳嗽或其他诱因,血管则可破裂出血,出血部位多位于后鼻孔处的鼻咽静脉从分布区。
(4)其他全身性疾病 妊娠、绝经前期、绝经期均可引起鼻出血,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严重肝病患者可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引起鼻出血。尿毒症也可引起鼻出血。鼻出血可以是风湿热的早期表现之一。
白血病易发人群有哪些
由于其病理改变----白细胞的异常增生与恶性肿瘤的癌细胞的增生几乎完全一样,故被称为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亦称之为血癌.这种癌就与其它癌大不一样,喜欢侵袭青少年。
在儿童和青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第一位。而且,过去的十年内(1980~1990年)。世界各地青少年的白血病发病率有显著上升趋势,值得引起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关注。
预防白血病的关键措施是保护比较容易患白血病的重点人群,以及了解白血病的早期征象,以便早日发现,及时治疗。比较容易患白血病的重点人群是:
放射线工作人员;与二苯蒽,苯苾、甲基苯苾等化学物质长期密切接触的人员;长期接受放射线治疗且防护不严的病人;较长期应用氯霉素、保泰松、马利兰、氯喹、环磷酰胺、苯妥英钠等药物的患者;有白血病家族史的青少年。
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肌肉、关节疼痛或胸骨压痛。齿龈肿胀糜烂久治不愈,皮肤出现紫癜,淤斑,鼻衄。原因不明的各系白细胞减少,久治无效;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增多,单核细胞比例增高;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用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特别显著;曾服用氯霉素而致贫血,白细胞或全血细胞均减。少,一般疗法无效等.
鼻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一、病因:常见原因可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类。
1、局部原因
局部原因中以挖鼻导致鼻衄最为常见。从解剖结构上讲,由于鼻中隔易出血区的黏膜薄,血管丰富、表浅,与其下的软骨紧贴,受到外伤时对血管的缓冲保护作用差,并且该部位的血管自行收缩能力也差。从外部环境讲,当气温干燥或患者高热时,鼻黏膜干燥不适且多痂,尤其是在患有萎缩性鼻炎和干燥性鼻炎时,鼻腔黏膜更加干燥,如在这些情况下挖鼻,极易损伤鼻中隔黏膜导致鼻衄。鼻衄的局部原因比较常见的还有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的良性出血性肿瘤或恶性肿瘤侵袭破坏局部血管等均可引起出血。
2、全身原因
如血液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可引起鼻衄、肝脾疾病、营养障碍及维生素类缺乏、低钙等也可引起鼻衄。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多样,部分病例的血液从前鼻孔流出,可目测到鼻孔流血,而有部分病例的出血从后鼻孔流入咽部,也有部分病例是前后鼻孔同时出血。大部分患者为一侧鼻腔出血,少数患者为双侧鼻腔出血,有时一侧鼻腔出血可经鼻咽部流向另一侧鼻腔而表现为双侧鼻腔同时出血。出血量少时仅为涕中带血,出血量大时血液从两侧鼻腔涌出。如患者在卧位、头后仰时发生鼻衄,则血液大部分可能向后流入咽部而被咽下,然后呕出,小部分经口吐出,表现为口鼻同时出血。出血量少时,患者无明显不适,出血量大,速度快,患者可有心慌、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烦躁不安等休克或休克前期症状。
三、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及出血情况
确认出血源于鼻腔或相邻组织,排除咯血和呕血。
2、确定出血部位
结合前鼻镜、鼻内镜及/或ct、mri检查,判断出现部位。
3、血液检测
血常规检查,对于出血量较大及怀疑为血液病的患者必不可少。对应用抗凝药物及怀疑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检查出凝血功能。
4、估计出血量
评估患者当前循环系统状况,有无出血性休克,必要时尚须与相关科室会诊。根据每次出血情况及发作次数、患者的血压、脉搏、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出血量。失血量达500ml时,可出现头昏、口渴、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失血量达500~1000ml时可出现出汗、血压下降、脉速而无力;若收缩压低于80mmhg,则提示血容量已损失约1/4。
流鼻血怎么回事
引起鼻衄的原因很多,可因鼻腔本身疾病引起,也可因鼻腔周围或全身性疾病诱发。
1.局部原因
(1)鼻部损伤 ①机械性创伤 如车祸、跌伤、拳击伤及挖鼻等,是引起鼻衄常见的原因。②气压性损伤 在高空飞行、潜水过程中,如果鼻窦内外的气压差突然变化过大,会使鼻腔鼻窦内黏膜血管扩张破裂出血。③放疗性损伤 头颈部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鼻黏膜发生充血水肿,或上皮脱落,也可出现鼻衄。
(2)鼻中隔偏曲 多发生在骨嵴或骨棘(矩状突)附近或鼻中隔偏曲的凸面,该处黏膜较薄,空气气流的流向在此处发生改变,故黏膜变得干燥,以致血管破裂出血。存在鼻中隔穿孔的患者,由于穿孔边缘的黏膜干燥、糜烂及干痴脱落,可引起反复鼻衄。
(3)鼻部炎症 ①鼻部非特异性炎症 急性鼻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易引起鼻衄,出血量一般不多。②鼻部特异性感染 结核、狼疮、梅毒、麻风和白喉等特异性感染,因有黏膜糜烂、溃疡、肉芽、鼻中隔穿孔可引起鼻衄。
(4)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 其中最易发生鼻衄者为鼻中隔血管瘤、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性鼻息肉和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少量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是恶性肿瘤的早期主要症状之一。
(5)鼻腔异物 常见于儿童,多为单侧鼻腔出血,因鼻腔异物长期存留于鼻腔内,可致鼻腔黏膜糜烂出血。动物性鼻腔异物,如水蛭等,可引起反复大量鼻出血。
2.全身原因
(1)出血性疾病及血液病 ①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缺陷性疾病 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缺乏症、过敏性紫癜、药物性血管性紫癜、感染性血管性紫癜、血管性假血友病等。②血小板数量或机能障碍性疾病 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等。③凝血因子障碍性疾病 如各型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④血液的自身抗凝作用过强 如抗凝剂使用不当、血循环中存在抗纤维蛋白原等抗凝物质,或纤维蛋白溶解过度或加快,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2)急性发热性传染病 如上感、流感、出血热、猩红热、疟疾、麻疹及伤寒等。多因高热、血管发生中毒性损害,鼻黏膜充血、肿胀及干燥,以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一般情况下出血量较少,多发生于发热期,且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前部。
(3)心血管系统疾病 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鼻出血的重要原因,血管硬化是其病理基础。血压增高,特别是在便秘、用力过猛或情绪激动时,可使鼻血管破裂,造成鼻出血。另外,打喷嚏、用力咳嗽、猛力的经鼻呼吸或鼻腔按摩,也是鼻出血反复和难以控制的因素。②静脉压增高 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颈部或纵隔占位性病变等疾病,可致上腔静脉高压,这些患者的鼻腔及鼻咽静脉常怒张淤血,当患者剧烈咳嗽或其他诱因,血管则可破裂出血,出血部位多位于后鼻孔处的鼻咽静脉从分布区。
(4)其他全身性疾病 妊娠、绝经前期、绝经期均可引起鼻衄,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严重肝病患者可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引起鼻衄。尿毒症也可引起鼻衄。鼻衄可以是风湿热的早期表现之一。
鼻衄的症状起因
原因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局部原因
1.外伤。
2.气压性损伤。
3.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穿孔 也常有鼻衄症状。
4.炎症:
①非特异性炎症: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 、急性鼻炎 、急性上颌窦炎等,常为鼻出血 的原因。
②特异性感染:鼻结核、鼻白喉 、鼻梅毒 等,因粘膜溃烂,易致鼻出血。
5.肿瘤。
6.其他:鼻腔异物 、鼻腔水蛭,可引起反复大量出血。在高原地区,因相对湿度过低、而多患干燥性鼻炎,为地区性鼻出血的重要原因。
(二)全身原因
1.血液疾病:
①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
②凝血机制的异常。
2.急性传染病。
3.心血管疾病:
①动脉压过高:如高血压 、动脉硬化 症、肾炎、伴有高血压的子痫 等。
②静脉压增高:如二尖瓣狭窄 、胸腔或纵隔和颈部巨大肿块、肺气肿 、肺水肿 及支气管肺炎 等。
4.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及微量元素钙等缺乏时,均易发生鼻出血。
5.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磷、汞、砷、苯等中毒,可破坏造血系统的功能引起鼻衄。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致凝血酶原减少而易出血。
6.内分泌失调:代偿性月经、先兆性鼻出血常发生于青春发育期,多因血中雌激素含量减少,鼻粘膜血管扩张所致。
7.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症,肝、肾慢性疾病以及风湿热 等,也可伴发鼻出血。
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鼻子出血作为一种常见病,引发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为大家介绍鼻子出血是怎么一回事。主要来说,鼻子出血的原因分为两类:
1、局部原因
局部原因中以挖鼻导致鼻衄最为常见。从解剖结构上讲,由于鼻中隔易出血区的黏膜薄,血管丰富、表浅,与其下的软骨紧贴,受到外伤时对血管的缓冲保护作用差,并且该部位的血管自行收缩能力也差。从外部环境讲,当气温干燥或患者高热时,鼻黏膜干燥不适且多痂,尤其是在患有萎缩性鼻炎和干燥性鼻炎时,鼻腔黏膜更加干燥,如在这些情况下挖鼻,极易损伤鼻中隔黏膜导致鼻衄。鼻衄的局部原因比较常见的还有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的良性出血性肿瘤或恶性肿瘤侵袭破坏局部血管等均可引起出血。
2、全身原因
如血液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可引起鼻衄、营养障碍及维生素类缺乏、低钙等也可引起鼻衄。此外,鼻窦内炎症或真菌性疾病也会引发鼻出血。值得警惕的是,当鼻内长有血管瘤时,鼻出血量往往较多;而鼻腔癌或鼻咽癌等恶性肿瘤早期也常表现为鼻涕带血。当然,一些全身疾病也可有鼻子出血的表现,比如引起发烧的疾病都可因为鼻粘膜充血而出血,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或白血病都可因凝血功能异常而致使鼻子出血。严重的肝功能损害者也会因凝血功能障碍而出现鼻子出血。
突然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局部原因
1、原发性:临床上很多病人的鼻出血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多见小儿或青少年,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李氏区,多易自止。
2、外伤性:挖鼻时损伤鼻粘膜是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3、鼻中隔偏曲及穿孔。
4、鼻部炎症:如急性鼻炎、鼻窦炎、萎缩性鼻炎等。
5、肿瘤: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的良性、恶性肿瘤都可引起鼻出血。
6、环境因素:如空气干燥、气压低,容易引起鼻出血,在空调房间因空气干燥也可引起鼻出血。
全身原因
1、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2、静脉压升高。
3、全身出血性疾病:如凝血机制障碍 ,血小板异常或毛细血管病变。
4、内分泌紊乱[2]。
对鼻出血病人,治疗上要遵照“急则治其标”之原则,使用各种止血方法,使鼻衄停止。常用的外用止血法如下:
1.冷敷法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
2.压迫法用手指揉按患者入前发际正中线1-2寸处,或紧捏一侧或两侧鼻翼,以达止血目的。
3.导引法令病人双足浸于温水中,或以大蒜捣烂,敷于足底涌泉穴上,有引热下行,协助止血的功效。
4.滴鼻法用香墨研浓汁,滴人鼻中,也可用滴鼻灵或1%~3%麻黄素液等滴鼻。
5.吹鼻法用血余炭、马勃、百草霜、三七末、云南白药等药末吹人鼻腔,也可将上述药物放在棉片上,贴于出血处,或填塞鼻腔。
6.鼻腔填塞法用上述方法而未能止血者,可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患侧鼻腔;若仍未达止血目的,可行后鼻孔填塞法。[3]
针刺疗法
(1)实证鼻衄:主穴取合谷、上星。配穴,心火亢盛者取后溪;肺经热盛者取尺泽,并刺少商出血;胃热炽盛者取上巨虚;肝火亢逆者取太冲、丘墟。毫针刺用泻法。
(2)虚证鼻衄:取上星、三阴交。方法:患者取半坐卧位,先针上星,再针三阴交,轻刺激,留针20一30分钟;上星穴针后不灸,三阴交针后可灸3—5壮。
饮食疗法
(1)藕汁蜜糖露:鲜藕适量洗净,榨汁100。150毫升,加入蜂蜜15~30克,调匀内服。每日1次,连服数日。
(2)茅根竹蔗水:白茅根60~120克,竹蔗100~300克,煎水代茶饮。
(3)韭菜根90克,捣汁,用童便或冷开水冲服。
(4)鲜韭菜一小把,洗净切碎,置干净研钵中捣烂,用布包裹后拧取其汁,放于开水内炖热,每次服1酒杯。
(5)乌豆圆肉大枣汤:乌豆50克,龙眼肉15克,大枣50克,加清水3碗煎至2碗,早晚分服。
(6)岗稔果煲瘦猪肉:鲜岗稔果60克(干品用15克),猪瘦肉60克,加清水3-4碗煎至l碗,分服。
(7)早莲草红枣汤:旱莲草50克,红枣8-10枚,加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饮汤。
说明:(1)一(3)适用于实证鼻衄。(4)~(7)适用于虚证鼻衄。
引起鼻出血的原因
鼻子是我们呼吸的主要通道,但这个通道却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就如鼻出血是我们最常见的现象。有时候,我们会坐着坐着就流鼻血了,大家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相信大家都会说是上火了,但引起鼻出血的原因有很多的,就让我们一起进来了解这篇文章吧。
鼻出血(epistaxis)又称鼻衄,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鼻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多数出血可自止。
原因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局部原因
1.外伤。
2.气压性损伤。
3.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穿孔也常有鼻衄症状。
4.炎症:
①非特异性炎症: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急性鼻炎、急性上颌窦炎等,常为鼻出血的原因。
②特异性感染:鼻结核、鼻白喉、鼻梅毒等,因粘膜溃烂,易致鼻出血。
5.肿瘤。
6.其他:鼻腔异物、鼻腔水蛭,可引起反复大量出血。在高原地区,因相对湿度过低、而多患干燥性鼻炎,为地区性鼻出血的重要原因。
(二)全身原因
1.血液疾病:
①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
②凝血机制的异常。
2.急性传染病。
3.心血管疾病:
①动脉压过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肾炎、伴有高血压的子痫等。
②静脉压增高:如二尖瓣狭窄、胸腔或纵隔和颈部巨大肿块、肺气肿、肺水肿及支气管肺炎等。
4.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K、P及微量元素钙等缺乏时,均易发生鼻出血。
5.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磷、汞、砷、苯等中毒,可破坏造血系统的功能引起鼻衄。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致凝血酶原减少而易出血。
治疗鼻出血的小偏方
鼻衄即鼻出血,由于春天阳气上升,发病率较高。《内经》指出:“春善病鼽衄。”导致鼻出血的原因很多,由鼻腔局部病变引起者占多数,由全身疾病引起者亦不少见。
鼻腔出血常为一侧。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常呈现小血管扩张,表皮脱落,是鼻中隔易出血区,差不多有半数鼻出血皆源于此,特别是春秋气候干燥及炎夏高温季节,鼻黏膜干燥,血管破裂最为常见。另一个出血原因是外伤。此外,鼻咽部炎症、肿瘤亦是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衄,多由于感染发热性疾病引起血管中毒性损害,鼻黏膜充血、肿胀致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压导致小血管动脉压升高,心脏病、支气管炎导致静脉压增高亦常引发鼻出血。血液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动脉硬化、风湿热以及维生素缺乏症(C、K)、化学药品与化学中毒等,均可引起鼻出血。此外,鼻出血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在经前期出现称为倒经。
发生鼻出血,患者一定要保持镇静。因半数以上患者系鼻中隔前下部出血,病人可用手指将出血侧鼻翼向内压迫于鼻中隔前段,或用收缩血管的药物如麻黄素液或肾上腺素浸湿棉球,或用湿棉球蘸云南白药塞于出血鼻腔,并用手指压迫鼻翼部,出血多可制止。冷敷颈部、头额部也有一定作用。若鼻腔反复多次出血,特别是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的出血,以及毛细血管瘤破裂出血,目前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用激光治疗。若是鼻腔干燥或萎缩性鼻炎所致出血者,可用一些油剂药物治疗。对全身疾病引起的鼻出血,除重视原发疾病治疗外,采用中药治疗最好。
中医认为,衄血主要是由于(肺、胃、肝)火热偏盛,迫血妄行,血溢清道而出血。感染、发热性疾病,高血压,倒经等引发的鼻出血多属于此。治疗应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为主要原则。笔者用个人经验方泻火凉血止衄汤(生地、丹皮、赤芍、蒲黄、丹参、栀子、黄芩、制大黄、茜草、白茅根、仙鹤草、生甘草)为基础方,临床因外感风热引起的鼻衄,可加薄荷、荆芥、金银花、连翘;若胃火盛者加石膏、黄连;肝火盛者加龙胆草、白芍、代赭石;止血还可加藕节炭、侧柏炭;引邪下行加川牛膝;阴虚血热加麦冬、玄参。若临床属气虚不摄血者,则当采用摄血养血止血法,方用人参归脾汤加阿胶、生地、炮姜等治之。
经常突然鼻子出血怎么回事
鼻出血是鼻科常见病、急症,中医称鼻衄;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分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局部原因
(1)鼻粘膜溃疡、糜烂常见于鼻中隔前下区,多由慢性炎症引起。化学性气体、高温、干燥空气皆可成为诱因。此外,鼻中隔棘突或矩状突、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也可引起局部鼻粘膜溃疡形成而导致出血。
(2)鼻、鼻窦的急性感染。
(3)外伤:鼻外伤发生鼻腔粘膜撕裂,可引起鼻出血。
(4)肿瘤:肿瘤所致鼻出血多系肿瘤本身表面溃烂引起,出血程度因肿瘤性质而异。恶性肿瘤晚期侵犯大血管时可发生致命性鼻出血。2.全身原因
(1)头颈部静脉压力增高: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患者咳嗽时,头颈部静脉压力升高,易使下鼻道后端静脉丛怒张破裂而发生出血。
(2)血管壁脆性增加:见于动脉硬化、维生素C、K等的缺乏。
(3)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4)血液凝血机制障碍:凡影响凝血机制的血液病皆可引起鼻衄,有时鼻衄可为这些疾病的首发症状。常见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5)其他:风湿热、急性高热性传染病(如伤寒、回归热)、甲状腺功能亢进、月经期鼻出血等。久服大量非类固醇抗炎药物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妨碍血栓素的形成,也可发生鼻衄。
(6)气压急速变化:如飞行、潜水或高原性反应,也可引起鼻衄。
关于老年人鼻子经常流血,我们就要检查是否是鼻科的常见疾病了,比如说急性的鼻出血,或是因为鼻腔粘膜干燥溃烂,空气质量的影响都有可能会流鼻血,另外要积极的到医院检查是否避免是外伤或者肿瘤引起的,另外在饮食上应该保证饮食的清淡,不要食用辛辣食物。
鼻子出血局部原因
鼻子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人们会认为是上火而引发的,其实鼻子出血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流鼻血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有鼻子局部原因导致的出血,另一种是全身疾病影响的局部表现。那么,鼻子出血怎么回事?哪些原因会导致流鼻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中医是怎么解析的。
一、鼻子出血局部原因
1、原发性:临床上很多病人的鼻出血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多见小儿或青少年,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李氏区,多易自止。
2、外伤性:挖鼻时损伤鼻粘膜是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3、鼻中隔偏曲及穿孔。
4、鼻部炎症:如急性鼻炎、鼻窦炎、萎缩性鼻炎等。
5、肿瘤: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的良性、恶性肿瘤都可引起鼻出血。
6、环境因素:如空气干燥、气压低,容易引起鼻出血,在空调房间因空气干燥也可引起鼻出血。
二、鼻子出血全身原因
1、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2、静脉压升高。
3、全身出血性疾病:如凝血机制障碍 ,血小板异常或毛细血管病变。
4、内分泌紊乱。
三、鼻子出血中医观点
1、肺经热盛、外感风热或燥热之邪,首先犯肺,邪热循经,上壅鼻窍,热伤脉络,血液妄行,溢于鼻中,故为鼻衄。《外科正宗》卷四说:“鼻中出血,乃肺经火旺,迫血妄行,而从鼻窍出。”
鼻窦炎怎么治 什么原因诱发鼻窦炎
引发鼻窦炎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由于疲劳、营养不良、受凉、变态反应体质、全身疾病(肺结核)等全身因素引起的鼻窦炎;2,对于急慢性鼻炎也可以诱发鼻窦炎;3,鼻腔内发生实质性的病变,如:鼻中隔偏曲、鼻腔变态反应性疾病、鼻甲肥大、鼻腔肿瘤异物等都可以引起鼻窦炎。4,儿童发生增殖腺肥大或者慢性扁桃体炎都可以导致鼻窦炎;5,在针对鼻腔手术或者治疗鼻衄时填塞的异物太久也能引起鼻窦炎;6,经常在污水中游泳也可能引起鼻窦炎;7,鼻窦处出现外伤时也可鞥感染炎症,引起鼻窦炎;8,牙病还可引起上额窦处的鼻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