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冬季4个暖胃良方

冬季4个暖胃良方

肉桂砂仁炖牛腩

做法: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的患者服食。

红糖姜肚煲

做法: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起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

功效: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的患者服食。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服食。

姜粥

做法:干姜10克,高良姜10克,大米50克。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和干姜,煮至米熟(约5~10分钟)即可,趁热服食。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常胃痛的患者服食。

胡椒羊肉汤

做法: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将羊肉洗净切块,下锅爆香。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如何制作老面

面肥一般家庭称为老面、老肥、老酵母、引子等等。 过去没有鲜酵母,家里做发面制品,通常采用这种面肥发酵法。 之后的发面引子使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发面引子是不是面肥的一种我还没有考证过。 再后来就是我们常用的鲜酵母。 面肥是饮食行业传统的酵面催发方式,经济方便,但缺点是时间长,使用时必须加碱中和酸味。 面肥的制法: 1、酵面制作面肥的方法 取一块当天已经发酵好的酵面,用水化开,再加入适量的面粉揉匀,放置中盆中自然发酵,到第二天就成了面肥了。 2、新面肥的制作方法 面粉500克,白酒100克,水250,和好静置发酵就可以了。 夏季4个小时 春秋7—8个小时 冬季10个小时。

冬季喝粥有什么好处

对于肠胃系统功能不佳的朋友来讲,喝粥能起到保护肠胃的作用。这是因为粥品比起米饭、面条都好消化。肠胃不好的人喝粥,不用担心消化不良而引起肠胃不适。另外,冬季在吃了油腻食物之后喝一碗粥也能保护肠胃。

显而易见,粥里的含水量是非常高的。在冬季喝粥能帮助人们起到对抗干燥、补充水分的作用。特别是北方有开暖气过冬的朋友们,建议每周喝4-5次粥。粥里的水跟米里的淀粉,能让你更好更健康的度过冬季。

很多人会选择在冬季吃补,但是进补太多油腻的食物会增加体重。这个时候不如将补品与大米煮成粥食用。你会发现滋补的效果不仅没有被减弱,体重也依然维持现状。此外,体重超标的人也可以多吃杂粮粥来减肥。


老人喝热姜粥能暖胃

入冬后,气温变得越来越低,老人们容易发生胃肠不适的情况。根据调查发现,冬季胃病的发病率几乎占到全年的50%。中医认为,老人本身脾胃虚弱,再加上冬季外界寒邪入侵,很容易出现胃冷痛的症状。在中医看来,用些简单方法就可有效缓解胃部冷痛。冬季暖胃 老人多喝点热姜粥。

喝热姜粥

高良姜10克、干姜5克、大米50克。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干姜,至米熟粥成即可,温热服食。高良姜暖胃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二者都含挥发油,可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脘疼痛。

秋季如何防治胃痛

秋冬季节气温低,不仅人们的身体容易觉得寒冷,胃部也特别容易受凉,很容易出现胃痛的症状,所以在秋冬季节应该格外注意对胃部保温,以下的方法非常适合在秋冬季节预防胃痛或者是缓解胃痛症状。

1、利用“暖宝宝”

将暖宝宝的背胶撕下后,隔着内衣贴在胃的部位,注意一定要隔着一层衣服,以免皮肤烫伤。这种外敷的方法可以促进胃部血液循环,有效暖胃并缓解胃痛。冬季在家中或者办公室备几片暖宝宝是非常实用的选择。

2、利用“热水袋”、“电热宝”等

如果手边没有暖宝宝,可以用“热水袋”、“电热宝”等取暖设备暖胃。

注意:大家在购买热水袋或电热宝时可以一并购买隔热套,可以将双手放在套子里再抵住胃的部位,既隔热避免皮肤烫伤,又同时暖手暖胃,一举多得。

3、利用“姜水”

生姜中含有姜油酮和姜脑等成分,具有增加人体新陈代谢、促进胃液分泌,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冬季喝生姜水能有效养胃,暖身,增加体抗力。

方法是:将生姜切片后直接放到水中煮几分钟,水开后有姜味散发就可以喝了。

4、利用“温蜂蜜水”

蜂蜜可调补脾胃,帮助胃酸分泌正常,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消化。蜂蜜对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有良好功效,且无副作用,并可促进胃痛及胃烧灼感消失。

方法是:在温水低于60度中加入蜂蜜即可。

5、利用“小米粥”

《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食用小米粥可以达到暖胃养胃健胃的作用。

方法是:将新鲜的小米用水洗净后,放入开水中煮,先煮沸,然后用文火熬,汤粘稠后即可关火。还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枸杞、冰糖、大枣等。

到了秋冬季节大家要尽量避免使用寒性的食物,而是多吃些性温热的食物来滋养胃部,预防胃痛。特别是女性,阳气不足,不仅容易胃寒、胃痛,也容易出现宫寒等症状,更应该在秋冬季节注意进补,改善体质。

4款暖胃良方

●桂皮红糖饮:

桂皮15克,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红糖10克,调匀热饮。此饮具有温胃散寒的功效,可治疗胃部受寒所致的胃痛、胃胀等。

●白胡椒红枣丸:

取大枣10枚(去核),每个枣内放白胡椒5粒,上蒸锅蒸熟,然后捣烂制成绿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7~10丸。此丸具有温胃补血之功效,可治疗胃寒疼痛。

●果蔻乌鸡煲:

乌骨鸡1只(大约500克),去除毛和内脏后洗净;将苹果、豆蔻各5克放入乌骨鸡腹内,用牙签封好切口,加水适量煲熟,调味服食。此膳具有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的功效,无论是感受寒邪所致的胃病,还是饮用冷食所致的胃寒、胃痛均可食用。

●干姜枣芪羊肉:

羊肉100克切块、黄芪6克、大枣10枚(去核)、干姜5克。以上食材加水适量炖熟,调味食用。此粥具有温阳、补气、健胃之功效。可治疗虚寒胃痛、四肢畏寒等症。

4个暖宫方 缓解冬季宫寒症

1、子宫需要温暖

女性不要快速瘦身,因为以非正常手段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脂肪,在中医看来,等于身体在短时间内丢失了大量的能量物质,寒邪就很容易乘虚而入,攻击子宫。

为了防止宫寒,女性应该特别注意保持小腹的温暖,尤其是经常待在空调房中的女性,可披件开衫,以防止腹部受凉。

另外,女性千万不要趴在办公桌上午休,因为趴在桌上睡觉容易露出后腰,而且睡眠时人体毛孔松懈,容易被寒邪所伤。因此特别需要提醒女性不要坐“寒”,尤其是夏天也不要坐在有寒气的地方,例如地面、石面或铁面椅子,因为这些材质导热快、寒气重。

中医学认为宫寒与肾虚,脾气虚,血虚,肝郁,痰湿,湿热,血瘀等原因有关。而西医认为这样的一些症状多与年龄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下丘脑,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发育因素,炎症,肿瘤,等有关。

宫寒想要怀孕应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平素注意不可过食生冷寒凉,注意季节变化,保暖;第二可以服用中草药温阳化气,固本添精,调理冲任。

2、快步走可防宫寒

宫寒的女性大都偏于安静沉稳,运动过多时容易感觉疲劳。其实“动则生阳”,寒性体质者特别需要通过运动来改善体质。

快步走是最简便的办法,步行,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可以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

3、宫寒女性饮食要注意

在中医养生传统中,女性体质属阴,所以不要贪凉。即使在炎热的夏季,女性也不要吃过多的冷饮、寒性瓜果等寒凉之物,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最好放置一段时间再吃,在吃冷食之前最好先吃一些热食“垫底”。

平时也应该多吃一些补气暖身的食物,如核桃、枣、花生等。也可以在月经结束后吃些阿胶、鹿角胶等补血,平时也可以吃点当归生姜羊肉汤调理一下。

取当归15~20克、羊肉2两、生姜4~5片,煮熟,喝汤吃肉。由宫寒引起肾阳虚所致的不孕症,治疗原则应温补肾阳,可服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治疗。

冬季4个养胃方驱寒暖胃

1、饮食应温淡软鲜 进食热食为好

阳虚、气虚的人及胃病患者冬季饮食应以温、淡、软、鲜为宜。进食热食为好,此外饮食应清淡、细软、新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吃过冷、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

2、做好保暖措施最重要

胃喜暖怕冷,喜润恶燥,冬季天气寒冷,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平素戴个护肚能让胃部更加暖和。

冬季昼夜温差大,晚上用热水袋或温热贴敷贴脐部具有温阳散寒作用。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

3、腹部按摩促进脾胃消化

右手手掌掌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由小圈逐渐大圈按摩36次,再用左手手掌逆时针方向按摩腹部36次,能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4、适当进补 提高免疫力

中医认为冬季可进食温阳散寒之品,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甘味食物及中药能滋补脾胃,比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小米、南瓜等,都具有很好的补益脾胃作用,且可以提高免疫力。

散寒之干姜、紫苏叶、生姜、胡椒是健胃、暖胃的之佳品,可以调理胃寒的病症。

宝宝的乳牙生长从什么时候开始

小儿出生时虽然口腔内没有牙齿,但在颂骨内已经有了牙胚。到了一定时间,从牙根表面就长出牙了。牙齿从颂骨内长出来的过程,医学上叫做牙齿的“萌出”,也就是俗说的长牙。牙齿萌出有一定顺序,有个大约时间。

如出生后6一8个月,乳牙下切牙开始萌出,到两岁至两岁半,20个乳牙就可长齐,由于每个小儿的发育情况不同,有的可能早些,有的可能晚些。如果超过10个月还不见牙齿萌出,就应当请检查究竟有什么问题。如小儿患何楼病、重度营养不良、先天骨铬发育障碍等,影响牙齿的钙化,萌出时间就晚些。

乳牙萌出时间顺序如下:

乳牙名称 个数 萌出时月龄 牙总数

下中切牙 2个 5—7个月 2

上 切 牙 4个 6—11个月 8

下侧切牙 2个 6—11个月 8

第一乳磨牙 4个 10—16月 12

尖 牙 4个 18—24月 16

第二乳磨牙 4个 20—30月 20

宝宝的乳牙生长是一个漫长的时间,从下切牙开始萌出算起,大约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牙齿才能长全。不同部位的牙齿出现是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和固定的时间的,掌握好这个时间表,你就能发现宝宝的乳牙生长是否正常。当然,这个时间表只是一个参考,由于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不同,在时间上可能有少量的提前或延后,但如果超过了十个月,乳牙还没有萌出,那就必须进行检查了。看看到底是营养不足所造成的,还是先天骨骼发育存在障碍。

冬季如何“暖胃”

冬天到来,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以后,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增加。

但这些增多的激素对溃疡等胃病患者大为不利,因为过多的酸性胃液会刺激胃黏膜的溃疡创面,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又可使胃黏膜的血管收缩、胃的功能减弱,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多会使人体摄食量增加、加重胃的负担。这一系列不利的变化,就构成了胃病发生或复发的重要隐患。因此,冬季防胃病“暖胃”是关键。

措施一:增衣暖胃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要随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止腹部着凉、胃病复发。

措施二:饮食暖胃

胃病患者的冬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用食物中和胃酸,避免因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进食时还应注意细嚼慢咽,以促进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温食是暖胃的最直接的方式,早晚饭时喝些热粥对胃肠功能大有裨益。

冬季暖胃三个小妙方

喝热姜粥 干姜5克、大米50克。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干姜,至米熟粥成即可,温热服食。高良姜暖胃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二者都含挥发油,可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脘疼痛。

茴香外敷 取小茴香50克,在锅中小火翻炒至温热,取出装入布包中,外敷胃部。热敷时要注意掌握温度,既要防止烫伤皮肤,又要使胃部有温热感。一般热敷10分钟即可缓解胃痛。小茴香所含的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增加胃肠蠕动,排除胃肠道内积存的气体。

桂枝浴足 桂枝20克,加水1.5升煎煮,去渣,取汁倒入洗脚盆中,兑入适量凉水,使水温微烫,泡脚20分钟。桂枝浴足可温通胃经经气,使得寒邪得散,胃痛得解。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多种病毒引起,如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都是引发感冒的“幕后黑手”,而鼻病毒是其中最厉害的角色,一半感冒都是由它引发。六个最容易感冒的时刻?感冒应该怎么办?一起来看下。

冬季取暖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冬天取暖的方式不同,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不尽相同。如果是集体供暖的,要注意看好自己家是不是有漏水的地方,而且不要从暖气管道里放水用,因为这些水中都放有一些化学物质,不能用来洗衣服的。如果是采用电暖气取暖的,一定要注意电线、插头等,避免因为电线老化出现火灾。如果是煤炉取暖,一定要注意室内的痛风良好,烟筒的畅通良好,避免煤气中毒时间的发生。

冬季的天气不仅寒冷,而且天气还十分潮湿,所以冬季的取暖是最重要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并且方便的取暖方法:第一种,热水袋。这是最古老的取暖方法,买一个热水袋,将热水装在热水袋里即可,一般能够保持在2个小时的热度。但是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建议小心操作。第二种,暖宝宝贴。这种是冬季里最常见的取暖方法,去药店买暖宝宝贴,贴在需要取暖的地方即可。

中医方面的养胃良方

调理脾胃的中医药膳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

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

冬天暖胃的4款食疗

红糖姜肚煲。原料: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制法: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起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功效: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的患者服食。不建议糖尿病患者服食。

肉桂砂仁炖牛腩。原料:鲜牛腩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制法: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适量凉开水,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的患者服食。

胡椒羊肉汤。原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下锅爆香。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姜粥。原料:干姜10克,高良姜10克,大米50克。制法: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和干姜,煮至米熟(约5~10分钟)即可,趁热服食。功效:温中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常胃痛的患者服食。

相关推荐

中医8大冬季养生法

1、宜适当锻炼,少大汗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应“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过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大暖大汗。这样“暖”是达到了,但是“暖”过头了,反而容易引发疾病。冬季养生宜适当活动筋骨,坚持室外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机体抗寒能力。俗话说:“冬天动一

女性防寒防冻10个窍门

1、多点水常喝白开水。原因: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方法: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2、出点汗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原因: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

冬季日常养生需要做哪些事情?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冬季养生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原则。一要少出大汗。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祛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也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冬季气候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寒冷还刺激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使血压升高和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症状加剧。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

牛肚的好处

冬季养胃吃什么最滋补冬天是人们养生的一个好季节,虽然这个时候的食物比较少,但是由于天气等原因,很适合人们养生。众所周知我们的胃部每天都会消化我们所吃下去的食物,但是胃功能是有限的,吃得太多了会影响到胃部的消化,以下小编向大家介绍冬季要养胃时要吃哪些肉比较好。想要有一个好肠胃,就要从日常的健康饮食开始。虽然身边的美食有很多,但不是每一种都可以被接受的,如果吃不对小心肠胃大发脾气!小编为你揭晓最伤胃的

冬天吃羊肉放什么药材 冬天吃羊肉的好处

1,冬季吃羊肉补肾。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有补中气,益肾气的作用。它也是历来民间冬季进补的重要食材之一。2,冬季吃羊肉增强免疫力。羊肉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和猪肉相比,不论从脂肪还是胆固醇方面,都是比较少的,但是蛋白质却比较多,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以及铁、锌、硒的含量颇为丰富,多吃些羊肉,有助于身体免疫力。3,冬季吃羊肉补血、补气。冬天的时候多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

冬季吃羊肉有什么好处

羊肉是冬季火锅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也是我们经常食用的主要肉类之一,羊肉较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少。冬季食用,可收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冬季为什么要吃羊肉1.冬天吃羊肉补血。冬天的时候多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2.冬天吃羊肉补气。气不通不畅者,多吃羊肉可以补气,健身。3.冬天吃羊肉暖胃。羊肉性温,冬天多吃可以起到暖胃的作用,让胃的运动更合理。4.冬天吃羊肉健脾

5种宝宝暖胃餐不能错过

一、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并非能够抵御寒冷许多妈妈认为:冬天只有让宝宝多吃些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才能抵御寒冷的天气。然而事实上,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在寒冷气候下,机体的内分泌系统也被调动起来,使人体的产热能力增加。因此,冬季我们所需的能量与其他季节差距并不大,无需再额外地给宝宝增加进食量来获取更多能量。二、提高宝宝抗寒能力 维生素、无机盐不可或缺1. 维生素也能抵御严寒宝宝冬天的户外活动相对较少,接受

冬季身体保暖4大陷阱

误区1:一运动就暖和正解: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四肢较为僵硬,所以锻炼之前的热身活动非常重要。如先做一些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练习,等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不能在寒冷时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误区2:空调取暖器常开正解:首先要经常对空调及取暖器进行清洁,同时不要让它们一直工作,尤其是在办公室里。另外,室内最好配备加湿器,这样能够有效驱除干燥空气带来的负面影响。误区3:围巾口罩挡风正解:

8个小妙招预防冬季疾病

1、提高抵抗力防病原因: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而为了保暖,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空气流通不够,如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其次,无论是室内、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再次,冬季室内、室外温差大,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适应温差的变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细菌侵扰。方法: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

冬季5款暖胃美食

1、红糖姜肚煲主材: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糖尿病患者不用)。制法: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道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功效: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症见脘腹冷痛,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等。2、肉桂砂仁炖牛腩主材:鲜牛脯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制法: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