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让宝宝五官更精致的有哪些错误方法

让宝宝五官更精致的有哪些错误方法

方法1:剃眉毛能让眉毛变浓黑?

专家观点:给孩子刮眉毛害多利少。婴儿的眉毛一般在3~6个月时会自动脱落,这是人体的新陈代谢现象。而且眉毛同头发一样,与刮不刮没关系。另外,孩子的皮肤十分娇嫩,刮眉毛时,稍有不慎就会刮破皮肤,如果被细菌感染而溃烂、结疤,就可能不再长眉毛了。如果不慎将眉毛根部刮伤,还可能会改变其位置与形态,形成难看的“倒挂眉”。

温馨提示:很多妈妈觉得孩子的眉毛长得太慢、太少,其实大多数孩子的眉毛要到2岁左右才有型。

方法2:捏鼻能使鼻子变挺?

专家观点: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有时错误的做法甚至可能有损孩子的健康。虽然处于生长阶段的孩子,骨骼尚有一定的可塑性,但目前并未有确切的科学依据证实,经常捏提鼻梁骨,可以让鼻子变挺。

温馨提示:孩子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如果过于用力捏鼻,会损伤其鼻黏膜、血管,造成病原体入侵。

方法3:剪睫毛能使睫毛变长吗?

专家观点:睫毛的长短、粗细、漂亮与否,主要与遗传因素和营养状况有关,用剪睫毛来改变是徒劳的。上下睑睫毛在眼睛前方形成一个保护屏障,起到遮挡灰尘和过强光线的作用。如果剪掉睫毛,在新睫毛长出以前,眼睛容易受到伤害。另外,在剪睫毛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的眼睑眨动或者头部摆动,都可能造成外伤。

温馨提示:即使有些孩子有倒睫症状,妈妈也不能为睫毛扎孩子的眼睛而自行剪睫毛。因为倒睫只是暂时的,会自然消失。如果真影响到孩子的眼睛,应该去医院诊治。

方法4:捋耳使耳廓更圆润?

专家观点:这种做法不会对耳朵形状产生作用。大多数小婴儿的耳朵都处于一种没长开的状态。但随着孩子身体的发育,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耳朵会越长越有型。而这个过程受遗传和孩子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等)影响。还有些人不想让孩子长招风耳,就经常把孩子的耳朵向后压,其实并不管用。

温馨提示:耳朵上有很多穴位连着身体,平时轻轻地为孩子捋耳朵,能起一定的按摩作用。如果孩子的耳朵真有畸形,那么需要到医院检查,不然反而延误了治疗。

方法5:母乳抹脸能嫩白皮肤吗?

专家观点:母乳是孩子的最佳食品,也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地。新生儿脸上的皮肤特别娇嫩,且血管丰富,乳汁腐坏后的细菌很容易从毛孔侵入,导致孩子脸上的皮肤产生红晕,甚至变成小包继而化脓。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溃烂以致形成疤痕,破坏宝宝的容貌。

温馨提示:如果孩子的脸上患有湿疹,偶尔用母乳擦一下脸,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母乳不适合长期使用,对小婴儿来说,脸部最好常用清水洗。

方法6:拔乳牙可使恒牙长齐?

专家观点:换牙时,要根据牙齿发育的状况决定是否拔掉乳牙。大多数孩子换牙的过程是自然更替,不需要拔掉乳牙。

温馨提示:只有当乳牙没掉,恒牙却已经长出,这时乳牙占据了恒牙的位置,为了以后恒牙能更整齐,就需要将乳牙拔掉。

方法7:睡硬枕让头型更圆?

专家观点:新生儿颅骨较软,囟门和颅骨缝还未完全闭合,长期使用质地较硬的枕头,容易造成头颅变形,或一侧脸大,一侧脸小。其实刚出生的婴儿不需要用枕头,因为他平躺睡觉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个平面上,颈、背部的肌肉能自然松弛。真能影响孩子头型的因素是遗传和睡姿。

温馨提示:每隔一段时间,在孩子睡觉时调整一下他头的朝向,就不会使宝宝睡成偏头型。

方法8:剃胎发使头发更多?

专家观点:新生儿胎发到了三四个月时会自然替换,即使不剃头,也会自然掉光。孩子的毛发状况与剃不剃头没有关系,与遗传因素、母亲孕期的营养以及孩子后天的生活环境有关。

温馨提示:夏天给宝宝理发,可以预防长痱子,不过要注意头顶的防晒。最不该做的事是给宝宝刮光头,这样很容易损伤毛囊,使头发出现暂时不生长的现象。

冬季宝宝五官护理大全

一、小眼睛:又长眼屎了

许多宝宝一到冬季,眼睛的分泌物就会明显增多,伴有眼角发红,甚至一觉醒来眼屎几乎把眼睛都封住了。

清洁技巧:

1、先把消毒过的温毛巾放在宝宝眼睛上捂10多秒钟,然后用蘸过温水的棉签轻轻擦掉眼垢。

2、宝宝应有专用的毛巾和脸盆,流水洗脸更好,以防感染眼病。不要用手直接触摸宝宝的眼睛。

3、如果宝宝连续3天眼屎分泌增多,或者整个眼睛都变红了,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查。

4、不要把婴儿床放在有强光照射处;未满月的婴儿在拍照时最好不要使用闪光灯;洗澡时,要避开浴霸的强光。

二、小耳朵,又冻伤了

冬季当寒冷和潮湿结伴而来时,宝宝的耳朵最容易出现冻疮。

应对措施:

1、如果宝宝的耳朵已经冻伤,应该把冻伤部位洗净、擦干,然后涂上一些甘油或含多种维生素的软膏加以防护。

2、不论冻伤轻重如何,千万不可立即到热的室内去烤火或用热水袋、热毛巾等突然加热,以免引起血管痉挛而造成局部坏死。

3、带宝宝外出前,用手轻轻按摩耳廓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冻疮。

三、小鼻子,又堵了

冬季,在接触到冷空气后,宝宝常常就会出现流鼻涕、鼻塞等症状。这些分泌物积存久了,还会干燥变成鼻屎块,阻塞鼻腔影响呼吸。此外,冬季空气干燥容易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导致鼻子流血。

疏通鼻道:

1、使用湿热的毛巾在鼻子上热敷,鼻黏膜遇热收缩后,鼻腔会比较通畅,同时黏稠的鼻涕亦容易水化而流出来。

2、如果可以直接看到鼻内的阻塞物或分泌物,可用市面上有售的婴儿用棉花棒,先蘸点水润湿后,轻轻卷出分泌物。

3、让宝宝多喝水,经常开窗通风,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以湿化燥。

4、让宝宝改掉抠鼻子的坏习惯,当宝宝想抠鼻孔时,转移他的注意力。

5、当宝宝出现流鼻血的症状时,首先用手指压迫宝宝的鼻翼,稍微向内向上用力即可。也可以取消毒棉球或纱布塞进鼻孔压迫止血。如果仍然出血不止,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6、纠正宝宝偏食等不良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忌吃辛辣上火的食物。

四、小嘴唇,又干裂了

冬季风干物燥,宝宝小嘴唇特别容易起皮、干裂,一旦嘴唇干裂,有些宝宝常用舌头舔唇,以为这样可以舒服一些,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滋润有道:

1、宝宝嘴唇干裂时,可在宝宝口周皮肤和口唇黏膜上涂抹纯度为10%的甘油,增加宝宝口唇黏膜细胞的水合作用,减轻干燥症状。每顿饭后帮宝宝擦干净嘴巴,然后涂一次润唇膏,睡前再涂一次。也可给宝宝的嘴唇涂凡士林、香油等。

2、平时要宝宝养成良好的“爱唇”习惯。不要随便舔嘴唇,不要让宝宝随便用手拉扯嘴唇脱落的皮。

3、如果宝宝小嘴唇干燥,并已有脱皮现象,可以在睡觉前先用湿毛巾轻擦唇部,然后涂上唇膏、蜂蜜或鱼肝油,连续护理一周,嘴唇就能恢复润泽。

4、多给宝宝喝温开水,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禽蛋、牛奶、动物肝脏、瘦肉、胡萝卜、豆制品、新鲜蔬菜等。

5、合理调节室内湿度,房间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可使用空气加湿器,在房间内放一盆清水,或者多放置几盆绿叶植物。

宝宝长得太快可不是好事

现代医学发现,宝宝在睡眠中,体内会分泌出一定的生长激素,促使宝宝长得更高,而睡眠不好的宝宝,其身高一般低于同龄的宝宝。因此,为了不让宝宝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生长落后,妈妈们就一定要关注宝宝的睡眠。

其实,妈妈们都挺注意孩子的睡眠状况,但是,她们在不经意中会犯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又很传统。为此,我们为妈妈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五大误区影响宝宝睡眠发育 固定宝宝睡眠姿势 晓露刚做妈妈,每次宝宝在她怀中睡着,她都是轻轻放下宝宝,然后摆正他的头,并在头两边用小枕头抵着。晓露认为这样宝宝就不会造成偏头,也不会造成窒息,宝宝很安全。

分析:其实晓露犯了一个大错误,新生儿的睡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四肢仍然蜷曲,为了帮他把产道中咽进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在生后24小时以内,仍要采取低侧卧位。侧卧位睡眠既对重要器官无过分压迫,又利于肌肉放松,万一婴儿溢乳也不致呛入气管。

另外,由于新生儿的头颅骨缝还未完全闭合,如果始终或经常地向一个方向睡,可能会引起头颅变形。例如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形扁平,长期侧卧会使孩子头形偏歪,这都影响外观仪表,使漂亮的宝宝因为照顾不周形成缺憾,长大了再纠正就来不及了。

正确做法:经常为宝宝翻身,这次睡觉左侧卧,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侧卧,这样才能使宝宝头形长得匀称好看。吃奶后要注意侧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呛到气管。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小儿耳廓压向前方,否则耳廓经常受折叠也易变形。俯卧时要千万注意不要造成宝宝窒息。

让宝宝含着奶头入睡 莎莎几个月的时候,就经常吃着妈妈的奶睡着了,妈妈并没太在意。莎莎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睡觉必要喝奶。现在莎莎已经2岁了,每天晚上,她都是抱着奶瓶睡觉,经常是吃着吃着就睡了,嘴里还含着奶汁。 分析:刚出生的宝宝在吃奶时睡觉,很容易使乳汁误入气管和形成不良吮吸习惯。

这5种错误,新爸新妈千万别再犯了

错误一:每天都给宝宝搓澡

只要你的宝宝健康,你可以每天都给他洗澡,炎热夏季,更要一天几次。洗澡是可以的,但绝不能过度的给宝宝搓澡,要知道宝宝皮肤非常的娇嫩,如果力度过大,很容易伤害到宝宝的皮肤,造成宝宝不舒服,所以家长不要每天都给宝宝搓澡。

错误二:中午必须要睡午觉

很多家长都喜欢让宝宝睡午觉,认为这样对宝宝有益处。但是有些宝宝偏偏不喜欢睡午觉,那么中午一定要睡午觉吗?其实,宝宝白天需要消耗很多的体力与精力,晚上更容易睡着,但如果中午睡了之后,宝宝晚上就睡不着了。所以在保证睡眠充足的情况下,不一定非要给宝宝睡午觉的,顺其自然好了。

错误三:不吃蔬菜就别吃零食

很多宝宝都不喜欢吃蔬菜,一让他们吃蔬菜就会有各种抵抗。如果你在说上一句,不吃蔬菜就别吃零食,宝宝会更加抵触。家长在做饭时,可以准备不同的类型,让宝宝决定吃什么。家长不要做太多的肉食,可以多做一些蔬菜,提高蔬菜的“美观度”,提升宝宝食欲。千万别再宝宝面前威逼利诱,这样只会让宝宝产生逆反心理。

错误四:宝宝不舒服就吃药

健康宝宝是每个家长都想要的,但总有意外情况出现,很多家长在发现宝宝不舒服时,都会立即给他吃药。平常的感冒发烧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会打乱宝宝的防御能力,有些药物还有一定的副作用,会造成宝宝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所以建议父母,在宝宝生病时要谨慎用药,以免好心办坏事。

错误五:每天都补充维生素

有些妈妈因为担心宝宝体内维生素不足,所以就会拼命给其补充维生素。但其实只要宝宝饮食均衡,就能保证宝宝所需的维生素。有时候成人吃的维生素片并不适合宝宝的;如果家长实在担心,那么建议家长选择那种适合宝宝吃的维生素。

宝宝洗澡的水温应该是多少

洗澡误区:水温过高

不少妈妈们因为担心孩子会会着凉,于是把水温调得比较高。这是完全错误的做法。宝宝的皮肤比较娇嫩,水温过高不仅会把宝宝的皮肤烫红,而且容易将皮肤表面的油脂破坏掉,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

长时间洗澡

许多妈妈认为,洗澡时间长一些可以洗得更干净。事实上,这种想法完全没有科学依据。长时间洗澡容易致使皮肤脱水,让宝宝感觉疲劳、呼吸不畅,不利于身体健康

水温高低可以让你的宝宝自己去试试,这样是最让宝宝满意的,因为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你可以先用你自己的手背去试下水温!记住要是手背!

第二,让宝宝的手或者脚去试温,如果他不缩就表明水温OK,如果他很高兴的玩起来了,那么不用多说,赶快脱衣服洗吧,宝宝一定很高兴!

宝宝洗澡步骤

首先要先洗宝宝的头部和脸部。让宝宝仰卧在成人的大腿上,用手托住宝宝的头部,开始给宝宝洗头,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水进行宝宝的五官。然后再洗宝宝的脖子和上身。这时,我们要将宝宝的下半身包好,以防宝宝冷。洗这里时,要注意不要让不流进宝宝的脐部。最后就是洗宝宝的下身,这时要让宝宝卧在家长的手臂处,头部贴近家长的左胸,用手托起宝宝的大腿和腹部,进行下半身的清洁。

给宝宝洗澡使我们平时所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为了宝宝的健康着想,家长们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宝宝洗澡时的水温,千万不要过热。在宝宝洗澡之前最好拿宝宝的手或者脚先进行试温,如果宝宝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那么即可将宝宝下水进行洗澡。

哄宝宝入睡的八大祖传错误

错误做法一:陪睡――玩具陪睡?不宜提倡!

从宝宝一出生,就应积极鼓励他独自入睡,并养成习惯。即使是新生儿,也不应与妈妈同睡一个被窝。妈妈熟睡后稍不注意就可能压在小宝宝身上,造成窒息死亡。美国一项调查资料证实了这一点,即让婴儿独自睡觉可降低60%的突然死亡率。另外,妈妈长期陪睡,宝宝会出现一种“恋母”心理,到了幼儿园甚至上小学的年龄,与妈妈分离还会很困难,由此宝宝日后容易患学校恐怖症、考试紧张症,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培养孩子独睡习惯一般从1岁开始,此年龄段的宝宝入睡较快,并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识。利用这些特点鼓励宝宝独睡,宝宝较易接受。

错误做法二:摇睡――孩子为什么夜里爱哭闹

婴儿哭闹请试试心理治疗当宝宝哭闹或睡眠不安时,一些年轻妈妈便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宝宝越哭越凶,妈妈摇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宝宝入睡为止。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宝宝十分有害,因为摇晃动作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晃荡,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会与较硬的颅骨相撞,造成脑小血管破裂,引起“脑轻微震伤综合症”,发生脑震荡、颅内出血。轻者发生癫病、智力低下、肢体瘫痪、严重者出现脑水肿,脑疝而死亡。如果眼睛里的视网膜受到影响,还可导致弱视或失明,由此铸成大错,尤其是10个月内的小宝宝更危险。

错误做法之三:搂睡――从宝宝的睡眠中看健康

不少妈妈担心宝宝在睡眠中发生意外,常常搂着睡觉。其实,这样做恰恰增加了发生意外的机会;

搂睡使宝宝难以呼吸新鲜空气,吸入的多是被子里的污秽空气,容易生病;

错误做法四:俯睡――俯睡会增加婴儿猝死的危险

国外专家已发现婴儿猝死综合症与睡眠姿势有关,特别是颜面朝下的俯睡最具危险性。原因在于小婴儿一般不会自己翻身,并且不能主动避开口鼻前的障碍物,因而呼吸道在受阻时,只能吸收到很少的空气而缺氧;加上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当胃蠕动、胃内压增高时,食物就会反流,阻塞本已十分狭窄的呼吸道,造成婴儿猝死。

错误做法五:睡电褥子――新生儿为啥不能睡电褥子

为给宝宝保暖,相当多的家庭购买了电热毯。殊不知电热毯加热速度较快,温度也较高,会增加宝宝不显性失水量,引起轻度脱水而影响健康。因此,宝宝不宜使用电热毯。若要用须正确掌握方法,即睡前通电预热,待宝宝上床后及时切断电源,切忌通宵不断电。使用过程中,如果宝宝出现了哭声嘶哑、烦躁不安等表现,说明身体可能脱水,马上给宝宝多喝些白开水,通常就会平静下来,很快恢复正常。

错误做法六:蒙睡――宝宝出汗多,原因何在?

主要见于冬春气温较低的季节,妈妈为让宝宝暖和,常将宝宝头部蒙在棉被下,这样做有两大危害:被窝湿度较高,加上宝宝代谢旺盛,容易诱发“闷热综合症”,可致宝宝大汗淋漓,甚至发生虚脱。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或者窒息。宝宝睡觉时都应将头部露在被子外面,以防发生不测。

错误做法之七:裸睡――宝宝容易腹部着凉

夏天气温高,一些妈妈便将宝宝衣裤脱光,让宝宝光着小身子躺在床上,以求凉爽。然而小宝宝体温调节功能差,容易使身体受凉,特别是腹部一旦受凉,可使肠蠕动增强,导致腹泻发生。为防止这一点,即使炎夏也不可裸睡,胸腹部最好盖一层薄薄的衣被,或带上小肚兜。

错误做法之八:亮睡――开灯睡觉不利于儿童健康

有些年轻妈妈为了方便夜间喂奶、换尿布,往往将卧室里的灯通宵开着,这对宝宝有不利影响。医学研究表明,婴儿在通宵开灯的环境中睡眠,可导致睡眠不良,睡眠时间缩短,进而减慢发育速度。因为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适应环境变化的调节机能差,卧室内通夜亮着灯,势必改变了人体适应的昼明夜暗的自然规律,从而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危害生长发育。

父母都该看的4个育儿误区

误区一:不能及时的添加辅食。

个别宝宝到了两三岁的时候还不怎么懂得咀嚼,或者是咀嚼和吞咽的过程不能很好的进行,从而造成营养不良。这主要是新手爸爸妈妈们没有及时的为宝宝添加辅食,特别是在宝宝五个月的时候,没有及时的添加辅食。在宝宝五个月的时候就算宝宝吃不习惯辅食,也要想办法让宝宝去接受。而有些家长则是觉得做辅食很麻烦,喂奶比较简单。但是过了这段时间就会错过练习咀嚼吞咽的最佳时期,以后再锻炼就很困难了。

误区二:突然转换喝奶粉。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夫妻双方都要工作的,特别是上班族妈妈产假过后就要去上班了,没办法给宝宝喂母乳,所以只能给宝宝喝配方奶。有些家长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时间过于突然,没有给宝宝一个适应的时间,可能昨天还在和母乳,今天就变成喝奶粉了。这样的转换很多宝宝都是适应不了的,因为母乳的口味和配方奶粉的口味是很不一样的,乳头的感觉和奶嘴也是不一样的,这样突然的转换宝宝一是接受不了。所以如果上班族妈妈要去上班了,要在上班前的一个月左右让宝宝试着喝配方奶,让他有一段时间适应。

误区三:母子同睡可以促进感情。

很多家长为了半夜的时候方便喂奶,就让宝宝睡在大人中间,但是这样很容易造成意外,那就是大人如果熟睡的时候翻身刚好把宝宝压着了怎么办呢?还有一个危险就是宝宝熟睡的时候如果是同一个被窝的可能会因为家长的翻身使被子盖住宝宝导致窒息。所以家长最好和宝宝分开睡,可以把宝宝的床放得离大人的床近点。

误区四:蛋黄补铁最好。

很多家长都知道应该给宝宝补铁,避免宝宝贫血,但是对于补铁的食物,家长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家长觉得蛋黄是最好的补铁食物。而对于另一种补铁佳品,动物的肝脏却遭到家长遗弃。有些家长觉得动物的肝脏是解毒器官,里面含有毒素,但是其实肝脏和血中的含铁量很高,而且是血红素铁,被宝宝吸收的效率很高,而蛋黄中的高磷复合物会影响到蛋黄补铁的吸收率。所以宝宝在补充辅食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给宝宝吃点动物的肝脏,这样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最好的就是鸡鸭的肝,可以压碎做成泥。

给宝宝喂药8个致命错误

1.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喂药:

宝宝怕苦,特别是中药难闻的气味总是让宝宝死活不张口。一些妈妈在软泡硬磨没办法后,只好选择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灌下去,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宝宝将药物呛入呼吸道而窒息。一旦发生这样的危险,家长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用双手环抱宝宝腹部,使之背紧贴你的腹部,用力挤压患儿腹部,同时使之弯腰,反复几次,以期排除气道内异物。如果无效,要立即送医院。

2.给宝宝干吞药片:

一般吃药都是喝水服用,但一些妈妈眼见宝宝水喝下去了,但药片还在嘴里,于是就要宝宝干吞药片。干吞的药片虽然不在嘴巴里面了,但药片很容易停留在消化道而损害消化道黏膜。所以还是喝水用药比较好,如果宝宝学不会连着水吞咽药片,就需要妈妈多花心思教导。确实困难,也可以把药片碾碎小片,有助宝宝吞咽。

3.欺骗宝宝药物味道就像糖果:

妈妈想尽办法让宝宝吃药,通常会哄说药片的味道就像糖果一样甜甜的。虽然通常宝宝吃下去以后才知道妈妈是骗人的,但毕竟有些儿童用药确实会迎合孩子口味,添加甜味。但这个善意的谎言很容易会让宝宝误以为药和糖是一个概念,误以为药是糖而乱吃。

4.任意加大或减小药量:

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小药箱,很多时候都是家长自己充当“医生”来给宝宝配药。但有些家长求愈心切,认为加大用药剂量能使病症早日获愈,便盲目给宝宝加大服药剂量。

用药剂量大,其毒副作用也越大,严重的会导致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而有些家长见几天用药没疗效,于是频繁更换其他药物,这样的做法不仅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使治疗更趋复杂化。还有些家长给宝宝服药随意性大,想起就喂,忘了也无所谓,结果不但治病效果欠佳,而且还容易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这些都是家长们应该警惕避免的。

5.服药时间过长:

宝宝感冒,妈妈认为是小事,便自己找药给宝宝吃,一连吃了好几天,病情好像都没有好转。像这种情况,吃某些药已两三天还未见好转,便应该不要再吃了,很可能宝宝的病症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须尽快带他去看医生。不然有可能延误有效的治疗期或者使疾病恶化妈妈都不知道呢。

6.盲目应用退热药:

新生儿及婴儿比较容易发热,这是因为新生儿和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环境温度改变或喂水不足时也会出现发热的体征,但家长千万不能因此而喂小宝宝吃退烧药,部分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小儿退热片、APC等都是新生儿的禁用药。

处理婴幼儿发热的最好办法是采取物理降温退烧和多喝水,如打开包被暴露肢体、用浓度不超过30%的酒精擦洗颈部及手脚掌心、枕冷水袋等。高烧不退的宝宝应立即送院就医,听从医生指示服用药物。

7.擅自分享处方药:

看上去症状相同的病情却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即使同一个宝宝得了和先前完全相同的病,在给宝宝使用相同的处方药之前,也要请医生检查,告诉医生你手头现有的药品,让他来作判断。所以家长不能因一时之懒而擅自分享药物。

8.没有依照指示喂药:

一些糖浆类药物服用前要先摇匀;某些碱性药物更不能与果汁同时服用,因为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或使糖衣提前溶化,酸碱中和会使药性大减;不能用牛奶给宝宝服药……这些服药原则家长应该要提前了解,如果没有按照指示服药,会对药物疗效造成影响。

注意这5个冲奶粉容易犯的错误

错误1、故意把奶粉冲得稀一点

奶粉喂养的宝宝们,通常会因为奶粉喝得不对而导致拉肚子、腹泻、胀气、便秘等问题,这是因为宝宝的肠胃发育还不完善所导致的,而很多家长认为给宝宝冲的奶粉如果太浓就不好消化,同时还容易导致宝宝便秘,所以,在冲奶粉的时候会故意冲得稀一点。其实,这是新手爸妈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奶粉如果冲得太稀,会导致宝宝的蛋白质含量摄取不足,长期如此会令宝宝营养不良的。所以,家长们还是应按照奶粉罐上的正确奶粉添加量来喂养宝宝,需要说明的是,奶粉喂养的宝宝在喝完奶粉之后可以多喝点温开水,给宝宝漱口的同时也可以预防便秘。

错误2、冲奶粉的时候总想多冲一点

实话实说,你是不是给宝宝冲奶粉的时候总想着要多冲一点,好让宝宝吃得饱一点呢!这是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有的心理,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小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得还不够完善,如果奶粉吃多了,容易导致胀气,还容易吐奶,经常这样的话,宝宝的肠胃会吃坏的。

错误3、先加奶粉后加水冲

我们通常情况下冲奶粉都是先加奶粉再加水来冲,但其实这样是非常错误的,看似很简单的一个先后的小细节,却隐藏着大问题。先加奶粉后加水,奶粉很容易结块,奶粉溶解得也不均匀,更不利于宝宝的消化。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加水,将水放到适量的刻度上,然后再加奶粉。

错误4、冲奶粉的时候总是上下摇晃奶瓶

绝大多数的爸爸妈妈在冲奶粉后都是上下摇晃奶瓶,来让奶粉和水相互融合,这也是我们通常的习惯,却也是错误的冲奶粉的方式之一。上下摇晃奶瓶来让奶粉和水融合,这样的方式会让奶粉中的空气增多,以至于在宝宝喝奶粉的过程中会吃进不少的空气,从而导致宝宝腹胀或消化不良。所以,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拿起奶瓶左右画圈摇晃,这样不会令奶粉在摇晃的过程中产生空气。

错误5、用开水冲奶粉等放温再给宝宝喝

很多妈妈冲奶粉都是用开水冲奶粉,等放温了再给宝宝喝,其实这样是不对的。用开水冲奶粉很容易打结,也会破坏奶粉当中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给宝宝冲奶粉应该用四五十度的温开水,冲完摇匀可以立刻给宝宝喝!

饮食错误让宝宝水土不服

虽然说一个新的地方的水质、食物等环境因素是造成宝宝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不过,错误的饮食习惯也容易造成水土不服,甚至加重症状。造成宝宝水土不服,一般是因为以下4个错误的饮食习惯。

1、吃不干净的食物

到了一个新地方,特别是旅游的时候,大家的想法是:出门在外就别那么讲究了。于是与,全家人随随便便找了个小餐馆就餐。可是,这些脏食物里面的病毒正在悄悄侵蚀着宝宝的身体。

2、饮食不节制

到了当地,看到一些特色食物,宝宝爱吃,妈妈也不加阻拦,仍凭宝宝大吃大喝,这样一来,超过了肠胃的负担能力,自然容易腹泻。

3、饮食忽冷忽热

这一段还是热乎乎的饭菜,但会走累了就来一罐冰凉的饮料,这样吃法,小宝贝的身体一定受不了了,抵抗力低也就容易出现腹泻等症状。

4、营养不均衡

出门在外,特别是旅游的时候,吃饭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跟着爸妈,宝宝也随随便便那些食物充饥,当然也就不会考虑营养均衡这码事了。

相关推荐

宝宝多大的可以坐?五个月可以学坐了吗

老话说三翻六坐,宝宝一般要到六个月才能坐,太早学坐,宝宝的脊柱会承受过大的压力,不利于宝宝腰椎、脊柱的发育。 宝宝五个月也是可以坐的,只要不要勉强的宝宝坐着,如果宝宝愿意坐着,也可以他坐坐,只是控制好时间,要循序渐进的拉长坐着的时间。

民间偏方治疗玫瑰痤疮

鼻子的重要作用,每个男人都知道。不仅在于它是嗅觉的唯一通道,还在于五官精致与否都在于鼻子。然而,鼻部似乎已经成为了细菌与螨虫的必争之地,青春痘、囊肿这些损男性美容以及形象的东东都愿意在此落脚。天长日久,原本干净帅气的鼻子就变成了玫瑰痤疮。得了玫瑰痤疮,痛苦不已。所以,要治。但是,玫瑰痤疮的治疗并不容易。将新鲜荸荠洗净后,横切成两瓣,反复地涂擦鼻子上上,一日5-6次。涂擦后勿用水洗,涂上的粉汁越厚

宝宝晚餐的喂食误区

误区1:晚餐大鱼大肉,以给宝宝补充营养解析:晚餐大鱼大肉并不意味着就能全面补充营养。过于丰盛的晚餐会宝宝摄取的营养物质超出生长发育所需,再加上晚间活动量较白天少,多余的热量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会合成脂肪,逐渐使宝宝发胖。误区2:汤泡饭,宝宝好下咽解析:很多宝宝不爱吃饭的时候,妈妈会在食物中加点汤水,这样宝宝就更容易下咽。但实际上,这是错误做法,会导致食物还未被牙齿嚼烂就咽下去了,这对宝宝的营养吸收是

宝宝学习说话的四个禁区

宝宝到了牙牙学语的阶段,爸爸妈妈也开始买力地对宝宝进行语言攻势。但并非所的话都是宝宝可以照单全收的,在教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还是禁区的哦。禁区一: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犯禁表现:“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犯禁的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

宝宝早教什么错误方法

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教育宝宝的机会很多,但是,如果我们能巧妙地犯一些小错误,利用这些小错误将一些无伤大雅的早教内容带进去,我们创造的早教机会就能更加充满戏剧色彩,宝宝在开开心心享受或者应对我们这些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适合我们犯的小错误,通常以下几类:1 、违反常规的行为在夏天给宝宝玩一个违反常规的穿衣游戏,先给他穿长裤,再穿小短裤,先穿鞋子,再穿袜子,或者拿帽子当袜子穿,拿袜子当帽

小孩子中耳炎的病因

1早晚温差大,患感冒的小孩子增多,中耳炎也会随之增多,其中婴幼儿又占多数。这是因为儿童的咽鼓管较短直,管腔也宽,感冒之后继发细菌感染,细菌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五官相通),引发炎症反应。但是多数中耳炎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2些人擤鼻涕时,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样鼻翼两侧的压力可能会将炎性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或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严重的甚至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3年

如何教孩子学会认错

小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霸王”,到外面玩时,不是推倒邻家妹妹,就是一脚踢哭比他大的小哥哥,妈妈总是不停地应付小龙闯的祸,可小龙自己连个“对不起”都不说。一次,爸爸带小龙到叔叔家做客,小龙和妹妹一起玩“过家家”,玩着玩着,俩人就为谁扮演警察而吵起来,小龙一把将妹妹推倒,妹妹哭着向小龙的爸爸告状:“他欺负我!”爸爸拉过小龙要他向妹妹道歉,小龙不说话。眼看爸爸伸出手就要打自己了,小龙不服气地拉着长声说:“

宝宝学走路用什么方法最好 方法四:学步车不宜常用

错误方式:为了宝宝更快的学习走路就把宝宝长时间放在学步车上。正确方式:宝宝长时间借用学步车车轮的力量向前“滑行”,不利于锻炼宝宝大腿肌肉力量,也不利于宝宝走路时手足眼的协调。使用学步车的时间应该在宝宝学会站起来以后,且每次使用时长不超过十五分钟。建议妈妈可以用婴儿学步专用的手推车代替学步车。

错误喂奶方式导致宝宝吐奶

错误一:仰卧喂奶可能是怕宝宝累着,或是便于喂奶,不少家长都是采取宝宝仰卧时喂奶的方法,其实这是不太科学的。由于宝宝胃结构的特殊性,仰卧时,很容易造成奶水在胃里滞留,很容易导致吐奶。比较正确的姿势是抱起宝宝喂奶,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就能效减少因躺着喂奶而造成的吐奶几率了。错误二:喂奶时空气进入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

宝宝学说话的三个误区

禁区一: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犯禁表现:“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犯禁的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破禁办法: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