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正常不表示没肝炎
转氨酶正常不表示没肝炎
调查显示,目前在地中海地区,HBeAg阴性乙肝患者在慢性乙肝中占了50%~80%,亚太地区比例为30%~50%,而在北欧和北美为占10%~40%。
HBeAg阴性乙肝患者在中国的发病越来越高,但人们对它并不了解。郭文指出,从临床来看,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转氨酶水平往往呈波浪状水平,即有时正常有时不正常,而即使转氨酶正常的时候,肝炎仍在静悄悄的发展蔓延。有些患者觉得自己是小三阳,最近检查转氨酶不高,就误以为自己很安全,这是很危险的。需要强调的是,HBeAg阴性乙肝患者更容易发展成肝硬化,而有研究显示,一旦肝硬化机制启动,就很难有什么办法阻止它的发展,所以,对于HBeAg阴性乙肝患者来说,早发现早治疗是最有效的。
8年“小三阳”变成肝硬化
一位44岁的乙肝患者老陈,因为觉得自己是“小三阳”,8年来一直没怎么在意,从来没有查过病毒载量,只是有时检查一下肝功能。老陈说,自己平时身体还不错,就是转氨酶指标时高时低,有时又很正常,想来应该也没事。正是认为自己的病情不重,所以,在治疗方面老陈也不上心,只是偶尔吃点护肝药。没想到,不久前单位体检,老陈查出转氨酶超出正常水平一倍,病毒载量远远高于正常值,再进一步检查,发现其肝硬化指标也偏高。从B超结果来看,肝内回声增粗增强,表面粗糙而且分布不均匀,肝脏内部有块状回声,被确诊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得知体检结果,老陈觉得难以置信:自己是“小三阳”,8年来从无明显肝炎症状,为何却突然变成肝硬化呢?郭文说,像这种错误以“大三阳”、“小三阳”来区分病情,以为“小三阳”无需救治的患者多不胜数,往往发展到肝硬化、肝癌,他们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病情,但却已错过最佳治疗的时机。
“小三阳”或比“大三阳”更难治
郭文指出,一般的乙肝“两对半”检测内容包括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e抗原(HBeAg)、e抗体以及核心抗体。其中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呈阳性为“大三阳”,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呈阳性为小三阳。“大三阳”和“小三阳”与病情轻重无关,只能反映出乙肝病毒有没有传染性以及传染性有多强,有些“小三阳”比“大三阳”更难治疗。
“小三阳”患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活动性HbsAg(即表面抗原)携带者,另一种是HBeAg(即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小三阳”不用治,就是受了第一种类型误导,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郭文说,非活动性HbsAg(即表面抗原)携带者中,70%~80%是传统意义上的“乙肝携带者”,他们虽然带菌,但病毒基本上是静止的,其中大部分不会发展成肝炎患者。相比之下,后者就“阴险”得多。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占了乙肝患者的40%~50%,发病比较隐匿,肝炎症状轻或者无症状,其抗病毒治疗效果比“大三阳”患者差,并且更容易复发。
一项中国的研究显示:“小三阳”中的HBeAg阴性乙肝较“大三阳”病情更严重。在肝脏炎症严重者中,前者占了58.1%,明显高于后者的46.0%。在肝纤维化严重者中,HBeAg阴性乙肝占了45.3%,远高于“大三阳”患者所占的27.9%。也就是说,HBeAg阴性慢性乙肝虽然披着“小三阳”的外衣,但它对患者的损害甚至远大于“大三阳”。
建议:
“小三阳”应分型诊治
他建议说,“小三阳”患者最好到正规医院做个检查,看看自己到底属于哪个类型。如果确认是HBeAg阴性乙肝,一定要注意经常检查肝功能并做B超,B超是没有创伤、最便宜的发现肝硬化的检查手段。此外,根据新版的乙肝治疗指南,HBeAg阴性乙肝患者如发现转氨酶达到80以上,应马上进行抗病毒治疗。即使转氨酶水平不高,如出现肝硬化迹象,也应马上启动抗病毒。对于40岁以上的患者,建议进行肝穿刺活检,如肝脏损害达到G2以上,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乙肝治疗应注意什么?
专家提醒,如果患者肝功能检查始终正常,病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而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治疗前最好先做一次肝穿检查,明确肝组织内病毒分布及数量、肝脏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以决定使用哪种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治疗方案。
抗病毒治疗适用的人群包括患者检查乙肝病毒DNA为阳性,肝功能检查提示ALT大于或等于2XULN(谷丙转氨酶为正常值两倍以上)的患者等,具体应由医生判断。
抗病毒治疗期间,至少一个月监测一次肝功、肾功和血常规;一般3个月复查一次乙肝病毒指标(HBVDNA)。整个疗程结束后的最初三个月,每月监测一次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指标,此后延长监测时间。对于病情较重的肝硬化患者和化疗不好的患者,监测力度要加强,注意病情恶化;对于治疗较好者可以每半年检查一次。
谷丙转氨酶高的治疗
1、谷丙转氨酶水平正常,肝脏损害持续存在者。见于某些肝炎病人,比如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些人乙肝病毒指标一直阳性,但转氨酶从来没有升高过,可是如果对这样的病人做肝穿刺检查却能发现肝脏的炎症反应很严重,有的已经发生了纤维化,甚至有的已经有了肝硬化和肝癌。还有不少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也有类似情况。
2、谷丙转氨酶长期异常,但水平不高。这多见于慢性肝炎病人,包括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长期大量饮酒后的酒精性肝炎等。像这种转氨酶水平不是很高,大多在100~200单位之间,或者小于100单位的慢性肝炎病人最需要重视,因为这类病人的人数最众,病情持续发展,预后也最差,最终易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宜及早采取恰当的治疗,尤其是乙肝病人的抗病毒治疗。
3、一时性的肝损害,造成谷丙转氨酶水平很高。比如服用某种对肝脏毒性较强的药物,停药后几天后就可以恢复。但是,如果长期服用对肝脏具有毒性的药物,就会加重病情,造成药物性肝炎,患者一定需要注意。
4、黄疸很深,谷丙转氨酶不高,甚至正常。有三种情况:一是胆道阻塞,胆汁排泄不畅,做肝功能检查时发现血液胆红素很高,而转氨酶不高或轻度升高,可见于胆管结石、胆道和胰头周围的肿瘤患者;二是重型肝炎。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肝病,病死率很高。患病的早期,谷丙转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胆红素在较高的水平上,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胆红素越来越高,转氨酶反而下降,及至正常,医学上称之为"胆酶分离",这是病情严重的信号,靠药物治疗恐已无济于事,条件允许时最好及时做肝移植手术。三是淤胆型肝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肝内小胆管损害为主,导致胆汁分泌异常,比如各种少数急性黄疸型肝炎、药物性肝炎、妊娠等。
55、某些肝硬化和肝癌病人。尽管得了晚期肝病,肝功能很糟糕,但谷丙转氨酶却是正常的。不少人谷丙转氨酶正常,直到有了大量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者体检时发现其他异常才得知自己患了严重的疾病,这些病人在临床病例记载中占了很大一部分。
66、脂肪肝患者。表现为转氨酶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100单位,这种人一般体重超标,或严重超标。保肝护肝,对降低转氨酶有很大的帮助。
转氨酶过高的危害详解
人们都知道,转氨酶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体检时一般都要做这项检查。但有人以为,转氨酶指标高了就是得了肝病。对此,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吕伟认为,转氨酶只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而已,很多情况下转氨酶水平正常与否,不能代表肝脏功能好坏,也就是说,转氨酶高不一定有病,转氨酶正常也不一定没病。
转氨酶高低不可作为诊断标准
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部,是人体肝脏这个“化工厂”正常运转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当肝细胞发生炎症、中毒、坏死时会造成肝细胞受损,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
转氨酶水平在0~40 之间是正常的。如果超出正常水平,专家一般会建议再查一次,以除外实验室设备问题或操作不当等问题。假如转氨酶水平还高,可以考虑是由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病所致。但要确诊是不是病毒性肝炎,还需要做另外的检查,并结合病史、表现、体征等情况诊断。
“有些人转氨酶水平虽正常,但肝脏损害也可持续存在。”吕伟说,例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这些人乙肝病毒指标一直是阳性,但转氨酶从来没有升高过。对这样的患者做肝脏活组织检查,能发现肝脏炎症反应很严重,甚至已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而另一些人,转氨酶虽然升高,但肝脏并没有问题。吕伟指出,除了肝炎,其他一些疾病也能致使转氨酶升高。首先,身体内很多器官都富含转氨酶,心肌炎和心肌梗死等都会导致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其次,胆结石等胆管梗阻性疾病,也可以由于淤胆而使血中转氨酶水平升高。另外,长期酗酒导致的酒精肝,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脂肪肝,都可能致使转氨酶升高。
转氨酶升高不能盲目治疗
转氨酶十分不稳定,身体健康的人在一天以内的几次化验,转氨酶水平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脂肪肝患者的转氨酶也可能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100 单位。另外,剧烈运动、过于疲劳或饮酒、吃过油腻食物,都可能导致转氨酶暂时偏高。
如果是这些原因导致转氨酶升高,只要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就会恢复正常。还有一种会导致转氨酶升高的情况是服用了会损害肝脏的药物,如红霉素、四环素、安眠药、解热镇痛药、避孕药,还有半夏、槟榔、青黛等中药。在停用这些药物后,转氨酶水平会很快恢复正常。
吕伟强调,转氨酶升高不可盲目治疗,要查清病因,针对病因对症治疗。盲目乱用药物、不对症治疗只会加重肝脏负担,使病情恶化。人们都知道,转氨酶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体检时一般都要做这项检查。但有人以为,转氨酶指标高了就是得了肝病。对此,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吕伟认为,转氨酶只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而已,很多情况下转氨酶水平正常与否,不能代表肝脏功能好坏,也就是说,转氨酶高不一定有病,转氨酶正常也不一定没病。
转氨酶高是怎么办
转氨酶常常被列为一项体检项目,有的人转氨酶高,非常恐慌,那么转氨酶高是怎么回事呢?
转氨酶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也称丙氨酸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AST,也称 门冬氨酸转氨酶、GOT)。其中ALT主要存在于肝脏中,AST大量存在于心、骨骼肌和其他器官中。当这些组织器官的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这时血清转氨酶便会升高。
转氨酶正常值通常为0—40U/L。由于检测方法、仪器等的不同,各实验室检测值有所不同。健康人群中约2.5%的血转氨酶轻度升高,而且在同一天不同时间检查,结果都可能不一样。比如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或检查前吃过油腻食物、服用某些药物等,都可能使转氨酶暂时轻度偏高。这些情况下,好好休息,过一段时间后再做检查,可能转氨酶水平就正常了。但是如果转氨酶持续升高,就得引起重视了。
转氨酶高常见病因有多种:1. 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转氨酶高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有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还有些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也可以引起转氨酶升高。肝硬化、肝癌也会有部分患者转氨酶高。2. 药物性肝损害:某些药物或化学制剂如抗结核药、化疗药、红霉素、安眠药、解热镇痛药、避孕药,还有某些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等可以造成肝细胞损伤。停用这些药物后,转氨酶水平会恢复正常。3. 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一般指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g/d。乙醇量(g)换算公式为=饮酒量(ml)×乙醇含量(%)×0.8。4. 脂肪肝:酗酒、肥胖、三高人群、久坐少动者,均很有可能存在脂肪肝。5. 自身免疫性肝炎:常见于女性,往往伴有其他症状如口干、眼干、脱发、光过敏、关节疼痛等。6. 胆道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除伴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等情况外,还可引起转氨酶及胆红素高。7.心脏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可引起转氨酶高。8.其他疾病:如肺炎、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吸虫病、疟疾等,也可引起转氨酶高。
总之,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脏出了问题,不要盲目服用降酶类药物,找出引起其升高的原因,才能有效治疗。
铁蛋白高肝功能指标分析
1、血清转氨酶检查:通常检查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ALT,与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简称谷草转氨酶AST。ALT和AST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为0—40u/l,超过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损。
应注意转氨酶的升高不一定代表肝细胞损伤。如转氨酶轻度升高可能是生理性原因饮食不当、休息不好、饮酒,药物、有时感冒也可是转氨酶轻度升高;短时间内转氨酶升高至500单位以上,为急性肝炎,是一时性肝损伤;脂肪肝引起的轻度升高。转氨酶正常不代表肝脏功能恢复正常。如转氨酶正常:但已处于肝病晚期,转氨酶以消耗殆尽,显示未升高活略高;或者在重症肝病时黄疸的不断加重,转氨酶正常或者下降,此现象称为“胆-酶分离”。
2、血清胆红素:胆红素主要了解黄疸的有无、程度及变化动态,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μmol/L(1-4mg/L)。胆红素偏高的患者会出现眼黄、尿黄、皮肤黄的黄疸症状。
3、谷氨酰转移酶:当肝炎恢复期时,ALT和AST恢复正常后,GGT仍异常升高。常以此酶作为患者是否可恢复正常的标志。
4、血清蛋白检测: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及蛋白电,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值为35-50g/L,球蛋白为20-30 g/L,A/G比值为1.3-2.5。血液中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肝脏功能,如果蛋白质降低就表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害,是病情比较严重的表现,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一些非肝脏疾病也可以使血液中蛋白质发生变化,所以分析结果时要注意一些生理性的影响因素。
5、其它肝功能检查指标:血氨(严重肝细胞损害时,血氨可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时,常反映肝细胞的损害程度);甲胎蛋白(简称AFP,持续升高,提示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以及碱性磷酸酶等指标。
6、白蛋白偏高
肝功能检测白蛋白偏高的原因:
白蛋白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是球蛋白的一种,白蛋白和球蛋白都是蛋白质。血浆中含有大量的白蛋白,其含量占到血浆总蛋白的50%。在奶类制品和蛋类中含量比较高。白蛋白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体内的的胶体渗透压,当胶体渗透压过低时,血液中的水分会进入组织液,身体症状表现为水肿。
肝功能检查白蛋白的正常值为:新生儿28~44g/L;14岁后38~54g/L;成人35~50g/L;60岁后34~48g/L。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常出现白蛋白减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
白蛋白偏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导致相对性的增高,比如:严重的脱水和休克,严重的烧伤、肾脏疾病、大量出血等。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也可导致血清中白蛋白浓度增高,从而引起白蛋白偏高。此外白蛋白偏高也可受到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影响。
所以,对于乙肝患者来说,白蛋白偏高不是个好事,应当引起重视,血清中白蛋白的浓度可反映肝脏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的严重程度,同时白蛋白水平的改变还能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性继发症,因此,乙肝患者白蛋白高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确定病因以便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要积极治疗才好。
转氨酶和转移酶有什么区别
转氨酶正常水平在0—40之间是正常的。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医生会建议再查一次,排除由于实验室设备故障和操作错误等因素造成误差的可能。如果转氨酶水平还高,多半是由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病所致。但要确定是不是病毒性肝炎,还需要做其他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全面分析。
怎样读肝功能化验单
1、胆红素定量试验:用这种试验了解病人有无黄疸及黄疸的深浅情况。胆红素的正常值是100毫升的血清含量不超过1毫克。含量超过1毫克的为异常,表明有黄疸;胆红素含量越高,表明黄疸程度越深。
2、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也称t·t·t):用这种试验了解肝细胞损害的程度正常数值为0—6单位;如果超出6单位为不正常。还有一种类似的试验方法是硫酸锌浊度试验,正常值为12单位以下。
3、谷一丙转氨酶活性试验(也称g·p·t):肝细胞里含有很多谷一丙转氨酶,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这种酶就会从肝细胞里释放出来,进入血液里,使血液里的g·p·t浓度增高。目前,由于各地各医院测定的方法不同,所以各医院谷一丙转氨酶正常值的规定也不同。
转氨酶高的危害有哪些
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时,转氨酶释放入 中,就会引起转氨酶浓度升高。因此,转氨酶高一般提示有肝损害。转氨酶高常见于肝病患者中,不同的肝病患者转氨酶高的危害也有不同。
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如乙肝、甲肝、丙肝等)引起的转氨酶升高,此时转氨酶高常常表示肝脏有炎症活动,并伴有肝损伤,需要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如转氨酶过高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肝脏不断受损,继而形成肝硬化等。在中国,受转氨酶高的危害最多的就是病毒性肝炎患者。
如果是肝硬化或肝癌引起的转氨酶升高,表示患者的病情恶化或不稳定,同时肝硬化和肝癌容易引发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是酒精肝、脂肪肝引起转氨酶升高,不进行治疗的话,也导致肝脏不断受损最终形成肝硬化、肝癌。
自身免疫性肝炎会传染吗
自身免疫性肝炎比较少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是近年来新确定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欧美国家有 较高的发病率,如美国该病占慢性肝病的10%~15%,我国目前对于 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 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 治疗迥然不同。 自身免疫性肝炎最早于1950年提出,由于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存在某些相似的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最初被称为“狼疮样肝炎”。 以后发现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在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上有明显 差别。最近,国际会议将“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慢性活 动性肝炎”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并取消了病程6个月以上的 限制,确定本病为非病毒感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为遗传倾向疾病,具备易患基因的人群可在环境、药物、感 染等因素激发下起病。病人由于免疫调控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自身 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以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细胞表 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并以后者为主。 本病临床特征为女性多见,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检查可见高 球蛋白血症和肝脏相关自身抗体出现,病理切片改变则表现为肝细胞 呈片状坏死和桥状坏死,多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本 病的诊断需排除其他类似表现的肝病,尤应排除病毒感染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 约占30%。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 降不明显等症状。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 管静脉曲张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 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实验室检查以γ球蛋白升高最 为显著,以igg为主,一般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肝功能检测血清胆红 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可升高,血清白蛋白、 胆固醇酯降低,反映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 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损程度。如若病人出现 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转氨酶 ≥正常值5倍、谷丙转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皮质 类固醇治疗。经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65%的病人可获得临床、生 化和组织学缓解。有肝硬化和无肝硬化病人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 90%,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用药。
乙肝小三阳的四种诊断
肝病专家:乙肝小三阳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9300万。
符合以下四点就被诊断为乙肝小三阳:
(1)转氨酶升高超过2倍正常值;或转氨酶升高不到2倍正常值但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上者;
(2)检测乙肝病毒DNA阳性(一般在100,000拷贝/ml以上);
(3)转氨酶正常但肝脏检查发现肝细胞损害者;
(4)排除其他肝病(酒精肝、脂肪肝、其它肝炎病毒引起)因素。
转氨酶高的危害
转氨酶高的原因,比较多,具体病因需要进一步确诊,譬如,脂肪肝,酒精肝,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伤等等。转氨酶高低,作为衡量肝功能的主要参考,但不是充分的参考指标,大部分情况下,转氨酶越高肝损伤越重,但是转氨酶正常,不能完全与肝功正常划等号。 指导意见: 酒精肝、脂肪肝患者导致的转氨酶偏高,易造成肝脏的代谢和解毒能力降低,而男性转氨酶高的危害还表现在睾丸萎缩,性欲下降。 所以转氨酶高的危害还是很大,值得注意! 转氨酶高患者,日常注意休息与饮食,不要喝酒和熬夜,一般用养肝片来做调理后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