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空腹服用伤胃
退烧药空腹服用伤胃
放假期间,平时就经常腰腿痛的王女士因着凉疼痛加重,便吃了3天止痛片,随后出现上腹不适、反酸烧心、大便发黑,来医院就诊,胃镜检查显示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必须入院治疗。无独有偶,38岁的刘先生发烧3天,服用退热药、抗生素2天后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胃镜检查显示急性胃黏膜病变,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
近日医院消化道出血患者有较多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像王女士、刘先生这样,就诊前服用过退热药和止痛药的患者。
这些药物均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可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消化性溃疡,甚至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其机制主要为nsaid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具有增加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促进黏膜血流增加、细胞保护等作用,它在维持胃黏膜防御和修复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前列腺素分泌减少,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就易造成胃黏膜损伤。
宝宝使用退烧药不宜持续超过3天
在给高热小儿使用退热药时,家长应该注意药物的选择。
小儿的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解毒能力差,宝宝发烧时千万不要让其服用成年人的退热药,因为这些药物刺激宝宝的肝肾。“给宝宝服用退烧药时,一定要选用小儿专用的退热药,如泰诺林、美林等副作用较小的药。”
在使用退烧药的过程中,李继玲提醒家长还应注意掌握药量。因为任何退烧药都不宜大量服用,特别家长在使用退烧药时,不宜持续让宝宝服用超过3天。另外,给宝宝服用退烧药后,要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并细心观察宝宝对退热药有无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甚至哮喘等症状,应立即停药。
老人发烧吃退烧药要慎重
老人感冒发烧再正常不过了,而退烧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吃退烧药。医生则说,老人感冒发烧要慎服退烧药。
人的体温调节系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得迟钝,神经系统对发烧的感知反应力下降,所以老人发烧比其他人更为频繁。因此也有时候老人发烧了没有知觉,只是身体有点力不从心。
一般家里人最担心的就是老人感冒,他们抵抗力差,因此一旦发烧首先想到的就是吃退烧药。退烧药是在每个药店都能买到的,人们一般是进入药店后描述自己情形,药店服务员就会给你拿药。虽然退烧是要吃退烧药,但是老人使用退烧药一定要慎重。
老人慎重服用退烧药,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不论老人的身体有多好,也都会服用一些药物,尤其是一些身患慢性病的,服用药物更加频繁,如同时再服用退烧药,为求方便,一般跟其他药物同时服用。其实各种药物内都有不同的化学物质,相互结合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很有可能降低药物本身的效果,更严重的还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二、在服用剂量方面,老人从药店买回来的药,说明书上的剂量是针对成人,与老人的体质大不相同,如按此剂量服用,过少则起不到相应的效果,过多则会伤害身体。
三、对于有些肝肾功能下降的老人,在不了解自己身体的情况下服用退烧药,因肝肾功能代谢缓慢,使有毒物质无法正常代谢,导致体内药物蓄积,增加毒性反应。
你会正确使用退烧药吗
发热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制热原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退烧药作为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以非甾体类的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较为常用,常见的剂型为口服片剂、液体制剂及外用栓剂。虽然退烧药多为非处方(OTC)类药物,人们可自行去药店购买使用,然而由于缺乏医师或者药师的指导,常常存在着用药的不合理性。
发热是人体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故发热时,立马使用退烧药是不适当的。当体温低于38.5℃时,发热会使人体温升高、代谢加快。免疫力提升,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从而对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一般不需要服用退烧药,可采用物理降温疗法如湿毛巾擦拭、酒精擦拭、冰敷等方法降温,同时适量的多喝水,以加速代谢,进而帮助退热。
当体温高于38.5℃时,代谢加快会导致人体的消耗明显增加,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肝、肾功能损伤,儿童则可能出现高热样抽筋、惊厥,神经系统受损等不良后果,此时需服用退烧药,必要时结合物理退热疗法,同时也要多喝水。
一般退烧药起效在30分钟到2个小时左右,用药间隔时间为6-8小时,最短时间间隔不低于4小时,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退烧需要一个过程,不宜过快,一般体温降到38.5℃以下时即可。若短时间内重复多次服用退烧药,往往会引起大量出汗而导致脱水、虚脱,同时也可能会增加退烧药的毒副作用,引起肝肾功能的损伤。故谨记:退烧药不宜在短时间内重复服用。
在退烧药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只使用一种退烧药,以降低合并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同时便于在发生不良反应时,寻根溯源。在服用复方制剂时,应注意其中是否含有与退烧药相同的成分,以避免重复用药。
对儿童而言,一般首选副作用较小的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作为退烧药比较适宜,若服用一种药物出现呕吐或者持续高热不退时,一般可考虑在4或6小时后换用另外一种
什么时候喝中药效果好 中药什么时间喝效果最好
中药具有四性五味,即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根据不同性质,择时服用的确效果会更好。清晨宜服补阳药、行水利湿药、催吐药。午前宜服发汗解表药及益气升阳药。午后宜服泻下药。入夜宜服滋阴养血药。驱虫药晨起空腹服,补养药空腹服。中药择时服用可达最佳疗效。
退烧药的副作用
1、退烧药的副作用
退烧药主要成份为:布洛芬,布洛芬有可能造成肾功损害的副作用,为此,专家们呼吁,布洛芬只能作为一般解热镇痛药而偶尔服用,不可较长时期服用,在使用布洛芬时,应慎之又慎,凡用量超过12片(2.4克)/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肾功能损害。
2、退烧药服用的时间
退烧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都行,感冒药最好饭后30分钟吃,最主要会伤胃的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多数复方感冒药都有,主要用于头痛和发热。还有些药物会引起呕吐之类的胃肠反应,如一些常用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所以最好在饭后30分钟服用。
过去的空腹服药方案一般是饭前半小时,饭后一小时。目前新方案则加倍,即饭前一小时和饭后两小时。 一般来说,药物对胃肠道没有明显刺激性,且吸收受食物影响较大的空腹吸收,生物利用度较高。
3、冷敷可以退烧
如果高烧无法耐受呢,可以采用冷敷来帮助降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月经期间发烧了怎么办 口服退烧药
如果物理方法降温没有明显的效果,可以选择使用退烧药退烧,因为经期是可以使用退烧药退烧的,但经期服用退烧药会有轻微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等,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中药的服用时间安排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选择吃药时间
1.补(肾)阳药:清晨5-7点为大肠所主,此时服用补肾阳药有利于吸收入肾,这是根据人体十二脏气血流规律与一日时晨相结合的择时方法。
2.行气利湿药物:此时人体阳气生发,有助于升腾气化水湿,增强药物疗效。
3.催吐药物:人体内自主神经夜间活动旺盛,支配腔道平滑肌蠕动,痰浊等物清晨多聚积于咽喉,易于排出体外。
1.发汗解表药: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为阴之分,不宜发汗,过汗则易损伤阳气。
2.益气升阳药:阳气升发之际配以升浮药物,有利于病邪的驱除。
1.驱虫药或泄下药:这类药物宜午后或子夜空腹服,这是结合寄生虫的活动特点,同时根据人体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促使病邪与虫体及时随大便排出。
2.滋养阴血药物:这类药物宜入夜空腹服,夜晚9-11点为肾脏最后当令之时,补阴药空腹服用有利于药物被迅速吸收。
3.安神药:这类药物宜睡前服,有利于卧床后尽快过度到睡眠状态。
发烧多少度吃退烧药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一般情况下建议体温超过38.5度以上吃退烧药。宝宝体温不超过38.5°C,不宜服用退烧药物,而应选择物理降温方法,如冰敷、退热贴等。发烧38.5度以上才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如果出现40.1℃以上的高温,就得紧急治疗才行。
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免疫系统还没健全所以很容易发烧,但妈妈们要懂得根据发热程度不同来判断宝宝是否应该吃退烧药。一般宝宝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一般宝宝体温不超过38℃时不需要吃退烧药,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式。当体温达到发烧38.5°C以上时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吃退烧药。体温达到38。5℃以上时,病人会感觉比较难受,如果是宝宝的话,还容易发生惊厥。但退烧药最好在明确原因之后使用,原因不明就匆忙使用退烧药没有任何好处。另外,发烧的病人往往食欲不好,如果服用退烧药太积极,容易导致虚脱、胃黏膜受伤,甚至是胃出血。此外,退烧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对身体会造成伤害,严重的还会导致肾炎。
退烧药是通过出汗来降温的,药效一般在两个小时左右。只要体温降到了38。5度以下,就不要再吃退烧药了。为了尽量减少副作用,退烧药吃得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