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养生勿入五大误区
女性健康养生勿入五大误区
误区一:洗肠、断食可以排毒养颜
很多人明显坚持洗肠美容,目的是让自己的身体里没有宿便,不蓄积毒素,避免了社交场合的尴尬,皮肤也会变得透明有光泽,比单纯外用化妆品效果好。
不习惯这种方法的人,可以选择断食的方法排毒,即一周里有一天不吃饭,只吃水果或者喝蜂蜜水,同样可以起到排除身体毒素的作用。
错!中医也讲排毒,除了正常的大便、小便及出汗三种排毒通路,古代人甚至还有春秋放血排毒的说法,但洗肠容易让肠管变粗,长时间反复刺激还会使肠管麻痹,最终导致一些人为因素疾病。
断食排毒法也要因人而异。有的人脾胃虚寒,吃水果等凉的东西胃里会发生胀气。如果你是超负荷工作者,到该吃饭的时候不吃,身体会出现乏力、眩晕、低血糖症状,对健康会有影响。
误区二:裸睡比较健康
专家认为:裸睡只是舒服罢了,跟健康一点儿关系也没有。穿衣服睡觉虽然会影响排汗及皮肤散热,但人体皮屑整天都在剥落,而皮屑是尘螨和霉菌的营养来源,被单和床单上一定会有一些微生物,光溜溜地躺在床上,这些微生物更容易接触皮肤,裸睡反而可能增加感染的危险。
误区三:早睡早起身体好
随着年龄增长,与睡眠有关的褪黑激素分泌时间愈早,所以老人家会倾向早睡、早起,较符合自然生理时钟。年轻人(尤其是仍在发育的青少年)只要按照自己的生理时钟作息即可;但最好不要超过晚上11点,因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时间,这时候若不睡觉,正在发育的年轻人会长不高,成年人则容易变老。
误区四:不运动肌肉会转成脂肪
对于那些一周中将3到4天的时间花在体育锻炼上的人来说,如果停止锻炼,这些人的肌肉会变成脂肪吗?养生大师多纳-理查德森-尤尔说:“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肌肉是肌肉,脂肪是脂肪。
这两者之间不会相互转化。”佐治亚州立大学运动科学教授华特·汤普森说,肌肉是一种较为密集的物质,而脂肪则比较密实。当你停止运动时,肌肉会变得有些松弛,但不会转化成脂肪。反过来是否成立呢?
误区五:中药趁热喝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
女性健康养生知识你了解多少
健康习惯1:每小时起身一次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外出工作人群中,每天坐姿的时间超过四小时的人,与那些坐姿时间少于两小时的人相比,各种原因死亡的几率都高出50%。
建议:亲爱的你至少每一个小时应该行走一分钟。每天你所有的脚步加起来要朝着1万步发展。
健康习惯2:吃一颗鸡蛋
这种营养丰富的物质对身体有百利而无一害:一枚鸡蛋可以提供给你日常所需蛋白质的13%,而仅仅有日常所需热量的4%。
另外,它含有可观剂量的叶黄素,是有助于保护双目免受黄斑部退化和紫外线伤害的抗氧化剂。每天一枚鸡蛋甚至可以帮助你预防老年痴呆症。
蛋黄是胆碱的重要来源,一种降低脑部炎症的营养物质。
健康习惯3:摄入铬
研究显示这种微量元素可以通过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帮助维持血糖水平,抵御Ⅱ型糖尿病的袭击。每天摄入200毫克的烟酸铬。
健康习惯4:不要忘记保护牙齿
如果任其发展,牙齿中那些隐藏的细菌会感染你的牙龈,进入你的血流,进而在血管中引发炎症,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
最近的研究还把牙龈疾病与其它问题联系到一起,从呼吸道感染到神经变性。
健康习惯5:检查你的脉搏
在你清晨起床之前,用食指和中指按住手腕内侧,大拇指放在下面,用30秒钟记录脉动的次数。然后乘以2。
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正常每分钟60次心率相比,90次或者更高,会令女性死于心脏病的几率增至三倍。
这些健康养生小知识胜似灵丹妙药,只需女性朋友们坚持下去,用正确的方法养生,会使广大女性朋友们收益无穷,活出女性精彩生活,展现女性无穷魅力!
让你进入亚健康的养生误区
误区一:饭后立刻刷牙可以保护牙齿健康
“饭后必须要刷牙漱口”,这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生活习惯。孩子们每天都被强迫着去刷牙,认为将残渣清除,就可以保护牙齿的健康。也有一些白领们在聚餐后,在别人忙着准备下一轮娱乐活动的时候,他们就不慌不忙地在洗漱间拿出牙刷刷牙,标榜自己是绝对的养生达人。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口腔学专家最新研究认为,饭后立即刷牙有害牙齿健康。在牙冠的表面有一层珐琅质,刚吃过饭,尤其是食用了酸性食物,会使珐琅质变松软。这个时候刷牙容易造成珐琅质的损害。时间一长,牙齿的珐琅质就逐渐减少,容易使人患上牙齿本质过敏症,吃东西时牙齿就会出现酸、痛的症状。因此,口腔学专家提醒,进食后最好用清水漱口,待1-2个小时后再刷牙。
误区二:健身房健身最适合白领
因为白领平日都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少时间可以进行运动,但是成为了健身房的会员后,就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运动时间,除了上班时间,喜欢何时去都可以。而且与同事、朋友一同在健身房健身,既能健身,还能小聚,一举两得。
这种观念也是不可取的。因为白领日常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室内,如果健身还在封闭的健身房里面,就无法获得充分的氧气,这样一来,身体的细胞得不到户外大自然的沐浴,很容易就导致白领们患上亚健康、抵抗力低下等问题。因此白领如果想要运动健身,在一个晴天里到户外亲近大自然,跑步或者做操,都十分利于养生。
误区三:裸睡更健康
许多年轻人有裸睡的习惯,认为睡觉时身体没有衣服的束缚肯定更加健康。
专家认为:裸睡只是舒服罢了,跟健康一点儿关系也没有。穿衣服睡觉虽然会影响排汗及皮肤散热,但人体皮屑整天都在剥落,而皮屑是尘螨和霉菌的营养来源,被单和床单上一定会有一些微生物,光溜溜地躺在床上,这些微生物更容易接触皮肤,裸睡反而可能增加感染的危险。特别是女性的私处,更不能让其暴露在微生物的环境之中。
家长勿入误区
误区一:家长是迟长高的,孩子也一样会迟长高。
小徐已经15岁了,身高才1.6米,已经开始变声了。爸爸说自己也是很晚才长高的,孩子有遗传,没什么可担心的。妈妈却很担心,坚持带孩子过来看医生,一拍骨片,孩子大约只能再往上长1厘米。意思即是说,孩子的终极身高是1.61米。爸爸很懊悔,说我们两夫妻都很高,孩子的奶奶也说不用担心,为什么孩子反而这么矮呢?
专家介绍,临床上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家长“长后期”,以为孩子有遗传,也是“长后期”,其实,生长发育有个体发育,父母迟长,未必孩子迟长。很多小孩小时偏食,营养不均衡,导致体弱多病,身高体重都比同龄的孩子矮小,但是老人家都说以后会追回来,父母也就信以为真了。其实不然,孩子在生长的黄金期如果身体健康问题较多,这会阻碍了他生长发育的进程,但是青春期却不理会,按照正常的时间表到来。因此就会出现孩子还未长高,青春期就已经结束了的状况。
误区二:足月低体重儿,以后还有机会追到正常身高。
足月低体重儿,也叫小于胎龄儿,即是母亲怀孕已超过37周,但出生时体重小于2.5公斤,身高小于47厘米的孩子。而正常的孩子出生时体重约为 3公斤,身高约为50厘米。这些孩子70%以上出生后会有追赶性生长,2岁前追赶到正常年龄水平。但是,如果出生时矮小,到2岁时都未能追赶上同龄的小朋友,那以后能达到正常身高的机会就很微小了。所以,如果是小于胎龄儿,家长一定要注意其生长发育的曲线,如果到了2岁还是小个子,那么以后七八成机会都是矮子。
专家强调,这些孩子身高的追赶,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孩子太胖。有些家长为了追赶,拼命把孩子催胖。这样的催胖,会导致孩子内分泌紊乱,长大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机会比正常的孩子高很多,如果是女孩子,成年后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几率会增大很多。但是,如果孩子过瘦、营养不足,身高增长也会缓慢。因此,家长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生长发育要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有的家长会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出生时会比其他小孩矮小呢,为了这一根独苗,我的太太已经山吃海喝,拼命进补了呀?梁立阳副教授说,小于胎龄儿的形成因素很复杂,目前还不清楚。估计和基因问题有关,也有可能胚胎本身就有问题,俗称种子不良,或者是妈妈的宫内调节出了问题。
误区三:女孩来了月经即是青春期到来。
事实上,青春期开始,男孩是以睾丸发育,女孩是以乳腺发育为标志的。女孩来了月经,男孩开始遗精,已经进入青春中后期了。这时候再带过来看医生,想要追赶同龄人身高,已经没有多大余地了。正常情况下,如果男孩开始遗精、女孩来了月经,那么身高大约只有5~7厘米的增长。有些孩子甚至只能增长1~2厘米。男孩小于9岁开始睾丸发育,女孩小于8岁开始乳房发育即是性早熟。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家长要特别留意,一旦孩子有早熟迹象,应及早带其就医,以免贻误最佳诊治时间。
女性健康养生知识
女性健康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女性健康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总之,女性健康养生就是保女性健康养生命的意思。
女性保健不能是盲目的,也是有很多的禁忌的哦,每一个女性都是要注意这些禁忌的,下面就来看看吧。
一、老了才养
许多人认为女性健康养生是女性老人的事,年轻时无须健康养生。其实,女性健康养生要从娃娃抓起,正如机器要从新时保养。一旦零件有损,女性健康养生为时已晚,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二、病了才
许多人不病不查体,病了才看医生。其实,女性健康养生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应定期检查,定时保养。
三、饿了才吃
许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时就餐,理由是不饿。生理学告诉我们,食物在胃内经过4~5个小时后就全部排空。感到饥饿时胃液已经开始“消化”胃黏养,是女性健康养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单亲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勿入误区
误区之一:情感暗示过多
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
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很大。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误区之二:一味排斥对方
很多夫妻离异后,一方带着孩子,就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有的有意识地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
比如"你爸爸没有文化,像他那样肯定没什么出息"之类的话,孩子听得多了就会在心理上对另一方形成排斥,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误区之三:过分溺爱孩子
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总之,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原则是坦诚、沟通和鼓励,家长和老师不要对婚姻家庭这些事避而不谈,要让孩子知道离婚和结婚在社会生活中都是非常正常的事,而沟通会使老师了解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安慰和鼓励,也许就能改变他的人生。
女人勿入六大保健误区
1.缺乏运动
女性经常会推说没有时间,其实有规律的运动正是节省时间的一种方法,因为运动会给你增添更多的精力,帮你减轻压力,降低患病的几率、促进身体的全面健康,而且还可保持体形。
健康专家建议每天最好进行30分钟的身体锻炼,做家务、养护花卉与散步也可算作运动。此外肌肉的强度锻炼也很重要。
2.忽视补钙
两个50岁以上的妇女中便会有一个因骨质疏松而骨折,这其中包括造成驼背的脊柱骨折与可能导致死亡的骨盆骨折。
女性的骨质大约在30岁时达到最高点,随后每年都会略有下降,而在绝经后下降后速度还会加快,因此女性要尽量提高自己的骨密度,以减少骨质的缺损。科学部门建议19岁到50岁的女性(包括妊娠期与哺乳期的女性)每天补充1000毫克的钙,51岁以上每天补充1200毫克。
3.不了解家族病史
了解家族病史——特别是直系亲属在50岁之前所患疾病——有时可以帮助女性确定自己该进行那些检查,以及在何时开始进行定期检查。
例如普通女性一般有10%的几率会患上卵巢癌,而如果一位女性的母亲或姐妹患过此病,那么她的患病几率一下便会跃升到50%-9%。因此这类女性会被建议每年接受超声波检查及血液化验,并且还要定期进行骨盆检查。
同样地如果你家里有乳腺癌的病史,专家通常建议要比自己的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的年龄提前5至10年便开始每年进行乳透检查,但一般不需要提前到30岁以前。
4.不重视乳房检查
据美国国家健康中心的统计,在过去的两年中仅有61%的40岁以上的女性接受过乳房透视检查,其中65岁以上接受检查的女性更是屈指可数,而这些上了年纪的女性恰恰正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另外还有很多40岁以上的妇女连乳房自我检查都不做。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有些女性害怕会发现什么不良情况,因此宁可不做检查,其这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在90%以上,而乳透是及早发现乳腺癌的最佳方法之一,专家建议从40岁起每年进行乳透检查。
5.推迟对宫颈癌的检查
许多女性都知道应该定期进行对宫颈癌的检查,然而据专家介绍有1/4的女性至少3年都没有做过这项检查了。
妇产科建议那些有过性行为或年龄超过18岁的女性,每年进行骨盆的检查与帕氏涂片检验。另有一引起专家认为患病率低的妇女可以每隔3年进行一次检查,然而对于那些患病率高的女性(比如有多个性伙伴),如果每年不进行检查是相当危险的。
6.低估心脏疾病的威胁
调查表明40%的女性认为是她们首要的致死因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女性危害最大的应数心血管疾病,每年有50多万的女性会因此病而丧生,这一数字超过了因各种类型的癌症而致死的人数总和。
同时医生们对女性的心脏病也缺乏正确的诊断。这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女性冠状心脏病的主要现象有别于“典型”的男性症状。男性通常表现为心绞痛和左臂下方疼痛,而女性却是气短和身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的间歇疼痛。因此即使医生与女性患者本人都很难鉴别心脏病的症状。
这里提供一种方法可以供女性作为参照,那就是了解全面的胆固醇指标。因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指数高而胆固醇总数高的女性一般不会有患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反之一些女性的胆固醇指标只是略微偏高,而低密度的脂蛋白(HDL)的指数却很高,那么这些女性就一定要多加注意自己的心脏了。
女性养生勿入补血误区
误区一:多吃肉对身体不好
一些女性对一般广告中宣传的肉食损害健康产生误导,只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导致富含铁元素的动物性食品摄入过少。实际上,动物性食物不仅含铁丰富,其吸收率也高,达25%。
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元素受食物中所含的植酸盐、草酸盐等的干扰,吸收率很低,约为3%。因此,忌肉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在平日饮食中,蔬果与肉类的摄取应均衡
误区二:蛋、奶对贫血者多补益
牛奶够营养,但是含铁量很低,人体吸收率只有10%。例如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如果父母忽视添加辅食,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蛋黄补铁好,蛋黄含铁量虽较高,但其铁的吸收率仅为3%,并非补铁佳品。
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会抑制身体吸收铁质。因此,这两种女人常吃的食品,虽营养丰富,但要依赖它们来补充铁质则不足取。然而,动物肝脏不仅含铁量高、且吸收率达30%以上,适合补铁用途。
误区三:蔬菜水果无益补铁
许多人不晓得多吃蔬菜、水果对补铁也是有好处的。这是因为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误区四:咖啡与茶多喝无妨
对女性来说,过量嗜饮咖啡与茶,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与铁形成难以溶解的盐类,抑制铁质吸收。因此,女性饮用咖啡和茶应该适可而止,一天一两杯足。
误区五:贫血好转得停服铁剂
贫血者根据医生指示,服用铁剂,看到贫血情况改善或稳定后,即停止服用,这也是错误的做法。这会造成贫血情况再次出现的后果。
正确的方法是服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直到贫血症稳定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至8周,以补充体内的储存铁。
误区六:红糖补血效果好
民间一直流行红糖水可以补血的说法,女性在月经期以及产妇分娩后,都经常喝红糖水来补血。然而专家指出,红糖水并没有民间传说的补血等神奇功效。
专家表示,红糖并没有人们传说中的“益气养血”、“促进子宫收缩,排出产后宫腔内淤血,促使子宫早日复原”等神奇功效,事实上红糖并没有补血的有效成分,而且红糖提纯不够,里面还可能含有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