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子宫内膜癌能治好吗
早期子宫内膜癌能治好吗
子宫内膜癌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癌变累及范围及组织学类型选用和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案。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按手术-病例分期的结果及存在的复发高危因素选择辅助治疗;晚期则采用手术、放射、药物等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为子宫内膜癌首选的治疗方案。手术的目的一是进行手术-病理分期,确定病变的方位及与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而是切除癌变的子宫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Ⅰ期患者应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Ⅱ期应行全子宫或者广泛子宫切除及双附件切除术,同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Ⅲ和Ⅳ期的晚期患者手术范围也与卵巢癌相同,应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手术。
2、放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有效方法之一,分腔内照射及体外照射两种。
3、孕激素治疗: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其机制可能是孕激素作用于癌细胞并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延缓DNA和RNA复制,抑制癌细胞生长。常用药物:口服甲羟孕酮200-400mg/d;己酸孕酮500mg,肌注每周2次。
4、抗雌激素制剂治疗:适应证与孕激素相同。他莫昔分(tamoxifen,TAM)为非甾类抗雌激素药物,亦有弱雌激素作用。常用剂量为20-40mg/d,可先用他莫昔分2周使孕激素受体含量上升后再用孕激素治疗,或与孕激素同时应用。
5、化疗: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阿霉素、紫杉醇、环磷酰胺、氟尿嘧啶、丝裂霉素、依托泊苷等。
6、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对于病灶局限在内膜、高分化、孕激素受体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坚决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可考虑不切除子宫和双附件,采用大剂量孕激素进行治疗。但这种治疗目前仍处在临床研究阶段,不应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子宫内膜癌能活多少年
子宫内膜癌治疗从原则上讲,只要患者身体情况能够耐受,就应该在第一时间接受手术治疗。在第一时间延长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期。子宫内膜癌能活多久好取决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日常生活。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通过手术、化疗治愈的可能性达百分之七十左右,但是考虑到肿瘤易复发和转移成恶性瘤,专家建议病人应服药进行调理,另外加强身体的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抵御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如此治愈率可以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五,所以,患者朋友也不要悲观。
子宫内膜癌的高发原因
子宫内膜癌的出现率还是很高的,大家都会疑惑为何会患有这种恶性疾病,对于子宫内膜癌的出现让众多的女性叫苦连天,长期饱受这子宫内膜癌的折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哪些人群患有子宫内膜癌的机率最大,一起来看看子宫癌治疗专家从临床的数据中为大家总结的信息。
(1)长期排卵障碍:40岁以下年轻内膜癌患者中,约有19%-25%患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以后发生内膜癌的危险性约为同龄女青年的4倍。
(2)产生雌激素的功能性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约25%卵泡膜细胞瘤并发子宫内膜癌。
(3)外源性雌激素:不少研究表明雌激素补充治疗(ERT)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应用雌激素补充治疗者发生内膜癌的危险性是未用雌激素补充治疗者的3-4倍,且与雌激素剂量及用药时间有关。
(4)三苯氧胺:有报道使用三苯氧胺2年以上者,内膜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2倍,应用5年者其危险性增加5倍。
(5)子宫内膜增生:单纯性增生发生癌1%,复合性增生发生癌3%,单纯性不典型增生发生癌8%,复合性不典型增生发生癌29%。
(6)肥胖:超重50磅以上,内膜癌患病危险性增加10倍,超重21-50磅患病危险性增加3倍。
(7)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增加3倍,高血压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增加1.5倍。
(8)不育:无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子宫内膜癌危险性增加,内膜癌患者中约15%-20%有不育史。
(9)绝经后延及晚绝经:绝经年龄>52岁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为49岁前绝经者的2.4倍,绝经期出现阴道出血的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增加4倍。
(10)家族因素:有卵巢癌、结肠癌、乳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约为同龄女青年的4倍。
子宫内膜癌术后
子宫内膜癌术后注意事项
1、恐惧患者的心理要尽量采用非技术性语言使病人能听得懂,帮助病人减轻对疾病及手术的焦虑及恐惧,建立信心,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一般护理加强营养,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3、手术病人护理
(1)手术前护理作好常规准备,包括内脏功能检查及皮肤准备。
(2)应告诫病人,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只要患者全身情况能耐受,无手术禁忌症,均应作剖腹探查,这也是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护理措施需注意的问题。
4、化疗药物治疗护理按化疗常规护理,常用于晚期不能手术、放疗或治疗后复发的病例。常用药有5FU、CTX、MBC等。
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患者会出现子宫出血的症状,并且还会出现阴道排液的现象,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小腹疼痛感,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尤其是晚期会出现身体消瘦的现象,女性须做好预防子宫内膜癌的措施,并且要了解其症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征兆有哪些?
子宫内膜炎的原因
女性得子宫内膜癌的原因之一、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或耐糖量不正常者,其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比正常人增加2.8倍。
女性得子宫内膜癌的原因之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可为内膜癌发展的一个阶段或无此阶段。而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视为子宫内膜原位癌。
女性得子宫内膜癌的原因之三、孕产次
宫内膜癌发生于多产、未产、不孕症者较多。
女性得子宫内膜癌的原因之四、卵巢肿瘤
分泌较高水平雌激素的颗粒细胞癌、卵泡膜细胞瘤等,可致月经不调,绝经后出血及子宫内膜增生和内膜癌。
女性得子宫内膜癌的原因之五、多囊卵巢综合征
表现为不排卵,而使子宫内膜处于高水平的、持续的雌激素作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调节和周期性的子宫内膜剥脱,而发生增生改变。
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是什么
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是什么?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发生在女性身上的常见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对于患者的伤害也是很大的,对于每位子宫内膜癌患者来说,及时的介绍治疗是很关键的,但是要想将子宫内膜癌治好,就要了解该病的病因,这样子宫内膜癌患者才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希望下面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一、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之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机会增加。肥胖、糖尿病与高血压病,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有学者提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与子宫内膜癌有关,这些可能都是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失调,以及代谢异常所造成的后果,也与高热量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有人提出子宫内膜癌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文明病”。
二、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之肥胖
绝经前肥胖主要与代谢失调和无排卵有关,因为患者没有排卵,也就缺乏了孕激素的分泌,这使得子宫内膜长期处于缺乏孕激素拮抗的单一雌激素作用下,进而发生癌变。对于绝经后肥胖妇女,肾上腺分泌的雄激素(雄烯二酮)可以在脂肪组织内经过酶(芳香化酶)的作用转化为雌激素(雌酮),脂肪组织越多,转化能力越强,血浆中雌酮水平也越高,雌酮是绝经后妇女身体中主要的雌激素,子宫内膜长期受到无孕激素拮抗的雌酮的影响,也可导致子宫内膜癌变。
三、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之生殖内分泌失调
生殖内分泌失调包括闭经、不规则阴道流血、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这些疾病及表现都与卵巢内分泌功能异常有关,集中体现在排卵的异常(稀发排卵、无排卵),在无排卵的情况下,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拮抗,长期单一雌激素作用下,可以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甚至癌变。生殖内分泌失调中的部分患者(如PCOS等)也与近年的生活方式转变有关。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四、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之滥用雌激素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很多绝经妇女在得到相关知识后到医院进行咨询,应用性激素补充治疗,但也有妇女自行应用雌激素药物,这些妇女在没有医生的指导和定期检查下单纯应用雌激素,会使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极大增加。在联合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进行的激素补充治疗中,如果孕激素的保护作用足够,即使长期应用对子宫内膜也是相对安全的。
以上的文章就是关于“引起子宫内膜癌高发的因素是什么”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看后一定会有所了解了,引起子宫内膜癌的原因是很多的,大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患有子宫内膜癌能活多长时间
癌,就像魔鬼,一直侵蚀着女性的心灵,很多女性患病后情绪变得异常低落,几乎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她们总感觉一旦患有癌,就没有多长的寿命,其实,这并不是绝对的,那么,究竟患有子宫内膜癌还能活多久?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通过手术、化疗治愈的可能性达70%左右,但是考虑到肿瘤易复发和转移成恶性瘤,专家建议病人应服药进行调理,另外加强身体的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抵御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如此治愈率可以提高到85%,所以,患者朋友也不要悲观。
女性朋友一旦发现自己患病,应及时的进行治疗,不要延误病情。子宫内膜癌好发于子宫体的内膜层,以腺癌为主,多发生在妇女的更年期或绝经期,一经确诊后,多采用手术治疗,患者如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自我保健及护理工作,对早日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应减轻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是辅助治疗的必要措施,同时,也是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
二、做好防范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
患者若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与病友及医护人员交流,可明显减轻症状。呕吐严重时可适当应用止吐药物,同时应定期复查白细胞。为预防感染,应减少陪伴探视,尽量不参加公共场合聚会。
三、注意饮食结构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为预防阴道残端出血、肠粘连,应保持大便通畅,食高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牛奶、海产品、豆腐、水果、蔬菜等。
四、日常活动及性生活
术后因恶性肿瘤易复发,需定复查,确定是否可以恢复性生活的时间及体力活动的程度。注意有无复发病灶,如果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阴道分泌物减少,性交痛等症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性生活的舒适度。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的治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子宫内膜癌患者,不要气馁,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就诊,相信一定能治愈子宫内膜癌,当然,这一般是指早期的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病因
无排卵型功血(20%):
如伴有无排卵型或黄体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者,长期月经紊乱,使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刺激,无孕酮对抗或孕酮不足,子宫内膜缺少周期性改变,而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不育(12%):
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导致孕酮缺乏或不足,使子宫内膜受到雌激素持续性刺激,妊娠期间胎盘产生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的妊娠期改变;哺乳期,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使卵巢功能暂时处于抑制状态,使子宫内膜免于受雌激素刺激,而不孕者,尤其是因无排卵引起的不孕,使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增生状态。
肥胖(16%):
过度的肥胖可以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对于女性朋友来说脂肪过多将增加雌激素的储存,以及增加血浆中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这种游离的具有活性雌酮增加,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致癌因子,或促癌因子。
晚绝经(8%):
据有关报道,绝经年龄>52岁者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是45岁以前绝经者的1.5~2.5倍,晚绝经者后几年并无排卵,只是延长了雌激素作用时间。初潮晚(初潮延迟)对子宫内膜癌是个保护作用,尤其对绝经前的妇女,初潮晚可使内膜癌的危险性减少50%,初潮延迟可以减少雌激素对子宫内膜持续性的刺激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15%):
在40岁以下的内膜癌的患者中,大约19%~25%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卵巢滤泡持续时间长,但不能成熟而达到排卵,使子宫内膜处于持续的雌激素刺激之下,缺乏孕酮的调节和周期性内膜脱落,导致内膜发生增生改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也增高,比一般人约增高3~4倍,而雄激素可转化为雌酮,导致内膜增生或增殖症,进而可发生不典型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孩,以后发生内膜癌的可能性是正常月经同龄女孩的4倍。
卵巢肿瘤(13%):
产生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约25%的纯泡膜细胞瘤并发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症状
1.症状
极早期无明显症状,以后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
(1)阴道流血: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2)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恶臭,因阴道排液异常就诊者约占25%。
(3)下腹疼痛及其他:若癌肿累及宫颈内口,可引起宫腔积脓,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晚期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等相应症状。
2.体征
早期子宫内膜癌妇科检查可无异常发现,晚期可有子宫明显增大,合并宫腔积脓时可有明显触痛,宫颈管内偶有癌组织脱出,触之易出血,癌灶浸润周围组织时,子宫固定或在宫旁扪及不规则结节状物。
根据以上症状,再进行辅助检查,是否为子宫内膜癌多可确诊,因此妇女应随时注意自己月经的变化,注意阴道分泌物的性状;一旦出现症状,及早到医院检查。
子宫内膜癌预后
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症状明显,癌细胞生长慢,转移发生晚,加之治疗效果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是比较好的,因此预后亦较好。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一般在60%~70%之间。
哪些因素可影响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呢?
(1) 年龄:年龄越轻,预后越佳;年龄越大,预后越差。一般文献报道:年龄在60岁以下,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为80%左右; 60岁以上,则为60%左右。年龄影响预后的原因可能与年龄越大,肿瘤的细胞分化越不良,且易浸润肌层,即与恶性程度更高有关。
(2) 临床期:和预后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肿瘤越进入晚期,治疗效果越差。ⅰ期患者 5年生存率可高达90%左右,而ⅰ期患者约占 2/3~3/4,是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人数最多的部分,这也是子宫内膜癌预后普遍较好的原因。若肿瘤已超出骨盆或已侵犯膀胱、直肠,则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超过20%。
(3) 子宫大小:可以反映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因此与预后有关。有文献报道,治疗后生存率将因子宫增大而渐减。若将子宫大小分为正常大小、稍大及>孕8周3组,其 5年生存率分别为80%、60%及40%左右,当然,在子宫增大的患者中应除外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等良性疾病所致的子宫增大。
(4) 细胞分化和程度:和预后亦密切相关。细胞分化良好, 5年生存率高;细胞分化不良,易有子宫肌层及淋巴转移,5年生存率则低。
(5) 肿瘤有无肌层浸润及转移:若肿瘤已侵及子宫肌层或有血行或淋巴转移,预后均差。在肿瘤侵入肌层中,根据文献报道,认为浅层浸润对预后影响不大,而一旦浸润至深肌层,则生存率明显下降。
(6) 上述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有关因此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或合并存在的,因此应综合分析,方能正确估价该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