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红眼病吃什么药好得快 龙胆泻肝汤

红眼病吃什么药好得快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9g,裁胡9g,泽泻12g,车前子15g,木通9g,生地15g,当归尾9g,炒栀子15g,黄芩(酒炒)9g,甘草6g。

服法:将上述药材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日1剂。

功效:本方清热泻火,解毒凉血,主要用于肝胃之热引起的红眼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白睛发红涩痛,目不能睁,畏光流泪,心烦头痛,便秘尿赤等。


肝胆火旺者服龙胆泻肝汤

口疮属中医 “口舌生疮”范畴,多因嗜食肥甘厚味,或择食偏食,或素体阴虚,或情志抑郁日久,导致心火上炎、湿热内壅、肝胆火旺而成。1.证属心火上炎者,有舌尖红、尿短赤等症。治当清心利尿。方用导赤散加减。药用生地、赤芍、蒲公英、花粉、芦根、丹皮各15克,甘草梢、竹叶、通草、黄连各6克。2.证属湿热内壅者,有舌苔黄腻,口苦口臭,脉濡数或滑数等症。治宜清热化痰,健脾除湿。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用黄连、陈皮各8克,茯苓15克,竹茹、炒枳壳、法半夏、白蔻仁、菖蒲、郁金各10克,薄荷、生甘草各6克,大枣5枚,吴茱萸3克。3.证属肝胆火旺者,有舌边红、心烦易怒、脉弦滑等症。治当清泄肝胆实火。药用龙胆泻肝汤化裁。药用龙胆草、黄芩、通草各8克,柴胡、泽泻、生栀子、生地、当归各10克,车前子、蒲公英、败酱草、赤芍、丹皮各15克,生甘草6克。

以上方药均为每日1剂,先用清水浸泡两个小时,然后以大火烧开,再用小火煮20分钟,分2~3次温服,以10天为一个疗程。

此外,在上述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还可外涂冰硼散清热养阴,收敛生肌;或含服单味中药黄柏1~2片,每日3~4次,以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在一个疗程内均可治愈,口疮病人不妨一试。

龙胆泻肝汤治愈甲亢突眼

高大妈今年58岁了,3个月前因颈部肿大,食欲亢进,心慌不适、突眼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甲亢。

医生给高大妈开了他巴唑、心得安等药物进行治疗。吃药两周后,别的症状都缓解了不少,惟有双眼突出的症状比以前更加严重,而且怕亮流泪,胀痛不已,且视物模糊。于是高大妈又去了眼科,检查诊断为“甲亢性恶性突眼”,也就是浸润性突眼。听医生说药物治疗对突眼没什么好的疗效,高大妈又是焦虑又是难受,但是医生告诉她,中医科治疗突眼很有经验,建议高大妈去中医科就诊。

一听这话,高大妈立即去中医科挂了号,中医大夫检查发现:高大妈双眼球高度突出,眼睑外翻、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眼内有异物感,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灼痛不堪,口干苦,失眠,便秘,小便黄赤,舌红苔薄腻,脉弦。于是得出结果,高大妈这是肝经湿热上炎双目,久蕴不散所散。治以平肝泻火,清热化湿。开了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3克,栀子6克,黄芩6克,柴胡10克,木通6克,木贼草10克,决明子10克,菊花10克,生大黄2克。

5剂药后,高大妈眼部灼痛明显减轻,流泪减少,睡眠转好。继续服15剂后,突眼显着减轻,于是医生又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以滋阴养肝益肾。服药15剂后双有外观正常,所有症状都痊愈了。

肝火旺盛的症状

1、肝火上炎:是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为上部有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如头晕、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中医认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点,因此多表现为人体上半身的病症。治宜疏肝降火为主,可用天麻钩藤饮等。

2、肝火耳聋耳鸣:见于《医学元要·耳》。耳聋之因于肝火上攻,致耳鸣善怒、面赤、口苦胁痛、耳窍胀塞、脉弦者。因肝肾同源,肾开窍于耳,故肝火可致耳聋。治宜清肝降火,可用龙胆泻肝汤等方。

3、肝火眩晕:眩晕的一种,见于《证治汇补·眩晕》章。由于肾水亏少,肝胆相火上炎所致。症见头晕头痛,面红升火,口苦目赤,舌质红,脉弦数。可见于现代高血压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因肝开窍于目,肝经上行于巅顶。偏火旺者,宜清肝泻火为主,用龙胆泻肝汤;偏阴虚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

4、肝火不得卧:见于《病因脉治》卷三,指肝火侵扰所致的失眠。多由思虑过度、恼怒伤肝,气火拂逆,或肝血耗伤,神失所守而成。因“肝藏魂”,肝火旺则神不守舍。症见夜卧不宁,善惊,口渴多饮,胁肋时胀,或小腹季胁引痛,痛连阴器,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火为主,可用疏肝散或龙胆泻肝汤等方。

青春痘中医治疗方法 肝火旺易长两颊痘

至于长在两颊的青春痘则是有肝火旺的问题,往往是有热性征象,比较会口干舌燥以及失眠等问题;所以,因为肝火旺造成的两颊青春痘,就应该要清肝解毒,常用的养肝解毒用药,有龙胆泻肝汤、柴胡清肝汤以及黄莲解毒汤。


肝胆湿热的偏方

1、【茵陈玉米须汤】

配方:绵茵陈30克,玉米须30克。

制法:上二味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

2、「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名」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酒炒)4.5克,炒黄芩8克,栀子(酒炒)9克,当归(酒洗)9克,生地黄(酒洗)9克,泽泻6克,木通6克,车前子6克,柴胡3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上为粗末,水煎空腹服。

3、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黄芩,大黄,枳壳,菌陈,金钱草,龙胆草,黄连等。

由以上偏方可以看出治疗肝胆湿热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清热去火,所以患者在使用以上偏方进行治疗的同时,最好食用一些败火的食物,禁止吃辛辣刺激的的食物,以便配合上述偏方达到更好地治疗效果。

龟头包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红斑期治法清热泻火,兼以凉血化瘀。方药导赤散加味。方中生地清热凉血;木通、竹叶降心火,利小便,给热邪以出路;生甘草梢泻火而能走达茎中以止痛。若血热之象甚者可加赤芍、丹皮、紫草等清热凉血之品;热邪炽盛者加栀子、芦荟等;局部痒甚者加地肤子、白藓皮以法风解毒止痒。

(二)渗出期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方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以龙胆草泻肝经湿热;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生地清热凉血止血;柴胡疏肝理气。局部渗液较多者加黄柏、牛膝以加强清利下焦湿热之功;热毒炽盛者可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银花、连翘等以清热解毒。

(三)溃烂期治法对于体质壮实,以湿热实火为主要表现者,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对于脾气虚弱者,治宜健脾醒胃、托毒消肿生肌。方药清热利湿解毒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则清热解毒。若尿赤涩痛者加滑石、通草以清热利尿;糜烂溃疡处渗出多者加茵陈、土茯苓以清热解毒除湿;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泻火导滞兼以凉血逐瘀。健脾醒胃、托毒消肿生肌用复方参芪三花汤加减。方中太子参、黄芪益气托里;七叶一技花、腊梅花、苏花、皂刺、土茯苓清热解毒、托脓外达;陈皮、桔醒既能健脾又能清化痰浊。诸药合用益气健脾、托毒消肿、生肌,对中、晚期龟头包皮炎伴溃疡且溃后不敛者较佳。

肝胆湿热怎么去除

身体有湿热的人常常会觉得腿脚沉重‘,舌苔黄腻,身上总是容易长一些红痒的东西。当然,湿热侵袭人的不同部位,会有相应的一些具体的病症。那么肝胆湿热如何除去?肝胆湿热侵犯人体的上部会导致头面部的头晕头涨、眼睛发红、耳鸣耳聋、口苦,湿热困在中焦会导致胸痛,侵袭下焦表现为阴部湿痒、小便黄、阴肿。

如果女性肝经湿热的话,可能导致白带发黄、黏稠、有臭味。男性肝经湿热还可能导致睾丸肿痛、阳痿、早泄等。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您可以选择龙胆泻肝丸来清湿热。

肝胆湿热如何除去?龙胆泻肝丸是根据古方龙胆泻肝汤而制作的一种中成药。所谓龙胆,是指的本方里的君药龙胆草。龙胆草首载于《神龙本草经》,因叶子像龙葵,味苦如胆汁,所以叫做龙胆草。龙胆泻肝丸除了龙胆草之外,还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和甘草。

龙胆草是君药,大苦大寒,清肝胆实火;-黄苓清上焦湿热;栀子清全身湿热;生地黄补血清热;当归补血活血。苦寒清热的药,加上补肝脏阴血的药,防止攻伐太过而损伤肝脏,真是最好不过了!另外,柴胡退热,疏肝解郁,引导其他药物上升到头面部来治疗肝经实热导致的目赤头痛、口苦、耳鸣、耳聋等。

保护眼睛吃什么中药 成年人熬夜伤眼可用小柴胡汤+龙骨牡蛎汤

至于成年人则有不同的方剂来保养眼睛;成年人多是因为滑手机和看电脑用眼过度,以致肝火旺,这时可用小柴胡汤;若是与肾水有关,则是可用一贯煎;而有眼结膜发炎或是角膜炎,则用龙胆泻肝汤,疏肝泻肝火养肝血;此外,成年人常经常熬夜,也会使眼压过高,也会影响视力,则是可以用柴胡加上龙骨牡蛎汤。


相关推荐

接触性皮炎治疗方法盘点

一,西治疗。如果皮炎的症状比较轻,患者朋友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抗组胺进行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就需要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了细菌感染,还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二,一般治疗。这种疗法仅限于处理症状很轻的接触性皮炎。患者可以用热水或肥皂水清洗患处。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调理饮食来治疗接触性皮炎。三,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接触性皮炎是湿热引起的。我们可以选用一些清热、凉血、利湿、解毒中方剂

生殖器带状疱疹应该怎么治疗

常见生殖器部位水疱成簇,周边有红晕,或有糜烂,有轻痒,可见小便黄赤,口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抗病毒治疗尽早开始口服或注射无环鸟苷200mg,每日5次,共7天。如病情重者,可按5mg/kg静滴,5小时一次,5~7天。复发感染时El服无环鸟苷800mg,每日2次,共5天。方常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克山栀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车前子(包)10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木通10克 生甘草1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情志内伤,肝经气郁生火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感毒邪而发病。(1)热盛证证见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疼痛剧烈,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治宜清泻肝胆实火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化裁。亦可服用成龙胆泻肝丸。(2)湿盛证证见皮肤淡红,疱壁松弛,疼痛较轻,纳差或腹胀,大便溏,舌质淡,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治宜健脾除湿法。方选除湿胃苓汤化裁。若皮

中医怎样治疗湿热下注型包皮龟头炎

湿热下注型包皮龟头炎 症状:可见龟头部潮红,起水疱或糜烂,阴茎 疼痛;实验室检查可见白色念珠菌或滴虫感染;多伴有阴部潮 湿、瘙痒,口苦,口黏,小便黄赤。这是由于湿热之邪下注肝 经,生虫所致。治疗宜清热除湿,杀虫止痒。常用方为龙胆 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山栀子10克, 车前子10克,泽泻10克,夏枯草10克,土茯苓30克,百部10 克,贯众10克,鹤虱10克。

这8个都是肝火旺的表现

1、肝火上炎是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为上部有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如头晕、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中医认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点,因此多表现为人体上半身的病症。治宜疏肝降火为主,可用天麻钩藤饮等。2、肝火不得卧见于《病因脉治》卷三,指肝火侵扰所致的失眠。多由思虑过度、恼怒伤肝,气火拂逆,或肝血耗伤,神失所守而成。因“肝藏魂”,肝火旺则神不守舍。症见夜卧不宁,善惊,口渴多

龙胆草有什么副作用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1.清泻肝胆湿热 本品性大寒而能泻火,善泻肝经之实火,并能清除湿热,常用于属肝胆湿热的各种病证。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处方如龙胆泻肝汤,有较好的疗效。2.清泻肝火 治疗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头晕头痛等,取本品泻肝火之功效。用法及用量3-6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副作用

日光性皮炎中医治疗 湿毒热搏型

临床表现:日晒后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水疱,糜烂,渗液较多,瘙痒较甚,发热,胸闷,纳呆,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治法:清暑解毒,利湿消肿。方:清暑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连翘10克,花粉10克,赤芍10克,滑石30克,银花18克,泻泽10克,淡竹叶10克,龙胆草5克,知母10克,甘草6克。加减变化:皮损肿胀,糜烂者,加苍术、苡仁、地肤子。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湿热甚者,加黄连

龙胆草有什么副作用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1.清泻肝胆湿热 本品性大寒而能泻火,善泻肝经之实火,并能清除湿热,常用于属肝胆湿热的各种病证。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处方如龙胆泻肝汤,有较好的疗效。2.清泻肝火 治疗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头晕头痛等,取本品泻肝火之功效。龙胆草有什么副作用用法及用量3-6g,煎服或入丸散

肝火旺的表现有哪些

1 肝火上炎:是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为上部有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如头晕、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中医认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点,因此多表现为人体上半身的病症。治宜疏肝降火为主,可用天麻钩藤饮等。2 肝火不得卧:见于《病因脉治》卷三,指肝火侵扰所致的失眠。多由思虑过度、恼怒伤肝,气火拂逆,或肝血耗伤,神失所守而成。因“肝藏魂”,肝火旺则神不守舍。症见夜卧不宁,善惊,口

春季肝火旺八大症状

1、肝火头痛。头痛病证之一。因肝火上扰所致,见于《类证治裁·头痛》,“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症见头角及巅顶掣痛,眩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脉弦等。治宜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珍珠母丸等。若兼肝胆火盛者可予龙胆泻肝汤或当归龙荟丸等。2、肝火上炎。是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为上部有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如头晕、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中医认为火有“火性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