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
山姜
山姜也叫和山姜、九姜连、姜叶淫羊藿、九龙盘、姜七、高良姜、鸡爪莲等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山姜的根茎。采收和储藏:3-4月采挖,洗净,晒干。
山姜,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茎横生,分枝。叶片通常2-5片;近无柄至具长达2cm的叶柄;叶舌2裂,长约2mm,被短柔毛;叶片披针形或狭长椭圆形,长25-40cm,宽4-7cm,两端渐尖,先端具小尖头,两面,特别是叶下面被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5-30cm,花序轴密生绒毛;总苞片披针形,长约9cm,开花时脱落;小苞片极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间常有退化的小花残迹可见;小花梗长约2mm;花萼棒状,长1-1.2cm,被短柔毛,先端3齿裂;花冠管长约1cm,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长圆形,长约1cm,外被绒毛,后方的1枚兜状;侧生退化雄蕊线形,长约5mm;唇瓣卵形,宽约6mm,白色而具红色脉纹,先端2裂,边缘具不整齐缺刻;雄蕊长1.2-1.4cm;子房密被绒毛。果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1.5cm,被短柔毛,熟时检红色,先端具宿存的萼筒;种子多角形,长约5mm,径约3mm,有樟脑味。花期4-8月,果期7-12月。
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
山姜,性热、辛、无毒,《贵阳民间药草》中记载山姜“温肺,散寒。”可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等病症。
山姜的营养价值 降血压、降血脂
山姜中所含的山姜素有抗菌、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止吐、镇痛等作用。
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止痛
山姜归脾、肺、肝经,《广西本草选编》有描述山姜“温中行气,消肿止痛。主治腹痛泄泻、胃痛、食滞腹胀。”
花叶良姜的风水学应用
花叶良姜(alpiniazerumbetcv.variegata)又称花叶艳山姜、彩叶姜、斑纹月桃等,是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为艳山姜的园艺栽培种。
花叶良姜植株高可达1~2m,盆栽高度多在1米以下,具根茎。革质叶片具鞘,长椭圆形,两端渐尖,叶长约50~60cm,宽约15~20cm,叶面深绿色,有金黄色富有光泽的纵斑纹,十分艳丽。
夏季6~7月开花,圆锥形花序,花序下垂,花蕾包藏于总苞片中,花白色,边缘黄色,顶端红色,唇瓣广展,花萼近钟形,花冠白色,花期夏季。
花叶良姜叶色艳丽,十分迷人;花姿优美,花香清纯,是非常有观赏价值的观叶观花植物。既可以盆栽种植,摆放于室内、厅堂过道、窗台等明亮处,亦可露地栽培于室外,如庭院a、池畔、公园等处作为点缀植物。
汗斑怎么治才能根除 配方一
材料:鲜山姜20g,酸醋100ml;
用法:将山姜洗净、捣碎,置于酸醋中浸泡12个小时;
先用肥皂水洗净患处,用棉签蘸药水涂在患处,每日一次。
山姜食用方法 山姜的的禁忌
山姜性温,食用过多可加重体内热气,容易出现身体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牙痛等上火症状;另外山姜味辛容易刺激肠胃,适量食用有利于肠胃健康,但吃多则反而导致胃痛等不适现象。
山姜性温,食用可助长体内热气,适宜寒性体质人群服用,但对于本身热性体质的人应忌食,否则会加重体热,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山姜有活血的作用,对于孕妇来说也是要忌食的,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流产等危害;另外婴幼儿肠胃消化功能较弱,对于山姜这类刺激辛辣食物应忌食,以防刺激肠胃导致不适。
吃山姜有什么好处 祛风活血
山姜还有祛风活血的功效,在《四川中药志》中记载山姜有“除风湿。主治风湿筋骨痛、劳伤吐血、跌损淤血停滞、月经不调。”
砂仁与艳山姜莫混淆
砂仁与艳山姜都是姜科植物,但不同属,使用时不可混淆。
艳山姜与砂仁都是姜科植物,因此,有不少地方将艳山姜当成砂仁来用。
依据《中华本草》记载,对艳山姜与砂仁做了比较。
一是药物来源不同:
同为姜科,但一个是山姜属,一个是砂仁属。
二是用药部位不同:
一个用成熟的果实或种子;一个用根茎和果实。
三是性味归经不同:
砂仁药性辛温,归脾胃肾经;艳山姜辛涩温,归经不详。
四是所含化学成分不同:
砂仁果实、种子含挥发油、微量元素;艳山姜果实含黄酮类物质,根茎含挥发油。
五是药理作用不同:
砂仁抗血小板凝剂、对消化系统有作用、有明显镇痛作用,能明显减少小鼠抗体细胞数;艳山姜目前尚缺现代药理研究。
六是功用主治不同:
砂仁具有行气调中、和胃醒脾、化湿消滞、止痛安胎的功效。主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隔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为醒脾调胃要药。艳山姜温中燥湿,行气截疟,主治心腹冷痛,雄腹胀慢,消化不良,呕吐泄泻,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