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细节莫忽六句话最伤宝宝
沟通细节莫忽六句话最伤宝宝
伤害孩子的话(一)
“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
很多父母以为这样说,就可以解决孩子之间的纷争。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回想自己的童年,好象从小就是接受这样的教育,以为做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弟弟妹妹,就算大的一方心里有什么不满,也只能逆来顺受。
其实解决孩子纷争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年纪的大小,“公平”才是最重要的原则。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爱护弟弟妹妹的责任,而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地让步。
若父母长期以这种口吻教育孩子,只会让大的一方对弟妹怀恨在心,渐渐成为手足间的芥蒂;而弟妹则会仗着自己年纪小,认为别人让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日后会不断犯错。
“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
有时父母为避免孩子们争夺玩具,实行同一款玩具买两件,孩子就不会因为别人有自己没有而产生嫉妒心理。如果孩子间因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纷争,父母便对她们说:“这是姐姐的玩具,妹妹玩自己的。”其实这种教导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父母应该让孩子借着互相分享玩具的时机,懂得体谅别人的需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而可以获得与别人分享的喜悦。
如果父母经常让孩子意识到某些东西是自己的,某些是别人的,很容易让孩子建立起“楚河汉界”的观念,不懂得互相分享的重要,令孩子之间的关系疏远。
“哪个乖就爱哪个。”
家长不要以为对孩子这样说,就能把孩子驯服得服服帖帖。“谁乖就爱睡”反而会向孩子灌输“爱是有条件”的错误观念。父母让孩子觉得,只要表现好些、行为乖些,父母才会爱你一些。长辈这样的心态,会在不知不觉间加剧孩子们的竞争,为了争取长辈的爱,遮掩自己的真性情,以各种方法来取悦长辈。一些自信不足的孩子往往会认为长辈的爱不可靠,愈加自卑。
长此以往,孩子会为了讨好长辈和争取他们的爱而努力,令孩子怯于表现真我。即使孩子生活在应以真诚示人的家庭中,都仿如带着面具,活在无形的压力之下。
“弟弟一个人呢,快去陪他玩玩。”
这种命令式的吩咐,只会令孩子反感。试想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做自己的事,可父母的一句话,孩子就要放下自己的事去陪弟弟玩,孩子当然会感到扫兴。即使孩子陪弟弟一起玩,也未必出自真心。相反,年长的孩子会觉得父母只顾及其他孩子的感受,却不理会自己,这样无形中可能加深兄弟姐妹间的隔膜。
如果父母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只会令孩子和父母间的关系变差。父母若经常要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会令孩子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她不过是我们家的佣人。”
无论发生了什么事,父母对孩子说:“她只是个保姆。”这样的话是极富阶级观念的,让孩子意识到她是佣人,我们雇她工作,我们就有权不尊重她!这样会让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不尊重保姆曾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试想这样的情况,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犯了错,父母却怪保姆没照看好,这只会令孩子得不到适当的教导,甚至日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懂得承担责任。
如果父母在未了解事情真相前,只凭孩子的一面之词,就责备保姆,这会纵容犯错的孩子重蹈覆辙。
“等客人走了再罚你!”
亲戚远道而来,孩子在别人面前撒娇,父母一时怒上心头,说出这样的话。一般来说,父母为免客人和自己尴尬,不便马上责骂孩子,准备等客人走了之后再说。可是由于父母和客人谈笑风生,把处罚的孩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不过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却不立即处罚,等得太久,可能连孩子也忘了处罚的事。如果想取得惩罚的效果,让孩子知错能改,就要立即处理,否则效果会大大减少。
施行奖惩,都该即时处理,才能获得效用。幼小的孩子大都健忘,等得太久的惩罚,可能已把自己的过错忘得一干二净,另责罚的作用大大减少。
鼓励宝宝的100句话
1. 真可爱
2. 好极了
3. 好主意
4. 好多了
5. 真好呀
6. 做得好
7. 非常好
8. 恭喜你
9. 了不起
10.很突出
11.很不错
12.太好了
13.太棒了
14.太奇妙了
15.真是杰作
16.那就是了
17.那就对了
18.多美妙啊
19.我好爱你
20.继续保持
21.你做到了
22.你做对了
23.你很能干
24.进步真快
25.做得漂亮
26.做得好极了
27.极佳的表现
28.就是那样做
29.继续试试看
30.真令人惊讶
31.真令人感激
32.真的谢谢你
33.这正适合你
34.你办得到的
35.你学得真快
36.你帮得很对
37.你真是可爱
38.你走对路了
39.你还记得呢
40.记性真好呢
41.那实在太好了
42.继续加油努力
43.我真以你为荣
44.我很喜欢那样
45.你真是好帮手
46.你做得顺手嘛
47.你可以办到的
48.你以前做到了
49.你快要做到了
50.你想出办法了
51.你真懂事不少
52.你已经有把握了
53.你做得漂亮极了
54.你真让父母开心
55.你今天比以前好
56.你每天都有进步
57.你几乎像个大师
58.你真是让我感动
59.你想出好办法了
60.哇!看你的了!
61.好(竖起大拇指)
62.我们都做得很好
63.进行得很顺利嘛
64.对了,就是这样做
65.你下次会做得更好
66.你今天做的好认真
67.你真是我的小王子
68.你今天做了不少事
69.你真学到不少东西
70.你没有任何差错嘛
71.你正尽力地做好它
72.你一定练习很久了
73.你真的不断在进步
74.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75.真高兴你如此表現
76.再试一次就做到了
77.我就知道你能做到
78.我很感激你的帮忙
79.真的让我感到快活
80.这正是我说的好事
81.今天做得比平常好
82.这才是我的好孩子
83.那件事你做得真好
84.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85.你这么快就想出来了
86.你今天确实做得很好
87.你正进入很好的情況
88.你今天确实做得很好
89.你已经有很好的开始
90.你真是我的得力助手
91.你真像美丽的小甜甜
92.那真是一件温馨的事
93.这是做得最好的一次
94.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
95.继续做,你会越来越进步了
96.现在你可以一路顺风了
97.我真高兴有你这样的孩子
98.你不会忘记你做得那样好
99.我为你今天所做的感到骄傲
100.看到你做得那样认真,使我觉得欣慰,有你真好!
父母如何进行语言胎教
经科学研究,胎儿发育到第四个月就开始有了听力,到六个月时,胎儿的听力与身体健康的的正常成人相当。这时,父母们应该做好语言胎教的准备,这对胎儿的大脑发育有着相当不错的促进作用。接下来介就给大家谈谈如何进行正确的语言胎教。
给宝宝起个乳名
给宝宝起了个有名之后,以后进行交谈时都要用这个乳名来呼唤宝宝,这样宝宝就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当宝宝出生之后,当他再次听到这个熟悉的乳名时,孩子就会减少哭闹和躁动,还会露出愉悦的表情。
多与胎儿进行对话
平时一有时间,孕妇就应该多与宝宝聊聊天,聊天内容是宽泛的,可以是讲故事、唱歌,还可以嘘寒问暖,但内容要轻松、简单。当孕妇出外散步时,可以跟孩子谈谈眼前的景色和此刻的心情,提前让宝宝认知世界。
爸爸要多说话
经科学研究,爸爸说话的声音低沉,浑厚,胎儿对这种声音特别的敏感,特别喜欢。所以爸爸要多跟他人讲话,一来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增进胎儿与父亲的情感。二来,还可以增加夫妻之间的恩爱度,使家庭生活更加和谐。
交流方法
当父母跟他人进行交流时,时间在1至3分钟较为合适,而且不能讲复杂或者悲伤的句子。重复的循环某一个句子,可使语言胎教效果更好。另外,进行胎教时不要放节奏快且强的音乐,也不要产生噪音,这会使他越感到不适。
教育出优秀宝宝常说的五句话
1.“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停止做某件事,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会责备孩子。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当孩子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时,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这样说还能让孩子懂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当孩子又在跟你讨价还价时,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这句话。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
看图说话训练宝宝语言能力
一、宝宝语言发育迟缓
一般来说,语言发展迟缓可能表现出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
1、语言发展的起步年龄较晚。
一般正常儿童1岁左右开始说话,喊"爸爸、妈妈",但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可能要到二三岁才开始开口说话,有的甚至到了四五岁还一句话都不会说。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开口晚。确实,由于语言学习需要较好的注意,而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难以在一件事情上注意较长时间,因此"开口"的时间相对要晚。民间也常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孩子先会走路,那么说话就晚;而先学会说话的,学会走路则要晚。但如果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父母最好还是带孩子去专门的机构做一些检查。
2、语言发展的速度很慢。
正常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年龄,一年里能够掌握的词汇很多,特别是在3~5岁这一年龄段,掌握的词汇量是呈几何数增加的。但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可能在一年里只能掌握四五个词,且需要很大的努力。
3、语言发展的程度比正常儿童的水平要低,常出现各种错误。
一些专家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语言发展迟缓现象,比如:
·不会说话或者说话令人费解;只说一个音,如语首音或语尾音;说话有前后颠倒、混淆或省略的现象;
·词汇少、说话很幼稚,没有组织,没有头绪;
·常常使用娃娃语或拟声语如用"汪汪"代替"狗",用"喵喵"代替"猫"等;
·说话断断续续,语句不连贯,只有单字,不成句子;
·从某一时候开始不再开始学习说话;发音含糊不清,令人难以理解;
·说话不合语法,没有助词、连词、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
·没有时间概念,无法区分句子中的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等。
当然,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存在语言发展迟缓还必须结合其生理年龄,并进行详细的检查与评估。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即使存在上述一些语言症状,父母也不要盲目地认定他存在语言发展迟缓,最好送他到专门机构进行检查。
通常,语言发展迟缓是伴随其他问题出现的,如颅脑损伤、智力落后、听觉障碍或聋、情绪困扰及呼吸器官、发声器官的运动机能障碍等,因此,在检查时,应尽量确定造成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因为原因不同,语言干预的措施也不同。
如果孩子确实存在语言发展迟缓,家长应在专家的指导下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造成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虽然针对不同原因语言干预的措施有所不同,但有些原则却是相同的。
不管是哪类原因造成,父母都应该牢记:你们是孩子学习说话的最好的老师。因为你们有充分的时间可以与儿童相处,给予可模仿的语言对象,而且你们也是孩子最亲的人,只有你们才能给予孩子充分战胜困难的信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信孩子通过努力是有可能追赶上同龄正常儿童的。
二、宝宝的语言能力积极发展
此时的宝宝,词汇量已达到1000以上,几乎是1岁半前的4~5倍。词的种类也丰富起来。除了名词、动词外,还有形容词、副词、代词等。宝宝已掌握了基本语法,过去的“电报句”发展到了合乎语法习惯的简单句,并且复合句的运用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宝宝听和说的积极性都很高,喜欢和人进行言语交流,爱听故事,念儿歌,并能记住一些主要的故事情节,还会背诵一些诗歌等。
三、练习看图说话
这一时期,可以让宝宝练习看图说话。拿着画册,让宝宝把画册上面的故事或者物品、用途讲出来。爸爸或妈妈可以先讲,逐渐让宝宝模仿,每天练习2~3次。也可以问宝宝问题,让宝宝描述,比如,“这个小牛在干什么呢”,宝宝说:“小牛在吃草”。
四、描述故事书
可以从宝宝熟悉的故事本中,找一些较突出的卡通人物剪下来给宝宝看,让宝宝说出这些卡通人物是什么角色,叫什么名字或者在做什么。也可以将几张卡通图片剪下,撒落在桌上,让宝宝按照顺序排列后,编出故事。还可以将其中一张拿开,只让宝宝看其他的几张,联想出空白位置的卡片应该是什么内容。
亲子的心理沟通12句话要禁说
1.“快起来!今天上课要好好听讲啊!”不要和孩子在早上谈话,尤其是当他还没睡醒时。青少年喜欢在晚上交流,因为他们的生物钟比成人后延。
2.“看着我的眼睛。”不要直视孩子的眼睛。用“并肩坐着”取代“面对面”,孩子比较容易打开心扉。
3.“今天下午不许去打球了,我们需要谈谈。”不要占用整块的娱乐时间和他们谈心,不妨在与孩子一起打球、看戏或者吃饭时交流一下。
4.“你摔谁呢!”不要禁止孩子咆哮、摔门、哭泣。让他们发泄,训练自己倾听他们带有情绪性的字眼。
5.“你今天在学校怎么样?”不要提过于笼统的问题,而应以正面的态度问特定、具体的问题。 比如:“老师怎么评价你这篇作文?”
6.“你这么想完全错误,应该……”不要打断他们的话,就开始说自己的想法。因为孩子需要时间去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就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7.“别总是乱花钱!”不要老把话题集中在琐事上。谈些更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如体育比赛、音乐会甚至政治等,有助于彼此了解。
8.“下次理发时,鬓角剪得短点。”不要总是给他不需要的建议,而应经常赞许他们的想法。
9.“你会干什么?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工作了!”不要拿孩子与自己当年进行比较。时间长了,孩子会拒绝与你沟通。
10.“你还不减肥,胖得脑子里只剩油了吧?”千万不要用困扰他的事情开玩笑。记住,青少年敏感、容易受伤害。
11.“你为什么总干傻事?”不要在他们某些行为后,问这样的话。你可以问:“做这件事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12.“不是我唠叨,是你没明白!”不要对某些事情一而再地唠叨。只给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相信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这12句话,详尽地展现出了父母在与子女沟通时最容易犯的4个错误。”记者表示,第一,用命令式口吻对孩子说话;第二,吝啬鼓励和赞美孩子;第三,经常否定、责骂孩子;第四,总是给孩子提出各种要求。这四种错误会导致孩子与家长的沟通出现问题,值得家长认真反思。
日常培养孩子说话能力的方法
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
3岁多的小颖因为家长的过度保护和溺爱,要什么东西只需手一指就能得到,而错失了语言发育的机会,连一个完整的词语也说不来!经过医生检查,小颖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都正常,但词汇量严重缺乏,已经属于严重的语言发育迟缓。专家指出,2~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错过了这个阶段,宝宝学说话将会变得迟缓。
宝宝从出生起,大人就要多跟他讲话,形成一种语言环境,1岁以内都是宝宝的语言发育准备期。1岁以后,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宝宝说话,在做每个动作时都结合语言,更利于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比如,抱宝宝去睡觉时,对宝宝说:现在要睡觉了。这个过程是教会孩子理解动作,最终内化成语言表达出来的重要方式。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刺激宝宝讲话。比如,宝宝指着橘子,表达出了要的意思。妈妈把橘子拿过来的时候,最好蹲下来让宝宝看到橘子,然后对宝宝说:给你,橘子。这样,宝宝既听到了声音也看到了大人的口形,模仿起来就比较容易。妈妈最好卖个关子,对宝宝说:橘子。当宝宝说出橘子这两个字后,妈妈就可以把橘子给宝宝了。
当宝宝对着玩具等物品自言自语的时候,妈妈应该高兴才对,因为宝宝在练习说话呢!6岁前,是宝宝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2—3岁是宝宝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宝宝对语言的听觉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错过了这个时期,大脑左半球掌管语言的区域没有获得充分发育,会造成宝宝语言发展能力缓慢或者停滞,有的一生都将难以弥补。
科学研究表明:一旦错过了关键期,就会造成宝宝心理上的某种缺陷,使脑部发育出现障碍。
进人口头语言发展敏感期的宝宝,无论是语言理解能力方面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爆炸式的发展,能说出大量三词句,到了3岁,已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成为一个语言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已具相当水平的语言交流者。
宝宝特别想跟人沟通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就会对着玩具说话。在宝宝的心里,身边的所有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生命的,能听懂他在说什么。所以,他才会跟玩具说得滔滔不绝。当宝宝开始跟玩具说话的时候,妈妈可以附和宝宝几句,从而把交流引导过来,尽可能地多向宝宝传递一些正面信息。
宝宝跟玩具说话,也暴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父母跟宝宝沟通的时间不够。对着玩具说话的宝宝,常会发展成不愿或不会和他人交流。虽然进入青春期后,这种情况会有所好转,但长大后仍然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如果发现宝宝经常对着小玩具、小动物说悄悄话,家长应该意识到他们有交流的需要,要多和宝宝说说话。多带他们外出活动,多去有同龄孩子的亲戚朋友家串门,让宝宝自己去沟通,享受交友的乐趣。
4句老话儿毁了宝宝一辈子
【老话说】腿要绑才直
医生点评:影响血液循环和动作发育
新妈妈Linda注意到自己的宝宝出生后两条腿总是伸不直,常常弯成“O”形。从陕西老家赶来帮忙的家婆说,新生宝宝要用包布包严、捆紧,特别是两条腿更要捆好,这样,孩子的腿就能长直。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医生对一岁以内的孩子是不会做是否为“X”形或“O”形腿的诊断的,因为这期间宝宝还不会久站久走,以坐和爬为主,下肢没有真正负重。只有在有负重的情况下,腿部才开始真正“塑型”。大多数新生宝宝刚出生时,呈现所谓的“O”形腿是正常的生理弯曲,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腿会变得越来越直。
把新生宝宝捆起来,这样不仅影响到宝宝身体的血液循环,也使其失去自由活动的能力,不利于孩子的活动,影响宝宝的动作发育。
【老话说】“马牙、板牙”要挑
医生点评:会引起感染,甚至败血症
Anna的宝宝满月了,最近宝宝哭闹时,Anna发现宝宝的牙床上有白色的像玉米大小的东西。“怎么我家的宝宝这么早就开始长牙了?”Anna很不解。在给宝宝摆满月酒时,一些从老家来的亲戚告诉Anna,这就是“马牙”,是不吉利的,最好用布蘸盐水或淘米水擦破马牙,或用针挑破。
民间所谓的“马牙”或“板牙”在医学上叫做“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并不是真正的牙齿,分布在牙龈或上腭两旁,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状白色颗粒,数目不一,一般数周后可以自然消退,不必处理。婴儿口腔黏膜非常娇嫩,黏膜下血管丰富,加上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一旦损伤了口腔黏膜,极易引起细菌感染,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败血症,危及宝宝生命。因此,千万不可挑“马牙、板牙”。
【老话说】女宝宝有乳房要挤挤
医生点评:这是妈妈雌激素影响,会自然消退
一些宝宝出生后3~5天,在乳腺部位出现蚕豆至鸽蛋大小的肿块,若用力挤,可挤出点乳汁。对于这种现象,传统说法是:如果新生女宝宝出现这样的乳房,特别是有乳汁的话,一定要挤一挤,否则女孩子成人后乳头会凹陷或奶腺管不通等。
许多人对宝宝为何会有“乳房”甚至“乳汁”感到很不可思议,其实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宝宝在妈妈的肚子中,会受到妈妈激素水平的影响。当脱离了母体后则开始建立自己的激素水平,乳房和乳汁就是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出现的。当宝宝自己的激素水平趋向稳定后,这些现象自然会消退,因此不用进行干预。若强挤会使细菌侵入乳腺引起发炎甚至化脓,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
【老话说】压惊米袋放胸口
医生点评:可给宝宝安全感但不要用绳绑
新妈咪琳琳的宝宝出生有20多天了,睡觉特别容易惊醒,只要有稍微大的声音就会小手和小脚猛地颤抖,有时还会惊醒,要哭闹很久才能入睡。从肇庆老家过来陪坐月子的琳琳母亲,找了两块纱布缝成两个小米袋,装上米后又用一条红绳把两个米袋连好,然后把米袋放在宝宝的胸口,说这叫做“压惊米袋”。
新生宝宝离开妈妈的子宫,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是可能缺乏安全感,特别是独自睡在小床上时。如果在宝宝的肚子上稍微增加点重量,可能可以给宝宝被拥抱的感觉,让宝宝睡得安稳些。放个毯子或小小米袋未尝不可,但不建议放在胸口,特别是不要使用绳子或塑料袋。宝宝的小手舞动时,绳子或塑料袋可能导致宝宝窒息,是非常危险的。此外,睡眠易惊的婴儿要注意及时补充鱼肝油。
宝宝语言学习的四个必经步骤
1、学听话
学听话是接受信息阶段,基本方法是:婴儿从出生开始,大量地听各种简单和复杂的语音和句子。
在这个阶段要为婴儿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尽管他还不能进行清晰、准确的语言沟通,但父母可以将看到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不断地讲给宝宝听,让宝宝的头脑中将语言和日常生活的事情联系起来(而不要太在乎宝宝是否真的理解),这是在进行语言的储备,对孩子将来的语言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
2、学说话
学说话是表达信息阶段,基本方法是:伴随发音器官的逐渐成熟,让婴儿先后发出单音、双音,逐渐会说简单句、复杂句子。
在这一阶段,家庭成员说话要注意,尽量使用规范的句子和句型,多与宝宝交谈,并给宝宝朗读,让孩子反复练习儿歌;同时要随时随地让孩子学习、练习使用语词,如:认识家中的各种东西;外出时教给宝宝所看见的东西等
3、学认字
认字是接受信息阶段,基本方法同样是:从出生开始,大量地接触(视听)各种表现形式的文字。
这一阶段要培养婴儿的阅读意识,多给宝宝读书,在读书时告诉孩子,每一本书讲的是什么,书中的字和词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帮助孩子注意字的形状;当孩子主动问起字、词时,要耐心地讲给他听。
4、学写字
学写字是表达信息阶段,应伴随手部小肌肉协调能力逐渐成熟,让婴儿从简单笔划的字开始,一笔一划地写,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怎样跟不会说话的宝宝交流
宝宝一出生就开始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虽然宝宝不会说话,但她已经会与你交流沟通。宝宝说话不用词语。
宝宝哭,宝宝笑,宝宝哼哼唧唧,这些都是宝宝在跟大人诉说自己的感受。对宝宝表达出来的这些感情,你如果做出及时的反应,将有利于她的情感发展,而且还能帮助宝宝学会信任父母和喜爱父母。
譬如:宝宝一出生就对妈妈的脸面特别感兴趣。她会注意妈妈的脸部表情和语音语调,会对妈妈的情绪做出反应。妈妈用柔和慈爱的声音说话时,宝宝就会显得心情放松,感觉到心理安全。
你笑的时候,宝宝也会报以微笑,这意味着--
宝宝正在学习与你沟通,交流她喜欢或不喜欢什么。
宝宝喜欢妈妈用这种方式注意她,表明宝宝能够体会妈妈的快乐。
宝宝正在学习"轮流",这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
宝宝的"人际技能"
宝宝一直很贴近地看着你的脸,她努力学习,希望从妈妈的脸部表情中读到什么信息;学习根据你的脸部表情来做出反应。宝宝甚至还努力学习辨别你的声音的微细变化,并且做出反应。
研究表明,有些方法可以帮助宝宝发展情绪技能和社会技能。你可以通过调节宝宝的行为来促进这方面的发展。对能引起宝宝兴趣的事情,妈妈自己也要感兴趣。宝宝或哭或笑、或手舞足蹈乐不可支时,你要设法搞清楚她这样做是想告诉你什么。
宝宝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是与她的感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宝宝身心处于敏感的状态,而且感觉良好时,更有利于她观察、探究和游戏,也更加能学会和记住新的东西。你对宝宝表现出自己的慈爱和关注,你就是在帮助和鼓励宝宝学习。
妈妈能给宝宝什么帮助
在宝宝能说话或理解语词前,就同宝宝多说话。你跟宝宝说得多,她的语言能力就发展得越早,掌握的词汇也越多。
与宝宝的说话要慢一些,要稍稍用轻柔又略带夸张的方式来说话,声音可以稍稍响一些。宝宝喜欢妈妈这样的方式说话。这还可引起宝宝的注意。
跟宝宝面对面地说,让她看你的表情和口型。
同宝宝说话时,用词简单,句子短,反复说。
宝宝喜欢听别人叫她的名字,宝宝喜欢听别人说使她高兴开心的事。
宝宝喜欢听妈妈说话,以后宝宝还喜欢和妈妈说话。
自己唱歌给宝宝听,不要以为电视广播和CD能替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