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如何治疗好得比较快
脊柱肿瘤如何治疗好得比较快
中医治疗:
抑制肿瘤、防止复发及扩散与放、化疗合用有增效、减毒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扶正祛邪、扶正固本、凉血止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功效,抑制肿瘤细胞扩散,减轻晚期肿瘤患者的恶液质现象。
手术治疗:
不同性质和程度的脊柱肿瘤,其治疗原则、目的及预后差别很大,因此脊柱肿瘤在手术前明确的诊断非常重要。肿瘤组织的活检,特别是CT引导下穿刺活检能够很好地明确脊柱肿瘤的病理类型和性质,确定治疗的原则。决定是否需要放疗化疗,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是采取根治性手术还是姑息性的手术。而X线片、 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肿瘤的部位,侵犯破坏的范围,与周围脊髓神经根等重要组织的关系等,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例,有助于决定手术的方式、确定切除的范围和选择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内固定方法。术前明确的诊断有助于准确的估计手术的效果和病人的预后。
化学治疗:
利用药物来抑制肿瘤之生长,一般与放射线照射与外科手术治疗配合使用。但因毒性大对其他正常细胞亦有破坏之副作用,故须依病人之情况而定治疗方针。
骨癌的常见发病症状是什么
1.疼痛
在骨癌的发病初期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疼痛,这也是一种较为明显的症状。为骨肿瘤主要表现,但程度不同。有的只有轻微的酸痛或不适;有的是在发现肿瘤以后才回忆起过去一些轻微疼痛;有些误认为是风湿样痛,与治疗关系不大,休息时也疼;有的疼痛剧烈。呈待续性钝痛或刺痛,需服止痛剂。良性肿瘤疼痛轻,发展慢。恶性肿瘤疼痛重,且为进行性,影响饮食及睡眠。
2.肿块
在发病之后会发现有肿块出现。早期肿瘤位于骨内,随肿瘤生长,骨质扩张膨胀日益明显。肿瘤突破骨质后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常与疼痛同时出现,有时肿块为首先表现。肿瘤起源于骨,故不能移动。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表面及周围皮肤正常。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表面皮肤发红、热感,皮下静脉充盈。
3.功能丧失
在患骨癌之后会对患者的正常行动造成影响。因疼痛或肿块而影响患病的肢体活动,比如肱骨上端肿瘤影响肩关节活动,脊柱肿瘤可使脊椎活动受限而僵直或合并脊柱侧弯。
4.畸形
由于肿瘤的生长,使骨质膨胀变形,坚固性受到破坏,当继续负重时就逐渐发生弯曲变形,如髋内翻、膝内外翻等。严重的多发性骨软骨瘤可使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身体矮;畸形。
5.压迫神经
颅面肿瘤向颅神经压迫;第一肋骨附近的肿瘤压迫臂丛神经;脊柱肿瘤可发生肢体瘫痪等。
6.病理骨折
骨内肿瘤生长致使轻微外力或一般日常活动就可以引起骨折,往往因为发生了骨折才发现骨肿瘤的存在。
(一)肿块 早期肿瘤位于骨内,随肿瘤生长,骨质扩张膨胀日益明显。肿瘤突破骨质后形成软组织肿块。肿块常与疼痛同时出现,有时肿块为首先表现。肿瘤起源于骨,故不能移动。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表面及周围皮肤正常。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表面皮肤发红、热感,皮下静脉充盈。需注意肿块部位、大小、局部温度、质地、边界、有无压痛、表面性质、活动度及其生长速度。
(二)功能丧失 因疼痛或肿块而影响患病的肢体活动,比如肱骨上端肿瘤影响肩关节活动,脊柱肿瘤可使脊椎活动受限而僵直或合并脊柱侧弯。
(三)畸形 由于肿瘤的生长,使骨质膨胀变形,坚固性受到破坏,当继续负重时就逐渐发生弯曲变形,如髋内翻、膝内外翻等。严重的多发性骨软骨瘤可使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身体矮;畸形。
骨癌的常见发病症状是什么?以上就是一些骨癌的发病症状,大家只有了解了这些症状之后才能在发病初期及时的发现疾病,这样才能够及时的得到治疗,让病情不再恶化,治疗起来还相对比较简单一些。
哪些肿瘤的治疗首选放射疗法
首选放疗的肿瘤有哪些:
一般来说对放疗比较敏感的肿瘤都应该首选放射治疗,常见的肿瘤有: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癌、恶性淋巴瘤、阴茎癌、宫颈癌、皮肤癌以及上段食管癌。
次选放疗配合手术的癌症有哪些:
一般这类肿瘤比较多,比较常见的如:颅内肿瘤、上颌窦癌、肺癌、下端食管癌、胸腺癌、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等等,这类肿瘤首选手术切除,为了避免术后癌细胞扩散要进行预防性照射因此是肿瘤的次选治疗方法。
姑息性放疗不可忽视:
对于中晚期癌症来说姑息治疗不可少,提高姑息治疗放疗就起了很大作用。放疗主要对以下姑息性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疼痛:一般疼痛是晚期癌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是由于癌细胞转移到骨组织出现溶骨性破坏出现的疼痛,这类情况要及早进行放射疗法,一般都可以缓解疼痛。
截瘫:癌细胞转移到脊柱很容易发生截瘫,对于已经出现脊柱转移的患者要尽快进行放疗,它对预防截瘫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已经出现截瘫的患者,也最好在2周内进行放疗,必要时进行脱水剂和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女性腰痛该怎样通过运动缓解
1.脊柱源性:陈旧性压缩性骨折和(或)脱位,椎弓崩裂,脊椎滑脱,椎间盘突出等。
2,软组织源性:腰扭伤、挫伤,腰肌劳损,臀肌群劳损,阔筋膜张肌劳损,棘间韧带损伤,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等。
3.脊柱畸形等。
炎症
结核菌、化脓菌破坏脊柱推体和椎间盘时,可形成结核性脊柱炎、化脓性脊椎炎或椎间盘炎等,而引起腠痛。临床上较为少见但较为复杂,多由子全身症状而掩盖真实病情。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肌炎、纤维组织炎、筋膜炎、神经根炎、硬膜囊周围炎、脊髓蛛网膜炎等,亦可引起腰痛。
退行性变
人类的脊柱自成年后开始逐渐发生退变,椎体上下缘骨质增生,推体后缘、关节突增大并向中线靠近,黄韧带和后纵韧带增厚、钙化,纤维环退化变性。轻微外力或过度劳累即可诱使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导致椎间盘脱出,从而压迫神经根和脊髓,引起腰痛。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由于退行性变引起腰痛的疾病有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等。
先天性及姿势异常
裂椎及半椎体,脊柱裂,脊柱侧凸、后凸,浮动脊突,移行椎,腰肌发育不全、缺如、萎缩等。
肿瘤及类肿瘤
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可发生脊柱转移,多发性骨囊瘤病型之一常呈播种状向腰椎转移。腰髓和腰椎神经瘤、血管瘤、骨巨细胞瘤等肿瘤也常表现为剧I展痛。
内脏器官疾患
由子某一内脏器官发生疾患,其病理性刺激通过神经系统的扩散作用,在腰部相应部位发生疼痛,如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胰腺癌、肾炎、肾盂肾炎、游走肾、多囊肾、肾肿瘤、上尿路结石、内脏下垂、盆腔炎、盆腔肿瘤等。
引起腰痛的原因众多,因此,在诊断与洽疗过程中,需要明确腰痛的原因。不同病因的腰痛,治疗方法有所不同。特别是一些由内脏疾病引起的鹿痛,更需要查明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才能从根本上治疗腰痛。当然,绝大多数腰痛均与腰痛的肌肉力量和感觉减弱有关,因此,进行躯干部位的运动锻炼是腰痛康复的重要的措施之一。
运动的强度和运动量要适当控制,量力而行,最好能够咨询专业的医生,制订个性化的运动处方进行锻炼。
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
1.疼痛
疼痛是脊柱肿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80%~95%的原发性脊柱肿瘤在确诊时疼痛是首发症状,有时是唯一症状。脊柱肿瘤所致疼痛的可能机理包括:骨的浸润和破坏(尤其是骨膜的膨胀)、骨病变组织的压迫、病理性骨折、脊柱椎节不稳、脊髓、神经根或神经丛的压迫和侵蚀等。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发生部位的不同,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也有所区别。从疼痛发生的时间上看,疼痛可出现在脊柱肿瘤得到确诊前的数月或数年,其中脊柱良性肿瘤疼痛病程一般较长,可为数月甚至数年。而恶性脊柱肿瘤,如成骨肉瘤、尤文氏肉瘤或骨转移瘤等,其疼痛病史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如良性肿瘤在早期就对脊髓或神经根形成压迫,则疼痛发生的时间相对较短。Weinstein等的临床研究显示,原发性脊柱良性肿瘤患者从症状初发到确诊的疼痛持续平均时间是19.3个月,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0.4个月,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2个月,但最长可达2年。
夜间疼痛几乎是所有脊柱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同样也是脊柱肿瘤患者的常见表现。其原因主要在于:
(1)夜间患者通常采取卧位,静脉压力相对较高,而对肿瘤周围的末梢神经形成刺激。
(2)夜晚脊柱肿瘤患者的精神注意力相对较为集中,对疼痛变得较为敏感。
(3)肿瘤释放的一些炎性介质对神经形成刺激等。患者出现咳嗽、打喷嚏、用力或其他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可诱发疼痛加重。
2.肿块
因脊柱骨肿瘤多发生在椎体,而椎体的位置较深,难以在体表发现,故以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并不常见,主要见于颈椎或脊柱后部附件结构的肿瘤。脊柱恶性肿瘤的包块增长较快,对周围组织常形成压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适等表现。转移性脊柱肿瘤由于有原发病灶的存在,以及转移肿瘤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比较迅速,易于诱发脊柱疼痛和神经症状等,常在形成较大包块前即已被发现。
3.畸形
脊柱肿瘤导致的脊柱畸形并不少见,其主要机理包括:肿瘤对椎体和(或)附件的破坏;脊柱周围组织的痉挛性反应,以及肿瘤体积较大对周围结构形成挤压等。如骨样骨瘤常可出现凹向病灶侧的侧凸畸形,其侧弯顶点多为病灶所在部位。
4.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神经受压可由肿瘤本身直接侵袭引起,也可由肿瘤破坏骨性结构导致的畸形继发引起。由于脊柱肿瘤主要位于椎体,往往从前方压迫锥体束或前角细胞,故常首先表现为运动功能损害,其临床症状则视脊髓神经受压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脊髓前角综合征、脊髓后角综合征及脊髓半切综合征等。
5. 脊柱肿瘤的全身症状
早期脊柱肿瘤患者的全身症状并不明显,出现全身症状通常是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晚期表现,贫血、消瘦、低热、乏力等临床表现。
腰椎病常见的类型有哪些呢
1、脊柱肿瘤:原发性脊柱肿瘤,继发性脊柱肿瘤等.
2、脊柱退变:肥大性脊柱炎,腰椎间盘退变,腰椎不稳及退行性滑脱,腰椎管狭窄症,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等.
3、脊柱炎症:化脓性脊椎炎,脊柱结核等.
4、脊柱损伤:脊柱骨折,急性腰扭伤,慢性劳损,椎间小关节扭伤,肌肉、筋膜、韧带以及椎间盘损伤,脊柱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骶关节劳损等.
5、脊柱畸形:发育性椎管狭窄症,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隐性脊柱裂等.
6、其他原因: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氟骨症,痛风等.
脊柱血管瘤治疗
血管瘤,是一种血管性疾病,约80%的患者是因为先天性因素引起,这种疾病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容貌,而且对患者的健康也构成威胁。
部分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不需要治疗;但也有部分病人因为 血管瘤的浸润,造成背部酸胀疼痛,脊椎僵直,活动受限,急需治疗 有少量病人单独依靠经皮椎体成形术还不能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这些病人的血管瘤组织除了累及椎体外,还压迫脊髓或马尾等神经组织,造成下肢疼痛,无力,大小便障碍或截瘫等症状.对于这些病人,可以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首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射骨水泥加强椎体强度,同时向后椎弓根注射一种特殊的生物胶以减少术中出血 。
脊柱血管瘤的误区
在所有脊柱原发性肿瘤中,脊柱血管瘤一直饱受争议。大多数人提到血管“瘤”,就直接想到肿瘤。实际上,血管瘤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血管畸形,仅仅是被称为“瘤”而已。实际上,血管瘤如果“加上修饰字”,一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如血管内皮瘤、血管外皮瘤、血管肉瘤。
脊柱血管瘤(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病变,约占脊柱原发肿瘤的2%~3%。10%~11%正常人都有, 也就是说,在国内约有1~2亿中国人有脊柱血管瘤,只是多数人没有任何症状,所以毫不察觉。多见于胸椎,97%无需处理。
大约仅仅3%的脊柱血管瘤需要治疗。 这部分人会慢慢由无症状进展为有症状,称为脊柱侵袭性血管瘤。一般来说,这种侵袭性血管瘤进展也很缓慢,偶尔有突然加速的。它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其中多见于40岁以后。总的来说,即便是侵袭性血管瘤,本质上还是血管畸形,而非恶变。(原创文章,引用请注明出处)
治疗血管畸形,需要到血管外科就诊;而脊柱上的问题,则需要到骨科就诊,决定是选择手术(包括微创),还是选择放疗。在北医三院里相关科室密切合作。如果骨科医生发现,骨科问题不严重,就会将患者转到放疗科;而如果骨科方面的情况非常危急(骨折或者瘫痪的风险高),这时就会先骨科处理,之后按照病情,可能再转入放疗科做后续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将脊柱血管瘤分类为:无症状无压迫、有压迫无症状、有疼痛症状、有神经损害表现(特殊类型:妊娠期急速进展)四种。结合影像学和临床表现,可将有侵袭性和侵袭潜能的血管瘤分为四类。
根据病变部位,还可将血管瘤分为两种:局限于脊椎骨质内(三种:单纯位于前柱或后柱、前柱+后柱)和侵入软组织(椎旁和/或椎管内)。再将椎管内侵入分为脊髓轻微或严重受压两种。
如何判断颈肩痛和腰背痛的轻重
脊柱本身的改变并不是所有疼痛不适的原因,肌肉等软组织因素也很常见,如腰肌劳损、肌筋膜炎。另外,炎症和肿瘤,也是引起脊柱病痛的可怕原因,好在与外伤和退变相比,这种情况少得多。颈肩痛和腰背痛同时伴有消瘦、发热、盗汗,或有夜间疼痛严重、症状进行性加重,应警惕脊柱结核和肿瘤。
颈椎病和腰椎病患者的痛苦感受多种多样,但自己应掌握一个界限,区别不可自然逆转的和能够迅速康复的情况。一般地讲,典型四肢无力麻木或肩臂放射痛以及坐骨神经痛,说明可能是颈椎或腰椎的间盘突出、退变增生,已经压迫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是实实在在的,有时需要手术切除才能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大部分颈肩腰背痛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或自然康复使症状得到缓解,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牵引、理疗、按摩、封闭、药物等疗法,其愿望无非是防止病情加重,加快自然康复过程。少数严重的、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查明确切原因的、也可或必须选择手术治疗。
当然,得了脊柱病去看专科医生还是极其必要的,为了解决您的困惑,这些医生至少要学习准备10年以上的时间。同样是颈椎病,脊髓型的几乎必须手术,神经根型的90%非手术治疗有效。常见腰椎病中,与腰间盘突出症不同,腰椎管狭窄的更有效的治疗是手术,而非保守治疗。通常,保守治疗只作为一种次要的或者等待的治疗方法。
脊柱肿瘤有哪几种类型
1、原发恶性骨肿瘤
(1)脊柱成骨肉瘤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20%,10~20岁青年人多,成人亦可发病,主要累及椎体,但后方附件亦可受侵犯。症状为疼痛,开始间歇性,很快成为持续性进展较快,压迫脊髓神经症状,X线片呈破坏性或成骨性改变,MRI可显示病变之全貌及压迫脊髓情况,血碱性磷酸酶常增高。
(2)浆细胞或多发性骨髓瘤也常见于脊柱,引起骨质稀疏和溶骨性破坏,常表现出疼痛、病理性骨折以及弥漫性骨质疏松。实验室检查包括钙离子的增加、血细胞比容下降以及异常蛋白检测。治疗为放射治疗30~40Gy(3000~4000rad)加或不加化疗。对那些脊柱不稳定和伴有顽固性神经症状的患者可予手术治疗。
(3)其他脊柱软骨肉瘤,可发生于脊柱,较成骨肉瘤略少,尤因瘤等亦可发生于脊柱,脊索瘤主要发生骶椎。
脊柱恶性肿瘤的诊断,依据活检。
2、脊柱转移瘤
其发生率较高,在20世纪80年代宋献文等报道85例脊柱肿瘤中,转移瘤23例,当时主要选手术治疗,可能选择转移瘤病例较少,20世纪90年代胡有谷等报道80例脊柱肿瘤中,转移瘤占一半以上(43例)。杨荣利等(2002)报道脊柱转移瘤87例。
发病年龄:转移瘤发病以中年人为多,在45~56岁间最多。累及脊柱部位,综合几组276例中:胸椎103例(37.3%),腰椎102例(36.9%),颈椎42例(15.2%),骶椎22例(7.97%),多段7例(2.5%)。转移瘤发生在多椎节者187例(67.75%),单椎节89例(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