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鸡尾酒可以用来治疗艾滋病
药物鸡尾酒可以用来治疗艾滋病
38岁的美国妇女温妮有吸毒史,在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时染上了艾滋病。她得知自己在5年以前就已经带有艾滋病(HIV)病毒。
温妮以及数千名病毒感染者很幸运,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医生们开始使用由3种药物所组成的鸡尾酒,其中两种药物成分作用于逆转录酶,而第3种药物成分则抑制蛋白酶的活动。在这3种药物的作用下,患者的健康得到了改善。医生们以两种方法检查患者的病情是否真的好转。这两种指标叫做病毒负荷和CD4细胞数量。病毒负荷的意思是血液中的病毒数量。CD4细胞是免疫系统细胞,病毒把它们作为自身的繁殖地。CD4细胞具有保护人的机体不受外物侵害的功能。病毒负荷越大,CD4细胞遭受的侵害越多。这些CD4细胞的毁灭最终导致出现艾滋病的症状。换句话说是由偶然的感染发展成为恶性的病变,最终使人患上艾滋病。一个健康人每毫升的血液中有600到1200个CD4细胞,而一个人每毫升血液中大约200个CD4细胞,就可以视为艾滋病患者。当温妮开始服用药物鸡尾酒时,她的CD4细胞的数目是每毫升146个。这意味着她已经开始患上艾滋病了。用药6个月以后这个数量增加到了388个。
公务员詹姆斯58岁,1993年他被发现患有艾滋病。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至35磅。他的CD4细胞数量是10个或者20个,通常几乎就没有什么治愈的机会了。詹姆斯开始服用药物鸡尾酒后完全出乎意料,他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现在他的病毒负荷几近于零,CD4细胞的数量从9个增至188个。詹姆斯的情况并不少见。在美国,只需一个月的疗程就能奇迹般地减小患者的病毒负荷,血液中的病毒数量在30天内可从每毫升10万个降至不到200个。
鸡尾酒治疗艾滋病
“鸡尾酒”疗法被公认为治疗艾滋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欧洲70个艾滋病防治中心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这一疗法在诞生7年后的今天,效果依然显著。
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报道,“鸡尾酒”疗法是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于1996年发明的,该方法利用大量综合药物抑制艾滋病,疗效显著。但人们越来越担心长期服用这一疗法的药物可能会有潜在的副作用,并导致艾滋病病毒产生抗药性。欧洲一名为“欧洲艾滋病研究”的项目对此进行了调查。
参加该项目的欧洲70个艾滋病防治中心对9803名使用“鸡尾酒”疗法的艾滋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药物的副作用并非想象的那么大,也没有妨碍这一疗法的效果。从1998年9月开始,这些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每半年都要下降8%,且患者病情恶化现象大为减少,总体死亡率比没用该疗法的患者减少约40%,这一比率至今没有多大变化。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报告。
一些艾滋病专家指出,“鸡尾酒”疗法尽管仍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有病毒变异削弱疗效的可能,但这一疗法还是能帮助艾滋病患者延长生命的。
不过有些学者表明,这一治疗方法对医治艾滋病有着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对于疾病病毒的变异性削弱有一定的作用。
艾滋病检测结果为阳性意味着什么
随着艾滋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艾滋病检测试纸的作用。艾滋病检测试纸分为血液试纸和唾液试纸两种,血液的有艾康和雅培,唾液的有艾威尔。大量的试验证实,艾滋病试纸检测试纸单次检测准确率在99%以上,而如果一次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的艾滋病试纸检测,一旦结果一样,那么可以说是准确率100%。面对如此高准确率,有的人在发现自己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后,便认为自己离死亡不远了。艾滋病检测阳性是否意味着死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一点:艾滋病检测分为初筛和确诊,如果初筛为阳性,还需要艾滋病确诊实验室进行确诊实验,以防假阳性,经过确诊后的阳性结果才能诊断为艾滋病。
最后,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感染艾滋病并不意味着死亡,艾滋病其实就是一种慢性病。就目前而言,艾滋病虽未能被治愈,但如何延长患者的寿命却不再是一个谜。自1981年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目前,国内艾滋病诊治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HIV感染者未能及早被发现,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艾滋病患者的寿命得不到保障。对于那些接受治疗的患者,其被延长的生命长度是多少?
1981年,全球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时,人类对于这种疾病几乎没有认识,也没有任何医疗手段。那时,艾滋病感染者平均能活10年。1987年,第一种艾滋病药物应用以后,病人的存活时间又增长了10年。1996年,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教授发明了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一个艾滋病感染者只要长期坚持用药,能活四十年。随着我们医药技术的发展,毒副作用减少,一个人如果在20岁感染艾滋病,并通过及时检测发现,并接受治疗,平均可以再活55年。也就是说,一个年轻人,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用现代的技术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使CD4细胞数量维持在每立方毫米500个以上,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可以达到75岁,和我们的平均期望寿命几乎一致。
艾滋病患者的平均寿命能够延长到与常人近乎一致,除了技术的进步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患者的心态。当一个人感染了HIV之后,可能会失落、恐惧、抑郁、焦虑、不安、愤怒、否认等心理,这都是有害而无益的,有这样心理的患者往往死得更快。也有人知道自己感染了HIV之后,会更加爱惜生命,改正过去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加强对身体健康的监测和检测。这样,即使有一些疾病也可以在早起发现,治愈的几率远远高于晚期。而没有感染HIV的人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更忽视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发现疾病往往已经处于晚期。艾滋病人有可能因祸得福。
艾滋病初筛检测的阳性结果固然令人心惊,但它并不意味着你一定是艾滋病患者,因此,你需要冷静下来去做最后的确诊。而对于艾滋病患者而言,死亡未必离你很近,只要积极接受治疗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生活方式,一样可以享受人类的平均寿命。
揭穿治疗艾滋病的7大谎言
治疗艾滋病有7大谎言要揭穿:
谎言之一:疗效“超过”国际水平
目前,世界上由着名艾滋病药物科学家何大一发明的鸡尾酒疗法,其疗效是近年来较为理想的。但是,就是这样的药也只能降低艾滋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率,更别说彻底将病毒根除了。
谎言之二:治疗“艾滋”竟能“祖传”
世界发现的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距今才20年时间,算得上是比较新近的病例了。而国内发现得就更晚了,居然有人敢称他的药是“祖传”
谎言之三:“特效药”竟“包治百病”
目前,并没有什么药可以治愈艾滋病。
谎言之四:“绝对没有毒副作用”
药学专家称,现代药学证明,没有哪种药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
谎言之五:“艾滋专家”在家出诊
堂堂治疗“世纪绝症”的专家不是坐在医院和研究所里,而是呆在一间民宅里为人看病,你不觉得奇怪吗
谎言之六:“艾滋新药”竟然免费
真正的抗艾药物都很昂贵。
谎言之七:“中医”控制“艾滋”病情
权威部门证实,我国用传统医学方法来研究对艾滋病的治疗,很多药只处在研究阶段,进展快的也刚刚到临床试验阶段。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流通规则管理处一位负责人则说,截至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例“艾滋”新药通过国家新药审批。
喝鸡尾酒能对抗乙肝吗
借鉴抗艾滋病病毒鸡尾酒疗法的原理,肝病专家一直在研究设计专门治疗慢性乙肝的“鸡尾酒疗法”,力图在治疗乙肝中有更大的突破。实际上,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抗乙肝病毒药拉米夫定,原来就是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乙肝治疗专家呼吁慎重就医选药
现在正应用中的抗乙肝病毒药虽然有肯定的疗效,但均有缺陷,首先,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不理想,如常用的α干扰素,其远期抗病毒效果不理想,拉米夫定应用1年对HBVDNA的抑制率可达到90%以上,但发生HBeAg/抗-HBe的血清学转换不到20%,停药后复发也时有所见;再者,目前现有的抗HBV药物,即使长期应用,也仍然不能彻底清除病人体内的HBV,而长期应用不但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还会使药物毒副作用不断增加。
一项由香港大学医学院参与领导的全球乙型乙肝治疗研究,最近在波士顿召开的国际乙型乙肝会议上获肯定:港大突破性地发现,利用鸡尾酒疗法能令一些患者的免疫系统完全康复,完全消灭病人体内病菌。
据香港《大公报》报导:港大医学院专家,是带领这项环球研究的两位主要科研者之一,另一位是法国科研人员。
二十三日专家在此间介绍说,治疗乙型乙肝最理想方法,是令患者身体的免疫系统“认识”乙型乙肝,从而有效控制它,但在这方面的进展一向不太理想,如用拉米夫定等药物,只不过是压抑病菌,但病人免疫系统仍未康复。
专家介绍说:这项全球性研究有各地一千三百多人参与,香港参与的病人七十多名。
他介绍说,过往治疗乙肝都是单药物使用,这项研究突破性地采用了两种药物的混合疗法。
有两个指标显示了该研究的治疗效果:在五百多位病人中,有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六S抗原转阴,病人可在停药后完全康复;有三成病人E抗原转阴,基本上控制了疾病。
虽然只有百分之三至六的病人S抗原转阴,但是这个结果令人非常鼓舞,说明可以“教导”免疫系统确认乙肝,从而达至有效控制。同时在免疫学方面,提供了进一步彻底解决此型乙肝问题的研究方向。
日前由罗氏厂开发的有关新药,刚获对药物有严谨制度的瑞士药物管理局注册,在全球使用指日可待。
据悉,本月八日至十二月底是香港肝寿基金“惜肝运动”关注月,香港每十个人便有一人是乙型乙肝带菌者。
临床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有哪些
西药治疗艾滋病:
1、外用药物,会在患病的部位涂抹药膏,这对治疗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慢慢的药膏就会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使细胞的活力得到一定的抑制,减少艾滋病病毒的复制,起到了快速止痒、使伤口迅速愈合的效果。
2、内服药物,在治疗艾滋病的时候一般都是选用内服药物的治疗方法,通过药物的方法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能够很好的抑制病毒的繁殖,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使药效抵达病变部位,深入的杀死隐藏在细胞内的病毒,产生抗体,抵抗疾病,修复艾滋病病人受损组织。
3、止痛药物,此病的患者会出现水疱溃烂的症状,是患者饱受疼痛的折磨,在治疗的期间,应该用一些止痛药物来进行止痛,艾滋病患者生活中也可以用生理盐水、高锰酸钾溶液等清洗患处,减少艾滋病的发炎感染。
4、疫调节药物,一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一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自体和异体的骨髓移植、胸腺移植、输注淋巴细胞、胸腺素、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等,借用替代疗法改善艾滋病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往往由于排斥反应、过敏反应导致其效果短暂或难以肯定。
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
临床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有哪些?肺肾阴虚型艾滋病,此类艾滋病患者多因肾精亏损、肾阴不足、虚火烦热、暗灼肺津而致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长期低热、困倦乏力、咽喉疼痛、口舌干燥、痰中带血、消瘦、自汗、脉象虚数等。治疗艾滋病应以滋肾养肺为主。可把知柏地黄汤与沙参麦冬汤合用,方药可随症加减。每日煎一剂,取汁,分两次口服。知柏地黄汤的常用方药,熟地20克,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黄柏各10克,知母15克。沙参麦冬汤的常用方药,玉竹、麦冬、扁豆、沙参各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天花粉15克。
中医中药能治疗艾滋病吗
抗艾滋病的中药治疗,不少国家已在认真地进行体外筛 选和临床实验,但至今尚未发现有哪一类药物真正有效地抑 制艾滋病病毒。我国正在研究用中西药复方AAC及中药克 艾可和小柴胡汤等治疗艾滋病的疗效。 1992年10月,中国政府批准了使用中药治疗艾滋病,这 些中药也是不能根治,但可以减轻症状,延长存活期。在美国、 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服用中药3年,淋巴结缩小,免疫功能上升,未发现任何副作用。针灸也可以 缓解艾滋病患者的某些症状。 近年有人用中医与气功等传统疗法相结合治疗艾滋病, 已应用于国外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疗效有待总结。
可以有效治疗艾滋病的方式是什么
1、药物疗法治疗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会出现水疱溃烂的症状,是艾滋病患者饱受疼痛的折磨,在治疗的期间,应该用一些止痛药物来进行止痛。艾滋病患者生活中也可以用生理盐水、高锰酸钾溶液等清洗患处,减少发炎感染。用药物在患者患病的部位涂抹药膏,这对治疗艾滋病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慢慢的药膏就会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使细胞的活力得到一定的抑制,减少病毒的复制,起到了快速止痒、使伤口迅速愈合的效果。
2、抗生素治疗艾滋病:
一些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当艾滋病患者的CD4细胞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可以给予抗生素预防如复方新诺明对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弓形体病的预防,异烟肼对结核病的预防等等,可以减少这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
3、止痛药物治疗艾滋病:
此病的艾滋病患者会出现水疱溃烂的症状,是艾滋病患者饱受疼痛的折磨,在治疗的期间,应该用一些止痛药物来进行止痛。艾滋病患者生活中也可以用生理盐水、高锰酸钾溶液等清洗患处,减少发炎感染。
4、免疫调节及免疫重建治疗艾滋病:
免疫调节治疗药物有免疫增强剂,如异丙肌苷,该药可促进γ-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形成,增加T4活性。尚有香菇多糖、干扰素等免疫调节药物,可酌情选用。另外骨髓移植、胸腺移植及淋巴细胞注入等免疫重建疗法,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均有积极作用。
5、抗病毒治疗艾滋病:
病毒唑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对艾滋病有一定疗效,可选用。异构多聚阴离子-23连续静滴数月,可杀灭HIV,α-干扰素也可作为辅助抗病毒药物选用。
治疗艾滋病的7大谎言
谎言之一:疗效“超过”国际水平
目前,世界上由著名艾滋病药物科学家何大一发明的鸡尾酒疗法,其疗效是近年来较为理想的。但是,就是这样的药也只能降低艾滋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率,更别说彻底将病毒根除了。
谎言之二:治疗“艾滋”竟能“祖传”
世界发现的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距今才20年时间,算得上是比较新近的病例了。而国内发现得就更晚了,居然有人敢称治疗艾滋病的药是“祖传”。
谎言之三:“特效药”竟“包治百病”
目前,并没有什么药可以治愈艾滋病。
谎言之四:“绝对没有毒副作用”
药学专家称,现代药学证明,没有哪种药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
谎言之五:“艾滋专家”在家出诊
堂堂治疗“世纪绝症”的专家不是坐在医院和研究所里,而是呆在一间民宅里为人看病,你不觉得奇怪吗?
谎言之六:“艾滋新药”竟然免费
真正的抗艾药物都很昂贵。
谎言之七:“中医”控制“艾滋”病情
权威部门证实,我国用传统医学方法来研究对艾滋病的治疗,很多药只处在研究阶段,进展快的也刚刚到临床试验阶段。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流通规则管理处一位负责人则说,截至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例“艾滋”新药通过国家新药审批。
眼泪也能传播艾滋病毒
灵感来自一次“误报”
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著名的《艾滋病》杂志上,是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等人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完成的。
但研究灵感最早却来自一次媒体的“误报”。
2005年,协和医院眼科专家治疗一例艾滋病患者白内障时,发现这名患者虽然血液中已经没有艾滋病毒,但眼部前房水中依然有病毒。
有些媒体不清楚房水和泪液的区别,出现了“泪液中发现艾滋病病毒”的说法。
这一误报也引起了专家的思考。据此,李太生等专家,进行了国际首个针对艾滋病患者泪液中艾滋病病毒载量的定量分析。
取眼泪“很难”
李太生等选择了16名长期接受鸡尾酒疗法、外周血艾滋病病毒呈阴性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组,并以2名新诊断患者、及3名治疗后产生耐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要研究眼泪,就要取得泪水,虽然每人只需要1毫升泪水,但还是很难。1毫升约20滴,为了让患者哭,李太生等绞尽脑汁,比如带患者到安静的地方,听悲伤的音乐等。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泪液中的艾滋病毒载量没有差异。
协和医院发布的新闻稿中表示,艾滋病病毒极可能通过泪液发生传染。李太生教授提醒,在对艾滋病病毒阳性患者进行眼部检查或手术时,要加强防护、谨慎处理。
一般眼泪接触不会传染
眼泪能否传染艾滋病?昨日,李太生予以否定。他说,人体内的艾滋病毒分为两类,通过鸡尾酒疗法,存在于血液、精液中的“活动的”艾滋病毒可以被消灭掉,但是在一些器官、淋巴细胞里,还存在着“不动”的艾滋病毒,这些地方被形象地称为“储存库”,如果停止治疗,“储存库”里的艾滋病病毒,就会侵蚀患者。研究目前可以证明的是,泪腺、泪液,很可能成为艾滋病毒新的“储存库”,对艾滋病的治疗可能会有所帮助,但还无法肯定这里的病毒是否有传染性。“即使有传染性,普通人与人之间一般的眼泪接触,也不会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