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告别火星语爸妈不再傻眼
宝宝告别火星语爸妈不再傻眼
爸妈傻眼:宝宝自创火星语
当爸爸妈妈听到从宝宝嘴里叫出“爸爸”或“妈妈”的时候,那兴奋劲儿都甭提了。但是发现宝宝指着冰箱里的鸡蛋叫“嘎嘎”,或是管外婆叫“巴布”的时候,爸爸妈妈傻眼了。这算是哪国语言啊?难道宝宝还在自创火星语?
面对宝宝说的火星语,爸爸妈妈不要惊慌失措,那是宝宝在学习语言摸索阶段特有的语言。只要你们不动声色,平时用正确的读音跟宝宝说话,一段时间后,宝宝会自然而然告别自创火星语。在宝宝学语阶段,爸妈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
1、丰富宝宝的语言刺激
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努力为她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极为重要,给孩子提供的语言刺激,除了规范的日常对话之外,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背诵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讲述一些适合孩子理解力的故事,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建立链接。比如,当孩子对盘子里的苹果感兴趣时,就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那是“苹果”等。
在宝宝还不会讲话的时候,你可以经常给他背诵一些儿歌或者小诗词,小家伙听的时候傻呆呆的,有时候看起来比较愉悦,但基本都是一副单向接受的状态,但小家伙会说话之后,你会发现原来给他背诵过的许多儿歌,就奇迹般地从宝宝的小嘴巴里蹦出来了!
2、多鼓励,建立说话自信
孩子的行为,总是被她的后果所强化,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如果家长经常给予及时的回应、赞赏与鼓励,则孩子就可以从这种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愉悦的情绪,从而更倾向于多多开口,从“会说话”过渡到“爱说话”。
所以,当孩子的小嘴巴说出一个新词汇、新句型或者应景、创造性地运用了某个既有词汇时,家长一定要给予及时的正面反馈,让孩子体验到讲话带来的成就感,积累对自身表达能力的信心,这都可以进一步激发小家伙语言学习的动力。
3、阅读习惯有助锦上添花
“书虫”宝宝的家长可能对此深有体会,已经开口说话的小家伙,在跟妈妈阅读了一定数量的绘本之后,往往就很容易说出日常生活中不那么常见的“书面语”来。
比如,小编和女儿彤彤自从大约11个月养成比较固定的亲子共读习惯之后,就经常会把绘本上的书面语搬到日常生活中来,还不到两岁,就会说“啊,怪兽!”、“急的泪花掉”、“夜晚真安静,真好”之类的话,而且此类语言在她的词汇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上幼儿园之后,据老师反映她在小朋友中间也属于语言能力特别突出的那种,表达规范,词汇丰富,很多都是让老师意想不到的书面语言!
这就提醒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的记忆、模仿和迁移能力,阅读习惯的培养,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书面语言,还可为其准确、规范的表达打下基础。
宝宝多大会说话
4-5个月:宝宝可能偶尔会蹦出第一声“妈妈”或“爸爸”来。这可不代表宝宝会说话了,爸爸妈妈先别激动,这时宝宝还没有真正把这些词和你们联系起来。要到宝宝1岁左右才能明白“爸爸妈妈”的真正意义。
6-9个月:宝宝的会说的话更多了。当他喃喃自语或发音时,妈妈在一旁听着觉得很有趣,其实这是宝宝在模仿类似大人的语气和声调,也是学习说话的一种方式。妈妈可以给宝宝读书来鼓励他的牙牙学语,也可以多对宝宝说话,让宝宝多模仿,锻炼语言能力。
12-17个月:这时宝宝已经能明白一些词语的意思,并能准确说出词语。宝宝甚至会练习变换声调,在提问题时,把语调升高,提出一个正确的疑问句式。这时候宝宝渐渐地意识到说话的重要性,以及语言在表达他的需要方面具备的强大力量。
1岁半-2岁:宝宝词汇量可能已经多达200个了,其中大多是名词。宝宝还不能理解第一人称的使用方法,他会喊出自己的名字,提出要求。在18-20个月之间,宝宝学习词汇的速度为每天10个或更多。有的宝宝每一个半小时就能学会一个新词,妈妈可以给宝宝看一些新奇的东西并告诉宝宝物品的名字,宝宝很快就可以学会。
2岁半:宝宝开始会会开始使用“我”和“你”了,尽管意识不强,他还是习惯用自己的小名来称呼自己。在两三岁之间,宝宝的词汇量会增加到300个词。他能把名词和动词连在一起,造出虽然简单但也完整的句子了,他使用祈使句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3岁:宝宝将能够持续地谈话,并根据谈话对象来调整语调、说话模式、用词等。宝宝能听妈妈给他讲故事,还能提出一些可爱的问题呢!
父母可以犯的三种早教错误
1.违反常规的行为
给宝宝玩一个违反常规的穿衣游戏,先给他穿长裤,再穿小短裤,先穿鞋子,再穿袜子,或者拿帽子当袜子穿,拿袜子当帽子戴。看到妈妈这样违反常规地操作,宝宝立刻就会发现这些事件中被颠倒了的逻辑关系,并急于指出妈妈的错误,享受到这种特殊的幽默带来的快乐,而妈妈正好乐得让宝宝有机会来更正错误,在更正错误的过程中,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高。当然,宝宝也可能故意以这样的方式来跟妈妈应对,那就说明他幽默的潜质被挖掘出来了,这也是很不错的一个结果。
2.故意装傻的行为
没有比看到一个傻爸爸傻妈妈更让宝宝觉得好玩的事情了。偶尔的,我们也可以装装傻,故意很笨拙地去做一些事情,比如端小盆的时候故意歪斜着,让盆里装着的东西显得立刻就要掉出来,而爸爸妈妈则显出极其紧张又无奈的样子,通过这种行为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如果宝宝看到爸爸妈妈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就不会因为自己做不好、做不到某些事情而着急,进而产生挫败感。每逢这样的机会,宝宝通常都会很积极地过来帮忙,于是他的协作精神、乐于助人的品德就在这样的游戏中被激发出来。当然,如果他能发现爸爸妈妈的错误所在,他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随之被培养起来了。
3.颠倒黑白的行为
不管是做家务,还是跟宝宝玩游戏,我们都可以利用宝宝已经掌握的一些概念来颠倒黑白,给他一个指出爸爸妈妈错误的机会。比如妈妈端着一盘苹果放在茶几上,然后在盘子里很夸张地挑来挑去,一边挑一边自言自语:“奶奶对我们多好啊,我们也要关心奶奶,所以,我要挑一个最大的苹果给奶奶吃。”可是,妈妈挑了半天,最后却挑了一个最小的苹果,还很兴奋地喊着:“哈,终于找到这个最大的苹果了!”在妈妈这种夸张的行为和语言感染下,宝宝一定会对这个事件产生兴趣,热心地跑过来纠正错误,并挑出那个最大的苹果交给奶奶。于是,他在这样的行为中就会很自然地受到熏陶,成为一个品德优秀的好孩子。
这类颠倒黑白的游戏也可以拓展成锻炼宝宝反应能力的游戏,我们可以假装信誓旦旦地对宝宝说:“茶几上有好几个珠子,看看我们谁先拿到最大的珠子!我一定要先拿到!”然后妈妈故意去拿一个最小的,让宝宝去拿到那个最大的,两人在一起比较之后,宝宝就会很有成就感。要知道,能够快速地在短时间内从一堆大大小小的珠子里判断出哪个是最大的,这本身就是提高宝宝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好办法。
婴儿早教英语的方法
1、多听
0-3岁的宝宝,语言学习多偏向于“声音”的刺激,“听”是宝宝快速吸收语言的开端。如何为宝宝准备一个听英语的环境呢?除了经常播放一些英语教材的CD以外,为孩子播放轻松快乐的英语歌谣,会是一个很好的入门方式。除此之外,2-3岁的宝宝正处于“语言爆发期”,语言模仿能力极强,播放CD可以尽早地让宝宝模仿标准的发音,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多看
宝宝都喜欢看动画片,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一些宝宝喜欢的动画片反复播放。活泼的动画、可爱的角色以及吸引人的剧情,都让宝宝很自然地进入虚拟的情境中,熟悉英语说法,学会用句型,增强听、说能力。但爸爸妈妈一定要根据宝宝的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
3、多玩
“玩”是宝宝注意力最集中、学习力最强的时候。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减少学习的压力,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在不经意间就学会了英语。因此,爸爸妈妈可以设计一些英文认物的小游戏,或选择一些有启发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图书。另外,也可利用多媒体互动的方式,通过动画、图像、声音、文字的组合,来引发宝宝学习英语的兴趣。
4、多说
学习语言对于婴幼儿来说,重在有一定的语境,重在有人使用这种语言和他交流。华盛顿大学语言与听觉科学系教授帕特丽夏·库尔曾对两组9个月大的美国婴儿进行了测试。第一组与讲中文的成人待在一起,玩玩具、说话。经过12次的相处,这一组的宝宝们学会了识别中文语音。而另外一组婴儿则用录像带播放中文课程取代成人说话,小宝宝们便什么也没学到。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宝宝学习外语的能力非凡,但缺少了感情联络,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宝宝与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5、亲子共读
对于年龄稍大一点儿的宝宝来说,妈妈可以跟宝宝一起读一读英文的小故事。如今有不少绘本都是双语的,妈妈可以先用中文给宝宝讲一遍,再用英文讲,让宝宝体会到用不同语言阅读的乐趣。另外,爸爸妈妈的陪伴与鼓励也可以让宝宝有更大的学习动力,并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
9到12个月宝宝的亲子游戏
游戏目的:
为宝宝开口说话打下基础,对宝宝进行语言能力训练。
游戏步骤:
1、每天,当爸爸回家时,妈妈要故意大声说“爸爸回来了”,宝宝马上朝门的方向转头看爸爸。
2、宝宝在爸爸怀中时,爸爸故意大声叫“妈妈”,宝宝会马上朝妈妈看去,并且要妈妈抱。
3、妈妈可以问宝宝“电灯在哪儿”,宝宝会将头转向电灯方向,或用手指着电灯,这虽然不是语言,但对宝宝的发音器官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为模仿说话打下基础。
游戏互动:
宝宝这个时期已经懂得很多东西。记得在宝宝对你的话产生反应时,大人在及时夸奖宝宝知道的东西多,这样宝宝就会更想在大人面前表现。家长要抓住引起宝宝兴趣的机会,把教过宝宝的东西,一个一个指给宝宝看。宝宝遇到不懂的,大人要耐心地告诉宝宝,这个是什么东西。
于博士温馨提示:
这个月龄的宝宝能把一些词和常用的物体联系起来。大人可以经常对宝宝进行提问,这样会增加宝宝的印象。
妈妈须知:
对于0~3岁的宝宝,比起说话能力本身,非语言的沟通能力,如哭、肢体动作,或是眼神、手势等反而更为重要,这些都是语言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你要先学会观察宝宝的行为,尝试了解他(她)的意图,以免错失与宝宝沟通的机会。否则,宝宝会因为没有得到你的鼓舞而变得越来越不爱表达!
提高宝宝智力发育的方法
要点1 多对孩子说话
语言的早期教育对孩子很重要。从婴儿诞生起,你就要对他多说说话,这对孩子的情感、智力、脑功能的发育都有好处。
首先,让宝宝听不同的声调、语气,对耳膜是一种良性刺激,对孩子来说也是适应和熟悉的过程。此外,爸爸妈妈对着孩子说话时的表情、眼神和动作也是对宝宝的视觉刺激,可以让宝宝慢慢学会对情境的领悟,能让孩子领会大人的爱,产生安全感。
对宝宝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宝宝。可说的内容很多,你和宝宝正在做什么、看到什么就讲什么给宝宝听。例如,你可以把宝宝身边物品的名称一一教给他:“宝宝看,这是花,是红颜色的花”;也可以亲亲宝宝,告诉他“爸爸妈妈好爱你”。》》孕期提高宝宝智力的5个妙招
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这样就会培养出一个语言丰富的孩子。
要点2 抱孩子外出
孩子长到6个月到1岁时,爸爸妈妈就可以经常抱着孩子到外面去。抱孩子外出的目的是让他看各种各样的东西,培养他观察世界万物的兴趣,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培养他的注意力。
抱孩子外出时,教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以此为话题对他讲话。例如,你可以对孩子说,“宝宝你看,这是高楼,那是汽车”……如果你所描述的是可以拿到手上的,那最好拿起来给孩子摸摸。例如,你可以捡起一片树叶,告诉孩子说,“宝宝看,这就是树叶,是轻轻的、薄薄的”……
在你这样培养下,当孩子9个月左右的时候,他就会提问,让你告诉他看到的东西是什么。你也许会感到奇怪,孩子还没有学会说话,他怎么会提问呢?其实,宝宝是用他的眼神、“嗯嗯”的声音和用手指着的方式在向你提问呢!
等孩子到了1、2岁的时候,你就可以天天带他去散步了。同样,散步时也要不断对孩子说话,把看到的自然景象讲给孩子听。
如何促进宝宝智力发育
秘诀一:交谈
一个人在语言上的智商与他在婴儿时期听到的词汇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爸爸妈妈和宝宝说的话越多,他的词汇量就会越丰富。由于婴儿的思想还局限在具体的事物上,所以在和宝宝说话时,话语要尽量地简短,多说些和宝宝有关的话题,比如他的婴儿车或他的玩具等。如果宝宝试着和你交流,你也可以用话语描述出他的意图。
秘诀二:阅读
爸妈和宝宝一起阅读时,可以边读边指着书上的字,让宝宝意识到你读的东西从哪来,以及你阅读的顺序是按照从左到右、从前往后的。一本书读完一遍后,你可以再给他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次,宝宝的印象就加深一些,不用担心他会听得厌烦,能够“预知”下面的故事会让宝宝感到兴趣盎然。这样一起做亲子阅读有助于爸妈和宝宝之间建立起一种精神上的纽带,而且对宝宝学习新事物很有帮助。
秘诀三:手语
在小宝宝不会说话之前,爸妈可以使用手语和他进行交流。比如,“书”可以用手掌一开一合来代替,如同翻开或合上书本;“鸟”可以用食指和大拇指放在嘴边一张一合来表示,就好像鸟嘴的形状。
秘诀四:母乳
经过专家的研究显示:吃过母乳的孩子的表现一般都比那些吃配方奶长大的孩子要好。而且在一岁以内的宝宝吃母乳的时间越长,智商就越高。当然,采用人工喂养的爸爸妈妈也不必过于烦恼,因为喂养方式的不同只会导致宝宝最后的IQ值相差几个百分点而已。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对宝宝进行母乳喂养。
秘诀五:独处
爸爸妈妈不要无时无刻地拿个玩具在孩子眼前晃来晃去,这样做不但不能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令孩子疲惫不堪,甚至会让孩子的观察范围缩小,只注意自己眼前的玩具,而减少对其他信息的摄取。宝宝需要爸爸妈妈夜以继日地关怀和照顾,但也不时需要一些自我空间,一个人玩玩具,或者到处爬一爬。
秘诀六:支持
一旦宝宝确认爸妈是值得信赖的,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从你那里得到爱和帮助,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旅程。也许你会发现,宝宝经常会拉着你,把一朵花指给你看,或者是拼命地让外婆去看他发现的一颗星星,其实这些行为都反映了他想建立一种纽带,亲人与他之间的、一种支持他走向外面世界的纽带。这个阶段,爸爸妈妈应该经常抱抱或搂一搂小宝宝,多和他有一些目光上的交流,这样可以激发宝宝想要与人交谈,进而进行交流的欲望。只有更多地探索和与外界交流才能更好地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让他们越来越聪明。
准妈妈学会与胎儿对话
1.日常性简单用语
期盼语:“宝宝快长大吧”“大眼睛像爸爸,善解人意像妈妈”“长得胖胖的”“长得高高的”“像妈妈一样白,像爸爸那样聪明能干”“爸爸妈妈都爱你”……赞美语:“你真是妈妈的好宝宝”“宝宝真懂事”“真是一个乖宝宝”“宝宝真好”“妈妈真爱你”……问候语:“宝宝你好”“宝宝早上好”“宝宝睡得舒服吗”“宝宝愉快吗”前后用语:“宝宝醒醒吧”“宝宝打起精神来”“我们又开始上课喽”“听听音乐吧”“再见啦”“休息吧”“睡觉吧”
2.对胎儿进行语言诱导
准妈妈淋浴时可对胎儿说:“这是水流声,妈妈在洗澡”。准妈妈在感到时说:“宝宝开始活动了”“又踢妈妈了”。听音乐时说:“宝宝听听音乐吧”“真好听啊”“宝宝听到音乐没有”……妈妈给宝宝动作刺激时,可以说:“让妈妈摸摸你”“宝宝好舒服”“妈妈拍拍你”“再踢—下”“妈妈推推你”“宝宝散散步吧”……
8件事对宝宝成长最没帮助
0~2个月:没有亲密接触
0-2个月的宝宝已经有了视觉、听觉,也有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但是还对外界环节的认识和反应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无论是饿了还是想妈妈了,宝宝都只会用哭来表达。
有些家长觉得如果宝宝一哭就马上跑过去抱他,会让宝宝从小就娇生惯养,所以会故意把孩子扔在一边哭。但这样做,会让宝宝觉得没有安全感,感觉不到爸爸妈妈的关爱了,孩子长大后容易变得孤僻。
其实这个月龄的宝宝,大部分感觉器官都已基本发育完全,如果爸爸妈妈把他抱在怀里,抚摸他,他是可以感觉得到的,这样的亲密接触可以让宝宝感受到关爱和温暖。所以宝宝哭闹的时候,妈妈不妨把他抱起来,看着他跟他说说话,宝宝很快就会平静下来呢。
3~5个月:学习语言的时候没告诉他你在干什么
3-5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依依呀呀地学说话了,而宝宝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会先有模有样地学着爸爸妈妈的说话的发音,但很多时候,孩子会说不一定是懂了哦!
宝宝开始学习语言的时候,如果少了父母的引导,是很难学会的。宝宝学会一个词语的发音之后,爸爸妈妈要告诉他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用这样词语,这样宝宝才会记住它。
跟宝宝在一起的时候,要多告诉他你在干什么。比如在喂宝宝吃饭的时候,可以告诉他:“妈妈在喂宝宝吃饭啦,这是饭饭,以后宝宝要是饿了,也可以跟妈妈说‘饭饭’哦!”在帮他穿衣服的时候,跟他说说话,告诉他袖子在哪里,口袋在哪里等等。
6~8个月:不给他找个朋友
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除了爸爸妈妈的陪伴,也需要有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哟!8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对外部环境有所反应了,这段时期,除了爸爸妈妈之外,宝宝需要通过与其他人交流来帮助他提高交际能力。
有时候,父母怕宝宝学坏或出现意外伤害,会避免他跟其他孩子玩耍,甚至很少带宝宝出门。宝宝没有机会接触新的伙伴,容易变得沉默寡言,而且长大后也不懂得怎么交朋友了。
所以,爸爸妈妈应该积极地想办法给宝宝创造交朋友的机会,比如周末可以带宝宝去公园玩,鼓励他跟同龄的小伙伴打招呼,一起玩游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宝宝也会慢慢懂得如何交朋友,如何跟小伙伴和平相处了。
宝宝咬人怎么办 出于好奇的模仿
有时候宝宝咬人是一种社会性模仿。宝宝的好奇心总是特别强烈,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会觉得是件很新奇的事,于是自己也会尝试着去咬人。由于这阶段的宝宝模仿能力特别强,就会导致群体中的咬人事件频繁发生。
对策:明确地告诉宝宝,咬是不好的行为。宝宝缺乏一定的是非观念,而由着自己的好奇心随意模仿,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明确告诉你的宝宝:咬人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爸爸妈妈,老师和同伴都不喜欢,还会伤害到别人,不是一个好宝宝的行为,应该对宝宝反复强调这种思想。当看到宝宝有咬人的倾向时,就要用话语或眼神严厉地制止,让他明白,爸爸妈妈不希望他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