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婴儿车运动能力差
久坐婴儿车运动能力差
一项新研究发现,让宝宝长时间坐婴儿车,会影响语言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英国切斯特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神经心理学家萨利·戈达德·布里思博士完成的最新研究发现,无论是躺着、被人抱着或与大人玩耍,婴儿都需要自由活动和探索。唱歌和交谈等社交活动,甚至眼神交流都有助于婴儿身体和心理发育。如果母亲不管孩子,让他一直躺在婴儿车里,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会受阻。时间长了,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发育迟缓,与父母及他人的互动时间更少,探索世界的时间也会减少,其语言输入和操练更少,语言能力的正常发育也必然大受影响。这种不良影响会持续到学龄阶段,甚至影响终生。
布里思博士建议,父母应避免过度使用婴儿车,尽量减少孩子独自躺在婴儿车里的时间。如果将孩子放在婴儿车里,最好让孩子面向父母。多与孩子交流,多让孩子进行爬行等身体活动,锻炼眼手协调能力
过早坐推车影响宝宝脊柱发育
时下婴儿手推车已成了宝宝的必备用品之一,不管是生活在农村的宝宝,还是生活在繁华都市的宝宝,外出都能舒服的坐在自己的小车里,妈妈再也不有担心因抱孩子久了手臂累了。
自从婴儿手推车上市之后,很多妈咪都感到确实方便了很多。不过作为妈妈的你也不能大意,手推车有好处,但也有它的弊端。有专家提醒,年龄在6个月以内的宝宝,长时间坐手推车风险大。轻则可能引起驼背或脊柱侧弯,重则将有可能影响内脏器官发育。
婴儿骨骼柔软,不宜长期坐推车
王女士家住重庆九龙坡,宝宝刚6个月。王女士说,给宝宝买的婴儿推车椅背是斜着的,没法让孩子平躺,只能坐着。车背是软兜,孩子躺下去整个背会窝在软兜里。“每次把孩子放在推车里,刚走没几步,孩子就大哭,把他抱在怀里他又不哭了。”
王女士带着儿子来到儿童医院做儿保检查,把自己的疑惑告诉了医生。儿童医院儿保科医生说,婴儿的骨骼柔软,背部肌肉也缺乏力量,支持能力不足。出生6个月以内的孩子,如果坐的时间过长,不仅可能驼背或脊柱侧弯,还会影响内脏器官发育。
8个月以下宝宝,“坐”有讲究
医生说,足月出生的婴儿,出生后第四个月,才能在扶持下短时间坐一下;
5个月时,能抱着坐在大人膝盖上一会儿;
6个月时,如果孩子独立坐着身体会向前倾,要用手支撑;
7个月时,终于能独立地坐一会儿。
所以,8个月以下的宝宝,最好选用小床式推车,而且车体的折叠处不要有凹凸,不能太软或太硬。
如果家长选用这种软靠背的推车,也要在孩子1岁以后使用,孩子坐的时间长了也要经常抱出来,让孩子学学走路,适当活动。
过早坐推车,BB脊柱易变形
儿童医院骨科专家说,一定要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来选择推车。刚能独立坐片刻但仍不能久坐的婴儿,过早坐在推车里,除了会造成缺氧外,还可能导致脊柱发生变形。
“而婴儿推车一般在户外使用的时间较长,但6个月以下婴儿往往还不能自己坐稳。当推车碰到不平路面时,就会发生左右摇晃,对婴儿造成伤害。”专家说。
此外,婴幼儿头部是身体的1/4,头部与身体其他部位相比又特别重,而颅骨却又薄又软,囟门尚未完全闭合,加之脑血管也非常地脆弱,特别容易被外力损伤。
学步车的不良影响
眼瞅着宝宝能够稳稳当当地单独坐了,不少妈妈就着急买来学步车想让宝宝学走路,却忘了中国有句老话叫“还不会走就想跑”,意为讽刺不打好基础急于求成的人。对于性急的妈妈们,这句话大可以改成“还不会爬就想走”,虽说改动了一个字,但是其中的提示意义却是一样的。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的童方医生说,现在很多妈妈在宝宝八九个月的时候就给他们买来学步车,认为宝宝已经能坐了,扶着东西也能站一站了,当然可以学走路了,但至于爬,会不会都一样。这种做法对幼小的宝宝来说是有害的。要知道行走是负重运动,当关节肌肉还未达到负重的要求时,过早起步会影响孩子下肢的发育。另外,学步车的坐垫较高,小宝宝坐在上面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所以前行时,基本是用脚尖用力,这就容易使足关节变形,形成趾外翻,甚至扁平足。另外,由于婴儿骨骼中含钙少,骨骼较软,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行走,容易出现“X”或“O”型腿,而长时间坐在学步车中,可能限制儿童许多自主的手、眼、脚的配合动作。因此,童大夫建议月龄在11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坐学步车,且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三翻六坐九爬爬”,婴儿一岁前学习爬行,对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统计表明,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胆小、内向、手脚笨拙、爱哭等症状,这是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某些功能不协调所致,医学上称为“感觉统和失调”。感觉统和失调的儿童90%以上不会爬行或爬行时间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预防感觉统和失调的最佳手段。因此,儿童保健专家呼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在婴儿期及早训练爬行。爬、走路、跌倒、再站起,这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发育的过程,宝宝正是在这种自主运动中学会掌握平衡、增强条件反射、学会思考。而如果用学步车过早地将婴儿固定住,将会使婴儿失去了大肌肉群运动的机会。如果婴儿学爬期得不到爬行锻炼,而处在学站学走的阶段,又未能独站,走路可能不会提前。因为学步是需要力气的,而坐在学步车里的孩子需要活动时,可借助车轮毫不费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锻炼。因此,该爬的时候就让宝宝爬一爬吧。
为何6个月内的宝宝不宜坐婴儿车
婴幼儿脊柱三个阶段发育
第一阶段:新生儿的脊柱很柔韧,到了3个月开始能抬头,这时脊柱出现第一个弯曲,表现为颈部的脊柱开始向前凸。
第二阶段:到了6个月时婴儿会坐了,这就出现了第二个弯曲,表现为胸部的脊柱向后凸。
第三阶段:1岁婴儿开始走路了,出现第三个弯曲,表现为腰部的脊柱向前凸。
为什么6个月内的宝宝不宜长时间坐婴儿车?
婴儿的骨骼柔软,还不具备成人特有的4个弯曲,几乎是直的。尤其背部肌肉也缺乏力量,支持能力不足。出生6个月以内的孩子,如果坐的时间过长,不仅可能驼背或脊柱侧弯,还会影响内脏器官发育。
久坐婴儿车运动能力差
很多父母带宝宝外出时,喜欢将他们放在婴儿车里。而一项新研究发现,让宝宝长时间坐婴儿车,会影响语言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最新研究发现,无论是躺着、被人抱着或与大人玩耍,婴儿都需要自由活动和探索。唱歌和交谈等社交活动,甚至眼神交流都有助于婴儿身体和心理发育。如果母亲不管孩子,让他一直躺在婴儿车里,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会受阻。时间长了,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发育迟缓,与父母及他人的互动时间更少,探索世界的时间也会减少,其语言输入和操练更少,语言能力的正常发育也必然大受影响。这种不良影响会持续到学龄阶段,甚至影响终生。
父母应避免过度使用婴儿车,尽量减少孩子独自躺在婴儿车里的时间。如果将孩子放在婴儿车里,最好让孩子面向父母。多与孩子交流,多让孩子进行爬行等身体活动,锻炼眼手协调能力。
细数学步车有哪些危害
1、学步车会使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
不但不能促进婴儿的运动发育,反而使婴儿多方面的运动发育迟缓。
使用过学步车的婴儿与未使用者相比,学会爬行、独自站立和独自行走的时间都比较晚,用学步车的时间越长,运动能力延迟越明显。
2、坐在学步车中宝贝每秒的移动距离可达1米
孩子的头部所占比重大、较重,又暴露在车身架的外面,缺乏安全保护,一旦从楼梯上翻下或因地面不平而翻倒,宝贝的头部很容易受伤。
3、由于孩子能够快速进入危险地带
包括利器、火炉、热水、有毒物品存放处等,令妈妈猝不及防,因此受伤事件时有发生,包括手指夹伤、擦伤、划伤、烫伤和意外中毒。
4、研究显示
使用学步车的孩子智力发育测验方面的分数低于没有使用过学步车的孩子。
孩子是通过接触、抓握、敲敲打打、扔等学习认识物体,自由的探索有助于孩子智能的发展,学步车限制了孩子自由的活动,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发育。
5、有医生称,过早使用学步车,会使宝宝跳过“爬行”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造成以后身体平衡和全身肌肉协调差,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为手脚笨拙、灵活性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性格问题(冲动、任性、脾气暴躁)等。
同时,过早使用学步车,还有导致走路步态异常的危险,如脚尖走路、八字脚和弯曲畸形等。
宝宝用学步车到底好不好呢
小编在此表示愤慨,店家就是在胡扯,没有一点医学知识,只是为了把产品卖出去,忽悠消费者。爸爸妈妈们注意了,宝宝用学步车并非店家所说对宝宝这好,那好,其实卫生部很早就发布一系列儿童事故救助指南,过早使用学步车会影响孩子平衡能力及骨骼发育,是儿童跌倒伤亡重要原因。
宝宝坐学步车危害大
危害一:让宝宝走路爱依赖
案例回放:有学者做过试验,有一个5个月大的宝宝小雨,在一批同龄出生的婴儿中,明显显示出比其他孩子优异的直腰坐稳能力,大运动能力属于他的强项。奇怪的是,1岁以后小雨再次接受区老师测试时,却发现他的爬行、走路能力竟然落后同批孩子一个月。
原来,小雨的母亲认为孩子坐得早学步也会更快,急于求成地给小雨买来学步车,将小雨“困”在四面包围的学步车之内学走步,孩子因为腰部、胯部均被保护得无需用力并且错过了1周岁前的爬行期,导致出现“不用则废”的功能减弱。
专家分析:学步车将婴儿固定在其内,使婴儿失去了大运动锻炼的机会。大运动锻炼包括爬、站立、弯腰、行走等,能加强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协调性。因为学步是需要力气的,而坐在学步车里的孩子需要活动时,可以借助车轮毫不费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锻炼。
危害二:致宝宝骨骼畸形
案例回放:佳佳6个多月时,妈妈为她选购了一辆漂亮的学步车。一坐上学步车,佳佳就在车内独自玩挂在车上的玩具,很乖。但让妈妈百思不解的是,整天呆在学步车里的佳佳,学会走路却比别人家的孩子晚,3岁了走路还不稳,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佳佳患了扁平足和罗圈腿。
专家分析:婴儿长期用学步车,会出现发育异常:两膝盖内侧突出膨大,两小腿向外撤,两膝关节靠拢时踝关节不能并拢,看上去像“X”形;有的两条小腿向外弯曲,两踝关节关拢时(立正姿势),膝关节不能靠拢而呈“O”形,也就是所谓的“罗圈腿”。宝宝的骨骼中含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而学步车的滑动速度过快,宝宝不得不两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时间长了,容易使腿部骨骼变弯形成罗圈腿。
危害三:宝宝“学会”欠脚走路
案例回放:张女士的儿子七八个月了,因为有婆婆的细心照顾,张女士休完产假很快便上班了。婆婆很喜欢孙子,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用学步车蹒跚学步,她也到商店给孙子买了一辆。开始的时候张女士看见宝宝在车里玩得咿咿呀呀,便放下对学步车的顾虑,没注意到宝宝走路渐渐喜欢踮起脚尖走,而且离开学步车后走路经常摔跤……
专家分析:宝宝发育有自身的规律,与神经、肌肉发育的成熟程度及视力发育密切相关。俗话说:“7滚8爬周会走”,而很多妈妈早早地给小宝宝准备了学步车,宝宝才能坐稳就坐上学步车,妈妈认为这样自己既可以做家务,又可以让婴儿学习走路。过早或过多或使用学步车不当,违背婴儿生长规律人为“助走”,会对婴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才满7个月的小宝宝就坐学步车,因个子小,坐垫过高,脚不能完全着地,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久而久之,宝宝就形成前脚掌触地的欠脚走路姿势。
危害四:可怕的意外事故
案例回放:今年3月,北京市一名9个月大的男婴在学步车内行走时,不慎从二楼跌下当场死亡。当天下午1点多,北京市中山门某小区二楼居住的一名年轻母亲准备带着9个月大的孩子下楼去晒晒太阳,出门后,孩子的母亲把孩子放在了婴儿学步车内,回身去锁门。没想到孩子的腿太软,在婴儿学步车内一冲,连人带车从楼道口摔了下去。
专家分析:有很多爸爸妈妈使用学步车是因为他们觉得学步车可以保证婴儿的安全,而统计结果却动摇了人们对学步车的信心,根据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统计:每年约有8800名15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由于使用学步车而受伤。
学步车赋予原本不擅移动、不知危险的婴儿以快速运动的能力。坐在学步车中宝贝每秒的移动距离可达1米,孩子的头部所占比重大、较重,又暴露在车身架的外面,缺乏安全保护,一旦从楼梯上翻下或因地面不平而翻倒,宝贝的头部很容易受伤。此外,由于孩子能够快速进入危险地带(包括利器、火炉、热水、有毒物品存放处等),令妈妈猝不及防,因此受伤事件时有发生,包括手指夹伤、擦伤、划伤、烫伤和意外中毒。
危害五:宝宝性格变古怪
案例回放:小小长得活泼可爱,人人见了都爱逗他玩,小家伙也不怕生,就喜欢裂开笑。小小6、7个月的时候,妈妈希望他快点学走路,而且由于自身工作繁忙,不方便照顾小小,就给他买了辆学步车,学步车上有玩具,妈妈觉得省力多了。可是几个月后,问题出现了,从前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小好像忽然变了个人似的,变得沉默起来,对着学步车上的玩具一玩就是一整天,看见叔叔阿姨逗他也不搭理,而且还很容易哭闹……
专家分析:婴儿一岁前学习爬行,对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婴儿整天呆在学步车中,就会错过一岁前的爬行学习期,容易罹患感觉统合失调综合征,表现为好动、任性、脾气暴躁、不易与人沟通等,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阅读跳行等。
危害六: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案例回放:研究显示:使用学步车的孩子智力发育测验方面的分数低于没有使用过学步车的孩子。
专家分析:孩子是通过接触、抓握、敲敲打打、扔等学习认识物体,自由的探索有助于孩子智能的发展,学步车限制了孩子自由的活动,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发育。
学步车的六大危害
罪行一:让宝宝走路爱依赖
案例回放:有学者做过试验,有一个5个月大的宝宝小雨,在一批同龄出生的婴儿中,明显显示出比其他孩子优异的直腰坐稳能力,大运动能力属于他的强项。奇怪的是,1岁以后小雨再次接受区老师测试时,却发现他的爬行、走路能力竟然落后同批孩子一个月。
原来,小雨的母亲认为孩子坐得早学步也会更快,急于求成地给小雨买来学步车,将小雨“困”在四面包围的学步车之内学走步,孩子因为腰部、胯部均被保护得无需用力并且错过了1周岁前的爬行期,导致出现“不用则废”的功能减弱。
专家分析:学步车将婴儿固定在其内,使婴儿失去了大运动锻炼的机会。大运动锻炼包括爬、站立、弯腰、行走等,能加强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协调性。因为学步是需要力气的,而坐在学步车里的孩子需要活动时,可以借助车轮毫不费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锻炼。
罪行二:致宝宝骨骼畸形
案例回放:佳佳6个多月时,妈妈为她选购了一辆漂亮的学步车。一坐上学步车,佳佳就在车内独自玩挂在车上的玩具,很乖。但让妈妈百思不解的是,整天呆在学步车里的佳佳,学会走路却比别人家的孩子晚,3岁了走路还不稳,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佳佳患了扁平足和罗圈腿。
专家分析:婴儿长期用学步车,会出现发育异常:两膝盖内侧突出膨大,两小腿向外撤,两膝关节靠拢时踝关节不能并拢,看上去像“X”形;有的两条小腿向外弯曲,两踝关节关拢时(立正姿势),膝关节不能靠拢而呈“O”形,也就是所谓的“罗圈腿”。宝宝的骨骼中含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而学步车的滑动速度过快,宝宝不得不两腿蹬地用力向前走,时间长了,容易使腿部骨骼变弯形成罗圈腿。
罪行三:宝宝“学会”欠脚走路
案例回放:张女士的儿子七八个月了,因为有婆婆的细心照顾,张女士休完产假很快便上班了。婆婆很喜欢孙子,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用学步车蹒跚学步,她也到商店给孙子买了一辆。开始的时候张女士看见宝宝在车里玩得咿咿呀呀,便放下对学步车的顾虑,没注意到宝宝走路渐渐喜欢踮起脚尖走,而且离开学步车后走路经常摔跤……
专家分析:宝宝发育有自身的规律,与神经、肌肉发育的成熟程度及视力发育密切相关。俗话说:“7滚8爬周会走”,而很多妈妈早早地给小宝宝准备了学步车,宝宝才能坐稳就坐上学步车,妈妈认为这样自己既可以做家务,又可以让婴儿学习走路。过早或过多或使用学步车不当,违背婴儿生长规律人为“助走”,会对婴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才满7个月的小宝宝就坐学步车,因个子小,坐垫过高,脚不能完全着地,只能用脚尖触地滑行。久而久之,宝宝就形成前脚掌触地的欠脚走路姿势。
罪行四:可怕的意外事故
案例回放:今年3月,北京市一名9个月大的男婴在学步车内行走时,不慎从二楼跌下当场死亡。当天下午1点多,北京市中山门某小区二楼居住的一名年轻母亲准备带着9个月大的孩子下楼去晒晒太阳,出门后,孩子的母亲把孩子放在了婴儿学步车内,回身去锁门。没想到孩子的腿太软,在婴儿学步车内一冲,连人带车从楼道口摔了下去。
专家分析:有很多爸爸妈妈使用学步车是因为他们觉得学步车可以保证婴儿的安全,而统计结果却动摇了人们对学步车的信心,根据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统计:每年约有8800名15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由于使用学步车而受伤。
学步车赋予原本不擅移动、不知危险的婴儿以快速运动的能力。坐在学步车中宝贝每秒的移动距离可达1米,孩子的头部所占比重大、较重,又暴露在车身架的外面,缺乏安全保护,一旦从楼梯上翻下或因地面不平而翻倒,宝贝的头部很容易受伤。此外,由于孩子能够快速进入危险地带(包括利器、火炉、热水、有毒物品存放处等),令妈妈猝不及防,因此受伤事件时有发生,包括手指夹伤、擦伤、划伤、烫伤和意外中毒。
专家分析:婴儿一岁前学习爬行,对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婴儿整天呆在学步车中,就会错过一岁前的爬行学习期,容易罹患感觉统合失调综合征,表现为好动、任性、脾气暴躁、不易与人沟通等,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阅读跳行等。
罪行六: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案例回放:研究显示:使用学步车的孩子智力发育测验方面的分数低于没有使用过学步车的孩子。
专家分析:孩子是通过接触、抓握、敲敲打打、扔等学习认识物体,自由的探索有助于孩子智能的发展,学步车限制了孩子自由的活动,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发育。
使用婴儿车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走人行横道,而且要等绿灯亮了才通过:很早就要给宝宝树立守规矩的榜样。在等待绿灯时,千万不要急着把童车先推下马路,要让童车在人行道上等待。如果没有红绿灯,要先看看马路上有没有来往的车辆。然后大人自己先下马路观察,把童车留在人行道上,手始终要扶着童车。
2、不要在车多的马路上推着孩子散步,因为汽车尾气排放管正好与童车高度差不多,这样会使孩子吸入更多的尾气。尽量绕开施工工地走,那种地方既有尘土又不安全。当然,还要注意不要选择上下班时间推着童车出门,这时交通拥挤,容易出事,而且空气也不好。
3、如果没有人行道,你要走在靠近机动车道的一侧,这样就能及时发现来往的车辆。同样,司机也能马上看到你,放慢车速。这条规则也适用于马路相对狭窄的地方。如果要转弯,在转弯的时候你的身体要在外侧。
4、上下台阶,请人帮忙,如果没人主动提出帮助你,一定要自己开口请人帮忙,别不好意思。让他抓住童车宝宝脚方向的支撑栏杆,你抓住童车的手柄,保持水平,轻轻地抬起童车。
5、外出前,检查婴儿车的各部分性能,保证婴儿车全部展开,各部位卡紧,刹车性能良好。
6、不要推到高低不平的路上,因为这样车子会上下颠簸,左右摇摆,令婴儿感到十分不安,同时不稳定的环境也有可能对宝宝造成伤害。
7、要定期检查婴儿车有无故障,比如车身结构各结合处是否牢靠,有无螺丝松动等现象。
8、外出时,注意天气变化。天冷时,要在婴儿车内放一块毯子,将孩子包好后放入车中。如果孩子在户外睡着了,可以把折叠式婴儿车调至躺卧姿势,或用衣物把车座垫好,让宝宝舒适地睡眠。
9、千万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宝宝一个人留在婴儿车上,而且一定要从小教育宝宝不要把手指放入车轮里面。婴儿车可分为坐式及平卧式两种,不论哪一种,最好只让6个月以下的婴儿使用,因为6个月以上的婴儿活动能力较强,较易发生意外。此外,不要把杂物或太阳伞挂在宝宝车扶手上,否则会令婴儿车重心不稳而翻倒。
10千万不能一时的疏忽,把宝宝放在车里,然后自己走开了,碾成悲剧。
11、在婴儿车购买以后,爸爸一定要自己安装一次,这样你就知道每个零件是不是牢固的,做到心中有数。
12、如果到郊区,地面不是很平整,爸爸妈妈最后是一个人推车童车,一个人把孩子抱起来走,等到了平整的路面后,再把孩子放回推车里面。
13、出行的前一天,查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的情况,带好配件,比如说大晴天我们就准备遮阳篷,大雨天我们就要准备伞车。
14、父母应该记住不要过度使用婴儿车,这会降低孩子进行运动的积极性,使孩子的运动量减少,不利于运动能力的发育,并可能导致孩子在婴幼儿时期过度肥胖。
宝宝乘坐婴儿车安全须知
婴儿手推车,基本算是有小宝宝家庭的必备之品了,然而,它在给家长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给孩子带来一些意外伤害。 据美国《育儿》杂志报道,美国每年有1万余名孩子因为手推车而受伤。“虽然我国还没有相关数据的统计,但这种伤害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甚至防不胜防!”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儿童意外伤害专家丁宗一在接受采访时说。
不过,中国玩具协会专家刘明强也指出,选择一个安全性相对更高的手推车可以规避一些风险。推杆和调节杆的直径应在1—1.2厘米左右,否则容易在紧急情况下折断,导致孩子跌伤;不要有锋利的尖角、突出物和容易脱落的小部件,以防孩子被划伤;手脚能够触及的夹缝一般都应大于12毫米或小于5毫米,可避免宝宝手脚被卡住;车座兜和扶手之间的深度不要过浅,以免孩子在车中翻身或扭动时重心偏移,造成翻车事故;车垫凹陷度应小于5厘米,因为过度凹陷会影响孩子的骨骼生长;检查刹车装置是否灵敏,如果车停在斜面地形,家长无法及时拉住,车随时会产生滑动甚至翻倒;具有折叠功能的婴儿推车应设置锁紧保险装置,以避免在使用中推车意外折叠,造成孩子受伤。
《育儿》杂志还提醒家长,孩子坐在车上时,要全程给他们系上安全带;不要在车内和把手上挂其他重物;让孩子的脖子始终处于最舒适的状态,注意腰与座席间没有空隙,使背部尽量舒展,不压迫腹部,这样有利于婴儿的脏器正常发育。
丁宗一最后呼吁,对于婴儿手推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除了家长在购买时把好关,最根本的还是要制定相关的国家标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