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暑热症是什么
小儿暑热症是什么
小儿暑热症主要发生在夏季,是婴幼儿时期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与气温升高、气候炎热关系密切,主要因外界环境温度升高,而导致宝宝体温上升。该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5岁以上者少见。患儿的体温一般在38℃-40℃之间,且天气愈热,热度会愈高;时间则一般持续1 -3个月之久,一直到天气逐渐凉爽了才自然告退。但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小孩子,因炎热天气持续时间长,所以每年的4-10月份都有可能发病。
为什么孩子会得小儿暑热症
话说什么是少儿暑热症,从症状看来和中暑有点相似。但小儿暑热症和中暑又有明显的区别,中暑比较好判断。而如果孩子仅有较长时间发热,但一般情况良好,那么可能就是暑热症了。
为什么孩子会得小儿暑热症?
小儿暑热症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由于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汗腺功能不足,出汗小,不容易散热,在比较酷热的环境下就有可能会因为体温调节失效而让孩子患上暑热症。
所以小儿暑热症并不是孩子感染了病菌而发烧,只是因为外界环境升高,而导致的体温升高。在这里建议各位妈妈一定要照顾好你家的小宝贝,别热着他们了。
小儿暑热症怎么护理
1、将宝宝转移至凉爽的空调房内进行降温,注意温度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
2、多给宝宝喝消暑解热的饮品,如绿豆汤、冬瓜水、荷叶粥等;
3、当宝宝出现高热症状时,可以采用温水浴给宝宝沐浴降温;
4、控制宝宝的饮食一定要清淡,水分要充足,多给宝宝吃一些流质食物;
5、3—4天后如果宝宝热度不退,则应带宝宝及时去看医生。
宝宝预防小儿暑热症的措施有哪些
1、幼童居室应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夏日多饮水,适时添减衣着,多户外活动,吸收新鲜空气,适应外界环境。
3、多病体弱的幼儿,注意护理,不宜盛夏时节断乳,如需断乳,应注意喂养,加强营养。
4、酷暑期间,尽可能移居阴凉通风之处,尤其是前一年曾患本病者。
5、春夏季节,婴幼儿长期发热,在排除期它疾患时,应注意考虑本病,要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滥用抗菌素,以免产生不良影响,拖延病情。
小儿暑热症的病因
宝宝在3岁以前,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所以体温不能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自行调节;同时,因为其汗腺功能不完善,所以宝宝常常出汗少,不容易散热。而暑热症发病的病因,内因为体质虚弱,外因为暑气炎热。当炎热的夏天碰上体温调节功能发育不成熟的宝宝,暑热症自然就发生了。
怎么预防小儿暑热症
1、妈妈们在高温天里,最好给宝宝穿宽松、柔软、透气易吸汗的衣服,以利于身体散热。2、妈妈们还可以给宝宝洗1至2次温水澡,以帮助其发汗降温,让宝宝体感更舒适,减少燥热感。3、另外,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可以开空调降低室温,一般保持在26℃-28℃为宜。饮食方面则以清淡为主,同时注意营养均衡。4、最后,宝宝平时要合理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小儿暑热症早期症状
1、体温:在38~40℃之间,可为稽留型、弛张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不退。天气越热,体温越高。发热期可长达1~3个月,待气候凉爽时自然下降。武汉儿科医生曾观察部分久热不退的病儿,移居庐山后体温即降至正常。
2、多饮多尿:患儿虽有汗腺功能障碍,但肾功能正常,因此多尿、尿清而频繁,尿量虽不如尿崩症那样多,也可在一昼夜达20余次,不含蛋白质,尿比重常在1.008以下;由于组织间水分减少,使唾液分泌减少而引起口渴多饮,每天饮量可达3L以上。
3、少汗或无汗:大多不出汗,仅有时在起病时头部稍有汗液。
4、其他情况:病初一般情况良好,不显病容,或偶有消化不良或类似感冒的症状,但多不严重。体检除咽部稍呈充血外,并无其他阳性体征。高热时可见惊跳、嗜睡,少见神经系统严重症状。热度持久不退时则可见食欲减退、苍白、消瘦无力、烦躁不安,出现慢性病容。除部分病例的淋巴细胞百分数增高外,实验室检查结果多在正常范围内。
5、病程:多数历时1~2个月,但亦可长达3~4个月,直至脱离高温环境或秋凉后发热及其他症状逐渐消退。
有接触高温环境或在烈日下曝晒病史及上述临床表现者,中暑容易诊断。仅有较长时间发热,而一般情况良好,并且除外其他发热原因时,即可确诊暑热症。
小儿暑热症吃什么
【麦冬粥】
材料:麦冬、粳米、冰糖。
步骤:
1、将麦冬洗净,放在沙锅内,加水上火煎出汁,取汁待用。
2、锅内加水,烧沸,加入洗过的粳米煮粥,煮至半熟悉,加入麦冬汁和冰糖,再煮开成粥,即可。
【荷叶冬瓜汤】
材料:荷叶、冬瓜。
步骤:
1、取嫩荷叶1张剪碎,鲜冬瓜500克切成薄片。
2、加水1公斤煮汤,汤成后去荷叶加食盐少许即可。
【绿豆百合】
材料“绿豆、百合。
步骤:
1、绿豆浸数小时,洗净再加水煮,再加百合制,冷却后即可食用。
小儿暑热症的症状
1、宝宝会有发热症状,发热持续时间长,但是热度很少超过40℃;
2、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却没有效果,仍然持续发热;
3、宝宝基本不出汗;
4、宝宝经常口渴,喜欢喝水,每日饮水量都很大;
5、由于喝水多,宝宝尿尿的次数每昼夜可达20多次,尿色很清;
6、宝宝由于持续发热,可能会有烦躁、爱哭及食欲下降的表现。
小儿暑热症怎么办
一、暑热症分型治疗
1、暑伤肺胃治则:清暑益气。
主方: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加减:病初壮热无汗,加香薷10克、羌活10克;
烦渴引饮,舌苔黄燥,加生石膏30克、鲜生地10克;
纳呆食少,加白术10克、麦芽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要方。
方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西洋参益气生津为主药,荷梗、石斛、麦冬清热生津,黄连、知母、竹叶清热除烦,粳米、甘草益胃和中。
处方举例:
西洋参6克(另煎)石斛10克 麦冬10克黄连3克 竹叶6克 知母10克 西瓜翠衣10克荷梗10克 甘草6克
2、下虚上盛治则:温下清上。
主方:温下清上汤加减。
加减:心烦口渴,加莲子心3克、玄参10克;口渴不止,小便清长,加金匾肾气九10克(包煎);大便稀薄,加山药10克、扁豆衣6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虚实并治,寒热并用之方。方中附子温肾阳,黄连清心火,磁石潜降浮越之阳,补骨脂、菟丝子、覆盆子、桑嫖蛸、莲须温肾固涩,天花粉、蛤粉清热生津止渴。
处方举例:
附子6克(先煎)黄连1.5克 补骨脂10克菟丝子10克 覆盆子10克 桑嫖蛸10克 莲须6克 天花粉10克 磁石30克(先煎)玄参10克
二、暑热症简便方
1、蚕茧20枚,红枣20枚,煎汤代茶。适用于小便频多,发热不退的患儿。
2、西瓜皮50克,鲜荷叶1张,地骨皮、生地各10克,煎汤代茶。适用于暑伤肺胃。
三、暑热症其他治疗法
1、热水浴法:水温以患儿能耐受为限,沐浴时用手轻轻揉其皮肤,使周围血管扩张,汗张,汗孔开放,若能出汗散热效果更佳。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
2、酒精浴法:75%酒精及温水各半,反复擦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走行处。 3、冷盐水灌肠法:0.9%冷盐水300-500毫升,由肛门缓缓灌入,保留10-30分钟,患儿有便意即可排出,对伴有大便干结的患儿降温效果极佳。
4、针刺疗法:取大椎、曲池、肾俞、气海等穴位。
暑天小儿需防暑热症
暑热症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生在长江以南地区。迄今为止,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有关。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暑热症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由于婴幼儿自身调节功能差,故3岁前易发生暑热症。
2. 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6~8月,天气最炎热的季节。
3.初夏季节渐有发烧,患儿体温在38~40.5℃。夜间体温升高,白天渐降,热程可达1~2个月,但患儿一般情况尚好。
4.多饮多尿,患儿每日饮水量不少于3升,一昼夜排尿20余次。
5. 少汗或无汗,半数以上患儿不出汗,仅有时在病初或热退时出汗。
6. 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
7. 秋凉后患儿体温大多下降至正常,同时多饮、多尿和少汗症状逐渐消退。
婴幼儿暑热症的治疗应注意保持卧室阴凉通风,装有空调的家庭可保持室温在21~23℃,有条件者可以更换环境,到郊外山区避暑。孩子的饮食和降温措施可在儿科医生指导下制定。据观察,暑热症预后良好,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小儿暑热症吃什么好
1、荷叶冬瓜汤
宝爸宝妈可以用荷叶和冬瓜煲汤哦,该汤可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对夏季低热、口渴、烦躁都有较好疗效呢。
2、绿豆枣汤
用绿豆和红枣来煮糖水也是不错的食疗方法呢!绿豆甘凉,有解热解暑、止渴的功效;而红枣可以健脾益气。两者合用,适用于发热而微汗的宝宝。
3、萝卜汤
夏季还可以多煲萝卜汤给宝宝喝,萝卜有利于肠胃,可以让宝宝增进食欲,也可以治疗宝宝发热。
4、莲子粥
宝爸宝妈还可以给宝宝煮莲子粥喝呢,莲子有益气养阴,健脾宣肺的功效。多喝莲子粥可以有效缓解小儿暑热症,发热、烦燥、口渴的症状都可以得到改善。
5、麦冬粥
麦冬有润肺止咳,益胃清心等作用,可用于夏日宝宝解热、消炎。
小儿暑热症的病因
1、小儿暑热症多发生在六个月至三岁的婴幼儿身上,这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免疫功能较低,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2、夏天天气过于炎热,使得宝宝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从而易发生感染;
3、夏季病毒和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如果孩子吃了被污染的食物,也可能会诱发感染;
4、夏季需要长期使用空调,一些有害气体及微生物会通过呼吸道进入孩子体内;
5、夏天天气炎热,孩子的食欲常常会减退,但机体代谢率却增高,消耗增加,如此也会损伤孩子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