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痰湿症状与表现 痰在肺与大肠

痰湿症状与表现 痰在肺与大肠

肺居胸中,循于喉咙,气降于右。肺主清肃,而主降气。咳吐痰涎者,痰阻于肺,肺失清肃也;吼吼作喘、吐吸息高者,痰伤于肺,日久及肾,金不生水,气不下降也;大便稀溏、排下不畅者,痰滞大肠,大肠传导不利,或痰阻肺家,肺失肃降,表里相及,大肠受累也。肺开窍于鼻,鼻塞不通者,风犯肺窍,与痰相搏,阻滞窍道也;鼻涕淋沥,或黏稠腥臭者,痰阻肺窍,欲出而不尽也;鼻衄时作者,痰阻肺窍,蕴积化热,热伤脉络也。肺合皮毛,皮疹反复、历久不断者,痰热内结而欲外发,发而不尽也;感冒不断者,痰热阻肺,金气受伤,外卫不固,引风招邪也;声音嘶哑者,痰热伤金,金污声浊,金破不鸣也。


痰湿体质的症状

1.体形面色

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四肢浮肿,按之凹陷,性格比较温和,面部皮肤油脂较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面少血色,白中常发青,且少光泽。

2. 舌头

舌体胖大,苔滑腻,舌苔白腻或甜,舌边常有齿印成排。

3. 口手和脚

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易出现耳鸣,年过60 岁者中耳聋者多见。

痰湿体质的症状

痰湿体质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症状。专家告诉我们,身体中的湿邪在夏天是最容易诱发的,它会导致身体出现大便粘滞、喉咙肿胀以及精神状态不好的情况。那么,为什么身体会出现内湿呢,这和我们平时的饮食以及压力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平时比较多吃一些生冷并且油腻的食物,也没有养成一个规律的饮食习惯;又或者是平时压力比较大,经常熬夜或者是运动量比较少,那么这些情况都可能大致身体中的脾胃运化出现异常,这样津液就会在身体中堆积起来,从而出现湿气。出现外湿的情况主要是和生活环境以及外界天气等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说平时生活居住的地方比较潮湿也容易导致身体中湿气加重,例如在大雨天外出、穿了没干的衣服等,这些也会导致湿气加重。

具体的痰湿体质的症状如下:

1、下肢出现肿胀的情况。

2、脸上以及头皮容易出油。

3、舌苔薄腻。

4、舌头比较胖,并且舌头的周围出现了齿痕。

5、大便出现溏泻,在上厕所的时候感觉非常的费力和辛苦。

肺经湿热的症状 咳嗽有痰

肺经如果有湿热的话,最明显的一个症状就是咳嗽,并且会伴有黄色的痰,还可能会伴有咽喉红肿等现象。另外如果体中内热比较重的话,舌头颜色也会比较红。


痰湿体质的症状

痰湿体质的症状?

痰湿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脏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表现,具体有这些症状:

常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厚味、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发病时同时并见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痰湿体质的症状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多数是由于环境潮湿或饮食不节制所致,如淋雨、居住湿地、过量饮酒及生冷饮料等。

痰湿体质的特征是什么呢?从形态上看,痰湿体质的人多半都是比较胖的人,而且这种胖,远远地望去是大腹便便的,假如说你要是触摸他的身体的话,肌肉是很松软的,是虚胖。从面色上看,面色无光泽,发白、偏暗,有一部分人,属于油性体质,虽然没有光泽,但是他分泌的油脂也会显得脸上是有油光的,那种油光也叫“浊”,不是润泽的,恰到好处的光泽,那是从外表上来看的。

从个人来说,痰湿体质的人特别容易犯困,到哪儿都容易打瞌睡,而且喉头老是有痰。从大小便来说,大便粘稠,排便不畅。嘴里发甜,阳虚体质的人,口里面是发淡,痰湿体质是发甜,我们讲痰湿的时候,会提到阳虚和气虚,这就跟形成痰湿体质的原因有关系。之所以体内痰湿聚集过多,是因为脾胃运化功能受阻了,脾胃就是主导气的,那么实际上痰湿体质的人,多半都有气虚的症状,严重的还有阳虚的症状。

其实可以从舌苔来判断自己有没有痰湿。一般来说,正常人有薄而白的舌苔,一旦发现有厚腻苔或发黄(这叫痰湿热或痰热,一般叫湿热)了,说明有痰湿了,所以舌苔的薄厚是中医诊断有没有痰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痰湿体质的人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倾向。所以,做好养生调理很重要。

药物养生治疗痰湿

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方选二陈汤;若因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方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者,当温阳化痰,方选金匮肾气丸。痰湿体质者多发咳嗽、哮喘、痰多、头晕、肠胃不适、呕吐等症状,易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动脉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肥胖症等疾患。因此痰湿体质者可通过温燥化痰药物进行调养。

泡脚要几支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泡脚除湿吗

有一定的除湿散寒作用。

藿香正气水中含有的苍术,其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燥湿健脾,辟秽,祛风湿的功效;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有燥湿,行气,消积,平喘的功效;大腹皮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具有行气宽中、行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泡脚对于有寒湿症状的人有一定的效用。


相关推荐

香砂养胃丸治疗胃炎吗

香砂养胃丸治疗胃炎是比较讲究的,也是香砂养胃丸最重要的功用之一。但是,香砂养胃丸治疗胃炎期间,使用药物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根本香砂养胃丸的主要功能去使用,才不会让身体疾病变得恶化起来的。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就会导致水谷、水湿运化、输布失常,从而导致湿化生,湿上渍于,壅遏气则会出现咳嗽,咳,所以又有“脾为生之源,为贮之器”的说法。由于香砂养胃丸可以健脾化湿,因此,也可以

舌苔厚白咳嗽是怎么回事 湿怎么办

湿症咳嗽一般以早上起来时比较厉害,咳声重浊,多,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湿症的治疗原则是燥湿化,理气止咳,但具体的药物配伍使用则需根据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最好在专业中医医生的辨证论治指导下进行。萝卜猪止咳汤:萝卜1个、 猪1个、杏仁15g。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

湿症状与表现 在肾与膀胱

肾居下部而主腰脚。腰腿疼痛、痹而不通者,浊伤肾,肾受脾伐、水被土克也。膀胱为津液之腑,津液从此进出聚散。排尿不利、尿下不爽、小腹满胀、尿液混浊者,浊下溜,土来乘水,水受克伐也。肾主生殖发育,主胞室、精宫。男性不育、女性不孕者,浊伤肾,肾水不生也;月经淋沥、日久不绝者,阻胞宫,经血不畅也。肾主封藏,女子血崩者,热伤肾,封藏失职也。肾主藏精,带下淋沥者,肾精不藏也。肾主作强,阳痿不举、举而不

半夜咳嗽有血怎么回事 燥热伤

燥热伤是导致半夜咳嗽有血的原因之一,中医上将燥热分为内热和外热,内热一般是由肝火旺盛造成的,外热是由饮食辛辣或体内长期湿,湿热瘀结造成的,二者皆可伤。燥热伤患者半夜咳嗽时中带有血丝,兼有干咳,无或少,并且时有胸痛,鼻燥咽干,身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滑数等症状。建议:因燥热,生津功能下降,肃降功能下降,使得体内水液循环不利,而导致下肢湿重,肾阳受损,同时,大肠相表里,亦会导致大肠

宝宝湿

湿,病证名。指湿壅阻于,使气不得宣降。症见咳嗽多,色白而稀容易咯出、胸膈满闷、动则咳嗽加剧、气喘鸣,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方如二陈汤。本证以咳嗽多质粘色白易咯为辨证要点。脾气亏虚,输布失常,水湿凝聚为,上渍于;或寒湿外袭脏使宣降失常,不布津,水液停聚而为湿,阻于间,气上逆,故咳嗽多液粘腻色白易于咯出。舌淡苔白腻,脉滑,是为湿内阻之征。湿证是指湿阻滞

湿体质药物养生

湿体质者多发咳嗽、哮喘、多、头晕、肠胃不适、呕吐等症状,易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气肿、动脉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肥胖症等疾患。因此湿体质者可通过温燥化药物进行调养。药物调治健运脾胃兼去湿 党参、扁豆、砂仁、陈皮、淮山、薏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白芥子都有一定的祛湿作用,但是祛湿的部位不同。比如白芥子、陈皮主要是祛部、上焦的湿,陈皮如果和党参、白扁豆合起来是治中焦的

快速治胃疼的小妙招 胃疼为什么喝藿香正气水管用

因为藿香正气水中含有以下成分,可调理脾胃,缓解胃疼症状。(1)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能,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等症;(2)陈皮:味辛、苦,性温,入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的功效,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呃逆,湿壅滞,胸膈满闷,咳嗽多等症;(3)厚朴:味苦、辛,

中医药辩证治疗气管炎

1、湿化燥【症状】咳嗽多,黄白相间,咽红微感不适,大便偏干,小便多,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燥化,宣通气。【方药】冬瓜仁6克,杏仁6克,苡仁12克,苇根15克,茯苓皮6克,法夏6克,橘红3克,浙贝母4.5克,桑白皮4.5克,炒苏子3克,炒莱菔子3,炒白芥子3克,炙枇杷叶6克。【用法】水煎服。【按语】本症为气管炎属湿化燥,方以清燥化之品,燥气得平。2、燥感寒【症状】咳嗽阵作,

细菌性炎的症状

细菌性炎的症状变化较大,可轻可重,决定于病原体和宿主的状态。常见症状为咳嗽、咳,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或血,伴或不伴胸痛。1.症状常有受寒、劳累等诱因或伴慢性阻塞性病、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三分之一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数起病较急。部分革兰阴性杆菌炎、老年人炎、医院内获得性炎起病隐匿。发热常见,多为持续高热,抗生素治疗后热型可不典型。咳嗽、咳甚多,早期为干咳,渐有咳

哮喘咳嗽多怎么办

中医有句话叫:“为储之器,脾为生之源。”意思是说,只是存在的地方罢了,真正生的是脾。因为脾主管人体的水谷精微的运化,主管水液的运化,一旦脾的功能减退了,水液及饮食精微就会聚而生与脾的关系是,金与土的关系。土能生金,脾土的功能强健,自然也就更强壮。所以,脾气充足气也会充足,气充足人就不那么容易生病感冒。脾气充足还能及时运化水湿,也就不会生。并不是所有都跟脾虚有关,有时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