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血液有哪些常识
关于人体血液有哪些常识
血液有哪些成份?
血液是由有形成份和无形成份两部分组成。有形成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约占血液的45%其余55%为无形成份——血浆。血浆中水份占91-92%。
其他固体成份有各种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各种酶类等):钾、纳、钙、磷、氯化物等无机盐;脂类;内分泌激素:维生素等。
血液有什么功能?
血液的主要功能有:运送功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抵抗功能(杀灭病原体、排斥外来异物):凝固功能(愈合伤口);参与调节体温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功能,中枢神经血液传递来调节机体的功能。
献血是否影响健康?
一个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8%,50公斤重的人约有4000毫升血液,然而参加血液循环的血液只占总血量的70-80%,其余的血则贮存在肝、脾等脏器内,随时予以补充。
血液中的红细胞生存期120天:白细胞7~14天:血小板7~9天,体内时刻都有细胞衰老死亡,被骨髓等“造血工厂”新生成的细胞取代。故经常少量献血,刺激骨髓造血机能增生活跃,对身体没有危害反而能促使人的血液新陈代谢,有益健康。
人体的“造血工厂”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成年人的红细胞、血小板和大部分白细胞是由红骨髓的原始血细胞分化而来的,小部分白细胞(淋巴细胞)是由淋巴组织(淋巴腺、脾脏、扁桃体)生成的。
正常人的血细胞不断生成,也不断破坏。在没有外来因素的情况下,血细胞存在着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的必然过程,破坏和生成均很迅速,始终维持着人体血细胞数的相对稳定。
红细胞的寿命平均120天,人体内每天都有大约1/120的红细胞衰老、死亡,也就是每天约有20亿个红细胞死掉。在特殊情况下,如失血、缺氧等。
能刺激肾脏产生种化学物质叫促红细胞生成酶,它能催化血浆中没有活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变成有活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随血液循环到达红骨髓,刺激红骨髓加速制造红细胞。
此外,人体产生的雄性激素也有刺激肾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刺激骨髓造血的生理作用。
造血的原料
造血的原料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铜、叶酸和维生素B12等。人的血液中最主要的物质是蛋白质,它是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
正常情况下,一个五六十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8.9克蛋白质即可满足需要。在蛋类、瘦肉、大豆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从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来看,供造血用的原料一般是充足的。
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人体所需要的铁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为外源性铁,即来自食物,含铁较多的食物如豆类、菠菜、花生、猪肝等,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铁12毫克;其二为内源性铁,即红细胞在体内破坏后所释放的铁,它可以被人体再利用。
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及许多微量元素虽然都不是构成血细胞的主要成分,但他们却是血细胞成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缺少这些物质,同样也会影响造血。它们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和动物的肝、肾中。所以,为了满足人体造血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份,我们应该注意调节饮食。
人体的“贮血库”
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体内的血液总量有4800毫升左右,这么多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存留在肝、脾、肺以及皮肤等器官的血管内,血流速度很慢,而且红细胞比容较高。
由于这些器官的容积大,舒缩性也大,舒张时能容纳大量的血液,收缩时将所容纳的血液挤入循环中,发挥一定的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这部分血量称为贮存血量,滞留血液的这些器官称为人体的“贮血库”。
当人体做剧烈运动或大量失血时,“贮血库”中的血液被释放出来参加血液循环,补充循环血量。
肝脏内的血管非常丰富,其容积改变的可能性很大,平时肝脏血窦里充满了大量血液,在必要时,肝脏即可释放出适量的血液参加循环。
脾脏内也有很多血窦,可以贮存约占全身总血量20%的血液,是人体最大的“贮血库”。当人体内急需血液时,脾脏的肌肉会连续不断地收缩,使其整个体积缩小,释放出血液到循环系统中。
血液的多种用途
需要输血的病人,并不都需要输“全血”。有的需要输血浆,有的只需输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
把血液的各种主要成份加以分离,提纯或浓缩,分别对症输给需要的病人,这就是成份输血。它不仅能做到一血多用,节约用血,而且治疗效果好,输血反应少,是合理用血的科学方法。
新鲜血液经离心沉淀除去血浆后,可得到压积红细胞,再将压积红细胞经三次生理盐水洗涤,对术前准备,术后补充丢失的血液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别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比较适用。
还可以从血中分离出白细胞、血小板,用以治疗急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或白细胞缺乏症,以及癌症病人化疗后的辅助治疗还可以制成各种血液制品,象注射针剂药品一样用于治疗人血白蛋白注射,可治疗失血性休克。
对各种疾病所致的低白血症、慢性肾病、肝硬变等,疗效都十分显著。丙种球蛋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传染病,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凝血第八因子是治疗甲型血友病的特效药。
还可以从血中提取凝血酶元复合物、纤维蛋白元、冰冻血浆、转移因子等。
吃河蟹能喝牛奶么 吃河蟹不要喝什么
吃河蟹的时候不要喝浓茶,人的胃液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吃蟹的时候适量的喝点白酒或是醋更是可以起到杀菌功效,但是喝茶之后,茶水会冲淡胃液,这样杀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可能导致腹泻等肠胃问题出现,而且和柿子一样,茶水中含有鞣酸,容易引起肠胃不适。
河蟹中的嘌呤和苷酸与啤酒中的维生素B1混合在一起发生化学作用,容易导致人体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加,破坏平衡,尿酸无法及时排出体外,就会以钠盐的形式沉淀,形成结石或是痛风,对身体危害更大。
打新冠疫苗前可以吃东西吗 打新冠疫苗前可以喝酒吗
最好不要喝酒。
一般打新冠疫苗前后都建议不要喝酒,因为酒精属于刺激性类的食物,可能会对人体血液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疫苗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最好好还是不要饮酒为好。
而且打了新冠疫苗之后,建议也不要饮酒,以免影响疫苗的效果。
关于人体血液有哪些常识
血液是人身体里的重要元素,离开了血液,人就无法存活。虽然血液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体里流动,但很多人对它所知甚少。全面认识与血液有关的知识,对于保养身体、预防疾病、治疗疾病都大有好处。
血液有哪些成份?
血液是由有形成份和无形成份两部分组成。有形成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约占血液的45%其余55%为无形成份——血浆。血浆中水份占91-92%。
其他固体成份有各种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各种酶类等):钾、纳、钙、磷、氯化物等无机盐;脂类;内分泌激素:维生素等。
血液有什么功能?
血液的主要功能有:运送功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抵抗功能(杀灭病原体、排斥外来异物):凝固功能(愈合伤口);参与调节体温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功能,中枢神经血液传递来调节机体的功能。
献血是否影响健康?
一个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8%,50公斤重的人约有4000毫升血液,然而参加血液循环的血液只占总血量的70-80%,其余的血则贮存在肝、脾等脏器内,随时予以补充。
血液中的红细胞生存期120天:白细胞7~14天:血小板7~9天,体内时刻都有细胞衰老死亡,被骨髓等“造血工厂”新生成的细胞取代。故经常少量献血,刺激骨髓造血机能增生活跃,对身体没有危害反而能促使人的血液新陈代谢,有益健康。
人体的“造血工厂”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成年人的红细胞、血小板和大部分白细胞是由红骨髓的原始血细胞分化而来的,小部分白细胞(淋巴细胞)是由淋巴组织(淋巴腺、脾脏、扁桃体)生成的。
正常人的血细胞不断生成,也不断破坏。在没有外来因素的情况下,血细胞存在着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的必然过程,破坏和生成均很迅速,始终维持着人体血细胞数的相对稳定。
红细胞的寿命平均120天,人体内每天都有大约1/120的红细胞衰老、死亡,也就是每天约有20亿个红细胞死掉。在特殊情况下,如失血、缺氧等。
能刺激肾脏产生种化学物质叫促红细胞生成酶,它能催化血浆中没有活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变成有活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随血液循环到达红骨髓,刺激红骨髓加速制造红细胞。
此外,人体产生的雄性激素也有刺激肾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刺激骨髓造血的生理作用。
造血的原料
造血的原料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铜、叶酸和维生素B12等。人的血液中最主要的物质是蛋白质,它是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
正常情况下,一个五六十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8.9克蛋白质即可满足需要。在蛋类、瘦肉、大豆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从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来看,供造血用的原料一般是充足的。
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人体所需要的铁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为外源性铁,即来自食物,含铁较多的食物如豆类、菠菜、花生、猪肝等,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铁12毫克;其二为内源性铁,即红细胞在体内破坏后所释放的铁,它可以被人体再利用。
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及许多微量元素虽然都不是构成血细胞的主要成分,但他们却是血细胞成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缺少这些物质,同样也会影响造血。它们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和动物的肝、肾中。所以,为了满足人体造血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份,我们应该注意调节饮食。
人体的“贮血库”
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体内的血液总量有4800毫升左右,这么多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存留在肝、脾、肺以及皮肤等器官的血管内,血流速度很慢,而且红细胞比容较高。
由于这些器官的容积大,舒缩性也大,舒张时能容纳大量的血液,收缩时将所容纳的血液挤入循环中,发挥一定的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这部分血量称为贮存血量,滞留血液的这些器官称为人体的“贮血库”。
当人体做剧烈运动或大量失血时,“贮血库”中的血液被释放出来参加血液循环,补充循环血量。
肝脏内的血管非常丰富,其容积改变的可能性很大,平时肝脏血窦里充满了大量血液,在必要时,肝脏即可释放出适量的血液参加循环。
脾脏内也有很多血窦,可以贮存约占全身总血量20%的血液,是人体最大的“贮血库”。当人体内急需血液时,脾脏的肌肉会连续不断地收缩,使其整个体积缩小,释放出血液到循环系统中。
血液的多种用途
需要输血的病人,并不都需要输“全血”。有的需要输血浆,有的只需输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
把血液的各种主要成份加以分离,提纯或浓缩,分别对症输给需要的病人,这就是成份输血。它不仅能做到一血多用,节约用血,而且治疗效果好,输血反应少,是合理用血的科学方法。
新鲜血液经离心沉淀除去血浆后,可得到压积红细胞,再将压积红细胞经三次生理盐水洗涤,对术前准备,术后补充丢失的血液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别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比较适用。
还可以从血中分离出白细胞、血小板,用以治疗急慢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或白细胞缺乏症,以及癌症病人化疗后的辅助治疗还可以制成各种血液制品,象注射针剂药品一样用于治疗人血白蛋白注射,可治疗失血性休克。
对各种疾病所致的低白血症、慢性肾病、肝硬变等,疗效都十分显著。丙种球蛋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性传染病,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凝血第八因子是治疗甲型血友病的特效药。
还可以从血中提取凝血酶元复合物、纤维蛋白元、冰冻血浆、转移因子等。
关于人体血液有哪些常识
献血是否影响健康?
一个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8%,50公斤重的人约有4000毫升血液,然而参加血液循环的血液只占总血量的70-80%,其余的血则贮存在肝、脾等脏器内,随时予以补充。
血液中的红细胞生存期120天:白细胞7~14天:血小板7~9天,体内时刻都有细胞衰老死亡,被骨髓等“造血工厂”新生成的细胞取代。故经常少量献血,刺激骨髓造血机能增生活跃,对身体没有危害反而能促使人的血液新陈代谢,有益健康。
人体的“造血工厂”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工厂”。成年人的红细胞、血小板和大部分白细胞是由红骨髓的原始血细胞分化而来的,小部分白细胞(淋巴细胞)是由淋巴组织(淋巴腺、脾脏、扁桃体)生成的。
正常人的血细胞不断生成,也不断破坏。在没有外来因素的情况下,血细胞存在着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的必然过程,破坏和生成均很迅速,始终维持着人体血细胞数的相对稳定。
红细胞的寿命平均120天,人体内每天都有大约1/120的红细胞衰老、死亡,也就是每天约有20亿个红细胞死掉。在特殊情况下,如失血、缺氧等。
人体血液浓度为何会高
1、血粘度是血液粘稠度的简称,是反映血液粘滞性的指标之一。影响血液粘稠的因素主要有:红细胞聚集性及变形性,红细胞压积、大小和形态,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等等。
高粘血症(或称高粘滞血症)是由于或几种血液粘之因子升高,使血液过渡粘稠、血流缓慢造成,以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为特点的临床病理综合症。通俗地讲,就是血液过度粘稠了,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聚集成串,丧失应有的间隙和距离,或者血液中红细胞在通过微小毛细血管时的弯曲变形能力下降,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循环阻力增大,微循环血流不畅所致。
2、引起高粘血症的原因
①细胞浓度过高:血液中的细胞数量相对增多。例如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减少,那么血细胞的比例就会相对增大,由于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减少,固体成分增多,血液中的粘度就自然升高了。
②血液粘度增高:血液中除了红细胞以外,还有许多血浆蛋白,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这些大分子蛋白质增多时 常与红细胞粘合成网格,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导致血液粘度增高。
③血细胞的聚集性增高:血液中的细胞应该是单个执行功能,而不是积聚在一起的。当红细胞或血小板的结构出现某种异常时 ,红细胞和血小板就会积聚到一起,就会阻塞血管,形成血栓。
④血细胞的变形性减弱:人体内的毛细血管是非常细的,最小的血管只能允许一个血细胞通过,且血细胞在通过小血管时还要改变形状,以利通过,当血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时,通过小血管时非常困难,影响血流速度,因而使血粘度增高。
⑤血脂异常:由于血液是全身循环的,所以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时,可以不可以使血液的自身粘度改变。另外,增高的血脂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粘度稠度更加增高。血粘度的增高,有利于冠心病的发生,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3、高粘血症的早期信号
血液粘稠,流速减慢,这样,血液中脂质便沉积在血管的内壁上,导致管腔狭窄、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脑血栓、肢体血管血栓等疾病的发生。有些中老年人总是感觉头晕、困倦、记忆力减退等,总认为是人生走向衰变的必然情况,其实这就是高粘血症造成的恶果。
早期主要表现:①晨起头晕,晚上清醒;②午餐后犯困;③蹲着干活气短;④阵发性视力模糊;⑤体检验血时,往往针尖阻塞和血液非常快凝集在针管中;血流变测定时,血液粘度“+++”以上,其他各项指数也显著增高。
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如发现我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作血流变学检查。
4、老年人为何会出现高粘血症
因为老年人的血管壁弹性逐渐减弱,管腔慢慢变狭窄,所以细胞容易相互紧贴靠拢,引起血粘度的增高,从而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高与血浆中所含的蛋白质(球蛋白、纤维蛋白)和脂质(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有关。已经证实,血脂异常者容易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另外,当血液中含有有些多的异物(如血管内壁脱落的上皮细胞、附着于血管壁内又脱落的类脂质等)时,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就聚集在异物周围,并把它们包裹起来,这样便容易形成血栓,而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速度,加重血液的粘稠度。这些血栓当栓子增大或突然流入一根有些细的动脉时,就会把血管堵塞,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梗塞性脉管炎等。
人体血液循环不好会怎么样
血液循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将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转运而发生新陈代谢的障碍。同时体内一些重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将受到损害,尤其是对缺氧敏感的大脑皮层,只要大脑中血液循环停止3~4分钟,人就丧失意识,血液循环停止4~5分钟,半数以上的人发生永久性的脑损害,停止10分钟,即使不是全部智力毁掉,也会毁掉绝大部分。临床上的体外循环方法就是在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保持病人周身血液不停地流动。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病人,紧急采用的心脏按压(又称心脏挤压)等方法也是为了代替心脏自动节律性活动以达到维持循环和促使心脏恢复节律性跳动的目的。
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由心脏不停的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不好会怎么样?人体会出现血液循环不流畅,多数是因为病毒的侵害或者受到了寒气的侵袭。如果我们受到了病毒的侵害,就应该去医院及时的治疗。但如果我们是因为身体受到了寒气的侵袭,所以血液循环不流畅,那么我们就应该多做一些运动,增加自己体内的阳气。血液循环不好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多做一些运动。
藏红花泡脚有什么禁忌 饭后不立即用藏红花泡脚
饭后不能立即泡脚,更不建议用藏红花泡脚,因为人体血液有一定的舒张和收缩,吃饭之后,需要大量的血液集中在消化道中,帮助消化和运输营养成分,若是立即泡脚,血液会在藏红花和热水的作用下蓄积在下肢,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因此饭后不建议立即泡脚,最好在晚上8点之后在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