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煎煮中药用什么样锅最好

煎煮中药用什么样锅最好

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凤凰中医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铁锅和铜锅煎药。因为铁和铜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另外,熬药不能用热水,应用凉水。还要注意火候,一般用武火(急火)煮开,再用文火(小火)慢熬。遇到有特殊要求的,应该按医嘱煎熬。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您知道煎煮中药用什么锅最好了吧。

煎煮中药的注意事项 芳香类

麝香、冰片、樟脑、苏合香、安息香等芳香类药物,其有效成分在常温下极易挥发,一旦被煎煮,药效会大打折扣,故不宜久煎。


煎煮中药7大注意事项

1、中药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2、选择合适的水

水质同样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影响。对煎药用水,历代名医均有严格要求,如李时珍将煎药用水就分为雨水、露水、雪水等五种,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馏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纯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我们虽无法像古人那样追求水质,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凉白开也可以。自来水可以加热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热水或开水直接煎药,要晾凉以后才可以。

许多家庭都在用大桶装的矿泉水,但对于煎药来说,矿泉水却不是一个好选择。这是因为矿泉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金属离子,例如钙等,它们对中药发挥药效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3、别用铁锅

煎药容器以沙锅和陶罐为最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完好无损的)次之;铁锅、铜锅、铝锅和锡锅不能用来煎药。这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由于铜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如铁易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颜色加深,并会使药液带有铁锈味,影响药效的发挥;铝与有机酸反应,形成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等组织中,对人体造成损害;铜器受热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铜绿。

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4、手别碰药

这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细节。买回来的中药,大多是用纸包着的,有的是用塑料袋做成的小包装。把药放进煎药容器时,许多人的手会碰到中药,殊不知,这个动作有时就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如果此时手上涂过护手霜或带有香皂的芳香气味,更是对中药的一种污染。因此,最好不要用手接触中药,应直接将其倒进容器内。

5、假沸的药多熬一会儿

药熬好了,在一般人印象中是“咕嘟咕嘟”地沸腾,但有的药材,如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会有假沸现象,即药物在温度没有达到100℃时就开始沸腾,如果此时把药从火上拿下来,药材中有效成分没有溶解,药效会受影响。

6、注意煎煮时间

煎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为文火)。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2次。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一般头煎的煮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用小火煎10~20分钟。

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煎煮时间可缩短5~10分钟,而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煎煮时间宜增加10~20分钟。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

7、注意中药剂量

中药煎煮后每次所取得的药液量成人一般为150毫升,学龄期儿童为100毫升,婴幼儿为50毫升。

由于中药的质地、性质往往有显着差异。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时间常不相同,有先煎、后下、包煎等。煎药要注重火候,火候的控制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如解表药,适宜用武火急煎,滋补药文火煎。另外,当需要用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时,首先应慎重,要严密观察,并注意剂量是否恰当,前者时间应稍长些。其次可与一些药物配伍,以减少毒性。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服药食忌

如水肿病、心肾病患者应少吃盐;糖尿病患者忌糖;腹泻的患者应少吃油腻食物;哮喘病人忌发物(鸡鸭鱼虾葱蒜等);肝病患者忌辛辣;肺病患者忌煎炒之物;胃肠病患者忌生冷油腻的食物等。

如服含有地黄的中药应不吃萝卜;服含有土茯苓的中药应忌茶叶;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时不吃大蒜;服用含薄荷的中药不吃蟹肉等。


如何煎煮中药

煎煮前忌用沸水泡中药

有人习惯于在中药煎前用沸水浸泡药材,认为这样既缩短煎煮时间,又可使中药有效成分尽可能多地溶出,这实际上是缺乏科学的认识误区,中药不可用沸水泡。

中药所含的蛋白质遇沸水会因骤然受热而凝固,并使细胞壁硬化,外层形成紧密的胞膜,阻碍内在成分充分溶出。中药所含高分子物质,遇沸水后易形成胶体,亦不利于有效成分渗出。中药切制、粉碎时,表面所留粉末因突然受热而糊化,阻碍药材毛细管通道,使水分难以渗入,成分溶解后又难以向外扩散,最终影响成分煎出。芳香性中药,如薄荷、紫苏、广木香、砂仁、豆蔻等,含挥发油及挥发性物质,遇热易挥发,则不仅忌用沸水泡,煎煮时更应后下。

一般而言,中药煎前多用凉水泡,泡30分钟左右;但有实验提示,中药煎前浸泡的最适水温为40℃~50℃,此条件既使药材湿润充分膨胀,又提高有效成分煎出率。

煎煮中药需要盖盖子吗

使中药切片煎透,让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应以加盖煎为好。尤其是煎煮的药中含有可随水蒸气挥发的成分时,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盖煎煮。这样可使含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在盖内凝集,变成水珠滴回药罐内,由此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

对于多数质地坚实的根、种子或动物药物,如人参、黄芪、黄精、麦冬、五味子、蛤蚧、龙骨、牡蛎等,亦应加盖煎煮,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对于那些质地松散、体积较大的中药,如丝瓜络、通草、菌陈、菊花、桑叶等,煎煮时由于药液易外溢,就不应加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使其均匀被煎透。

中药竹罐炮制密法

竹罐在用法上分为闪火和水煮(中药竹罐)两种用法,闪火竹罐加工方法很简单,把竹子截断、削皮就可以了,相比之下水煮竹罐的制作要求就多了。

首先用于制造中药竹罐的产地很重要。大家知道,南方植物生长快但多质地疏松,北方的植物生长慢质地细,竹子也一样。河南省焦作地区有个博爱县盛产竹子,这个地方可谓是竹子的分水岭,在往北就没有种植竹子的地方了,所以这个地方生长的竹子纹理细腻,非常适合制作中药竹罐。

因中药竹罐需要事先放在活血化淤的中药里煎煮后使用,所以在加工方法上就复杂些,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竹罐没有经过严格的炮制就销售出去,声称可以水煮,是对消费者不负责。

祖传的中药竹罐在截断和削皮后还须以下几种加工步骤,方可以满足要求。

1、 清水浸泡脱竹沥:竹子都含有竹沥,鲜竹子的一头用火一烧另一头就有竹沥流出。竹沥为润肺良药,但与活血化淤药性能相反,如果竹沥不浸泡干净,会影响中药的效果;

2、 去内膜:竹子内壁有竹膜,内膜上容易积水,如果内膜不除就将竹罐从煮沸的中药水中捞出扣在患者皮肤上,竹膜上的热药水易流到皮肤上会烫出水疱;

3、 药煮:去了青皮的竹子很容易干裂,用一些具有胶性的活血化淤药长时间浸泡后再煎煮,就不容易开裂了。去了青皮的竹罐,干的会透气,必须浸透药水才会吸牢。竹罐事先用上述的药物反复数次的煎煮凉干,再次煎煮时药水就很容易浸透,这样密封的效果也就好了,初次使用时吸力就很大。

4、 凉干:药水煮过的竹罐在棚内风干。

如此反复3次泡煮晾干才成中药竹罐,成品的呈褐色,有浓郁的中药气味,丢在药锅内很容易被浸透。

人老了服用中草药要小心

中草药品种繁多,汤剂为常用剂型,多采用煎煮的方法。为了避免药材在加热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挥发或破坏,必须掌握煎药的操作要点。

1.选择煎药容器。煎煮中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容器,这类容器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药材的合成和分解不易受到干扰。禁用铁锅,以防药材中所含化学成分如鞣质、甙类等与铁质产生化学变化,降低疗效或失效。如实在急需煎药又无砂锅和搪瓷锅,可暂用紫铜锅或铝锅代替。

2.煎煮中药的一般方法。将配伍好的中药故人砂锅内,加入3-5倍的冷水或温水(50度以下),先浸泡10-20分钟,再添水加热至沸,在药材煮开前用强火,煮开后用弱火,以微火维持20一60分钟,滤出药液,然后再加2-3倍量水于锅中煎煮,20-40分钟,滤取药液,将2次滤液合并加以浓缩至规定量,分2-3次服用。为了充分发挥药效,我们常可见到一副中药中对某些药采取先煎、后下、包煎、冲服、佯化等医嘱,这就是煎煮中药的特殊方法。

3.煎煮中药的特殊方法。

(1)先煎药:方剂中的矿物、贝壳类等坚硬的药材,如生石膏、生石决明、生赭石、生牡蛎、生龙骨、生磁石、生瓦楞子,龟板、鳖甲,这类药材不但要先煎,而且要打碎,先煎煮15-20分钟,才能煎出有效成分。又如生附子、生半夏,往往先煎1小时,以减低其毒性。

(2)后下药:方剂中的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藿香、木香、青篙,紫苏叶、沉香、砂仁、钩藤、侃兰叶等,不宜煎煮过久,应在群药煎成前5-10分钟下锅,即二煎沸即可,以防有效成分逸散。

老中医教你如何正确煎中药

煎煮中药的器皿选择

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凤凰中医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铁锅和铜锅煎药。因为铁和铜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煎中药的时间

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其中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煎煮中药的注意事项 驱虫类

雷丸是驱虫药,其驱虫的主要成分是雷丸素,当加热至70℃时,雷丸素便会失去活性,因此,用雷丸驱虫时必须冲服。


煎煮中药最好用蒸馏水

煎煮中药注意事项

1、手别碰药

这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细节。买回来的中药,大多是用纸包包着的,有的是用塑料袋做成的小包装。把药放进煎药容器时,许多人的手会碰到中药,殊不知,这个动作有时就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如果此时手上涂过护手霜或带有香皂的芳香气味,更是对中药的一种污染。因此,最好不要用手接触中药,应直接将其倒进容器内。

2、别用铁锅

煎药容器以砂锅和陶罐为最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完好无损的)次之;铁锅、铜锅、铝锅和锡锅不能用来煎药。指出:“这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由于铜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如铁易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颜色加深,并会使药液带有铁锈味,影响药效的发挥;铝与有机酸反应,形成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等组织中对人体造成损害;铜器受热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铜绿。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此外,有些人还会用家里烹饪用的砂锅煎药,这就要注意一定要涮洗干净,以放入清水后表面不会出现油花为宜。因为油脂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

3、用蒸馏水

水质同样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影响。对煎药用水,历代名医均有严格要求,如李时珍将煎药用水就分为雨水、露水、雪水等5种,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馏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纯净,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我们虽然无法像古人那样追求水质,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凉白开也可以。自来水可以加热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热水或开水直接煎药,要晾凉以后才可以。

许多家庭都在用装有大桶装的矿泉水,但对于煎药来说,矿泉水却不是一个好选择。这是因为矿泉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金属离子,例如钙等,它们对中药发挥药效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4、殊中药的煎服法:先煎、后下、烊化、冲服。

在处方中有些药材性质特殊,不能与方中群药同煎,应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医生会在处方中注明,药房在配药时会另包并加以说明。

先煎:有些有毒中药需要先煎0.5-2小时,久煎能减毒或去毒,最常见的有附子、川乌、草乌等。矿物类、贝壳类、角甲类中药,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可打碎先煎30分钟,再加浸泡好的群药同煎40分钟;

后下:一般在群药即将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剂;常用的有薄荷、砂仁等

烊化:将单味药放入小碗中加适量开水或热药液溶化或隔水蒸后服用。常用药有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另煎:一些贵重中药,为充分利用药材,以免造成浪费,可另煎取汁,再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如鹿角片、山甲、蛤蚧等。

冲服:一些难溶于水的贵重药,宜先碾成极细粉再将煎好的药液加入搅拌后服用。或将碾成细粉的药先单独服下后再服其他药。如三七粉、羚羊角粉等。

喝中药不能吃什么食物 喝中药忌生冷油腻食物

服用煎煮中药或者中成药丸药的时候,最好不要吃生冷油腻食物,这些食物导致肠胃受刺激,容易影响肠胃对药物的吸收,并且油腻食物难消化和吸收,与药物混合,更容易阻碍肠胃吸收药物,降低疗效。


怎么科学煎中药方法

在我们身边,对中医一知半解的人不少,喜欢看中医的人亦颇多。但是他们却未必懂得如何煎煮中药。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附一院药学部副主任中药师邝翠仪,请教这看似简单的“学问”。

不是任何器皿都可拿来煎药

不少人为求方便,随便选择器皿来煎煮药物。殊不知,铜锅、锡锅、铝锅都不宜用于煎煮中药。邝翠仪解释,这些器皿在加热过程中,有可能与多种药物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的疗效。人们从古到今都沿用陶瓷沙锅不无道理,因为其性质稳定,传热均匀,并且能避免煎煮过程中与药物发生化学变化,是煎煮药物的首选。其次,玻璃及搪瓷器皿也可选用。

煎煮前切忌清洗草药

很多患者在煎煮中药前习惯清洗草药,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恰当。邝翠仪告诉记者,譬如含有糖和甙类的草药清洗后,这些可溶于水中的药物成分将会丢失,导致药效降低。不过煎煮前的浸泡工序是必要的,可使某些药物成分容易析出,从而提高煎煮液的浓度。一般花、叶、茎为主的药物浸泡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动物脏器、矿物质为主的药物浸泡60分钟,冬天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药性不同,煎煮方法不一

药物煎煮多久,火力多大要取决于其药性。煎煮解表药、祛风寒药物(治疗外感风寒、风热感冒症状的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导致药效丧失,应用武火(即大火)煎煮。但在煎煮滋补、调理一类的药物则应先武后文,即开始大火煮沸,然后减低火力慢煎,这样煎出的药液浓度高,药效持久。

一般来讲,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头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多次煎煮疗效低

有实验证明,单味药和复方的第一煎和第二煎占煎出率的70-80%,而第三煎和第四煎占煎出率的20%-30%,所以中药汤剂最好煎煮二次,但不赞成煎煮次数过多,因为有的药物有效成分经过长时间加热会分解、水解,在溶出的同时,药效被破坏。

煎煮中药四细节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 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 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中药熬之前要不要洗一下

中药在熬之前不要用水洗。

煎煮中药之前用清水洗中药是不正确的,容易人为的造成药物有效成分的流失,最好用水泡一下就可以了。

相关推荐

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搪瓷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一定忌用铁、铜和铝,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煎药前要浸泡

中药入煎前一般应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左右,冷水漫过药面,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浸泡时间可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延长或缩短,比如花、草、叶类药材可浸20分钟;根、茎、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可浸泡时间稍长,30-60分钟。

煎煮中药的注意事项 滋补类

三七、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等滋补类中药,均含皂苷、蛋白质、脂肪、激素等有效成分,由于皂苷化学结构比较复杂,蛋白质不稳定等因素,煎煮常因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影响疗效。为保存其有效成分,所以应冲服。

中药的水要倒掉吗

一、生活中很多的朋友在患病以后,习惯看中医进行治疗,这时就需要熬煮中药了,谁都知道熬中药是有很多讲究的,虽然中药是治病效果不错的方法,但很多年轻人对熬中药不是特别的了解,主要原因是不会煎药。中药煎煮的方法是否适当,关系到中药的药效,所以我们在煮中药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才行,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那么浸泡中药的水要倒掉吗?二、首先一个就是熬煮之前是需要浸泡一下中药的,浸泡的原因不是因为药不干净,

柏子仁和酸枣仁能一起吃吗

酸枣仁和柏子仁可以一起吃,它们的做法和煮中药一样。治疗失眠的单味中药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首乌,藤苦参,百合,我们平时熬制时,可以将30克酸枣仁20克柏子仁加适量冷水煎煮30分钟,再加米煮成甘香适口的二仁粥,具有养心安神的功能。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注意特殊煎法

贝壳和矿石类药物,因为质地坚实,药力难于煎出,应该先打碎先煎,煎煮20分钟左右,再下其他药,比如龟板、生牡蛎、生龙骨、生石膏等。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等,则需先煎时间长些,煎煮6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物。某些质轻量大的药物,如芦根、夏枯草等,宜先煎取汁澄清,然后以其药汁代替水煎其余的药,处方注明“煎汤代水”。气味芳香的药物,以其挥发油为有效成分的,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如

中药的方法 煎中药用什么

中药的器具以砂罐或瓷罐为佳,切忌用铁、铜等金属器具,因为大多数药材与金属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煎药水位选择

由于饮片均为失水后的干品,一旦加水引起药材细胞膨胀时,会吸收大量的水份,因此煎药时需要加够水量,不能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每剂药一般煎2-3次,第一煎水量可多些,一般以漫过药面3-5cm为宜,第二、三煎水量可略少,每次煎得药量100-200mL左右,一般一日服用一剂,将两次或者三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分2-3次温服。

中药煎煮方法

1清洗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2器具煎药器具以砂、瓦罐为好,忌用铜、铁器皿。3浸泡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中药饮片煎煮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60分钟。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煎药容器选择

煎药容器以瓦罐、砂、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铜器。因为有些药物与铜铁一起加热后会产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