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为何脂肪肝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何脂肪肝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据报道,日本成年人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21.8%,欧美国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20%。男性的脂肪肝患病率为68%,女性的脂肪肝患病率为32%,平均发病年龄均为52岁。脂肪肝在不同人群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很多轻度的脂肪肝没有任何症状,因而容易被漏诊,这也增加了脂肪肝实际患病率的统计难度。但大体上看,脂肪肝的患病率在近年来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这是为什么呢?

生活方式改变

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均可以导致脂肪肝。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人抛弃了清淡饮食的习惯,以肥甘厚腻的饮食取而代之,结果吃出了脂肪肝。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开始注重自己的身材,过度节食后也会出现脂肪肝。还有一些人由于生活压力增加,而选择长期过度饮酒,这会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保健意识增强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每年定期进行体检。体检时,不少人发现了自己患有脂肪肝,而在体检前却没有任何脂肪肝的症状。这种保健意识的增强增加了脂肪肝的检出率。

诊断水平提高

在过去,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局灶性脂肪肝常被误诊为其他肝病。近些年来,随着CT、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以及医生医疗技术的提高,增加了对脂肪肝的正确诊断。

肾脏病的危险因素

1、老龄。随着年龄的增加,肾脏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2、其他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有可能会发生糖尿病肾病,且病程越长危险越高。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等多个器官损害,因此高血压患者也是肾脏病的高危人群。此外,血尿酸升高是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3、药物滥用。解热镇痛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药物,长期使用会引起肾损害。另外,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等,也会引起肾损害。

除了年龄变老是无法避免的,其他危险因素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什么是慢性病

慢性病的危害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2015年4月10日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对建国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作了回顾总结。

报告称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力度虽然逐步加大,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86.6%,此前为85%,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

我国居民慢性病情况

一、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5%,糖尿病患病率为9.7%。

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二、死亡情况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

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

标准化处理后,出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脑卒中等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尘肺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随着城市工业化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尘肺病、急性职业中毒等职业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尘肺病不但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还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尘肺病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0亿元之巨。尘肺病的检出率目前还不到实际人数的30%,因此报告病例数低于实际发病情况。即使从现在起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由于迟发性特点,今后我国仍面临严峻的尘肺病形势。

尘肺患者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尘肺患者需增强体质,锻炼呼吸功能以增加肺活量,但不要过度劳累;与此同时,还需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并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精神状态,及时调整痛苦、急躁、恐惧、失望等心理;生活起居方面,要居室气温适宜并经常通风换气,合理饮食和起居,选择健脾开胃,清肺补肺,有营养易吸收的饮食。

尘肺病的并发症如何预防?

尘肺病的并发症如何预防?尘肺病病人要注意远离结核病人,预防合并肺结核。同时,要注意预防感冒,在感冒流行期不要到人员过于集中的地方。此外,还应注意保持大便畅通、防止突然过分用力、避免用力咳嗽,咳嗽时要及时治疗,预防和减少气胸的发生。

尘肺病的治疗原则

首先应及时脱离粉尘作业岗位,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他并发症,延缓病情进展;其次,患病早期的病人可安排短期疗养,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必要时配合适当药物治疗;再次较晚期的尘肺病患者,则主要根据症状的多少、病情的轻重和用药效果等情况选择对症处理方案。

乳腺结节疾病常见的引发因素有哪些

乳腺结节就是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非肿瘤的疾病。常见育龄女性,绝经后自行缓解。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

乳腺结节是一种较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结节,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因此对于乳腺结节一定要重视预防和治疗。

乳腺结节是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乳腺结节病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中医认为情怀不畅,肝气不得正常疏泻而气滞血淤疾凝,冲任不调者,常有月经紊乱,面部色斑。现代医学认为:婚育、膳食、人生存的外环境和遗传因素是乳腺发病的主要原因。

肥胖会引起性早熟吗

超重和肥胖女童中性早熟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且女孩性早熟的发生与体块指数(BMI)的关系较男童更为密切。随着肥胖度的增加,女童性 早熟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脂肪堆积对性早熟的发生有推动作 用,增加的脂肪或迅速升高的BMI可作为性早熟的前兆。对于女童来说,超 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导致性早熟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儿高血压应如何预防

儿童高血压 预防是关键

高血压本是“成人病”,但近年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趋势,儿童高血压近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资料证实,成人高血压始于儿童,高血压诊治要从儿童开始。

肥胖、饮食过咸、长期精神紧张、熬夜、性格急躁、噪音等都易诱发高血压,尤其是肥胖儿童患高血压的几率是正常儿童的12倍左右。

轻度的儿童高血压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会慢慢损害血管、心脏、肾脏和大脑。儿童高血压若不治疗,会发展为成人高血压,需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并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疾病。所以预防是关键!

胆囊结石和息肉怎样鉴别诊断 胆囊结石男女发病率

了解不同疾病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研究已经逐渐被健康预防工作者重视,为健康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多方面的临床研究表明,胆囊结石患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发病率人群中约为3:1左右。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胆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我国约有8%-11%的患者患有胆结石,其中以四十岁左右的女性肥胖患者居多,我们有三F称,fat、forty、female。


这绝对是肝癌最典型症状千万忽视不得

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是脂肪肝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长时间食欲不振,除了怀疑胃炎以及其他疾病,也应考虑到脂肪肝的可能。

恶心、呕吐、腹胀。轻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有恶心欲呕、厌油、上腹饱胀等不适。恶心的症状常常单独出现。

疲倦乏力。中度以上脂肪肝可以有倦怠、易疲劳的表现。

蜘蛛痣。它是皮肤小 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蜘蛛痣,经常出现在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膀等部位。直径可从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时用指尖 或棉签压迫痣的中心,其呈辐射状的“小血管网”即可褪色,去除压力后又会出现。最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但在一些脂肪肝患者身上也可以看到。

维生素缺乏症。脂肪肝时由于脂肪堆积合并饮食中维生素缺乏,那么人就易出现多种维生素缺乏症。临床可见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角化过度等。少数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

内分泌失调。重度脂肪肝人群中有人可以有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月经过多、闭经,病人体重减轻或增加等表现。

黄疸。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障碍,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渗入组织,将巩膜、黏膜和皮肤染成黄色所致。脂肪肝时黄疸类型常为肝细胞性,该型黄疸常伴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脂肪肝病人会出现轻度黄疸,在肝内脂肪被清除后黄疸即消退。

肝癌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癌症,而且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肝癌严重危害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避免这种威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及时预防肝癌,多了解肝癌常识,避免肝癌找上你。

为了肝脏减肥请多吃豆腐

多吃豆制品可以减轻脂肪肝?没错,在日常饮食当中,如果能注意增加豆制品的摄入量,就会减轻脂肪肝的程度。专家说,虽然目前还无法准确说出豆制品对脂肪肝的减轻程度有多大,但多吃豆制品确实能减轻脂肪肝。

一直以来,酒精过量一直被认为是脂肪肝主要发病原因,但现在,非酒精性的脂肪肝越来越多,而且发病率呈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在上海,普通成人的脂肪肝发病率已经达到17.3%,已经接近发达国家20%的发病率。脂肪肝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疾病,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酒精过量、肥胖、药物不良反应和其他一些疾病的影响,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展博士建议,出现脂肪肝后,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基础治疗”——节制饮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规律生活,要从生活方式上进行调整,减小脂肪肝对自身的伤害。如果饮食调整无效,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而对于脂肪肝的发现,专家说也很简单,正常的体检中的b超,很容易查出脂肪肝来。关键是要对脂肪肝高度重视,不要以为脂肪肝就是吃多了、酒喝多了造成的,要知道脂肪肝可能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到那时,再想通过简单的运动、节食举措来调整几乎不可能了。

21三体综合征宝宝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婴儿出生率每年都在增加。该慈善团体的首席执行官、报告的联名作者 Frank Buckley 表示:“人们常常认为,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出生婴儿人数应该减少。但事实并非如此 -- 在英格兰,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婴儿出生率在15年里上升了25%。与此同时,寿命预期和生活质量也在继续提高。唐氏综合症患者的人数比以往都高,欧洲和北美的患者人数超过了600,000,而全球患者人数约400万。尽管人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由于更好的医疗条件,更佳的机遇和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唐氏综合症患者获得的比过去多。”

新生儿中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5‰左右,介于1/1000-1/500之间。如果加上产前诊断的胎儿计算,发病率为1.32‰。本综合征的发病率十分恒定,而且也不随季节波动。一般认为母亲年龄是影响发病率的重要原因。临床上生育期的高龄妇女指年龄在35岁以上的妇女,其生育的子女痴呆儿和畸形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因为产妇年龄过大,卵细胞可发生变化,人体包括卵巢所承受的各种有害物质和各种射线的影响也就越多,这些因素都会使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机会增多,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不分离现象。最常见的就是21号染色体不分离,结果导致3条21染色体和单条21号染色体胚胎,几乎所有的单体胚胎和大部分三体胚胎在妊娠早期流产,而仅有小部分的21三体则会顺利度过妊娠生产,结果出现先天性愚型儿。

该病的体征非常多样,许多器官组织都有异常。但发育畸形通常没有严重到危及生命的程度。患儿出生时一般平均体重和身长偏低,肌张力低下。头颅小而圆,鼻扁平,睑裂细且向外上倾斜,眼距过宽。嘴小唇厚,舌大常外伸。患儿智能发育缓慢,智力发育不全是本综合征最突出、最严重的表现。语言和生活自理都有困难。按目前的出生率我国平均每20分钟就有一例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十年就累积26万病人,造成高达650亿的社会负担。

多年来,受传统医学教育的影响,国内一直把>35岁的孕妇作为高危人群,直接进行羊水、脐血穿刺或绒毛膜取样进行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但由于羊膜腔穿刺有一定的创伤性,可引起流产,同时需要一定的技术设备条件、花费时间较长、费用较大,不可能在所有的孕妇中广泛开展。其次,即使一些具有羊膜腔穿刺适应症的高危孕妇,由于对羊膜腔穿刺可能会造成流产的恐惧心理,拒绝接受羊水染色体检查,因此,近20年来唐氏综合征的出生数仍然居高不下。

经过发达国家近5-6年大面积筛查结果表明,传统意义上>35岁的高危人群并不存在,80%的唐氏综合征发生在<35岁的孕妇当中,而且随着城市环境污染的加重,如受病毒感染、化学药物、放射性辐射、口服避孕药、老化现象等均会造成唐氏综合症的可能,我国目前唐氏综合征孕妇的年龄下降,患儿例数上升也证明了该疾病与其它单基因遗传病的不同之处,即是偶发的、任何人群都有可能。

以往仅对35岁以上及有其它高危因素的孕妇按常规要求作羊水染色体检查,而这部分的孕妇仅占整个孕妇人群的5%左右,即使全部做产前羊水染色体检查,仅能防止20%的唐氏综合征胎儿的出生,另有80%的唐氏综合征胎儿发生于不属高危但占孕妇人群95%的普通妊娠妇女中。因此,如何做到产前诊断普通孕妇中的唐氏综合征胎儿,是防止和降低唐氏综合征胎儿出生率的关键所在。

我国儿童肥胖发生形势是怎样的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病率呈逐 年上升趋势,以每5年翻1倍的速度增长。首都儿科研究所等6家医院曾对 北京市18岁以下人群开展了专项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 接近10%,与2000年相比上升了 47%。与正常体重儿童比较,肥胖儿童患高 血压、2型糖尿病的概率分别增加了 5. 4倍和2. 8倍;患脂肪肝的概率增加了 51倍。在城市中男性小学生是肥胖/超重的最高发人群,其中7~9岁和10~ 12岁中,超重加肥胖检出率分别高达23. 2%和24. 4%。

相关推荐

警惕孩子患甲亢会影响智力

邻居张先生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茜茜,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能歌善舞,成绩好又听话,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张先生十分困惑,也非常头痛,茜茜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越来越不听话,还很容易发脾气,有时没什么事也会突然哭起来,把张先生夫妇搞得不知所措。老师也反映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还喜欢和同学吵架。看到茜茜这样,张先生夫妇常常责备茜茜越来越不懂事,一家人都十分伤心,也

女性绝经后患心血管病风险增加

有专家提出:女性因有雌激素的保护,发生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比男性小得多。虽然男性患心血管病的人数比女性多,且女性发病年龄比男性晚10~15年,但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却成倍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高于男性。从1995年以来男性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下降趋势,而全球女性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上升趋势。由于女性认识不足,如果临床表现与更年期症状并存,女性常不重视,拖到严重时才就诊。女性心血管疾病

抑郁症焦虑症的患病率

1.大多数报道将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确定在3%~5%的区间,但有报道称达到了6.1%。2.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地区差异较大。3.30年间,报告的抑郁症发病率暴增10~20倍,现在仍然上升趋势;不排除有的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表明”的字眼作了错误(虚假)报道,故本数据可能不准确。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但我国对抑郁症的医疗防治还处在识别率低的局面,地级市以上的医院对其识别率不足

脑瘤的定义

颅内肿瘤又称脑瘤,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前者源于颅内各种组织,如脑膜、脑组织、脑神经等;后者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经血液等途径转移至颅内或源于颅腔附近结构直接向颅内侵犯的癌肿,是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主要疾病。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青壮年发病最多。恶性肿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脑瘤之一,占同期全部脑瘤的19%。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上升趋势,据统计,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而其它恶性肿瘤

哪些人是最需要体检的

第一类人 白领族有一份资料显示:4000多名31-60岁的白领职员中,脂肪肝发病率高达12.9%,肥胖症患病率达31.6%,高脂血症患病率为12.8%,冠心病患病率为3.1%。据分析,白领的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患病率之所以比整个人群患病率还高,可能是因为白领人常有过量的摄食、进零食、吃夜宵等不规律的饮食方式,扰乱了其正常的代谢,为脂肪肝和肥胖的发病提供了条件。如果每年做一次认真的体检,这些疾病便能做

不孕症是什么病

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1~2年尚未受孕或未 能生育者。主要分为原发不孕及继发不孕。原发不孕为从未受孕,继发 不孕为曾经怀孕以后又不孕。其发病率明显上升趋势,可能与晚婚•晚 育、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等相关。

警惕孩子患甲亢会影响智力

临床表现不典型小儿甲亢由于临床表现不如成人典型,往往容易被忽视和漏诊。生活中像茜茜这样的个案并不在少数。小儿甲亢最早的临床表现多是情绪失调,性情容易急躁,容易激动甚至哭泣,学习成绩下降,也有表现为多动、不安静或爱与人争吵,部分有食欲亢进和食量增加,因在生长发育期体重可能下降或保持不变,不像成人患者体重下降那样明显。小儿甲亢患者,甲状腺的大小表现不同,大多数仅为轻度增生,少数可不肿大。总之,临床表现

乳腺癌能治好吗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

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表现

佝偻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大疾病(肺炎、贫血、佝偻病、腹泻病)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到80年代,佝偻病都是严重影响中国儿童发育的一种疾病。当时,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患佝偻病的孩子很多。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且多数患儿属轻症。因我国北方冬季较长,日照短,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而另一种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的病症——骨质疏松症,在我

公用一个坐便器会传染上梅毒吗

是很容易被传染的,建议你最好避免使用。这些病菌有较长的存活时间,淋病细菌能活24小时,性病病毒更长,为2~3天。而现在发病率明显上升趋势的疱疹,因为不光出现在生殖器上,同样存在于臀部,所以与座便器的接触面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