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出血热的治疗

出血热的治疗

1.一般原则

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按乙类传染病上报,密观生命体征,针对五期的临床情况进行相应综合治疗。

发热期可用物理降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发生低血压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常用的有低分子右旋糖酐、补液、血浆、蛋白等。如有少尿可用利尿剂(如速尿等)静脉注射。多尿时应补充足够液体和电解质(钾盐),以口服为主。进入恢复期后注意防止并发症,加强营养,逐步恢复活动。

2.对症和并发症治疗

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剂,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肝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肝治疗。重症患者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春防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鼠类传播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它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病毒病。主要传染源和寄生宿主是小型啮齿类动物,包括野栖的黑线姬鼠,家栖的褐家鼠,林区的大林姬鼠和实验用的大白鼠。

目前,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家鼠型出血热还很严重,而一些老百姓及基层医务人员因对出血热的知识了解不多,常常将出血热误认为感冒或胃肠道疾病。

本病临床症状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严重者可并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颅内出血、肺水肿、脑水肿等。如患者在患病之初自以为是感冒,想“扛”过去,不住院救治或因医生误诊误治,可导致死亡。

老鼠带来病

据我国出血热专家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早在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对其就有记载。1825年在俄国的乌兹别克地区曾发生过本病,当时记录为“出血性疾病”。我国1931年在黑龙江省开始发现本病。直到1976年,韩国李镐汪等才从黑线姬鼠体内分离到本病病毒,称为汉坦病毒。 1980年他们又从汉城轻型出血热流行区内的褐家鼠中分离到一种病毒,称为汉城病毒。1981年,我国也分离到这两种病毒。

发病遍全球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涉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7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有本病发生,年发病4万~6万例,病例数占全世界的90%。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家鼠型病例为主的地区(如华北)有明显的春季发病高峰。本病男女老幼均可感染,尤以20~50岁青壮年发病居多。

月经不调可以吃什么调理

1、乌贼骨炖猪皮
材料:乌贼骨15克,猪皮60克
做法:洗干净乌贼骨、猪皮,猪皮切成丝状,与乌贼骨一同放入陶瓷罐中加水一碗半,隔水蒸至猪皮烂熟,隔一天吃一次,吃个四五次就会有好转。
功效:主要治疗与血型崩漏。
2、玉米须炖瘦肉
材料: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
做法:洗干净玉米须,将瘦肉切成薄片,切几片生姜,一同放入陶瓷罐中,加水500ml,加盖隔水蒸熟。
功效:主治血热型。克清血热、治红崩。
3、益母草煮鸡蛋
材料:鸡蛋2个、益母草30克
做法:将益母草放入砂锅中,熬1个小时,加入鸡蛋煮半小时,去壳后再煮3分钟。
功效:主治痛经、产后恶露不止等月经病。

出血热好治疗吗

一、发热期治疗

1.一般治疗:早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以防休克,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2.液体疗法:发热期由于特有的血管系统损伤,血浆大量渗出及出血;高热,进食量减少,或伴有呕吐或腹泻,使大量体液丧失,血容量急剧减少及内环境严重紊乱,是发生低血压休克及肾损的主要原因。

3.皮质激素疗法:中毒症状重可选用氢化考地松每日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液体稀释后缓慢分次静滴。

4.止血抗凝疗法:根据出血情况,酌情选用止血敏、安络血及白药,但早期应避免用抗纤溶药物。

二、低血压休克期治疗

应针对休克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补充血容量,纠正胶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红细胞、血小板聚集,防止DIC形成和微循环淤滞,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等。

三、少尿期治疗

包括移行阶段及多尿早期,治疗原则应是保持内环境平衡,促进利尿,防治尿毒症、酸中毒、高血容量、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以继发感染。

四、多尿期治疗

治疗原则是及时补足液体及电解质,防止失水、低钾与低钠,防止继发感染。补充原则为量出为入,以口服为主,注意钠、钾的补充。

五、恢复期治疗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和增加活动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防止感冒等其他传染病的侵袭。

猩红热治疗

1、病原治疗。在猩红热早期进行病原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首选青霉素,儿童2万-4万U/kg体重,分2-4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用青霉素治疗后,80%的患儿24h即可退热。平均1.1天咽拭子培养可阴转,4天咽炎消失,皮疹消退。普通型患儿连用5天即可。

对于较严重的中毒性或脓毒型猩红热患儿可适当加大青霉素剂量,加至10万-20万U/(kg·d),静脉滴注,连续用药到热退以后3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剂量20-40mg/(kg·d),分3次或4次口服。也可用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亦可选用氯霉素、林可霉素或头孢菌素等。对带菌者可用常规治疗剂量的青霉素,连续7天,一般均可阴转。

2、对症治疗:若患儿发生感染性休克,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给血管活性药物等。并发风湿病的患儿,可给抗风湿治疗。阿司匹林剂量儿童为0.1/(kg·d),分3次或4次口服,症状控制后,药量可减半。积极的抗风湿治疗,可预防心脏瓣膜病变的发生。发生了肾炎的患儿,可按内科治疗肾炎的方法处理。

3、一般治疗。患儿需卧床,给予足够的水分和热量。患儿的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家长需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可给患儿涂抹炉甘石洗剂以减少瘙痒。

血热病症状

初发或复发病不久。皮疹发展迅速,呈点滴状、钱币状或混合状。常见丘疹、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斑片,潮红、鲜红或深红色。散布于体表各处或几处,以躯干、四肢多见,亦可先从头面开始,逐渐发展至全身。新皮疹不断出现,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干燥易脱落,剥刮后有点状出血。

可有同形反应,伴瘙痒、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赤,苔薄黄或根部黄厚,脉弦滑或滑数。

治疗

血热治疔法则:凉血化斑、清热解毒。

常用药物:生地、赤芍、丹皮、丹参、紫草、白茅根、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板蓝根、大青叶、忍冬藤、北豆根、苦参、草河车、白鲜皮等。舌质较暗或舌有紫斑、皮疹深红者,可加红花或芷红花,热过盛者可加用清血散冲服。

外用方剂:初期多用无刺激性的清热润肤药膏外敷,后期则与血燥型相同。

清凉膏:主要成份有当归、紫草、大黄。

如何治疗出血热呢

1.一般原则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按乙类传染病上报,密观生命体征,针对五期的临床情况进行相应综合治疗。

发热期可用物理降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发生低血压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常用的有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血浆、蛋白等。如有少尿可用利尿剂(如速尿等)静脉注射。无尿者可用20%甘露醇、硫酸镁、大黄口服导泻。多尿时应补充足够液体和电解质(钾盐),以口服为主。进入恢复期后注意防止并发症,加强营养,逐步恢复活动。

2.对症和并发症治疗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剂,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肝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肝治疗。重症患者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牡蒿的功效与作用 通便止咳

牡蒿有通便止咳的功效,可治疗因内热引起的大便干燥,肠道不通,也可治疗肺热咳嗽,气喘痰多等症。《四川中药志》:能清血热、肝热,退潮热。治咳嗽,大小便不通。


出血热患者发热期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早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以防休克,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对呕吐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液、电解质溶液,以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慎用发汗退热药物,以防止出汗后导致休克发生。

2、液体疗法:

发热期由于特有的血管系统损伤,血浆大量渗出及出血。高热,进食量减少,或伴有呕吐或腹泻,使大量体液丧失,血容量急剧减少及内环境严重紊乱,是发生低血压休克及肾损的主要原因。液体疗法的重点是针对每个患者的变化特点,维持好体内血容量、水、电解质、酸碱和渗透压的平衡,预防低血压休克的发生,保证肾血容量灌注,减轻损伤。

发热早期、中期、可按出量加1000~1500ml。发热晚期日用量可按出量加1500~2000ml。其补量可参照体温、血液浓缩及血压情况掌握,有少尿倾向,应区别是肾前性还是肾性,以便合理补液。

补液以平衡盐液为主,同时注意热量摄取。部分患者发热后期、中毒症状重,有恶心、呕吐、应依照病情调整酸硷平衡。在发热后期,尿量减至1000ml/日以下时,更应注意补液治疗。如尿蛋白持续“++”以上时,可酌情用20%甘露醇静滴,每日总量,以不超过250ml为宜,并注意出入量平衡和血压改变。

3、皮质激素疗法:

中毒症状重可选用氢化考地松每日100~200mg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液体稀释后缓慢分次静滴。高热持续不退,尤其是发热、低血压期重叠者可适当加大剂量。

怎么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症状一个是发热,少数患者起病时以低热。多数患者突然起病有畏冷,发热,体温39~40℃之间。

流行性出血热归属于中医“温疫”,“疫疹”,“疫病”范畴,是热疫毒邪导致机体营阴损害所致,主要病机为湿、热、毒三邪杂感有关,老鼠是出血热的最主要传播途径。

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症状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古方中医专业人士介绍说: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除发热外,主要表现有出现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轻型患者热退后症状缓解,重症患者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热如下:

1.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症状治则:清泄腑热

2.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症状取穴:曲池、大椎、足三里、百会、少商。

3.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症状方义:里实热症多为阳明腑热,故取手、足阳明经之合穴曲池、足三里以泻其实热取合治腑病之意;大椎系手、足三阳与督脉交会之处,为古今泄热之要穴;百会亦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穴,为历代医家治疗发热之要穴;据文献分析,古人治里实热症多用上肢未端阴经穴,少商为肺经之井穴,是是泻热之要穴。

4.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症状治法:曲池、足三里、大椎均直剌后用提插泻法,百会平剌。留针至热退。少商用三棱针点剌出血。

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热症状可依据古方辑录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少商——以三棱针剌之,微出血,泄诸脏热凑;《神应经》:大热:曲池、三里、复溜;《针灸集成》:欲泻诸阳之气,先剌百会,次引诸阳热气,使之下行。

温馨提醒:以上治疗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配合中医中药进行,结合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切勿自行盲目治疗,以防延误治疗,影响患者康复。

相关推荐

出血热抗体是什么

当人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后不久,在血清中就可检测到EHF-IgM,在7-10天内达高峰。而EHF-IgG在发病后2周才出现,可持续数年。EHF-IgM的测定对诊断断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有重要价值。一般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之后在起病后的4~5天出血热IGM检测出现阳性,它是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抗体,正常结果为阴性,阳性是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凡遇到急起发热,全身高度衰竭,无力,头痛,眼眶痛

流行性出血热如何隔离呢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的传染源是宿主型小型啮齿动物(家鼠、野鼠),这些小动物的尿、血液及粪便都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很长,一般为2到3个星期不等。主要表现为头痛、全身关节痛、呕吐恶心、发热及腹泻,皮肤出现血点或淤斑等症状。流行性出血热要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具体隔离方法为:①病人住单间病室,同类病人可同住一室,关闭门窗,禁止陪伴和探

野外作业工地如何预防出血热

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等特点。由于老鼠是主要传染源因而该病主要发生在农村及野外工作人员聚居地区,主要发病人群是农民和野外工作者,因而做好防鼠、灭鼠工作是预防出血热的关键。野外作业工地的预防措施:水利、农垦、国防、桥梁、铁路等野外作业工地,在施工前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侦察和疫源

肾综合出血热治疗方法

肾综合出血热治疗方法(一)发热期治疗原则:控制感染,改善中毒症状,减轻外渗,预防休克和DIC。1、控制感染。发病4日内患者可用用利巴韦林,每日1g。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连用3~5日。亦可用α—干扰素肌内注射。2、改善中毒症状。给予易消化饮食。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忌用强烈发热退汗药,以防大量出汗而进一步丧失血容量。中毒症状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呕吐频繁者,可给予灭吐灵

出血热病症是什么

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等。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

出血热传染吗

经了解,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经由虫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又可以分为数十个种类,例如我们最近几年接触过的登革热、埃博拉病毒、裂谷热等都属于出血热。它们主要是经过蜱虫、蚊子等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感染的啮齿动物或者其他动物来传染。接触这些动物的粪便、分泌物、血液等都有可能受到感染,例如饮用了患病牛的牛奶也会被感染。这是出血热主要的传播途径。此外如果您身边出现了出血热患者,那么他所接触过的物品以及被分泌物、

风湿热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若明显心脏受损表现,在病情好转后,控制活动量直到症状消失,血沉正常。若有心脏扩大、心包炎、持续性心动过速和明显心电图异常者,在症状消失,血沉正常后仍需卧床休息3~4周。恢复期亦应适当控制活动量3~6个月。病程中宜进食易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饮食。(二)抗风湿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两类。对无心脑炎的患者不必使用糖皮质激素,水杨酸制剂对急性关节炎疗效确

出血热的检查

1.常规检查(1)血常规 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4日后即明显增高,多在(15~30)×109/L,异型淋巴细胞在1~2病日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为10%~20%,部分达30%以上;血小板明显减少,低血压及少尿期最低,并有异型、巨核血小板出现,多尿后期始恢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发热期开始上升,低血压期逐渐增高,休克期患者明显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血液浓缩与血液稀释的重要

出血热康复期怎么治疗

1.清营汤犀角 生地黄 麦冬 玄参 丹参 竹叶心 银花 黄连 连翘 。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2.犀角地黄汤犀角 生地黄 丹皮 赤芍 。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3.犀角大青汤犀角 大青叶 栀子 淡豆豉 。主治:热毒入血引起的高

出血热少尿期如何治疗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患者出现少尿现象时,必须严格区别是肾前性抑或肾性少尿,确定肾性少尿后,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一、一般治疗少尿期病人血液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仍处于较低水平,病人常伴有高血容量综合征和细胞脱水现象。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应作血液渗透压监测,以区别高渗性脑病抑或低渗性脑水肿。有高血容量综合征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