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空鼻症的应对方法有哪些

空鼻症的应对方法有哪些

第一,进行心理疏导。 折叠

“空鼻症”虽然不能完全说是心理疾病,但是“空鼻症”对精神的影响很大,而心理又会放过来促使“空鼻症”的感受更强烈。所以,当出现空鼻症的症状之后,先进行检查,如果果真没问题选择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转移对鼻腔的注意力。

第二,预防在前、谨慎手术。 折叠

说来说去,空鼻症还是由于手术直接导致或间接诱发的,所以做好的办法就是预防在前、谨慎手术。出现鼻炎等症状以后,尽量选择保守的治疗手段,避免手术损伤鼻腔。

手术能治病,但是不到万不得已手术还是要谨慎,毕竟手术对身体的伤害很难预估。王生梁也呼吁所有的同行,在手术之前能对患者详尽的道明副作用,能通过保守治疗之前切勿使用手术。

空鼻症的诊断

诊断

空鼻综合征诊断依据:

1.病史

既往鼻甲切除手术史。

2.临床症状

至少包括:鼻塞及鼻腔和(或)鼻咽、咽部干燥感,部分患者合并有鼻腔结痂、鼻腔脓涕、恶臭,血性鼻分泌物、精神压抑感等。

3.鼻镜检查

鼻腔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干燥或结痂,正常鼻甲结构缺如,鼻腔呈筒状扩大,可直视鼻咽部。

空鼻症的治疗

保守治疗有效,但疗效欠佳。

目前通行的治疗方案是缩窄过度宽敞的鼻腔。具体缩窄部位、程度、使用材料因人而异。

带蒂腹直肌筋膜肋软骨片下鼻甲黏膜下填充术可有效改善空鼻综合征患者症状。鼻前孔缩小术可显著缓解甚至治愈“空鼻综合征”。

空鼻症做哪些检查

1994年首先由Eugene和Stenkvis撰写的术语“空鼻综合征”是用来形容鼻腔组织缺失和影像学显示鼻腔的正常解剖结构缺失伴有的某些症状。

1.病史

既往鼻甲切除性手术史。

2.临床症状

鼻塞及鼻咽部干燥,或合并有鼻腔结痂、精神压抑等。

3.检查

1.鼻内镜检查:显示出宽阔的鼻腔,黏膜干燥,苍白,偶有结痂,存在1个或2个鼻甲组织缺失。

2.X线检查、CT扫描:鼻腔鼻甲组织缺失。

鉴别

过去曾将空鼻综合征误诊为萎缩性鼻炎,而现在对此病的认识已有提高,重要的是认识了此病与塬发性萎缩性鼻炎的区别,以及对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空鼻症患者有多痛苦

耳鼻喉科:伤医重灾区

在温岭杀医事件因医生的群体抗议在全国造成轰动后,杀医者连恩青迅速被病友们归入空鼻症患者群体。

早在温岭事件发生之前,中国已经形成一个空鼻症病人群体。由于缺乏流行病学统计,这个群体的具体数量尚不得而知。

北京同仁医院原耳鼻喉科医生王先忠曾研究过空鼻症,并为部分空鼻症患者做了探索性的手术治疗。目前为止他共诊断出一百多例空鼻症患者,他所建立的空鼻症患者群有260多人。“现在已知道的空鼻症病人只是冰山一角,海面下还不知道有多大一个群体。”王先忠估计,其数量应在万人以上。

王先忠诊断空鼻症的主要依据是:CT检查显示下鼻甲缺失较多、鼻腔干冷、过度通气,并继发胸闷、失眠、抑郁等。其中第一条最为重要,它意味着患者曾接受过用以治疗鼻炎的下鼻甲破坏性手术,包括切除术、微波、激光、低温等离子等。多年来,这些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鼻炎方便有效的手段。但是,手术可能的副作用被低估。某种意义上,空鼻症正是手术可能的副作用的集中表现。

根据媒体报道的相关细节判断,王先忠不能确定连恩青也是一名空鼻症病人。但是,他认为2012年发生在北京的患者刺医事件与空鼻症有关。2012年4月13日,一名叫吕福克的患者一天之内连续刺伤北大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教授邢志敏和北京航天总医院的一名医生。据媒体报道,吕福克曾在天津做过一起鼻手术,并曾要求邢志敏开具手术医院犯有过错的证明以便索赔。

王先忠称,近三年来,耳鼻喉科已经发生不下十起流血事件。其中不少行凶者是空鼻症患者。血案之外,更多的则是难以计数的普通医疗纠纷。王先忠认为,空鼻症患者的不断增多,使得在综合医院本属小科室的耳鼻喉科,却成为医患矛盾的“重灾区”。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发现,发生于2012年9月4日导致4人受伤的深圳鹏程医院伤医事件,也发生在耳鼻喉科,而行凶者也是一名鼻炎患者。

不过,由于医院事后多选择“低调”处理,这些伤医案的具体情节大都不为人所知,是否与空鼻症有关更是没有定论。

难以理解的痛苦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在国内耳鼻喉学界,“空鼻症”目前尚不被视为一种疾病。“空鼻症”的正式名称是“空鼻综合症”,英文全称是empty nose syndrome(ENS)。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医生Kern等于1994年前提出,用以形容因鼻腔组织缺失和正常解剖结构缺失导致的某些症状。因为组织缺失,导致鼻腔过于宽敞,故以“空鼻”命名。

2000年,美国医生Moore Eric再次提出这一概念,旨在“提醒临床医师不要过分地切除鼻腔组织结构,以免引起鼻腔不可逆病理损伤”。

王先忠于2009年开始关注空鼻症。他发现一些做过下鼻甲手术的病人——特别是被过度切除下鼻甲者——有一个奇怪症状:明明手术之后鼻子变得宽敞了,病人却仍感觉鼻塞。这种被称为“矛盾性鼻塞”的症状,均一定程度地出现在空鼻症病人身上,它也是病人最痛苦的症状。

温岭杀医者正是如此。2012年3月,连恩青因患有肥厚性鼻炎,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双侧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检查结果表明其鼻腔明显通敞。但据其家人反映,连恩青一直抱怨鼻塞,经常要用夹子或棉签把鼻子撑开,否则就会感到呼吸困难。此外他还深度失眠,原本性格温和,手术后却变得脾气暴躁,“整个世界只剩下鼻子”。

对于空鼻症患者的“矛盾性鼻塞”症状,王先忠认为,对下鼻甲不适当的物理损伤破坏了鼻腔原本正常的呼吸组织结构,致使鼻腔的呼吸偏离了正常的生理状态,导致一系列呼吸系统的紊乱,患者因此缺少正常的呼吸感受。

上海耳鼻喉科医生余洪猛撰文称,鼻黏膜上有各种感受器来对鼻腔是否通畅、温度是否适宜做出反应,所以不能简单地、想当然地通过把鼻黏膜消融、萎缩变小来治疗鼻炎,其产生的结果有可能背道而驰。

不过,并非所有过度切除下鼻甲的手术都会导致空鼻症。让空鼻症研究者迷惑不解的一个现象是:有的喉癌患者,即使通过手术将鼻腔挖空,也不会导致空鼻症。此外,也有的空鼻症患者,在手术一两年后,不需要特殊治疗,仅靠身体自身的代偿机制就可以自行痊愈。

为了缓解痛苦,不少空鼻症或疑似空鼻症患者均有一些“怪癖”。有的必须在鼻子里塞一块棉花才会感觉舒服,有的需要不断对鼻腔进行冲洗,还有的拿一个热水杯不时用热气“熏”鼻孔。王先忠接诊过的一位空鼻症病人,曾有一段时间需要“追空气”——每呼出一口气,就得追着它往前走,否则就会难受。

多名患者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假如可以换,他们宁可用胳膊、眼睛或者其他身上的任何器官,来换回一个健康的鼻子。

“这东西就是痛,但又不能给人看见,不像断手断脚的可以得到人同情,”广州空鼻症患者范秋(化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但是确实无比难受,没有人相信我们。以为我像小孩一样把事情夸张了。”

与躯体的病痛相比,患者心理上的痛苦似乎更为严重。由于无法解释“矛盾性鼻塞”,不少患者均被医生怀疑是精神问题,并建议其去看精神科医生。而家人也对患者的痛苦感到无法理解。

一部分患者则会把仇恨指向医生。余洪猛凭经验认为,空鼻症患者其实在做手术之前就存在一定的精神障碍,手术加剧了他们的情绪反应。“不做他不舒服,做了他更不舒服。你给他做了手术,他就会拼命去想,认为是你手术的问题。”因此,对于这样的患者,即便对方再三请求,他也不会轻易为其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因不恰当手术患上空鼻症的病人,反而会越发迷恋手术,希望用新的手术治疗因手术导致的空鼻症。2012年以来,包括下鼻甲手术在内,一位山东枣庄的空鼻症患者已先后做过六个手术,花费十万余元,仍在痛苦中四处求医。2013年12月2日,一位靠自身代偿功能使空鼻症症状消失的刘姓患者,坚持要求王先忠再为其做一个手术,因为他又感觉鼻子其他部位不舒服。

被回避的疾病

在王先忠诊断的空鼻症患者当中,约有一半做过“低温等离子”手术——一种近年来非常流行的用以治疗慢性鼻炎的手术。相比于保守治疗和其他手术,它对鼻炎患者而言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不流血、费用低,甚至不用住院。南方周末记者获悉,在温岭事件发生后,部分医院停止了这种手术。

在余洪猛看来,在治疗慢性鼻炎的问题上,低温等离子手术的作用被夸大且经常滥用。在临床实践中,余发现,不少病人做了该项治疗后,短期内鼻腔通气明显好转。但时间一长,便发现为此付出了无法挽回的代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耳鼻喉科医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手术治疗鼻炎之所以流行,有着深厚的背景。在他看来,对于一些中小医院而言,由于无法像三甲医院那样做大手术,低温等离子等小手术就成为重要创收渠道。创收指标被分解到科室,科室再分解到医生。而医生只能靠多给病人做手术完成指标,“过度医疗”因此在所难免。近一两年,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医院不再靠卖药赚钱,手术就显得更为重要。

根据2001年发表于《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的一篇论文,国内至少早在1996年就发现了空鼻综合症患者。论文作者在向医生同行提出警告:鼻甲过分切除并发ENS是一种后果严重的难以医治的医源性并发症,耳鼻咽喉科医师应尽量避免对鼻粘膜和结构作不必要切除或损伤。

而空鼻症也至少在2005年就已经写进了中国权威的医学教科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其正式名称是“医源性萎缩性鼻炎”。因为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教材中强调“应引起关注”。

然而事实上,由于涉及庞大利益及学科形象,空鼻症一直未能引起业内足够重视。用一位耳鼻喉科医生的话说,国内耳鼻喉界对于该病多持“回避”态度。这使得学界对空鼻症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在温岭事件之前,部分做过下鼻甲手术的患者,有着空鼻症的类似症状,但他们此前从未听说过空鼻症。医生在其病历上通常不会写出明确诊断,而多为模糊的描述。

从2011年开始,王先忠开始尝试用“填充”手术治疗空鼻症患者,如今已治疗了二十多例。据其介绍,其中有两例痊愈,一部分有改善,也有的没有效果。因为治疗效果的争议,他曾与个别患者发生纠纷。但王先忠并不担心自己也会被空鼻症病人杀掉。秘诀在于,他会充分告知病人手术可能的结果以及风险。

余洪猛对空鼻症的治疗前景持悲观态度。不过他仍博得了不少空鼻症患者的好感,原因也在于,他会将下鼻甲手术的真相告知他们。

多名空鼻症患者也提到,在做下鼻甲手术之前,手术医生都是只强调这种手术的好处,从未提及可能的副作用。

“手术是否有问题暂不去说,至少我们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尊重。”江苏吴江患者于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2012年10月,他因过敏性鼻炎做了双侧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手术让他的两个鼻孔变得一大一小,并于不久后出现若干空鼻症症状。他确信自己是一个“空鼻症”患者,但未被医生确认。不久前,因为病痛,于佳不得不辞去工作在家休养。

南方周末记者就空鼻症试图联系多名耳鼻喉科医生采访,但大都被婉拒。一名医生说,在温岭事件之后,医院已明确要求医生不得接受记者采访。

有接受采访的空鼻症患者对南方周末记者承认,他们痛恨医生,并且也有过杀医生的冲动。

走投无路的病人

“针对下鼻甲的破坏性手术,不仅仅是中国在做,包括欧美发达国家也在做。为什么国外没有杀医事件发生呢?”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王先忠提出反问。他给南方周末记者的答案是:中国缺乏公正的医疗纠纷解决渠道——至少病人不相信有。

“医院是治病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地方,”王先忠说,“法院是说理的地方。但患者不相信法院。”

不少空鼻症患者想过跟医院打官司以“讨回公道”,但在仔细考虑之后大都放弃。认为“肯定打不赢”。但他们对医生的仇恨情绪并没有减弱。

“几乎所有空鼻症患者都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对待。”王先忠说,“他们有一种被遗弃感——被社会和家人遗弃——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绝望感和愤怒感。”

做完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半年后,连恩青开始感到鼻子不舒服。之后,他开始踏上一条漫长的求医及维权之路。

据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郑必坚介绍,2012年12月底,连恩青曾找到他,反映“手术效果不好”。但院方找来医院五官科主任看过之后,认为手术没有问题。大约过了十几天后,连恩青再次找到医院,他这次的诉求是要求医院再次为其做个手术,以解决他的痛苦。但院方组织科内所有专家会诊后,认为不需要再次手术。郑必坚承认,有一次找他的时候,连恩青显得非常痛苦,甚至当场下跪。

后来被连恩青杀死的医生王云杰,本人并非连的手术医生,他因参与过这起医疗纠纷调解而被连恩青记住。

连恩青似乎从没怀疑过自己有可能是空鼻症患者。在做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的同时,他还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做了另一个手术——“鼻中隔矫正术”。他认为是这个手术出了问题,“他觉得该开右边医生给开成了左边。”一直陪连恩青看病的妹妹连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郑必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针对连恩青的问题,该院还曾邀请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汤建国对连恩青会诊,认为“手术效果很好”。南方周末记者曾找到汤核实此说法,但汤拒绝接受采访。

温岭市卫生局一位副局长承认,连恩青也曾因鼻手术争议找过卫生局。

据妹妹连超介绍,2013年初,她曾陪连恩青到杭州多家三甲医院的耳鼻喉科看病,医生均认为鼻子没问题。2013年8月,她专门陪哥哥到上海一家顶级医院看病,医生仍认为其鼻子没问题。这也让连超确信连恩青精神有问题,并喊来家里亲戚,将连恩青强行送入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哥哥不想去,当时还打了我,把我的手机给摔了。”连超说。

病历显示,10月24日,凶案发生前一天,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被家人接出后第9天,连恩青最后一次到医院看鼻子。他这次找的是台州市立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张朝晖,并在病人信息登记单上填了一个化名——他一直怀疑医生在“串通”起来欺骗他。

南方周末记者事后曾找到张朝晖了解连恩青的此次治疗经过,张婉言谢绝,称采访需经医院批准。南方周末记者找到院方,一位副院长表示采访需经上级部门批准。

次日,疑似空鼻症患者连恩青,拿着一把刀子和一把榔头,决绝地来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空鼻症是什么症状

一、典型的临床表现

鼻塞及鼻咽部干燥感,注意力无法集中、疲劳、烦躁、鼻腔浓涕、血性分泌物、恶臭、嗅觉减退等。部分严重患者嗅觉消失,失眠,呼吸有窒息感,精神上焦虑、抑郁。

二、鼻塞及鼻腔和(或)鼻咽、咽部干燥感,部分患者有窒息感、注意力无法集中、疲劳、烦躁、焦虑、抑郁、鼻腔脓涕、血性分泌物、恶臭、嗅觉减退等。鼻腔检查可见鼻腔宽敞呈“筒状”。

三、当下鼻甲和(或)中鼻甲因病变或因肿瘤(如鼻咽癌)放疗后,或由于不明原因的自然萎缩,鼻黏膜过度受损,从而导致一系列“特殊的症状”,让患者感觉鼻塞及鼻腔和鼻咽、咽部干燥、干痛等,这就是所谓的“空鼻症”。

四、空鼻症患者有相同的经历:首先,他们因为鼻子不通气,去医院看鼻炎;然后,做了微创等需要修除鼻甲的手术,但术后出现鼻咽干燥、肺部难受、鼻子堵塞、精神不济、睡不着觉等症状;接着,各种复查、诊断均为正常,于是出现家人不理解,被怀疑精神病等情况;再往后,有些人为了求医全国医院到处跑,并上网查询,用了各种办法后,知道自己患了空鼻症,于是又各种投诉,但往往无果。

空鼻症的诊断

空鼻综合征诊断依据:

1.病史

既往鼻甲切除手术史。

2.临床症状

至少包括:鼻塞及鼻腔和(或)鼻咽、咽部干燥感,部分患者合并有鼻腔结痂、鼻腔脓涕、恶臭,血性鼻分泌物、精神压抑感等。

3.鼻镜检查

鼻腔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干燥或结痂,正常鼻甲结构缺如,鼻腔呈筒状扩大,可直视鼻咽部。

空鼻症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有效,但疗效欠佳。

目前通行的治疗方案是缩窄过度宽敞的鼻腔。具体缩窄部位、程度、使用材料因人而异。

带蒂腹直肌筋膜肋软骨片下鼻甲黏膜下填充术:有效改善空鼻综合征患者症状。鼻前孔缩小术可显着缓解甚至治愈“空鼻综合征”。

预防

作为医生,应以谨慎的态度来行鼻甲切除术,防止由于鼻甲手术后发生空鼻综合征的后遗症。严格控制鼻甲切除范围、选择合适的下鼻甲手术方式、在鼻内镜手术中注意保护黏膜等是预防空鼻综合征的主要手段。

作为鼻甲切除术的患者,千万别让鼻部的不适症状影响到情绪,从而演变出心理问题。调整生活习惯,注意卫生、加强营养、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健康状况。

作为鼻炎患者,应该事前对鼻甲切除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充分考虑治疗必要性和手术可能的风险,任何的手术都没有百分百成功率。

建议鼻炎患者日常做好鼻腔的清洗。普通的鼻炎患者可以每天用专门的海水洗鼻,干燥、萎缩性患者可以用热度跟体温差不多的生理盐水洗鼻。

空鼻症的危害

空鼻症让人生不如死

记者在网上搜索“空鼻症”,发现有患者描述称:“这个病真的让人生不如死,它让人羡慕瘸子和瞎子,因为每呼吸一下都要忍受干、冷、疼的折磨,更为可怕的是,空鼻症是至今国内外都无法治愈的。”>>>如何预防儿童鼻炎的产生

根据网上一些空鼻症患者群体的陈述,他们在做了鼻甲手术后出现鼻咽干燥、肺部难受、鼻子堵塞、精神不济、睡不着觉等症状。但是各种复查、诊断均为正常,于是或被怀疑有精神病等症状。而在“空鼻症:杀医血案的"幕后真凶"?”一文中,则指出“温岭杀医案的凶手连恩青,正是接受了双侧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微创切除术。”

空鼻症并非规范医学名称

鼻腔有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加温空气的温度及润湿空气中的水分的功能。但一旦因为不明原因或先前手术治疗而导致鼻腔过度通畅,使鼻腔固有的功能丧失,那就形成所谓的“空鼻症候群”。

空鼻症是一种由鼻甲切除性手术或类似手术导致的鼻腔综合症。其主要特征为鼻塞及鼻腔、咽部干燥感等症状,鼻腔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鼻腔宽敞呈“筒状”。

不过,有耳鼻喉科医生在撰文指出,空鼻症这个概念在医学界仍然不是一个公认的规范用语,甚至这个病到底存不存在都有重大争议。“空鼻症是一个很少用的词汇,临床上一般使用"萎缩性鼻炎"或者"鼻腔宽大症候群"来描述类似空鼻症的临床病例。"鼻腔宽大症候群"也被有些医生称为"鼻源性神经官能症"。”

空鼻症是怎么引起的

空鼻症又称空鼻综合症,是一种 由鼻甲切除性手术或类似手术导致的鼻腔综合症。其主要特征为鼻塞及鼻腔和(或)鼻咽、咽部干燥感等症状。鼻腔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鼻腔宽敞呈“筒状”。1994年首先由Eugene和Stenkvis撰写的术语。过去曾将空鼻综合症误诊为萎缩性鼻炎,而现在对此病的认识已有提高,重要的是认识了此病与原发性萎缩性鼻炎的区别,以及对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空鼻症是什么

鼻腔就是一台空气调节器,可以感受气味,对吸进来的空气进行加温加湿,同时发挥过滤作用。

另外,鼻腔的黏膜,尤其是鼻甲的黏膜可以感受有气体进入鼻腔。如果黏膜缺失多了,“空调”的作用减弱,呼吸时会感到一股凉风直接进入到肺里,产生非常不舒服的感觉。

什么是空鼻症?周兵表示,这是与鼻腔组织过度缺失相关的临床症候群,及相应的鼻腔鼻窦影像学表现,临床称为空鼻综合征。多数人认为,此病与鼻甲切除过多有关。

鼻甲又是什么呢?“鼻腔里面有些凹凸不平的结构,解剖上称为鼻甲,表面覆盖一层黏膜,黏膜表面又覆一层黏液。”周兵说。

“我所经历的21例诊断为空鼻综合征的病人中,部分与鼻甲切除有关(主要是下鼻甲),部分病人的下鼻甲并未切除过多,有的病人鼻甲甚至是看似形态正常的。”周兵说,“还有2例只是鼻中隔手术,鼻甲未处理。这些病人术前都接受心理科的评估,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目前,医学上还不知道空鼻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基础,单纯说鼻甲切除过多也解释不了所有问题。如一些肿瘤病人的鼻腔都空了,虽然鼻腔通气有不适,却极少有类似情况发生。”周兵表示。

据了解,鼻甲手术已经存在了近两个世纪,空鼻综合征的发病人数尚无确切数字。

“空鼻综合征是个未解之谜,应该是综合因素所致。”周兵说。在诊断的依据中,出现精神心理障碍是必要条件。

治疗过程中,医患沟通十分重要。也许医学检查结果都正常,但病人的感受却并不舒服,这种感受会使病人非常焦虑和痛苦。因此,帮助病人舒缓情绪是治疗的重要部分。

对于部分空鼻综合征病人,可以采用手术治疗。一方面是缩小鼻腔或鼻前庭,缓解过度通气,另一方面也带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

空鼻症患者有多痛苦

在国内耳鼻喉学界,“空鼻症”目前尚不被视为一种疾病。医生在病历上通常不会写出明确诊断,而多为模糊的描述。

空鼻症多因过度切除下鼻甲手术导致,手术的作用被夸大且滥用,医生多强调手术的好处,少提及可能的副作用。

病人不相信有公正的医疗纠纷解决渠道,被杀死的温岭医生不是手术医生,只是参与过这起医疗纠纷调解而遭遇横祸。

浙江温岭杀医事件发生后,空鼻症——一种神秘的疾病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杀医者连恩青,被怀疑是一名空鼻症患者,在经过一番失败的求医及维权努力之后,他用刀刺向了医生。

而在此之前,由于触及“过度医疗”等敏感问题,空鼻症被医疗界“回避”。同时,由于它目前尚属世界性难题,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个别绝望的病人要么自杀,要么杀医。空鼻症已由医学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

耳鼻喉科:伤医重灾区

在温岭杀医事件因医生的群体抗议在全国造成轰动后,杀医者连恩青迅速被病友们归入空鼻症患者群体。

早在温岭事件发生之前,中国已经形成一个空鼻症病人群体。由于缺乏流行病学统计,这个群体的具体数量尚不得而知。

北京同仁医院原耳鼻喉科医生王先忠曾研究过空鼻症,并为部分空鼻症患者做了探索性的手术治疗。目前为止他共诊断出一百多例空鼻症患者,他所建立的空鼻症患者群有260多人。“现在已知道的空鼻症病人只是冰山一角,海面下还不知道有多大一个群体。”王先忠估计,其数量应在万人以上。

王先忠诊断空鼻症的主要依据是:CT检查显示下鼻甲缺失较多、鼻腔干冷、过度通气,并继发胸闷、失眠、抑郁等。其中第一条最为重要,它意味着患者曾接受过用以治疗鼻炎的下鼻甲破坏性手术,包括切除术、微波、激光、低温等离子等。多年来,这些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鼻炎方便有效的手段。但是,手术可能的副作用被低估。某种意义上,空鼻症正是手术可能的副作用的集中表现。

根据媒体报道的相关细节判断,王先忠不能确定连恩青也是一名空鼻症病人。但是,他认为2012年发生在北京的患者刺医事件与空鼻症有关。2012年4月13日,一名叫吕福克的患者一天之内连续刺伤北大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教授邢志敏和北京航天总医院的一名医生。据媒体报道,吕福克曾在天津做过一起鼻手术,并曾要求邢志敏开具手术医院犯有过错的证明以便索赔。

王先忠称,近三年来,耳鼻喉科已经发生不下十起流血事件。其中不少行凶者是空鼻症患者。血案之外,更多的则是难以计数的普通医疗纠纷。王先忠认为,空鼻症患者的不断增多,使得在综合医院本属小科室的耳鼻喉科,却成为医患矛盾的“重灾区”。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发现,发生于2012年9月4日导致4人受伤的深圳鹏程医院伤医事件,也发生在耳鼻喉科,而行凶者也是一名鼻炎患者。

不过,由于医院事后多选择“低调”处理,这些伤医案的具体情节大都不为人所知,是否与空鼻症有关更是没有定论。

难以理解的痛苦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在国内耳鼻喉学界,“空鼻症”目前尚不被视为一种疾病。“空鼻症”的正式名称是“空鼻综合症”,英文全称是empty nose syndrome(ENS)。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医生Kern等于1994年前提出,用以形容因鼻腔组织缺失和正常解剖结构缺失导致的某些症状。因为组织缺失,导致鼻腔过于宽敞,故以“空鼻”命名。

2000年,美国医生Moore Eric再次提出这一概念,旨在“提醒临床医师不要过分地切除鼻腔组织结构,以免引起鼻腔不可逆病理损伤”。

王先忠于2009年开始关注空鼻症。他发现一些做过下鼻甲手术的病人——特别是被过度切除下鼻甲者——有一个奇怪症状:明明手术之后鼻子变得宽敞了,病人却仍感觉鼻塞。这种被称为“矛盾性鼻塞”的症状,均一定程度地出现在空鼻症病人身上,它也是病人最痛苦的症状。

温岭杀医者正是如此。2012年3月,连恩青因患有肥厚性鼻炎,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双侧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检查结果表明其鼻腔明显通敞。但据其家人反映,连恩青一直抱怨鼻塞,经常要用夹子或棉签把鼻子撑开,否则就会感到呼吸困难。此外他还深度失眠,原本性格温和,手术后却变得脾气暴躁,“整个世界只剩下鼻子”。

对于空鼻症患者的“矛盾性鼻塞”症状,王先忠认为,对下鼻甲不适当的物理损伤破坏了鼻腔原本正常的呼吸组织结构,致使鼻腔的呼吸偏离了正常的生理状态,导致一系列呼吸系统的紊乱,患者因此缺少正常的呼吸感受。

上海耳鼻喉科医生余洪猛撰文称,鼻黏膜上有各种感受器来对鼻腔是否通畅、温度是否适宜做出反应,所以不能简单地、想当然地通过把鼻黏膜消融、萎缩变小来治疗鼻炎,其产生的结果有可能背道而驰。

不过,并非所有过度切除下鼻甲的手术都会导致空鼻症。让空鼻症研究者迷惑不解的一个现象是:有的喉癌患者,即使通过手术将鼻腔挖空,也不会导致空鼻症。此外,也有的空鼻症患者,在手术一两年后,不需要特殊治疗,仅靠身体自身的代偿机制就可以自行痊愈。

为了缓解痛苦,不少空鼻症或疑似空鼻症患者均有一些“怪癖”。有的必须在鼻子里塞一块棉花才会感觉舒服,有的需要不断对鼻腔进行冲洗,还有的拿一个热水杯不时用热气“熏”鼻孔。王先忠接诊过的一位空鼻症病人,曾有一段时间需要“追空气”——每呼出一口气,就得追着它往前走,否则就会难受。

多名患者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假如可以换,他们宁可用胳膊、眼睛或者其他身上的任何器官,来换回一个健康的鼻子。

“这东西就是痛,但又不能给人看见,不像断手断脚的可以得到人同情,”广州空鼻症患者范秋(化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但是确实无比难受,没有人相信我们。以为我像小孩一样把事情夸张了。”

与躯体的病痛相比,患者心理上的痛苦似乎更为严重。由于无法解释“矛盾性鼻塞”,不少患者均被医生怀疑是精神问题,并建议其去看精神科医生。而家人也对患者的痛苦感到无法理解。

一部分患者则会把仇恨指向医生。余洪猛凭经验认为,空鼻症患者其实在做手术之前就存在一定的精神障碍,手术加剧了他们的情绪反应。“不做他不舒服,做了他更不舒服。你给他做了手术,他就会拼命去想,认为是你手术的问题。”因此,对于这样的患者,即便对方再三请求,他也不会轻易为其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因不恰当手术患上空鼻症的病人,反而会越发迷恋手术,希望用新的手术治疗因手术导致的空鼻症。2012年以来,包括下鼻甲手术在内,一位山东枣庄的空鼻症患者已先后做过六个手术,花费十万余元,仍在痛苦中四处求医。2013年12月2日,一位靠自身代偿功能使空鼻症症状消失的刘姓患者,坚持要求王先忠再为其做一个手术,因为他又感觉鼻子其他部位不舒服。

被回避的疾病

在王先忠诊断的空鼻症患者当中,约有一半做过“低温等离子”手术——一种近年来非常流行的用以治疗慢性鼻炎的手术。相比于保守治疗和其他手术,它对鼻炎患者而言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不流血、费用低,甚至不用住院。南方周末记者获悉,在温岭事件发生后,部分医院停止了这种手术。

在余洪猛看来,在治疗慢性鼻炎的问题上,低温等离子手术的作用被夸大且经常滥用。在临床实践中,余发现,不少病人做了该项治疗后,短期内鼻腔通气明显好转。但时间一长,便发现为此付出了无法挽回的代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耳鼻喉科医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手术治疗鼻炎之所以流行,有着深厚的背景。在他看来,对于一些中小医院而言,由于无法像三甲医院那样做大手术,低温等离子等小手术就成为重要创收渠道。创收指标被分解到科室,科室再分解到医生。而医生只能靠多给病人做手术完成指标,“过度医疗”因此在所难免。近一两年,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医院不再靠卖药赚钱,手术就显得更为重要。

根据2001年发表于《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的一篇论文,国内至少早在1996年就发现了空鼻综合症患者。论文作者在向医生同行提出警告:鼻甲过分切除并发ENS是一种后果严重的难以医治的医源性并发症,耳鼻咽喉科医师应尽量避免对鼻粘膜和结构作不必要切除或损伤。

而空鼻症也至少在2005年就已经写进了中国权威的医学教科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其正式名称是“医源性萎缩性鼻炎”。因为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教材中强调“应引起关注”。

然而事实上,由于涉及庞大利益及学科形象,空鼻症一直未能引起业内足够重视。用一位耳鼻喉科医生的话说,国内耳鼻喉界对于该病多持“回避”态度。这使得学界对空鼻症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在温岭事件之前,部分做过下鼻甲手术的患者,有着空鼻症的类似症状,但他们此前从未听说过空鼻症。医生在其病历上通常不会写出明确诊断,而多为模糊的描述。

从2011年开始,王先忠开始尝试用“填充”手术治疗空鼻症患者,如今已治疗了二十多例。据其介绍,其中有两例痊愈,一部分有改善,也有的没有效果。因为治疗效果的争议,他曾与个别患者发生纠纷。但王先忠并不担心自己也会被空鼻症病人杀掉。秘诀在于,他会充分告知病人手术可能的结果以及风险。

余洪猛对空鼻症的治疗前景持悲观态度。不过他仍博得了不少空鼻症患者的好感,原因也在于,他会将下鼻甲手术的真相告知他们。

多名空鼻症患者也提到,在做下鼻甲手术之前,手术医生都是只强调这种手术的好处,从未提及可能的副作用。

“手术是否有问题暂不去说,至少我们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尊重。”江苏吴江患者于佳对南方周末记者说。2012年10月,他因过敏性鼻炎做了双侧鼻甲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手术让他的两个鼻孔变得一大一小,并于不久后出现若干空鼻症症状。他确信自己是一个“空鼻症”患者,但未被医生确认。不久前,因为病痛,于佳不得不辞去工作在家休养。

南方周末记者就空鼻症试图联系多名耳鼻喉科医生采访,但大都被婉拒。一名医生说,在温岭事件之后,医院已明确要求医生不得接受记者采访。

有接受采访的空鼻症患者对南方周末记者承认,他们痛恨医生,并且也有过杀医生的冲动。

走投无路的病人

“针对下鼻甲的破坏性手术,不仅仅是中国在做,包括欧美发达国家也在做。为什么国外没有杀医事件发生呢?”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王先忠提出反问。他给南方周末记者的答案是:中国缺乏公正的医疗纠纷解决渠道——至少病人不相信有。

“医院是治病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地方,”王先忠说,“法院是说理的地方。但患者不相信法院。”

不少空鼻症患者想过跟医院打官司以“讨回公道”,但在仔细考虑之后大都放弃。认为“肯定打不赢”。但他们对医生的仇恨情绪并没有减弱。

“几乎所有空鼻症患者都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对待。”王先忠说,“他们有一种被遗弃感——被社会和家人遗弃——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绝望感和愤怒感。”

做完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半年后,连恩青开始感到鼻子不舒服。之后,他开始踏上一条漫长的求医及维权之路。

据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郑必坚介绍,2012年12月底,连恩青曾找到他,反映“手术效果不好”。但院方找来医院五官科主任看过之后,认为手术没有问题。大约过了十几天后,连恩青再次找到医院,他这次的诉求是要求医院再次为其做个手术,以解决他的痛苦。但院方组织科内所有专家会诊后,认为不需要再次手术。郑必坚承认,有一次找他的时候,连恩青显得非常痛苦,甚至当场下跪。

后来被连恩青杀死的医生王云杰,本人并非连的手术医生,他因参与过这起医疗纠纷调解而被连恩青记住。

连恩青似乎从没怀疑过自己有可能是空鼻症患者。在做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的同时,他还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做了另一个手术——“鼻中隔矫正术”。他认为是这个手术出了问题,“他觉得该开右边医生给开成了左边。”一直陪连恩青看病的妹妹连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郑必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针对连恩青的问题,该院还曾邀请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汤建国对连恩青会诊,认为“手术效果很好”。南方周末记者曾找到汤核实此说法,但汤拒绝接受采访。

温岭市卫生局一位副局长承认,连恩青也曾因鼻手术争议找过卫生局。

据妹妹连超介绍,2013年初,她曾陪连恩青到杭州多家三甲医院的耳鼻喉科看病,医生均认为鼻子没问题。2013年8月,她专门陪哥哥到上海一家顶级医院看病,医生仍认为其鼻子没问题。这也让连超确信连恩青精神有问题,并喊来家里亲戚,将连恩青强行送入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哥哥不想去,当时还打了我,把我的手机给摔了。”连超说。

病历显示,10月24日,凶案发生前一天,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被家人接出后第9天,连恩青最后一次到医院看鼻子。他这次找的是台州市立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张朝晖,并在病人信息登记单上填了一个化名——他一直怀疑医生在“串通”起来欺骗他。

南方周末记者事后曾找到张朝晖了解连恩青的此次治疗经过,张婉言谢绝,称采访需经医院批准。南方周末记者找到院方,一位副院长表示采访需经上级部门批准。

次日,疑似空鼻症患者连恩青,拿着一把刀子和一把榔头,决绝地来到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

空鼻症是怎么引起的

一、空鼻症病因

病人多因为先前过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或鼻竇炎而接受手术,将下鼻甲或者中鼻甲作过度的修除,而致鼻腔过度通畅。

二、病因

过分的鼻甲切除性手术可导致继发性鼻腔黏膜萎缩及一系列伴发症状。

三、过度治疗可能是空鼻症的一大病因。空鼻症实际上有两种类型的。一种是萎缩性鼻炎,这是原发性的鼻腔黏膜萎缩,发病原因主要是营养不良和细菌感染等;还有一种则是过度切除鼻甲,这种情况属于医源性的伤害。

四、心理改变也是空鼻症一个重要的因素。很多患者常常会说鼻子问题,导致自己头昏、思维混乱,睡不好觉等。很多朋友甚至会辞去工作。工作需脑力,患者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了。空鼻症患者,其实不能简单告知鼻子没问题。更应该正视空鼻症,加强患者心理方面的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可以使用抗焦虑的药物来减轻症状的。

五、许多空鼻症患者会自觉强烈不适,久而久之就演化为一种强烈负情绪。当然要做的还有预防空鼻症的发生。鼻炎等慢性疾病,要谨慎进行手术治疗。最好到安全正规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月经初潮少女应对有招

了解月经期的卫生保健知识非常重要。女孩在月经期应当注意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减少情绪波动,少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另外,经期要特别注意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不要盆浴。

青春期少女使用的卫生用品以卫生巾或月经带为宜。选择卫生巾,要避免使用“三无”产品或卫生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若使用月经带,需将带子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消毒。

在估计月经要来之前的一、两天,可随身带好卫生用品,以免临时手足无措。

常有一些女孩子噘着小嘴跟同伴说:又“倒霉”了,不敢穿裙子,不能游泳,不能用凉水冲澡,不能上冰淇淋店好好大吃一顿。哎呀,更痛苦的是又要向给我们上体育课的男老师请假,真是难为情。

其实虽然行经期给少女带来诸多不便,但是如果能正确对待,了解有关的知识,少女应该为初潮感到骄傲,这预示着她象含苞待放的花朵即将吐蕊展容一样,蜂飞碟恋,是向成人迈进路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还有一个令处于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比较敏感的就是乳房的发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现在的女孩就象许多男孩为阴茎大小忧心忡忡一样,也在为乳房的大小而烦恼。既不希望发育太快、太大,引人注目,又不希望扁平无峰,被同伴笑称“太平公主”。

跑步的时候胸部颤颤的,乳头被衣服摩擦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于是偷偷溜进内衣店,红着脸看着五花八门的内衣,却不知该选择哪一个。其实少女选择胸罩可有套学问。

用软尺测量一下从乳腺上缘经过乳头到乳房下缘的距离,如果超过16厘米就应该带胸罩。有些姑娘乳房尚未发育成熟,就过早带有硬衬、棉花、海绵等填充物的胸罩,以显示自己胸部的线条美,这样做会影响乳房的正常发育。

另外,有的姑娘生怕自己乳房发育过大,感到害羞,穿紧小束胸的胸罩,不仅妨碍胸廓发育,而且还压迫乳房组织,影响乳腺的正常发育。

所以,胸罩的选择要以自己的体型和乳房大小、乳沟间距、胸围大小为依据,恰好罩住乳房为宜。

质地以细软的全棉布为好,还要勤洗勤换,保持清洁。夜间在家休息应把胸罩脱下,使乳房放松,得到充分休息。

空鼻症的鉴别

常见检查:前鼻镜检查

空鼻症鉴别

应与原发性萎缩性鼻炎、鼻腔结核、梅毒、麻风及乾酪鼻炎相鉴别。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空鼻症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空鼻症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空鼻症一般做什么检查

空鼻症鼻镜检查

鼻腔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干燥或结痂,正常鼻甲结构缺如,鼻腔呈筒状扩大,可直视鼻咽部。

相关推荐

孕妇如何应对孕晚期不适

到了怀孕最后那几个月,准妈妈的身体变化越来越大。些变化是怀孕期间的正常显现,些则应引起重视。以下症状是孕期难以避免的正常现象,准妈妈不必过分担忧。1、胃部烧灼:宝宝个头越来越大,胃部受到挤压,再加上孕酮的影响使肠胃蠕动减缓,食物在胃中时间变长,而且准妈妈的括约肌会比较松弛,导致胃液逆流到食道,因而引起灼热的不适感。应对:准妈妈要少吃多餐。每餐喝一点牛奶,吃完饭不要马上躺下。2、水肿:到了孕晚期

慢性鼻炎什么症状 如何预防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鼻部卫生,尽量减少挖鼻孔的次数,也不可用其他脏物掏挖鼻孔。2.注意居室的通风,并应保证良好的生活作息。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4.对鼻部的其他病症应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免引发慢性鼻炎。5.应对鼻部进行定期的检查,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就应尽早治疗。

警惕黑眼圈预示妇科病

1、慢性胃炎如果长期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胃炎反复发作,黑眼圈也会加重。患神经衰弱兼内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胃肠疾病的人,也会出现黑眼圈。应对:合理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并且注意饮食卫生,不能再给脆弱的胃肠额外的刺激。2、慢性肝病大约20%的肝病患者,如慢性肝病,尤其是肝功能长期不正常、肝肿大者,在暴露部位,如面部、眼眶周围色素沉着,呈现出“黑眼圈”。应对:减轻肝脏负担,给予充分的营养,以便修复被损

幼儿咳嗽家长应对妙法

体位法宝宝如果白天咳嗽时,父母可以把宝宝抱起来,抚摸背部,轻轻拍打。而在夜间,宝宝咳嗽容易加剧,是因为鼻子和鼻窦的分泌物会在孩子躺平的时候流到喉咙,引起喉咙瘙痒。所以只需要在宝宝头下垫枕头,将头部抬高,可减少鼻分泌物向后引流。热饮法温热饮料可使宝宝黏痰变得稀薄,缓解呼吸道黏膜的紧张状态,促进痰液咳出,缓解咳嗽。饮料最好选温开水或温的牛奶、米汤等,也可选鲜果汁,但应选刺激性较小的苹果汁和梨汁等,不宜

新生儿黄疸应对诀窍

1、早开奶:最好在宝宝出生30分钟内开奶。原因:因为初乳轻微通便作用,能利于胎便排出,减少宝宝体内的胆红素含量,减少新生儿黄疸。2、多观察,勤测量: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皮肤黄染的程度。轻度黄疸:只是面部黄染,可在家观察。中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重度黄疸: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这时需要到医院化验检查。3、不需要抽血验黄疸。如果医生感觉宝宝黄疸不重,通常可以用经皮测胆仪,仪器碰一下皮肤就可以。

宝宝胃口差应对妙法

宝宝胃口不好,妈妈们总是非常紧张,下面我们介绍一些促进宝宝胃口的方法,希望能给所不爱吃饭的孩子带来帮助!1.宝宝大多是“性情中人”,在宝宝不好好吃饭时千万不能斥责。要知道,给宝宝养成一个好习惯,先要给她们一个好的环境。所以,我们要给宝宝一个温馨舒适的吃饭环境,不要强迫孩子,不要给他们压力!如果家长因为宝宝不好好吃饭而斥责她们,那么,宝宝就会更不愿意吃饭,即使吃了,也是如同嚼蜡,不仅无味还影响营养

夏天开空调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空调对鼻炎影响吗

一定影响。开启空调后,冷气会刺激鼻腔黏膜内的末梢神经,致使鼻腔黏膜快速收缩和舒张,鼻腔腺体分泌增加,出现鼻塞等症状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对本就患鼻炎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鼻炎会更容易发作,而且鼻炎患者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鼻黏膜受干燥、浑浊的空气刺激会使鼻塞、头晕等不适感更明显。

隆鼻后遗症什么应对措施

一些人因为自己的鼻子长的不好看,导致自己没自信,所以他们想通过隆鼻手术来使鼻子变的好看,很多人选择了隆鼻手术。但是隆鼻后一些后遗症,该怎样应对呢?想知道吗?如果想的话我们一起看看隆鼻后遗症的应对措施吧。做为患者应该尽可能的了解隆鼻术后的一些护理常识,尽可能的在术前做好各种准备,找正规的整形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鼻整形医生进行规范、标准的手术操作,术后严格按照医嘱或术后护理指导执行,一般出现隆鼻并

鼻炎患者夏季怎么吹空调可以减轻不适

1.定期清洗空调过滤网一般建议在每年清洗空调过滤网2次左右,在间隔较长时间没使用空调后,最好先进行清洗,不然空调中的灰尘很容易诱发鼻炎,导致打喷嚏、鼻塞、流鼻涕、流眼泪等症状出现。清洗过滤网:积灰比较少时,用水洗或用吸尘器吸;积灰严重时,请放在含中性洗涤剂的水中浸泡10——15分钟。洗干净后请甩干水分并将其在阴凉处晾干,勿用高温加热或烘干。2.不宜对着吹一直将空调的出风口对着鼻炎患者吹,冷风的

注意啦!这些都是伤肝行为!!不得不防 常见的伤肝行为你知道几个

豆腐乳、霉变大米、苦花生米和瓜子均含的大量的黄曲霉素,诱发肝癌的可能。另外,日常用的保鲜膜、劣质快餐盒遇热会产生大量黄曲霉素。应对:尽量少吃豆腐乳等含黄曲霉菌的食物。吃早餐助于中和胃酸和保护肝脏,减少胰腺炎、糖尿病、胆结石、便秘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健康早餐可避免肝脏受损。应对:应当注意饮食规律,坚持吃早餐,避免暴饮暴食。很多加工食物中添加了多种防腐剂、色素、人工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