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处暑如何起居 处暑注意温水洗澡

处暑如何起居 处暑注意温水洗澡

处暑之后温度有所降低,这时候的冷水温度更凉,不宜用来冲凉,避免感染风寒,建议用温水泡澡、冲澡,清洗自身,还温暖驱寒,适合在澡后睡眠。


老年人如何防暑降温

一、泡点菊花、荷叶茶

由于夏季老年人消化功能普遍减退,不思饮食。因此,食物应以温软易消化,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适当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及鱼、虾、瘦肉、豆制品,少吃肥肉、烤饼、油条等油腻厚味之物。同时,可泡些菊花、荷叶茶来消暑,有高血压患者尤其适合。

二、中午适当开会空调

老年人的居室,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安静。做好室内的防暑降温,合理的关闭门窗,通风换气忌久呆在高温环境里。早晚室外气温低,应打开门窗,中午室外气温高,应关闭门窗启动电风扇空调等。老年人的衣着宜选纯棉、麻、丝等织品,便于吸汗散热。但不宜长期用电风扇和空调,避免直吹导致肌肉、肩膀酸痛。

三、不洗冷水澡

夏季高温老年人不宜暴冲暴洗冷水澡,避免导致躯体温度骤降,使筋骨受凉引起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的老年人,洗澡后要尽快擦干身上的水珠、穿好内衣然后在去风凉处。

四、不在太阳下暴晒

夏季气侯炎热,雨水较多,湿气较重,增加了外湿的来源。老年人外出需要戴草帽或掌遮阳伞,不要让太阳直射头部,特别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忌在烈日下走路或暴晒。为防中暑,家中和身边应常备一些清热解暑药,如人丹、清凉油、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还可常饮些绿豆汤、消暑茶等。

高温天气下人们特别容易出现缺水、中暑的症状,身体比一般人要更加虚弱的老年人就更是容易中招了,因此老年人们为了避免出现中暑等症状,务必要做好上述四项防暑措施,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就要立刻就医,切勿耽误了。

什么时候凉快2020

不同地区凉快的月份各有差异。

以节气来说,一般要进入白露节气才算是凉快,此时已经是九月份了,大部分地区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今年伏天比往年热吗 三伏天哪伏最热

中伏最热。

三伏天,是一个位于小暑节气和处暑节气之间的杂节气,“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后,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此时段需要注意防暑,温度最高的时间最好不要出门,出门的话要注意避暑和防晒。


处暑节气的由来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

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泡澡防“中暑”

中暑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为特征的疾病。

很多人以为,中暑是夏天在太阳下暴晒才会发生的事,其实冬天泡澡也可能发生。

冬天寒冷,很多人喜欢泡澡。在公共浴室,洗浴时间太长会感到胸闷、呼吸急促、头晕、甚至晕厥。这与中暑原理一样,浴室门窗紧闭,室内湿度高于外界,开始人体很舒适,肌肉放松,长时间处于其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于体表,回心血流量不足,心脏排血量减少,造成体内器官供血不足,可能发生晕厥和其他意外。

若想在浴池泡澡,最好先在温池洗浴,然后过渡到热池。入水要缓慢,先从下肢开始,循序渐进。饭后不要马上洗澡;浴室要注意通风;经期、孕期、饥饿、酒后均不宜泡澡;洗后30分钟内要适当进食。

泡澡“中暑”,应将患者转移到通风且凉爽处,给患者口服淡盐水;有高血压、冠心病者,若胸闷、气急,可按压人中穴、服速效救心丸,及时就医。

白露下雨有什么说法 白露勿露身是什么意思

在民间有句俗语叫“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说的是白露节气后快速变化的天气情况。

处暑之后依然可以用凉水洗澡,不会引起不适,处暑节气后的十八天,也就是白露节气时就不宜用凉水洗澡了,以免着凉。


处暑是什么季节 处暑起居养生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上生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阳痿,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严重的还可出现闭经、不孕。


处暑起居养生常识 处暑注意通风换气

处暑时节天气转凉,这时候我国的大多数地区温度都有所下降,室内几乎不需要开空调,这种温度和体温差距不大,注意开窗换气,保持室内外空气流畅,在窗台上放一杯水,些许花花草草,净化空气,保证室内空气湿度,尤其是夜晚,可避免口舌干燥,有助于睡眠。


处暑起居养生常识 处暑注意睡眠

处暑时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秋季,温度有所下降,尤其是早昼夜温差极大,处暑也是秋乏时期,睡眠做好保暖极其重要,并且需早睡早期,每天需多睡一个小时,睡出好精神,尤其是女性,可养出水嫩肌肤。


处暑起居养生 合理穿衣,护住要害

处暑节气,早晚和午时的温差大,天气变化也比较明显,人们应当随时根据温度变化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和热伤风。此外,人体的肚脐因为表层皮薄,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所以一定要注意特别防护,避免寒气进入人体。


处暑是什么季节 处暑节气相关谚语

1、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2、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3、热熟谷,粒实鼓。

4、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5、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6、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7、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8、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9、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10、处暑高粱遍地红。

11、处暑高粱遍拿镰。

12、处暑高粱白露谷。

13、处暑三日割黄谷。

14、处暑十日忙割谷。

15、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16、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17、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18、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19、处暑见新花。

20、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21、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22、处暑花,不归家。

23、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24、处暑长薯。

25、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26、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

27、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28、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29、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夏日养生做到这几招可延年益寿

一、应时起居。

夏季则宜晚睡早起,中午一定要午睡。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二、合理调节饮食。

夏季一般人的食欲有所减低,所以夏季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或煎炸的食品。其中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充足,最好吃些含蛋白较高的食物,如鱼、蛋、奶及豆制品等。

当然新鲜蔬菜、水果更是不可缺少的。另外夏天因出汗多,身体失去大量的水和盐分,这样会导致血液浓缩,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高血压、脑血管硬化的老年患者易形成血栓。因此应注意少量多次饮水,绝不能等到口渴时再喝。

三、不宜久洗冷水澡。

老年人久洗冷水澡或在冷水中久泡,体温会骤然下降,容易受寒,使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四、应注意防暑。夏季暑热湿盛,宜防暴晒,宜降室温,居室应尽量做到通风凉爽,早上开窗,十点前关闭,防止室外热气入侵。

处暑养生早睡早起

天文含义

太阳黄经150度,夏季的暑热即将结束。“处”,有散、藏之意,处暑,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

季节特点

白天热,早晚凉。民俗意义上一般认为立秋之后就是秋天,而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北半球在秋分之后才正式进入秋季。而处暑恰巧处于这两个“秋季”中间,自然也就具有双重特点。

一方面,处暑仍具有“暑气”。由于从地理意义上还没有进入正式的秋季,所以处暑还有夏季“热”的特点。

另一方面,处暑已有秋燥。处暑代表暑气的结束,紧接着就要迎来秋燥,所以处暑也兼备秋季“燥”的特点。

中医调护

《黄帝内经》认为,处暑后阳消阴长,也就是阳气减弱、阴气增长。这种特征与人们的饮食起居都有密切联系。

中医认为,处暑占有“暑”和“燥”两种外邪。所以,这个季节要早睡早起,早睡可以收敛阴气;早起可以舒展阳气。此时,穿衣宜秋冻,散掉夏季在体内蕴结的湿热之气。

饮食养生

处暑属于长夏,这个季节的饮食养生讲究淡补。虽然已经立秋,但是此时不宜“贴秋膘”。淡补,也就是饮食清淡,用“淡”来养生。因为这个季节仍有暑气,脾胃功能较弱,过食辛辣、油腻容易造成食积。

而且,因为处暑也有“燥”的特点,辛辣等刺激性的饮食会助长肺气,肺气旺则会伤肝,所以处暑时节的饮食应该“少辛多酸”。

淡补,既可以避免肺旺伤肝,又可以避免伤脾,同时满足了处暑季节的“暑邪”和“燥邪”。饮食主要以清热化湿、健脾化湿、润肺滋阴等为主。

水果:梨、葡萄蔬菜:百合、菠菜、莲藕、银耳

禽类:鸭子、鸭蛋粮食:粳米、薏米、红小豆

药材:西洋参饮品:水、牛奶

代表药膳:西芹百合+红小豆粥

红小豆粥功效:红小豆有清热利湿的作用,粳米可以滋阴益气,两者一起煮粥既能祛暑湿又能润秋燥。

西芹百合功效:西芹可以清热祛暑,百合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但脾胃虚寒者不宜。

相关推荐

三伏天过了之后要多久才不会太热 三伏天过后是什么节气

处暑。三伏天过后是处暑节气,处暑即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到了处暑节气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气温逐渐开始下降。只是明年三伏天结束的时间和处暑的时间有所不同,可能会有处暑先到来,之后才是三伏天结束,但总体不会相差很大;此外,三伏天过后还会有一段短期的回热天气,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

三伏过后是什么节气

处暑。三伏天处于小暑与处暑之间,因此自然三伏过后就是处暑,末伏已是立秋后,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秋老虎",这时候的天气一般为白天热,早晚较凉爽。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是暑伏吗

处暑不是暑伏。处暑的意思是出暑,所以,到了处暑节气后暑热天气就要告一段落了,所以,处暑不是暑伏,甚至相反的是进入了深秋,开始由热转凉,再过一段时间就要由凉转寒了。

三伏天后是什么节气

三伏天结束后就迎来了处暑节气。处暑节气,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此时斗指戊(西南方),太阳到达黄经150°位置,处暑节气一般在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有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炎热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由炎热向凉爽过渡,不过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对于处暑,正是指暑气即将消散,天气要凉快下来了,处暑代表什么?处暑吃什么?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

老年人如何过夏天

1. 饮食清淡、注意卫生。夏季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普遍减退,不思饮食。老年人的食物宜温软易消化,清淡而富有营养,适当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及鱼、虾、瘦肉、豆制品,少吃肥肉、烤饼、油条等油腻厚味之物。三餐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切忌过饱过饥。此外,须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买、食用没有卫生许可证的个体熟食摊的食品,隔夜饭菜和放冰箱盛放的饭菜须回锅加热煮透后再吃,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病的发生。2. 保持良

处暑是最热的时候吗 处暑还是三伏天吗

不是。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节气中间,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有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会在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出现,今年三伏天是从7月16日到8月24日,处暑刚好是末伏前一天,8月23日。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在立秋节气之后,处暑即“出暑”,它是暑气结束、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的到来,说明部分地区会开始逐渐降温。

处暑完伏什么意思

出了处暑节气后就要出暑了,所以,叫处暑完伏。今年是2018年,今年的处暑节气是2018年8月23日,今年出伏日是2018年8月25日,说处暑完伏是对的,出了伏天,高温暑伏就要和我们告一段落了,只是处暑之后还有一轮秋老虎在后面等着,过了这一阵才会真正的凉快起来.

处暑下雨好吗

在传统民俗中,处暑下雨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处暑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是下阶段天气的代表,处暑节气下雨代表着接下来的秋天会一直雨水充沛,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活的便利。所以,处暑下雨一直都不受乡村欢迎。

夏至养生消暑谨记四字诀

睡:宜晚睡早起,注意午睡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