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肿瘤
怎么判断肿瘤
一、病史
高危因素老年,有吸烟史,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为胰腺肿瘤的危险因素,暴露于萘胺、联苯胺等化学物质可导致发病率增加。
二、症状
1、多数胰腺肿瘤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最初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当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为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为晚期表现。
2、80-90%胰腺肿瘤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体重减轻
3、胰腺肿瘤患者常出现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三、体征
1、胰腺肿瘤患者病变初期缺乏特异性体征,出现体征时多为进展期或晚期。
2、黄疸为胰头癌患者常见体征,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大便颜色变白,小便发黄,皮肤瘙痒。
3、胰腺肿瘤患者触及腹部肿块多为晚期,极少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四、辅助检查
1、血生化检查: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改变,肿瘤阻塞胆管可引起血胆红素升高,伴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酶学改变。
2、肿瘤标志物检查:检查血CEA、CA19-9升高对胰腺癌诊断有帮助价值。
3、影像学检查:
(1)超声:是胰腺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局限性是视野小,受胃、肠道内气体、体型等影响,有时难以观察胰腺,特别是胰尾部。
(2)CT扫描: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肿瘤的诊断和分期。平扫可显示病灶的大小、部位,但不能准确定性诊断胰腺病变,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较差。增强扫描能够较好地显示胰腺肿物的大小、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3)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不作为诊断胰腺肿瘤的首选方法,但当患者对CT增强造影剂过敏时,可采用MR代替CT扫描进行诊断和临床分期;另外,MRCP对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具有明显优势,且与ERCP、PTC比较,安全性高,对于胰头癌,MR可作为CT扫描的有益补充。
(4)上消化道造影:只能显示部分晚期胰腺肿瘤对胃肠道压迫侵犯所造成的间接征象,无特异性。目前已为断面影像学检查所取代。
癌胚抗原检测有何意义 癌胚抗原具有诊断肿瘤的意义
1.癌胚抗原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癌胚性肿瘤相关物质。肿瘤状态时因细胞极性消失,人体胃肠道、呼吸系、泌尿系等分泌的癌胚抗原逆向反流入血,会引起癌胚抗原水平的异常升高。
2.临床上,癌胚抗原主要予以辅助诊断胃肠道肿瘤。如大肠癌、胃癌、肺癌或胆管癌等患者血清CEA水平明显升高;肝癌、胰腺癌、肾细胞癌、乳腺癌、食管癌、卵巢癌、骨肉癌、甲状腺髓癌、膀胱癌和霍奇金病等,CEA也会升高。
3.癌胚抗原还可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肿瘤发展的监测。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但特异性不强,对肿瘤的早期诊断不敏感。
癌胚抗原检测有什么用
癌胚抗原具有诊断肿瘤的意义
1.癌胚抗原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癌胚性肿瘤相关物质。肿瘤状态时因细胞极性消失,人体胃肠道、呼吸系、泌尿系等分泌的癌胚抗原逆向反流入血,会引起癌胚抗原水平的异常升高。
2.临床上,癌胚抗原主要予以辅助诊断胃肠道肿瘤。如大肠癌、胃癌、肺癌或胆管癌等患者血清CEA水平明显升高;肝癌、胰腺癌、肾细胞癌、乳腺癌、食管癌、卵巢癌、骨肉癌、甲状腺髓癌、膀胱癌和霍奇金病等,CEA也会升高。
3.癌胚抗原还可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肿瘤发展的监测。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但特异性不强,对肿瘤的早期诊断不敏感。
怎么判断肺上肿瘤是癌
肺的良性肿瘤是指构成肿瘤的细胞与正常细胞相类似,但不行使正常组织细胞的功能,这种异常的细胞生长缓慢,细胞分裂相对很少,肿瘤周围常有一完整的纤维包膜,并且不向其他器官扩散转移。由于良性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好,其新陈代谢产物基本上没有毒性,因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但是也要看良性肿瘤长在什么部位,如果一个良性肿瘤长在呼吸道的主干上,从而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导致病人喘不过气来,也可威胁生命。还须注意的是,一些良性肿瘤发展到一定时间后有转变为恶性肿瘤的可能,一般较为常见的肺部良性肿瘤有错构瘤、炎性假瘤、结核瘤等。
肺癌是发生在肺泡上皮或支气管黏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所以又称之分“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因发生癌变的上皮细胞不同,世界卫生组织于1981年将肺癌分类为鳞癌、腺癌(包括肺泡细胞癌)、腺鳞癌、未分化癌(包括大细胞癌、小细胞癌)、类癌和支气管腺癌等。一听说患有肺部肿瘤就认为病情凶险,患了不治之症,其实不然,肺部肿瘤由于其发生的不同组织而得名为不同的肿瘤。就其病情是否凶险,首先要认清肿瘤的良恶性。肺癌是肺恶性肿瘤的最常见的一种,此外,还有肺源性淋巴肉瘤和肺纤维肉瘤,以及肺外器官或组织的癌肿或肉瘤转移扩散到肺部,形成肺内转移瘤,均属肺恶性肿瘤。
肺癌是如何发生和发展:人体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肺泡上皮细胞或支气管黏膜上皮出现过度增生,继而细胞变异,经过一段时间后变为原位肺癌,再经过若干时间后,生长发展而成浸润性肺癌。一般来说,正常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新生与老化脱落之间保持着平衡状态,而一旦形成癌细胞后,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就不再受人体自身的控制和调节,而呈现出无休止和无规律的生长,并损伤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管,进而由原发病部位脱落进入淋巴系统或血液系统而向全身其他重要脏器扩散。
近年研究人员从基因角度探索肺癌的发生规律,认为人体细胞内的正常基因在一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癌基因,通常细胞内的癌基因可以长期稳定不变,然而当受致癌物(能引起癌症的化学物质)和某些因素的影响时,这种细胞可以转变为癌细胞。但研究人员也发现人体有一些抗癌基因,与癌基因形成一对矛盾,可以长期相互影响。癌基因可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抗癌基因也可使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而只有当癌基因占优势时才能发生肺癌。
肿瘤标志物有必要查吗 肿瘤标志物可靠吗
肿瘤标志物可不可靠,看怎么样去定义可靠这个概念。
肿瘤标志物的检查肯定是有它的临床意义。 平时的常规体检也会做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它是一种肿瘤的筛查手段。同时,一些肿瘤的病人在做化疗,或者是在做其它的治疗的过程当中,也会需要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 那么如果这些肿瘤标志物有下降,或者是有增高,就可以用来判断它对目前的指导到底有没有疗效。但是并不是说它的特异性就那么强,想通过肿瘤标志物百分之百的诊断肿瘤,这个是比较难的。
息肉病变肿瘤判断
判断息肉是否会发生恶变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一、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二、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四、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五、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乳腺肿块有血流信号是什么意思
所谓血流信号,是指人体内肿块的血流丰富的程度。医生可观察到乳房肿块内部和周边的彩色血流信号进而辅助诊断肿块的性质。
一般,乳腺良性肿瘤周围血管较少,而且呈点状、细线状分布,并且血流速度也十分缓慢。而乳腺恶性肿瘤则不同,通常周围表现出丰富的血流信号。
但是有丰富的血流信号不是检测和判断恶性肿瘤的唯一标准。虽然血流信号与肿瘤的良恶性有着极大的关系,但并非是绝对的。在一些较大的良性乳腺肿瘤内,也有非常丰富的血流信号,而在一些小的恶性乳腺肿瘤内却见不到任何血流信号。
怎么判断是不是肿瘤
一、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尿、大便的常规检查、生化及免疫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1)血象检查 包括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细胞形态学检查以及血红蛋白的测定等。
(2)小便检查 包括外观、酸碱反应、比重、蛋白及糖的定性、沉渣的显微镜检查等。
(3)大便检查 包括一般性状、镜下检查及潜血实验等。
(4)生化及免疫检查 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EB病毒抗原抗体、血清紫色反应、血清耐热试验、血清醛缩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酸a醋酸萘脂酶、5一羧基吲哚乙酸等实验室测定。
(5)病理学检查 包括脱落细胞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
二、放射学检查:主要包括 X光透视、 X光摄片、 X光造影检查、 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即同位素检查,包括功能测定检查、扫描及伽玛照射检查、放射免疫分析等。
四、超声波检查:包括A型、 B型超声波检查。
五、内窥镜检查:包括各种硬性或光学纤维镜,如喉镜、支气管镜、纵隔镜、食管镜、胃镜、胃十二指肠镜、结肠镜、直肠境、肛门镜、膀胱镜、输尿管镜、肾镜、阴道镜、子宫镜等。
通过以上的检查就能对肿瘤疾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由此可见检查这步骤的重要作用。还要提醒的是肿瘤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情抑郁,悲观情绪,所以患者家属就要开导安慰病患,积极接受治疗,希望通过积极的治疗早日康复,并且还要做好愈合护理,这也是为了防止病情复发。
怎样判断甲状腺肿瘤
一、甲状腺B超检查
超声波是检查甲状腺最常用的手段之一。由于正常的甲状腺体积小,厚度薄,故不易被检测。如果甲状腺内的结节大于1厘米时,诊断则大为提高。通常B超诊断甲状腺囊性、实质性及混合性结节有肯定的价值,而对良性、恶性的鉴别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甲状腺癌的饮食怎样好?
二、甲状腺放射线核素扫描
因为甲状腺具有摄取和浓集碘的能力,经过一定时间后,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碘,可均匀地分布在正常的甲 状腺内,利用甲状腺内的病变对放射性核素碘吸收与否或吸叫量的不同,可以被体外的放射性核素显影仪器测量出来并显示相应的图像。从而观察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功能状态。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常常用来检查弥漫性或结节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寻找异位甲状腺、甲状腺癌转移病灶的定位和了解甲状腺术后的甲状腺功能和形态。
三、甲状腺X线摄片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在X线摄片上并不显影,当甲状腺腺体内有钙化灶,体积增大,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或侵蚀到气管 、食管,X线上才出现形态学上的变化。
四、甲状腺的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
这是最直接和准确的检查,当甲状腺病变或结节结节经过多种方法检查仍无法明确的诊断时,可切取一小部分的甲状腺组织或穿刺抽吸少量组织或细胞,进行组织学或细胞学的检查。
五、甲状腺淋巴组织造影
由于甲状腺体内有丰富的毛细淋巴管网,其管壁通透性大于毛细血管。所以甲状腺实质内注入造影剂后,大部分由淋巴管吸收。国为毛细淋巴管内无瓣膜,被吸收的造影剂可在毛细淋巴管内弥散显影,甲状腺的轮廓及各种病变、甲状腺的引流淋巴管和淋巴结都可以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