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父母应该怎样教育智力超常的儿童

父母应该怎样教育智力超常的儿童

智力超常学生的教育者所应具有的许多个性,其中包括:

1)要理解、接受、尊重、信任和喜爱自己;

2)对别人要敏锐,支持、尊重和信任;

3)有较高的知识、文化和文学情趣;

4)具有灵活性,能接受新思想;

5)有学习的愿望,有取得成绩的需求和热情;

6)直觉和洞察力敏锐;

7)具有不取得最佳成绩决不罢休的决心;

8)作风民主而不专制;

9)富有革新和实验精神而不循规蹈距;

1O)善于解决问题,绝不下没有根据的结论;

11)在有所发现后,能够确与之有关的其他人;

12)制定灵活的,因才施教的教育方案;

13)能够提供反馈,善于激发较高层次的思维;

14)尊重创造力和想象力。

6大因素影响后代的智商

遗传:

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

母乳:

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

饮食:

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智力会减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早餐摄入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脑的重要成分。

肥胖:

体重超过正常儿童20%的孩子,其视觉、听力、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会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肥胖儿过多的脂肪进入脑内,会妨碍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纤维增生。

环境:

生活在枯燥环境里的儿童,如弃婴,得不到母爱及良好的教育,智商会较低。据研究调查表明,这类孩子3岁时平均智商仅为60。5,反之,处于良好环境的3岁儿童智商平均为91。8。

药物:

某些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使智商偏低,当停药若干年后,智商便会有所提高。

孩子自闭症有哪些表现

其主要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城市孤独症的症状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成人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1、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2、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恋关系等。

3、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4、重复刻板行为是青年人自闭症常见的表现的变现。

5、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6、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7、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8、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9、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六个原因

(一)遗传:

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

(二)母乳:

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

(三)饮食:

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智力会减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早餐摄入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脑的重要成份。

(四)肥胖:

体重超过正常儿童20%的孩子,其视觉、听力、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会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肥胖儿过多的脂肪进入脑内,会妨碍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纤维增生。

(五)环境:

生活在枯燥环境里的儿童,如弃婴,得不到母爱及良好的教育,智商会较低。据研究调查表明,这类孩子3岁时平均智商仅为60。5,反之,处于良好环境的3岁儿童智商平均为91。8。

(六)药物:

某些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使智商偏低,当停药若干年后,智商便会有所提高。

怎样对智力超常孩子进行在校管理呢

普通教师肩负着培养智力超常儿童的艰巨任务。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浪费天才,普通教师应注意以下四项基本工作:

1)教师应当定期总结班里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以防任何一个可能智力超常的孩子遭到忽视。哪些学生表现出了特殊的能力,创造力和工作责任感?班里是否有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或少数民族学生具有以白人中等阶层的标准衡量不算明显的才能,或者在同学强求一律的压力之下不得不掩盖自己的能力?

2)教师必须分析和调整自己对智力超常学生提出的教育要求。是否有智力超常儿童因所学课程不具挑战性或与其超常智力不相称而对教学工作感到厌烦?是否有智力超常儿童仅仅由于没有得到合适的学习任务而无法发挥自身的潜力?对于未能发挥潜力的孩子,尤其必须在精心组织的环境中以坚定并始终如一的要求为他们安排与其能力相称的学习任务。

3)教师必须寻求来自学校和杜区的其他人员的帮助,为智力超常儿童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在孩子特别感兴趣的领域中,是否有了解所存在问题,熟知有关研究方法的其他教师或年龄较大的学生来帮助他们自学或开展小组活动?社区内是否存在有特殊专长的居民愿意帮助指导孩子或让孩子作自己的助手?

4)教师应当支持学校系统中任何旨在为智力超常儿童制定特殊教育方案的活动。智力超常儿童的家长要求制定特殊教育方案的愿望是否能够得到鼓励?教师是否能够得到专门培训?学校系统是否雇用了能够帮助普通教师找到教学方法、教材和社区辅助人员的专职辅导教师或专家?性而非质性的。

我们将逐一讨论这三个密切相关的因素,随后介绍对“贴标签”造成的影响所作的一番探讨。

1.被确定为弱智的少数民族儿童过多

许多人认为设置特殊班的做法无非是为了隔离少数民族儿童,这种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对“贴标签”持强烈反对态度的简·默塞尔(JaneMecer)指责说,少数民族儿童最终被送进轻度弱智儿童班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来自主文化群体的儿童。她在197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出身于贫穷家庭的美籍墨西哥裔儿童比中等阶层家庭出身的白人儿童更有可能被学校心理学家安排到轻度弱智儿童班。其他研究也表明“贴标签一的方法具有种族歧视的性质。

默塞尔认为“贴标签”方法的害处之一是:一旦给一个人贴上了“标签”,人们就会认为“标签”的内容乃是这个人的遗传素质。例如,弱智被认为是人本来就有的一种疾病,而没有将其置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加以考察。简而言之,在一个社会或一种社会环境中构成弱智或情感紊乱的行为在另一个社会或另一种社会环境中有可能并不会被认为是弱智或情感紊乱。

2.研究异常行为的生态学方法

许多主张采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异常问题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持与默塞尔相同的观点。强调人和社会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残疾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力量造成的。例如弱智问题,正像我们知道的那样,在一个从不重视人的智力和适应性行为的社会里,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

生态学观点形成影响的过程很慢;不过,自威廉·罗兹(WilliamRbodes)1967年首次提醒特殊教育工作者要注意这方面的主张以来,它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所接受。70年代初,尼古拉斯·霍布斯(NicholasHobbs)就是用生态学的方法主持全国性各类异常儿童的确认和分类研究工作的。霍布斯建议取消“贴标签”的做法。他指出,一个孩子一旦经确认后被安排到特殊班就读,摘下他身上的“标签”就极为困难了。霍布斯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所处的环境而非孩子本身。

3.异常的量性和质性概念之争

特尔福德和索里(Telford、Sawrey)认为,认识异常有两种截然对立的方法。主张采用质性方法的人士认为,异常儿童在行为方面与正常儿童有质的差别夕而且每类异常都有特定的个性和行为特征。正如上述两位专家所指出的那样,质性概念往往会导致使用“贴标签”的方法“解释”孩子的行为。就是说,当一个残疾儿童行为不当或惹了麻烦的时候,人们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之归咎于他自己的异常状况。被贴上“学习障碍”和“情感紊乱”等“标签”的人有着范围极广的行为特征。实际上,即使被贴上同一类“标签”,每个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这正像他们与非残疾者之问存在着众多差别一样。

根据认识异常的量性方法,异常者在某些行为上与正常人之间只存在程度差别而无种类差别。本书《弱智》一章曾经指出,现有的研究证明,被划分为弱智类的孩子的学习方式与同他们智力年龄相同的非弱智儿童并无质性差别。例如,齐格勒(Zigler)1973年的研究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弱智者所经历的学习发展阶段与非弱智者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弱智者通过相同的学习阶段要用较长的时间。

4.针对“贴标签”造成的影响进行的研究

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Rosenthal、Jacobsen)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揭示为异常儿童“贴标签”可能有哪些潜在的有害影响。在这次研究中,调查人员对一批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集体智力测验;根据解释,这是为了确定一个孩子有无使自己的智力得以激增的潜力。测验后,调查人员向每位教师提供了一份本学年中可能有巨大进步的学生的名单。实际上,在见于名单的孩子中,约有20%是随意确定的。在这一年的晚些时候,同样的测验又进行了一次。这一次,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发现,第一次测验后被列入名单的那些孩子得分远高于其他孩子。他们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教师向孩子传达了期望提示。不过,后来有人指出,他们的研究在方法上有许多漏洞;因此,许多试图获得相同结果的重复试验一直没有取得成功。

然而,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被确认者与未被确认者之问确实存在差别。人们所获得的如果是关于异常者的错误信息,那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先入为主地认为被确认者肯定有异常行为,要么认为正常人有异常迹象。

总之,对“贴标签”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标签”有可能使人对残疾人产生带偏见的期望和看法。不过,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给一个人贴上“标签”会影响这个人自身的行为或性格。尽管如此,人们仍很难想象,一个人被确认为残疾之后,对自己的认识居然不受影响;要证实这一点,还需要展开研究。

5.“贴标签”方法可能带来的好处

如果说按照逻辑推理“贴标签”可能产生消极后果,那么是否仍有理由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呢?主张继续使用这种方法的理由通常有五个:

1)经常有人指出,联邦和地方政府正是以“贴标签”为依据向特殊教育方案拨款的。不过,这种说法根本不涉及“贴标签”的自身价值。

2)有人认为,为同一类儿童贴上同一种“标签”有助于专业人员相互交流关于全体儿童的信息,但这类“标签”并不总是那么明确。

3人们有较充分的理由认为,如果取消现行的一整套“标签”,不久就会有一套新的“标签”取而代之。不过,在认识与在校学习有关的行为差异方面,并不是非有“标签”不可。

4)“标签”不论对错,都会把问题暴露给公众。而“贴标签”这个问题的症结恰恰在于即使贴了“标签”,也无法保证总能提供适宜的服务。

5)“贴标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正常人对少数残疾人持较为宽容的态度。

自闭症儿童有哪些表现

1、社会交流障碍

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是小儿自闭症症状的典型的症状之一。

4、智力异常

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小儿自闭症症状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成人孤独症有哪些症状呢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恋关系等。

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是青年人自闭症常见的表现的变现

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5.感觉异常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6.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这类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使用打骂或惩罚有一定关系。

7、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8、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9、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聪明孩子的教育误区

孩子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都知道的,但是有的家长还是存在着教育的误区,那么聪明孩子的教育误区是什么?

误区一:“一门好等于门门好”。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越是优异,就越是要在智力发展的各个方面表现突出。如:孩子数学超常的话,父母就期望他在阅读、绘画、舞蹈、演奏等方面也都超常出众。

专家意见:

有这样想法的父母并不了解,聪明孩子智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5岁儿童在某一方面的智力可以达到9岁左右的水平,而在其他方面仍然接近实际年龄。如果家长要求他们在一切学科、一切活动中都表现出智力超常,就会使他们因不能实现家长的期望而疲惫不堪,结果,由于心理上的压力反而使他们比普通儿童丧失更多的智力潜力。

对策:

家长应当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倾向性,掌握孩子智能的特点,因势利导,是聪明孩子发挥出独特的智力优势。

误区二:“智商高等于情商”。

一些家长认为:既然孩子智力早熟,那么,在情感发展上也应该跑在普通儿童前面。他们不能接受孩子像普通孩子那样天真幼稚。

比如,他们觉得很奇怪:孩子和大人一起轻松自如地讨论科学难题的同时,还会爬到妈妈的膝盖上、依偎在妈妈怀里,要妈妈抱一抱、亲一亲。

专家意见:

这些父母并不了解,聪明孩子首先是儿童,他们具有的超常的智力并不等于情感发展已趋于成熟,他们和同龄的普通儿童一样,也有情感兴奋性、外露性以及亲情满足上的需要。

儿童情感发育自有其特点,这与孩子的智力天赋没有直接相关,家长如果不注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常常会因为他们的童心得不到理解而感到不安。

对策:

家长应当了解孩子情感发展的特点,让他们尽情地表现出童心、童趣,使他们的独有的创造性天赋在适当的环境气氛里得到充分的发挥。

误区三:“别和笨小孩扎堆”。

家长也知道,聪明孩子的身体发育与一般的“笨小孩”是一样的,但还是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家长看到聪明孩子和大孩子交谈或进行智力游戏时,会非常高兴。而看到他们做体育活动、游戏玩耍时,甚至与同龄的“笨小孩”为伍,便大为恼火。他们认为,这会影响超常孩子早日成才。

专家意见:

其实,聪明孩子仅仅是智力发展比普通儿童快得多,他们的体格发展水平并没有超过同龄人。如果家长剥夺了他们和同龄儿童游戏的权利,反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使他们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肌肉力量的方面落后于同龄人。

聪明孩子的身体素质下降了,大脑的发育、智力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对策:

父母要解除聪明孩子与同龄儿童一起活动游戏的禁令,使孩子在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开发了大脑。

上述就是对聪明孩子的教育误区的介绍,现在应该有了解了吧,一定要对孩子的教育有正确认识,不要走进误区,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聪明的成长。

相关推荐

五岁小孩如何提高智力

智力是多方面的,有的孩子偏爱文学,有的则偏数学,有的偏重艺术方面的,有的则偏重操作方面的,不能只依靠智商来判断一个孩子。·以往测量超常儿童只是根据智力,但这只能了解很少一些方面。现在测量超常儿童还根据综合素质能力来判断。·能否超常,能否继续超常发展,不仅仅取决于智力高低,也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孩子有各种差异,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潜能,家长要善于发现,不能强迫孩子在某一方面发展。·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就忽

早产儿真的智力发育迟缓吗

早产儿一般都会比正常的宝宝相对差一点,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身体发育上,有很多妈妈都会担心早产儿的智力发育会比正常的宝宝差,究竟早产儿会智力发育迟缓吗?早产儿在二周内智力是可以赶上正常的孩子。但是,一些早产儿一出生就发生低血糖、低低血钙,引起惊厥,造成脑细胞损害,从而影响到早产儿的脑发育,导致智力低下。所以说对于早产儿来说,一定要好好的护理,定期的检查,以防对宝宝造成更大的伤害。早产儿长大后一般不会智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有自闭症

孩子有自闭症的话其主要症状为: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3.重复刻板行为.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5.感觉异常表现为

关于孩子弱智的问题

儿童智力残疾,即儿童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且发生在18周岁以前(或发育期)。”这里的智力残疾就是 弱智 ,也称为智力落后、 精神发育迟滞 等。值得注意的是弱智标准应包括智力和适应行为两方面的缺陷,缺一不可。关于孩子弱智的一系列问题 对于父母而言,确实有必要了解一下评定弱智儿童的标准,以免智力正常的孩子也不慎被贴上“弱智”的标签。如果正常的儿童被误诊为弱智儿童,可能会

留守儿童教育

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凸现“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

早产儿会智力发育迟缓吗

早产儿在二周内智力是可以赶上正常的孩子。但是,一些早产儿一出生就发生低血糖、低低血钙,引起惊厥,造成脑细胞损害,从而影响到早产儿的脑发育,导致智力低下。所以说对于早产儿来说,一定要好好的护理,定期的检查,以防对宝宝造成更大的伤害。早产儿长大后一般不会 智力低 的。一般影响宝宝智力的因素1、母孕期有严重情感障碍,其子女容易发生智力障碍。2、出生后母亲有抑郁症的,25%以上儿童智商偏低。3、受过中等以

孩子智力低下的原因有哪些

1、近亲结婚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我国已明文规定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不仅是导致胎儿畸形、疾病和死胎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也是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的重要因素。分析智力低下的儿童中,父母近亲结婚的占22.22%,而父母不是近亲结婚的只占7.94%。由于近亲结婚导致子女智力低下因素是非近亲结婚者的近3倍。2、孕妇生活环境医学研究证明,环镜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一定条件下,起着非常重要的

早产儿智力如何开发

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都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育,发挥他们大脑的最大潜力,有效地防治他们智力低下的发生。抓住早产儿出生后头两年大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代偿能力最好的有利时期,对早产儿实施全面干预,帮助孩子矫正缺陷。虽然在早产儿中发生智力低下或是脑瘫的现象较多,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作为父母,应该在早期就对孩子的智力发育进行干预,唯有如此,才能够预防早产儿智力低下。父母可以在早产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三天为新

儿童自闭症怎做好心理辅导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3、重复刻板行为。4、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有效的三种胎教方法

众多父母之所以热衷于胎教,其原因无外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甚至想培养出神童。胎教能否“教”出神童呢?的确,在胎教理论指导下,出生了许多体格健壮、智力超常的孩子。马诺然出生在北京一个公务员家庭,她出生后12天做了一个90度的侧翻。按照孩子的体格和神经发育,一般来说,只有3个月以后的孩子才能翻身。当时,马诺然的父母和医生都认为,孩子的翻身是偶然的,但马诺然在满月那天又做了一次90度的侧翻。儿科的医生都